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两汉往事-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郦商同志也很地道,一天到晚耷拉着脑袋上上朝,然后就窝在家里养养鸟,日子过的也比较惬意。
按理说,这种人,是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听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消息,然而他还是听到了。由于吕泽等人并不防备他,而恰恰相反,还有一些暗示的举动,因为他们认为如果真有人起来造反的话,郦商这个人可能会派上大用场。正因如此,宫内的一些消息,传到了郦商的耳朵里。
郦商听闻皇帝业已驾崩吕雉要大开杀戒的消息后,立马慌了神,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己的安危,接着想到的是吕雉此举将会带来的危险。况且他并不清楚,吕雉会把自己的名字划到哪一拨人群里边去。
慌了神的郦商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自家屋子里游走了半天,最终他想到了一个人——审食其。所以我一直认为,郦商是很清楚吕雉和审食其之间的关系的。他和天下所有人一样,都晓得枕头风的厉害。
郦商慌慌忙忙地找到了审食其。
然而,真到了审食其的面前后,郦商却耷拉着脑袋半天没说话,他反复地斟酌着自己将要表达的观点。
审食其眯着眼看了他半天,也没闹明白这位仁兄心急火燎地跑来要干什么。
郦商的行为反把审食其急的受不了,抓耳挠腮地一阵盘问,郦商终于开口了。
郦商抹了把汗问到:“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
猛听郦商的问话,审食其暗吃一惊,虽然郦商算是他的朋友,可吕雉要干的这件事情太大,他审食其无论如何也不敢给这位仁兄透漏风声的。审食其那颗并不发达的脑袋一时半会没转过弯,愣怔了几秒。
可就是这几秒钟,让郦商坚信了这个传闻。他没等审食其回答,就接着开口了,“诚如此,天下危矣。灌婴将兵十万守荥阳,周勃将兵二十万定燕、代,若闻帝崩而欲诛诸将,必连兵诸侯,反攻关中。大臣内叛,诸侯外反,天下亡矣。”
审食其的嘴巴张的更大了。他真没想到,阴谋诡计会弄到这种地步,如果再搞下去,简直是敲锣打鼓的干活。
一阵冷汗浸透脊梁。不过审食其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微微一笑,答道:“将军何处听此传闻?未有之事,不可信矣。”
郦商突然有些疑惑,他真有些拿不准这位老朋友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不过此时的他也无话可说,连口说道:“没有就好!没有就好!”
将信将疑的郦商走了,而审食其却害怕了,现在的他可以说是冷汗直冒。
第十章 吕氏掌国—第三节 国丧(三)
吕雉这个人,心细如发,也胆大包天,虽然做了很多对老百姓有益的事情,但绝对不能算到好人里边数。
提起这个人,大多数人通常会毫不犹豫地把她划到“流氓坏蛋”那一类人群里,因为她既不说老实话,也不办老实事,还时不时会干一些杀人放火、坑蒙拐骗的勾当,甚至有些事情还大出道德底线,让人嗤之以鼻。以至于让后世很多帝王们都把她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学习和宣贯。
不过吕雉之所以能够遗臭千年,关键原因还在于她是个女人。实际上,在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更加过分的人,更加过分的事,不过很不幸的是他们都没能盖过吕雉的势头。
在男权的社会中,很多人看不起女人,更对那些能在政治舞台上横行无忌的女人尤为鄙视,所以挖空心思地埋汰这些人,放大她们的污点、夸张她们的恶行。效果的确很明显。
作为女人要在男权的社会中争得一方席位,的确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付出更多的努力,当然这些事情中,有很多是拿不上台面来讲的。这就更给那些酷爱探寻**的人们创造了一些挖掘的空间。在这个方面,吕雉远没有后世的那个称为“武则天”的女人出名。
因此,我觉得吕雉还是挺可怜的,其一生没有得到作为女人应该得到的东西,反而在被无数次折磨和刺激下,逐渐陷入了权力的漩涡,不能自拔。在男权的社会中,为生存而绞尽脑汁的与各种各样的对手周旋、较劲。她心理的阴暗有其自身因素,更与刘邦的“调教培养”有关,如果没有刘邦多年不变的“调教”,这个女人决不会沦落的这么彻底。
