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管理大道-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国人应该走自己的路,似乎是当代中国人逐渐摆脱五四时代“全盘西化”的观点,开始反省与寻思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现代意义,居于人类学家“完全脱离传统,任何改革均不可能成功”的忠告,所产生的一种觉醒。以“创造中华文化的新意义”为前提,不要盲目复古,更不任意拋弃传统。具有这种正常的心态,才能够了解中国管理现代化,便是发扬中国传统管理,结合西方管理精华,创新出既能适应中国环境,又能符合现代化需求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它不是混合,也无所谓体用,却应该是真正的整合。

孔子主张正名,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孔子并未说及名的定义,荀子则确定为“分别各个实物,使其不会混乱”,便是“名”。要研讨中国管理现代化,必先正“中国管理”的名,也就是从管理的“意义”入手,来详加考察。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分成〈一〉中国式管理的传统意义;〈二〉西方式管理意义对中国式管理的影响;以及〈三〉中国式管理的现代意义,说明如后。

中国式管理的传统意义儒家思想,一向被尊称为中国传统的中心骨干。孔子认为一切精神界科学,都应该纳入伦理学的范围。影响所及,我国哲学、心理学、政治学、军事学、宗教学、美学,都和伦理学具有密切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学当然也不能够例外。

人类社会,种类既多,又特别复杂。因为社会组织,虽然有时用以对付自然。而最重要的,还是人与人的交往。人类有互相猜忌、互相仇怨的习性。为了求生存,势必对内要求相安无事,争取共同的繁荣;对外希望守望相助,团结一致,才不至让敌人有隙可寻。面对这样复杂的社会组织,儒家提出了“天下一家”的构想。从家庭开始,实行尊重秩序的“家长制度”,逐渐推广到宗族、乡党,乃至于国家。父亲是一家之长,为最高的权威。但他必须负责一切,包括教育子女,维持家庭中的和平安乐。家里人与人的关系,不外乎父子、夫妇和兄弟。在这三种关系上,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义务,做到: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义”,乃是“齐家”的基本条件。

把“齐家”的原理应用到国家,产生了“君臣”的关系;应用在社会,便有“朋友”。原先家庭中的三种人与人间的关系,加上“君臣”和“朋友”,组合成为:“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称为“五伦”。孟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大家如果都按照这个道理去做,社会自然太平,天下也会统一成为一家。

从家庭到天下,划分成家、国、天下三个阶段。家包括家庭、家族、家乡三者,同时成家、立业都是家庭范围内的事情。所以大学之道,只用“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概括说明管理的范围。

管理家、国、天下,也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先,必须“修身”。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乃是各人完成修身工夫的必经阶段。任何人都应该努力修身,然后再视个人的才能和环境的实际需要,以已修之身去齐家、治国或平天下。

梁任公用论语的“修己安人”来表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安人的行为。

中国式管理的传统意义,便是“修己安人的历程”如图3…1…1。管理的活动,始于“修己”的功夫,而终于“安人”的行为。管理不是一种独立实体,而是组织内人、事、地、物关系的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所以是一种“历程”,也就是“过程”。

至于管理的基础,孔子是主张“感应说”的。他提出一个基本观念,认为人性是纯的,无所谓善恶。人由先天所遗传下来的性,初生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形态,完全是纯白的纸片一般,可以任由后天的环境予以塑染。环境的形态不同,塑染成功的形态也不相同。所以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居于这种“性纯可塑论”,孔子提倡“感应说”,肯定只要外面的环境,如果提供合适的刺激,人们必然会产生一种正常的反应。他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意思是说:在上位的人,如果以身作则,表现出礼贤下士的风范,大家就不敢不恭敬待人。居上位的人好义,大家就会服从。在上位的人,言行诚信,大家便不敢不诚实。上司做部属的好榜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感应。

