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成为崇祯以后1-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旗兵呐喊着,悍不畏死前仆后继,一次次蜂拥而上;明军也不甘示弱,远的八旗兵就用火枪弓箭射,近的八旗兵就给与滚木雷石、沸油开水,反正是各施看家本领。就这样,后金八旗兵一波接一波的进攻,明军则拼命死守,一时间战事呈白热化状态。
  皇太极在阵后观战,尽管心里急的恨不得一口气攻下遵化城,但是脸上却丝毫没表现出来。分析眼前的局势,很显然明朝上下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否则小小的遵化不会有如此实力能抵挡的住八旗劲旅的攻击,难道又是袁崇焕?皇太极想到了八旗的恶梦袁崇焕,却没料到这一切都是他缺乏了解的不到二十岁的皇帝崇祯所部署。
  一连两天过去了,战事仍呈现胶着状态,后金已经伤亡了近五千人,但是遵化城依然牢牢的屹立在那里,似乎在嘲讽后金八旗劲旅的无能。
  北城下,八旗兵踩着同伴的尸体再一次发起猛烈攻势,可是明军的抵抗仍旧顽强,枪炮,弓箭,一股脑的落下来,八旗兵除了扔下更多的尸体外,一无所获。此战以后,八旗兵的士气明显下滑,长途跋涉和连番血战,使他们的精气神已经损耗了太多。
  当我得知皇太极和八旗军兵被阻挡在遵化城下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一面传旨让袁崇焕不必急速进兵,只要能让后金军队探知大军行踪即可,我打算只让袁崇焕做策应之师。至于正面战场的交锋,则交给我和卢象升,借这次机会检验一下新军,究竟可否一战。
  “臣卢象升参见皇上!”卢象升行了一个军礼,随即站到一旁。
  我微笑点头,“建斗的精神不错啊!”我见新军将士士气高昂,心中非常高兴。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前鞑子猖狂,犯我边关。需要你们奋勇为国的时候到了,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撼天震地的喊声听着叫人热血沸腾。卢象升走出一步,“微臣愿领兵出战。”
  我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朕等的就是你这句话。”当即命令卢象升为前锋,率领新军三万人开赴遵化。
  御驾亲征一定是要的,因为推行了军事化管理,那些往常唠唠叨叨的文官们除了嘴上说说以外,也没有真正极力劝阻我不要御驾亲征,在亲征之前,我把张庆臻给找了来,有件好事还得让他去办呢!
  正文 第四十章 地道战不管用了
  “张爱卿,朕有件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你可别辜负朕的希望啊!皇太极率领大军围攻遵化,相信他所带领的都是八旗兵的精锐,因此老巢沈阳肯定空虚,朕要你立刻率领所部人马,直奔沈阳。”我说完这个话,发现张庆臻的脸色为之一变,知道这个任务对他来说太艰巨了,艰巨的超乎他的想象。
  “张爱卿不要担心,朕让你去沈阳,并不是要你攻下沈阳,你只要去那里转悠转悠就可以了,顺手再杀几个鞑子,烧几间房子什么的。”本来这个扰敌的工作应该派给袁崇焕的人马去做,毕竟袁崇焕的人马熟悉关外地理,但是袁崇焕的兵马大部分要策应遵化的行动,因此我只好让张庆臻做这个工作。
  张庆臻听完了崇祯皇帝的话,悬着的心才算落下了,“皇上放心,微臣一定努力完成任务。”这个任务还算轻快,相信他能胜任。
  做好准备工作后,大明帝国的新军开始开赴战场,这是一支比其他任何一军都具有先进性的部队,卢象升的人马虽然是步骑混编,但是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崇祯皇帝亲率的一万兵马,更是超时代的部队,士兵们人手一支火枪或者佛朗机,每队还配备了一门火炮,一挺中型的佛朗机,改良的武器加上新式的军装,使这支部队看起来很有意思。
  “禀报满将军,这个人叫李大胆,他说他家房后昨晚突然发出奇怪的声音,比老鼠打洞的声音还大,特来禀报。”一个士兵带着一个农民妆扮的中年人来见满桂。
  满桂实战经验非常丰富,一听到打洞的声音,马上起了疑心,叫李大胆头前带路。李大胆家的房子后面是一块空地,李大胆指着靠着栅栏的地方说道:“声音就是从那下面发出来的。”
  满桂抽出钢刀不慌不忙来到栅栏附近,弯下腰来贴着木栅栏仔细倾听,果然听见了下面发出的嘎吱嘎吱的声音,像是在铲土,满桂冷笑一声道:“好鞑子,竟然跟老子玩这么一手,老子让你好看。”
  原来八旗兵久攻不下遵化城,皇太极只好调兵来挖地道,为了掩护地下的工事,皇太极命令八旗兵不停歇的作战,扰乱守城明军的视线,而挖地道的八旗兵则镐挖筐运,忙的不亦乐乎,进度也很快。
  八旗兵忙活了两天,终于把地道挖通了,可还没等他们庆幸呢!地道突然塌方,发愣的八旗兵被明军切菜瓜似的砍死了十多人,因为地道狭窄,八旗兵不得施展,没多长时间挖地道的八旗兵就死伤殆尽,后面的八旗兵想要继续进攻,可面对兜头而下的沸水滚油,哪还敢露头啊!
