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路军一二0师六八九团征战历程-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川、林镇川、玉皇庙川、白马川、二将川、大凤川等,方圆百余里。这里重峦叠嶂,梢林密布,沟壑纵横,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的理想之地。红四十二师于11月中旬进入南梁地区后,首先扫荡了反动民团,然后发动民众,在各地逐步建立起了农民联合会和赤卫军。红四十二师还派出一批军事干部,拨出部分武器弹药,帮助地方组建游击队。为了廓清南梁外围,红四十二师主力在根据地基本建立后,又主动转入外线,先后击溃了井岳秀部一个营,全歼了新堡民团和赵沟民团,消灭了陕西警备骑兵旅四个连,为创建并巩固南梁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应当说,高岗为红二十六军的重建和南梁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然而,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高岗却过不了美色关。1934年1月初,高岗在正宁南邑堡战斗结束后打扫战场时,见一窑洞内有一妇女,便上前调戏。此事恰好被红四十二师政治部主任黄子文发现,并报告了师党委。
1月上旬,红四十二师党委在合水县蔺家砭召开会议。此时红四十二师因1月初师长王泰吉请求去豫陕边做兵运工作,已经由刘志丹任师长。这次会议对高岗在正宁南邑堡的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决定撤销他的师政委职务,由师党委书记杨森接任。
高岗因违纪被撤销了红四十二师政委职务后,被下派到第二路游击队,任总指挥部政委,总指挥是杨琪。
包家寨会议决定开辟三个战略游击区,建立一、二、三路游击队后,随着南梁根据地的建立,各路游击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当时第一路游击队主要活动在安定县一带,第二路游击队以南梁为中心,第三路游击队以照金为中心。由于第二路游击队实际上就在南梁根据地内,能够及时得到红二十四师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在各路游击队中发展最快。
1934年2月,国民党陕甘军阀调集了八个团的兵力,向陕甘边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围剿〃,企图将新生的革命根据地扼杀在摇篮中。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红军主力继续采取外线作战的方针,红四十二师跳出南梁,转入外线,二路游击队则坚守南梁,与敌人展开游击战。
1934年3月,刘志丹率领红四十二师回师南梁,与高岗、杨琪率领的二路游击队会师,然后一起向北进发,突袭蔺家砭,轻取崖窑,在庆阳元城活捉国民党第四自治区区长高明山,在赵梁子消灭谭世麟部一个骑兵连。4月上旬,红四十二师在二路游击队的配合下取得西华池大捷,全歼敌人两个营共600多人,创造了红二十四师成立以来的歼敌最高纪录。西华池大捷也成为粉碎敌人〃围剿〃的决定性一战。
西华池大捷后,刘志丹率领红四十二师南下三原、淳化、耀县等地,高岗、杨琪仍率领二路游击队坚守南梁。
1934年5月中旬,敌人借红军主力离开南梁之机,再次向南梁根据地发动〃围剿〃,高岗和杨琪则率部与敌周旋。敌军抓不到红军,就以疯狂的仇恨,在占领的区域内毁坏窑洞,焚烧粮食,屠杀牲口,而且还丧心病狂地烧了刘志丹的家,挖了刘志丹家的祖坟。
高岗、杨琪则指挥二路游击队避敌锋芒,转入敌后,开展游击战。高岗在动员部队坚持战斗时说:
敌人来进攻,我们就抄他的后路。敌人后方就像老姑娘的屁股,摸不得,一摸就得回头。
果然,二路游击队在敌人后方攻城拔寨,迫使敌军回撤保家,使敌人〃围剿〃根据地的计划再次破产,南梁根据地又胜利收复。
5月下旬,红四十二师主力又回师南梁。5月28日,师党委在南梁寨子湾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健全中共陕甘边特委,由张秀山任特委书记;成立陕甘边军事委员会,由刘志丹任主席;杨森任红四十二师师长,高岗复任红四十二师政委。
在曲折、复杂甚至是惨烈、悲壮的战争环境下,部队领导人的变化经常、频繁,有时也是出人意料的。高岗从1933年8月担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政委到1934年5月重新接任红四十二师政委,短短的九个月,已经是四任政委了。但这还仅仅是开始,不足两个月后,高岗又一次被撤销了政委的职务。只不过这次被撤职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高岗个人的过错,而是受〃左〃倾错误打击的结果。
1934年7月下旬,谢子长、郭洪涛率陕北游击队一、二、五支队来到南梁,与红四十二师会师。
