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潘潾小校撞倒侍卫、潘潾如何违犯军纪以及声言他不久便是国老等话统统禀奏一番,最后又补上一句:
“陛下,臣以为齐王表面上告的是末将,其锋芒所指,是陛下啊!”
不用宋偓点拨,赵光义也早心中有数,只是不动声色而已,他静静地听宋偓讲下去。
“齐王指斥末将与开封府作对,臣实在不敢领命。自从末将来到京城,一家数口奉公守法……”
“宋将军不必解释,你的为人朕心里十分清楚。”赵光义打断宋偓。
见赵光义对此毫无兴趣,宋偓也不再辩解。下边这条罪状,可是最难把握分寸的了,然而不说是绕不过去的。他静了静心,奏道:
“齐王告末将拉拢诸王,交结私党,末将更是诚惶诚恐,不敢当此荣幸!末将来京城一年有余,武功郡王德昭和同平章事德芳那里分别去过几次,不过是探望探望,聊表老臣一点心意,免得使两个孩子心里凄凉罢了,有何私党可言?按照齐王的逻辑,太祖皇帝崩逝之后谁敢再登两个孩子的门槛就都是交结私党,罪不容诛了?”
赵光义望着宋偓涨红的脸,笑着说道:
“宋将军,朕并没有相信齐王的话。朕已经对你讲过多次,在朕心里,老将军的位置比谁都要重。如果朕把齐王的话当了真,还用得着把将军宣到宫里来吗?今天请老将军来,恰恰是想请将军替朕压一压齐王的气势。朕即位以来,廷美越来越张狂,朝中的大臣们不是忙着巴结他,就是惧怕躲着他,敢和他碰一碰的只有老将军一个人。朕说这番话,就是要把权力交给将军,日后不论出什么事,有朕给你撑着腰,将军不必有什么顾虑。”
第八回 江湖客饶舌宋府(3)
宋偓心里琢磨着赵光义这些话是该顺着听还是该反着听,话音刚落,他心里基本有了数:看来皇帝是真对赵廷美的骄横有些反感了。不料赵光义又迸出一句话,让他心中着实一惊:
“不过齐王的话也不是全无道理。宋将军不忘太祖皇帝的旧德,时时关照着德昭和德芳,朕深感欣慰,可将军为何不想着关照关照元佐他们呢?”
宋偓微低着头,但能感到赵光义的目光一直在注视着他,此刻一点细微的失态都可能被赵光义捕个正着。他很快想出了回答的理由:
“陛下,末将说句世俗人情的话,若有不当,还望陛下恕罪。德昭、德芳兄弟二人母亲都不幸早逝,如今太祖皇帝又崩逝,全无怙恃。虽说有王爵节度之封,毕竟还是两个孩子,末将不在京城便罢了,既在汴京,看望看望他们,不仅是告慰太祖皇帝在天之灵,也是替日理万机的陛下尽一份亲情,增一份圣泽啊。至于卫王,上有陛下如日之光,又逢踌躇满志之时,也就无须末将搅扰了。”
不知是宋偓回答得巧妙,还是赵光义体会到了自己的威严,显得很高兴,说道:
“宋将军,卫王是个很任性的孩子,朕希望将军也能对他有所管束和教导!这孩子大概是怪朕与他亲近太少,所以和齐王越走越近乎。朕担心他变得像齐王那样骄狂起来,那可就不像是朕的儿子了!希望将军也能像对待德昭、德芳那样对待元佐,如何?”
就这样一来一往,赵光义始终没有再提赵德昭唤他入府的事。宋偓虽然不敢断定赵光义是否一点也不怀疑他,但他更强烈的感受,是皇帝对他的弟弟开始不满意了。他心里有些释然,甚至有一种出了气的快感。
回府时已是日昃时分,宋偓的心情渐渐转好。刚到府门前,却见那个算命的汉子依旧待在那里没走,见他下马,又迎了过来:
“大贵人,小人确实有天机要向贵人泄露呢。俗话说有厄必解,贵人何必如此固执?”
