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冲冠-怒为红颜:吴三桂-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吴襄心中,总是存有一团疑云。儿子出生时三次出而复回,顺利地立生,而后是鹰击屋宇,孩子出生便能视人发笑,种种怪事,使他疑虑重重,怀疑这孩子乃不祥之物,这样一来,竟使他对襁褓中的婴儿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畏惧。 
  所以,在儿子满月这天,吴襄特意把满月席办得颇为隆重,心中希望能借此消除一下围绕在儿子身边的那种他所畏惧的不祥之气! 
  这天,也正是好天气。天高云淡,微风拂面。在吴府,丫环侍女来来往往,穿梭不绝,吴襄宽衣博带,满面春风,迎接着朋友们的道贺和祝福。 
  吴襄正招呼众人落座之际,忽然丫环来报:祖大爷和祖二爷到! 
  吴襄一听两位大舅爷到,慌忙起身相迎。走到院中,早听见祖大弼虎啸一样的笑声。 
  “哈哈……这么多人都来啦?好好,我这当舅舅的来晚啦。” 
  他一眼看见吴襄,忙抢上一步,拽住吴襄的胳膊,嚷道: 
  “好妹夫,快带哥哥去看看大外甥去。哎,我妹子呢?怎么不见她?” 
  这时,吴夫人早已把孩子交到奶妈手上,迎到门口,喊了一声:“大哥、二哥!”又故意向二哥一瞪眼,嗔道:“二哥跟牛叫一样,小心吓着你大外甥!” 
  祖大弼听了,一缩脖子,叫道:“我错啦!”话一出口,才又意识到嗓门又太高了,忙用手一捂嘴巴,“嘿嘿”笑了起来。 
  众人见祖大弼一副滑稽模样,不由全乐了。祖大寿在一旁笑叱他:“老大不小了,跟个三岁顽童一样,怪不得人家叫你‘祖二疯子’!” 
  一句话又逗得众人笑了一通。一路笑着,一路走进正房。 
  不等奶妈抱孩子过来,祖大弼已抢了上去,伸手去抱孩子。吴夫人慌忙阻拦,说道:“小心你粗手大脚的弄疼了他!” 
  别看祖大弼是个鲁莽汉子,可是从小到大却都对自己的妹妹言听计从,礼让三分,相比之下,对大哥祖大寿,倒还不及像对妹妹那么谦让呢! 
  这时见妹妹一说,他即缩回手,“嘿嘿”一乐,搓搓双手,不好意思地说:“我就看看,嘿嘿,就看看!” 
  吴夫人这才满意地嗯了一声,从奶妈怀里接过孩子。祖大弼小心地凑上去,张大眼睛,像孩子一般细细地“欣赏”起自己的小外甥来。 
  今天是这小公子的“好日子”,当然是被打扮得镶金戴银,花团锦簇,再加上一张小脸粉雕玉琢一般,一双眼睛光采照人,因而显得更加惹人怜爱。 
  与这张小脸面面相对的,是祖大弼的一张洗脸盆似的大脸! 
  祖大弼既不像哥哥那样儒雅,更不像妹妹那么文秀。他不仅脸盘儿大,而且胸前颏下,连腮络鬓生满了黑黑密密曲卷的胡须和毛发。再加上肤如墨染,眉宽寸许,鼻如鹰钩,口似岩洞,可以说是集丑与恶于一脸了。 
  偏巧的是,小公子面白如玉,吴夫人又艳若春花,他的这张脸往前一凑,三张脸可真是对比分明,相映成趣。大家开始一愣,转而相视一望,不由得忍俊不禁,开怀大笑起来! 
  大家这一笑,倒弄得祖大寿和吴夫人莫名其妙了。祖大弼眼睛一瞪,粗声粗气地问:“笑啥?” 
  大家看他一副傻头傻脑,满可爱的样子,更笑得不能遏止了。 
  忽然,那小公子往前一探,伸出藕节一般的小手,竟然揪住了祖大寿的胡子,还发出咯咯的笑声。 
  刚满月的小娃娃,伸手取物,竟然既准且巧,不由使人愕然。祖大寿慌忙挣脱,感到小外甥这一揪,还很有一点力气,不禁脱口赞道:“好小子!” 
