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虚道德天尊-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却说那纣王殷寿正看那女娲宫中殿宇齐整,楼阁丰隆,忽一阵狂风,卷起幔帐,现出女娲圣像,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婉然如生;真是蕊宫仙子临凡,月殿嫦娥下世。纣王一见,神魂飘荡,陡起淫心。自思: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纵有六院三宫,并无有此艳色。王曰:“取文房四宝。”侍驾官忙取将来,献与纣王。天子深润紫毫,在行宫粉壁之上作诗一: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纣王题诗之后,只见相商容被纣王此举吓得面如土色忙跪倒在地启奏曰:“女娲娘娘乃人族圣母,朝歌之福主。老臣请驾拈香,祈求福德,使万民乐业,雨顺风调,兵火宁息。而今日陛下在这女娲宫中作诗亵渎圣明,毫无虔敬之诚,是获罪于神圣,希望陛下能将此诗用水洗去。一来以防女娲娘娘震怒,二来以防天下百姓观见,会传言陛下无德的。”

    听罢商容所言,纣王哈哈一笑说道:“孤此举并非是相所想那样,而是孤看女娲之容有绝世之姿,因作诗以赞美之,岂有他意?卿毋多言。何况孤乃是万乘之尊,今日在此留诗,日后百姓来此,便可见娘娘美貌绝世,也可以看到孤留下的诗句。”说完便命百官摆驾回朝。

    商容见纣王不听自己劝告,摆驾回宫,便命人将纣王所提诗句用水洗去。

    看到已将诗句洗去的商容却不知道,当他转身出了女娲宫后,墙壁上的诗词又出现在原处。

    且说女娲娘娘降诞,三月十五日往火云宫与兄长伏羲相见而回,下得青鸾,坐于宝殿,玉女金童朝礼毕。女娲娘娘突然想看看洪荒人族是如何给自己庆祝圣诞的,便降下圣驾与朝歌。进了朝歌女娲宫中,女娲娘娘一抬头,看见粉壁上诗句,大怒骂曰:“殷受无道昏君,不想修身立德以保天下,今反不畏上天,吟诗亵我,甚是可恶!我想成汤伐桀而王天下,享国六百余年,气数已尽;若不与他个报应,不见我的灵感。”即唤碧霞童子驾青鸾往朝歌一回。

    却说这时二位殿下殷郊、殷洪来参拜纣王,那殷郊后来是“封神榜年太岁”;殷洪是“五谷神”:皆有名神将。正行礼间,顶上两道红光冲天。娘娘正行时,被此气挡住云路;因望下一看,知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不可擅改天数,便暂且回到行宫,思量一番心中不悦。便唤彩云童子把后宫中金葫芦取来,放在丹墀之下;揭去芦盖,用手一指。葫芦中有一道白光,其大如线,高四五丈有余。白光之上,悬出一道幡来,光分五彩,瑞映千条,名曰“招妖幡”。不一时,悲风飒飒,惨雾迷漫,阴云四合,风过数阵,天下群妖俱到行宫听候法旨。娘娘吩咐道:“各方群妖退去;只留轩辕坟中三妖伺侯。”三妖进宫参谒,口称:“娘娘圣寿无疆!”这三妖一个是千年狐狸精,一个是九头雉鸡精,一个是玉石琵琶精,俯伏丹墀。娘娘曰:“三妖听吾密旨:成汤望气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气数使然。你三妖可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俟武王伐纣,以助成功,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后,使你等亦成正果。”娘娘吩咐已毕,三妖叩头谢恩,化清风而去。

    看着朝歌上方一道七彩霞光闪过,清虚心中暗自想到:“这西方二教主果然像前世书中看到的一样,不过准提此举对阐教并无害处,索性也不去管他。不过最主要的是自己没那能力去管。”

    进了都城朝歌,大街上人来人往好是热闹,但在清虚眼中并无何大趣。

    走到一处府邸,上前叩门,有门将出来问道:“道长何来?”