要获得良好的感应,自必重视管理者的修己。我们从孔子所说“修己以安人”,加上一个“以”字,即是将“外王”学问纳入“内圣”之中,一切以各人自己为出发点。不论管理者或者被管理者,都应该各自专注养成健全的人格。人格锻炼到精纯,便是内圣;人格扩大到普遍,便是外王。儒家千言万语,各种法门,都不外归结到这一点。管理者自身做事正当,即使不用命令,员工自然照样去做;管理者自身做事不正当,虽然一再命令,员工也未必肯服从。所以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所以注重管理者先修其身,是因为环境的力量,可以塑染人性。只要先改善员工所处的环境,则员工不正而自正,组织也就不治而自治了。他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便是主张管理者应该造成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自动自发,亦即是“有所感应”地把份内的工作做好,不必样样规定,凡事指示,完全符合儒家“部属自爱自律,上司仅量少管”的要旨。

儒家“道德管理”的原理,到孟子才完全确定。他将孔子“仁”的观念效用化,认为管理是否有效,系于管理者的德性。管理者必须具有“不忍人”的“仁心”,才能够实施“不忍人”的“管理”。“仁”观念由纯道德意义,化为涉及实际的观念,更增强了管理的伦理气氛。

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对于管理的“修己”与“安人”,是比较着重在“修己”的。而对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责任,又是比较重视“管理者”。由于每一个人,就相当的范围而言,都有担任“管理者”的机会。例如结婚生子,便应该善尽“家长”是“管理者”的责任,所以任何一个人,都以修身为本。管理的传统意义,如图1西方式管理意义对中国式管理的影响西方式管理,并无统一的定义。然而在多种定义之中,显示出一种共同的关联性,就是管理者对达成组织目标的关切。例如行为科学家对于管理的定义,即偏重于“指导并参与个人及团体工作,以达成组织的目标。”何格斯(R。M。Hodgetts)说:经由他人的努力及成就而将事情做好,谓之管理,乃是普遍为人们共认的定义。西方科学的人类观,指出人与动物区别,在人依“目的”行事,而动物只服从它的“本能”。人立于自然之外、之旁、之后,自己能够指导自己;动物则处于自然之中,为自然的一体,无意识而行动。一方面是摆脱自然的人,另方面则是被自然所束缚的动物。人既然脱离了“不得不然”的“自然”范畴,他就可以自行决定“目标”,自行选定达到其目标的途径,因而获得预期的“成果”。西方所强调的“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MBO)或“成果管理”(ManagementbyResult;MBR),实际上都把管理视为“始于『目标』(我要如此)而终于『成果』(我要成功)的历程”,加上“经由他人的努力及成就”,构成了西方式管理的意义,有如图这种管理的意义,传入中国之后,至少产生下述六种影响:1。管理与伦理脱离关系。认为管理是管理,主要在追求组织目标的达成,与伦理无关。浅见的人,甚至高喊“企业需要管理,是为了经经营有效,可以多赚利润,绝非为了慈善。”西方管理学家,殊少谈及伦理道德。人群学者所谓HumanRelation,多半指的是“个人对群体的关系”,他们将“个人与个人的交往”,列为私人生活的范围。这种“有公无私”的管理态度,也使中国伦理化的传统管理,面临极大的挑战。

2。不重视“修己”。平心而论,中西管理都离不开“修己安人”的范畴。只是中国传统,比较侧重“修己”,肯定“已修之身”才能“安人”;西方管理,则比较偏重“安人”,不过所用手段,有所不同罢了。西方式管理不以修己为重,很快地影响了中国。因为修己原本十分不容易,非有正确认识与坚毅意志,很难修磨成功高尚的人格,更不要讲求什么“无缺点”的境界。如今既能不予重视,岂不快哉!当然重安人而轻修已,以免给自己太多的压力。

3。不相信“感应”的力量。西方特重“个人主义”,各人有其自由意志,取向未必相同。因此西方管理,一直无法协调个人与组织的目标,使其归趋于一致。自泰勒(FredrickW。Taylor)迄今,仍未获得圆满的解决。他们运用压力、强调程序、极力激励、建立系统,乃至设法改变行为,由于偏重“物质环境”而忽视“精神环境”,所以不可能像孔子那样的主张“感应说”。中国管理现代化,急于引进各种方法,相对的把“感应”摆在一边,视同“过气的玄学”,摒弃在“科学”之外。自己不相信感应,当然不用心去感应,因而收不到效果。