宋偓没有理睬他,也没有想撵他走的意思,路上他一直在想:为什么赵光义提到了赵德昭与他有来往,又偏偏不问他交往的详情。迟疑了片刻,朝那汉子一招手:
“随我进来!”
“是嘞!”汉子跟着宋偓进了府门。
“说吧!”宋偓把汉子引进一间小厅,朝一张鼓凳指了指,示意让他坐下。“本将军贵为二品,还能有什么灾厄可言?你若是说得有道理,取一两银子去;若是胡说八道,把你打死当狗食!”
“小人六岁开始闯荡江湖,到如今三十多年,言人休咎,没有一个不准的。大贵人天庭饱满,主一生福禄绵远,贵不可言;地阁方圆,主一生仆从成群,玉食锦衣。只是贵人命门上小有残破,乃是小凶之相,避一避就什么灾也没有了,所以小人才来给贵人献策。”汉子说的天庭,是指人的前额,地阁就是下巴颏。
宋偓半信半疑地瞅着他问:“献什么策?”
“贵人听小人细细道来:世间万物,都逃不脱八卦十二辰之相。这十二辰之中,上为午,下为子,此乃子午相对之意也,其余丑、寅、卯、辰、巳、未、申、酉、戌、亥顺天道而行于面部一周。”汉子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他脸上比画了一圈。“在圣人八卦之中,午应离卦而子应坎卦,卯应震卦而酉应兑卦。就是说人的天庭应着午、辰离卦,世人皆然。假如天庭命门上神光四射,便是子午相生,无灾无难。可大贵人命门上的血疱刚好将离卦点破,此乃神明暗示小有灾厄也。贵人这面相再是明显不过的,换个相师也会说出和小人同样的话,取贵人这一两银子,小人真觉得有点惭愧!”
宋偓见他说得头头是道,不由用手指摸了摸额下那个脓疱。
“神明示什么意?”
汉子接口言道:“大贵人饱读诗书,怎么还不明白?为了躲避灾厄,贵人要暂时离开京城几天啊!”
离开京城?这倒出乎宋偓的意料,想来自己大半生多在京外州郡中度过,如今刚回京城一年多,岂有这么快便要离开的道理?前几个月曾向赵光义请求离京外任,那不过是以退为进,要挟一下皇帝罢了,赵光义不是马上就表示挽留了吗?这事儿也就算完了,打那以后,再也未做此想。这疯汉今天突然迸出这么个说法儿,难道冥冥之中真该出京?他立刻又想起了那个挥之不去的赵德昭,那份让他左右为难、忐忑不安、一想起来就头皮发麻的先帝遗诏。刚才在宫里时不是还最怕赵光义问起此事吗?如果从这件事上来考虑,离开汴京躲躲这件麻烦事,或许真是明智之举。更让他心里不受用的是这疯汉左一句灾厄右一句灾厄说个没完,这灾厄会不会应在这件事上?赵德昭是太祖皇帝的亲生骨肉,如果任凭他一味折腾下去,会不会变成一颗灾星?会不会导致自己无辜而受戮?可如果出了京城,岂不更使他失去理智,真的惹出乱子来?唉,此事太费思量了!
“离开京城有何益处?不离京城有何灾厄?”
汉子一直对宋偓察言观色,凭着他多年闯江湖的经验,他猜到宋偓必然要问这句话,故而宋偓话音刚落,他便像背书一样对答道:
“大贵人破的这一点相再明显不过了。此处原有一个脓疱,故而贵人脸上时时疼痛;脓疱一旦破了,便会连脓带血一块儿流出来。大贵人是个征战过来的人,这血是什么东西,岂不比小人更明白?脓血不会流起来没完,那就要看痊愈之后了,如果痂结得好,贵人依旧是贵不可言,如果留下疤痕,那可是一辈子也去不掉的小麻烦了!如果贵人能离开京城,就是应了卦象。《易经》上不是说了嘛:‘离利贞亨。’又说:‘离,丽也。’这离卦是以柔为止;不论遇到什么事,只要能柔顺待之,则是大吉大利;如果非要以刚待之,麻烦就会没完没了。‘离’的又一个意思乃是‘丽’也,凡事以柔顺待之,不但不会有灾厄,还会更加显明卓著。”说到这里。把一只脏兮兮的手伸到宋偓脸前:“大贵人,拿银子来吧。半年以后如果不应验,小人在大相国寺场子上等着贵人来割我的头!”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八回 江湖客饶舌宋府(4)
心里有事和心里没事就是不一样,见过无数人带过无数兵的宋偓,今天真被一个江湖汉子说活了心,他唤进仆人,取来一锭银子递给疯汉,说道:
“这是十两银子,拿去吧。本将军告诉你,从今以后,不准你再来!”
