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孩子,我要你做自己:犹太教育教会我的事-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女小雅上了幼儿园中班后,喜欢上《公主的月亮》这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一个生病的公主,要求国王父亲帮她把月亮摘下来给她,这样她的病才会好。国王找了全国最聪明的大臣与智者齐聚一堂,大家都想不到对策,没有人知道如何把远在天边的月亮摘下来。只有那个平常只会逗人笑的小丑,想到了解决的办法——既然是公主的问题,自然应该要问公主解决的方式,所以他找到了公主,问公主要如何把月亮摘下来……

    我常常会跟雅爸说:“小雅真是个艺术家啊!”这句话半是认真,半是开玩笑。

    小雅聪明、迷人、专心、学习力强、友善、画画一级棒,但她的个性也强,偶尔会闹情绪。从小班开始,老师就叫她“小辣椒”,因为她平常什么都好,坏就坏在那偶尔的闹情绪,一发作就天崩地裂,凄风苦雨。大人们往往得花上半个小时,才能把她的情绪安抚下来。_米_花_书_库_ ;http://www。7mihua。com

    我跟雅爸都是好静、情绪平稳的人,我们两个也几乎不吵架。然而两个安静平稳的人,还是会生出火山般的小孩。小雅从小爱闹爱叫,等她大一点不尖叫了,却开始哭闹;再大一点,则是会一碰到她不能接受的状况就生气大哭。她的情绪问题一直让我跟雅爸伤透脑筋,而且不同的时期,还会发展出不同的新问题,让我跟雅爸常有措手不及的感觉。

    小雅的幼儿园是中大班合并,升上中班的那一年,班上从原本的9个小孩变成22个小孩,小雅也从原本班上年纪最大的小孩变成年纪中间的小孩。开学后,她的情绪状况变得愈来愈不稳定。小雅是个完美主义者,她要求自己行为良好,也要求其他同学如此。回到家总是跟我们哭诉大班的小孩行为不好,或是他们跑来跟她说她画的画不好看。

    吵闹就有糖吃?

    我跟雅爸都知道这是过渡期,她刚刚换班,需要重新寻找她在班上的位置。但她发脾气的频率愈来愈高,到最后只要一不顺她的心意,她就发飙。我们跟幼儿园的园长会谈,园长也只是要我们充满耐心、多给她空间、多抱她亲她,她要发脾气就让她发作,发完后再好好跟她谈。

    事后好好跟她谈的这件事,雅爸做得非常好。雅爸甚至有注意到小雅很多的情绪是来自于不知要如何面对其他同学的坏行为,像是同学跟她说:“你今天穿得真难看”、“画得这么丑”这样的话,她会因为受伤而发脾气,却不知要如何应答。雅爸花了很多时间一项一项地教她,教她在面对挑衅时要冷静,要对自己有信心,也教她别人讲了不好听的话时要怎么回话。我常会在雅爸帮小雅洗澡时听到雅爸问小雅:“如果有人跟你说你做的美工真难看,那你要怎么回答他?”我后来也从雅爸身上学到这一招,有事没事就跟小雅做“实战训练”。
公主的月亮有谁比小孩更了解自己?(2)
    但在小雅闹情绪的当下,我们就一直处理得很不好,也一直很疑惑。我跟雅爸都是“愈哭愈不理”的父母,而且是“吵闹就没有糖吃”。我常得在跟她出门的路上警告她:如果不停止哭闹我们就回家。而十次中有八次会以回家收场。做这件事对于老二其实不大公平,我们也常觉得老二莫名其妙地被“连坐”了。本来一家人高高兴兴地要去海边玩耍,可是因为小雅坚持要听的某音乐电台,收音效果不好被雅爸转台,她就哭闹不停,所以生气的雅爸决定转车头回家。而这个回家的决定,通常会让小雅哭得更严重,但至少,回到家之后,她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哭个够。

    每次我把哭泣后跟我们道歉的小雅搂在怀里,都会很心疼,觉得这样的个性会让她长大后很吃亏、很辛苦。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跟雅爸都一直想着:在她闹情绪的那一刻,我们应该怎么做、可以怎么做。因为不可能事事顺着她的意,所以不可能避免掉那个冲突点,也不可能在冲突点上让步,那不就变成“吵闹就有糖吃”了?所以如果她继续闹情绪,我们也得守住我们的原则,这至少是我们能做的事情,不是吗?

