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花落燕云梦-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想到这里,立刻问安云道:“飞琼在哪里?”安云还未来得及回答,一个红色身影飞奔而至山顶,大声唤道:“姨娘,表弟不见了,我们找遍前山后山、山峰山谷,都没有他的影子!”唐飞琼眸光中透着焦急,担忧的神情显露无遗,她和朱高燧情同亲姐弟,一起嬉闹玩耍,似乎非常担心他的安危。朱棣带着我往山下掠去,说道:“都回去吧,慢慢查探。”朱棣放出浅橙色紧急联络暗号,蜀中驻扎的锦衣卫半个时辰之内全部赶至唐家堡中,齐齐跪伏在地,等待他下旨。他面色凝重,简要说明事情经过,冷冷道:“你们从容行事,务必将赵王寻到。若是有人暗中谋害,查出幕后之人,朕亲自审问。”
“从容行事”暗示锦衣卫可以不择手段进行追查,“亲自审问”足见他心头之怒,他全身散发的冰寒气息足够震慑无数人。那统领明白此事非同小可,忙道:“臣领旨,必定竭尽全力日夜寻访赵王殿下!”他将我送回房间,说道:“你好好歇着,我和他们一起去找燧儿。”窗外暮霭沉沉,整整两天过去,却依然没有朱高燧的任何消息。我想起当年唐茹离奇失踪之事,趴在床榻上,眼泪濡湿了绣着双飞蝴蝶的丝绸软枕。历史上的朱高燧一生有惊无险,算得上一位安逸的太平王爷,虽然这次劫难不会妨害他的性命,但是只要想到这小小的孩子恐怕会遭受意料不到的欺凌折磨,我心中就痛如刀绞。晚饭时分,安云将准备好的汤羹送来,说道:“小姐吃些东西吧。”我一动都没动,安云不敢再劝我,低声叹息,退了出去。房间外传来朱棣的脚步声,他却仍然是孤身一人归来。我抓住他的衣袖,伏在他胸前痛哭道:“我要我的宝宝……如果他落入歹人手中,他们一定会打他骂他,如果在山间迷路了,这么晚这么黑,他会害怕的……”他拥我入怀,对我温言道:“蕊蕊,你冷静些,他一定会平安无事的!你不用这么害怕,男儿受些皮肉之苦,算不了什么。”
我急道:“燧儿才多大?受些皮肉之苦算不了什么?他不是你生的,你又没痛过,当然不会心疼他了!”他握住我的手骤然紧了一下,紫眸中投射出薄怒和黯然,说道:“我的亲生骨肉,我怎么不心疼?”我仰头看他,经历了十几年坎坷风雨,我们的感情历久弥坚,朱高燧是我们唯一的儿子,发生这样莫名其妙的事件,朱棣心中绝不会比我好受,我深悔刚才一时口不择言,低垂下头。他停顿了片刻,才道:“他是我最喜欢的孩子。为了他,我愿意倾我所有,等到合适的时候我会将大明江山交给他,让我们的孩子永远承袭帝王之位。
锦衣卫正全力追查,你相信我,一定将他完整无缺带回你身边。”朱棣的话让我暗自心惊,他从来没有打消过立朱高燧为太子的念头。朱高燧是他最小的儿子,不但相貌酷似他,还十分聪明可爱,时常在他面前恣意调皮、撒娇玩耍,他疼爱幼子本是人之常情,他对太子和汉王一向冷漠、威严、不苟言笑,严格遵循保持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关系,和朱高燧的关系更接近二十一世纪父亲和儿子的关系,他对朱高燧的喜欢和宠爱,朝中无人不知。我摇了摇头,说道:“燧儿能不能做皇帝都不重要,只要他平安快乐,做王侯、做普通人都没有关系。”朱棣眸光闪动,说道:“燧儿天资聪颖,一定能承继我的基业,如果只做普通王侯,岂不是委屈了他?”我继续摇头道:“你何必这样固执?”
