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杯雪完整版 小椴-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双目环视一下场内,冷声道:
  “……也该知道:两害相权取其轻!”
  易敛却不知何时拿起随身琴囊,横置于桌,慨声道:“十七万两何重!我身何轻?”
  看着他的神色,沈放心中不觉就一动,不知怎么想起一句古诗:
  “万古云霄一羽毛”!
  他从见易敛以来,一直波折不断。世事纷扰,其中之人情变幻,银钱赊欠、家门争斗,都是世上最恼人、最烦人、最磨人的事物。但是易杯酒一头头理来,如此纷繁事物,到他手中,似总是会清晰起来,有那么点头绪。虽依旧乱,但总能看出可解之道。沈放一生所见谙于世故,善于处变的人多了,但其人往往易通达于此、也就缠陷于此——而易杯酒,他这猛一抬头望见时,只见他尘磨经过、纷扰经过;权、名、声、色,威、逼、利、害;种种经过,神色间也依然只是——万古云霄一羽毛。如他所说:十七万两何重!我身何轻?
  却听堂上有个老者“吭”了一声。他这一声低沉有力,似就响在每个人的耳侧。文家那三人已微微变色,他们侧目望去,只见西首角落里坐着一个须眉花白的老人。
  他一直没说话,众人也就把他忽视了。这时忽然一“吭”,只一声就露出了他的气度。只听那老人道:“他,你可害不得。”
  众人看向那老人,只见他穿一件暗黄长衫,料子质地非常好,象是养尊处优的一类人。一双寿眉下一双眼却极沉静。狮子鼻,阔口,国字脸,整个人、整张脸看上去都气派极大。本来他不出声,这屋里看上去最有力的该是遗像里绘的瞿百龄,虽只工匠之笔,但已能见出斯人气势。但他这一开口,众人惊觉到他的存在,才觉他的气度似更在死去的瞿百龄之上。只听文家那人厉声道:“你是谁?”
  那老人道:“你不认得我,我须认得你。外人不知文家除本宅之外还有个山阴别院,我可知道。据说山阴别院中共有‘行、藏、用、舍’四阁,你们练的是‘阴沉竹’掌力,你师弟另会‘一雷天下响’内功,那该是‘地藏阁’中的人物了。——张五藏,古巨,于晓木,嘿嘿,当年的山东大盗,什么时候也投入文家山阴别院了?”
  文家那三人齐齐一惊,他们出身来历极为隐秘,没想这老者居然洞悉。
  他们为首之人大概就是那老者所谓的张五藏了,只听他厉声道:“你从哪里听来?你是何人?易杯酒你说杀不得就杀不得吗?”
  那老人抚须微笑道:“从哪里听来?我徽商子弟遍布天下,天下论消息之灵通,只怕除了淮上顾楼,无过于我。我是谁?吭、吭,老朽鲁消,表字狂潮,执掌通济钱庄,少涉江湖两道。但你们庄主文翰林想必还知道我这一号人物。——至于易杯酒为什么杀不得嘛……”
  他笑了笑:“只为:他还欠我一文钱。你们杀了他,那一文钱谁还?”
  众人再没想到这人就是据传富甲天下的鲁狂潮,怎么又说易敛欠他一文钱?这又是什么故事?
  沈放久知其人,没想他竟会是个这等模样的一个老人,全无商贾之态。
  张五藏双目紧缩如针,道:“通济钱庄原来也与淮上有来往,哈哈,你们就不怕贴本吗?”
  只听那老者笑道:“怕,怎么不怕?只要你秦丞相略为争气一点,把朝廷略弄得略象样一点,边关能够稍微平静一点,将士不那么孱弱一点,我一个商贩,凭什么结交这班亡命之徒?可惜,嘿嘿,没有他们,战乱之下,我皖中商贾先为齑粉。这可是没办法的办法,你以为我愿意每年大把银子往出洒吗?”
  说完,他含笑看向易杯酒:“易公子,我那一文钱还在不在?”