    哭闹的情况就这样一直持续着。雅爸跟我开始做实战训练之后,她闹情绪的次数有明显减少,但情绪发作的当下,还是很让人烦恼。

    孩子,我真的很抱歉

    直到那个傍晚,我跟小雅走路去公婆家的路上……

    那天我们从公园要走路去公婆家。小雅在公园玩疯了不肯离开,我催她催了几次后,她臭着脸跟我离开,然后在我身旁说:“妈妈真是讨人厌。”

    我一听也火了,很生气地跟她说:“我们事前就约好时间到了要去祖母家,是你不守约,怎么反而骂起我来了?”

    她一听到我这么说,还是很不识相地说:“可是我才玩到一半……”更是严重地哭闹了起来。

    看到她又开始发脾气,我劝说半天后,很严肃地跟她说:“小雅,你如果不停止哭泣,我们就回家去,我不带哭泣的小孩去祖母家。”这样跟她说了三次之后,她突然望着我,努力地控制哭泣,抽抽噎噎跟我说:“可是我控制不了,我停不下来!”说完,她忍受不了受挫折的情绪,再度放声大哭。

    她说这句话时很小声,很不清楚,但对我而言却是如雷贯耳,我愣了一下,把大哭中的小雅拥入怀中。我感觉到一股热潮从胸间上升到脸颊,开始觉得自己很丢脸,觉得对小雅很抱歉。
公主的月亮有谁比小孩更了解自己?(3)
    原来,每次我们的劝说让她哭得更大声,不是因为她不听劝、不甘心,而是她想告诉我们她的想法,也急着要把自己稳定下来却做不到,反而更加心急而激动。我跟雅爸只想着坚守教养原则,却忘了她只是个五岁多的小女孩,她不大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她需要帮助。

    我很高兴小雅说出了自己的状况,高兴她如此了解自己。后来跟幼儿园老师谈起,她建议我们可以在小雅闹脾气的当下,教小雅跟我们一起深呼吸,看看能不能帮助她。

    这招还不错,我们跟小雅成功地做了几次。但这只有在她脾气不大时才有用处。只要情绪完全地掀起来,她听不下话,也不可能跟着我们做深呼吸。我们还需要再想其他的方式。
¤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有谁比小孩更了解自己呢!

    一个晚上,我念完《公主的月亮》给小雅听之后,突然灵机一动,转口问小雅:“小雅啊,你觉得你在发脾气时,阿爸或妈妈可以怎么帮助你?你要如何才比较容易平静得下来?”

    小雅望着我,认真地想了一下后说:“我生气时如果你也生气,我就会很担心地一直哭,我希望你或阿爸留在我身旁,抱着我,不要留我一个人在房间里,我会觉得好孤单。”她说着说着,就快要哭了出来。

    太好了!我的直觉是对的,我早该问问小雅她的感觉跟想法。我跟雅爸总以为让她自己哭到够再来处理是比较好的方式,以为她年纪不大讲不清楚她的感觉,所以从来没有想过应该问问她,她怎么看待自己的情绪问题。

    真的是自以为是又舍近求远啊!我们自以为是开放包容的父母、我们到处询问儿童专家的意见,却忘了五六岁的小孩其实很了解自己的需要,而且他们已经有能力把自己的感觉说得很清楚。

    “除了抱着你,陪着你,还有其他可以帮助你的吗?”我继续问:“有时你很激动、很生气,并不愿意让我们抱。”

    她想了想又说:“那就让我尖叫几分钟,或我出门去跑几圈,或是,妈妈,你陪我一起尖叫。”她一边说一边露出狡猾逗趣的笑容。

    “陪你一起大哭好不好?”我摸摸她,也笑了。

    果然,解铃还须系铃人啊!从此之后,我跟雅爸再也不使用“硬碰硬”的方式对待小雅:她高亢,我们就低调;她推,我们就拉。拥抱、陪伴跟偶尔搞笑地大叫,十分有效地缩短了她脾气发作的时间跟规模。小雅也因为父母的了解与爱,愈加的自信和满足,表现愈来愈好。这时我跟雅爸才知道,我们之前以为是对的做法,反而是火上加油。

    所以,我真的要说:有谁比小孩更了解自己呢?如果给小孩说清楚自己感觉的机会,又有什么天大的问题不能处理?
公主的月亮有谁比小孩更了解自己?(4)
    养出认识自己的小孩