4。重视“企业管理”。西方管理,特别重视企业管理,因为它自己发挥了实践的成效,而且具有衡量的标准。西方观念:政府机构、大学、医院和军队,只需要断断续续的管理,也就是发生严重问题时,为了解决问题才求救于管理。惟有企业管理,才是普遍需要的和连续的,可以说有企业便需要管理。影响所及,中国式管理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外,尚须另加“立业”一目,而“立业”的重要性,又显然凌驾原有的三个项目之上。

5。重视“安人”之后的“成果”。中国传统,承受孔子“见利思义”以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启示,力求“以仁安人,以义正我”,而“合于义与否”为求得富贵的取舍标准。但是西方式管理的追求成果与成功,显然并未顾及“义”的前提,不免使现代中国式管理,逐渐放弃“安人”的理想,转而追逐“效率”、“业绩”与“利润”等成果。

6。重视管理的手段。中国式管理的“感应”既然受到怀疑,自然易于接受西方管理程序(活动)的观念,认为管理要有成效,必须透过若干程序;相信这些手段的运用,有助于目标的达成。管理程序,也就是管理功能,西方学者的看法并不一致,通常则以计画(planning)、组织(organizing)、指挥(manding)、协调(coordinating)与控制(controlling)为重点。

中国式管理的现代意义中国式管理的传统意义,有赖于传统社会的完整典章制度,及其清晰确定的伦理规范。但是到了今天,传统的典章制度,固然破坏无遗,而伦理规范,也已经侵蚀得面目全非,不成体系。

自从西方管理输入以来,又带来了若干负面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式管理是否能够维持原有的意义,委实值得检讨。

首先,我们反省西方管理在意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分述如后:1。管理与伦理脱离关系,初看并无不当。特别是我们发现“家族企业”在人事安排上,很难摆脱伦理关系,以致企业内非家族成员普遍不愿意卖力的现象,更认为伦理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但是深入考察,便觉得十分危险。因为长此以往,“以厂为家”、“把公司视同大家庭”的观念势必消失。而员工亲如一家人、彼此同心同德的景象,也将一扫而光。

西方管理,视员工为“平均人”(做同样的工作,要有同样的表现),管理者为“合理人”(身为管理者,必定具有合理的态度),不但与事实未尽相合,而且容易引起彼此之间的对立。因为人有个别差异,当然不是“平均人”;管理者是“人”,有合理的时候,也必定有其不合理的时候,不可能经常是“合理人”。管理者往往觉得员工不符合“平均人”的水准;员工也常常埋怨管理者的不合理性,彼此互相猜疑不,不能信任,更谈不上亲密与和谐。要克服这种弊端,惟有依照中国传统,视组织内的每一个人,都是“伦理人”,进而希望管理者扮演“服务人”(替员工服务)的角色,员工则成为良好的“感应人”(对“服务”有所感应,尽一己之心,尽一己之力,把份内的工作做好),其情况如下图传统社会的典章制度遭受破坏,并不要紧。因为任何制度不论多么完善,终免不了有其漏洞,本来就应该不断努力加以修正改善。伦理规范也是一样,总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调整。我们只要保持客观冷静的头脑,经常批评反省,以简择的眼光,解开纠缠分辨层次的束缚,使传统伦理化管理,获得合乎时代潮流的新意义,那才是真正的中国式管理现代化。

君子坦荡荡,并不在意表面的“有公无私”,因为仅有公谊而无私交,一切“公事公办”,未必能使部属尽心尽力。中国人是彼此关怀的民族,只要不“因私害公”或“私而忘公”,公务之外,还是应该保持适当的私人交往,才能发挥管理的宏效。