  易杯酒含笑掏出用丝带拴的一文铜钱来,放在琴侧。
  那人笑道:“在就好,在就好。我帮你把这三个小子打发了,你我再慢慢清帐,清完帐咱们出去喝酒。”
  易杯酒含笑颔首。那老人就站起身来,张五藏见他行过来的步态,忽然脑中灵光一闪,想起文翰林与自己说过的一个人来,叫道:“你就是久遁江湖的鲁——布——施——?”
  鲁消脸上一愣,似没想到这小子会猜到自己当年真正的名号。他人本离得好远,这时一个人忽然胀大了起来,其广如鲲、其厚如鹏,一身淡黄衣裳猛地鼓起,口里喝道:“难得你知道老夫!”
  张五藏三人已经大惊,没想到会碰到这在江湖上已成传奇的人物。只见他人影胀大,沛然丰裕,出手果然与一般武功不同,全然不是搏击,而是伸出一只胀大的手掌直向张五藏三人罩来。那一掌就似天罗地网,网尽了张五藏三人的天灵地谷。
  且不说他三人感受,堂上的吴四、李伴湘、玉犀子几人旁观着都已瞠目结舌:他们还从来没见过这种进击!也是在这一掌之下,他们才知人世间究竟还有何等高手,高又能高到什么程度。
  那一掌去势并不利,堪堪击到张五藏三人头顶,三人齐齐伸出双手,欲以六掌拼命抗拒——他们自己也知只怕多半是螳臂挡车,生死无由。但当此之际,不能不奋力一搏。只听堂外屋檐上忽有一人笑叫道:“好个鲁布施,快打、快打,你一掌击下,当年与张天师所订之约就解了,龙虎山上三句话也就不算数了,痛快啊痛快。”
  鲁消一愣,手不由就停在半空,喝道:“什么人?”
  堂外人影一闪,“哈、哈、哈”三声怪笑,更不答言,人已飘然渺去。其轻如羽,其影似芒,众人寻声望去,只觉日影之中,自己只似眼花了一下,就什么也没看见了。
  鲁消这一掌似就击不下去了。口里喃喃道:“张天师那厮也暗助文家吗?”
  座中人大多不知张天师是谁,茫然相顾。
  鲁消顿了一顿,目光望向易敛,眸中似有忧色。一叹道:“看来你名声虽不传于世,反声振于九天之上,连张天师对你也留意上了。”
  言下分明代易杯酒担心。
  他一言方罢,却一拍手,看了张五藏一眼:“好,这事老朽不插手了,算你们运气好。但不要以为易敛号称不通武艺就好对付。嘿嘿、嘿嘿,这样也好,老朽也很想知道,虽没人看过他的出手,但他到底——懂不懂武功。”
  说着,他大笑三声,身子已如大鸟般扑出。
  沈放望向易杯酒。只他一向形容淡淡,但屋外那人喊及“张天师”三个字时,沈放却注意到他神色微变。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易杯酒担扰,也是第一次在他脸上看到那一种那么专注的神情,仿佛全身心地在将什么人想起——在即将到来的极大的困难中。
  第四章 四解
  鲁消虽去,江南文家的‘别院三藏’张五藏,古巨、于晓木还是一时喘不过气来。很隔了一会,张五藏才重聚杀机,狞笑道:“易公子,你的护身符已经走了,就请下场比试比试如何。你取了我三人人头,自然不必再答什么话。不然,嘿嘿,我三人如在你嘴里问不出话来,无颜回去面见秦丞相,只好把你一颗头砍下来带回去,算是带回去你一张嘴,让他老人家亲自问你好了。”
  堂上诸人也没想到要帐要帐、居然会要出这么个结果,变成了一场势力之争。而且连湖州文家、缇骑袁老大,以至当朝丞相都扯了进来。虽然得聆隐密,座中人都有不虚此行之感,但也深知——所谓察知渊鱼者不祥,‘文家三藏’一旦得手的话,不知会不会牵连到自己身上。
  一时,一场银钱之争变成了江南文家对易杯酒的刺杀行动。众人虽知易杯酒此身关联极大——这人还死不得,但无奈都插不上手。只听易杯酒淡淡道:“在下不解武功,又如何下场?”