    以色列的教育目标之一,是教会小孩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们不打小孩,不求快。他们要求父母要从一开始配合新生儿的作息,要求父母要让宝宝自己吃饭、让宝宝多爬行,要给小孩最大的自由空间,让小孩多跟其他小孩玩耍、多面对冲突,让小孩做自己……

    我自己成长在一个充满说教与权威的环境里,所以常常怀疑这样开放自由的环境,真的能够养出认识自己的小孩来吗?怀疑小孩还没有发展出自我时,又要如何做自己?这次小雅的事件,足足帮我上了好大的一堂课,让我了解到被爱、被需要、不管说出什么话都被包容的环境,是真的可以培养出有自我又自信的孩子来。也让我进一步地了解为什么这里的人总是要我慢一点、耐心一点,不要要求孩子太快、太多,要多听小孩说话。

    小雅的个性是天生带来的,不可能完全地改变她,也不可能假装不存在。但现在我开始有比较多的信心,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她会愈来愈了解自己,她跟我们也可以一起努力,通过沟通跟彼此帮助的方式,渐渐地找出自我控制的方式。

    《公主的月亮》中公主精确地说出月亮的大小与材质,最后摸着胸前的月亮项链,心满意足地睡着。

    我望着窗外的月亮,想着那天小雅自己跟我提出解决办法时的笑容,我想,今晚我也可以好好地睡一觉了!
▌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认识我的陌生人女儿(1)
↑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经历阵痛、剖腹产,四天后带着新生宝宝回到家,把宝宝抱进新搭好的婴儿床之后,我跟雅爸面面相觑,心中没有问出来的问题是:“接下来呢?我们要做什么?”

    我来到以色列后念了一年的语言学校,凭着半调子的希伯来文,在幼儿园找了个工作。我工作的幼儿园分为五个园,从三个月到六岁。也是因为希伯来文还是半调子,为了不误人子弟,我在面试时跟园长自告奋勇带小班(两到三岁的小孩),也愿意在需要时,借调到托婴中心(三个月到一岁)帮忙。我在台湾时是高中老师,也曾在教育行政部门工作过,台湾的朋友感叹我从掌理、辅佐台湾教育政策大事,“沦落”到天涯边际的沙漠擦小孩鼻涕、换尿布,不禁替我的“大材小用”抱不平。而我,对这样的转变,倒是非常自得其乐。

    正式成为“以色列妈妈”

    说真的,不管我在台湾对于重大教育政策有多么熟悉,在养小孩这件事情上,我却是完全的新手。加上早就知道生产后不会有其他家人陪在身旁,托婴中心的工作对于我“预备”自己做个妈妈,帮助极大。

    刚生了长女小雅之后,还是新手妈妈的我在医院帮宝宝换尿布、衣服的动作,有如军队操练一样快速而正确无比,碰到宝宝哭闹时也不会慌张失措。这让育婴室的护士们啧啧称奇。

    当然,托婴中心给我的训练不只如此。生老大之前的一年半里,我很认真地学习教养婴幼儿的方式,像是如何帮宝宝洗澡、哄她睡觉,如何帮助宝宝建立每日的时间表,如何喂食副食品,如何从宝宝的哭声与行为中分辨他是累了、饿了或不舒服。怀孕后,为了“入乡随俗”,我也认真地询问了园长,希望她提供我养育知识,让我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以色列妈妈。隔天,园长就买了本800页的育儿书给我。她告诉我这本出自英国作家、全球卖了700万本的养育书,也在以色列大为流行,到目前仍然被以色列的幼教界以及父母们视为新手父母必读之书。

    是的,不用怀疑,这个战火连年、全民皆兵的中东国家,对小孩的养育完全是欧美的那一套,甚至我还认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自由放任。原因非常简单:在1948年建国的以色列,当时的人口除了建国前就住在这里的犹太人及阿拉伯人、因中东战争而从阿拉伯国家逃出来的犹太人之外,最多的就是在欧洲二战时集中营中幸存的犹太人。

