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道仙凡-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哥舒将军的信鸽,难道是前线传来了战报?”庞忠见到这飞鸽又是欣喜。又是怀着几分隐忧。一般情况下。主将在前线作战,主动向后方传来战报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大军进展顺利,连战连捷。不过更有可能的则是。吃了败仗。不得已之下向后方求援。或是提醒后方注意做好准备。
“快,将这些飞鸽唤下来,看看到底传来了什么讯息!”庞忠急道。
很快一个将士将一封沾染了血的细细竹筒递了上来。道:“营帐上空一共三十余只飞鸽,其中每一只腿上都绑着这么一个竹筒。末将取来了一个,请将军过目。”
庞忠也不多说,径直接过了竹筒,轻轻一抖,一条细长的布帛从其中落了下来。
庞忠缓缓将布帛展开,随风只看到这布帛之上隐隐透着一片殷红,竟是鲜血写成的血书!
庞忠只看了一眼,身子猛地一抖,脸上一片死灰之色,默默将手中的布帛递到了随风面前,有些干涩地道:“这是前线的战报,你自己看吧。”
“初八,哥舒将军率军与贼决战于黄河北,王思礼率精兵五万当先突击,哥舒将军亲率十万大军紧随其后。不料,叛军故作羸弱,且战且逃。哥舒将军以为大势已定,隧率军追击。误入隘口,无数滚木礌石如雨而下。兵士死伤无数,因隘口地险,我军毫无周转余地,哥舒将军知大势不好,率军突围。又连番苦战,然核查军数,二十万大军十不存一。仅七八千人存耳,哥舒将军麾下番将火拔归仁图谋不轨,持将军以叛逃……”
信上所书内容到了这里戛然而止,显然原先书写如此书信之人还想再写些什么,可是迫于什么外力却不得不停下。这信件没头没尾,也没有一个落款署名,竟不知是何人所留。
随风和庞忠两人又看了其他几封信书,虽然措辞不同,但其中内容却是一般无二。
两人抬起头来对视一眼,眼神之中都是一阵黯然。
随风吸了口气,镇定了下来,道:“庞将军勿慌,这书信之中所说未必属实,且让我来卜算一二。”
庞忠也多有耳闻,随风乃是身怀神通的神仙中人,心中也很是好奇他究竟是怎样一番卜算的手段,当即便道:“也好,将军自便便是。”
随风双眼微阖,脚踩禹步,在这营帐之中走了起来。边走着,手指不住地掐算。他明明走得不快,可是这营帐之中却凭空起了一道旋风,吹拂得四周的布帘不住震颤。庞忠眼中一阵明亮,死死盯着随风。
片刻之后,随风脚下步伐一停,一脸黯淡的神色,轻叹一声,“我刚刚卜算了一番那二十万唐军吉凶,却发现其中大半已化为亡魂。只有很少一部分存活了下来,哥舒将军也命途黯淡,看来这书信之中所说十有**倒是真的。”
庞忠一阵久久的沉默,许久才问道:“那我们如今之计又该如何?”
“撤!”随风毫不犹豫,“那叛军先是俘了哥舒将军,又夺了潼关之地,正是气焰正盛的时候。他们一旦整顿完毕,第一件事便是出城来灭了我们这些残余势力。此刻正好趁他们还不曾站稳脚跟,我们快些撤退,先撤进长安城中,暂且有个保障。”
“好!我这便传令。”庞忠也不犹豫,明白这其中厉害关键,当机立断便下令所有兵士连夜赶路后撤长安。
————————
此时的洛阳城一片寂静,除了四处巡逻的将士的步伐声,再也听不见其他。之前武周之时废弃的皇宫中,一片歌舞升平。一队队衣着暴露的舞女在大殿之中来回穿梭,艳歌艳舞,其下坐着的却是诸位叛军将士。
这些人一道饮酒作乐,看着宫娥起舞好不快活。
只是奇怪的是,这宫殿最上方的位置却是空着的。那个象征着九五之尊,天下共主的地方。
这些人却丝毫也不觉得奇怪,看也不看一眼,就好像不曾看到那是一张龙椅一般。
“都退下,退下!”