  祖大寿一直被弟弟挡着,没能看清孩子。这时,吴夫人把孩子抱到祖大寿面前,挺骄傲地说: 
  “大哥,你看!他冲你笑哪!” 
  祖大寿手捋长髯,看着如此可爱的外甥,也不由面露微笑,由衷地赞道: 
  “将门虎子!这孩子面相极佳,将来说不定会是国之栋梁啊!” 
  吴夫人“嗤”地一笑,说:“倒没听说大哥会看面相!” 
  未待祖大寿回答,祖大寿早在一旁嚷着说: 
  “哼!大哥府里养着个阴阳先生,还不是跟那牛鼻子老道学得这‘三脚猫’的功夫?” 
  祖大寿一听,忙叱道:“大弼休得胡言乱语!刘先生乃世外高人,不可如此无礼!” 
  祖大弼从鼻孔里哼了一声,一副不屑的样子。 
  这时,吴襄早招呼大家按宾主落座。祖大寿问道:“听人说这孩子出生之时,有雄鹰长鸣三声,绕屋宇三匝,真的如此吗?” 
  吴襄便把当时种种迹象,诸如他出而复回,顺利地立生,生而能视人发笑,尤其雄鹰长鸣振翅,详细说了一遍。众人闻言,先是怔了半天,而后惊叹不已,全都以之为异。 
  吴襄说:“这孩子这么奇奇怪怪的,我总以为是不祥之兆。心中颇为疑虑,不知到底怎么回事!” 
  众人不由三三两两,交头接耳起来。祖大寿手捋长髯,沉思默想,半天不语。 
  祖大寿看了看众人,颇不耐烦,大手一挥,嚷道: 
  “鬼鬼祟祟的干啥?”又转头对祖大寿说:“大哥,既然妹夫疑神疑鬼,何不请你府上那个牛鼻子来给外甥相上一面?” 
  祖大寿听了,怪他出言无礼,瞪他一眼,不答理,却转头对吴襄说: 
  “我也正是作如是想,前几日,我府上来了一位刘道人。此人如孤云野鹤,来去无踪,人称‘小伯温’,据说乃大明神机功臣刘伯温之后。他谈吐不俗,见识颇广,所言之事,也很灵验,我看,不如请他前来,你看如何?” 
  此话正合吴襄之意,忙点头拜谢,说道:“既如此,就烦劳哥哥了!” 
  祖大寿就唤随身小校过来,嘱咐他速去祖府请刘先生。 
  约莫一顿饭的工夫,两骑白马飞驰而来,前边的是那名小校,跟在后边的是一位容貌清奇的道人。 
  众人不约而同,定睛细看,看这道人身量瘦长,须发花白,目光炯炯,表情却十分恬淡。向祖、吴二人拱手相拜之时,他举止稳重得体,不卑不亢。众人不由同时为这一派仙风道骨所折服了。 
  那道人道号无上,据说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观天象,亦能测人之祸福,言人之过去未来,神机妙算,但是“真人不露相”,偶而一发宏论,必能语惊四座。 
  无上道人未到之前,祖大寿已向众人把他介绍了一番,众人无不惊服,唯独祖大寿嗤之以鼻。 
  待无上道人就坐后,祖大寿拱手说道:“请先生来,是有不明之事,烦先生一解。” 
  吴襄也说:“是啊,犬子一月前出生之时,伴有种种异象,心中十分疑惑,不能自解,想和先生请教,愿先生有以教我!” 
  无上道人“哦”了一声,抬眼向吴夫人怀中的小公子望去,问道:“但不知有何异象?” 
  吴襄说道:“这孩子出生之时,出而复回两次,第三次方生了下来,且是立着生的,幸喜母子平安。贱内生产时,似觉得有雄鹰击打,恰巧我从军营回来,看见确有身长丈余的巨鹰立于屋脊,长鸣三声,绕宇三匝而去,我心中颇为惊异,又听见小儿竟然咯咯发笑,目能视人,不哭不闹。种种怪事,令人费解!” 