  攻城不下,地道战又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皇太极有些沉不住气了,命令八旗大军展开更加猛烈的攻势,十万大军直把遵化城撼的摇摇欲坠。
  遵化城的守城重任基本是被满桂和赵率教承包了,他们两个谁也不想输给谁,都亲自率领兵卒守城。
  八旗兵的攻势异常凶猛,明军的伤亡不断增加,但是在满桂和赵率教的带领下,没有人怯懦,仍然冒死奋战。
  巡抚王元雅面对此情此景,倍受感动,也不扯那些文词了,振臂高呼道:“兄弟们,以身报国的时候到了,大家一定要顶住啊!”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
  遵化城的百姓因为明军坚守了几天,惶惶的心情得到了一丝安慰,也都前来帮助明军守城,年青的拿起武器补充兵员,年老的和妇人们就干一些后勤工作,遵化城内军民同心,尽管八旗大军把遵化城打的摇摇欲坠,可城池就是不倒。
  皇太极下令收兵后,天色已经黯淡下来,遵化地界也迎来了一个平静的夜晚。皇太极的汗幄内,几大贝勒正在商议着眼下的时局。
  “大汗,我军自打进入长城以来,就没得到过有效的休整,而且粮草得不到补给,再这么下去,对我军极为不利啊!”代善原本就是反对进兵的,此时他觉得这个仗打的没什么意思,还不如收兵回去呢!
  莽古尔泰接着道:“是啊!如果我军不是拿下了三屯营,只怕粮草早就吃紧了。”
  岳托见皇太极脸色不善,了解皇太极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退兵,但是兵锋被阻挡于遵化对八旗军很是不利,他想了想道:“大汗,我军善于野战,骑兵来去自如,跟一座城池耗实力,我军耗费不起呀!我看不如绕过遵化,攻打蓟州,不知大汗以为如何?”
  岳托的提议正和皇太极的心思,“也好,明天一早兵发蓟州。”
  第二天风云突变,乌云低垂的仿佛就在人的头顶,而且浓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天将过午的时候大雾才消散一些,就在皇太极想要趁此机会绕遵化而过的时候,探马突然来报:“禀报大汗,西南方向发现一支明军,大约有数万之众。”
  代善听着探马之报,险些拍大腿,暗道怕什么来什么,那支人马肯定是明朝抽调的各地兵力,更有可能是袁崇焕的兵马,这可怎么办才好。
  繁星点点,晓月如钩,帝国新军日夜兼程终于在这个晚上抵达了遵化地界。我的心情是激动的,那种激动的情绪无法用言语形容,恨不得现在就跟皇太极比个高低,看看自己训练将近一年的新军到底能出什么成绩。
  “趁着夜色,金兵没有防备,我们是不是突袭一下,挫一挫鞑子的锐气?”我找来卢象升,虽然是咨询他的意见,但是我已经摩拳擦掌,准备一展拳脚了。
  卢象升当然理解崇祯皇帝此时的心情,他的心情也是激动的,也想检验一下自己的成绩,但是他不得不反对崇祯皇帝的想法,“我军日夜兼程,此时已经人困马乏,锐气有所损耗,上策乃是休息一夜,派出骑兵探探鞑子的虚实,等待袁督师的消息,明天再做决断。”
  正文 第四十一章 枪炮与奇兵
  卢象升见崇祯皇帝还想说什么,忙接着道:“打仗的目的是为了取胜,而不是为了别的什么,我军如果今晚就突袭鞑子,胜负不可预料不说,遵化城内的守军也不能及时的配合我们,对整个战局来说是不利的,明天一早我军再发动进攻,遵化城内的守军能看的清楚,里外夹击之下,胜算大增,不知皇上以为如何?”