突然从殿旁走出了一个低矮的将领来,此人身子低矮,面目可憎,鹰钩鼻子,双眼发蓝,竟是一个胡人将领。
他这么朗声一喝,那些舞女宫娥都被吓了一跳,似乎很是畏惧此人。齐齐停了各自的舞蹈,吭也不敢吭上一声,默默低头向着殿外退了下去。
底下的将领被扰了雅兴,竟然也没有丝毫怨言,看向那胡人将领的眼神之中竟也满是敬畏。
“好了,你们也退下吧。陛下即将驾临,有要事要在这里办。”胡人将领摆了摆手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是,丞相大人!”
座下的将领齐齐站起身来,冲着那胡人弯腰施礼,也整整齐齐地退了下去。
这么一个胡人竟然被他们称为宰相,未免有些匪夷所思了。不过这洛阳之地早已被叛军攻陷,那么很显然,在这宫殿之中的尽是叛军了。而那个被其他将领称为宰相的胡人身份也不难猜,想来应该就是那安禄山了。
眼看着殿中所有人都退了下去,安禄山这才高呼一声,道:“陛下,下面的将领都退下了。”
“这次你做得很好,我们拿下了潼关,那长安便唾手可得,你当记一个大功!”
一道清朗的话声从殿旁传了过来,接着,一个身穿黄金九龙袍的少年缓缓踱步,走入了这大殿,径直到了正中的龙椅面前一下坐了下去。
若是随风在此,一下便能认出来,那坐在龙椅之上的不是那慕容玄风又是何人?
“不敢不敢,我军能够节节胜利,这些都是因为陛下指挥有方,运筹帷幄。方才能打得唐军落花流水,微臣不过只是按照陛下的旨意行事而已,哪里敢居功。”安禄山深深鞠躬,毕恭毕敬地说道。
“好了好了,这些话就不要说了。说是你的功劳便是你的,谁也抢不走。你推给朕,朕乃是一国之君,要这么多功劳作何用处?”慕容玄风摆了摆手,止住了安禄山的话语,接着又道:“朕唤你来此,你应该知道所为何事吧?”
安禄山听慕容玄风问起,忙道:“自然知道,陛下放心早已准备好了。来人,将那哥舒翰提上来!”
只听殿外有人应了一声,很快,几个叛军压着一个浑身沾满了血污之人走上了大殿来。这狼狈不堪之人,不就是前几日在潼关城中和随风告别的哥舒翰么?
慕容玄风刷的一下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径直走到哥舒翰面前,笑道:“哥舒将军幸会幸会,久仰你开疆扩土的大名。若不是禄山将你请来,怕是朕与你却是无法碰面了。”
哥舒翰此时哪里还有往日半点的神威之色?长久以来的病痛,以及战败的阴影,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一点一点地掏空了他身子之中的精髓。他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者一般。
安禄山走上了前来,居高临下地看着哥舒翰,冷冷笑道:“哥舒翰,往日你瞧不起我,如今怎么样,还不是被我请到了这里来?”
ps:求下支持。。。
第八百八十三章退守长安
“扑通”一声,哥舒翰直接跪倒在地。双眼之中涕泪横流,口中直呼道:“末将肉眼不识陛下才落得如此下场,现如今天下由兴衰转为混乱,陛下乃是拨乱反正之主。天命所归之人,末将心服口服。”
安禄山哈哈大笑,“你看不起我却是无妨,亏你还算机灵,知道陛下贤明,不然却是有你的好果子吃。”
慕容玄风眼看着这哥舒翰拜倒,平静的脸上这才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道:“好了好了,难得你识得大体,懂得这进退之道殊为不易。我听闻你乃是被一番将背叛才会来此,想必将军亦是因此受了很大委屈吧?”