他揉抚着我红肿的眼圈,说道:“好了,我不和你争论这个。你看看,眼睛都哭肿了,要不要尝尝我给你做的汤?”我看向桌案上的汤羹,晶莹的清汤上飘浮着碧绿的青菜和白嫩的豆腐,色彩清爽怡人,惊讶不已道:“你亲手做的?”他说道:“这是珍珠翡翠白玉汤,父皇生前最喜欢喝,母后宫中常备,我偷学来的。”传说朱元璋从小家境贫寒,常年食不裹腹、衣不济身,一天,他饿得饥肠辘辘走到一家富户门前讨饭,老厨婆见朱元璋可怜,忙将碗盘中的残羹剩饭和青菜豆腐一起倒进锅里煮给他吃。他一阵狼吞虎咽后,问老厨婆是什么菜,老厨婆答道:“珍珠翡翠白玉汤”。他登基称帝后,还经常思念着当年所喝菜汤的美妙滋味,命令御厨照做,“珍珠翡翠白玉汤”逐渐成为一道明代宫廷名菜,朱棣居然亲自下厨做这道好玩的汤给我喝。我忍不住低头微笑,说道:“什么珍珠翡翠白玉,就是米饭青菜豆腐汤。”他见我终于不再愁眉苦脸,舀起一勺汤羹喂我,说道:“总算不哭了,笑一笑吧,我就是要逗你开心才做它的。”粗茶淡饭,有时候更胜似山珍海味,眼前的朱棣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平淡如水的幸福感觉。想到朱高燧,我心中依然万分不安,说道:“青城山这么大,锦衣卫能找到他吗?”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匆匆的脚步声,一名锦衣卫隔门急道:“启禀皇上,臣等在青城山一处石壁外,听见了赵王殿下的声音!”我和朱棣几乎同时冲向门口,他推开门,大声道:“带路!”天色全黑,数百名锦衣卫和护卫军手举火把,将山涧照得如同白昼。我们眼前的石壁呈现黝黑之色,一名锦衣卫举手扣击,石壁传来“铮铮”的轻响,还带着空旷的回声,敲击附近的石壁,却发出沉闷的钝响。那锦衣卫统领退后一步道:“臣等追寻到这里,隐约听见男童的哭喊声,石壁中空,其中可以藏匿人,请皇上察看!”
我走近石壁,将左耳贴在上面,含泪呼唤道:“燧儿,宝宝,你在里面吗?”数声呼唤过后,我清晰听见了一声微弱的“母妃”,正是朱高燧稚嫩的童音,声音中却带着沙哑和疲惫。整整两天,一个六岁的孩子被困在石壁中,滴水未进,能够支持到现在已经是奇迹。我眼泪顿时溢出,大哭着道:“燧儿,母妃来救你了,你不要怕啊!”
我用力扣击着石壁,指甲应声折断,朱棣急忙上前一步捉住我的手,沉声道:“我来想办法,蕊蕊你别这样!”我眼前一阵漆黑,全身的血液似乎停止了流动,我坚持着不让自己晕倒,说道:“石壁外一定有机关……”朱棣扶着我退出数丈之外,几名锦衣卫似乎在准备火药。那锦衣卫统领说道:“皇上来此之前,臣等将石壁附近都细心搜查过,没有蛛丝马迹,唯一的办法就是炸开石壁。石壁一开,臣等就会冲进去救赵王殿下出来,请娘娘放心!”我立刻问道:“炸药会吓到他吗?碎石会伤到他吗?”那锦衣卫统领不敢贸然回答我。朱棣示意他们继续,安慰我道:“断水两天了还能说话,他是一个坚强的孩子!就算有些损伤,他一定会挺过去的,远比困在石壁中好……”我倚靠着他,远远观察着他们。炸药点燃,耀眼的火光和轰隆巨响过后,树木断折,碎石纷飞,一阵沙石瓦砾形成的迷雾过后,我看见一名锦衣卫双手托着朱高燧从石壁后掠出,看见小小的身体被碎石斫伤,白色的衣衫上血迹斑斑,心中剧痛,再也支持不住,晕厥在朱棣怀中。
朱高燧在唐家堡内调养休息了半个月,我和朱棣日夜陪伴在他身边,他很快就恢复了原来活蹦乱跳的神态。他这次被困石壁之中,似乎是一场意外。他所住的房间内有一条秘道,男孩天性活泼顽皮,他清晨起床无意触碰到了机关,立刻跌进了秘道。起初他还很兴奋,准备玩捉迷藏游戏,结果一直沿着秘道走到青城山中,前无通路,秘道繁杂类似迷宫,他想回到原来的位置,却无法找到回来的路,直到炸药炸开石壁后,唐家堡中众人才知道这条秘道的存在。我宁愿相信这次确实是意外,而不是由于别的原因。朱高燧在小院内草坪上开心玩了一场“蹴鞠”,我在葡萄树荫下,替他擦着额头的汗珠,问道:“累不累?”