    “且去通传,贫道欲见武成王一面。”不错,清虚正是来到那成汤镇国武成王黄飞虎的府邸。

    “道长稍后,在下这就去通禀。”这门将见清虚不凡,不敢怠慢。

    听闻门口有一道士,黄飞虎不敢怠慢,忙亲自出迎,将清虚迎入府中。

    “不知道长在哪座仙山纳福?”双方落座之后,黄飞虎开口问道。

    “贫道在青峰山紫阳洞修行。”清虚开口说道。

    神农圣皇之师清虚道德天尊可是仙长?”听清虚在青峰山紫阳洞修行,黄飞虎却是一惊。

    “正是贫道。”

    “原来是仙长到此,请恕飞虎未曾相迎。”

    “呵呵,无妨,贫道次来却是有一事相商。”

    长有何吩咐,飞虎一定尽力办到。”

    “无他,只因贫道与公子有缘,欲收为关门弟子,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黄飞虎听到清虚所言不由得大喜,忙道:“能被仙长收做徒弟是小儿的福分,来人啊,去后堂叫夫人抱天化出来。”

    清虚抱着年仅一岁的黄天化出了武成王府,心中想到:“我青峰山徒地皇神农功德无量,而晓莲虽性子有些欠缺沉稳,不过经过这次桃山救母后在青峰山闭关面壁想来性子会收敛一些,今日收得我青峰山关门弟子一定要好好教导。”清虚想起封神中的黄天化修仙之心不定,在下山后便随其父黄飞虎吃荤还脱去道袍,最后在封神榜上走上一遭,觉下定决心要将其教导成才。

    豫章今日第四更,稍后还有一更



………【第三十五章。纣王无道 苏护反商 五更求票】………

    却说那纣王只因进香之后,看见女娲美貌,朝暮思想,寒暑尽忘,寝食俱废,每见六院三宫,就感觉这群女子尘饭土羹,不堪入目,早晚将此事放在心上,郁郁不乐。一日驾升显庆殿,纣王突然想起命人传御宣中谏大夫费仲。这费仲乃纣王之幸臣,最近因为闻太师远征北海近便与尤浑二人朝朝蠹惑圣聪,谗言献媚,纣王无有不从。大抵天下将危,佞臣当道。不一时,费仲朝见。纣王对其说:“孤因女娲宫进香,偶见其颜艳丽,绝世无双,三宫六院,无当孤意,将如之何?卿有何策,以慰孤怀?”费仲奏曰:“陛下乃万乘之尊,富有四海,德配尧下之所有,皆陛下之所有,何思不得,这有何难。陛下明日传一旨,颁行四路诸侯:每一镇选美女百名以充王庭。何忧天下绝色不入王选乎。”纣王听费仲此言心中大悦,说道:“卿所奏甚合孤意。明日早朝旨。卿且暂回。”

    一夜过后,第二日早朝,两班文武朝贺完毕。纣王便开口与百官说道:“即传孤旨意,颁行四镇诸侯,与孤在每一镇地方拣选良家美女百名,不论富贵贫贱,只以容貌端庄,情性和婉,礼度闲淑,举止大方,以充后宫役使。”

    天子传旨未毕,只见左班中一人应声出奏:“老臣商容启奏陛下,君有道则万民乐业,不令而从。况且现在陛下后宫有美女不下千人,又有妃后。今仍欲选美女,陛下此举恐失民望。而且此时水灾旱灾仍然频繁,北海又有人造反,此时亲近女色,实在是陛下不应该的。

    纣王听道商容所说沉思良久,“卿言甚善,孤即免除此旨。”说罢,命群臣退朝,便摆驾驾还宫。

    纣王在位第八年时,,天下四大诸侯率领八百镇小诸侯朝觐于朝歌。那四大诸侯乃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此时天下诸侯俱进朝歌,而太师闻仲远征北海不在都城,纣王宠用费仲、尤浑二人。各路诸侯都知道费仲、尤浑二人把持朝政,擅权作威,便纷纷向其送礼。而有位诸侯,乃冀州侯,姓苏名护,此人性如烈火,刚方正直,哪里知道这钻营之道,所以未曾想两人送礼,几日后二人查天下诸侯都向两人送有礼物,独苏护并无礼单,心中大怒,怀恨于心。