哥舒翰听慕容玄风问起了自己的委屈之事,心中不禁更是感动莫名。他一路至上被那番将火拔归仁所持,捆绑住了手脚。送往东都洛阳的路上还屡遭其嘲笑奚落,大损面皮。虽然他吃了败仗,损兵折将,二十万大军十不存一,但他毕竟当年也是一代名将,率领着大唐军队连破吐蕃,更是一举攻下了石堡城,立下不世功勋。乍然之间受到一个番将宵小奚落,这叫他如何能够咽的下着一口气?
而且若不是那火拔归仁叛乱,他又岂会被这叛军所俘?一路之上早已将那火拔归仁恨之入骨,恨不能啖其肉食其骨方才解恨。
他心中的恨意实在是太强,以致于他明明知道这些不过只是慕容玄风的攻心之语,却还是忍不住感动万分。一边痛哭流涕一边说道:“如今李光弼在土门,来瑱在河南,鲁炅在南阳,对于陛下统一大业殊为不易。不如我修书一封,将他们也召集到陛下麾下,如此一来,这三方唐军自可不攻而破。”
慕容玄风哈哈大笑,道:“如此甚好,得卿之助足足胜过十万兵马。既然卿与那火拔归仁有仇,我便将他赐予你发落如何?”
哥舒翰闻言大喜。目中光芒炯炯。说出的话语也掷地有声,“谢陛下隆恩!陛下德威无量,末将深感佩服。”
慕容玄风笑着摆了摆手,“好了好了。将军一路辛苦了。下去好好休息吧。”
哥舒翰不敢多留。应了一声,缓缓退出了大殿。
等这哥舒翰退下之后,慕容玄风这才面色一变。原先的笑容尽数消失不见,只剩下了一抹淡淡的忧愁之色。
“陛下为何蹙眉,如今前线军事一片大顺,正是应当趁胜追击值得庆贺的时候,陛下怎么反倒感怀起来了?”安禄山最是善于观察揣测,眼见慕容玄风面色不佳,赶忙出声问道。
慕容玄风微微摇头,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前线行事一片大好,却也是有原因的。之前的时候师父一直留在前线镇压诸天,朕有一生平大敌,现如今乃是天山派的掌教。手下掌握着上万高手,便是比之慕容世家来也毫不逊色。如今他的实力更是今非昔比,就连朕都不是他的对手。之前的时候全靠着师父在场才能压过他一头。如今听闻为了夺下潼关,师父与他一通血战,虽然师父最终获胜,却也中了此子的阴谋,身受重伤,短时间内怕是恢复不过来了。以后的战场上的诸多事情,都需要朕一人应对。你说朕怎能不心中烦闷?”
安禄山大吃一惊,他虽然知道慕容玄风有一个很是不一般的师父,但他却是到了现在才知道原来慕容玄风的大敌竟是那传得沸沸扬扬的天山派掌教。
不过他也只是微微一愣,便回过了神来,笑着宽慰道:“陛下不必担心,那少年再怎么了得也绝不会是陛下的对手。陛下只不过是最近一段时间心忧国事,以至于耽搁了修行。不然又岂会不是那一个黄毛小子的对手?而且,再者说了,他和陛下的师尊一番决斗,就算凭着一些下三滥的伎俩讨到了一些好处,可是陛下的师尊的实力摆在那里,他付出的代价又岂会小了?想必他定然也是重伤的下场,等他恢复过来的时候,陛下早就后来居上将他反超过去了。陛下却是不必担心。”
听安禄山这么一说,慕容玄风心中却是好受了许多,点了点头道:“你说的却是有理,不过此刻有些晚了,你还是退下吧。容朕一人独处一会。”
“是!”安禄山毕恭毕敬地应声,缓步后退。
他刚退两步,却又被慕容玄风给拦了下来。
“对了,却不知碧涵这几日怎么样,心情可曾好了些?”
