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巴菲特忠告中国股民-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是有这样一段插曲,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在迪斯尼公司并购资本城/美国广播公司时,他可以有几种不同的选择,既可以选择把原来的1股资本城/美国广播公司股票换成1股迪斯尼公司股票外加65美元现金,也可以要求全部换成现金或股票。
  当然,所有这些都要通过双方洽谈来决定。事实上,除了换股以外,巴菲特又继续收购了一些迪斯尼公司的股票。这样,巴菲特最终持有迪斯尼公司股票的比重达到,摇身一变成了它的大股东。
  这桩购并案成为美国企业购并史上的第二大合并案,在全球娱乐和媒体公司中位居第二。遗憾的是,公司合并后日渐衰弱,慢慢地被时代华纳公司超了过去。也正是如此,直接影响到了巴菲特对迪斯尼公司的投资决策。
  1998年末,伯克希尔公司还持有迪斯尼公司股票5100多万股,可是1999年末在伯克希尔公司年报上就看不到这一持股品种了。这表明,伯克希尔公司持有的迪斯尼公司股票价值已经跌到亿美元以下。到2001年初,伯克希尔公司已经彻底卖光了它所持有的迪斯尼公司的所有股票。
  2001年“9·11”恐怖袭击爆发后,迪斯尼公司的股票价格跌到10多年来的最低点。迈克尔·伊思纳吃准巴菲特“爱捡便宜货”的特点,希望巴菲特能够再次投巨资收购迪斯尼公司。可是这一次由于巴菲特在忙于应付恐怖袭击给伯克希尔公司造成的巨额保险理赔,再也没时间顾及这件事了。
  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虽然巴菲特不可能预测到什么时候会爆发“9·11”恐怖袭击事件,但事实上,他在股市暴跌以前就清掉了手中持有的迪斯尼公司股票,也不乏是一条英明决策。
  而相比之下,他前一次持有迪斯尼股票的时间太短,违背了他自己的长期投资理念,这对他来说也是一条沉痛教训。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不准备捂在手里10年的股票不能买。回顾他1966年投资500万美元购买迪士尼公园股票第二年就抛出的事,他不无遗憾地说,要是把它捂在手里30年,这500万就变成10亿美元喽!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买什么样的股票非常重要
从我个人的经验与观察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一项优异的记录背后(从投资报酬率的角度来衡量),你划的是一条怎样的船,更胜于你怎样去划(虽然不管一家公司好或坏,努力与才能也很重要)。几年前我曾说,当一个以管理著名的专家遇到一家不具前景的公司时,通常是后者会占上风,如今我的看法一点也不变。当你遇到一艘总是会漏水的破船,与其不断白费力气去补破洞,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换条好船上。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买股票就是要投资该公司。买一只什么样的股票,比什么时候买股票要重要得多。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就他的个人经验和观察来看,虽然一家上市公司的好坏与公司管理层的努力、才能有关,但如果要创造出优异的投资报酬率,与该公司的原本质地密切相关。如果要一位著名管理专家去管理一家不具备发展前景的公司,往往很难扭转乾坤。通俗地说,你划的是怎样的一条船,比你怎样去划船更重要。与其把许多精力放在漏水的破船上堵漏,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去换一条好船之上。
  巴菲特举例说,1985年7月伯克希尔公司准备停止纺织事业运营的经历,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事例。
  他说,当21年前巴菲特有限公司买下伯克希尔纺织公司的控股权时,当时该公司的账面价值大约为2200万美元。虽然当时的全部业务都是纺织业,可是由于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强,所以该公司的内在价值要远远低于账面数字。而在此以前的9年中,也就是伯克希尔公司和哈撒韦公司两家公司合并经营期间,一共创造了5亿多美元的营业收入,可是最终却发生了1000万美元的经营亏损。虽然也有获利的年份,但总的来看是进一步、退两步。