再说吴越特使崔仁冀急如星火地赶回了杭州,钱俶在密殿里接见了他。崔仁冀先将赵光义给钱俶的誓书呈上去,随后一五一十,将赵光义的态度以及在汴京的所见所闻讲述了一遍。
钱俶没有立即表态,先问了崔仁冀一句:
“爱卿以为本王应该怎么办?”
“大王应当立即做北归大朝的准备。倘若今年三月还不能赴汴,臣恐怕祸将不测。”崔仁冀说得斩钉截铁。
钱俶点了点头,半晌,又摇了摇头。崔仁冀一看此状,心里着急,忙问道:
“时局如此明白,大王还在迟疑?”
“崔爱卿有所不知,满朝文武,能知本王真心者,惟崔卿与惟浚、惟演三人而已。本王的决心早就下定了,如今难就难在阻止归朝的势力太大,这般臣子,明明是各为自己的明天拨拉小算盘,却打着誓死不降的旗号彼此标榜,单凭一道王命,怕是掉转不灵啊!”钱俶说得很无奈。“这些人上不顾王族,下不顾百姓,这都怪本王过于仁爱,不忍责罚。”
“大王说得极是,可眼下不是再施仁爱的时候了。常言道敬酒不吃吃罚酒,错过这个时机,一旦宋人重兵压境,怕是想归降也晚了!李煜刘,前车可鉴哪!”
“本王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依你之见,本王应该如何对付胡毅等人?”
崔仁冀略略一想,说道:“大王可传檄各位将帅,命他们分别整好军队,集合于浙江至太湖一线,恭候王命,既不说战,也不说和。然后派几位年轻得力的将军分别到福州彰武节度、温州静海节度、婺州武胜节度、苏州中吴节度中担任监军,督促节帅们火速整装,有不从者,杀无赦;东、西两府之精兵,则由大王亲自督军,此为一;王庭之上,大王可以召集百官共议战降。大王先以严词定调,如有坚持反对者,必须杀他一两个人,事才可定。与此同时,大王当命人迅速清理两府仓廪,连夜装船。臣愿为大王经理此事!”
钱俶思忖片刻,终于放出了两道充满希望的目光,说道:
“崔爱卿,连夜为本王谋划此事!”
没过几天,吴越全国都活跃起来,水军、陆军集结调动频频。王廷上,钱俶也按照崔仁冀的谋划,召集臣僚们畅议和战。见众臣到齐,钱俶一脸肃穆地说道:
“天道助顺。如今天下形势已成定局,中原大朝下得民意,上得天心,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本王为吴越苍生计,为钱氏长久计,为各位爱卿身家性命计,决定率我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之军民北归宋朝,共享安乐。愿各位爱卿勿违王命,勿违天命,各司其事,共济其衷。各位爱卿可以各抒己见,有何难处,亦可尽言,本王不想让任何一个臣子受到委屈!”
殿里一片肃静,有的人因为事出突然,不知所言;有的人拿不准钱俶究竟是真意还是试探,不好贸然开口表态;有的人摸不透赞成的多还是反对的多,不想触犯众怒;有的人在权衡该赞成还是该反对。有些不情愿的心里在想:投降大宋,钱王还是钱王,可我们这些为臣的会是什么下场?就算还能做官,也得到北国寒冷荒僻之地,那滋味,江南人能受得了吗?更多的人是没有主见,任他钱俶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胡毅陡然出列,奏道:
“臣以为大王不该轻易放弃江山社稷。常言道事在人为,只要大王率我军民同仇敌忾,以一当十,就没有抗不住的敌人!”