安禄山又欠了欠身子,道:“回陛下的话,涵皇后这几日四处游山玩水,心情开朗了许多,却是没有从前那么憋闷了,陛下放心便是。”
慕容玄风长舒口气,脸上重新又恢复了几分神采,道:“涵儿她心情改善自是再好不过,好了,没别的事了,你去吧。”
————————————
“将军前方便是西京长安了,到了长安城,将士们便可以喘口气了。”
庞忠看着前方隐隐约约已经出现在视线之中的城墙虚影,长长出了口气,果然不出随风所料。他们刚刚撤走没多久,身后便出现了叛军的身影。
幸亏他们提前有了准备,这才不曾落入叛军的合围之中。否则他们八千多人却是一个都跑不了,都要被困死在潼关边上。
他们这一路逃亡而来,真可谓是提醒吊胆,丝毫不敢疏忽。即便是夜晚休息的时候,至少会安排十分之一的人站岗放哨。以免中了敌人的偷袭,经过了数日如此艰辛的跋涉,这才到了长安城下。
随风点了点头,他身受重伤,一身的实力发挥不出来一成。如今的他就和当初刚刚跨入筑基期的实力差不多,这么一番跋涉下来,眉头之上却也略微现出了几分倦色。
听到庞忠发问,微微点了点头,问道:“庞将军,此前我便让你给长安城内传递消息,不知这件事情你办得怎么样了?”
庞忠神色一肃,郑重答道:“回将军,末将之前便发了飞鸽传书和探马。已经收到长安的回信,此刻陛下已经知道潼关失守一事了。等我们到了长安,想必少不了一番问询。”
随风想起了玄宗皇帝病入膏肓的传言,即便不完全属实,但也能够肯定,此刻皇帝陛下的状态定然不怎么好。
很快,他们一行人便到了长安城下。
“好了,庞将军你们乃是朝廷的正规兵马,想来应该会并入兵部统辖。我所带来的那些却是我个人的弟子,我们二人此时就要分道扬镳了。”随风看着面前熟悉的城门,轻声对着身旁的庞忠说道。
这些道理不必随风说,庞忠却也明白,应了一声道:“这却是无妨,他日叛军攻来,怕是还少不了我们并肩作战的机会。”
随风微微笑笑,什么也没说,带着天山派剩下的两千多弟子浩浩荡荡进入了长安之中。之前庞忠便修书给朝廷讲述了事情的原委经过,措辞恳切,在痛辞叛军的阴险与残酷之外,却也不忘褒奖了随风一番。
是以随风带着天山弟子进城,倒也不曾遇到什么阻碍。
由于所带的弟子太多,一般的客栈却也住不下。随风进城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听高力士的府邸,准备登门拜访。
此前高力士在潼关的时候便和他有了约定,来长安之时定要再相见一番。而且这么多弟子,恐怕最后只能再将他们调入军中,借用一番唐军的地盘才行。这里和潼关不同,这里乃是首府长安所在,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动用军队的。想来,也只有劳烦高力士了。
很轻易地在市集上问到了高力士府邸的方位,随风马不停蹄,直接调转过了方向,向着赶了过去。
高力士虽是宦官内臣,可是在除了皇宫之外,他在外城却也有着一处府邸。由于他清廉贤明,从不做违反纲记之事,是以在百姓之中口碑甚佳。每每提起,总是会尊称一声高将军。
是以他的府邸门外高悬的匾额上,所书的便是这“将军府”三个字。
当随风赶到的时候,这将军府之外却很是热闹。沸沸扬扬围了一圈之人,几乎将整个府邸的庭院尽数占满。
随风环视了一周,眉头一皱,暗暗寻思道:“那侍从将我领到这里来,说是高力士即将来此让我稍等一下。可是这四周这形形色色之人又是怎么回事?从衣着上来看,这些人不是郎中便是江湖方士,这高力士到底搞什么鬼?”
“师兄!”