  巴菲特当初在买下伯克希尔纺织公司时,美国北部的大部分纺织企业都已经倒闭了,只是因为南部的一些纺织企业没有工会组织工人*,相对来说竞争优势更强一些。但从宏观形势看,整个纺织行业不景气,所以有许多人建议巴菲特不能购买这样的公司;或者,买下这样的公司后要早做打算,预先想好下一步该怎么办。
  巴菲特检讨说,当时他抱有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如果该公司能够找到一位非常能干的明星经理人,或许就能扭转乾坤也说不定,至少也会改善运营状况的。于是当时就挑选了肯·大通(Ken Chase)负责这项工作。巴菲特说,肯·大通确实是个人才,并且他和后来接任他的卡斯帕罗夫(Garry)两人配合得非常好,可是由于整个行业在走下坡路,伯克希尔纺织公司的经营状况依然没有好转。
  1967年,巴菲特利用伯克希尔纺织公司的一部分盈利,加上该公司削减库存、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催收应收款所收取的大量现金进入保险行业,购买了国家产险公司(National Indemnity),算是对整个公司经营战略的一次重大转移。
  回过头来看,当时的这一决策非常正确。如果在纺织公司这棵树上吊死,伯克希尔公司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辉煌业绩了。因为归根到底,“时势造英雄”,这就是巴菲特上面所说的与其把很多精力放在弥补破船的漏洞上,不如重新换一条好船。当时的伯克希尔纺织公司虽然在肯·大通领导下营运状况大有改善,但平心而论,整个公司从来就没有从纺织业务上赚到什么钱,至多只能说是苟延残喘而已。
  随着纺织行业越来越不景气,伯克希尔公司不得不开始多元化经营战略。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开展,又使得纺织业务在伯克希尔公司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只是因为以下几项原因,才不得不继续保留纺织业务,但要想从它身上赚钱显然已经不可能了:①伯克希尔纺织公司在当地是一个重要企业,并不是说关门就能关得掉的。②公司管理层面对困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客观上延长了企业寿命。③公司员工体谅企业困难,积极配合公司管理层应对困难局面。④公司经营虽然困难,但这时候还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收入。就好像一个人虽然已经奄奄一息,但总算还有一口气,不忍心见死不救一样。
  巴菲特说,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伯克希尔纺织公司依然得以保留了下来。但巴菲特承认,当时的他有些优柔寡断,尤其是事后证明上述第④点是错误的。
  他说,虽然一年之后的1979年伯克希尔纺织公司的获利状况还不错,但之后却耗用了大量资金,这种情况在1985年以前变得越来越严重,令他对该业务经营下去也不是、破产倒闭也不是,左右为难。在此期间,肯·大通和卡斯帕罗夫虽然绞尽脑汁,又是重新规划产品线、生产流程、销售渠道配置,又是大手笔地并购同行,希望能东山再起,但到最后全都是前功尽弃,没有一点收获。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据美国《商业周刊》杂志报道,1980年以来的5年中美国一共有250家纺织企业破产倒闭,其实他对这一行情是非常了解的,只是因为自己不能客观地看待事物,才导致在这方面栽了跟头,不断吸取教训,可是到最后教训越来越多。如果能早一点看到美国的纺织行业在全球缺乏竞争力,早点关掉该公司就好了。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投资股票一定要擦亮眼睛,与其总是在一艘破船上不断地补漏,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换条好船上。他告诫投资者不要总是企图发生什么“奇迹”,不要总是幻想着“乌鸡变凤凰”。
   。。

买股票就是购买企业的一部分