提到陕北游击队,还必须从谢子长和陕北根据地的建立谈起。
谢子长1897年1月19日出生于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父亲谢标朋以务农为主,兼开柴草店,家中生活尚可。1919年,谢子长考入西安陕西省立第一中学,次年转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曾担任校学生会负责人。与高岗和刘志丹由榆林中学而军校的生涯不同,1922年春,中学尚未毕业的谢子长就抱着教育救国的信念,返回家乡办起了一所小学。然而,愿望虽好,办学却并非易事。谢子长虽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办起了学校,穷人家的孩子却无钱上学。同年秋,谢子长决心投笔从戎,毅然只身赴山西,考入阎锡山办的太原学兵团学习军事。1924年,谢子长离开学兵团,先是回到家乡办起了民团,后又奔赴京津,探求革命真理,并于北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谢子长1926年初,谢子长受党的委派,回到家乡,以县民团团总的身份开展秘密工作。大革命失败后,谢子长与唐澍等人领导了著名的清涧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队副总指挥。
清涧起义失败后,他又受省委的委派,于1928年5月与刘志丹等参与领导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兼第三大队队长。
从渭华起义起,谢子长与刘志丹经常并肩作战,共同搞兵运,高岗则追随其中。但从陕甘游击队改编为红二十六军后,谢子长被迫离开了部队,先到上海中央局〃受训〃,后被派往张家口察绥抗日同盟军工作,一直到1933年11月,才又被派回陕西,被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任命为西北军事特派员。1934年1月,谢子长辗转回到了安定县。当时正值陕北根据地困难时期,主力部队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已经被打散。谢子长回来后,立即集合失散人员,取出埋藏的枪支,于3月8日正式恢复了红一支队。
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继派谢子长回陕后,1933年12月又派郭洪涛、李铁轮前往陕北工作,并改组了陕北党、团特委。党的特委由书记崔田夫、组织部长郭洪涛、宣传部长马明方组成,团的特委由书记马文瑞、组织部长崔田民、宣传部长李铁轮组成。1934年1月,陕北特委在佳县南洼村举行了党团联席会议,决定迅速恢复红一支队,加强红二、三支队,组建红四、五支队,开辟绥、米、佳、吴游击根据地。会后,一支队在谢子长的领导下迅速恢复,四、五支队也逐步建立。
1934年7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在安定县杨道峁成立,谢子长任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贺晋年任参谋长。游击队下辖一、二、五三个支队,300余人。7月18日,谢子长指挥游击队一举攻克安定县城,开创了陕北红军攻占县城的先例。
7月23日,谢子长率领陕北游击队来到南梁阎家洼子,与刘志丹、高岗、杨森率领的红四十二师会合。2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红四十二师党委与中共陕北特委、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在阎家洼子举行联席会议,即著名的阎家洼子会议。
由于当时的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分属于两个上级机构领导,陕甘边特委归中共陕西省委领导,陕西省委直接归党中央领导。而陕北特委归中共北方局领导,中共北方局归中央驻北方代表直接领导。所以,阎家洼子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研究陕甘边与陕北两个根据地的战略配合问题。
会议作出了两项重要决定:一是红四十二师三团北上陕北,配合陕北游击队粉碎敌人对陕北苏区的第一次〃围剿〃;二是撤销高岗红四十二师政委职务,给予留党察看三个月处分。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政委职务由谢子长兼任。
会后,陕甘边特委调拨步枪一百支、银元数百枚,支援陕北游击队。
如何评价阎家洼子会议?至今公开出版的著述鲜有涉及。
为什么在这次会议上要撤销高岗的政委职务,并且给予留党察看三个月的处分?至今仍是个谜。
虽然有的回忆材料说这次会议撤销高岗的职务是因为他在正宁南邑堡战斗中违纪,但通过本书的上述材料读者已经清楚,高岗因违纪而被撤职是在半年以前的蔺家砭会议,而且在两个月以前的寨子湾会议上,高岗已经恢复了政委职务。