身后突然传来一声轻唤,随风下意识地回过了头去。
眼前站着一个高高瘦瘦的少年,这少年年岁明明不大,可是整张脸上却满是成熟和沧桑之色。看起来就像是饱经人世间冷暖风霜一般,是随风一眼便认了出来,这少年不是风无一又是谁?
随风一愣,却没想到在这里也会相逢,赶忙问道:“师弟,你怎么会在这里?”
风无一微微一笑,道:“我却是也组织起了一支勤王兵马,特来通报高将军一声,好配合官军的行动。”
ps:求支持。。。
第八百八十四章架前大变
随风这才了然,想想却也在情理之中,毕竟风无一如今的身份不比从前,乃是中原盟主,可谓是整个中原之地所有武林门派的精神领袖。他接过当年花久龚留下的大任,刚一上手便雷厉风行,办下了一系列果决之事,短短几个月之中,便在整个天下间留下了赫赫威名。
安史两人作乱之后,天下之间各路兵马纷纷响应。其中许多武林中人自然也不甘寂寞,其中有许多便自发组成了队伍,风无一本就想做出一番业绩来。于是很自然地将这些人马收入了囊中。
风无一一路之上也很不太平,屡次遇上叛军阻拦。且战且行,费了好一番周折才到了这西京长安。
“什么!师兄你说的是真的么,那潼关之地已然沦陷?那岂不是很快叛军便会攻到这长安来?”风无一听随风说完前因后果,目眦欲裂,倒吸了口凉气,显然已经吃惊到了极致。
随风微微点了点头,似乎早已知道他会是这么一副表情,也不觉得奇怪,有些凝重地道:“现如今形势很是不妙,不过却也不必太过悲观。毕竟这西京长安乃是天子脚下,伏有重兵却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
风无一点头应了一声,突然想起了什么,拉过了随风,神神秘秘地道:“师兄,你猜我在来这长安的路上遇上了谁的阻拦?”
听他说得这么没头没脑,随风哪里能够猜得到?反问道:“我猜不到。你直说便是,遇上了谁?”
风无一皱了皱眉头,双眼之中闪过一丝空灵,像是想起了什么曾经的往事。半晌才徐徐开口道:“说来我也是吃惊不已,我在领兵西来的途中险些误入了叛军设下的陷阱之中。经过好几次冲击才最终突围出来,却不曾想那叛军的领兵之人竟然便是当初西域老妖的弟子,雪无痕!”
随风一怔,随即点了点头,“这却是不稀奇,当初无痕在天山之上搞的一出血雨腥风。甚至想要将天山派整个吞并。幸亏遇上了我。才最终化险为夷。后来他被我废去了全身功力之后便听说他被慕容世家收入了麾下,慕容世家如今公然扛起反旗,你会遇上无痕倒也不意外。”
风无一又吃了一惊,却没想到无痕原先竟然还在天山兴起过一番波澜。
“对了。却不知道那无痕如今实力如何?”随风突然想了起来。又问道。
“和当年的西域老妖差不多。如今的话和我不相伯仲。当时我也只和他过了两招便分了开来,具体的感觉也不是很深刻。”风无一回忆了一番说道。
“这么短短数年的时间,竟然能够重新修炼到如此高度。此子倒也可怕。日后很有可能乃是你的一个大敌,你切记不可粗心大意免得被他钻了空子。”随风心头一动,隐隐约约像是感知到了什么,郑重对着风无一说道。
一般到了随风如此境界的高手,突然涌上心头的灵感一般都极是准确。也正因此他才特意提醒风无一一番。
只是那风无一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看起来有些不太服气的样子。毕竟当年花久龚便是因为和那西域老妖一战,才会离世。那无痕身为西域老妖的弟子,风无一对他不服气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随风还想再说,身后突然传来一道话语声。
“随风,咋家恭候你多时了。”
随风转过了身去,就看到一个头发花白之人笔直走到了自己身前,面露忧色地看着自己。
“高将军,你来了。”
高力士看向了随风身旁的风无一道:“这位想必便是近日来江湖之中传得沸沸扬扬的少年盟主,风无一了吧?”