  沈放与三娘对望一眼,想——完了。他们久已见易杯酒过于文弱,恐怕不会功夫,没想所猜是实。
  三娘一只手已暗暗扣住怀中匕首,她虽自知不敌,但当此之际,也只有一拚。只听她轻声嘱咐道:“傲之,一会儿我拚命先缠住那人,这是在六合门总堂,他们要杀的人又关连极大,堂上诸人也未必会人人袖手的。如果他们出手,就还有一线之机,如果不出手,我也勉力挡住那三人一会儿,能挡十招就十招,能挡五招就五招,哪怕是三招呢,到时你别管我,带易公子先走。”
  这已是她第二次嘱沈放先逃,沈放眼中一湿,却知当此关节,讲不得儿女私情。只有低声道:“那,你小心了。”
  却听那边张五藏已仰天打个哈哈,大笑道:“真是奇谈,你既然敢孤身一人行走江湖,那就是不怕死了。难道说碰到别人要杀你,你只来一句不会武功就可以了结了吗?嘿嘿,如果这样,南朝北朝也不用争了,宋金之间尽可议和。只是,天下要多活下来多少废物,让人看了多么闷气。”
  他这话语气睥睨,颇有以万物为刍狗的意味。易杯酒却镇定不改,转头笑向三娘子道:“我听杜淮山说,荆女侠善用匕首。小可不解武功,不知请荆女侠代为出手如何?”
  荆三娘一愣,她也没想到易杯酒会直接找到自己身上。心想:原来他不慌不忙,依仗的是自己。这下他可料错了。要知当日三娘于松林之中勉力一拼,也只是勉强抵挡住文亭阁,只怕三五百招一过,还多半无幸。适才见那于姓之人出手,分明功夫更好过文亭阁很多,能以一人困住六合门四位高手,逼得他们人人自危。三娘自量以自己之能,也就与瞿宇在伯仲之间,只怕这文家三藏,自己一人也接不下来,何况三个?
  但她见易敛一路行事布局,周至缜密,少有冲动。或有所言,无不中的,不似个让人轻身涉险之人,暗想:或者他别有所见?
  ——她一向豪气不让须眉,虽知这一战凶险,却也并不示弱,闻声一笑站起,清声道:“既然易公子有命,那又有何不可?怕只怕我荆紫一介女流,挡不住文家那三位高手,有负先生所托。”
  她这一站,其嫣然飒爽、风姿语笑,就不知可愧倒多少男儿汉。
  只听易杯酒淡淡道:“不会的。——阴沉竹掌力?——雷天下响的内劲?——只怕也还算不上天下无敌。荆女侠,当年公孙老人可曾传过你一套《剑器行》?‘绎袖珠唇、红颜皓齿、偶然彳亍、舞破中原’。在下不才,倒要替三娘重新编排一下了。”
  这话旁人还不觉得,但在荆三娘听来却如雷贯耳。她这些年虽闲居镇江,但冬寒夏暑,雪夜霜晨,功夫始终不曾放下。但练来练去,始终难有进宜。她知道自己是遇到了‘武障’,卡在了那一层,苦无高人指点,始终突不破。于此困顿之中,便记起当年传她匕首的公孙老人曾对她说的话:“你姿质极好,根骨绝佳,又为人颖慧,勇毅果决,本是一块极好材料。可惜时间所限,我只能跟你呆三个月。否则,本门《剑器行》中有一套极至剑法称做‘舞破中原’,极适合女弟子练习。若能有成,不说叱咤天下、无人能敌,只怕也足以臻达一流高手境地,鲜有能挡其锋锐者。可惜二百年来,还无人练成过。你本来有望,可你要练这套功夫,起码也要在十年之后了。但那时,你我只怕已无缘再见了。”
  当时三娘好奇,就硬央老人把那篇口诀传了给她。可惜这些年练下来,身法步眼,无一不对,只是连不成篇,舞不起来。这时听易敛说及于此,不由双眼一亮,一时之间容色绚丽无比,笑道:“易先生,那就请你指点指点。”