参加阎家洼子会议的有陕甘边特委和红四十二师的刘志丹、杨森、高岗、习仲勋、张秀山、王世泰,陕北特委和陕北游击队的谢子长、郭洪涛、贺晋年以及红四十二师连以上和陕北游击队支队长以上的干部。虽然陕甘边根据地建立得较早,红军与游击队的实力也比较大,但陕北游击队的郭洪涛和谢子长是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派来的,他们更了解党中央的方针和路线。因此,会议首先由谢子长宣读了中共上海中央局和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给红二十六军的两封指示信。由于当时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已经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两封信的基本精神也就不可能不受〃左〃倾错误的影响,自然对红二十六军的游击战争进行了一些无端的指责。接着,郭洪涛在发言中又批评红四十二师是〃梢山主义〃、〃右倾机会主义〃。虽然刘志丹、高岗等在发言中对红四十二师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开展游击战争的正确选择进行了辩解,
但由于指示信与郭洪涛的发言代表了当时〃左〃倾中央的基本路线,所以会议还是决定撤销高岗的政委职务,由谢子长接任。
1942年11月11日,参加了这次会议的习仲勋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提到了阎家洼子会议的情况。由于是当时会议的记录稿,
1942年12月12日,在西北局高干会议尚未结束之际,中共中央通过了一份党内秘密文件,题目为《中央关于1935年陕北(包括陕甘边及陕北)〃肃反〃问题重新审查的决定》。这份党内秘密文件虽然没有专门评价阎家洼子会议,但在提到郭洪涛时,有一个括号,在这个括号中,这样写道:
郭是1933年底到达陕北,曾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打击过陕北特委重要负责同志马明方。1934年7月在阎家洼子会议上又打击过刘志丹、高岗,企图夺取二十六军及陕甘党的领导地位,但这种企图受到抵抗而未能成功。
周家硷会议
阎家洼子会议后,谢子长虽然担任了红四十二师政委,但在会议结束后,他并没有留在红四十二师,而是率领陕北游击队返回了陕北。红四十二师第三团也按照会议的决定,在团长王世泰的带领下,北上安定,配合陕北游击队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根据地发动的第一次反革命〃围剿〃。
陕北游击队和红四十二师三团在谢子长指挥下,先后在安定、绥德、清涧、横山等地连战连捷,基本上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但不幸的是,1934年8月26日,谢子长在清涧河口战斗中胸部中弹,身负重伤。
阎家洼子会议后,高岗虽然被撤销了红二十四师政委的职务,但他并没有离开部队,而是以参谋长的名义,与红四十二师二团一起战斗。然而,非常遗憾,从阎家洼子会议到周家硷会议这半年间高岗的情况,我们没有找到更多的材料,目前只见到曾任西北工委书记的崔田夫1945年在谈陕北苏区创建时提到了高岗被撤职后的行踪。
崔田夫说:
七八月间(阎家洼子会议是7月25日召开的,笔者注),高岗带了红二十六军二团北上,在安定打垮了敌人,收了百多条枪,又到清涧打了两个胜仗,在安定成立了红一团,还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群众组织了贫农团和自卫军,实行了分粮。清涧二支队扩大后,到10月成立了红二团,在神府成立了红三团。还有十三四个支队。
年底,高岗北上在安定白庙岔,以红一团、红二团配合几个支队,成立了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在安定南沟岔打了一个胜仗,收了几十条枪和两架轻机关枪,跟着刘志丹也带来一团,统一了陕甘、陕北两苏区,成立了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总指挥部,刘志丹为总指挥,高岗为政委。《崔田夫谈陕北苏区创立记》(1945年),未刊稿,现存于陕西省档案馆。
经查实,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团是1934年9月18日在安定县西崖窑沟成立的,团长贺晋年,政委马佩勋,参谋长路文昌。全团200多人、100多条枪;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二团,是1934年底在清涧县大马家山成立的,团长郭育仁,政委马万里,参谋长惠世良。全团300人、100多条枪;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三团,也是9月18日在神木县南乡王家庄成立的,团长王兆相,政委杨文谟,参谋长刘洪飞。全团300多人、100多条枪。