家族企业亦非全无优点,它所以被大家视为经济发展的障碍,主要是由于不能制度化,也难以礼聘人才。事实上这两点与是否家族型态,并不是绝对相关。“理一而分殊”,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细节,便一口气完全否定“理”的存在。中山先生便曾说过:“中国国民和国家结构的关系,先有家族,再推到宗族,再然后才是国族。这种组织一级一级的放大,有条不紊,大小结构的关系,当中是很实在的。如果用宗族为单位,改良当中的组织,再联合成国族,比较外国人用个人为单位,当然容易连络得多。”他真是了解中国社会的本质,看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诚如日本观察家所说的,是巩固中华最大力量,比万里长城的贡献更大。

2。不重视“修己”,为害极大。管理所重虽在安人,但是徒言安人而不注意修己,必定无法安人。大学的三纲领明白告诉我们,明明德是修己,亲民是安人,必须做好修己和安人,然后才能达到至善的地步。管理者不论面对何种组群,绝无可以忽视修己的道理。西洋人私德、公德分道扬镳,互不相涉。管理者只要在公的立场,表现良好,私人的行为似可不管。我国人的想法并不如此,因为公私实在不容易划分。何况私德败坏,公德那里好得起来?中国管理者通常居于“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位置。惟有公德、私德同等重视,才能够以自身的德行,来感服所有的员工,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3。不相信“感应”的力量,主要是缺乏“良心对良心”的形上信念。“良心”的观念,乃是我国哲学的特色,由于中国人对“心”的看法,与西方大不相同。我们认为:心是精神的作用、理知的核心、良知的本质、感情的源头以及斡旋的官能所整合而成的一体,管理者茍能紧紧把握住一颗良心,便能够获得员工的感应。西方则采用通于物的观点来论心,诚如柏格森〈H。Bergson〉所说:“心理学摹仿别种科学的榜样,运用分析法,遂把从直觉里面得来的自我,裂为许多感觉、情感、意象,然后再作分别的研究。心理学的事实,不是全整的自我,只是一群心理的质素。”当然不可能相信人心能够互相感应。中国人又承认心是行为的主宰,管理者希望员工忠诚,就得设法赢得他的真心,因此更应该重视感应。

4。重视“企业管理”是应该的,因为以往成家立业都放在齐家的范围,现代特别重视职业生活,可以分成“齐家”、“立业”,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企业是人民生活的大事,也为国家生计的重要事务,何况经济是四大国力之一,而国力运用的战略指导是相辅相成的。国家战略是整体的,所以经济也离不开政、心、军。企业是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当然应该加以重视。

5。重视“安人”之后的“成果”,显然是短视的表现。孔子罕言利,并不是不言利。他只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见得就表示他也反对“义而富且贵”。孔子宣导“仁道管理”,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即是顺应着员工的心,去追求富贵。我们看仁政之中,孔子最重视“富”,他主张“富而后教”。既然要“富”,就不能不言“利”。孔子罕言利,显然居于下述三点理由:(1)对自己不言利,以免引起部属或他人的误解,认为目标不够光明正大,不足以号召群众,结合人心。

(2)避免上下交相利,造成利害冲突,以致形成对立。征之于西方的劳资对立,益显其真。

(3)觉察“天命”的存在,深切了解富不是人力所完全得以控制的,追求利润,有其可以掌握的因素,亦有其风险性。不如求之于安人,来得实在而可靠。

我们不妨直说,中国人希望“不言利而利自至”,如果口口声声言利,岂非成了“唯利是图”?至于“效率”、“业绩”,同样不是人生的根本要求,所以还是以重视“安人”为上策。

6。重视管理的手段,委实无可厚非。往昔农业社会,大多属于面对面的组织型态,彼此有感有应,比较容易而有效:如今工商社会,营利心态越来越浓厚,如果不设法激发员工有效的感应,纯粹任其自发自动,实在无法应付激烈的竞争,反而有害于“安人”。所以管理活动,必须详加考察,审慎选择,务期有利于员工的感应。这种以人为的方式来促进安人,正是孔子由有为而无为的主张。