    这日正逢元旦吉晨,天子早朝,设聚两班文武,众官拜贺毕。黄门官启奏陛下:“今年及朝驾之年,天下诸侯皆在午门外朝贺,听候陛下落。”

    纣王问相商容,商容说道:“陛下可以宣四镇领进宫面圣,向其寻问民风土俗,国治邦安;其余诸侯俱在午门外朝贺。”天子闻言大悦,“相所言极善。”随命黄门官传旨:“宣四镇诸侯见驾,其余午门朝贺。”

    话说那四镇诸侯听纣王相招,不敢怠慢,整齐朝服,进了午门,行过九龙桥,面见纣王,山呼朝拜毕。纣王慰劳四人说道:“卿等与孤宣猷赞化,抚绥黎庶,镇摄荒服,多有勤劳,这些卿等的功劳。孤心非常喜悦。”

    东伯侯出言道:“臣等蒙圣上恩典,官居总镇诸侯。臣等不敢怠慢,日夜兢兢,常恐有辜圣心;纵有犬马微劳,不过臣子分内事,尚不足报陛下隆恩之万一,又何劳圣心垂念!臣等不胜感激!”

    纣王听姜桓楚之言顿时龙颜大喜,命相商容、亚相比干于显庆殿设宴宴请四大诸侯,四人叩头谢恩,前至显庆殿,饮酒赴宴。

    而纣王退朝至偏殿,宣费仲、尤浑二人,问两人:“前卿奏孤,欲令天下四镇大诸侯进美女,孤欲颁旨,却被商容谏止;今四镇诸侯在此,明早召入,当面颁行,命四人回国,以便拣选进献,且免使臣往返。二卿意下若何?”

    费仲听纣王问话开口想了想说道:“相谏止采选美女,陛下当日容纳,即行停旨。臣下共知,天下景仰。今一旦复行,是陛下不足以取信于臣民,切为不可。臣近访得冀州侯苏护有一女,艳色天姿,幽闲淑性,若选进宫帏,随侍左右,这样选一人之女,又不惊扰天下百姓,即使是相也无话可说。”

    纣王听言,不觉大悦,“卿言极善!”即命随侍官传旨:“宣苏护。”

    便有侍卫到馆驿传旨:“宣冀州侯苏护商议国政。”苏护即随使命至龙德殿朝见,礼毕,俯伏听命。

    纣王到:“孤闻卿有一女,德性幽闲,举止中度。孤欲选侍后宫。卿为国戚,食其天禄,受其显位,永镇冀州,坐享安康,名扬四海,天下莫不欣羡。卿意下如何?”

    苏护听言,正色而奏曰:“陛下宫中,上有后妃,下至嫔御,人数不下数千。这么多女子,难道不足以悦王之耳目?可陛下听左右谄谀之言,陷陛下于不义。况臣女蒲柳陋质,素不谙礼度,德色都没有可取之处。望陛下斩此进谗言之小人,使天下后世知陛下正心修身,纳言听谏,非好色之君,岂不美哉!”

    纣王大笑到:“孤选卿女为后妃,卿便为皇亲国戚,显赫之极不过于此!”

    苏护闻言,不觉厉声言曰:“臣闻人君修德勤政,则万民悦服,四海景从,天禄永终。昔日有夏桀失政,淫荒酒色,陛下应当引以为戒”

    那纣王听苏护所言大怒:“好你个苏护,孤选你女进宫,你竟将孤比作夏桀,来人,将苏护推出午门斩。”

    一旁费仲、尤浑一听事情闹大了,忙上前说道:“陛下息怒,陛下可命苏护回家反省,到时苏护必会将女儿献于陛下。”

    于是纣王下旨命苏护回家反省。

    那苏护辞朝回至驿站,众家将接见慰问:“圣上召将军进朝,有何商议?”

