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两汉往事-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付黥布这个人,刘邦是需要拿些真本事出来的,仅靠那种耍心机斗心眼,解决不了这位仁兄。因为这位仁兄有两个特点:一是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你叫我难受,我也绝不会让你好过;二是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逼我着急,随时造反。
就这么个人,你要让他坐着等死,那是万万不能的。
害怕了的黥布就干了件很能体现性格的事情。事情实际很简单:暗中集结军队,多处设防部署,四周安插斥候,严密关注邻郡动向。
彭越学习了一下“造反”这个词语,就落了个肉泥的下场。而黥布此时的行为,明显要比彭越过分的多。
老实人容易受欺负,事实也的确如此。彭越老实,那只好认人宰割;而黥布比较闹腾,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比较安全。说来奇怪,黥布动作这么明显,硬是没人向刘邦通风报信,不能不说这是一次奇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黥布的确是个猛人,能把手下小弟们调教的这么听话,着实不太容易。
然而,牛气的黥布还是没能逃脱被告的下场。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被人捅出来,归根结底还是受自己性格因素的影响。对一个人来说,优点往往也是缺点,由于性格上的某个因素而成功,但也往往会这个因素而失败。黥布的经历,就完全符合这一点。
事情的发生因一个女人而起的。这个女人没能留下名字,史书只是交代她是黥布的小妾。
史书里记录的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小妾生病了,去医官家看病。而这位医官的家和中大夫贲赫的家住对门。这位贲赫同志为了巴结黥布,希望更上一层楼,就准备贿赂小妾,求她帮忙说话。因此贲赫趁小妾治病期间,送去丰厚礼物并在医官家请小妾喝酒。
小妾回家后,在和黥布的谈话过程中,有意无意地称赞贲赫是个老实人。这么一来黥布很生气,他怀疑小妾和贲赫有不地道的行为。因此,黥布召贲赫前来对质。而贲赫害怕被杀,就假装生病。这么一来黥布非常恼怒,下令逮捕贲赫。
贲赫随后的行为就有些眼熟了,完全和彭越的那个“太仆”如出一辙,直接跑到长安,告黥布谋反。
这几段事情的经过是史书里的记载,但我却认为黥布的怀疑应该是准确的。
要说这种生活作风问题,对我们这部书来说并不算是什么大事,具体是不是事实似乎并不重要,但我还是想进行一下简单的探讨,因为我对着个方面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我认为黥布的小妾和贲赫绝不清白。当然,这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
黥布是诸侯王,那么医官则是他的属臣。老板的家属生病了,作为员工的医官不亲自登门看病,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小妾跑去医官家里看病,本身就是个值得商榷的事情。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小妾是经常去,并不是去那么一两次。
大家试想,她去那么频繁真的只是去看病吗?我认为绝没那么简单。
下边就是那个贲赫的行为。他既然要请小妾帮他说话,自然是想争取一些在黥布面前露脸的机会,现在黥布叫他,又没敲锣打鼓地说自己在怀疑他们,那么为什么贲赫会称病不往?如此一来,那送的礼不全打水漂了?
如果大家反对,认为贲赫已经知道黥布在怀疑他,那么他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逃跑,反而恰恰是称病?可见他心里有鬼。说白了他根本不愿意见黥布,反而他很愿意见小妾。
更重要的是,贲赫还陪着那位小妾喝过酒。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业务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联络联络感情,吃顿饭,喝点酒,男的女的混一桌,是无所谓的事情。但敬请注意,一旦是孤男寡女经常在一起吃饭喝酒的话,请你小心了。如果到了这种地步还说他俩清清白白,打死我也不会相信(当然,谈恋爱的除外)。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孤男寡女经常吃饭喝酒都有些不怎么正常,何况在两千年多前的古代。要么是这两人观念很前卫,要么就是他们的作风很前卫。
因此,我认为,这两个人绝对不是什么好鸟,他们之间的奸情是一定的。当然,我所说的这些都是个人的揣测,做不得准,因为史书里没这么说过。
任何男人,碰到老婆养小白脸的事情,绝对不怎么好受,甚至一些有性格的,杀人的心都有。黥布就是有性格的人,他准备杀掉那个叫贲赫的。
然而,令黥布没有想到的是,贲赫跑了,并且跑的还比较彻底。能达到这种效果,我只能说,他得到了外力的帮助,其中的一个外力肯定少不了那位小妾。
这个用下半身思考问题的女人,毁了自己,也扳倒了黥布。她为刘邦的帝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向她致敬!
