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虚道德天尊-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位女英雄。但综纲唐以前的明堂建筑,似有其建筑,但已没有实物了。而该宫殿的制度如何,应该是皇帝在此祭祖、宣布重大政令、举行特别的朝会、祭祀神灵、选拔官员、太上皇养老等,能体现皇权天授,并接受天帝的监督检查、显示受命于天的君权威仪的宫殿,不是一般处理政务的宫殿。
自隋朝建立已见不到明堂的实物建筑,而隋朝也未建明堂。太宗时曾议论建明堂,但因诸儒和朝臣拿不出明堂建筑的制度来,不知怎么个建法。也未能兴建。应该说,建明堂是宫殿礼仪制度和建筑工程艺术,二者合一的设计。诸儒和朝臣缺少这种人才,他们不懂建筑设计,又无胆量去想象,所以没有明堂的建筑。
武则天既已打算当皇帝,她的气魄宏伟,想象力充沛,就决定在自己坐殿称皇前,就建起明堂来。使抛开诸儒,让她的“北门学士”议论建筑设计和明堂制度,而“北门学士”也缺少这种想象力。所议的地点,她就不同意。按诸儒说,明堂应建在国都的南面,三里之外、七里之内的丙已之地。武则天认为距离朝堂太远,朝会、祭祀都不方便。她想了想,便下令拆毁乾元殿,就在该殿基础了建明堂。既然大家都不知道怎么个建法,她又找和尚薛怀义设计、施工、监工,让他一个人全包。
薛怀义向她奏报明堂竣工。武则天率领群臣参观新建的明皇,大家一见,无不为之惊叹再三。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宽三百尺,三层建筑,寓意天、地、人;下层法四时,各随四时之色;层法时辰,为十二室十二时辰;顶层圆盖,象征上天,筑九条龙捧之;明堂顶点站立着一丈多高的铁凤,用黄金涂饰,金碧辉煌,凌空欲飞;明堂正是十人围抱的巨大木柱,上下贯通;最下层基础部分修筑铁渠,以通雨雪之水。整座建筑巍峨高耸,富丽堂皇,极为壮观。后来,李白见之感叹不已,曾写下名篇《明堂赋》。
武则天看后,心异常兴奋,她为薛怀义的想象力,设计和办事能力所震惊,尤其那只凌空向天的金凤,更觉设计人投合女皇帝心理的深意,她当即赐名为“万象神宫”,并立即宣表大宴群臣'表见《唐大诏令集》,卷第4o页。',赦天下,让老百姓到明堂参观。特封建筑人薛怀义左威卫大将军、梁国公。
因明堂落成已是年末,筹备大典来不及。武则天至明年新春,在明堂举行盛大典礼,正月乙卯朔日(即大年初一),是新一年的开端,武则天在明堂举行祭天大典,大宴群臣。即时,她穿上皇帝的兖冕服,腰带上佩着三尺长的大圭,手执二寸长的镇圭(这都是先帝王的象征),向上帝祭祀。她持圭行初献礼,让李旦行亚献礼,太子行终献礼(显然她已在群臣面前表示自己是皇帝)。先祭昊天上帝,次祭高祖、太宗、高宗,再祭魏王武氏彟,再祭五方大帝。祭毕,武则天登上则天门,向百官和百姓宣布改元“永昌”,大赦天下,次日,武则天仍着帝王服接受百官朝贺。大年初三日,她在明堂布政维新,颁布永昌新政。随后再接连大宴群臣'详见《资治通鉴》,卷o4,永昌元年二月。'。
本来还有到南郊祭祀天帝的活劝,既立明堂,把祭天、朝群臣的活动放到一起在明堂举行。所以,三次活动集为两次活动。这两次大型祭祀活动,全照皇帝规格主持进行,丝毫不因自己是女人羞羞答答,她就是利用如此盛大典礼宣告自己已是一国之君。
为祭昊天上帝,她又亲笔撰写《享昊天乐》十二,全如下:
之一: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德迈娥台敝,仁高似幄披。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