他摇了摇头,突然眼睛一亮,向院门处飞跑过去,欢声叫道:“母妃!”我抬起头,院门处所立宫妆女子,正是湖衣。她温婉微笑,神情却焦虑不安,朱高燧扑入她怀中的一瞬间,我看到她美眸激动喜悦的泪光。她仔仔细细将朱高燧端详了一遍,抚摸着他裸露小手臂上的浅色疤痕,说道:“乖燧儿,伤口一定很疼吧?”他摇了摇头,搂着她的颈项,亲昵叫道:“儿臣看到母妃,伤口就不疼了!”一向温柔庄重的湖衣听见了朱高燧受伤的消息,居然顶着三伏天的暑气从金陵赶来蜀中,这份真心关爱让我无比感动,我走近湖衣,说道:“姐姐一路辛苦了。”
湖衣看向我,微笑道:“我有一事,想与妹妹商议。”我们携手走进厅内,阵阵山风吹来,一片清凉。湖衣啜饮了一口冰镇莲子茶,轻柔说道:“燧儿长大了许多,越来越像妹妹了。皇上命人传旨意给我,我才知道前些时候发生的事情……唐家堡果然是人间仙境,能在这里渡过一生,应该没有遗憾了。”我见她言辞闪烁,已经猜到了七八分,说道:“姐姐和我之间,还有什么话不可说?姐姐尽管直言吧。”她如春风般的眼波向我投射过来,诚恳说道:“皇上和妹妹经历了世情百态,归隐山野,堪称神仙眷侣。妹妹自然能够将燧儿教育成材,可是,青城山毕竟是山野之地,他能够学习到的知识实在有限。唐家堡虽然是武林世家,堡内却陷井无数、机关重重,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皇上他一定受不了……”我顿时了悟,问道:“姐姐此次前来,是他亲自安排的吧?”
湖衣微笑道:“他有心事说不出口,我贸然前来,妹妹想必不会怪我多事吧?”我远远注目朱高燧欢快奔跑的身影,又看了一眼温柔美丽如昔的湖衣,心潮起伏。朱棣登基之初一直借故拖延不肯立太子,直至永乐二年迫于众臣进谏压力才不得不册立燕王世子朱高炽,却始终没有放弃立朱高燧为太子的念头,朱高燧在唐家堡中遇险或许是巧合,但是朱棣对他向来异常珍爱,不愿将他再留在山野之地。他想知道亲自向我开口必定遭受拒绝,所以借此机会从千里之外请来湖衣作说客,让她带走朱高燧。自从朱棣明月山庄和我相遇后,他和湖衣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是情侣,他欠湖衣的情债,也是我欠她的。十五年来她不但没有恨过我,还悉心照顾着我的孩子,无私地给予他关怀,这份恬然大度,我永远都铭记在心,她对我从无任何要求,时时处处为了孩子的将来着想,我又怎能拒绝她的好意?虽然我万分不舍得,但是湖衣这样的女子做母亲,朱高燧必定能够成为一个宽容正直的孩子。我心中有了决定,对她说:“姐姐这次回金陵,带燧儿一起去吧。”
湖衣走近我身旁,向我盈盈拜倒,说道:“多谢妹妹,姐姐一生一世都会感激妹妹!”我急忙扶住她道:“姐姐,不要!我受不起!”
她眼中水光潋滟,说道:“宫廷之中无人不以子为倚仗,除了妹妹,绝不会有人放心将燧儿交给我。皇上的选择一直都没有错,后宫三千粉黛,远远不及你。”我触动心事,说道:“姐姐不怨我吗?如果没有我,你们本来可以……”
她轻轻道:“妹妹错了,即使没有你,他对我一定还是现在这样。一匹马累了的时候,会想找个地方歇一歇,但是他心中喜欢的却是能陪着他尽情驰骋的人,当年他娶我之时我就明白他的心思,与妹妹毫无关系。”我低头道:“这些年他一直独居,难道姐姐不觉得他辜负了你对他的情意?”