看过这张表的人或许会以为这些股票是根据线型图、营业员的建议或是公司近期的获利预估来进行买卖,其实查理·芒格跟我本人根本就不理会这些,而是以企业所有权人的角度看事情,这是非常大的区别。事实上,这正是我几十年来投资行为的精髓所在。打从我19岁时读到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之后,我便茅塞顿开。在此之前,虽然我早已投入股市,但实际上对投资根本就没有一点概念。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买股票就是要投资该公司。所以他认为,无论购买多少股票,都要把它看作是购买该上市公司的一部分。换句话说,投资者以投资还是投机心态来买股票,两者的操作是完全不同的。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4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他当年对伯克希尔公司所有市场价值超过6亿美元的股票列出了一张表。看过这张表的人或许会认为,这些股票是根据技术分析、别人的建议或者投资获利来操作的,其实,他和查理·芒格根本就不理会这些东西。他们投资股票,完全是从企业所有者角度去看问题的,这和单纯的炒作股票有非常大的区别。
  巴菲特说,自从他19岁时读了老师格雷厄姆所写的《聪明的投资者》一书后,几十年来一直是这样做的。而在此以前,他对投资实际上没有一点概念。
  他举例说,截至2004年,伯克希尔公司最主要的4个投资项目即美国运通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吉列公司、富国银行,一共在它们身上投资亿美元成本,买入时间从1988年到2003年不等,平均买入日期是1992年7月。截至2004年末,伯克希尔公司持有这些股票的平均时间长达年。2004年,伯克希尔公司按照持股比例一共从这4家公司身上得到亿美元的红利分配。
  从巴菲特的眼光看,吉列公司和富国银行虽然因为认股权成本隐含不计的原因,内在价值有些高估了,但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公司也提列了一笔非经常性损失,所以两者算是“扯平”了。从这一点上看,伯克希尔公司当初累计投资亿美元,2004年能获得亿美元收益,这个数据已经相当令人满意了。
  更不用说,伯克希尔公司从这4家公司身上所得到的盈余分配,几乎每年都在稳定增加的,这更令人喜出望外了。
  截至2004年末,伯克希尔公司累计从这4家公司实现的盈余分配已经占当初投资总成本的31%;所分配的现金股利也在同步增长,2004年达到亿美元。这说明什么呢?在巴菲特看来,这就是以投资态度持有上述股票所得到的应有回报。如果以投机者身份来对待,持股时间就不会有这么长,更谈不上继续持股不动了。
  即使换个角度,也就是投资者最关心的股票价格变动看,也是如此。自从伯克希尔公司买入上述股票后,由于本益比不断增加,上述4家公司股票价格的上涨幅度虽然在个别年份与企业本身经营状况不相吻合,可是总体来看,股价上涨幅度还是高于业绩增长幅度的。
  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者不像巴菲特这样过于关注上述股票的内在价值,而只是关注它们的股价变动情况,这种长期持股同样会取得丰厚的获利回报。相反,如果投资者从投机心态看问题,不能坚持长期投资的话,这样的丰厚回报也就失之交臂了。
  巴菲特一再强调,伯克希尔公司账面上的投资获利,如果一定要根据会计期间进行划分,这种做法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意义。伯克希尔公司绝对不会为了要让账面上好看一些就去卖掉那些股票,从而违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的。
  关于这一点,巴菲特几乎每年都要表明他的这一观点。例如他在伯克希尔公司200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无论整体收购一家公司还是购买该公司的一部分股权,伯克希尔公司都会从所有者身份来考虑问题的。那么,具体到某一家企业而言,巴菲特又是如何来考虑这个问题的呢?他说,在大多数时候,购买某个企业的部分股权是一种“比较便宜的选择”,所以你会在伯克希尔公司的资产组合中看到股票投资占大多数;可是如果整体收购和部分拥有股权两者评估出来的内在价值差不多,伯克希尔公司会“强烈偏爱拥有一整家企业”。
  一般认为,巴菲特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因为既然该企业物有所值,那么当然是这样的投资越大越好;二是从会计纳税角度看,整体收购企业有利于节税、避税、推迟纳税;三是整体收购某企业,伯克希尔公司可以通过控股该公司行使所有者权力,保证该企业按照伯克希尔公司的经营理念继续前行。