  她本一直呼易敛为易公子,但听他适才话语间分明已露出助自己艺成之意,如能行得,也是半师之谊,不由加了尊称。
  易敛一笑道:“指点不敢当,这套《剑器行》本传自汉代黄石老人,为人所知却是为唐代公孙大娘。三娘只怕也曾苦练不辍,但只怕有一节不知——这《剑器行》原是脱胎自舞、悟道自舞、归意于舞的。既是舞,没有乐曲怎成?在下别无所能,只是还可以为三娘之匕首抚上一曲助兴。”
  说着,他抚抚廊柱,盘膝于地,横琴于上,以指轻轻一叩弦,口内清清冷冷道:“听清了,《剑器行》歌诀——昔有佳人、公孙大娘;一舞剑器、名动四方;观者如山、气意沮丧;天地为之,无语低昂;来如雷霆、堂堂震怒;罢如江海、永凝清光……”
  他所念的歌诀正是公孙老人《剑器行》的总诀,开头几句取意于唐时诗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成句,下面所念的就是歌诀了,如何进、如何退、如何趋避、如何防身、如何一击如电、如何飞遁如兔、又如何藏、如何止……旁人听得模模糊糊,荆三娘这些年苦研于此,日日夜夜、时时悬心。这时听他念来,每个音符都似打在自己心里。她平日索解这剑诀,只是一字一句的抠其意思,不能说没有所成。但这番苦功用下来,一篇歌诀虽解得句句不差,但总连贯不起来。这时听易敛一气念来,开始还不觉,后来只觉其抑扬顿挫、浅吟深叹,若和符节,若中关旨,她面上就喜色一露。易敛见了,颔首一笑。他这时已念至第二遍,却又不与第一遍完全相同,却幽微曲折,似又发第一遍之所未发。三娘双眉轻蹙,暗想:这口诀原来还可如此贯连,只是又与第一遍不同,那究竟,何去何从?心里一急,也知此时正当战阵,不参悟透彻如何能行?脸上冷汗涔涔,但心里还是如一团乱麻。
  沈放不解武艺。其实何只他,座中尽多高手,却也一时猜不出就这么念上几遍三娘就会瞬息艺成了?只见易杯酒缓缓轻吟,三娘蛾眉低蹙,都沉浸在一篇《剑器行》里。这时易杯酒已念至第三遍,口音似乎平淡了好多,质木无文,毫无升降,但语速加快。三娘心中正扰扰不安,腾腾如沸,只觉满地丝丝缕缕、看似可解,却偏偏找不到那线头。这时只觉他一字比一字快,快上加快地一字一字地砸在自己心里,直至都隐隐生痛,但却似慢慢豁然开朗了。猛地易杯酒伸指在弦上一划,琮然作响。三娘本一直侧倚在廊柱上,这时忽一跃而起,大笑道:“我得了,我得了!”
  文家三藏先见他们行止古怪,不由愕了一愕,不觉中等了他们一等,直到越看越奇。这时忽见他们一个大笑,一个微哂,不由心中不安,喝道:“你得了什么了?易公子,你原来如此脓包,惯用女子帮你抵挡的。荆三娘,我劝你别自不量力,中了他姓易的诡计。”
  他也是一直在担心易杯酒只怕是深藏不露,所以不愿多树敌手,其实心中又何尝把荆三娘放在眼里?
  荆三娘只微微一笑,并不答话。却听易敛道:“荆女侠,你技艺初成,正好有如此高手试剑,不亦乐乎?还请印之于琴曲。”
  三娘此时对他已颇信服,只听他语音一顿,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剑器》一行,先机是至重的。荆女侠不出手还等什么?”