湖衣淡然道:“我体质一向孱弱,时常生病,也不在乎这些……他待我很好。我只想劝妹妹一句,他能为妹妹放弃江山抱负,妹妹才华横溢,为何不能帮助他成就一番宏图伟业?若能泽被千秋万代,不比独善其身更好吗?”我略怔了一下,问道:“这是他的心思吗?”湖衣微微摇头道:“不是,不过是我的浅见而已,妹妹千万不要误会。皇上对妹妹情意深重,除非妹妹愿意,他一定不会轻易离开青城山的。”晚间,一阵狂风骤起,仲夏之夜的雨来得大而急,清凉的山风化解了身上的燥热,我立在窗前,隔着纱帘轻摇折扇,注目夜空中飞舞的萤火虫,眼见点点流萤为避雨四散而逃,不由笑道:“下雨了,你们快跑吧!”
朱棣似乎刚刚沐浴完毕,随意穿着一套月白纱衣踱步走进来,这些天他一直和唐少扬在一起,十分忙碌。他见我独自一人,问道:“不用陪燧儿吗?”我用折扇遮住脸,娇嗔道:“还装,你明知道,以后用不着我管他了。”他靠近揽我入怀,会意笑道:“你答应湖衣了?”我努起嘴说:“我能不答应吗?你明明都算计好了,就等着我入彀,还来问我!”他放开我,躺在竹榻上遥望夜景,说道:“山间风物景致真好,我戎马半生,直到现在才有了几天清闲的日子,希望下辈子我不再做皇帝,也不要托生到帝王之家。”我想起湖衣的话,心道:“可你现在毕竟还是明朝天子,这样陪我隐居在山中,纵使朝臣不讥评、你自己也觉得满足,我却不能够再心安理得将你留在青城山内了。”想到这里,我微笑道:“棣棣,你最欣赏前朝的唐太宗李世民吧?”他俊颜果然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黯然,却很快就消逝得无影无踪,淡淡应道:“去年我在北京的时候,写过一部《圣学心法》,虽然是仿《帝范》之作,有些地方却是前人所无,难说孰优孰劣。”我有意试探他,说道:“编著《永乐大典》和《圣学心法》,文采之道你的确胜似他。你迁都浚河、派人出使西洋,政绩也胜过他,只是……”唐太宗是他的偶像和榜样,他为我放弃了朝政,心中的理想却未必随之湮灭,他表面虽然指自己与唐太宗相较并不差太远,但是如果内心的确如此作想,不会流露出刚才那一丝遗憾的表情。朱棣果然上当了,立刻支起身,紫眸紧盯着我,追问道:“只是什么?”话一出口,他立刻发觉失言,又闲闲靠在竹榻上,说道:“我见你那么认真,不过随口问问。”我注视着他,说道:“大明疆域版图目前远远不及唐朝辽阔。”他似乎不为所动,轻轻合上双眸,说道:“蕊蕊,帮我揉揉肩膀吧。”
我侧身看着竹榻上合眸养神的白衣男子,一遍遍问自己:“林希,这就是你费尽心血研究过的永乐大帝朱棣吗?你逼迫他在江山和你之间做一抉择,如今你终于得到了疼爱你的夫君,可是,他为了得到你的爱,又失去了什么?”年少执著的我,曾经梦想着他爱我胜过一切、梦想着他为我放弃一切,十五年前宝云阁上那江山美人的一问,我要的不过是一个肯定的答复——蕊蕊,我选择你。然而,现在的我终于明白,爱情不是单项选择题。我既然爱他,就可以利用自己的长处帮助他,成就他的理想,十五年前,朱棣在宝云阁上早已给出了答案,只是我没有明白其中的涵意而已。我散开发间束系的丝带,温柔躺在他身侧,伸手按摩着他的双肩。他睁开紫眸,微微一笑,问道:“为什么突然对我这么好?”我看着他的眼睛,认真说道:“棣棣,我不要你陪着我在山里隐居了,你回去吧,回北京、回金陵去吧。你还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不要为我耽误了你的大事。”