风无一谦逊地一笑,“正是在下,久闻高将军大名,久仰久仰。”
高力士摆了摆手,“阁下不必客气,此次想必也有要事,不然也不会千里迢迢赶来这里。不妨说出来意吧。”
风无一也不回避,径直将此次的来意说了出来。随风这才知道,原来风无一想要率领一路勤王兵马东征而去,切断叛军通向齐鲁之地的道路。和几路官军一起,将那叛军围困在中原之地。否则一旦让叛军突围,进入了其他地方,非但会扰乱一方安定,而且对于最终平息叛乱却也没有益处。
“这一次我乃是奉了师叔之命前来询问一番,若是能够得到官军的配合,不论是对我们哪一方而言都大有裨益。”
接着风无一又详细地讲述了一遍用兵之法,听得高力士双眼一亮,赶忙问道:“不知你师叔却是何人?竟然对于这用兵之道如此纯熟,若是此人能够相助于我们,定然能够攘除叛乱还天下以太平。”
“师叔乃是蓬莱派离日上人俗名郭子仪,早年也曾参加过朝廷武举,后来积功也曾担任过九原太守。后来师叔看透官场,便卸甲归田去了蓬莱派之中潜心修行,才有了如今的实力。这些计策、想法却是师叔一人想出来的。”
高力士长叹一声,“军营之中有如此良才,却不得重用,反倒是安禄山这等胡虏深得圣眷。唉!此时乃是非常时机,朝廷正是用人之时,希望你能好生劝说贵师叔一番,不求贵师叔能够重回军中。但求他看在国家危亡的份上能够再尽一臂之力,想来他派出你来,便有如此想法在,你这般与他说,他应该不难接受。”
风无一很是爽快地应了一声,看了看随风,道:“师兄,想必你来找高将军也有要事要说。我还有些事情没有处理,便先走一步了。”
说完,还不等随风应声,风无一直接转过身走出了将军府。
“前线的事情我都已经知晓了。”
高力士转过了身,落在随风眼中的背影显得又萧索了几分。
随风看着他的背影,心中也是一阵五味陈杂,不是该说什么是好。
“好了,你也不必自责。你来了正好,我却是有些事情需要你来帮忙。”高力士突然又转过了身来,满脸严肃,郑重无比地看着面前的随风。
随风被他盯着,心头猛然一跳,却是起了一分不好的预感,“却不知究竟是和事情?只要随风力所能及定然在所不辞。”
“你随我过来吧。”高力士看了这院子之中的其他方士郎中一眼,什么也没多说,直接带着随风进入了庭院之中。
随风看着这高力士如此神神秘秘,就连刚刚和风无一讨论如何对付那叛军之事都不曾避人耳目,反倒和自己说话的时候,如此小心谨慎。定然发生了什么了不得之事。
虽然并不肯定,但随风心中隐隐也能猜到几分。
“将军特意将我带到了这里,想必是有什么重要之事想说吧?”