为保儿子刘盈的位置,她算是淘尽了精神,费尽了心机。在那次旷日持久的对抗之中,虽然令她焦头烂额,但也让她艳羡那份“绝对的权力”。
为了登上权力的巅峰,她开始不择手段。在她的观念里,任何潜在的对手都需要在第一时间加以解决。就如吕雉滋生这个“诛群臣”的想法,就是其中一例。
吕雉这个“诛群臣”的想法的确有些大胆,还没上台就准备这么大刀阔斧地搞,真让人有些匪夷所思,大有和胡亥那个二球pk的意思。胡亥大刀阔斧地这么搞了一番后,其结局我们都很清楚,如果吕雉真要搞这么一处,相信她的名声将会更烂更、更上一层楼,其结局也不会比那个二球好多少。
好了,不再胡扯了,进入正题吧。
“诛群臣”的目标树立了,那就开始搞吧。
然而,当吕雉准备着手是,突然发现真要干起这件事来,难度系数还是比较大的,有几个难题就明显的摆在她的面前,让她很纠结,一时半会拿不定主意。
第一个难题就是关系圈复杂。
吕雉这个人总的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重感情的人,虽然她对刘家不存在多少感情,可对吕家却牵肠挂肚。她没有胡亥那么扯淡,更没有后世那个叫朱元璋的人那么绝情,因此真要抄刀干这件事时,她多少有些犹豫。
自从她定下这个宏伟目标后,就开始了筛选工作——杀掉哪些人,留下哪些人,这让她有些犹豫。
她的确是应该犹豫的。
因为刘邦留下来的这些功臣中,很多人和她吕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家儿子娶了吕家的女儿,那家女儿成了吕家的媳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系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吕雉真要拿这些人开刀,吕家自己人就要先行分化了。这是一个危险的举动。
还有一些人和吕家的关系非常要好,比如萧何,比如夏侯婴,萧何可以说是吕家的世交,夏侯婴更是救了吕雉的儿女。可以说。与吕家关系密切或者做过贡献的人层出不穷,但他们却对刘家忠心不二,这些人该如何摆置?
还有很多人,在“易储”事件上,可以说与吕家共进退,做出了不少贡献,比如周昌,比如张良,再比如叔孙通,等等,这些人又该如何解决?
吕雉犹豫了,她毕竟是个女人。如果把朱元璋派过来,这都不算是个事。如果老朱同志碰到这种问题,只需要狞笑一下,咧咧嘴,一咬牙,说一个字就能解决全部问题——杀!
筛选工作已够吕雉头疼了,可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难题等着她解决。这个难题就是如何杀。
虽然现在吕雉手握大权,是实际上的老大,但在理论上真正的老大却应该是刘盈。如果学着胡亥,敲锣打鼓、明目张胆地杀人,一则肯定杀不干净,二则刘盈也不见得同意。
更有可能的是自己刚开始动手,立刻就有人站出来造反。
虽然整个长安城完全在自己掌控之中,可关外的诸侯们可都是手握铁质物件的实力派,如果真要群起造反,等自己杀光功臣后也就坐等着玩完吧。因为没人愿意替自己干活了,纵然有人愿意干活,也不见得是关外那些诸侯们的对手。
既要杀的干脆利落,又要让天下安定,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要说困难这么多,危险这么大,别再莫名其妙地捣鼓这种事,干脆利落地为刘邦发丧,等儿子登基后,再慢慢折腾不就行了?
然而,吕雉是一个很执着,也很顽固的人,她是有困难要上,没困难也要创造些困难接着上。在这一系列难题面前,吕雉挖空心思地研究自己的套路。
当然,她时不时会让审食其过来帮忙想想。反正审食其在得到“值守宫内”的命令后,这几天就住在这里,离的也不远,非常方便快捷。研究研究难题,再锻炼锻炼身体,劳逸结合,相得益彰。这两个人的所为,让我很无言。
审食其除了身体状况良好之外,其他方面都不敢怎么恭维,就他的智商,干点偷鸡摸狗、趁火打劫、坑蒙拐骗之类的事情还可以,让他帮忙折腾这种地动山摇的大事,那只能抓瞎。
事实证明,审食其的确没帮忙想到什么好主意。除了越研究越害怕,捎带嘴皮越来越干之外,正儿八经的事情并没干多少。
就这样,吕雉一无所获地捣鼓了四天,当然刘邦同志也盖着被子装活了四天。亏得天气还不太热,要不然,吕雉该买些鱼肉送进刘邦的卧室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吕雉准备干的事情还是被耳朵灵便的一些人听到了,危险系数又一次增大了。
第十章 吕氏掌国—第二节 国丧(二)
就在陈平慌不择路地赶路时,躺在龙榻上的刘邦长长倒完了最后一口气,慢慢地合上了双眼。
守在身边的宦官们慌了神,一位宦官扭头就要往外边跑,边跑还大喊道:“皇帝驾……”
可他一句话没喊完,迎面进门的吕雉阴沉着脸怒吼道:“闭嘴!”