    欧洲犹太人在建国后,凭着原有的文化资本及知识,很快地掌握了这个多元文化国家中的政治、经济势力,自然而然的,也把原籍国家中的教育方式也给带了过来。
认识我的陌生人女儿(2)
    婴儿回家,才是挑战的开始但是,不管准备有多么周全,我仍然还是会担心跟害怕。一来是,我可是把小孩生了出来才第一次看到她。在托婴中心工作时,我对工作内容充满高度的热忱跟兴趣,但那是来自于想了解“人是怎么发展”的好奇,而不是因为自己是个充满母爱、看到宝宝就觉得好可爱的人。

    再来,在医院时虽然可以“母婴同室”,但我晚上想好好睡觉时仍然可以把宝宝推回育婴室。而且,有人帮她洗澡,有人帮她换尿布。

    我有任何的问题都有人可以问,可以处理。但到回家后只有我——雅爸要上班,而且他可没有受过相关工作的训练。宝宝小小的一点点,只会哭,不会说话,自己从此得24小时陪着她,百分之百负责她的安全跟成长啊!○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回家的第一天,把宝宝放进新搭好的婴儿床之后,我跟雅爸面面相觑,心中没有问出来的问题是:“接下来呢?我们要做什么?”

    我跟雅爸都是“慢熟”的人,甚至对于从自己肚子里生出来的宝宝也是一样。以前不认识,没有相处过,不了解对方的个性,很难告诉自己说:“我好爱她!”而我们可以做的,则是从今天起开始好好认识我们的陌生人女儿。

    了解宝宝的个性与气质

    那要怎么认识我们的陌生人女儿、跟她建立关系、了解她的需要跟习性呢?

    来以色列之前,我一直以为宝宝是白纸一张,父母怎么教,宝宝就会变成怎么样的人,所以宝宝要定时吃、吃定量、定时睡、尽量不要抱,这样才会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我之前也常听到有人会赞美配合度好的宝宝是“孝顺”,配合度不好的宝宝是“搞怪”或是“来讨债”的。

    而以色列的幼教跟社会,则是用非常科学理性的态度在面对宝宝。托婴中心的工作让我了解到每个宝宝都有自己天生的气质——气质来自于“基因”。在受孕的那一刻,宝宝的很多特质(像是吃多或吃少、睡多或睡少、身高、害羞或大方……)都已经注定。父母当然可以通过教育做调整,让睡少的小孩睡多一点,让害羞的小孩变得大方一点,但要把小孩做360度的大改变是很困难,而且是没有必要的。

    也由于每个宝宝个性与气质不同,以色列幼教认为要做调整之前,要先了解新生儿的习性,而最快速的方式就是在不干预他作息的状况下观察他的需要。也就是说,面对新生儿,以色列幼教的态度是:宝宝饿了就吃、睡了不要吵醒他,不要干预宝宝的睡眠跟吃奶频率与食量。

    而要不干预宝宝的作息,意思就是做妈的得完全配合他的作息——他饿了就要喂奶、白天睡觉要让他睡。当然,讲理论是比较容易的,等到自己要做时,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认识我的陌生人女儿(3)
    刚回到家时,老大小雅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我趁着她睡觉上网、待客、打扫家里,等到夜深人静我极度困顿时,她却开始清醒,要吃饭、玩耍、上大号、肚子不舒服。再加上她不能一次睡长时间,每三四个小时要起床吃一次奶,吃完奶还要玩个一两个小时才要睡,所以回家3天后,在极度疲倦之下,我几十年来“白天活动、晚上睡觉”的规律生活从此结束,开始了她睡我就睡、白天不接电话、不接访客、家事能不做就不做、全心全意“为宝宝而活”的日子。还要工作的老公,则一手扛起采买、煮饭、擦地、半夜起床帮我照顾小孩等家务活。一直到第二个月开始,我们才逐渐在摸清楚她大概的时间表下,开始出门散步、访客、吃饭……一步步地重建自己及家庭生活。

    这种时候真的让人觉得,如果可以定时定量地喂宝宝、宝宝可以半夜不吵闹是多么让人高兴的事情。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很多家长在碰到哭啼不停的宝宝时会骂他是来讨债的!