之二: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
之三:乾仪混成,冲邃天道。下济高明,辏а舫勘āW香谔唬祷仆ァT蔡掣矣桑鸭借怠<秸跪椋そ笫椒蟆V钥倚煳⒊稀
之四,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铭开武俨侧,图荐洛水。微诚讵幽感,景命思昭融。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之五,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爰设筐币,式表诚心。筵辉丽璧,乐唱和音。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之六,昭昭上帝,穆穆下临。礼崇备物,乐奏锵金。兰羞委荐,桂醑盈斟。敢希灵德,聿罄庄心。
之七,尊浮九醖,礼备三周。陈诚菲奠,契福神猷。
之八,奠璧郊坛昭大礼,锵舍拊召表虔诚。始奏承云娱帝赏,复歌调露畅韶英。
之九,荷思诚顾托,执契恭临抚。庙略静边荒,天兵曜神武。有截资先化,无为遵旧矩。祯符降昊穹,大业光寰宇。
之十,肃肃祭典,邕邕礼秩。三猷已周,九成斯毕。爰撤其俎,载迁其实。或升或降,惟诚惟质。
之十一,礼终肆类,乐阕九成。仰惟明德,敢荐非馨。顾惭菲奠,久驻云軿。瞻荷灵泽,悚恋兼盈。
之十二,式乾路,辟天扉。迴日驭,动云衣。登金阙,入紫微。望仙驾,仰恩徽。
御明堂,朝群臣,是这次祭天改元维新的和心活动。武则天为御明堂亲撰《明堂乐章》十一和《武氏享先庙乐章》一,录之如下:
之一,礼崇宗祀,志表严禋。笙镛合奏,物惟新。敬遵茂典,敢择良辰。絜诚斯著,奠谒方申。
之二,履艮包群望,居冠百灵。万方资广运,庶品荷财成。神功谅匪测,盛德实难名。藻奠申诚彟,恭祀表惟馨。
之三,仰膺历数,俯顺讴歌。远安迩肃,俗阜时和。化光玉镜,讼息金科。方兴典礼,永戢干戈。
之四,至人光浴,大孝通神。谦以表性,恭惟立身。洪规载启,茂典方陈。誉隆三善,祥开万春。
之五,出震位,开平秩。扇条风,乘甲乙,龙德盛,乌星出。荐篚,陈诚实。
之六,笙镛间玉宇,物昭清辉。晬影临芳奠,休光下太微。孝思期有感,明絜庶无为。
之七,律夷则,序应收成。功宣建武,义表惟明。爰申礼奠,庶展翘诚。九秋是式,百谷斯盈。
之八,总章陈昔典,衢室礼惟神。宏规则天地,神用叶陶钧。负扆三春旦,充庭万宇宾。顾已诚虚薄,空惭驭兆人。
之九,千官肃事,万国朝宗。载延百辟,爰集三宫。君臣德合,鱼水斯同。睿图方永,周历长隆。
之十,葭律肇启隆冬,蘋藻攸陈飨祭。黄钟既陈玉烛,红粒方殷稔岁。
之十一,赫赫离精衘炎6,滔滔炽景开降暑。冀延神鉴俯兰尊,式表虔襟陈桂俎。
………【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四百六十五章
武氏享先庙乐章
先德谦冠昔,严规节素今。奉国忠诚每竭,承家至孝纯深。追崇惧乘尊意,显号玷徽音。既迫王公履请,方乃俯遂群心。有限无由展敬,奠醑每阙亲斟。大礼虔典册,蘋藻敬荐翘襟。'谢无量:《国妇女学史》,第二编,第二章。州古籍出版社99年版。'
上述诗篇仍反复感谢上天对她的宠遇,虔诚祭祀,以表对天帝的忠心。同时祈求她的军队神武,武功达四境,狼烟不起,人民得到和平,“远安迩肃”。还求上帝保祐年年五谷丰登,“红粒方殷岁稔”,百姓幸福。还向上帝表达她的改元维新主张,以为因循守旧没有出路,她的新政令可以“宏规则天地”。祈望改元维新后,能“君臣德合”、“千官肃事”,就可以达到“万国朝宗”,“永昌帝业”了。