随风走着试探着问道。
高力士一下停住了脚步,眼神直直地盯着随风,涩着声音,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自从上次从潼关回来之后,我便一直想要亲自见上陛下一面。可是每一次都被阻拦下来,终于在前几日的时候宫里下了一道密诏,说是陛下身染重病。整个寝宫都被侍卫封锁,只有贵妃娘娘和宰相大人两人能够进出。整个大唐的政务尽数交到了杨国忠手里,如今他除了名义上还是宰辅大臣平章政事之外,其他诸多实权已然……”
说到这里,高力士的话语蓦地一停,却是再也说不下去了。
看着他痛心疾首的模样,随风也是一怔,他之前虽然也知此事不小,却没想到竟然已经严重到了如此地步了。
第八百八十五章贵妃娘娘(上)
一般来说即便真的是皇帝身染重病真的不能理政了,只要还没有到无力回天的地步却是不会让下属知晓的。
不然满朝文武一听圣上身体染恙,万一起了异心,开始结党营私又该如何是好?是以为了朝中稳定,却是不会下诏的。只有到了山穷水尽,皇帝即将驾崩的时候,才会下达诏书。一面为了稳定人心,还有想必也会确定下一任继任大宝之人。
可是如今虽然太子已然确立,可是李隆基的身体一直很好,虽然年迈,但是龙精虎猛,半点也没驾崩之象。按理说即便是染了疾病,却也不会下此密诏的。
随风眉头一皱,有些狐疑地道:“此事却是有些蹊跷。”
“我也是这么觉得的,这半点也不像是陛下的行事作风。”高力士面色一沉,“按照陛下的性格,便是他真的身体不行了。也一定会瞒着所有人,绝不会这么公开下诏封锁行宫的。”
随风思索了一番,分析道:“如今的情况看来,应该只会有两种可能。要么是陛下真的重病在身,已然浑然不知外界之事了。要么则是陛下此刻已然没了自由,那些诏书一类的命令并不是他本身的意志的体现。请问高将军,以你看来这两种可能之中哪一种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高力士沉默不语,半晌才有些迟疑地道:“依我看来,却是第一种的可能性大些。虽然近些年来由于陛下上了年纪,精力不比从前。许多决断也没有之前那般远见卓识。但余威尚在,要说什么人胆敢挟持陛下,我是决然不信的。以陛下的性格也决然不会这么容易就范。况且,陛下身旁还有贵妃娘娘……应当不至于此。”
随风应了一声道:“我也是做如此想法,将军找我想必也是为了能够查清楚这其中真相吧?”
“正是如此!”高力士重重点头,“我原本想的是等你从潼关退回长安之后再来找你说这件事情,只是宫中的密诏来得实在是突然,我全然没有准备。正想着该如何与你联系的时候,却传来了潼关沦陷的消息。从那个时候起,我便一直在等着阁下到来。我虽是陛下近臣。可是手中并无实权。那华清宫此时被御林军重重包围。只有宰相一人能够进出。阁下武功高超,想要人不知鬼不觉地混入其中想必应该没什么问题。”
难怪这高力士之前对于自己如此看重,竟是这么回事。随风这下恍然大悟,将前因后果尽数串联了起来。
高力士又道:“我知阁下武功高强。不过阁下却也要切记不可大意轻敌。那御林军之中却还是有着几个绝顶高手的。若不是我见阁下武功早已超凡脱俗。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我也是不会来找阁下帮忙的。”
随风摆了摆手,神色自若。看不出半点波澜,“将军放心,我今夜便出发。定要搞清楚这其中原委究竟。”
“今夜便出发?会不会太急了一些?”高力士吃了一惊。
“无妨,此事宜早不宜迟。早些解决陛下便能早一日脱离危险,如今叛军攻陷了潼关,正是需要陛下主持大局的时候。”随风皱了皱眉,虽然高力士说着简单,可是他心中却隐隐觉得此事想来应该没有这么轻松。
“只希望陛下不是真的身体有恙,不然如今这副局面却该如何是好?太子年纪还太小,不堪担任如此重任。叛军气势如虹,若是陛下出了什么意外,众将士没了支柱,士气涣散又该怎么和叛军决一死战?”高力士喃喃自语。
很快,太阳缓缓从西边坠落了下去。直直地掉过了地平线,最后的一点光辉彻底消散之后,夜幕升起。整个世间从白昼变到了夜晚,悄无声息地完成了昼夜的交替。
趁着这月黑风高夜,一道全身包裹在漆黑服饰之中的人影闪烁腾挪向着坐落在长安城东北方向的大明宫飞速接近了过去。
他的身躯几乎和夜空下的晚风融为一体,不着一丝痕迹,正是施展出了潜行之法的随风。以他如今的实力,除非是像何为道一样境界高于他的绝顶高手,否则决然发现不了他的行踪。所谓的万千御林军齐齐守卫的大明宫在他看来就和自家后院没有任何区别。
轻轻松松几个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