他身躯一震,说道:“蕊蕊,你说什么?你不要我了吗?”我轻微摇头:“不是,我和你,我们一起离开这里。”他紫眸中带着难以置信的疑惑,说道:“我们一起离开这里?你可知道离开这幽静山谷,我们就不会再有这样闲情逸致的生活了?”我看向他的眼神无比坚定,清清楚楚对他说:“你不能输给唐太宗,蕊蕊答应你,无论以后我们会面对什么,都会陪在你身边,直到命运将我们分离的那一天为止。”他怔怔看了我片刻,似是喟叹一般说道:“蕊蕊,朱棣有妻如此,夫复何求?”窗外雨声淅淅沥沥,一夜未停,今年春夏雨水皆充沛,明朝的百姓可以盼来一年的好收成,据历史记载,朱棣此次即将返回金陵后,将会有新的安民举措,明朝将会迎来一个新的昌盛繁荣时代。我们告别唐家堡时,安云等人依依不舍,对我说道:“小姐要记得常回堡中来,奴婢会恭候着小姐。”
我拉着朱棣的手,对她微笑道:“我们每年都来这里住些时候,好吗?”朱棣环顾群山,应道:“好,我会陪你一起回来。”唐飞琼和朱高燧一起从马车中探出头来,朱高燧说道:“我也会和父皇、母妃一起来看舅舅和姑姑的,姑姑别忘了给我们一起种的小果树浇水!”安云忙道:“小殿下,等山上的青果熟了,奴婢给您摘下来,送到京城去。”他兴高采烈,说道:“好啊!”马车内伸出一只浅藕荷色的衣袖,扶住他的小身体,温柔说道:“燧儿小心,不要跌下车了。”唐少扬率唐家堡众弟子在堡门处恭候,见我们的马车经过,一起跪地说道:“臣恭送皇上和小姐。”朱棣对他说道:“制造火器一事朕就交给蜀中唐门,如果你能制出新式火器,大明国力又可以增强一倍了。”唐少扬跪地应道:“臣遵旨,一定不辱使命。”我见他称“臣”,微觉诧异,说道:“难道你封了他什么官职吗?”朱棣将我抱上马,策动缰绳,嘴角扬起微笑道:“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不告诉你。”我举起拳头在他眼前晃了晃,道:“快告诉我!否则……”
他低头道:“否则什么?晚上不准我回房间休息吗?”我脸泛微红,他带着我在青城山道上疾速飞驰,山间洒下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第十一章
恨水东逝
我们一行数日后回到金陵,经过江畔时,只见户部一帮大臣撑着遮阳伞,户部尚书夏原吉正在亲自督工,额头汗流不止。承建的工人们正将一株株粗壮的树干装船,准备发运往北京,这些树木多来自深山老林,是极好的建筑材料。六百年后看到的北京宫殿的确很美,可当时的工人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承担这样的工程确实辛苦,树木沉重,他们肩扛手举,数人才能搬动一株,因为天气炎热,一个个都汗流浃背。我不由轻轻叹息,问朱棣道:“他们长途搬运就依靠水路吗?”
他并不在意,说道:“水运陆运,兼而有之。”我说:“让他们歇一歇吧,天气太热了。”那些户部官员远远望见御驾归来,急忙赶过来,纷纷跪地叩首,说道:“臣等恭迎圣驾!”朱棣向夏原吉道:“进展如何?”夏原吉忙奏道:“启禀皇上,托皇上洪福,一切都按方案进行,比设想中还要顺利!”他眼看了那些工人,说道:“骄阳似火,若不妨碍工期,不必过分督促,对他们多加体恤关怀,人命要紧。”夏原吉连连称是,又奏道:“臣只恐耽误皇上迁都,所以心急了些,以后一定体恤他们。”进入皇宫,太子朱高炽和太子妃张如容、几位公主一起跪在谨身殿前迎候,说道:“儿臣恭迎父皇、二位母妃回宫。”咸宁公主朱亭亭、常宁公主朱玉立是孪生姐妹,二人面貌都像极了铃儿。徐妙云薨逝之时,我远远见过太子妃张如容一次,她是张玉嫡妻所出之女,与亭亭、玉立本是异母姐妹,年约十六七岁,品貌端正,谦恭有礼。朱棣问我道:“你陪我住谨身殿,还是回紫宸宫?”