  我的积极性被卢象升这几句话给弄没了,仔细想想卢象升的话很有道理,这次出来是打仗,可不是演习啊!还是稳妥为上吧!
  一早起来,看着弥漫的大雾,我恨不得给卢象升几拳,早知道天公不作美,昨天晚上我就提兵出击了,这老天爷真是没长眼睛啊!
  大雾渐渐消散后,我看着经过一夜休整,人人精神焕发的将士,又让我生不出卢象升的气来。
  我翻身上马,扫视全军,大声道:“你们还没打过仗,没有尝过鲜血的滋味,而即将要面临的却是一场恶战,一场硬仗,没有舍生忘死的精神是不行的,没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是不行的,为了你们自己,为了家里的亲属,为了大明帝国,你们能做到舍生忘死吗?”
  “愿听陛下吩咐,刀山火海,面不改色。”别的不说,新军的士气还是不错的,卖相很有看头。
  “好,朕今天就看看你们能出多少彩,众将士,随朕冲啊!”我说完,将手中的钢刀一挥,一抖马缰绳,战马一声长鸣扬开四蹄,在阵列之前行进。
  帝国新军布成阵列急速前进,不一会就到达了后金八旗军的外围。先是小型火炮被推出阵列,这种小型火炮是徐光启新近打造的,杀伤力大大不如红衣大炮,但是优点是个头小,利于部队运输携带,而且射程能达到二三里远,是新军冲锋的有力武器。
  士兵们早就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对操炮射击熟悉无比,一声令下,百炮齐发,炮弹犹如一条条火龙射入八旗军的阵营内,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火炮之后是单兵的“火箭弹”,威力自然不能跟“喀秋莎”相比了,但是每名士兵都随身携带一支,像是过年的时候放的烟火似的,一支支飞离明军的阵地,落到八旗军的阵营内。火炮和火箭,就是明军的远程攻击武器。
  皇太极得知明军援兵到来后早就做好了准备,为了不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他命令莽古尔泰和阿敏率领两万人马继续攻打遵化城,另派奇兵见机行事,而他则亲自率领人马想要给这支明军以迎头痛击。
  皇太极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实际情况让他倒吸冷气,先是明军的火炮,使八旗兵马露出慌乱苗头,这就是宁远之战的后遗症,之后的火箭弹更是让八旗兵发蒙,因为之前他们从来没遭受过如此饱和性的火器攻击。
  “列队,冲锋!”皇太极的眼角都快瞪裂了,虎吼着指挥八旗兵马予以还击。火炮和火枪都是走直线的,俗话说神仙难逃一溜烟,但是八旗兵也有应对的办法,那就是列成整齐的骑兵编队冲锋,前面的骑兵算是后面骑兵的人体盾牌,再借着战马的快速前进,使骑兵能突击到明军的阵前,达到弓箭的攻击范围。
  “预备……!”卢象升在打过火炮,发过火箭之后,见鞑子已经列队冲了过来,忙依照崇祯皇帝交给的战法,明军三队为一阵,头一排做好射击准备,第二排则随后补上。
  五百米
  三百米
  二百米
  八旗兵阵内如蝗飞箭一波波的射出,明军士兵有几人被射中,惨叫倒地。
  “不要慌,不准射击,不准后退。”卢象升见鞑子还没达到火枪的射击范围,咬着牙盯着越来越近的鞑子骑兵。
  “射击!”