实际上,孔子也不反对用“术”。儒家的术,即是实行仁义以感化天下,性近于柔。儒字的意义,就含了柔术的意思。

孔子发现人有所好,亦有所恶,这种好恶的感情,正是管理的着力处,假若“生不足以喜之,利何足以动之。死不足以禁之,害何足以惧之”,那还有什么管理的余地?所以管理的活动,只要能够把握人性的弱点,使其就善避恶,促成适当的感应,便是有利于“安人”的达成,当然可取。

中国式管理现代化,似可以“计画”、“组织”、“领导”、“控制”及“训练”为主要活动,其原因在管理意义范围之外,暂不赘述。

居于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西方管理在意义方面对中国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而最主要的,乃在中西哲学理念的不同,因而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整合起来,中国式管理的现代化意义,有如表3…1…6:“Z。理论”的作者威廉大内(WilliamOuchi)指出:精密的分工、高额的利润、稳定的员工、卓越的技术,都不是日本人追求的最终目标;日本企业的特色,在哲学与企业融合为一,滋生出家族式的共同意识,培养出外人无法理解的信任、微妙与亲密关系。唯有如此,企业长期的通盘计画,才不会受到短期利润的干扰;而组织内各部门整体配合,也才有可能消减可怕的本位主义。

这种导致高生产力的信任、微妙与亲密关系,正是中国伦理化管理的必然结果,也就是“修己”“安人”的具体收获。但是,一旦社会中的亲密感开始崩溃,情况就会越演越烈。一个社会在这一代失去了亲密感,可能会使下一代的孩子永远缺乏共同意识。中国人在感觉“以前的上司和部属不是这个样子”之际,是否应该回味“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而审慎赋予时代的意义呢?修己、安人最低限度,应予同等重视。管理者必须了解,不知修己专重安人是不可能的,真是困难重重。相反地,以已修之身来安人,才能有效,也才能恰当。管理者修己,方能有所感;被管理者修己,才能有所应。互有感应,自然得以安人。

天下一家的构想是正确的,人类正朝向此一目标不断向前迈进,企业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即是经济方面世界大同的象征。尊重秩序的“家长制度”,在管理上也是相当有价值的,特别是中国人的服从权威,逐渐随着时代化而消减,为了预防造成“既不能令,又不受命”的“废人”,重建“尊重秩序”的伦理观,应为当务之急。因为单凭有形的法制规范,由外而内迫使员工一体遵行,究竟比不上无形的伦理道德观念,使其自动自发,由内而外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来得持久而有效。在经济环境变异快速的现代,我们更需要一套新的企业伦理,从根本上防止经济犯罪、劳资冲突以及厂商与顾客之间的纠纷。

更重要的,要加强“感应”的信念。二次大战遭受惨败的日本,不管在物质或精神上,俱有严重的损伤。当时的境况,委实十分悲惨!他们了解,物质方面的损害,如果大家勤奋努力,很可能恢复往昔的繁荣;精神方面的冲击,则是难以平复的。战后的日本,由于西风东渐,输入了一些新观念,打破了若干传统旧观念,很难恢复以往“感谢的心”和“同情的心”。因为每个人的良心,殆已全然荒废,变成十分贪婪、吝啬和暴躁。于是宗教界及财经界人士,赶紧组成“谢谢运动本部”,由圆觉寺的朝比源奈宗主持,鼓吹“三恩”,也就是1。感谢天地自然的恩泽;2。感谢祖先父母的恩泽;以及3。感谢国家社会的恩泽。促使日本人压抑自我的欲求,彼此扶助、谦让、忍耐,共同以感谢之心来经营企业;管理者用良心来领导,员工以良心来感应,这样才蓬勃发展,臻于今日经济大国的地位。中国有良好的感应背景,当然要重新振作起来,使其成为坚定不移的共同信念。