1935年1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在安定县白庙岔宣布成立。下辖八十四师,师长杨琪,政委张达志,参谋长朱子休。八十四师成立后的第二天,就在安定县南沟岔歼灭了国民党军高桂滋部一个连,并击溃了由老君殿开来的援兵。接着,部队乘胜东进,连战连捷,使陕北游击队扩展到延长、延安和宜川一带,并把清涧、安塞、安定、靖边四个县连成了一片。
调刘志丹到陕北来统一指挥陕甘边和陕北两支红军部队,是中共中央北方代表巡视员的决定。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孔原派巡视员黄翰来陕北,布置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的相互配合和两支红军统一指挥的问题。
土地革命战争兴起后,西北逐步形成了陕甘边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和红二十六军与红二十七军两支主力红军。但是,由于陕甘边和陕北是被敌人分割开的两块根据地,党和红军也就存在两个领导关系。陕甘边根据地属陕西省委领导,陕西省委被破坏后,直接归陕甘边特委领导;陕北根据地则直接受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的领导。虽然阎家洼子会议后,两支红军部队有了配合,但基本上还是以各自活动为主。1934年10月黄翰来到陕北后,鉴于谢子长身负重伤的实际情况,建议调刘志丹到陕北,统一陕甘边和陕北两地的军事领导。黄翰并致信刘志丹,指示刘志丹尽快来陕北。
接指示后,刘志丹率领红二十六军部分部队,于12月底奔赴安定。1935年1月下旬,刘志丹来到陕北根据地中心区赤源县(今子长县)的水晶沟灯盏湾,探望了在此地养伤的谢子长。两人就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的统一领导和两支红军的统一指挥共同作战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取得了共识。
1935年2月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和中共陕北特委在赤源县周家硷召开联席会议,即著名的周家硷会议。
刘志丹率部来到陕北时,已经率部在陕北活动的高岗立即与刘志丹会合到一起,并一同参加了周家硷会议。由于陕甘边特委的主要领导正在领导反〃围剿〃斗争,没有到会,所以,参加周家硷会议的除刘志丹、高岗外,还有陕北特委的崔田夫、郭洪涛、马明方,白坚作记录。
周家硷会议召开时,蒋介石正调集重兵,对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反革命〃围剿〃。因此,会议首先研究军事问题,并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及陕甘、陕北两块根据地的其他武装力量。刘志丹为军事委员会主席,谢子长为副主席,高岗、杨森、杨琪、张秀山、张达志为委员。
西北军事委员会成立后,又产生了军委归谁领导的问题。因此,会议又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西北工作委员会,书记惠子俊(未到任前由崔田夫代理),组织部长郭洪涛,宣传部长张秀山。西北工委成立后,陕北特委撤销,原陕北特委领导的各县县委改由西北工委直接领导;陕甘边特委保留,原陕甘边特委所属的各县县委仍由其领导。
周家硷会议不久,2月21日,时年39岁的谢子长因病情恶化,不幸逝世。
谢子长是与刘志丹齐名的西北红军和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在西北党和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有〃谢青天〃之称。
谢子长的逝世是党和西北人民的重大损失。然而,历史的机遇有时就是这样的无情。谢子长逝世后,高岗接任西北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成为仅次于刘志丹的西北根据地二号人物。
1935年9月17日 红15军团成立的时候,红26军改编为78师,
当时红15军团成立时,有3个师:75师(红25军)、78师(红26军42师)、81师(红27军84师)。75师师长张绍东,政委赵凌波;78师师长杨森,政委张达志;81师师长贺晋年,政委张明先。
第78师下辖:
第232团——红26军42师第3团,这个3团是1932年12月成立最早的红26军第2团。
第234团——红26军42师第2团和义勇军部队合编,这个2团跟老2团没关系,1933年12月才编入42师。
骑兵团——红26军42师骑兵团,这个骑兵团是1933年6月成立的原红26军第4团。
当时,42师还有第1团,这个团没有编入红15军团。1936年,红26军42师1团改编为红27军241团。
第78师 师长韩先楚,政委崔田民,参谋长陈奇涵,政治部主任钟伟。
第232团 团长王德荣,政委张天云