  一百五十米,是火枪的有效射程,冒烟的家伙得到命令,整齐的喷射出杀人铅弹,第一排射击完毕马上后撤,第二排紧跟着补上射击,第三排跟进。
  但见火枪冒烟后,八旗骑兵就倒下一大片,这让在阵后观战我高兴的有点忘乎所以,心说照这个打法,枪毙皇太极不是做梦啊!
  皇太极的脸色铁青铁青的,八旗健儿一波波的倒下,他心疼啊!他不明白为何明军的火器变的如此犀利了,跟以前相比相差太多了啊!
  “岳托和济尔哈朗怎么还不出现?”皇太极望战场,不见他布置的奇兵,心中不禁有些颤动。早在探马探到明军援兵的时候,皇太极就分兵一万给岳托和济尔哈朗,令范文程为参谋,让他们相机进兵。
  岳托和济尔哈朗绕过战场来了一个大迂回,迂回到帝国新军的后方,当他们看见那独树一帜的皇旗的时候愣住了,连范文程也是一愣,不能相信道:“是明朝的皇帝御驾亲征?”
  听到这话,岳托和济尔哈朗的眼睛冒出亮光来,济尔哈朗咽了口口水,问道:“你没看错,真的是汉人的皇帝?”
  范文程点头道:“按照旗帜,那肯定是皇帝的旗帜……。”
  岳托和济尔哈朗也没等范文程说完,各自拍马急奔,口中高呼:“儿郎们,杀死汉人的皇帝,冲啊!”一万精骑随后急驰,转眼间杀到明军的阵外。
  帝国新军只顾着眼前了,虽然四面都有防守部队,但是没料到会有八旗一万的精锐冲杀过来,一时间有些惊惶失措,更有四散奔逃者。
  八旗兵本就勇悍,这一突破到明军的阵内,更如入无人之境,横冲直撞,来回冲杀,愣是把明军的阵营给搅乱了。
  岳托和济尔哈朗的眼睛也好使,别的方向他们不冲,就是认准了皇旗所在的位置,死命突破,他们虽然不懂《孙子兵法》,但是擒贼先擒王的道理还明白。
  我没有料到背后会遭遇强敌,侦察兵侦察的很清楚,八旗大军都在对面啊!这些八旗兵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不过这个当口也甭思考这些了,结阵迎敌才是关键。
  这会火枪和佛朗机都派不上用场,火炮更是废物,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才是真格的,我抽出随身的佩剑,指挥兵马奋力抗敌。
  当我发现身后的皇旗导致我成为八旗兵攻击的目标后,没犹豫一剑就把皇旗撂倒了,让我犯了不能饶恕的错误。
  正文 第四十二章 没事抽自己嘴巴玩儿
  我砍断皇旗是为了让八旗兵失去目标,免得我成为他们的猎物,但是这个措施显然没收到应有的成效,让我后悔不迭。
  范文程的眼睛很奸,看到大明的皇旗骤然折断,马上叫身边的人呐喊起来,“快看啊!汉人的皇帝死了……汉人的皇帝死了……。”
  这句话比几百门火炮还具有杀伤力,一传十,十传百,像是瘟疫一样在明军阵中传播,加上崇祯皇帝的皇旗确实不见了,人心一下就散了,部队不战自乱。
  卢象升在前阵杀的正兴起呢!他没想到鞑子也有如此吃蹩的时候,看情势,今天鞑子想要全身而退不是那么容易的。
  就在卢象升高兴的嘴都合不拢的时候,阵后突然混乱起来,崇祯皇帝遭遇不测的讯息马上传到了他耳朵里,顿时让他大脑充血,脸色铁青。
  还好他的素质不错,马上镇定精神,指挥部队不要乱,缓慢的向后撤退,在他心里,觉得崇祯皇帝不像是短命之人,他有些不相信这个消息。
  果不其然,就在他率全队后撤途中,看到了崇祯皇帝也向他靠拢,精神顿时振奋,马上大声喊道:“大家不要乱,皇上安然无恙,大家不要乱……。”
  可惜形势因为谣言已经难以挽回,帝国新军从来没遇到过这个情况,乱了一阵之后阵脚已然不稳,加上八旗精锐进入到明军的阵中,来回冲杀好似一锅粥一般开了锅,已经控制不住了。
  “皇上,撤兵吧!撤到遵化城中。”卢象升见形势对己军不妙,马上建议崇祯皇帝撤退。
  我没想到砍断一杆皇旗会造成如此后果,真是把肠子都悔青了,“撤吧!真是虎头耗子尾。”再打下去只会增加无谓的伤亡,眼下也只有撤退一途。
  再说皇太极,当他看到明军后阵乱成一锅粥之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好岳托和济尔哈朗奇兵奏效,否则他情何以堪啊!