我想到紫宸宫与湖衣的凤泽宫相临近,方便探视朱高燧,说道:“我住紫宸宫。”朱高炽上前说道:“儿臣有事启奏父皇。”朱棣离开金陵整整一年有余,朱高炽见他返回,一定有不少的朝政之事要禀告他。我见他进入谨身殿,和湖衣带着朱高燧回到凤泽宫,一名侍女前来禀道:“几位昭仪、婕妤前来向二位娘娘请安。”湖衣道:“让她们进来吧。”几名袅袅婷婷的女子从殿外走进,带起一阵香风,她们行走之间姿态娉婷,大多是芳龄十八岁左右的佳人,见了我们躬身行礼。湖衣态度温和亲切,说道:“多谢你们惦记着我们姐妹,都回宫去歇着吧。皇上国事繁忙,不必前去打扰他了。”她们齐声称是,中间一人身材窈窕,穿着淡紫衣裙,鬓旁斜插一枝玉钗,我眼角余光微瞥,发觉她从进殿之时就不停地观察着我,心中顿生疑惑,向她看了一眼。她立刻有所察觉,低垂下头,说道:“妾身婕妤吕淑美,与贤妃娘娘一样来自朝鲜,进宫有两年了,婕妤封号是皇上与皇后娘娘所赐。”永乐四年朝鲜国王进献了一批美人给朱棣,这吕婕妤应该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与一桩后宫公案有着极大的关系。我见她一开口就与我攀附交情,摆明身份是徐妙云所定,以避开我对她的妒忌之心,直觉此人极有心机,简短说道:“我知道了。”吕婕妤略微抬头,说道:“宫中还有几位姐妹,与妾身都是同乡。”
湖衣眸光带着感怀之意,向我说道:“当年妹妹生下燧儿时失血太多,还好宫中有几名朝鲜宫人,才能救下妹妹。”我第一次听人说起朝鲜宫人输血救我之事,却不知当年那救命恩人是谁,忙问湖衣道:“她还在皇宫中吗?”湖衣微笑道:“皇上因她救治你有功,赐赏黄金千两,将她送回朝鲜父母身边了,吕婕妤就是她的亲侄女。”我听见湖衣这样说,想起自己身体中还流着那异族女子的血,却从来没有对说过一声感激,顿时对吕婕妤的印象好转了不少,说道:“多谢你姑姑当初救我,你在宫中如果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尽管说出来。”吕婕妤道:“妾身姑姑回到朝鲜后就出嫁了,身边有两个儿女,一直感念皇上和娘娘的恩典,只愿贤妃娘娘玉体安康。娘娘独得天宠,也是我们朝鲜国人的荣耀,妾身听说娘娘善吹玉箫,一直仰慕在心,如果能够偶尔聆听娘娘箫曲,妾身于愿已足。”
我说:“我并不擅长声乐,如果你不怕我献丑,就来听吧。”吕婕妤无限欣喜,盈盈跪拜道:“妾身谢娘娘恩典。”他的登基整整五年,明朝政局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朝中文臣武将不乏精明强干之人,朱棣将朝中琐事交给太子处理,诏命丘福和朱高煦出兵征讨安南,一切有条不紊。转眼到了初秋,他兴致很好,带着我和朱高燧去金陵郊外牧场打猎。天空晴朗,牧场周围是密密层层的枫树,初霜熏染,枝头的叶片渐渐泛出些微的淡红色,朱棣在马上遥望天际高飞的大雁,引弓欲射。内侍黄俨在马旁扶着朱高燧,他站在马背上大声欢呼:“父皇加油!e on!e on!”