  说着,双手连挥,他七弦古琴就如夜雨初暴,银瓶乍裂,宫商角徵羽,一齐响了起来。真是惊雷忽掣、铁骑突出、声响呼号一时俱起,却又分毫不乱。三娘子也随琴声飘起,一着“飘渺西来”直向张五藏刺去。张五藏不及挡,双臂一振,身子直向后退去。三娘这一匕首却已向古巨击去,古巨双掌一拍,堂中就似响了一声雷,他竟要凭一双肉掌夹住那匕首。三娘如何能容他夹住?只见那匕首来势飘忽,竟绕过古巨向他身后于晓木刺去。于晓木就是适才出手之人,他见三娘来势吊诡,不敢大意,以“阴沉十掌”之第一掌“沉沉如碧”开招。三娘避开来势,兵行险道,那一匕首险险从于晓木头上掠过,自己一跃丈余,退到廊柱。
  这一招之下,堂中之人齐齐一惊。那文家三藏似再也没想到荆三娘以一介女流,使出的匕首竟如此高明,实猜不出她与易杯酒适才对答只是装模做样、还是真的获益不少。
  旁人也惊这飘忽一剑,如影如魅,连沈放不懂武功之人,也觉三娘这一招与以往大不相同。以往三娘出手也快、准、狠,但似颇多匠气。招式之间,求快、求准、求狠之用意太过明显。这一招却意势绵绵,飘忽凌厉。让人望去,直有姑射仙人之感。好象适才一席话让三娘听得,就如领纶音、如闻大道一般。
  连三娘自己也心中暗惊。她适才旁观,已觉对方武功极高,似乎自己难望其项背。可这一击之下,才知对手出手到底凌厉到何等程度!奇的是自己居然应付过来了,而且未落下风。她吁了一口气,想起易敛所说“先下手为强”的话,又一跃而起。这一击就不再是试探,而直接是短兵相接。只听“叮叮咚咚”,一连响了三十余声,每声都极细微,但一一入耳,清晰可辨。这‘叮’声却是对手见三娘太强,不约而同从袖中掣出一根铁棍,长不及尺,黑黝黝的,说不上名目,想来是他们练就的奇门兵刃。这一轮攻击过后,三娘倒飞而退,面色微红,额角出汗。她不待喘息,已又游身而上,只听又是一片“叮叮咚咚”之声,如是三击,局势已变成她攻敌守。她每一击必其快如电,出手迅捷,然后飘然即退。第一次出手是退回南首廊柱;第二次已是退至西首;到第三次,则退至了北边门口;这第四次,她却停在了东首。转瞬之间,她已攻敌数次,连换四方,每一剑都分毫不可差错,稍差一点,只怕就是重伤殒命,而她居然拿了下来。以前她也曾无数次含忿出手,为了报仇雪恨,但其实她都是被迫的。如她习武也不是兴趣使然;只是必须苦练、不得不尔。这还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这么畅快的出手。武功已不止是她护身的手段,她似已遨游入某个奇妙的天地。虽一招之失可能就此让她万劫不复,可她却感到一种自由。
  三娘看了看陪她多年的匕首一眼——七年卖艺、十年沉潜、细心琢磨、苦苦研练,是的,也是到她学有所成的时候了。
  张五藏、古巨、于晓木对望一眼,已慢慢围成三角之势把三娘圈住。三娘并不着急,在圈内或行或伫、或跃或止,每一击必尽全力,却又似随时可飘忽而退。如击如削、如舞如蹈,加上她红颜青发,真当得上“舞破中原”四个字了。
  可惜她初习乍练,一开始招式间未免时不时有断续,剑意也有不能连接之处。可只要出现破绽,她就会隐觉琴声入耳,那琴曲似乎就把她的招意重新连贯起来。三娘这才明白为什么说《剑器行》是脱胎于舞,悟道于舞,归旨于舞了。
  张五藏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会之么久战一个女流不下。偏那三娘招式似越来越是绵密,如风萍渡水,无可寻隙。他暗咬了几次牙,终于道:“布阵。”
  古巨、于晓木面色一愣,却已会意。想:不拿出这三年来练成的压箱底的绝活只怕真的不行了。