不幸的是,这年正月底留守西京的老臣刘仁轨辞世。他是个忠厚、正直、勤勉的人。他出自贫寒,做了高官从不傲贫,与旧时故人仍交好如初。他的忠厚质朴受到了武则天的倚重,所以那次他同样以吕后之事劝谏太后,她知道是他真心为自己着想,才虚心接受劝告。因此,挽留他,让他留在宰相的行列,并让他留守京师,十分信任。他死时年已八十四岁。武则天为他废朝三日,令百官赴吊。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赐其食邑三百户。
从武则天对刘仁轨等人的态度看,如果众臣接受武则天,抛除“母鸡司晨”的成见,真诚待她,虚心服务。武则天就不会成为后来被迫诛杀反对派的女皇帝,她执政的悲剧也不会一演再演了。
武则天洛水受典和明堂朝贺等大张旗鼓地宣传,完全以当今天子的身份出现,武百官也把她当成皇帝去朝贺。然而,她到底还不是皇帝。宣传到该有结论时,她仍归结到继承高祖、太宗、高宗的遗志治理天下,“永昌帝业”是昌盛的李唐皇帝的“帝业”。就是说,她如真当皇帝,是武姓新皇帝,而不是李氏的第四代皇帝。但如果是武姓开国皇帝,那又何解决她和唐朝三代皇帝的关系呢?是篡夺帝位吗?这个问题,她到死也未能说清楚、未能解决。第二个问题,是绕了一大圈又绕了回来的问题,即女人到底能不能当皇帝?她自认为能当,而且更相信自己有能力。但是,如果真宣布自己是个女皇帝了,天下到底会怎么对待她?这,她心真就没有数。
总之,还得找些更好的理由,明正言顺地做个女皇帝。光靠瑞石不行,人家大多知道那是一块人造石;光靠建明堂也不行,明堂只不过是个伟大的建筑物。而且,当明堂建好后,百官参观完毕后,并不是都赞扬。侍御史王求礼就公开上书说:“古之明堂,茅茨不翦,采椽不砍。今者饰以珠玉,涂以丹青,铁(zu,音浊,凤凰)入云,金龙隐雾,昔殷辛琼台,夏癸瑶室,无以加也。”'《资治通鉴》,卷o4,垂拱四年十二月。'这话意思嫌武则天把明堂修得太富丽,违反的古制。而且公然又把武则天比作商纣和夏桀。当时,由于武则天正风风火火准备明堂朝会大典,没有答理他。再说,她的确也不知道古时的明堂到底是啥样,明堂修好了是个大喜事,也怕答理他弄出乱子搅了局。
过去总拿她当吕后、褒姒等女祸来咒骂,如今又拿她当灭国的男皇帝比喻。武则天知道敢如此不要命的胡说,公然给她上书,说明大臣们跟着吃喝,心里仍不买她的账。所以,还得努力找理由,总不能把刚盖好的明堂拆了吧?反正,皇帝她是决心做,费些功夫找根据,堵住这些顽固派的嘴巴。
此时,武姓的外戚们也开始活动,为武则天当皇帝继续找根据。
先是有人建议改改皇历,让全国老百姓都知道改朝换代的事。于是,武则天于永昌元年(689年)十一月,废去正用着的夏历,改用周历,把夏历的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正月为一月。
她从姐的儿子宗秦客,是凤阁侍郎,更有点小聪明。他建议姨妈给自己起个做皇帝用的好名字,不能光是叫“武氏”(当时无论太后、皇后都是称某氏)。再把诏书、祭祀常用的字改一改,给朝臣改朝换代的新感觉。于是,武则给自己起名“武照”。宗秦客认为照字莫如它的同音字“曌”好,是“日月当空”之意,武则天拍案叫绝:那些看不起女人的官员儒士们,总把女人放在阴位,阴位和阳位相反,如太阳表示男人,太阴(月亮)表示女人。阴位的女人是不能当皇帝的,那好比把月亮作了太阳,是阴阳易位,极不吉利。如今她起了个“曌”字为名,这个字里既有月(为阴),又有日(为阳),合在一起便是阴阳交和、日月合璧,再吉利不过。太阳白天升空、月亮夜晚相照,正是天下的主宰。那些经常用的字,如:天、地、日、月星、君、臣、人、年、正、载、初、圣、证等,也都改个新字,大家见了也都有个新朝代产生的感觉'《资治通鉴》,卷o4,永昌元年十一月。'。