第八章红霞万里—(三十)彭越之死(下)
在刘邦的面前,太仆充分发挥了自己编故事的才能,把彭越造反事迹讲述的生动传神,然后很有信心地递上前段时间搜集到的“证据”,再后来低下自己的脑袋,静待刘邦发飙。
然而,太仆并没有等来自己想要的结果。
刘邦阴着脸看着他,毫无动静。
刘邦没说话,可身边的一些将领们却坐不住了,有几个急急忙忙地蹦出来,大有立刻就去找彭越打架的意思。
在一阵喧闹过后,刘邦一指太仆,冷冷地说了一句:“来人!把他交廷尉处置!”
这一下,大家都傻了。
太仆明明是来通风报信的,似乎给个表彰鼓励一下才合情合理,但没想到竟落这么个结果。
廷尉署大家都知道那是个什么地方,进去先蜕三层皮,不把打的皮开肉绽不说话。你要说西汉建国后减轻了刑罚,就没有了刑讯逼供,那是胡扯。只是刘邦没有秦始皇闹腾的那么过分罢了,该打还是要打的,该杀还是要杀的。太仆同志这次就很不幸地挨了顿打。对于他这种人,刘邦打起来从来是不会心疼的。
武将们闭上了嘴。老大的这个行为让他们看不懂。
接下来的几天波澜不惊,没有什么异样,似乎彭越的这件事情就这样平息了。
当然,太仆被抓的消息也很快传到了彭越的耳朵里。刘邦的这个行为,让彭越非常感动——看来老大还是信任我的。
感动的彭越卸掉了所有的防备他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实实在在给刘邦当个马仔。随即,彭越派人进京,代他在老大面前致谢,捎带表一下忠心。
致谢的人还没跑到长安,待在家里的彭越却迎来了十几个客人。
这些人来的很突然,也很不礼貌。见到彭越,二话不说就把他掀翻在地,捆的结结实实后才向他亮了亮廷尉署的逮捕证。
然而,这些很不礼貌的人还不失时机地说了句客气话,再忽悠一下彭越——“梁王宽心,圣上诏大王入京陈事,并无大碍”。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彭越半天没回过神。刘邦不已经抓了“太仆”,现在怎么又把自己给捆上了?
这就是刘邦的手段,抓“太仆”是假,逮彭越才是真,一阵迷幻拳打的彭老兄有些找不着北。
当然,找不到北还有那个扈辄,因为他很荣幸地陪着彭越进行了一次旅游。他当初莫名其妙地说了一句话,既坑了彭越,也毁了自己。这个人缺少的就是自知之明。他太把自己当成一回事,也太小看刘邦了。刘邦能把同时代的猛男们玩弄于股掌之中,绝非他一个名不转经传的小人物所能看透的。
彭越和扈辄秘密被捕后,并没有送去长安,而直接送到了洛阳。
刘邦的这种安排实际很好理解,梁国离长安很远,离洛阳很近。要是把彭越千里迢迢押往长安,难免会出现个什么“李鬼”一类的人物,来个半路劫道。
劫道要说也没什么大不了,最怕这些人不劫财而对彭越感兴趣。如若跑了彭越,想再抓似乎就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了。因为刘邦很清楚,彭老兄最擅长的就是打游击,一旦跑了他,想再抓起来那是很抖精神的事情,当初项狂人就没能实现这个愿望。
况且洛阳是西汉的东都,最起码不是彭越的地盘,把这位仁兄弄到这儿,是比较方便的,也比较恰当的。因此,刘邦亲临洛阳,准备在这里收拾掉彭越。
在洛阳的牢房,彭越并没见到刘邦,而是迎来了他的一位老朋友——廷尉王恬开。
这位王恬开我们在前边没有提起过,但这个人是个有眼色的狠人。
说他有眼色,是因为他很能混,抓人审人几十年,好事坏事缺德事啥都干,但依然混的有声有色,屹立不倒,这真是难能可贵。
说他是狠人,是因为他敢向任何人下手。只要老大一点头,这位仁兄抄起家伙就敢上去捅,并且还捅的恰到好处,很少出现纰漏。比如这次秘捕彭越,就是他的得意之笔。
实际上,彭越和这位王仁兄还是比较熟络的,早在闹革命时期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既然是朋友,王仁兄就不怎么愿意下狠手。因此,他本着“实事求是”态度,认真审理了这次案件。
审理的结果在王兄弟的预料之中,也出了他的预料之外。