    然而,这些辛苦的日子里,我用心回应她的需求、配合她的时间表来了解她的个性及习惯,却不知不觉地养成了“站在她的立场”替她想的思考方式,也因此对于以色列幼教的这个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全力配合新生儿的作息

    我觉得,从一个人变成两个人的生活,本来就要相互妥协。不过,对方如果是可以沟通、有自主能力的大人,妥协的部分可以少一点、要求可以多一点,毕竟,合不来可以拉倒。就像谈恋爱需要时间相互认识,养小孩也是。但当对方是个什么都不懂、完全依赖本能生存的婴儿,“认识”她/他最快的方式,就是大人先放弃自己的生活一阵子——大人累一点、饿一下、少见一下朋友又不会死,没什么道理要求新生儿配合你的生活习惯而受折磨。

    再说,不认识、不了解自己的小孩前,怎么知道怎么做对他比较好?四个小时吃一次奶、爱哭就让他哭到够,这种一体适用的生活方式,到底是为了小孩好?还是为了大人自身的方便?

    终究,这个理论除了科学解释之外,更重要的哲学基础是把宝宝当成有自己性格跟需要的人吧?如果不能从一开始把婴儿当成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反而用孝不孝顺、搞不搞怪这种以父母为主体、子女不管有没有能力、能不能理解都要配合大人的方式来看待,将来父母又如何了解孩子其实是有自己的个性跟需要的?
令人头痛的老大情结(1)
    手足之情是十分珍贵而难以取代的情谊。然而父母,特别是妈妈,总是会特别照顾家里最小的小孩。所以当老二诞生后,如何让原本“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老大适应跟接受,进而爱护、照顾家中的新成员,真的是很大的一门学问……

    自从怀了老二之后,邻居们除了道恭喜之外,看到我,也不停地提醒我要“预备老大”。

    为什么老大需要预备呢?大家大致上的意思是,老二的出现对于老大而言,是人生一大冲击。因为老大通常数年独享父母的疼爱,新生儿难免会使他出现不安全感,由此而生恐惧、愤怒的情绪,因此,嫉妒、暴力、不听话、退缩、退化等出自“老大情结”的行为,就会交替出现。如果父母及长辈处理不得当,有些老大竟然可能终生对老二的来临无法释怀。换言之,老大情结多少会影响亲子关系,更影响手足关系,以及老大与同侪的相处关系。。buuyu。

    我住的社区,邻居以早婚为多,大家经验丰富又热心,每次看到带着小雅、肚子微凸的我,就忍不住聊起当年他们生老二后,老大的种种可怕事迹。例如我的大侄女两岁半时,妹妹出生,她变得很不听话又爱哭,常常会趁父母不注意时偷打妹妹。有天早上她睡醒后,自己爬上了妹妹的床,吓坏了她的父母,“她平常对妹妹如此的不友善,我们很怕她做了什么呢。”我大叔这样对我说。另一个妈妈告诉我,她家老二出生后,老大从原来已会走路,倒退为四肢在地上爬,要东西时用哼的不用讲的,还要求要用奶瓶喝奶……妈妈要求老大表现得像个大小孩,老大就会躺在地上哭闹,不然就说他是个宝宝,他不要长大……

    故事听多了,我跟雅爸决定认真地面对小雅将来可能有的老大情结,开始预备她。

    为什么妹妹可以陪妈妈?

    我们买了相关的故事书,每晚念给小雅听,向她介绍“宝宝”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她要做姐姐这件事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我们买了大洋娃娃给她,告诉她宝宝是很容易受伤的,不能扯头发或拉手臂,如果宝宝哭了,千万不要拿任何东西给她,而是要去叫爸妈来顾……我们带着她一起打理宝宝的新房间,一起买宝宝的用品。随着生产时间的逼近,小雅的幼儿园园长也在幼儿园加入了许多相关的课程,跟小朋友介绍什么是“新生儿”、家里有新生儿要注意什么,以及宝宝很需要父母,特别是妈妈等。

    生产前,我觉得我们该教的都已教了,信心满满,觉得可以把小雅的老大情结降到最低,便跟雅爸与小雅一起满心欢喜地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没想到的是,宝宝才刚出生、雅妈我还在医院,小雅的老大情结就发作了!

    跟雅爸一块儿到医院看我及宝宝的小雅,在访客时间过后一直不肯离去。她完全不能了解“为什么妹妹可以在医院陪妈妈,而我不可以?”她在病房大哭,惊动了隔床的妈妈与来探望的家人,经过护士、隔房妈妈的好心亲戚、雅爸以及雅妈我轮番的劝说及解释后,小雅终于愿意回家。
令人头痛的老大情结(2)
┃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结果她一上车,又开始哭,一直要妈妈回家,一路哭了40分钟!”雅爸后来这样告诉我。这件事让还在医院的我了解到,老大情结不是这么容易处理的事情,我之前想得太简单了!也开始担心宝宝真正回到家后,生产完体力不是很好的我,如何应对情绪也不好的小雅。

    做姐姐了,好棒!