武则天这么做只能向大家表明,她要改朝换代自己做皇帝,和明堂朝会、洛水受图一个意思,一个效果。对真正解决朝野自觉拥护她做皇帝差得很远,连自欺欺从的效果也达不到,如果一个心眼反对她,她这么做骗不了人,只能激起更大的反感和仇恨。对那些可以追随她、接受她的人来说,她这么做这些人也知道她是在弄玄虚、玩邪的,知道她的真正目的,她不这样这些人也能追随她。总之,作用不大。从最终效果看,她做的玄虚宣传没解决根本问题,到她死前和死后余年也都没解决问题。直到今天,传统的史学家和传统思想的大众仍未接受她,仍顽固地认为她是篡夺了李唐天下,顽固地认为她是女人不该做皇帝,是个怪物,把她做皇帝哪段历史看作是一段邪僻的历史,是作为反面教训解释的。
最终,有人认为是佛帮她解决了女人做皇帝的问题。实际上也没有,只是表像,是自欺欺人,也未能达到欺人效果,谁都明白是怎么回事。近年来有的学者专门研究武则天和佛的关系,如果作为学术去研究,探讨佛教和佛化在武则天那一段的消长、与武则天的关系等,都是满有价值的。但是,如果用玄机、玄虚去说武则天由于佛缘才当上了女皇帝,似乎是佛让她当了皇帝,或说代表佛当了皇帝等,那也真的太玄了。
其实武则天并不信佛,对“三教”她都不信,只拿来当工具用。她是个非凡的政治家,不是个“三教”的信奉者,也不是“三教”学者,只是拿它们做某种对自己都有利的宣传,以达到政治目的。从认知的角度看,武则天对“三教”化都能达到一定水平。她聪明、好学,也有条件学到。幼年读书,在后宫的学馆读书,那里有的是书,一泡十几年,多是儒家的书。她读的儒学书,用来考个进士估计没啥问题。她、徐惠、长孙皇后、上官婉儿等,都是唐代著名的人、诗人,都有作品传下来。武则天自己撰写稿、诗稿、诏书,数量很大。她组织编写的书更多,“三教珠英”、“弘尚艺”,于斯为盛。她自撰《垂拱集》百卷、《金轮集》六卷,虽难考订她自己亲笔者数量,有些是元万顷、崔融等人代笔,但总数一定不少。这些作品多是儒家内容的,就是诗也算儒家的,因为儒学是取仕的基本教科,包括诗赋写作。所以,说她是个大儒学问家都不为过。但是,她不是儒学家,虽然也拿自撰的、组织人撰的《臣轨》《烈女传》《女则》等教育别人,但是她对传统儒家信条格格不入。她一生都同儒家作争斗,朝大臣、诸儒正是用传统儒学和儒家传统整治她,扼杀她。她也能用儒家经典、信条当工具反击他们、保护自己,玩假正经,她也不亚于那些道学先生。但,她不是儒家代表和儒学大师,她是利用儒学为自己的政权和政治服务。
道教是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自东汉产生后一开始就附会从事,化蕴涵颇低。创教人张道陵、张角本性张,却拿先秦老聃,即老子《道德经》为经典。连这位相师爷的姓名也搞不清楚,其道义玄而又玄,以后走向谶纬、阴阳、符示、服丹等迷途。对道教的一套,武则天更是运用自如,泰山封禅回銮途拜老君庙,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那里附会老子李姓,和李唐是一个姓的原因,想以此取得李氏宗室和朝野的信任。她做女皇帝的宣传,拜洛受典、称符瑞、走明堂、尊谢昊天等等,全是借助道家的符瑞、谶语。她虽然因弄不明白(谁也弄不明白)或许也相信一些,她也在后宫搞过“求巫祝厌胜”。但是,她对道家那套骗人的法术把戏主要还是利用,没有真正陷进去成为法师或信奉者。