    苏护大怒,骂曰:“无道昏君,不思量祖宗德业,宠信谗臣谄媚之言,欲选吾女进宫为妃。此必是费仲、尤恽以酒色迷惑君心,欲专朝政。我听旨不觉直言谏诤;昏君道我忤旨,要将我斩。二贼子又奏昏君,赦我归国,谅我感昏君不杀之恩,必将吾女送进朝歌,以遂二贼奸计。我想闻太师远征,二贼弄权,眼见昏君必荒淫酒色,紊乱朝政,天下荒荒,黎民倒悬,可怜成汤社稷化为乌有。我自思:若不将此女进贡,昏君必兴问罪之师;若要送此女进宫,以后昏君失德,使天下人耻笑我不智。诸将必有良策教我。”

    众将闻言,齐曰:“常听人说‘君不正则臣投外国’,今主上轻贤重色,眼见昏乱,不若反出朝歌,自守一国,上可以保宗社,下可保一家。”

    此时苏护正在盛怒之下,一闻此言,不觉性起,竟不思维,便曰:“大丈夫不可做不明白事。”

    叫左右:“取文房四宝来,便在午门墙上提诗:“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苏护题了诗,领家将出了朝歌,奔冀州而去。

    今日第五章,明日会四更补上昨天的,还请大家继续支持月票、收藏,谢谢大家。



………【第三十六章。狐妖进宫 清虚醒悟(一更)】………

    却说那午门看守的侍卫见苏护所提反诗也被吓得不轻,连忙入宫向纣王禀报

    纣王得知苏护题诗反商后大怒:“好你个苏护,孤饶你一命,没想到你不知感恩,还反出朝歌!”说罢纣王将手中九龙杯重重地摔在地上。

    “孤决议亲征冀州,不知卿等意下如何?”纣王向一旁的费仲、尤浑二人问道。

    “陛下乃万金之躯怎可为那一小小的冀州便御驾亲征,如今东北四大诸侯均在朝歌,陛下派其中一路诸侯前去讨伐即可。”尤浑上前说道。

    “卿所言在理,来人,去传众臣上殿议事。”

    随即纣王召集众大臣商议讨伐冀州之事,在廷议之上费仲出言道:“冀州乃北伯侯崇侯虎统辖,不如由崇侯虎讨伐冀州。”

    而相商容知道崇侯虎此人残忍嗜杀,如由其讨伐冀州恐怕会大肆屠杀冀州百姓,便推举贤德的西伯侯姬昌与崇侯虎一起征讨冀州。

    纣王应允,那崇侯虎便先行带领人马直奔冀州而去,而西伯侯姬昌说需回西岐整军便与崇侯虎分开。

    再说那苏护在反出朝歌后想起自己先前所为想到纣王一定会派大臣前来讨伐,便火赶回冀州整顿人马,以备大战。

    当崇侯虎到了冀州后,原本打算几日便能攻破冀州的他没想到迎来的是数次惨败,最后多亏其弟曹州侯崇黑虎前来相助才胜了一战,可没想到的是一天后冀州大将郑伦出手将崇黑虎擒去。

    崇侯虎父子正在营中苦思对策时,西岐上大夫散宜生奉西伯侯姬昌之命向苏护送来一封书信,心中西伯侯劝苏护将女儿妲己送往朝歌,一来可以免去刀兵省的生灵涂炭,二来可保全全家性命。苏护思索再三便决定送女儿入朝歌向纣王请罪。

    就在苏护护送女儿去朝歌路过恩州之时,在恩州驿馆之中,苏妲己被那奉女娲娘娘旨意断送商汤江山的九尾狐狸精害死俯身。

    数日后苏护带女儿入朝歌上殿向纣王请罪见到苏妲己美貌的纣王赦免苏护之罪便与妲己回后宫去了。

    从此纣王同妲己在寿仙宫中朝朝宴乐,夜夜欢娱,不理政事。每当群臣有谏章呈上,纣王也不予理会,视之如同儿戏。日夜荒淫,不觉光阴瞬息,岁月如流,已是二月不曾设朝;只在寿仙宫同妲己宴乐。天下八百镇诸侯多少本到朝歌,文书房本积如山,不能面君,政令不能及时向下传达。眼见天下大乱。

    青峰山上,清虚收徒黄天化回到山中,将其交与青衣童子悉心照料,这时白鹤童子踏云而来告诉清虚,数日之前有当初紫霄宫听道之人燃灯拜入元始天尊门下,被元始天尊封为阐教副教主。

    “该来的总会来的。”清虚自己一人坐在紫阳洞中,想起如今原著中封神之后自己阐教虽胜犹败,自己师兄弟等人被削去三花与凡人无异,而文珠、普贤、慈航、俱留孙四人随燃灯叛教拜入西方门下。而现在以自己的本事绝不会被削去顶上三花甚至还可以免去其他师兄之劫难,可那四位师兄要叛教又该如何呢?