所谓预料之中,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没相信彭越造反,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彭越既没有造反的动机,也没有造反的举动,虽然时不时会耍耍大牌,但总得来说还是比较老实的。
所谓在预料之外,是因为的确有人蛊惑彭越造反。并且蛊惑的那个人,一点也不背藏,不但承认自己所作所为,还很有“一人做事一人当”的气魄,大包大揽地应承下来。大有当初贯高帮助张敖的那种味道。
然而,彭越不比张敖,他扈辄也不比贯高。
当弄清楚来龙去脉后,王恬开准备帮帮这位老朋友。因此,整理好卷宗,写了份结案报告。
报告是这样定性的:扈辄谋反罪名成立,夷三族;彭越治下不严,知而不报,削王。简单点说,王恬开这次算是动了不小的心思,把一切罪名栽倒了那个小角色的头上。
结案报告递了上去。
可令王恬开没有想到的是,刘邦看完后,抓起报告扔在了他的脸上,并且还为这个动作配了音:“反形已具,何谓‘治下不严’?”
王恬开这次小聪明被刘邦骂的灰头土脸。
不过这种事情是难为不住这位仁兄的,随即他的第二份结案报告递了上去——彭越谋反,夷三族。
看着这个结案报告,刘邦会心地笑了,“早知道他不老实。”
见老大高兴,王恬开也开心。
朋友的死活没什么大不了,老大的赏识才最重要。这一次,虽然发生一点小插曲,但最终还是拍对了马屁。
就在王恬开高兴的档口,刘邦接着说话了,他这句话差点没把王恬开弄傻。刘邦的话是这样说的,“夷扈辄三族。但念彭王其功勋卓著,且网开一面,赦为庶人,徙移青衣(地名,今四川名山县北)。”
这种惩罚措施俨然是第一次结案报告的结果,明显有点脱裤子放屁的味道。王恬开傻了,定其造反的是你,赦免其罪的也是你。恶名王恬开全背,人情刘邦全落,在这个老大手下干活,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王恬开没有傻多长时间,他很清楚刘邦的心思。刘邦虽然疑心重,但他也不是轻易挥起屠刀的人,总的来说这位老大还是比较宽容的,只要你做的不过分,基本上都能混个自然死亡。刘邦这次只是想削去彭越的权,而并不是为了要他的头。
彭越的脑袋似乎要保留下来了。然而,这只是似乎而已。因为彭越这个人的智商有些不怎么够用,最起码在识人认人方面还是很欠缺的,在这一点上他和韩信完全在一个级别上。
既然老大放出话来了,那就出发吧。彭越这次很无奈,也很伤心,他规规矩矩地向四川出发了。
然而无巧不成书,彭越的路上碰见了一个人——吕雉。
吕雉这次从长安而来,前去洛阳小住,她这次旅游的原因很直接——刘邦在洛阳。吕雉现在看刘邦看的很紧,并不是他爱刘邦有多么深,关键是怕刘邦跑的太远,不吭不哈瞎捣鼓,犹如捣鼓“易储”之类的事情。因此这段时间,刘邦去哪她跟哪,虽然让人嫌,但比较稳当。
在半路,彭越很荣幸地碰见了吕雉。这一次他真完了。
在吕雉面前,彭越声泪俱下,自言无罪,乞求吕后替自己求情,乞养故乡。
此时的彭越已失去了曾有的英气,他跑来求吕雉,只是觉得女人通常情况下都心肠软、好糊弄。
看来彭越在搞人际关系方面很欠缺,并且他还很健忘,没多久前韩信的结局对他的影响似乎不够深刻,也可能他没真正弄明白是谁挥起的屠刀。
而与其相反,吕雉的表演则很入流。她好言安慰,并许诺为其求情。
牛气的彭越可能被这次突如其来的打击刺激比较狠,因此在这段时间总犯错,并且总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使人觉得他很幼稚。
吕雉的忽悠,竟然让彭越很信服,并且还真的傻着脸跟着吕雉返回了洛阳。
刚到洛阳,吕雉为他“求情”了。
在刘邦面前,吕雉说了这么一句话,“彭王壮士,今徙蜀地,此自遗患,不如诛之。妾谨与俱来。”
彭越哭鼻洒泪就求出了这么个结果,真为他不值。
下边的举措就简单了。
征得刘邦同意后,吕雉亲自安排,鼓动彭越曾经的一些舍人出来,状告彭越谋反,痛打落水狗。
彭越彻底完了。
现在的他哑口无言。
他被刘邦阴了,又被吕雉骗了。
在这对夫妻档面前,彭越差的不是一两个层级。不能怪刘邦太无情,只能怪自己太幼稚。