对于佛和佛学,她涉猎得多一些,但没有儒学多。她的母亲信佛,对她幼年有一定影响。后来感业寺被迫落为尼,为打时日读了不少佛典。以后做了女皇帝,重修白马寺,组织译佛学经书,都和唐代佛教在国的兴盛有关,她的行动又进一步促使佛教的进一步兴盛。尤其是她做女皇帝在佛经里找到的根据较多,她得益于佛教经典。但是她自己知道,她以佛典里的某些东西作为女人当皇帝的根据,是借助、是附会,别人也知道。所以,她不信佛,也没代表佛来统治天下,只是利用。
利用佛经上的某些东西暗示她是转轮女身,就是说她原本是佛,是佛转化而成的女身,就是佛祖派她到人间称帝的。她读过不少佛经,记得有这样的记载。于是,她让大和尚薛怀义去找。
这个薛怀义此时已经是好几重身份了,应该介绍他几句了。武则天受益于薛怀义,但也受害于薛怀义,人们辱骂她,其主要是和薛怀义“”。这个问题很复杂,极难说清楚,男女的事都极难说清楚,尤其对那些真假道学先生。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是陕西雩县(今陕西户县)人,多才多艺。是一个精通建筑和雕塑、医术,并会武功的人。垂拱二年(686年)《资治通鉴》记载:“太后托言怀义有巧思,故使入禁营造。补阙长社王求礼上表以为:‘太宗时有罗黑黑善弹琵琶,太宗阉为给使,使教宫人。陛下若以怀义有巧性,欲宫驱使者,臣给阉之,庶不乱宫闱。’表寝不出。”'《资治通鉴》,卷o,垂拱二年四月。'
这个记述的背后已大有章。章在于王求礼已知道薛怀义同武则天的关系,仍公然上表给武则天,要把薛阉为给使(即太监),从而说明宫大臣、后宫人等已无不知太后与薛怀义之间的事,已是公开的秘密。那么王求礼还要把薛怀义阉割,而武则天竟也容忍了王求礼,把他的上表留不就完了。王求礼若是换个年代,如换到宋朝以后,他胆子再大也不敢上这样的表,比如换上慈禧太后,他是活不过当天的。这再一次告诉我们,唐代的开放、女人的开放、男女关系的开放,已达到相当的程度。高祖、太宗的公主跑到社会上找男朋友、养男宠已不在少数。因此,王求礼才敢上表;武则天也能容忍。
薛怀义(当时还叫冯小宝)就是高祖的女儿千金长公主给武则天介绍的,许多小说、故事之类写得风风云云,情节随意设想,其实在唐宫已不算个事。现在的作者抓住这些事努力去写,以为怎么样,不过是对唐朝社会风气不了解,少见多惊而已。所以,有人想像既然是千金公主介绍的,那么千金公主怎么样呢?千金公主同冯小宝的关系又怎么样呢?管他们怎样干啥呀,反正千金公主把冯小宝介绍给了武则天,武则天也看好了冯小宝,武则天很感谢千金公主,把自己的宝贝让给了自己。差一些的千金公主不敢介绍,武则天也不能要,她是实际的女皇帝,什么样的男人找不到?所以,冯小宝是个出类拔萃的男人。
从薛怀义后来的表现,先说好的表现。前面介绍的设计、监理、实地参加修建的明堂,就已说明他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当时宫里是找不到的,明堂不是一般宫殿设计师可以设计出来的。他的医术也很高明;还会领兵打仗,他曾受派为大元帅出征杀敌。
武则天很喜欢他,赐其名怀义。让他与驸马薛绍合族,薛绍和太平公主就给他叫“季父”,就是叔父的意思。于是,冯小宝就成了薛怀义。
认识过程,武则天知道这个冯小宝善“巧思”,当时的人是看不起“巧思”者的,历史献若遇到会明创造的技艺者,就用“巧思”这两个字。但武则天不在乎,就让他主持重修洛阳白马寺,修好后就让他剃度为僧,让他做了白马寺的主持,宫的一些建筑设计等,也都交给他去负责进行。直到委他负责建明堂,更表现出他凡的科学艺术才能,让群臣大为吃惊,更让武则天心花怒放,给他大将军、梁国公的封赏。