满屋的太监、宫女们傻眼了,连忙跪地。刚才跑步的宦官爬地哭道:“皇上驾崩了。”
吕雉的脸更加阴沉,走到龙榻前弯腰查看了一番,眼泪夺眶而出。吕雉慢慢地直起了腰,清了清嗓,背对着宦官厉声说道:“陛下只是昏迷,何以驾崩?谁敢胡言,诛他九族!”
宦官、宫女们彻底傻了,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连忙成“喏”。
“你们下去吧!”吕雉依然背对着他们。
就在这些人准备走出屋门时,吕雉突然说话了,“宣周吕侯、建成侯、辟阳侯进宫。”
宦官“喏”了一声,退了出去。
吕雉说的“周吕侯”就是大哥吕泽,“建成侯”是二哥吕释之,而那个“薛阳侯”就很有意思了,他就是审食其。也许大家会疑惑,吕雉赵吕泽、吕释之进宫很好理解,这个时候叫审食其也来干什么?
实际上,审食其这个人,我们在前边是提到过的。他算是吕雉真正的心腹,他在吕雉心中的地位,是没有几个人能攀比的。
当然。他之所以能成为吕雉的心腹,还得让我们从头说起。
审食其是刘邦的老乡,早在刘邦搞黑社会那阵,他就紧跟刘邦。
这个人英俊潇洒、脑子活泛,还比较有眼色。总之一句话,让人见一面都会觉得他很靠谱,很靠得住。
刘邦走上革命道路后,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没时间照顾自己的全家老小,因此决定安排个靠得住的人替自己干这件事情。刘邦按排的人就是审食其。
彭城大败后,刘家老小全被项羽一股脑给逮了去,审食其也在其列。在那几年悲催的日子里,审食其为刘家做了很多事,更为吕雉尽了不少心。再后来,那个叫侯成的人跑去忽悠了一把项羽,捞出了刘家老小,同样包括审食其。
审食其的确不辱没他的那个好长相,他伺候的很尽心、也很负责,不光把刘邦的爹娘伺候的很不错,甚至把吕雉也伺候的很到位。在吕雉身上,刘邦没顾得上忙活的事情,审食其替他代劳了。
当然,这种事情,刘邦是不知道的。一则是知道的人并不多,二则是就算知道也没人敢给他说。若那个愣头青敢跑去刘邦面前说这种事,他一定不会得到刘邦的感谢,却可能和审食其手拉着手走上刑场,说不定还能比审食其死的更早些。因此,刘邦直到死都被蒙在鼓里。他这顶绿帽,戴的时间比较长。
刘邦称帝后,审食其被封为辟阳侯,当然他进宫的机会并不多,隐秘工作也做的比较好。就这样,一直耗了八年,现在他终于要露头了。
吕泽、吕释之、审食其站到了吕雉的面前。
吕雉紧握扶手,冷峻的脸上没流露任何表情。她静静地说道:“皇帝驾崩了!”
吕泽、吕释之大吃一惊,愣在了当场。审食其微微一颤,连忙说道:“那大丧……”
吕雉伸手挡住了他的话头,用命令的口气说道:“不能发丧!”
吕泽等人迷惑了,刘邦都死了,现在不发丧还等什么时候啊?难道还能指定死期吗?再说早点发丧,也好让太子刘盈登基呀?要说期盼这个日子已经不是一两年了,可怎么事到临头却又不慌了?