    想自己意外来到这洪荒之中,拜在元始天尊座下以来一直苦修仙法,怕在这危机四伏的洪荒大地之上遭劫。老师命自己师兄弟十二人下山自立门户,可自己到这青峰山紫阳洞中后大多数时间都在闭关苦修,下山次数不过十次。

    而虽然自己下山次数较少但所招惹因果确实不少,第一次挑拨巫妖大战,行那推波助澜之事,惹下无边因果;第二助轩辕黄帝困住刑天等一众大巫间接导致蚩尤身死又是一段因果;第三收杨晓莲为徒日后还有一段因果;第四所收关门弟子黄天化本该上那封神榜上可今拜入自己门下便要替其谋划一番。

    虚长叹一声,大劫之中都有应劫的可能,大难临头之时谁也逃不掉,也罢,既然自己逃不掉那就争上一争。想自己手中五行剑阵圣人之下也不惧何人!

    ……

    一天,阐教盘古玉清圣人记名弟子之一的云中子闲居无事,打算上虎儿崖顶采药,刚驾云而起,忽见东南上一道妖气,直冲透云霄。

    这云中子乃是一福德之仙,心地善良。掐指一算算出“原来是千年狐狸,今假托人形,潜匿朝歌皇宫之内,若不早除,必为大患。我出家人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云中子吩咐童子取来一老枯松枝削一木剑,离了终南山,脚踏祥云,望朝歌而来。

    这时的商汤众大臣见政事已托数日,不等在等,便一起鸣钟鼓请纣升殿。

    此时纣王正在摘星楼与妲己宴乐,听见大殿上钟鼓齐鸣,左右奏:“请圣驾升殿。”纣王不得已,分付妲己曰:“美人暂且安顿,待孤出殿就回。”

    纣王坐于堂上见左右大臣俱都抱着奏本请陛下批阅,此时纣王深感烦恼,突听侍卫来报:“终南山有一炼气士云中子见驾,有机密重情,未敢擅自朝见,请旨定夺。”

    纣王一听想到:“众文武诸臣还抱着奏本等孤,怎的烦人。不如与道士闲谈片刻也好。”

    便传云中子进殿,云中子见到纣王后点出宫中有妖孽存在,并拿出木剑送与纣王,说道:“挂在分宫楼,三日内自有应验。”

    纣王便吩咐将木剑挂于分宫楼。

    而那妲己只是一妖狐怎能受的住,片刻便倒在床上。当纣王散朝回驾寿仙宫现妲己没来迎接,进入寝宫现妲己气息微茫,大急,忙问妲己为何如此?

    经妲己一番妖言,纣王得知乃是这木剑惊坏了妲己,即传旨命侍御官,将此宝剑立刻焚毁。此剑乃是云中子用松树削成,一见火,立时焚尽。片刻妲己便妖光复长,依旧精神。

    此时云中子还未曾回终南山,还在朝歌,忽见妖光复起,冲照宫闱,云中子知道木剑被烧便打算进宫除妖,这时突然听人喊道:“师弟还是不要去了。”

    今日第一更,过后豫章还会有三更奉上



………【第三十七章。清虚论封神 天化救父(二更)】………

    却说云中子要进宫除妖,突然听见有人叫住自己回头一看,正是师兄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天尊。

    待师兄弟二人互相见过之后,云中子开口道:“朝歌之中有妖怪作孽,师弟我欲进宫除妖。”

    清虚笑道:“师弟有所不知那九尾狐妖乃是奉女娲娘娘之命入宫迷惑纣王断送成汤江山的,师弟今日要是将此妖斩杀无疑是恶了女娲娘娘。”

    云中子一听忙向清虚一礼:“今日多亏师兄出言相阻否则师弟险些酿成大祸。”

    “呵呵,你我兄弟何须客气。”清虚也是对这位有福德之仙之称的师弟有极大的好感。

    “师兄与我自从相助轩辕黄帝后便未曾相见,今日师兄不如到我终南山中一叙。”

    “也好,正好去师弟洞府认认门。”说罢,两人驾云直奔终南山而去。

    云柱洞中,清虚、云中子二人相对而坐,云中子开口道:“听老师说此次大劫乃是以我阐教与截教为主,不知师兄对此次大劫有何看法?”