“胡大人,你只知道事在人为,竟不知道以卵击石的道理吗?”崔仁冀大声反驳。
胡毅扭头瞪着崔仁冀,恨恨地说:“大敌当前,怕就怕崔大人这样的好心人太多!崔大人,许久不见,你该不是到汴京去求和了吧!”
“胡爱卿,崔学士的确刚刚从汴京回来,而且带回了宋朝皇帝的誓书。”钱俶的口气不算强硬,但让人感觉到一种不容抗拒的力量。
“大王,宋朝皇帝的话能相信吗?大王忍心把武肃王创下的百年基业就这样拱手送给他人吗?臣不知大王于宗庙社稷如何交待?”胡毅把钱镠创业这张王牌搬了出来。
“住口!”钱俶厉声喝道。“你以为玉石俱焚,我吴越的宗庙社稷就能保全了吗?你屡屡在大庭之上发此议论,是何居心?本王现在问你:当前大势,要么降北,要么死节,你取其前还是取其后?”
胡毅一派热血沸腾之气,应声答道:“臣宁可死节!”说着,单膝跪地,双手高拱。
“好!来人!”
廷外应声冲进几名武士。胡毅以为要将他拖出去,圆睁双眼吼道:
“做什么?”
钱俶朝武士们一指:“把剑交给胡大人,本王要成全他!”
武士拔出钢刀,双手捧给胡毅。
跪在地上的胡毅没料到钱俶今天会这样暴怒,他绝望地瞅了瞅钱俶,又恶狠狠地瞪了崔仁冀两眼,接过剑来,咬牙说道:
“大王,大王!胡毅不过是言战,就该死吗?”
钱俶余怒未息,说道:“你不死节,难道让本王忍心看着吴越百万民众面对宋朝大军的屠刀吗?”
第八回 江湖客饶舌宋府(5)
两侧臣下一片愕然,不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事。侍御史江景防出列,拱手哀求道:
“大王,兵马尚未行动,可不能自相残杀啊!”
钱俶瞪着江景防,说道:“胡毅大人分明是要尽杀我吴越的王侯百姓,所以本王今天要杀他!”
“大王,万万不可啊!”江景防急忙劝解,又扭头朝胡毅叫道:“胡大人,还不快向大王谢罪!”
胡毅一脸的茫然,面对朝臣齐刷刷投到他身上的目光,他含着眼泪,嘶哑地叫道:“臣已不负武肃王了,大王要杀就杀吧!”
崔仁冀厉声喝道:“扰乱王政,还敢嘴硬!”
钱俶朝崔仁冀示意:“不必逼他!”
胡毅没想到钱俶真能说出要杀他的话,而且是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用这样的理由,方才那一派激昂骤然间飞到爪哇国去了。真要为吴越社稷死节?为钱俶死节?他进殿之前绝没有做这样的思想准备,现在也没有。然而情势逼到了这一步,哪里还有抽身退步的余地?他深深地叹了口气,摘下官帽,留在殿上,然后站起来,转身朝廷外走去,刚到殿门,停了一下,扔下手中的剑,然后摇晃着膀子,像呓语一样嘟哝着: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满朝文武目送胡毅出殿,又把目光移向钱俶。
“看来胡大人没有为国死节的勇气,本王就给他一个回家自省的机会吧。江御史说得不错,本王并不想杀任何人,各位爱卿切须体谅本王的苦心!”
崔仁冀高声喊道:“一切遵大王裁夺!”
“遵大王裁夺!”百官一同向钱俶行深揖之礼。钱俶听出,这声音是发自他们真心的。
太平兴国三年二月二十七日,钱俶将杭州国城安排就绪,来到官河边的码头上。杭城百姓知道钱王要率官军北归宋朝,一大早便围聚了上万人。钱俶刚刚下轿,人群便嘈杂起来。
“大王何时才返回杭州啊!”
“大王,一路保重!”
“大王啊!两浙百姓不能让你离开吴越国啊!”
“吴越亡国了!呜呜……”
不知是谁带的头,成山成海的人群从前往后,像稻浪受了风吹一样先后跪倒在地。
“大王,一路走好!走好啊!”