  当然,上面所说的前提都是两者内在价值差不多。巴菲特说,如果购买部分股权比整体收购更便宜,它们就会倾向于前者;如果某种特定债券足够吸引人,伯克希尔公司也会优先考虑投资这些债券。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2002年巴菲特根本不考虑市场经济状况如何,就大笔买进符合上述条件的债券,并且希望这样的投资规模越大越好。
  不过话说回来,无论整体收购企业还是拥有部分股票、购买债券,伯克希尔公司的这些举措都是从长期投资角度来对待的。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如果能从企业所有者角度来对待股票投资,也就是说,如果你能把买入该股票的考察工作像整体收购该公司一样重视,投资的获利回报就能得到保证,投资失误就能大大减少了。
  

精心选股是长期投资的前提
当我们考量投资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的原则。基本上,我们寻找那些打算永久持有的投资。那样的企业并不多。在一开始,我的主意比资金多得多,所以我不断地卖出那些我认为吸引力差些的股票,以便来购买那些新近发现的好投资。但这已经不是我们现在的问题了。我们现在不缺钱,而是缺好投资。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买股票就是要投资该公司。所以,要坚持长期投资而不是快进快出,精心选股是前提条件。只有你选对了股票才能长期持股不动,否则这种长期持股说穿了就是长期套牢罢了。
  巴菲特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演讲时说,他在考察投资项目的时候,目光主要是盯着那些准备永久持有的股票。而他知道,值得这样投资的股票并不多。在过去,他也不断地通过买入卖出股票来遴选好股票,但现在不这样做了。现在他手里缺的得不是钱,而是好的投资项目。
  巴菲特在同一次演讲会上说,当初他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时候就不希望10年、15年之后可口可乐公司就弹尽粮绝。虽然未来难以预料,可口可乐公司不排除有这个可能,但在他看来,这种可能性几乎是零。巴菲特当初投资可口可乐公司,就是准备永久持有该股票的。
  同样的道理,巴菲特也希望购买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投资者一辈子持有该股票。虽然并不是所有投资者都能做到这一点,他也不能说这就是购买股票的唯一方式,但他还是希望持有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都是一些老面孔。
  巴菲特透露说,实际上,他对伯克希尔公司股东的变化情况是有过跟踪调查的,以帮助他反思自己做得怎么样。他的意思是说,如果投资者抛出的伯克希尔公司股票较多,他会把它看作自己工作没做好、给股东的投资回报率不够高的缘故。
  巴菲特幽默地说,这就好像他在教堂里做祷告时看到周围的人每个星期都换了一半,不会高兴地说“这真是太好了、这里的成员流动性多强呀”一样,他宁可希望看到每个星期坐在教堂里的都是同一批人。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问题的关键是投资者要把购买该股票当作是全部收购该企业一样来看待。功夫要花在对该公司的考察、内在价值的评估上,而不是频繁进出。
  关于这一点,从生活中的一则则小故事中很容易得到证实。说是以前有一位画家,非常勤奋。他每天都要画画,从不间断,可是他的画却卖得不好,价格更是抬不上去。后来他发现另一位老画家相反,他的画单价很高,于是就前往拜访、取经。后者说,你不能一年365天每天都画画,而要去试试一年就画一幅画。前者如实照做了,结果画还没有画完,买他画的名单就排在那里了,而且一个比一个出价高。
  其实,投资股票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你每天都要买卖股票搞短线操作,今天买了某股票,不管明天是上涨了百分之几还是下跌了百分之几,一概抛掉落袋为安或者割肉走人,看起来很忙,也很聪明,可是到最后却赚不到什么钱。相反,如果你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研究该股票、读财务年报、搞调查,然后看准了才买,经过这般严格考核的投资品种,当然就更值得你长期投资的了。
  巴菲特就是这样来进行股票投资的。他说,在过去的1957年至2006年这50年间,是12项投资决策决定了他今天的地位。简单算一算就知道,50年,12只股票,平均4年才选1只股票,这需要多大的定力呀!在中国股市中,难道连这样的机会也没有吗?中国股市的发展历史还不到20年时间,从中挑选出5只好股票还选不出来吗?