  只见他们足下方位忽变。进三退四,攒五聚六,一开始未免显得笨拙,但渐渐就见出其中妙用。配合了脚下步法,他们三根铁棒舞得越来越快,如急风密雨,把三娘围得铁桶也似。三娘那东奔西掷的一击逐渐被他们缚住,变得兜转不开,可供回旋的圈子越来越小。她心下忧急,屡次硬冲,却也冲不出去。
  易杯酒本一直专注于琴,这时却抬起眼来,似也没想到文家‘别院三藏’还有这一手。沈放瞧不懂场中局势,自然不时盯向易杯酒,向他脸上寻找。想:既然他是操曲之人,想来必识得场中得失。这时见易杯酒脸现忧色。一直盯着场内,似乎也知三娘到了最紧要时刻。
  只听易杯酒手下琴曲也不时在变,琤琤琮琮,寻隙而进,似也在努力帮三娘寻找得胜之机。练武之人如欲有进境,本来都有数道关口要过,他知道三娘现在面对的就这样一道关口。平日里过这关口已是千难万险,何况象三娘这样竟然在激斗恶战中碰到‘武障’的。她如冲得出,悟得到,那便好,只怕从此就可跻身一流高手之境,她这一套“舞破中原”也就算练成了;可如不能……
  易敛轻轻一叹,知道自己也无法可想——因为外人此时是无法助力的。
  三娘只觉压力越来越大,连沈放都看出场上面渐渐只见黑影幢幢,少有三娘子匕首的青光闪闪了。他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里,忽然场中爆开了一片急风密雨,如檐间铁马、塔顶梵铃,一声声越来越高,想来双方已施出全力,就不知是三娘的匕首锐利,还是对方的铁桶合围紧固。
  忽然‘脱’的一声,沈放寻声望去,只见三娘一柄匕首已被击飞而出,直冲梁上,插入梁木,深可及寸。沈放只觉自己呼吸一停,心都不跳了。他想找到自己的心,但也似再也找不到了。屋内猛地一静,兵刃相击之声也没了。沈放看着那梁木上的匕首,在自己心中不知是对老天还是对自己大喊着:“不要!不要!我不要!”
  ——我不要你死——他眼中浮起语笑嫣然的三娘的脸,不能!——没有你的生命会是我无法承受之空,没有青丝的枕畔也将是这世上最大的悲冷!没有你的一颦一笑,我就算坐拥天下又有何用?
  那一刻,沈放虽没出声,却觉得心中那个喉咙——如果心也有喉咙的话——已喊得哑了。——我不要,真的不要,求求你——不要!!
  那一刻他似觉已过了一生一世。场中为什么还没有声?他的泪流了下来。他知道,无论如何,他必须低头。他是男人,必须有担当,必须面对,哪怕是三娘尸横于此的惨况。也许还有他可做的事要做——这也是三娘要求他的,他要尽力护住易杯酒,哪怕屈辱。——这少年是淮上很多人的希望。然后,他强迫自己缓缓低头,这一低头,他似已过了一生。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
  沈放低头。
  他注目场间,还来不及分得清是谁。先看到的就是血,地上的血,然后才见到场中四人。四人默然对立着,张五藏的脸上还在笑,那种让人阴寒入骨的笑;沈放眼一花,移目看去,他看的是古巨,他要最迟最迟再看向三娘,哪怕那是一个他不得不接受的结果,且让它迟些,让它迟些……古巨的脸色却是一片阴红;然后、沈放望向于晓木,于晓木的脸上黯无颜色;然后,沈放才听到那一响,是古巨、于晓木、张五藏一一相继软倒,他们或喉间、或心口、或眉际,都被刺了一小孔,是簪子扎的。
  在最紧要关头,三娘弃了匕首,以一支木钗,搏杀三人于永济堂上。
  而她也已,汗湿重衣。
  这还是今天场中第一次有死人。众人都惊愕无语,不敢相信这一个结果。却也觉得,这才是应该的结果。
  似是知道这一战的凶险,三娘与‘文家三藏’开战时,朱妍就已被那老苍头护送走了,也就不及目睹这血腥一幕。这时,只听有人轻轻鼓掌,那是吴四。只听他说:“恭喜荆三娘‘舞破中原’艺成。”