许多所谓“现代化”的原理与实务,推究起来,不过是古代早已应用过的概念的另一形式而已。

当然,中国式管理的意义,自古迄今都是“修己安人的历程”,我们却应该注入新的精神,加入新的方法,使其历久弥新。

管理的最终目的在安人美国管理大师杜鲁克(PeterF。Drucker)说:“Management一词,是一个特别困难的字眼。主要它是特具美国色彩的文字,几乎不可能译成他国文字,甚至译成英国式的英语都不容易。”我们当初把“Management”译成“管理”,实在是忽视了它的特具风味。中国人自古以来,由于儒、道两家的理想,响往“帝力于我何有哉”的生活方式,内心每多鄙视“管理”,或对“管理”深具反感。此种心态,终使中国人不能平实而客观地面对“管理”。一般企业主管处于景气良好或行销正常的时际,殊少重视“管理”,根本不理会“管理”能够带来多少好处;而在景气低靡、行销困难,甚至周转失灵、情况十分危急之时,却又过分相信“管理”,视同救命的万灵丹。主要焦点,放置于“管理”究竟能够带来多少利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亦因而无法获致正常的关系。被管理者并不肯定管理者“工作表现”的价值,仅仅认为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或“制造个人升官发财的机会”;他们表面接受管理,无非为了“彼此唱戏”。大家扮演不同的角色,内心仍然不见得服气。大抵承认管理者具有相当的权力,乐于附和追随,角望获取额外的“利益”或“特权”。假如有朝一日,发现绝无斩获,或彼此有了距离,立即显示“你凭什么管我?”的态度,大有“老子不犯法,皇帝其奈我何”的气慨。

管理者自身,当其在位时期,固然重视管理,肯定管理的重要性;而不在位时,却相反地指称“实际上也没有那么严重”,认为“言过其实”。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力,巩固个人的位置。

尝见某甲担任安全课长期间,强调工厂安全的重要,并且宣导“安全不是安全课专有的工作,而是全厂每一个人的责任”;后来调任总务课长,马上改口本来就很安全,惟有制造紧张气氛的人,才老是觉得不够安全,他又直言“如果安全是全厂每一个人的责任,那为什么还要设置安全课?”此一功利的管理心态,最为明显的反映,便是强调“法治才是管理的根本”。他们主张中国管理现代化,应该以儒家的伦理为其中心思想,却毫不犹豫地肯定必须采用法家的手段,甚至形容为“含着血泪的决心”。殊不知“法”并不是法家所专有的东西,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礼治可以包含法治,而法治不足以代替礼治,这是儒家与法家区别的所在。中国古代所谓礼,即是今日大家所说的传统、制度、成文法与风俗习惯。礼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观念,礼治就是现代所强调的“制度化”,所以曾国藩在“圣哲画像记”中,指出“先王之道,所谓修己治人,经纬万汇者,何归乎?亦曰:礼而已矣。”儒家的礼治,实际上是人治与法治的综合,自由与组织的平衡。韩非法家,专门秉持刑赏法术,用以驾驭民众,完全不了解老子所说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道理;法家思想,肇基于荀子最为粗浅的“性恶论”,却不料荀子的贡献,并不在此。他在当时那种情况,能够勇敢地面对其他各派反儒家思想,施以有力的抨击,才是了不起的表现。其实孔子宣导“克己”、“由己”,便是认定人生只能拥有“有节限的自由”,而其“节限”,即为“命”与“礼”。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儒家重仁与礼,仁是自由,乃尽人可能而必然可得的,只要把自己先安顿在此节限之内,便可以获得其“尽量”的自由。孔子言“乐”,即是这种“人在节限中获得其尽量自由的乐趣”,又那里是法家手段所能够达成的呢?要解决这些问题,惟有从探讨管理的目的入手,才能正本清源,使中国式管理现代化,获得正常的发展。

“安”是人生的根本要求孔子并未明言,安是人生根本要求。但如仔细研究其言论,不难发现孔子确实怀有这样的意见。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安人”就是使与我接触的人,莫不得“安”。一般机构的管理者,所安的范围较小,仅能做到这一地步的安人。子路又问:“如斯而已乎?”孔子说:“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安百姓”意指人民全体统统得安,所安的范围更大,所以更加困难。孔子说明自己的志愿时,说他希望“老者安之”,正与安人的主张相合。孟子赞美文王,说他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荀子指称“人莫贵乎生,莫乐乎安”,都与孔子的“安人”一脉相承。

陈大齐先生考察人的一生,自出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