他转过头来,说道:“燧儿,想学射箭吗?”朱高燧点了点头,朱棣将他抱到自己的马上,握着他的小手教他拉开弓弦,说道:“看准了目标,发射之前不可犹豫,就像这样……”
新任锦衣卫指挥使急忙走近他们身边,呈递上一把小弓箭,说道:“奴才这里有小型的弓,请殿下试用。”他穿着橘红色的飞鱼服,腰佩光华刺眼的绣春刀,锦衣卫的身形体态多有相似之处,我蓦然想起纪纲和金疏雨,心头不禁掠过一阵淡淡的感伤。纪纲从苗疆归来就离开锦衣卫,独自隐居海岛之中,金疏雨回到故土,藏身于苗族村寨。宁王的境况和他们类似,当初朱棣对他许过“中分天下”的诺言,登基之后却决口不提此事,拒绝了他返回大宁的要求,将他徙封江西,一代王侯从此远离边境,在南昌结庐而居。李景隆身为文臣,在文渊阁奉命编修《太祖实录》和《永乐大典》,深居简出,谨小慎微。周王、楚王、安王等人,陆续都被他削夺封地、减弱护卫军的力量,他从燕北走向金陵,从一个边塞藩王变成九五至尊,很清楚养虎为患的严重后果。他并没有像宋太祖和朱元璋一样对这些靖难功臣大开杀戒,只是将他们划地为牢,赐予他们优裕的生活,却并不给他们威胁到自己的机会。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帝王之道便是如此,否则就会从宝座上摔落下来,万劫不复,我并不想指责朱棣所做的一切。郑和率领几名内侍匆匆来到我身边,见朱棣全神贯注教朱高燧射箭,欲言又止。
我骑在一匹枣红色的马上,问道:“你有重要事情告诉他吗?”他面带悲戚之色,低声禀道:“娘娘,曹国公昨晚病逝了,奴才刚得到消息,请旨前往吊唁。”
一阵铺天盖地的晕眩霎时击中了我,史载曹国公李景隆卒于公元1408年,正是永乐六年。朱棣登基后为了巩固政权,扶持封赏了一批忠心追随的“靖难之役”功臣为公侯,这些朝廷新贵之中,有成国公朱能、柱国公道衍、淇国公丘福三位国公,在东昌战死的张玉和城破之际被腰斩的徐增寿,也分别被追封为荣国公和魏国公,食禄五千二百石,子孙世袭。我听得清清楚楚,郑和说的不是“成国公”、“柱国公”、更不是“淇国公”,而是——“曹国公”,顿时眼前发黑,手虽然握住缰绳,人却坐立不稳,向马的右侧软软倒了下去。
郑和惊呼道:“娘娘小心!”朱棣的身影掠过来,腾跃到我的马背上,稳稳扶住我,急问道:“蕊蕊,你怎么了?”郑和不敢迟慢,将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朱棣的脸色暗沉了一霎,沉声对他说道:“传旨,让文渊阁学士拟祭文,上谥‘安顺’,朕要亲自去吊唁曹国公。”我的眼泪不断漫溢出来,心底的痛楚全部化作无声的哭泣,直到朱棣的手突然紧了一下,我才发觉我的长指甲刺进了他的掌心,立刻松开了他。透过迷蒙的泪水,我看到朱棣的脸色肃重,显然并不开心。他赐给李景隆的谥号为“安顺”,按照古代的上谥解释,“好和不争曰安,柔贤慈惠曰顺”,他拟了这两个字,足见他对李景隆的宽容态度。“金川门之变”后的李景隆,只是一个柔贤慈惠、与世无争的朝臣,一个为皇帝编纂《永乐大典》的普通文人士子,铁铉、方孝儒、刘瑾、练子宁,这些杰出的人才,如果当初没有拼死抗拒唾骂他,今时今日都会在不同的领域发挥自己的才干。归附他、追随他的人会觉得他是一个有情有义、既往不咎的好主子,而他的反抗者和敌对者,却会觉得他是一个残忍至极的魔鬼,他的人生哲学从来就没有改变过,明初他制定的外交政策“来者不拒、逆命必歼”,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升级版。
朱棣见我不停落泪,语气淡若云烟,说道:“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他这一去,未必不是解脱,你别太伤心了,这样哭对身子不好。”我说不出一句话,心道:“真的是解脱吗?浣宜为他等待了十年,付出了那么多,原本以为他们可以相伴到白首,他却去得这么突然,他解脱了,爱他的人又该如何自处?他曾经真心诚意地相待我,而我除了拖累和担心,又给过他什么呢?如果他是郁积致病,我就是罪魁祸首之一。”他带着一丝淡淡的醋意道:“李景隆有什么好,值得你这样为他伤心?”我没有说话,心道:“当初如果不是因为我怀上了燧儿,我本该是他的妻子,他明明知道你掠走我,却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他明明知道我的孩子不是他的,还是愿意娶我……我欠他太多太多了,虽然他不是我的夫君,他对我的好,我永远都没办法偿还。”他俊朗的面容笼罩着一层悲凉,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