  无上道人闻言,不由站了起来,款步走到吴夫人身边,细细看了看那孩子,手捋白髯暗暗吸了口冷气。 
  吴襄及众人目不转睛地盯着无上道人的脸面,个个屏神敛气,等着他得出断语。 
  无上道人看了一会儿,又转头对吴襄道:“还得烦请吴将军带贫道看看祖坟所在。” 
  吴襄“哦”了一声,请祖大寿兄弟代为照顾宾客,他自己郑重地请先生上马,陪他去看祖坟风水。 
  无上道人到了吴家祖坟,下得马来,缓缓围着吴氏祖坟绕了三圈,而后停住脚步,抬头向四周看去,吴襄知道这是先生在看山川之气,心中虽然焦急,却不敢发问。 
  回到府上,众人见二人下了马,个个又是好奇,又是兴奋,急切地盼着道人能说出一个子丑寅卯来,以解公子出生之谜。 
  无上道人又看了看小公子,突然双眉一蹙,长叹了一声:“可惜……” 
  大家心中大吃一惊,吴夫人更加急不可待,忙问:“先生,莫非这孩子命不好……” 
  无上道人却又摇头。 
  吴襄拱手道:“请先生明言!” 
  无上道人说道:“看这孩子面相,威猛厚重,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脸呈方形,将来定非庸碌之辈!” 
  此话一出,吴襄和吴夫人这才放了点心,暗暗松了口气。 
  无上道人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再有,这孩子头形极尖,长得象枪刺形锐利,这正是主做大将,且攻无不取,战无不克,所向无敌啊!” 
  众人更吃了一惊,不约而同看向小公子,那小公子一双小眼瞪视着大家,小嘴一咧,咯咯直笑。众人细看,小公子长的模样,正与无上道人所说吻合。 
  吴夫人和吴襄更高兴了。 
  无上道人突然一低头,说:“可惜……” 
  大家又被这一声“可惜”吓了一跳。祖大寿在一旁,早不耐烦这道人婆婆妈妈了,有心发作,又怕大哥怪罪,此时见他又欲言又止,实在忍耐不住,大声喝道: 
  “你这牛鼻子!要说快说,婆婆妈妈,吊人胃口,什么玩意儿!再不说,小心我一刀割了你的牛鼻子!” 
  祖大寿大惊,慌忙喝叱兄弟的无礼,忙又向无上道人致歉。无上道人看了祖大寿一眼,也未生气,说道:“各位将军一定知道名将白起吧?” 
  那白起可是中国古代的战神,所向披靡,何人不知? 
  无上道人说道:“小公子的形貌,正是与白起一般一样。可是,那白起虽然勇谋无匹,却因坑杀赵军四十余万而遭后人责骂啊!” 
  一片静默。 
  本来无上道人开始几句话,已使吴襄夫妇茅塞顿开,心花怒放,可是一句“可惜”,使二人又提心吊胆起来。此时,他又无缘无故说起白起坑杀赵军而遭人唾骂之事,一时竟反应不过来,不知其意。 
  倒是祖大寿敏捷一点,试探着问道: 
  “莫非这孩子将来会……会做出于国不利,于家有辱之事?” 
  无上道人也不答话,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说:“此子有大富大贵之相,常人不可尽言其中奥秘啊……” 
  祖大寿见他不肯回答,也不便多问。无上道人又道:“此子相貌不俗,将来必有作为,成为王,败亦为王,非凡人可比一二。贫道有一诗相赠,皆是此子之命运。” 
  吴襄夫妇慌忙拜谢。 
  无上道人双目微眯,摇头吟出四句诗来: 
  “三贵而落,黑犬维艰,风花纵横,自断弓弦。”然后是长长的沉默。 
  “烦请先生拆解。”吴襄听不懂这是什么隐语,急不可待。 
  无上道人摇头微笑道:“不能解,不能解,天机不可泄露……” 
  然后转头向祖大寿一拱手,说道:“贫道在府上叨扰多日,多谢祖将军之盛情,贫道就此告别了!” 