  就在皇太极想要趁胜扩大战果的时候,探马突然来报,又发现了一支明军朝这里赶来,保守估算,兵力超过五万,而且看旗帜似乎是袁崇焕的部队。
  皇太极脸颊的肉抽动了几下,犹豫了一会,对身边的代善道:“收兵吧!”他的心情很复杂,因为接下来他要面对的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自从突入长城以来,八旗兵除了三屯营兵锋顺利之外,几乎是处处碰钉子,现在看来又要陷入明军的包围之中,虽说八旗铁骑来去如风,纵横无敌,但是深入明朝腹地这些优势都会大打折扣,难道说就这么回去吗?皇太极陷入沉思之中。
  卢象升见鞑子并没有趁势追击,心下稍安,“皇上,鞑子没有追,看起来袁督师就在附近啊!”他此时倒有些佩服崇祯皇帝的部署了,否则他们不会这么容易的就进入到遵化城。他刚说完,侦察兵送来的情报就印证了他的猜测,袁崇焕所部果然就在八里之外。
  我见后金的兵马都撤离了遵化周围,遵化城的城门也都打开了,叹了口气,道:“走吧!进城之后再说。”
  “末将满桂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满桂万万没有想到崇祯皇帝会在这里,如果不是眼前的小青年身穿皇族服饰,打死他都不信。
  “你就是满桂?很好,免礼平身。”我因为冒失致使己军阵乱,心情虽然不好,但是不能发泄到诸多将官身上,这个满桂在有明历史上是一个名将,看他浑身浴血,可见作战身先士卒,以后应该大力提拔才是。
  此时巡抚王元雅也到了,参拜过崇祯皇帝后,大队人马才开进遵化城,沿途涌出不少老百姓驻足观看,一来是因为后金退兵了,精神一下子放松许多,二来是想看看当今皇帝是什么模样。
  看着夹道的军民百姓,我尽管情绪不好,但是仍然强打精神,并且让卢象升拟一篇鼓励之文张贴出去,遵化得以保存全赖此地军民,一定要大力褒奖一番。
  我一面传令让部队休整,一面召集在遵化的官员,因为首先是跟满桂接触的,所以就让他给我介绍一番。
  满桂总想着请罪,因为他出兵就打了一个大败仗,可总也没有开口的机会,这会崇祯皇帝让他介绍官员,他嘴里满是苦味,“这位是巡抚王元雅王大人,这位是袁督师麾下的山海关总兵赵率教赵将军,这位是李献明,这是何天球……。”
  每点到的一位都上前参礼,我也站起来一一相托,“诸位都是我大明的忠臣,良将,遵化得以坚守,全赖诸位同心协力,浴血奋战之功,朕已经让书记官一一记下,来日定有封赏……。”
  一听说崇祯皇帝要封赏,除了满桂之外人人喜形于色。满桂脑门冒出些许的冷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罪臣罪该万死,担不得半点赏赐……。”他一五一十的把兵败一事讲述一遍,讲完之后觉得心里舒坦多了,不管崇祯皇帝怎么处罚他,他都毫无怨言。
  赵率教见满桂跪倒在地,他不知道崇祯皇帝会怎么处罚满桂,马上求情道:“满桂将军来援途中偶遇鞑子主力,以三千之兵对阵鞑子万余,虽败犹荣……。”他把从满桂亲兵那里听来的作战经过讲述一遍,希望能减轻崇祯皇帝对满桂的处罚。