薛怀义净是在关键时刻帮了她。如今她又要薛怀义到佛典上为她找女人做皇帝的根据,她告诉了薛怀义的大体方向。于是薛怀义回白马寺,组织最有学问的高僧查找,找不到编也得编出来。
找了好几天她未找见。薛怀义又以白马寺主持、大将军、梁国公的赫赫身份,命令各地的僧人全部投入查找工作。后来是魏国东夺天智(提云般若)译场的法明和尚,在北凉昙无谶所译的《方等大云经》,现两段关于女人当国王的**。这部经书又称《大方等无相经》《大云无相经》《大云密藏经》。
该经书关于女人当国王的**共有两处,一处是第四卷的《大云初分和来涅槃健度第三十六》,那段**是这么写的:
宣说如是大云经典,时彼城有王名曰火精进龙王,王有夫人名曰护法。……尔时佛告净光夫女:“且待须臾,我今先当说汝因缘。”是时净光天女闻说己,即生惭愧,低头伏地。佛即赞言:“善哉善哉夫惭愧者,即是众生善法衣服。天女,时王夫人即是汝身,是汝于彼佛暂得一闻大涅槃经,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义,舍是无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得大自在,受持五戒,作优姿夷,教化所属城邑聚落男子女人大小。受持五戒,守护正法,摧伏外道,诸邪异见。汝于尔时,实是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是时王者。
这段**大意是佛祖告诉净光天女,王的夫人就是你的前世。因为你听过《大涅槃经》,你才能成为天女,又学到了很多佛法,才转世为王,得转轮王四分之一的国土。你尽管是女身,但已是菩萨,可以称王了。
这段**说的还很隐晦,经书的第六卷《大云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余》,说的就更直接明白了。说南天竺有个叫无明的小国,王城叫熟谷,国王叫等乘。等乘的女儿增长,聪明美丽,又遵守佛律、精心修养,受到人民的尊重。正因为有了增长的礼佛,所以全国年年五谷丰登,人口繁盛。国王死后,人民便拥载增长为国王。佛祖释迦牟尼对净光天女说,这增长女王就是你的身,你数度轮回得到了最上乘的佛法,故让你以女身王国土'参见:王志平、吴敏霞:《武则天的佛缘》,第9—o页。三秦出版社oo5年版。'。
薛怀义把找到女人当皇帝的佛经根据呈给武则天。武则天当然高兴,比东都出现个明堂还高兴,什么女人不能当皇帝?都是儒学经典在欺负国女人,她治国实已三十多年,成绩这么大,诸儒们仍说女人不能当皇帝。现在,就拿佛经当经典,进一步解释出国的女人,就是她武则天这个女人,是佛祖让她做女皇。
《大云经》就那两段话,哪有武则天的名字?北凉译出的《大云经》,那时武则天还没出生呀于是,薛怀义找到法明等高僧,重新释注《大云经》,在释加上疏解,把经和疏混在一起,重新排版印刷,为武则天问鼎社稷做篇大章。
法明等高僧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大云经》新版经疏合编整理本。于是,此后国佛典里出现了又一个版本的《大云经》。有些后世史籍现了这个问题,便说《大云经》是一班和尚为武周**而伪造的佛典,直市得经书佛典版本官司打不清。
法明上表进呈新版《大佛经》,呈表直接说武皇太后是弥勒佛转世,转世目的就是来世间做“阎浮提主”(即大地的主宰)。新版《大云经》还出现许多关于武则天做皇帝的谶语,如“火德王,王在上戈”,意思是火德为王,而王是“止戈”,止与戈合起来就是个“武”字,即武(则天)就是王。还有:“武兴圣教,国之大珍”等等,都暗示武则天是当今天子。