  祖大寿见他要走,忙加以挽留:“先生在本府住的好好的,何故突然要走?”无上道人说:“贫道如闲云野鹤,四海为家,并没有久留之地。” 
  祖大寿见他如此说,也不便强留,便恭送他好远方回。 
  无上道人走后,却给人留一个难解之谜:这孩子到底命运如何?听他口气,这孩子将来似乎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建功立业像是不成问题。但说到后来,他又以白起作比,似乎在暗示这孩子将来必留骂名,无上道人半掩半遮,似乎解了一个谜团,又似乎添了一个谜团…… 
  无上道人那神秘的隐语却给这小公子留下一个名字:三桂。桂贵同音,配合其音,又不流俗,倒显得与众不同。一家人从此将家族的希望寄托在吴三桂身上,祈盼他将来光耀门庭,荣及祖先。 
    
                  
拜师学艺
  吴襄一直镇守边关,任总兵之职,随着宫廷宦官擅权,吴府也笼罩在一片愁云之中。吴襄时常一个人独坐沉默不语,极少有人知道他的所思所想。有时,只有时抚摸着顽皮的小三桂的脑袋,回忆着在战场上的那一次胜仗,他想只要吴氏家族后继有人,吴门就有光宗耀祖的一天,那在宫里的吴淑妃的欺凌一定会得到清算。 
  吴襄无法把这一切说给还小的三桂,他想儿子有一天一定会知道这一切。 
  天下人人都知道大明王朝从来宦官擅权,都是讨好结交后宫妃嫔以稳固自己的地位,其间有迫害妃嫔的,也是倚仗受宠的妃嫔打击压制失宠的嫔妃。 
  到了魏忠贤这里可就与历代大不相同了,客、魏掌权之后,大多趋炎附势之徒都想方设法、巴结讨好二人,这就更使得客、魏二人骄横恣肆。 
  有一两个不识厉害的妃嫔,看不惯他们的专横跋扈,又倚仗着天启帝的宠爱,不免与客、魏二人冲突起来。王贵人在天启帝面前说了几句客氏与魏忠贤朋比为奸、气焰不可一世的话,便被魏忠贤派人扔到河里活活淹死,向天启帝谎称她暴病而亡。 
  张裕妃身怀有孕,客、魏二人恨其不依附自己,矫旨将其幽禁起来,断绝她的饮食供应。 
  张裕妃饥渴难忍,在天下大雨的时候,爬到殿门口,仰头喝宫殿檐上流下来的雨水,最终还是被活活饿死了。 
  范慧妃有孕,客氏务绝皇嗣,使她流产。慧妃因此而失宠,被客氏幽禁到偏僻宫中。李成妃不与范妃交好,偷偷在天启帝面前为她求情,被客氏侦知,也将她幽禁起来,成妃乖觉,鉴于裕妃饿死的先例,便偷偷在房间的夹壁中预先藏好食物。 
  客氏关了成妃半个月有余,见她丝毫没有饿死的样子,心里发虚,便把她放了出来,贬为宫人。 
  其他如赵选侍等人,情形与裕妃、成妃大同小异。先后被客、魏或者杀死、或者矫旨贬斥。 
  客氏与魏忠贤二人不但对妃嫔下手,连皇后同样不放过。二人联合意图废掉张后,另立魏良卿之女为后。天启三年,张后怀孕,消息传出,举朝欢欣,臣民皆曰: 
  “我主有后矣!” 
  谁知这正犯了客、魏之大忌,魏忠贤借掌司礼监的方便,将皇后宫中太监、宫女今天换一个,明天换一个。不到一个月,皇后身边已没有一个熟面孔。 
  张皇后是精明人,见此情形,心中有一股不祥之感,她把自己的忧虑告知天启帝,谁知皇上压根不相信。他说: 
  “客妈妈仁慈和蔼,魏忠贤忠贞为国,哪里会来害皇后!再者,皇后之身乃社稷所倚,纵使他们有包天之胆,也不敢来打你皇后的主意呀!” 