钱俶被杭州士民的悲情深深打动,眼睛有些湿润。他很少见到这样让他动情的场景,更很少面对如此众多的臣民。他深情地朝人群挥了挥手,高声说道:
“都起来吧!起来吧!本王相信,今天走的绝不是一条不归路!吴越的百官万民,从今往后会生活得更好,让本王最后再叫你们一声:我吴越的子民们,本王就是为了你们免遭屠戮,才把你们融入大国、强国中去,百代之后,子民们会知道本王今天的做法是深明大义的,你们的子孙不会唾骂本王的!我真心爱着的子民们,大家都回去吧,本王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了!”
随后是一片唏嘘,声音越来越大,淹灭了浪头击打江岸的涛声。
三月三日,扬州。
六日,楚州。九日,泗州。
运河冰冷的水被这支上千艘的大船队冲撞得无法宁静,不知是在躲避还是在欢送,一浪又一浪地扑向岸边。两岸的堤柳已经发出新绿,无言地目送着南国驶来的客人。
十五日,宋州。
十八日,陈留。宋偓奉命率领前来迎客的禁军夹岸而立,士卒将校们都穿着簇新闪亮的衣甲。当钱俶的船队缓缓靠近陈留大码头时,两岸校卒齐声高呼:
“欢迎吴越王归国!欢迎吴越王归国!”
钱俶披着锦袍站在第一艘大船的船头,朝两岸将校们频频挥手,表示感谢。他身后是钱惟浚、钱惟演、崔仁冀、江景防等宗亲和近臣。高立在马上的宋偓双手合抱,朝钱俶行了军礼,朗声说道:
“皇宋定难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宋偓在此恭候吴越王!”
“感谢皇帝陛下!感谢宋将军!”钱俶向宋偓还礼。
“吴越王,请前行!宋偓为大王护航!”
钱俶再一次向宋偓行礼,同时向两岸的将士们合掌致意。船出了码头,径朝汴京而去。钱俶忽然听见沿河两岸传过震天的锣鼓,他这才发现,一个方队一个方队的农民歌鼓队正跳着欢快无比的舞蹈,不论男女,清一色白衣白帽黑裤红腰带,膀臂挥舞时,鼓点铿锵,直冲云汉。钱俶从没欣赏过如此激荡人心的锣鼓表演,不由叹了一声:
“真乃豪气冲天啊!”
身后的崔仁冀听出此话的味道,上前一步应道:“中原农民尚且如此,何况百万雄师?凭着吴越一隅之力,怎么可能抵御如此强大的国度,大王归北才是惟一正确的抉择!”
船队抵达汴京时,齐王赵廷美、武功郡王赵德昭、卫王赵元佐等人又奉命在南薰门外再度迎候。钱俶与他们一一见礼。赵廷美对钱俶道:
“钱王一路劳顿,请暂时安歇在礼贤宅。其余官属,交给本王安置就是了!”
“谢齐王!”钱俶感到了宋朝君臣的真诚,跟随赵廷美,一路驶进礼贤宅中。
迎宾大宴在长春殿里举行。左面三排是宋朝的亲王、宰辅、省院寺监百僚;右面的前两排空着,后面冷冷清清地坐着陇西郡公李煜、彭城郡公刘和他们的几个旧属从官。李煜的头一直低垂着,不敢和对面座上的人对视,因为他原来的信臣徐铉、张洎、郑彦华等如今都在新朝里做了高官,比自己荣显多了。他更不敢抬头看正位上的赵光义,也根本不想看他,那是个既令人恐惧又令人憎恨的魔王!看什么呢?他只能目不转睛地痴痴盯着眼前的酒杯。刘今天倒是很高兴,上个月由赵光义亲自做媒给他娶了一房新夫人。你道这位新夫人是谁?正是原来被李煜冷落的宫人流珠。说起这段姻缘,倒也蛮有意思。李煜归国后不久,他的嫔妃们就被赵光义一个建议,没完没了地听起了了一大师的高深佛法。后来赵匡胤驾崩,周飞琼被接进了后宫,剩下的几位便越发灰懒。按照南唐宫廷的旧制,宫嫔被废或因年老色衰而不再享有官身,通常是出家为尼,或者在后宫之内经理礼佛杂事,绝不允许再嫁。当初赵光义命张洎侦视刘和李煜的行止,张洎禀奏说刘哭着闹着要娶女人,赵光义便想到从李煜后宫中挑选一个女子配给他。李煜的美人黄氏、窈娘等都表示愿意出家,只有流珠
第八回 江湖客饶舌宋府(6)
殿外响了几声爆竹,赞引官先将陈洪进一行带进殿里,在右面第二排座位上依次坐定。时间不长,钱俶等二十余人进殿,被安排在右边前排坐下来。殿内的气氛十分轻松,百僚等候久了,早已相互交谈起来,随着陈洪进、钱俶两国降臣的入座,有好奇而问的,也有嬉笑而答的。阎承翰朝殿下挥了挥拂尘,众人倏然安静下来。
“众位爱卿,今天虽然非年非节,但朕以为胜似年节!”赵光义高声说道。
“陛下万岁万万岁!”