就在几个人迷茫之时,吕雉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诸将与皇帝同为平民出身,今皆北面称臣,皇帝在时且常怏怏不乐;现将侍奉新帝,定不安分,非尽诛之,天下难得安定。”
吕泽等人面色如土,一丝凉意直灌脊梁。诛杀群臣,这不是一件小事,弄不好将是天下大乱,这几个人还头一次见到这种大手笔。
审食其舔了舔干涩的嘴皮,然后又把到嘴边的话咽回了肚里。
吕雉冷冷地扫视着几个人,突然高声说道:“传召!周吕侯、建成侯分管京城南北大营,擅动兵者,格杀勿论!辟阳侯监管羽林,值守宫内!”
三个人都被安排了活,磕了头转身就要出去准备。就在他们转身的那一刻,吕雉又一次开口了,“慢着!监视诸臣所为,若有异举,杀无赦!”
这三个人突然对眼前的这个女人有些恐惧,在过往的那些日子里还真没有这种感受。
几个人分头准备去了。刘邦驾崩的消息就这样被隐秘了起来。
皇帝驾崩,这是地动山摇的大事。按理说,遇到这种事情,应该在第一时间通告天下,举国大丧。然而,刘邦却没享受到这种待遇,连个棺材板也不给他准备,还躺床上,盖着被子假活着,真有点难为这位老大了。
记得嬴政死时,就曾享受过这种待遇。而无巧不成书,同样很牛气的刘邦也有这种遭遇。真还有些共同之处。
嬴政能有幸遇到这种事情,应该说是合情合理的,那是他的报应,因为他并没有提前订下继承人,给那些想入非非的人提供了一些机会。因为“隐丧不报”,便于某些人暗箱操作。事实情况也的确证明了这一点,胡亥那个二货就是个暗箱操作的产物。
然而,刘邦竟然能得到这份殊荣,这似乎是很没道理的。
刘邦这个人虽然说话不好听,但为人还可以,他这个遭遇应该算是一种不幸。
按理说刘邦充分吸取了嬴政的教训,早早地定下了接班人,虽然曾经动过“易储”这个心思,但毕竟没有成行。况且,目前朝廷大局完全掌控在吕雉的手里,作为未来皇帝的老娘,应该迫不及待才行,完全没有“隐丧不报”的必要。
然而,这种事情还是发生了。
吕雉虽然作出了和李斯、赵高相同举动,然而其出发点是完全相反。赵高和李斯这么搞,是想“定皇帝”,而吕雉却是想“诛群臣”。
虽然出发点完全不同,但干的都是超乎常人想象的事情,难度系数都比较大。不过最终的目标却很相似——掌控天下。
吕雉这次抖得精神还是蛮大的。
第十章 吕氏掌国—第一节 国丧(一)
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这是刘邦驾崩的日子。从这天起,我们又一位主人公登场了,这个人就是吕雉。按理说主人公是刘盈才更合理一些,可事实证明,刘盈正如他爹所料,是一堆烂泥,的确是扶不上墙的。
不管怎么说,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掀开这段历史的记忆吧。
事情还得从刘邦驾崩前说起,因为就在这短短几天里,整个大汉天下慢慢地发生着变化。
就在刘邦临终前的几天里,吕雉几乎没怎么合过眼。她的确是有些悲伤,但并没完全沉浸于悲伤,更多的是隐存着一丝恐慌。
虽然刘邦还躺在床上喘气,可早已不省人事,这个时候,是进行人事变动的绝佳机会。吕雉就充分地把握了这个机会。
在这几天里,诏令频发,人事变动频繁。吕泽、吕释之也分掌都城南北两军,丁复、蛊逢、郭亭、郭蒙等吕家属臣全部进入军政界的核心部门。这是一次大换血,整个京城被牢牢地掌控在吕雉的手中。
如此一来,人心惶惶,整个京城都清楚将要有大事发生了。
而正在此时,一个人即将回京了。也许大家第一反应可能会认为是陈平要回来了,然而我要说的这个人却不是这位陈老兄,虽然他的确也在回京的路上。
即将回京的人是灌婴。
也许大家会疑惑,灌婴这一阵难道不在京城吗?前边也没提到过他出差旅游的事情啊?怎么会突然要回京了呢?