他为自己的幼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夷三族。彭越本人更被剁为肉泥,遍赐诸侯,以儆效尤。
彭越的故事到此就结束了。他是无辜的,他的结局也是影响深远的,最起码这个结果直接影响了另一位猛男的心里状态。
那位猛男坐不住了。
第八章红霞万里—(二十九)彭越之死(中)
彭越既不向老大请罪,也不起来造反,就这样很顽强地“生着病”。他认为待在家里比较安全,一则自己比较老实,二则自己实力强劲,刘邦的手是伸不过来的。
应该说,此时的彭越是惬意的,穿着棉衣烤着火,有滋有味地欣赏着刘邦在代地的表演,很有局外人的味道。老大在外边风餐露宿,你彭越在家里享受,这本身就是个危险的行为,一旦老大腾出手来,受罪的只能是自己,但彭越没有体会到这一点。
事情如人所料,彭越没有惬意多长时间,因为刘邦的手还是伸过来了。不能怪彭越自己没想到,只能怪刘邦的手伸的太长,也伸的太快。
刘邦在代地三下五除二把陈豨打了一顿,大冬天把他赶到了漠北大草原上遛弯。如此一来,刘邦也准备返回长安消停几天。当然,此时的韩信已成了刀下之鬼。
人就怕空虚无聊没事干,一旦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捣鼓些事,并且一旦捣鼓起来就可能弄出大动静。
刘邦闲下来了。当然,他和所有人一样,无所事事的时候就容易胡思乱想。这一次,他首先想到的是彭越。
彭越的好日子到头了。
现在的刘邦比较恶心彭越,每次想到这个人就有骂人的冲动。因为彭越的这次行为,让刘邦彻底丧失了对他的信任。不过话说回来,刘邦对他本就没存多少信任感,只是彭越的这次行为,让刘邦那怀疑一切的心态更增几份强度。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一种人,这种人就是势利小人。这种人的嗅觉很灵敏,稍微有些异味就能辨别出局中的奥妙。我们通常称为这种人叫“随风倒”,或者“白眼狼”。对付这种人,我没有别的本事,只能吐一口浓痰。
刘邦的这种态度,就让一些人嗅出了异味,这对他们来说是个机会。
这种人,通常是需要踩着别人的尸体才能上位的,但他们踩着的人,往往是我们比较认可,甚至是比较仰慕的人。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踩着的不是个巨人,那自己绝不可能登上新的台阶。
这种人,从古至今层出不穷,也许就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但通常情况下,对于这种人,我们是无奈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因为这些人都是小人。
彭越身边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人,这个人是梁国的太仆。当然,彭越是梁王,那这个人也就是彭越的太仆。
太仆不是个人名,而是个官职。这个官职说白了就是养马的,主管马政。如果这样一说,大家可能会嗤之以鼻,因为这个工作还有个学名——“弼马温”,连不读书的孙猴子都知道这是个下贱活。事实上,你错了。
在汉朝,这个太仆是九卿之一,级别之高,让人咋舌。刘邦跟前的太仆就是那个夏侯婴,这位猛人从出道就待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干到死,没舍得挪窝,让同期很多人羡慕的不得了。
不过,“太仆”这个岗位的牛气也是可以理解的。当时的马匹对国家而言非常重要,一则那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二则这是重要的军事装备。当时打仗,马匹的作用最起码相当于现在的坦克,你要是没这种东西,最好不要出来丢人现眼。
如果你很有创意地打发一群傻大兵提着两条腿和人家的大马赛跑,要是没有练过“凌波微步”、“水上漂”之类的高级货,那整出的效果能让人抓狂。不过“凌波微步”之类高级货好像根本就没有,纵然有好像也没推广,就算有那么一两个跑得快的,除了逃跑时有些把握外,似乎在几十万大军中起不了什么关键作用。如此一来就凸显了马匹的重要性。