    “师弟有所不知,诸圣第一次紫霄宫商议之事你是知道的,可第二次第三次商议封神师弟你是不知道的。”

    请师兄为小弟解惑。”

    “第二次、第三次封神之中师尊与三师叔还是没有商议出两教上榜之人,二位圣人争执不让,最后大师伯提议两教弟子一个不签各自凭本事,生死天命。”

    中子听清虚所言不由得大惊,没想到此次大劫竟是如此猛烈,“那师兄,我教只有师兄弟十余人,而那截教号称万仙来朝,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恐怕……”

    “呵呵,师弟不必多虑,那封神之人已拜入我教,想来此次大劫,我教必会相安无事。”

    神之人已拜入我教?”云中子又是一惊。

    “正是那二十年前拜在老师门下的姜子牙。”清虚再次向云中子解释道。

    “原来是他,师弟我还以为是那申公豹呢。”

    原来那姜子牙本是朝歌城外三十里处宋家庄之人,父亲早逝,而姜子牙自幼便向往神仙生活,于是姜子牙在母亲死后便离开朝歌,四处游览山水,寻仙访道。以求修成正果,可是虽然他向道之心极诚,却是始终未曾遇上仙缘。

    而当他一日行至昆仑山下时遇见一樵夫,姜子牙上前问路与樵夫交谈现者樵夫叫申公豹,今年二十八岁比自己小两岁,而这樵夫恰好知晓这山上便有神仙的存在,两人一合计,便一同上山求道。

    两人却是不知这山乃是盘古玉清圣人元始天尊道场昆仑山,上得山上,两人跪在玉虚宫,片刻白鹤童子出外将二人招进玉虚宫,元始天尊便收两人为记名弟子。

    从此两人便在昆仑山中修道,一转眼就是四十年,可那姜子牙虽是天命封神之人可在修仙一途中根本没多大成就,四十年来还为证仙道,反观那申公豹资质不知比那不知姜子牙好上多少倍,四十年便证天仙。所以那云中子以为封神之人会是申公豹而不是姜子牙,其实在阐教之中出了元始天尊也只有清虚这个后来人知道封神之人乃是姜子牙。

    “可是师兄虽然封神之人在我阐教之中可我阐教弟子却是在数量上比那截教万仙差上许多啊。”云中子再次开口询问。

    “师弟不必担心,我阐教弟子均乃有道之士必能度过劫难。”清虚说话之时眼中闪过一道光芒,心中暗想,“你哪知道会有三位圣人助我阐教。”不过此话清虚时不能明说。

    师兄弟两人有谈论了一下洪荒中的奇闻怪事,清虚便告辞离去,回青峰山去了。

    回到紫阳洞中,清虚吩咐青衣童子传来闭关期满的二弟子杨晓莲,年仅七岁的三弟子黄天化和自己徒孙女娃,待三人到来向清虚行礼之后便坐在各自蒲团之上,听清虚讲解玉清仙法。

    而此时朝歌城中,纣王听信妲己蛊惑造砲烙残害忠良,逼得姜皇后自尽,追杀两位皇子,杀害东、南两大诸侯,囚禁西伯侯,真是弄得成汤江山摇摇欲坠。

    可纣王尚且不知,仍听信妲己之言建造摘星楼,妲己便招来自己轩辕坟中一众妖精化做神仙赴宴,谁知竟被亚相比干现。比干便将轩辕坟中所有狐狸精杀死,将其皮做成锦袍献于纣王,妲己大恨,后将比干害死。

    而后妲己又设计使得黄飞虎反出朝歌,而那黄飞虎欲过五关投奔西岐,在萧银的帮助下过了临潼,八十余里,行至潼关,被潼关守将陈桐打死。

    这时青峰山紫阳洞中清虚停止讲道开口道:“天化,你虎黄飞虎在有难,你去相助,可保你父出潼关,但不许你同往西岐。”