  张皇后虽然怀疑客、魏,但也觉得自己贵为皇后,他们或许不敢轻举妄动。 
  谁知张皇后竟然想错了,天启帝也想错了。一日晚间,张皇后觉得腰间隐隐作痛,便命侍立的宫女给她捶捶腰。那宫女在张皇后身上又是掐又是捏,还不时朝皇后腹部猛捶。张皇后急忙喝令她住手,自己的腰间更加疼痛难忍,便匆匆上床休息。 
  第二天早上,皇后腹痛难忍,急忙起床小解,谁知竟排出来一个成形男胎。 
  皇后惊得惨叫一声,昏死过去,待天启来时,清查那捶背的宫女,却早已无影无踪。 
  此后皇后再无生育,其他嫔妃即使有孕,也都惨遭客氏迫害,而天启帝就因此得了一个断子绝孙的命运。 
  宫廷里所发生里的这些事情源源不断地传入吴总兵耳中,他的眉头每天就在皱着,成天就在为自己的堂妹吴淑妃担心。 
  他知道魏忠贤、客氏这两个心狠手辣的家伙早晚会向吴淑妃下手,这只是一个迟早的事情,他每次给堂妹淑妃写信就告诉她明哲保身的道理,不要去招惹这两个恶人,他同时派家人吴政禄出入于边关与京城之间,随时随地打听淑妃在宫中的消息。 
  淑妃在宫中恪守礼仪,安于妇道,聪慧娴淑,从不招惹谁,这无不与吴总兵那每一封信的劝告有关。 
  可客氏与魏忠贤这两个心狠手辣的家伙并没有放过这只柔弱善良的羔羊。 
  又到了新春佳节,宫里一片节日的喜庆,宫女嫔妃为了讨好她,都纷纷把从娘家要来的礼物送给二人。宫里的宫女嫔妃大都来自豪门,个个几乎都有一定的背景,大份大份的礼物自然送得出。 
  魏、客二人在大肆收受礼物的同时,突然想到淑妃还无动于衷。二人觉得淑妃太不给面子了,一惯善良娴淑的淑妃因此便成了魏、客二人的眼中钉。 
  淑妃也有自己的苦衷,本不想与魏、客二人过不去,原因是她送不出这份礼物。她的父母去逝,吴家支撑着门庭的就是吴襄这个总兵了。 
  整年镇守边关,与将士一块同甘共苦,再加国库空虚,士官的俸饷都开不出,吴总兵哪还有多余的钱让淑妃去送礼呢? 
  淑妃在提心吊胆惊恐不安中渡过了三天新年,到初四客氏就领着几名太监到了她的房里,口中嚷道: 
  “皇上有事要召见!” 
  眼里闪动着恶毒的光。 
  有多少妃嫔、宫女就不明不白地死于这句话之下,淑妃知道自己也活不了啦,她细细打扮了一番,最后瞥了一眼堂兄——吴总兵写来的信那几个熟悉的字,跟着客氏往外走。 
  经过一口结冰的池子时,客氏向跟随的太监使了一个眼色,几名太监狠狠地扭住淑妃,把她往池子里投。 
  淑妃惨叫一声便一头扎进了深深的冰池,再也没有浮起来。 
  淑妃便如那被魏忠贤派人扔到河里活活淹死的王贵人一样,被客氏在天启帝面前说成不慎跌入池中淹死而了事。没有人来为这些冤死鬼追查死因。 
  这客氏原本是定兴县一个叫侯二的老婆,并且生了一个孩子叫国光。十八岁进宫给天启帝当乳母。没过二年她的丈夫死了,客氏便成了寡妇。 
  客氏长得很漂亮,面似桃花,腰似杨柳,性情弱媚,态度妖淫。在宫里当乳母不能外出,整日与一帮宫女和太监相处很是觉得寂寞。 
  在太监中有一个叫魏朝的,见客氏生得美貌,非常垂涎,稍有空隙,总找客氏调笑,渐渐地两人越来越放肆,并发展到捏腰摸乳。 
  这时天启已长到不用吃奶的年龄,客氏因为没了丈夫仍然留在宫中服侍天启。一天,客氏正在房中闲坐,魏朝这不正经的太监便撞了进来,没说几句话便动手动脚。 
  客氏被魏朝撩得情火中烧,怏怏不乐地说道: 
  “你虽然是个男人,与我们妇人差不多,做这样的丑态干什么?” 
  魏朝嬉皮笑脸地说道: 
  “不同就是不相同,不相信你自己看看。” 
  客氏不信,把手伸到魏朝的裆间一摸,竟与没有阉割的男人没有两样。那男根挺挺地支在那里,不禁缩手道: 
  “你是个冒假的假太监,我要去奏闻皇上,敲断你的狗胫。” 
  说完,抽身就要往外走。 
  魏朝一把拉住客氏,把客氏抱起来放到床上云雨一番,淫兴不减。 
  原来魏朝净身后,密求秘术,割童子阳物,与药石同制,服过数次,重复生阳,所以与客氏上床后,仍然牝牝相当,不少减兴。 
  有了第一次奸情,以后的事就顺理成章了。 
  魏朝怕出入不方便,二人不能常同床共枕,便教客氏到天启帝的面前,请求对食。 
  什么叫做对食呢? 