更在白登之围后,刘邦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当时周勃的20万步军,硬生生和匈奴的大马比赛了一段时间。周勃想尽办法,就是没能捞出被轮番敲打的刘邦。不过还好,由于周仁兄的能力超强,虽说没救出刘邦,但至少自己没跟着陷进去,还是成绩斐然的。
马匹很重要,因此太仆就很牛气。
当时的诸侯国,完全参照中央设置部门机构,完全是朝廷的缩小版,因此,彭越身边同样有这么个职务。当然,这个太仆也是彭越身边的牛气人。
然而就是这个人,实实在在地把彭越拉下了马。说实话,这不在于这个人有多么牛气,关键在于他很会把握机会。
机会就是前段时间彭越和扈辄的对话。这位太仆同志(由于史书没能记录这个的名字,只好以次代称了)的职务由于很核心,所有也很幸运地听到了这段对话。
别的人听完以后,回去蒙头盖脸睡一觉就把抛到了脑门后,然而这个人却发现这是次机会。
因为他首先窥见了彭越的行为可能会产生的危险。如果彭越现在真的造反,这个人可能会紧跟其后,但彭越选择了装病,这种行为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似乎不难想象。太仆同志就想到了。
想象到彭越的结果后,这位太仆同志把目光投向了刘邦,他需要知道刘邦现在的心里活动。很幸运的是,刘邦的身边有他的朋友,这段时间刘邦那些骂人的话,很自然地传到了太仆的耳朵里。
如此一来,太仆有想法了。此时的彭越是危险的。如果没什么举措,自己也可能陪着彭同志走向生命的尽头,至少会丧失前途。
这种结果是太仆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他开始有行动了。
太仆开始在彭越的眼皮底下收集告状素材,暗做准备,为自己的以后谋福利。更有甚者开始打发一些嫡系,偷偷进京,联络感情。
太仆同志应该说是一个有准备的人,他大有一举定乾坤的魄力。
然而,他的这种举动还是没能逃出彭越的眼睛。
彭越这些年来可并不是白混的,能在项羽后方打游击这么多年,对付暗探、奸细等这种不和谐的角色还是很有一套的。太仆在他的眼皮底下耍花招,还是嫩了一点。
彭越随即派人前去抓捕这位太仆同志,准备砍掉他的脑袋,以防后患。
然而令彭越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命令在缉捕队员到来之前,先行传到了太仆的耳朵里。
下边太仆的行为就好理解了。史书中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这句话我不想翻译,但我只想说,太仆给刘邦一个收拾彭越的绝佳借口。
彭越完了。
虽然他不想上擂台,可现在由不得他。但纵然如此,他还是认为自己是清白的,“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刘邦是不会相信太仆的,自己依然是安全的。
然而他错了。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个太仆的行为和彭越的结局,影响了下边将会讲到的另一个猛男的行为。那位猛男的名字叫黥布。
不过在黥布露头之前,我们还是先围绕彭越进行讲述吧,因为这个人的故事还在进行中。
第八章红霞万里—(二十八)彭越之死(上)
首先站出来泄火的人是彭越。
我们已经让这位仁兄凉快好长一段时间了,该出来透透气了。这个人不是个安生的主,能耐住性子待这么长时间不动弹,真有些难为他。
彭越是个牛人,他凭借自己的一项特有的本事,开创了军事史上一个第一,他的这个能力就是——打游击,可以说彭越是游击战的始祖,是第一个成功使用游击战战术的军事家。
与同时代人相比,其功绩足可和韩信比肩,甚至黥布那点功劳和这个人比起来还欠些火候,这一点绝不是胡侃。