事实上,当初刘邦亲征黥布返京时,灌婴并就没有跟回来,他这么多天来一直在外边溜达。
要说他这一段时间也挺忙的,具体忙活的事情还要归到黥布身上。
实际上,我们在前边是做过介绍的。当初,刘邦被黥布压缩在蕲县不能动弹,无奈之下,令灌婴率骑兵绕道九江,奇袭黥布老巢。这让灌婴开始有了独自表演的机会,虽然我们着笔并不多,但灌婴的表演却很出彩。
灌婴天生就是个爱打架的主,刘邦让他独自将兵,真让他过透了瘾。他在九江横冲直撞,把黥布的老巢作闹的天翻地覆。
待得黥布准备派人前去支援老巢时,刘肥和曹参及时赶了过来,把黥布的布局彻底打乱,让黥布本人也走向了末路。
后来,黥布被刘邦彻底打残,弃甲而逃。刘邦配合地派几路人马四处追击,让黥布很是痛苦地过上了流窜犯的日子。
而刘邦本人却没有参与到那次赛跑中去,而是绕道老家沛县作闹了一阵,随后返回了京城。
黥布最终被吴臣阴了一把,丢掉了脑袋。而就在此时,刘邦正很有心得地摆置刘盈和萧何。
黥布被灭了,而灌婴并没有及时回京。他仍在不遗余力地收拾黥布的残余势力。他这一次真是下了不少功夫。
现在,灌婴终于功德圆满,他准备班师回京了。
他刚跑到半路,使者就迎面而来。使者打开圣旨,板着脸,抑扬顿挫地对灌婴大肆表彰一番,最终下了个命令——驻守荥阳。
好了,无需再跑了,带着十来万小弟去荥阳吧,再跑下去肯定要犯事。
灌婴虽然爱打架,但却极聪明,他心里清楚,吕雉在防范他,当然也用他来防备诸侯。真可谓一箭双雕。
要说吕雉的这种举措也很无奈,现在的都城是经不起一丝风吹草动的,如果让灌婴带着十万大军黑压压开进长安,真不清楚会有什么离谱的事情发生。人心隔肚皮,吕雉现在怀疑所有人。她完全继承了刘邦的传统。
更重要的是,如果皇帝驾崩,真不清楚会不会有一两个愣头青蹦出来造反,让灌婴驻守荥阳,的确是个不错的安排。
我们在前边多次介绍过,荥阳是关中的门户,驻兵此地,退可据守关中,进可窥视天下。况且,灌婴一直以来和吕家的关系处的不错,并且能力过关,更重要的是最近一段时间他一直在外边溜达,没有搅进朝廷里的是是非非。要能力有能力,要关系有关系,让他来干这件事,再合适不过了。
灌婴的确没辜负吕雉的期望,老老实实地待在了荥阳,刘邦的最后一面,他是见不到了。
而与此同时,另外一个人也得到了个相似的待遇。这个人就是陈平。
陈平这么多天来押送着樊哙,迤逦而行。走到半路,闻得刘邦病危,很是惊恐。因此,他准备离队先行进京。
陈平的惊恐是有道理的,刘邦这次派给他的任务是斩杀樊哙。虽然他没有真的砍掉樊哙的脑袋,可长安城内并不清楚他做出的努力。
樊哙是个什么角色,他陈平很清楚,那时吕须的丈夫,吕雉的妹夫。如果刘邦归天,那吕雉无疑掌政,倘若吕雉不等他陈平到家,直接送来一道圣旨,就能让他陪着刘邦上路。
因此,陈平很惊恐,也很着急,他真想一步并成两步跑回去。然而,他现在押着的这辆囚车很不争气,吱呀吱呀走的如同老牛犁地,捣鼓了这么多天还离京城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况且又没人给他下命令放了那个人,他自己又不好自作主张地胡乱搞。这让陈平很崩溃。
所以,陈平准备离队先行,赶在吕雉收拾他之前,把樊哙没死这个好消息给她汇报一下。
陈平骑上马赶路了。
可不曾想到的是,陈平刚向前跑楚没多远,使者就赶来了。使者板着脸,打开了圣旨,这让陈平大吃一惊,一身冷汗。
然而圣旨的内容却大出陈平的预料,其大意是让他赶去荥阳,帮灌婴镇守关中门户。
陈平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抹了把额头的冷汗,虚惊一场。
但是陈平并没敢依诏直接去荥阳,而是快马加鞭向长安赶去。他心里很清楚,如果再有使者前来的话,可能要的就是自己的脑袋。
陈平这个人真是太聪明了。他明白自己的时间并不多,必须赶在吕须进谗言之前,向吕家姐妹解释清楚自己所做出的努力。
陈平开始了他的长途奔波。然而就在这几天里,京城却发生了另外一件事,因此我们就不陪陈老兄跑路了,还是回过头去关心一下吕雉吧。因为她准备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第九章日落长河—二十 刘邦为何能成功(二
前两个方面只是刘邦成功道路上的外因,如果刘邦只停步在那两个方面的话,他最多是个诸侯,也可能连诸侯都混不上。其成功的落脚点还在他自己的身上。
这一节,就让我们在刘邦的身上探寻一些其成功的因素,因为这才是其最为关键的部分。好了,让我们开始吧。