    从医院回家的当天,车子开进停车场时,我远远看到婆婆带着小雅放学回家,小雅一副兴高采烈、意气风发的小大人样。看到我之后,漾开笑容的跑向我,给了我一个大拥抱,然后还给了宝宝一个吻,让我十分高兴又吃惊。

    “妈妈你看,我从今天开始是大姐姐了!”她指着挂在身上的纸牌,十分骄傲地告诉我。

    原来幼儿园园长知道今天我跟宝宝要回家,在幼儿园的“桌上时间”,大家合做了一张大贺卡送给小雅,恭喜她成为姐姐。园长另外做了一个“金牌”,上面写着“我是姐姐”,在所有小孩面前为她戴上,让她戴一整天。婆婆也告诉我,回家路上很多邻居及同学的父母看到那个金牌,都特地过来恭喜小雅。她整天受到许多注目及关心,很是高兴及得意。

    吃惊的事情不只如此。回家后的一两个星期,朋友开始陆续来访。有趣的是他们不只带着给宝宝的礼物,也带着给小雅的礼物。而且进门后都是先招呼了小雅,给了小雅礼物,恭喜她做了姐姐后,才去看宝宝。情绪先被大家照顾到的小雅,早以姐姐自居,带着客人去参观宝宝的房间,骄傲地跟大家介绍:“那是我妹妹。”

    由于幼儿园园长与朋友们体贴、正确的做法,协助了我跟雅爸渡过了第一个小难关,让小雅一开始就顺利而安稳地接纳了家里的新成员,我到现在仍是衷心感激。

    不用做100分的父母

    然而,蜜月期过了之后,小雅的老大情结又出现了。

    说实在的,小雅对待宝宝的态度非常友善,而且十分愿意亲近她。雅爸也常让小雅抱着宝宝,满足她做大姐姐的心情。偶尔小雅接近宝宝的动作比较粗鲁,被我们制止,她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甚至宝宝哭了时,她还会来拉我要我去看宝宝。问题是出在我跟小雅的互动上。
令人头痛的老大情结(3)
    回家后,我拖着手术产后的身体,开始照顾宝宝。宝宝很大,频频要吃奶,所以开始的一两个月,我除了吃、睡、喂奶之外,真的没有太多时间可以陪小雅。我本来想,没有妈妈,爸爸可是全程陪着,公园、游泳池、动物园、祖父母家……哪里也没少去了,哪里也没少玩了,回到家妈妈抽空念睡前故事、唱安眠曲,这样还不够?然而小雅在我面前的行为举止,却是愈来愈坏、愈来愈退化。

    只要谁没顺了她的意,小雅就躺在地上哭泣;吃饭时又开始吃得整个桌子到处都是;叫她去上厕所不去,尿在裤子上……基本上,凡是我请她做一件事,她不是故意不做,就是唱反调。我因为身心疲乏,没有耐心每次跟她打哈哈,所以大声制止她的次数愈来愈多,小雅也就愈来愈生气……母女关系常常在沸点上打转。

    有一天,小雅幼儿园的园长打电话来跟我谈小雅在园里的退化行为,我忍不住跟她起了诉苦。

    我告诉她,我觉得我是很认真的妈妈,而且功课也都做了:对于小雅的事前预备、不比较、不责备、抽空陪小雅,也每天抱她、亲她,让她帮我拿宝宝的衣服、尿布等,让她觉得自己长大了,是个姐姐……所有书上写的、我想到的,我都做了。为什么还是这样呢?我实在快要崩溃了。

    园长听完了后,停了三秒,接着开口告诉我:“雅妈,你会不会给自己压力太大了?你不用坚持做100分的妈妈啊!小孩有老大情结是正常的事情,他们也需要时间调适。父母要做的是不要让老大情结的状况雪上加霜,而不是想办法完全避免掉。如果期待要完全避免掉,恐怕你跟小雅都会有很大的压力。”

    妈妈要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及需要!

    为了了解我跟小雅的问题所在,幼儿园园长决定带着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