  从来太监净身,虽不通人道,但心尚未死,喜欢接近妇女,因此太监得宠,就可以由皇上特赐,令他成家接室,只是不能生育子女,只是同床共枕罢了,因此叫做对食,又称为菜户。 
  客氏的请求很快得到天启帝的同意。此以后魏朝与各氏便成了夫妇。 
  魏忠贤原名叫魏尽忠,河南肃宁人,少年的时候就善于骑马射箭,更好赌博,时常聚集一帮人在家豪赌,欠下不少赌债无力偿还,在别人的追逼下,走投无路之中持刀把自己阉割了进入宫中当了太监。 
  正好宫中的红人魏朝与他同姓,二人便相认为同宗,并结拜为兄弟共同侍候天启帝。 
  天启帝好玩,魏忠贤便令一些工匠别出心裁,糊制狮蛮滚球、双龙戏珠等玩物,进陈左右,诱导天启帝。 
  天启帝龙心大悦,视魏忠贤一等人为心腹。 
  魏朝受魏忠贤的笼络,宫中所有的大小事情,无不与他密谈,甚至他的采药补阳,及与客氏对食等事情,也一一向魏忠贤说了。 
  魏忠贤本是个好色之徒,对客氏的艳美垂涎三尺,只是自己裆胯中少了一件东西,无从纵欲。 
  自从他从魏朝得知了采药补阳这秘方后,也照着秘方一试,果然瓜蒂重生,没几个月,胯中之物长得与原来一般大小。 
  这天他乘着魏朝外出的时候,与客氏调起情来。 
  客氏见忠贤年轻样子又英俊,也是暗暗动情,但疑魏忠贤是净了身的太监,见他勾引自己,只不过略略说说罢了。那知动起真的来,与魏朝无二,甚至比魏朝更猛壮。一番鏖战,弄了一两个时辰。 
  客氏满身舒爽,觉得魏忠贤的胯中战具远远胜过了魏朝。因此把前日亲爱魏朝的心思全转移到了魏忠贤身上。 
  出差回来的魏朝觉察出二人有异,暗暗侦察,才知魏忠贤负心,勾引客氏。魏朝醋意大发,好几次与客氏争闹。 
  客氏心里只有魏忠贤这个新的勾引者,哪顾魏朝,相互对骂,毫不留情。 
  魏忠贤见这件事已经败露,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客氏占为己有,不怕魏朝吃醋。 
  一天晚上,魏忠贤与客氏正在房里调情,魏朝喝了一肚子的闷酒乘醉而来,见了这番情景,气得三尸暴炸,七窍生烟,伸手去抓魏忠贤。 
  魏忠贤哪里肯让,也出手来抓,两人扭做一团,一直扯拉到乾清宫暖阁外。 
  乾清宫东西廊下,各建有平房五间,由体面的宫人居住。客氏魏朝也住在这个地方。 
  这时天启帝已经上床睡了,两人的扭打吵闹声惊醒了天启,天启急忙问内侍发生了什么事情。 
  内侍如实相告。 
  天启把三人叫进去。 
  三个人跪在御榻前,如实供认了扭打的前因后果。 
  天启听完后大笑道: 
  “你们都是同样的人,为何也解争风?” 