    而黄天化在清虚七年教导下修仙成道之心极为坚定,领了师父命令便叩头下山。出了紫阳洞,捏了一撮土,望空中一撒,借土遁往潼关来。

    却说黄天化行至潼关,用丹药救活父亲,并与黄飞虎相认。

    第二日黄天化与父亲一同出战,用清虚所赐钻心钉打死陈桐护送父亲过潼关后,便与黄飞虎告辞,回山修行。



………【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将 天化下山】………

    却说那黄天化奉清虚之命前往潼关救父,将那潼关守将杀死护送黄飞虎过了关口,便与父亲告辞回山修道飞虎在历经险阻后终于到了西岐,被武王封为开国武成王,其部下也各自官复原职。

    而当闻太师得知黄飞虎杀过五关后,大怒,数次派兵征讨西岐,可是每次都损兵折将,连闻太师去九龙岛请来的王魔等人也命丧西岐。闻太师无奈之下只有调遣佳梦关魔家四将再次前去征讨西岐。

    这魔家四将征战多年却是未尝一败,四兄弟手中宝物也是不凡,在西岐城下打得姜子牙大军落花流水,固守西岐城中。

    姜子牙这日正在相府之中与众将商议退敌之时,有侍卫来报:“门外有一道士求见。”

    姜子牙道:“请他进来。”

    只见片刻一道士进府中来,见过姜子牙叩拜道:“弟子奉师父玉鼎真人之命下山助师叔退敌。”这杨戬正是当初劈山救母的杨妙君,轮回十世后被玉鼎真人重新收入门下取名杨戬。

    姜子牙正在愁城外数万大军围困西岐之难不知如何解决,此时有杨戬相助不由的大喜,前翻有哪吒奉太乙真人之命下山相助,后又有文珠广法天尊之徒金吒,普贤真人之徒木吒,而在西岐被困无粮之时又有道行天尊派其弟子韩毒龙、蒋恶虎两人前来送粮,今日又有杨戬相助,周室代商果然是天命所归。

    “杨戬,那魔家四兄弟本领高强,法宝非凡,你要小心应敌。”姜子牙嘱咐道。

    “师叔放心,弟子去去便回。”

    姜子牙摘去免战牌,命杨戬出战,又派哪吒为其压阵以防万一。

    却说杨戬出城后,便有成汤探马禀报魔家四将,这魔家四将一听西岐城中竟然还敢有人出战,便点其兵将出战。

    战场之上,转世后的杨戬因修行日短已无原来玄仙修为,现在只有真仙中期修为,被魔家四将围在中间,虽然不显败势,但要取胜也是不易,何况魔家四将还有法宝没有使出。

    后来杨戬现魔礼寿的花狐雕能吞食活人,心思一转,故意被花狐雕吞入腹中。

    魔家四将确实不知这杨戬修炼的是阐教护教神功九转玄功,奥妙无穷,夜晚弄死花狐雕回营见姜子牙与其商议回到商营之中透出魔家四将宝物。魔家四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杨戬偷去混元珍珠伞,但由于宝物被偷使得魔家四将警惕性大大提高,杨戬再也无法下手了,而西岐城也在此高挂免战牌。

    青峰山紫阳洞中,清虚开口道:“天化,今日为师派你下山助你姜师叔辅佐周室建功立业。”说着清虚取出两杆银锤传授黄天化武艺,片刻之后黄天化就将锤法练得出神入化。

    见徒弟将武艺练得纯熟,清虚取出一副银色铠甲递给黄天化道:“战场之上危机四伏,为师看你无任何防御手段,此乃为师为你炼制的铠甲,予你防身。”

    黄天化一听心中大为感动:“弟子定然不负老师厚望”

    “呵呵,天化无需作此小儿女之态,天化你须知修道之人当守清规戒律,下山后要时刻谨记自己乃是出家修道之人,不可忘本。”

    黄天化一听老师所言忙跪倒在地:“老师对弟子恩重如山,弟子定不辜负老师期望。”

    满意的看着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