  相比而言,如果你整天盯着电脑屏幕买卖股票,今天股价上涨了一两元,明天又下跌了一两元,股价整天上上下下,你的心也跟着上窜下跳,却始终不知道这家公司在哪里,也搞不清它是干什么的、从事什么样的经营业务,更不知道这家公司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样的股票无论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炒作都不够资格。否则,买卖这种股票就无疑于赌博。
  举一个中国人最容易接受的例子来说就是,你用十几万元、几十万元去买某只股票,决不能潇潇洒洒地就那么随便一买,而是要有一整套投资理念。如果该股票不符合你的投资理念,哪怕不符合其中的任何一条,这只股票就不能买。你如果用这些钱去买一套住房,一定会看了又看、比较了又比较,甚至还要组成一个庞大的考察队伍去评头品足;可是具体到购买股票上来,为什么却那么草率、马虎呢?要知道,有时候购买某只股票的投资甚至要超过一套住房啊!
  巴菲特一再告诫投资者,股票投资只需要关注3个问题:买什么股票、以什么价格买股票、怎样买股票。而在这其中,最能体现巴菲特投资理念核心的是怎么买股票。
  巴菲特长期持有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华盛顿邮报公司、可口可乐公司、资本城/美国广播公司、吉列公司、富国银行的股票,毫无疑问,在他买入这些股票时,其他投资者也在买入该股票。所不同的是,巴菲特不仅买入了这些股票,更坚持长期持有,才取得如此丰厚的业绩回报。而这些股票,都是巴菲特上面所说的12只股票之一。
  要做到这一点,毫无疑问就要精心选股。只有选对了股票,并且最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这样的股票才值得长期持有。
  【巴菲特智慧结晶】
  俗话说:“赚钱不吃力,吃力不赚钱。”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要把买股票看作是购买该上市公司的一部分来看待。虽然符合这一条件的股票并不多,但这却是投资者必须做的功课:百里挑一。
  

一旦看准对象就要集中火力
那天我在SunTrust的时候,有人问了一个问题。如果要做到真正懂投资的话,那么你懂的投资可能不会超过6个。如果你真的懂6个投资的话,那就是你所需要的所有多元化,我保证你会因此而赚很多钱。把钱放在第7个投资上,而不是选择投更多的钱于最好的投资,绝对是个错误。很少有人会因他们的第7个投资而赚钱,很多人却因为他们最棒的投资而发财。我认为,对任何一个拥有常规资金量的人而言,如果他们真的懂得所投的投资,6个已经绰绰有余了。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买股票就是要投资该公司。有了这样的投资理念和思想准备,一旦看中合适的投资对象就要集中投资,决不要浪费炮火搞无效劳动,甚至赔了夫人又折兵。
  巴菲特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演讲时说,有人喜欢搞多元化投资,可是在他看来,任何一个拥有常规资金量的投资者,投资6只股票就绰绰有余了,6只股票就是他们所说的多元化投资的极限。换句话说,巴菲特认为一个人最多只能了解6只股票。如果你把资金不是集中投资在这6只股票内,而是想投资在其他第7只股票上,那绝对是个错误。
  巴菲特为什么认为6只股票就是多元化投资的最大值呢?这既是他的个人经验,也是他多年观察所得出的结论。他说,很少有人会因为他们把更多资金投资在“第7只”股票上而赚到钱。
  巴菲特说,如果你不是一个职业投资者,并且你的投资业绩目标也不是要远远超出绝大多数人,那么你就去最大可能地多元化投资吧!你去把98%、99%甚至更大比重的资金通通去实行多元化投资,并且不断地买进、卖出吧。在巴菲特看来,这种行为无疑是拿自己的资金开玩笑。如果投资者真的想这样做,那还不如去投资指数类共同基金。
  所谓指数类共同基金,是指用电脑模型来模拟股票指数如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投资指数类共同基金,说穿了就是投资股票指数,或者把指数基金当作某种普通股票一样来投资。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投资过程变得非常简单化,而且管理成本很低。当然,能否获利最终就要看股指涨跌了。所以巴菲特建议投资者,如果你要购买“一部分美国”的话,你就去购买指数类共同基金。确切地说,这里的“一部分美国”,是指整个美国上市公司的一部分。
  巴菲特以他自己的投资经历分析说,在他所看好的各种投资项目中,大概只有一半项目最终会投入资金。不但他自己不会去实行所谓的投资多元化,就连他知道的那些做得很不错的投资专家也都不主张投资多元化,唯一的例外是沃特·斯科劳斯(Walter Schloss)。
  沃特·斯科劳斯是谁呢?原来,他没有上过大学,可是在纽约金融学院旁听过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课程。他在投资时从来不看股市走势,每天总是研究股市手册中的相关数据,然后向上市公司索取财务年报反复阅读。他的特长就是投资多元化,投资项目包括方方面面。奇怪的是他所掌控的基金50年来的投资收益率一直超过股市大盘。