武则天终于在佛典里找到了女人做皇帝的根据。她把《大云经》颁行天下,并敕两京及各州兴建寺院珍藏《大云经》,使高僧登座讲解。参与注疏的法明等人。皆赐县公爵位,赐尊贵的紫袍袈裟。于是,两京和全国各地修建大云寺一时成风,武则天为佛祖派遣、由弥勒佛转世的神话传布到全国各地。她应天之命、应佛之命做女皇的时机成熟了。
自《大云经》颁行天下,全国上下皆以武则天和弥勒佛转世为话题,充溢着神秘的颂扬声。武氏外戚们更加紧活动,罗赏羽拥戴武则天做女皇。
天授元年(69o年)九月丙子,有侍御史傅游艺率关百姓九百人汇集神都洛阳,叩阙向武太后上表,请武则天当皇帝,改国号为周,赐皇帝武姓。
估计是人数太少的原因,还不像个请愿的样子,几百人请愿,哪能推举一国之君呢。所以,请愿的结果是“太后不许”。但傅游艺马上被提拔为给事,由从六品升到正五品,升了一级半。这已表示出,太后“不许”是假,而暗示要搞出个规模来。很快,大型请愿活动果然出现了。朝百官、在野官宦、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僧人、尼姑、道士如潮水般涌进洛阳、涌往宫门,一下子汇集了六万余人,都一起请求太后登基做皇帝。皇帝李旦一看这个形势,也上表请太后赐姓武,不仅自己的皇位不要了,连李姓也不要了
第二天,群臣上朝,都齐说新皇帝登基的瑞兆。许多人说,有大凤凰从明堂飞到上阳宫,立在宫旁的梧桐树上,很久才向东南方飞去。有更多的大臣随声附和,有几万只赤雀聚集在朝堂上。表明真命天子应天命,请太后登基,接受天帝之命。武则天明知朝臣在说谎,她也在心替这些人可怜,读圣贤之书,光天化日之下,造出这等谎言,也不知害羞。然而,曾几何时,他们还攻击女主临朝,为祸国家,如今齐声捧她,要求她登基坐朝,又争着喊这是天意既然大家一致请求,那就不客气了。本来么,她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九月庚辰,武则天表示接受群臣的请求,群臣欢声雷动,似乎他们久盼的皇帝终于要临朝了。九月壬午,秋高气爽的神都洛阳,迎来了新皇武则天的登基日。
清晨,晴空万里。在万众的欢呼声,武则天登上了则天门楼,她戴上皇帝的冠冕,穿上龙袍,迎着初开的朝阳,向万民颁诏,自己正式登基,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尊号为“圣神皇帝”'颁见《全唐》,卷第67—674页。'。同时宣布:以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皇太子递转为皇孙。
宣布完毕,欢呼的声浪再起。这是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登基仪式,隆重而辉煌,永载史册。至此,武则天终于一步步登上了皇权的顶端,成为国的第一女皇。武则天仍高高地站在则天门上,向激动的万民挥着手,金风抚着她,不断吹动着她的宽大龙袍,朝阳映着她激动的面庞,仍然是美丽而生动。有谁能相信,他们欢呼的女皇帝,已是六十七岁高龄了,望着她仍然挺拔的身材,没有人相信。
九月丙午,武则天在神都立武氏七庙,追尊周王为始祖皇帝,作为自己最早的祖先,她姒氏为定皇后;以周室四十代祖周平王的少子武为睿祖康皇帝;妣姜氏为康惠皇后。原来,古史记载:周王朝乃姬姓建立,至周平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