轮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他不如韩信,但论功绩,他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楚汉战争,汉军布局总体来说可分三大块,刘邦正面防御,韩信千里包抄,彭越后方游击。三方通力合作,才把项羽一步步逼上了绝路。“敌进我退,敌追我跑,敌退我进”,正是彭越的这种频繁骚扰,让项羽疲于应付,也使楚军常常挨饿受冻,从而保障了刘邦等人不被项羽歼灭。
刘邦能够走到现在,最应该感谢的就是韩信和彭越这两个人。可刘邦没表达多少谢意,现在已经砍了韩信,下边就该轮到这个彭越。
不过让人唏嘘的是,这对难兄难弟虽然被刘邦百般敲打,但一直顽强地活着,可直到吕雉的横空出世,这对兄弟立刻就纷纷嗝屁。栽在同一个女人的手上,是他们的宿命,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吕雉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狠人。
与男人讨价还价可能只是挨顿打,但和女人讨价还价可就要贴上命,看来女人还真不能随便得罪,尤其像吕雉这样的女人。
如果韩信的死是咎由自取的话,那么彭越的死算的上是无比冤枉的。应该说,他就是吃了能力太强、功绩太大的亏。当然还有一个小因素,那就是他犯了韩信一样的毛病——犯贱。
搞笑的是,他的这次犯贱也因陈豨而起。看来陈豨这根臭棍真是不能随便沾上,一旦沾上就没有什么好下场。
实际上我们在前边是提到过彭越的这次犯贱行为的。陈豨造反后,刘邦征召各路诸侯前来帮忙,别人都纷纷赶来了,而唯独这个彭越没来,理由很直白——他有病,当然这是个借口而已,他这个行为简直是韩信的翻版。
不过彭越还是没有把事情做绝,虽然自己没有亲自赶来,但还是派了一些小弟过来帮忙的。
纵然如此,还是让刘邦非常生气。
韩信的这种行为已够刘邦恼火了,你彭越偏不学好的,专捡这个让人恼火的本事来学,不说他犯贱真有些对不起他。
说实在的,我翻阅大量史料,试图探寻彭越此次行为的根源,可最终让我失望了。不过纵览他的一生,还是多少能窥到其中的一些蹊跷。
彭越这个人是个大牌,比较傲气,不过他也是有这个资本的。
但纵然是大牌,还要看在谁的面前耍。在普通人面前,傲气一点无所谓,但如果在老大面前耍大牌,那只会被狠兜一记耳光。刘邦这次叫他过去帮忙,他反倒觉得这种小事让他过来简直是大材小用,让他不屑一顾。
如果这个因素是心理层面上的话,那还有一个比较实际的因素。
早在闹革命时,彭越就是一支独立武装,当初刘邦除了给他一些名誉称号外,一兵一卒都没为他补充过,也就是说彭越是个实实在在的地方军阀,在他的这一亩三分地上,别人水都泼不进来,当然也包括刘邦。
这种态势,让彭越形成了一个很不好的观念,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小团体主义”。这种思想状态的突出表现是:我是你名誉上的手下,但你别来管我,我也不去影响你,你当你的皇帝,我当我的山大王,互不牵扯。
如果再形象点,就敬请参考蒋介石与阎锡山等人的关系。蒋先生要想让阎土匪干点活,还得说些好话,但不见得有效,逼急了俩人还会抄家伙干架。此时的彭越就是这种状态,但不幸的是,他的对手是刘邦,绝不是蒋先生所能比的。
彭越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觉得自己很牛气,觉得自己可以唱唱高调,耍耍大牌。
然而,他错了。
在刘邦的观念里根本没有你的、我的之分,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敢不听话,灭了你。彭越的这次犯贱,只能说明他在玩火。
当然,刘邦现在是顾不上收拾彭越的,因为陈豨的皮有些生,哭着喊着求刘邦来为他熟皮。因此,刘邦只好一个一个来,暂时还顾不上为彭越同志服务呢。
但是,刘邦还是表达了他的不满,措施很简单,直接派人过去把彭越骂了一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