其一是有理想。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理想,那只能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了,想要干出点成绩基本很难,甚至连找个像样点工作都不容易,更别说应聘“皇帝”这个高风险、高回报的岗位了。
刘邦和所有成功人士一样,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可笑的是,刘邦理想的确立还要拜谢嬴政。
嬴政这个人天不怕、地不怕,可就是怕死。自从他当上皇帝后,为了能够长生不老,到处乱跑,从不消停。结果把自己累死在了半路上,却引来了刘邦。
一次嬴政巡游,刚好让刘邦看见。仪仗显赫、排场十足,这让刘混混羡慕非常,感慨地说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这一幕,深深地烙印在刘邦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期盼异常。从此那个位置成了刘邦一生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敢于干任何事,敢于和任何人撕破脸,纵九死而无悔。
由此可见理想的重要性。
其二是很执着。
刘邦的理想虽然有些功利,但可谓宏大。当然,怀揣这种理想的人有很多,但绝大部分人只是暗自想想,娱乐一下自己罢了。一旦敢于付诸实施的,通常会被我们称为革命家、政治家或者阴谋家,当然一些患了狂想症或者神经错乱的人也会这么搞,不过这是少数。
早在刘邦当混混时期,和那三个“家”是不沾边的。当然,从他的行为来看,似乎神经也没错乱。因此,我们只能把他定性为狂想症患者。
但无论怎么说,刘邦付诸了行动,并且还很执着。从啃树皮的土匪开始闹起,再也没有消停。
刘邦在沛县揭竿起义后,自立门户,谁也不投靠,闷着脑袋搞,以沛县为中心,辐射周边,四处游行示威。如果不是秦军给他一个迎头棒喝的话,刘邦肯定不会跑去项梁的手底下混。他只信奉一点:我的地盘我做主,你的地盘我也想做主。
在项梁的手下,刘邦的身份又一次实现了转折。从那时开始,他才慢慢步入“革命家”的行列,也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西进关中、还定三秦、进军关东、楚汉争雄……一系列事件,都在围绕着他的目标进行,无论期间自己的实力如何,受过什么挫折,从没放弃自己所做的选择。
应该说,刘邦是个很执着的人,在他人生的道路上从来有摇摆过。
其三是有潜质。
皇帝,说白了和黑社会老大的区别并不大,只是把社团的规模搞大一点罢了。道家的开创人老子就说过一句话“治大国如烹小鲜”,实际上是挺有道理的。
刘邦搞了十几年黑社会,对社团里的那些明规则、潜规则都了然于胸,当起皇帝来,除了换了套工作服,不用蒙着脸上班之外,其他方面变化并不大。
刘邦潜质中总体包括几个方面:
脸厚,能演戏。为楚怀王熊心、霸王项羽吊丧,与项羽探讨“我爹是你爹”理论,并且要“分一杯羹”等一系列事件,就是他绝佳的表演。
心狠,能整人。韩信、彭越的丧命,萧何的痛苦,甚至刘盈的难受,都很能说明这一点。
豪爽,能用人。刘邦的手下,完全是一个大杂烩,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屠夫,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可以说,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出身,只要你有真本事,都有可能露头,甚至坐上高管的位置。
大度,能赏人。应该说,刘邦对手下诸将的赏赐都还是比较到位的,萧和、张良、韩信、彭越都得到了恰当的位置,连仇人雍齿都能混个“什邡侯”的帽子戴着,不得不佩服刘邦的气度。
实际上,刘邦的潜质并非我们所说的这么简单,但仅此一些,就足以让他的老对手项羽汗颜了。
其四是能够克制自己的**。
面对自己很想得到的东西,有的时候不能做的太直白、太无耻,不然的话会让很多人嗤之以鼻。如果天下无敌,或许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