第233团 团长高发仁,政委曾以凡
第234团 团长何光宇,政委贺大增
红78师在军团编成内,参加了著名的〃劳山战役〃,此役毙、伤、俘敌共8000多人。78师在杨森师长率领下,打出了西北红军的威风,共歼敌3000多人。
在此期间,〃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和肃反扩大化给红78师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刘志丹及原红26军连以上干部大都遭到迫害与打击,除刘志丹等少数人被后来到达陕北的毛泽东主席所救外,很多人被迫害致死。红78师的232、234团合并成232团,人员仅剩800多人,师长田守尧、政委张达志。
在陕北根据地的严重危急时刻,红78师广大指战员仍忠诚坚贞地为革命事业浴血奋战,是年10月中旬,红78师(实为1个团)在强攻榆林桥战斗中,将东北军 1个团及1个加强营共21 00余人全歼,使敌南线的进攻失败。
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将红15军团、红一方面军合编为第一方面军。78师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红15军团78师。
11月25日岁,78师在15军团编成内参加了粉碎敌第三次〃围剿〃的关键一仗……直罗镇战役。78师担任镇南侧主要突击任务。战斗中,78师指战员勇猛顽强,表现突出,为全歼直罗镇守敌立下了大功,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表扬。毛泽东、周恩来还给创建这支部队的刘志丹,谢子长题了词。同时,中央决定78师仍扩建成原编制,师长田守尧,政委崔田民,78师参谋主任赵启民。232团、234团恢复建制,人员调回。
改编后,红78师参加了历史上著名的〃东征〃、〃西征〃。历经大小战斗百余次,都胜利完成了任务。
崔田民 忆红七十八师西征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第一方面军,于一九三六年五月东征胜利回师陕北后,红十五军团进驻延川县贾家坪一带休整。五月十一日,方面军在大相寺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十四日,毛泽东主席在大会上,总结红军东征的经验,并作了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重要报告。为了扩大和巩固陕北、陕甘边苏区,配合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促使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决定进行西征。毛泽东主席指出,凡是不拦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道路的武装,我们不打。被我人民红军缴械的部队,只要他们同意抗日,就可以放回俘虏,退还武器,以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五月十八日,由红一军团、十五军团、二十八军和八十一师组成西方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十五军团为右路军,于五月十九日由贾家坪地区出发,经安塞、风子坪西进。二十七日,七十八师首占新城堡(即靖边),二十八日进占宁条梁;七十三师攻小桥畔,七十五师攻安边,均未克。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率七十三师、七十五师继续向宁夏预旺堡地区前进。彭司令员命令七十八师受野司直接指挥,前去围困安边县城。六月十四日,宋时轮、宋任穷率领红二十八军接替围困安边的任务,我(当时任师政委)和师长韩先楚七十八西进,归还十五军团建制。十六日进至定边县,侦知城内驻敌军一个营,即电报彭总及徐、程军团首长,请求袭击定边城,同时进行地形侦察和攻城准备。当日黄昏,部队已进入阵地,待命攻城。就在此时,接到彭总复电指示:“袭击定边,恐难奏效,仍照原来计划前进。”韩师长和我商量,立即召集各团长、政委开会,传达彭总电令,经过讨论认为:现在我们部队已进入阵地怎么办?一是遵照彭总电令,把部队撤出阵地,继续西进。二是把定边坚决攻下来,理由是:毛泽东主席在西征的命令中,要一军团打曲子、环县,他们已经完成任务,要十五军团打宁条梁、安边、定边,我们把定边打下来,也是完成任务。且城内只有敌军一个营,距四周敌军都比较远,我们三个团的兵力已进入阵地,完全可以攻下定边。经过讨论,大家一致主张打,只有师政治部特派员沈新发同志三次建议说:“彭总的电报,就是命令,应慎重考虑。”师长和我说:“还是决心打,不要动摇。”