  满桂没想到赵率教会替自己说话,心中暖和的很,以往跟赵率教的芥蒂也松动了,不禁想起了以前跟赵率教在关外共事的往事。
  我还真不知道满桂打了败仗的事,哦了一声,听过赵率教的话,马上把满桂搀扶起来,道:“赵爱卿说的对,虽败犹荣啊!仗虽然打败了,但是骨气没有丢,很好,比那些临阵脱逃的,临阵投敌的强多了,朕不但不罚,还要赏你。”
  正文 第四十三章 饿战
  我转回头告诉卢象升,“方才后阵遭遇鞑子突袭,有不少临阵脱逃者,一律抓起来就地问斩,其家属也都要治罪;而奋勇杀敌者,每人这个月的饷银翻一番。”
  “满桂将军所部虽然不敌鞑子,但是全军将士临危不惧,浴血奋战,其败可嘉,待遇也都照新军条例办理。”我说完拍拍满桂的肩膀,“鞑子最善于野战,将军能突围而出,已经是一场胜仗了。”
  满桂不敢贪功,立刻解释道:“全赖万岁英明,在长城一线铺设了雷区,否则满桂如何也突围不出啊!”
  我听了满桂的话心中叹息,雷区固然是大手笔,可惜效果却不大,真不知道皇太极他们是怎么穿越死亡地带的。
  耽搁这么一会,袁崇焕的兵马也到了遵化城外,我当即传旨令袁崇焕在城外扎营,带领众部将前来见我。
  袁崇焕星夜驰援,虽然是策应之师,却没想到落到了崇祯皇帝的后面,得到崇祯皇帝的圣旨后马上在遵化城外扎营,并且派出骑兵部队严阵以待,提防八旗兵可能的进攻。
  “袁崇焕救援来迟,请皇上赐罪。”袁崇焕携副手来见崇祯皇帝,见面后即跪倒请罪。
  我笑呵呵的让袁崇焕等人起来,“爱卿来的正是时候啊!否则朕今日必然是灰头土脸的下场,那皇太极得知爱卿朝遵化驰援,吓的愣是没敢投入更多兵力与朕厮杀,可见爱卿威名赫赫,这样说来又有什么罪过呢!”
  袁崇焕不太了解情况,便不再继续这个话题,“皇上,这位是何可刚,这位是祖大寿。都是微臣得力的助手。”祖大寿和何可刚马上重新施礼拜见圣驾。
  这两个人的声名我都听说过,尤其是祖大寿,是很有军事才干的人才,大凌河一战弹尽粮绝被迫投降,但是终生没有为皇太极出过力,人品还是不错的,“两位将军都是英勇善战之才,勉励之语朕就不多说了,一切战场上出菜,希望你们能给其他将士做好的榜样。”
  祖大寿等人没赶上刚才的战斗,正懊恼呢!闻听崇祯皇帝之言,马上道:“皇上放心,末将定当全力以赴,报效国恩。”
  论份量,袁崇焕的地位在诸多臣子中最重,因此我最后单独召见了他,向他询问辽东方面的情况,咨询眼下的战势。
  单独见崇祯皇帝,袁崇焕不像刚才那么镇定了,再次请罪道:“微臣无能,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辜负了皇上的信赖,求皇上责罚。”
  “这次不关爱卿的事,爱卿的职责是守辽土,而皇太极是从山海关以西进犯的,怎么怪罪也怪罪不到爱卿的头上啊!相反爱卿前时还上本章提及了西线防御薄弱的问题,只有功而无过也。”
  我的话是非常讲道理的,见袁崇焕神情放松下来,接着道:“爱卿,朕刚刚跟皇太极交过手,八旗劲旅不愧天下精兵的称号啊!如果不是爱卿援兵来的是时候,朕此时恐怕已经陷入苦战之中了,爱卿熟谙旗事,对眼下之形势有何见解?”