  天启不知道那胯中之物会复生。 
  三个人都低头不答。 
  昏庸的天启又笑道: 
  “这件事朕不便硬断,还是客媪自己选择好了。” 
  客氏听皇上这么一说,也没有什么羞涩的抬起头,瞟了忠贤一眼。天启看见这情形便说: 
  “朕知道了,今天晚上你们三个分居,明天朕替你明断。” 
  三个人各自去了。 
  第二天,天启下令把魏朝撵出宫去。 
  魏朝无可奈何,垂头丧气如丧家之犬一般只好出宫。 
  客氏想出了一条把魏朝斩草除根的计策,让魏忠贤假传圣旨,将魏朝骗到戍凤阳,令人用绳子勒死。 
  客、魏两人,从此盘踞宫内,恃势横行,欺凌宫女妃嫔。 
  却说吴襄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这天他正在案前处理边防公文,家人吴政禄慌慌忙忙一路嚎哭着闯进来,在吴襄面前跪倒便拜,哭诉道: 
  “大人,淑妃她去了。” 
  吴襄知道吴政禄带来的不是什么好消息,他怔怔地站在那里,全身发抖,手握着坐椅的扶手,半晌才问道: 
  “淑妃是怎么去的,快,快说来。” 
  吴政禄把淑妃在宫中遭魏忠贤、客氏二人的欺凌,以及正月索要礼物,把淑妃推入池塘活活淹死等事细细说了一遍。 
  吴总兵听完大呼一声:“气死我了!”竟昏了过去。 
  吴府上下老老小小哭成一团。 
  这时塞边的正月正是天寒地冻,冰天雪地,北风呼号,滴水成冰。吴襄请人搭了一个灵堂,家门口素灯高挂,魂幡飘摇,全家老小全身披白挂孝。 
  小小的吴三桂也跪在灵堂前,悼念死去的淑妃。极度的悲激,乌云般地罩住吴府灵堂,一大滴一大滴的泪似雨水般洒下…… 
  吴总兵在为淑妃痛苦之余,哽咽着对小小的吴三桂说: 
  “孩子,你要记住淑妃是怎么死的,长大后一定要罚治那些奸恶之人。” 
  吴总兵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尽管他手中有三尺青锋剑,在边关与敌人有成百上千次的厮杀,可对于宫廷的邪恶与腐败他这一介武夫也深感无能为力。 
  淑妃的死就如一片阴云长久地压在吴府的每一个人头上,每个人似乎都不开心,每个人都显得那么心事重重,往日的欢笑不在了。 
  小三桂在这种悲愤和哀愁的气氛中一天一天地成长着,这种气氛同时也使他懂事了许多,他知道什么时候去讨父亲开心,什么时候不去打扰正在沉思的父亲。 
  日月如梭,时光飞逝,转眼之间,五年已过去了。 
  吴三桂由于出生时的奇异,再加上满月时无上道人的隐语,他便少有异名了。 
  小三桂五岁了,与同龄孩子相比,他明显地高大健壮许多,不但如此,这孩子心眼也挺多的,自然而然,在那一帮小伙伴当中,他被公推为领袖了。 
  吴三桂生于一个整日充满刀光剑影的家,是兵家门弟的兵家郎。他的父母、舅家都是行伍出身,并且生于军营,多接触军兵将领,刀枪棍棒,周围的一切环境氛围,都是一种刚健质朴,武勇粗犷的戎马事,这给小三桂爱好武艺,喜弄枪棒产生极大影响。 
  小三桂天生奇胆。 
  生于军营,不断见到流血厮杀,他不但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远远躲开,反倒喜欢凑上去看热闹。 
  吴襄与吴夫人都是身负武功之人,自然对儿子练武要求甚严。从三岁起,便教他走箭步,四岁时,便教他练习武艺了。 
  小三桂生性勤奋,练武十分刻苦,有时被摔打得鲜血长流,爬起来照练不误!十八般武艺,样样都想学。家里常有军将往来,无论谁来,他都缠住人家要“过过招”,其实,也只不过想学点新武艺罢了。别人见他活泼聪明,倒也十分乐意教他。 
  小三桂从小于军营长大,吴襄整日忙于军务,不及教他认字读书。可喜小三桂人极聪明,记人记书记事,几乎过目不忘。兵家门第也没有四书五经,只有最基本最流行的一些兵书战策,戎马倥偬,父母没有机会请高明的先生教他启蒙读经,只请得营中一名文职小吏教他认字,讲一些简单的知识。 
  但是,这对于吴三桂来说,也就足够了。 
  一认得字,他就能自己读书了。家中的武经七书,他竟然磕磕绊绊地全读完了。七岁时,竟然还读了明代兵界流行的《戚继光兵法》。 
  他读这些书时,吴襄与吴夫人见了,只觉得这孩子好笑。尽管他十分聪明,然而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又哪里读得懂这些兵书,哪里能参透用兵之道呢?因此,他们虽不阻拦他,却也并不放在心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