会议结束后,各团领导回到阵地,立即传达了师首长命令,动员各级干部和共产党员,决心打好西征第一仗,部队情绪异常高昂。就在这天晚上,我们发起攻击,经过一夜激战,第二天拂晓,主力部队攻入城内,韩师长及时进城指挥作战,迅速全歼敌军一个营和一个保安团,俘敌三百五十余人,战马一百八十余匹。只有县长及少数人逃往盐池县城。我在指挥所写电报向彭总及军团首长报告战况。彭总立即复电:“你们机动灵活攻克定边,庆祝胜利,防备移交宋宋(二十八军军长宋时轮,政委宋任穷),继续向盐池侦察前进。”十九日,我和韩先楚同宋时轮率七十八师连以下干部及骑兵团一部提前出发,先到盐池观察地形,并作攻准备。当晚,七十八师进到盐池城郊,乘夜发起攻城战斗,因向导引错了路,未能破城。二十日,各级干部开会,研究打法,并对部队作了深入的政治动员,决心攻下盐池城。有的干部说:“打下盐池,部队就有咸盐吃了!”傍晚,我和师长视察阵地时,看到干部战士磨刀的磨刀,擦枪的擦枪,恨不得马上投入战斗。晚上再次攻城,第二天凌晨三时,部队一举攻克盐池,全歼马鸿逵部一个骑兵营、一个民团,俘敌官兵和盐池、定边两县伪县长以二百余人,缴获战马二百余匹,五十瓦电台一部,还有大量的军用物资,受到了总部及军团部的表扬。盐池解放后,不但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沟通了前后方的交通联络,解决了红军的吃盐问题,而且使食盐成为陕甘宁苏区财政大宗收入的来源,为边区政府克服经济困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七月间,七十八师进驻红城水一带监视韦州敌人,同时整训部队,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扩大红军,筹粮筹款,建立革命根据地。八月间,为迎接二、四方面军,动员部队每天吃两顿饭,以节省粮食。人人捻毛线,打毛袜子,织毛手套,每个战士至少要打一双毛袜子或一双毛手套,作为慰问红二、四方面军的礼物。九月间,七十三师、七十五师、七十八师从黑城镇出发,经海原城进至靖远的打拉池地区。十月八日,七十三师在军团骑兵团的配合下攻占会宁城,歼敌两个连,控制了打拉池、会宁地区,保障了红二、四方面军北上道路的畅通。十月九日,红十五军团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城胜利会师。二十二日,红二方面军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与红一军团胜利会师。红军三太主力的胜利会师,宣告长征结束,粉碎了蒋介石妄图消灭红军的狂妄计划,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上新的一页。
十月三十一日,红七十三师及军团骑兵团,协同红一军团第一师,在海原以北之贺家堡歼敌马鸿宾三十五师一部和何柱国骑兵第六师两个团,俘敌官兵千余人,缴获战马、枪支各千余。为了争取东北军抗日,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遵照毛泽东、彭德怀同志的指示,对被俘敌官兵,以礼相待,经过宣传教育,全部释放,并退还了战马和武器,扩大了红军良好的政治影响。十一月二十一日,我七十八师参加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的第一仗——山城堡战斗,歼敌胡宗南主力七十八师第二三二旅全部和二三四旅的两个团,击毙敌师长丁德隆,给胡宗南以沉重的打击。山城堡战斗的胜利,对于巩固和扩大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西征中,红七十八师在西方野战军彭德怀司令员的领导下,在红十五军团首长的直接指挥下,转战陕北之靖边、安边、定边,宁夏的盐池、韦州、红城水、预旺、同心、海原、固原,甘肃的打拉池、郭城驿、会宁、静宁广大地区。在频繁的战斗中,政治工作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加强部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民族政策教育,特别是进入宁夏地区后,强调尊重回族风俗习惯,不准进清真寺,不准进上房,不准进入沐浴室,不准吃猪肉,不准用回民锅灶、炊具做饭,严格要求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由于红军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所到之处,很快取得了广大回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帮助回族群众组织起来,建立和发展了回族地方武装,动员广大回汉青年踊跃参加红军。在回汉各族人民的支援下,红十五军团共歼敌马鸿逵、马鸿宾部三个建制团、三个建制营、两个建制连和部分民团武装,毙俘敌约四千,缴获武器约三千余支(挺),战马一千七百余匹。还帮劲盐池等地建立了人民政权,为建立陕甘宁边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二章 诞生前后
00、
红15军团改为八路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