  荆在三娘颔首一笑,她的眼却在人群中找着沈放。直到找到沈放的眼时,她的心情才一松——她以一介女流搏杀‘文府三藏’于永济堂,明日传出,必然轰动天下,但这些她不在乎;她终于练成十年来苦心孤诣、未有所成的“舞破中原”,但这些她也不在乎;这一刻——绝艺已成、强敌已诛,她的心里却猛地一空。她在乎的只有沈放,有了他、她才不会感到猛然踏入另一境界时那种空空茫茫、四顾无人的孤独。
  两人四目相碰,如同四手相握。其间之凝噎哽滞、悲喜欢愁、忧惧相煎、劫后重生,却是千言万语也说不尽、道不完的。
  吴四、李伴湘都目睹了这一战惨烈。连他们也没想到,今日的结果会是堂上‘文府三藏’横尸三具。
  瞿府家人也是见过世面的,并不惊慌,在冷超招呼下,把尸体抬了出去,找三口薄棺敛了。
  易杯酒似声音微怠,一双倦目望向堂上余人,道:“列位,咱们就把帐清了吧。”
  李伴湘伶牙俐齿,至此也觉喉头发涩。他自带得有人来,去与沈放办交割。然后是玉犀子的四万两,最后是吴四。只见金陵吴四结罢帐并不急着就走,迟疑了下,对易杯酒抱拳道:“在下的南京半金堂中独研的金创药还算小有虚名。易公子以后若有所需,只管遣人南京来找我。”
  易敛似是也颇看重于他,细微一笑,与他拱手作别。
  堂中金银却并未全被取去。有文家的十七万两在,还有胡七刀留下的几万两银子。
  易杯酒一叹道:“谁想还有剩的。”他望向堂中之人,留下十四万两与瞿府收回永济堂,其余金银还烦瞿府家人搬到车上,一齐也带走了。
  瞿宇似是对易杯酒没把金银全部留下颇有腹诽,却也不便多说。只听易杯酒道:“日后六合门若有用到淮上之处。只管来告。”
  瞿宇不答,郭、刘、杨三位也淡淡的。冷超却为装车忙前忙后很忙了一i会儿。易敛上车前,仔细看了冷超一眼,瞿宇与郭、刘、杨三老对他的态度他象并不看重,却对那少年颇为瞩目。
  他们这两辆车就这么又一路颠簸出了六安城。城中正是六安黄昏最热闹的一刻,沈放从车窗向街两边望去,只见一个个临街店铺,鳞次栉比。小的如针铺、颜色铺、牙梳铺,大的如肉市、菜市、米市,一派熙熙攘攘。进六安城出六安城也只有两天工夫,他却好象经历了好多——过手了四十余万两银子,目睹了一场腥风血雨,其间还有朝野之间、江湖之上的势力倾轧、权谋消长……统统这些,六安城中的百姓并不知道。他们只想热热闹闹、安安生生地过他们的消停日子。哪怕平凡、哪怕琐碎,那也是平凡的烦恼,比担惊受怕强多了。沈放第一次明白了一句话,什么叫做“江湖子弟江湖老”。他看着车外百姓,那喧喧嚷囔,于此水深火热、危如累卵、转瞬间就可能倾覆危乱的时势中,还是那么笑着、闹着、家长里短着——大家都知这是个乱世,却都佯佯若不知,连沈放也不知这份心态是对还是不对了。这份安稳、这份温暖,宛如刀尖上的舞,但其中的美还是有一种让沈放几乎泪下的感觉。
  易敛已说要把这余下的不足九万的两银子存入“通济钱庄”,以备马上要结的供应襄樊楚将军与河北梁小哥儿的粮米的帐,还得余下两万汇到苏北去。这车里的银子转眼又空了,怪不得杜淮山曾笑说易杯酒只怕是天下经手银钱最多但也最穷的人。这一趟镖——沈放从困马集相遇,到今日之散尽,也不过一月有余。但其间之争斗搏杀、同门反目、尔虞我诈说起来都是平生所未经。这是沈放第一次真切地接触到江湖,也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到江湖之上、朝野之间强权与强人之间的争斗——每个人都力求把自己诉求最大化着,如袁氏兄弟、如文府三藏、如鲁消。而如那瞎老头和小英子、自己与三娘、还有张家三兄弟,只是颠覆于这倾轧之间,不知怎样幸运才逃得过一命。
  但总有人不是那样吧?沈放自问,于是他就想起骆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