  袁崇焕沉吟一声,道:“皇上英明,后金八旗军队堪称劲旅,非常难以对付,皇太极为人也十分了得,想要战胜八旗大军,让皇太极退兵,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我点头道:“爱卿所言极是,八旗军兵战力非我军所能企及,如果没有犀利火器,这个仗根本没法打,可恨我军火器即使犀利,在野战中也不是八旗兵的对手,想要改变我军积弱之气,短时间内办不到啊!”
  袁崇焕很高兴崇祯皇帝能意识到明军积弱这个缺点,接口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金兵马久经战阵,早就熟悉了战争,而我军自万历中期以来一味消极抵抗,鲜有胜迹,力量的消长是需要时间积累的,皇上不必为此忧虑。”
  “不说这个了,火烧眉毛先顾及眼前,爱卿觉得皇太极下一步会怎么走?”我派张庆臻出击骚扰后金的老巢,但是那需要十天本月才能收到效果,在这期间,皇太极的动作很难预料。
  “微臣以为皇太极有两条路走,一是继续进兵跟我军决一死战,二是退出长城,臣以为皇太极最有可能的是退兵,然后西进,绕过雷区袭击蒙古察哈尔部,这是对皇太极最为有利的。”袁崇焕身为北疆总司令,对雷区自然知道,“跟我军决一死战最不可能,八旗今次是拿出了全部的实力,皇太极绝对不敢赌这么大。”
  我哦了一声,“难道他不会选择南下吗?八旗善于野战,来去自如无人可挡,很有可能深入河北腹地进行捣乱,他们的老祖宗可就那么干过。”我所说的老祖宗是岳飞那时的金人。
  袁崇焕一笑道:“皇上这是考校微臣吗?微臣已经知道皇上派遣张庆臻入辽,相信即使皇太极想南下捣乱,也会因为皇上的围魏救赵之计而放弃南下。”
  “朕也是没办法才想出了这个馊主意,而派张庆臻入辽,只可来这么一次,下次皇太极有了准备,就没那么容易得逞了。”我停顿了一下,问袁崇焕,“知道朕为何单独留下爱卿吗?”
  袁崇焕略微思索,不敢确定道:“皇上是否想要跟皇太极谈判?”也不怪袁崇焕会想到这一点,他身为“北方军区司令员”,对朝廷的家底多少有些了解,知道崇祯皇帝现在绝对是勒紧裤腰带干仗强支吧硬捂擦,再撑下去很可能会惹出大麻烦。
  我没想到袁崇焕能猜出来,看起来他的战略眼光也是不错的,“爱卿猜的不错,朕看过八旗军容及其战斗力后,已经明白想要一举收拾好辽东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从长计议才是上策,大明内部的危机不比后金八旗的威胁小啊!朕希望能腾出手来整理一下内政,至于后金皇太极,可以正式的跟他确立藩属关系,给他正名,承认他天聪汗的地位,反正这些又不花费几何,爱卿看怎么样?”
  袁崇焕叹了口气,“微臣自然希望能暂罢干戈,使大明得以休息,怕只怕有人不答应啊!”他所说的有人,指的就是那些腐儒之辈,相信崇祯皇帝能明白他所指的是什么。
  “哼!那些人懂什么叫长远的战略眼光,打仗打的不光是军队的战斗力,还要拼经济啊!饿着肚子打仗哪有取胜的道理,朕会想办法叫他们闭嘴的。”制造舆论导向对我来说方法多的很,最后实在不行杀几个不就结了嘛!
  袁崇焕再次有了遇到知己的感觉,眼下确实不宜同后金兵马硬碰硬,八旗骑兵拖就能把明军拖垮。当然他也担心,跟后金和谈,压力实在不小。
  皇太极的汗幄内。看着统计出来的情况,皇太极的眉头快挤到一块了,自从进入长城以来,八旗兵马总共损失了一万两千多,伤者逾万,刚刚的那场恶战死伤就不下五千,这几乎触及到了他所能承受的极限。
  众贝勒此时也都不想再看皇太极的哈哈笑了,因为形势严峻到他们必须紧紧团结才行,此时顾及私利显然极其不明智,如果家底都折腾光了,他们争来这个当家地位还有什么用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