赵光义满意地点点头,把目光投到陈洪进身上:
“陈节度,从今以后你将与百官同朝,彼此认识认识吧。”
“遵旨!”陈洪进应声起座,朝百僚一一见礼,又与钱俶父子见了礼。
“吴越王!”赵光义又对钱俶发话。“你也与百官同庆升平吧!”
钱俶起身,朝众臣施礼后,又特意对陈洪进拱手说道:“陈节度先归大朝,竟然没有告诉敝王一声?”
陈洪进还礼,像预先准备好答案一样应声答道:“煌煌大朝,我等陪邻之邦,岂不争先而恐后?”
钱俶笑了笑:“陈节度果然骁捷无比,敝王只能步你的后尘了!”
“钱王怎能这么说?陈某自知德薄,哪里敢与钱王相比?今日大宴之上,钱王可是后来者居上啊!”陈洪进毕恭毕敬地给钱俶还礼。这句话讲得既诙谐又诚恳,大有自甘下游的风范,百官有的啧啧叹赏,有的拍起巴掌,还有的竖起大拇指。
赵光义满脸喜色,呵呵大笑道:
“为陈节度的争先恐后,痛饮一盏!”
“愿皇帝陛下千秋万岁万万岁!”群臣举杯相庆。
赵光义放下酒盏,对卢多逊说:“卢参政,宣诏吧!”
卢多逊走到龙阶左侧,展开圣旨,朗朗读起来。先是一道对陈洪进的加恩诏,加其检校太师兼御史大夫、漳泉等州观察处置等使,食邑三千户;接下来又是一道对钱俶的封赏,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旧封依旧保留,新加封为淮海国王,食邑一万户,赐宁淮镇海大功臣之号。这也正如方才陈洪进所言,钱俶的确是后来者居上。
“臣惶恐!臣当之有愧!”陈洪进与钱俶叩头谢恩。
“不!两位爱卿受之无愧!”赵光义声如钟鸣。“爱卿应天顺时,汇江入海,大义之举,必将光耀史册!”
钱俶俯首说道:“臣不敢当此重奖!臣不过是为两浙之民向皇帝陛下祈福,将百万生灵汇入大朝。臣才力微薄,仅此一举,何德之有?”
“淮海王放心,对吴越、漳泉两道恤民的赦诏,朕早就草拟完毕了,从今以后,两浙之民、漳泉之民皆为我大宋的臣民!”赵光义安抚完钱俶和陈洪进,又特意瞅了瞅李煜和刘。只见李煜表情淡漠,刘却站起身,语无伦次地说道:
“臣为今天的四海归一高兴!真高兴!”
说完,举着酒盏向众人敬酒,却没有几个人给他捧场。
“刘爱卿!”赵光义驳斥刘道:“河东的刘继元还在与我大宋对抗,岂能说四海已经归一?燕云十六州还在契丹人的手里,岂能说四海已经归一?”
“看我这张嘴!”刘夸张地拍了拍自己的嘴巴,马上改口说:“陛下何时攻打刘继元,臣愿意冲锋在前!”