  在巴菲特眼里,沃特·斯科劳斯的本事其他人学不来,连他自己也做不到,所以投资股票不能分散太多,而只能集中于不超过6只股票上,这个数量是比较合适的。否则,就会因为精力不够导致对每一只股票都了解不够,或者缺乏真正的了解。
  巴菲特所倡导的集中投资法,在股市投资中历来是和多元投资法背道而驰的。这两种方法孰优孰劣至今没有定论,就看你怎么操作了。
  多元投资法也叫分散投资法,其代表性观点认为应当“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这样,即使其中有一个篮子里的鸡蛋被打碎了,也不至于给自己造成太大的损失。
  而集中投资法认为,应当“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好好盯着这个篮子,不让其中的鸡蛋被打碎了。如果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你就势必会对其中的一部分篮子照顾不周从而引发意外。与其这样,那还不如把它们放在一起,全力以赴照看好这一只篮子。
  两种方法之所以长期以来争来争去没有定论,关键是“空对空”。你只要看看实际生活中是怎么操作的,就一清二楚了。可以说,如果你有20枚鸡蛋,你绝对不可能把它分放在两个篮子里,左边一只、右边一只这样分开拎着走的。由此可见,集中投资法是符合生活逻辑的。
  在两种不同投资策略的背后,实际上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方式。
  读者经常可以在好莱坞电影中看到这样的镜头:几百位股市经纪人聚集在一个交易大厅里,随时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他们管理着上百只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面对电脑屏幕上每只股票的波动,对着电话大喊大叫,并且疯狂地记录着。稍有风吹草动,就猛敲键盘买入卖出。他们看上去很辛苦,可是一年忙到头的投资业绩远远没有他们的偶像巴菲特来得高。
  而巴菲特呢,他每天总是悠然自得地坐在办公室里,品尝着他喜欢的可口可乐。除了读读财务年报,他有大把时间可供自己支配。高兴的时候,就躺在地板上和哲学家朋友电话聊天,或者出去打打高尔夫球。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背后,反映了多元投资和集中投资的巨大区别。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投资多元化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是犯了大错”。投资者应当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评估企业内在价值上,一旦看准投资对象就集中资金投入。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投资要“少而精”。
   。 想看书来

优秀的股票都是相似的
我们的投资组合继续保持集中、简单的风格,真正重要的投资概念通常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加以说明。我们偏爱具有持续竞争力并且由才能兼具、以股东利益为导向的经理人所经营的优良企业,只要它们确实拥有这些特质,而且我们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买进,则要出错的机率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这正是我们一直不断要克服的挑战)。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买股票就是要投资该公司。毫无疑问,值得投资的公司必定是优秀企业。虽然每个人对优秀企业标准的评价不一,但在巴菲特眼里很简单,往往用一句话就能加以简单的概括。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4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偏爱投资那些具有持续竞争力,并且拥有一群既能干又能以股东利益为导向的经理人。如果该公司确实具备这些特征,并且买入该公司的价格又非常合理,那么投资这样的股票要想出错的概率微乎其微。
  读者容易看出,实际上这就是巴菲特一贯坚持的选股原则。严格按照这样的标准来挑选股票,一方面,投资失利的可能性很小;另一方面,符合这一标准的企业也不是很多,这样,就大大缩小了投资范围,投资由此变得简单起来。
  套用一句名言的格式可以说,优秀的股票都是相似的,而不优秀的股票则各有各的不同。
  巴菲特最崇拜的投资专家费雪(Phil Fisher)早就指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