满堂一阵哄笑。
笑够了,赵光义又对钱俶说:“不过淮海王,朕的赦诏里要排除一个人,淮海王不会介意吧?”
此话一出,在座的臣僚都绷紧了心弦。
“陛下光照区宇,洞见幽微,凡有罪恶,焉有逸逃?”钱俶听罢,心情也颇为紧张,这可是当着朝廷百官,一言九鼎啊!谁会在刚到大朝后便遭大难呢?赵光义为什么偏在这种场合提这种事说这个人呢?“不知……不知陛下说的是何人?”
“淮海王的侍御史江景防!”赵光义字字真切。
钱俶头上骤然冒出了冷汗,连忙伏地为江景防求情:
“陛下,江景防一向恪尽职守,是臣最贴心腹的人,对大宋也绝不曾有半句怨言,不知陛下为何要惩治此人?”
“淮海王,朕最痛恨的是克剥百姓的官吏。朕早就听说两浙乃天下富庶之地,可百姓赋税却一年比一年多,至今竟增至国初的五倍!这都是江景防恪尽职守的业绩?好个业绩!这样的人不加惩治,我两浙百姓数年的苦难向谁去申诉?”
“陛下,是臣有罪!”钱俶继续为江景防求情。“江景防之所以那样做,都是奉了臣的指派,并非出自他的本心。臣诚愿陛下收回淮海王之封,愿与江景防一同待罪阙下,接受诛罚!”
“你有什么罪?”赵光义反问。“朕欲惩治江景防,恰恰是想为淮海王洗刷干净!”
“不不!是臣之罪!”钱俶好像憋着一肚子话,想说又不敢说。
曹彬起身急奏道:“陛下,臣以为淮海王的话并非在袒护旧臣之短,而是在陈述陪邻的无奈!”
殿内更加安静了。赵光义不便让曹彬过多解释,暗自思忖。其实在座的人十个有九个明白了曹彬的意思:钱俶每年要向宋朝进多少贡,谁心里没个数儿?这还不算私下贿赂宋朝大臣的金银财宝。这些贡赋金银不从百姓身上搜刮,还能从天上掉下来?所以吴越加重赋税,在曹彬看来是无奈之举。钱俶为什么一个劲儿地说罪责在他自己,也正是暗诉自己的为难之处。赵光义很快解开了曹彬的谜底,脑筋一转,说道:
。。
第八回 江湖客饶舌宋府(7)
“既然淮海王与曹枢密都为江景防说话,朕也可以对他网开一面。不过此人毕竟是直接为害两浙百姓,朕首先要对他薄有责降,其次要大力减免两浙的赋税。朕听说武肃王建国之初每亩税一斗,从即日起,凡两浙诸郡的田亩之税,都按这个标准收纳,敢有多收半升者,以残民论!”
“陛下如此圣明,何愁黄河不清,东海不晏!”钱俶激动地高声颂扬,不觉哽咽起来。
“陛下万岁万万岁!”殿内又响起一片山呼。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九回 宋皇后宫中固位(1)
宫中的事情暂且按下,早该说一说驻守在定州的大将军党进了。这位威震契丹和北汉的大人物近来怎么样了呢?赵匡胤死后没几天,围困河东的宋朝大军便开始撤退。按照新皇帝赵光义的旨意,荆嗣一部直接调往了沧州,党进一部调到定州,潘美、崔彦进以及那位姚桦哥则急如星火地回到了京城。党进接到的命令是严防死守,密切关注契丹和刘继元的一举一动,这倒很符合他的心思。前一时期被契丹兵打了个措手不及,让自己在赵匡胤和众将军面前丢了脸面,心里一直憋着气。到了定州之后,他日夜操练士卒,等待新皇帝再发圣命。后来他听说潘美和崔彦进回到京城后一直在挖什么金明池,笑得差点儿把饭喷出来。有时候他感到得意洋洋,以为新皇帝对他更加倚重,大有成就之感。是啊,要不然为啥把自己安在最前线,而不让自己带兵去挖池子呢!
已是夏末秋初的时节,定州城西北一片草木葱茏。党进练兵之余,总觉得有些手痒痒,所以这一个月来,他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