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高看美国-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使得我许多身在中国的朋友替我担足了心:有一位中国重庆的朋友,给我发了邮件,问我在美国过得如何。我没及时回复,结果她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很担心地问:“妈妈,是不是高阿姨在美国,因为金融危机没钱用,打算把电脑卖了买牛奶?”童言无忌,真是让我哭笑不得。不过她的关心,很让我感动,尽管是小孩子,都那么关心在异国他乡的高阿姨——生活在“贫困交加”中的高阿姨。更有甚者,还有一位朋友,家里人从中国给她寄了两袋米,让她哭笑不得。
  在一次聚会中,大家谈起这段时间很多来自中国的关心和担心,让人感动,但又让人惊讶。怎么都以为我们在美国都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似乎觉得我们在美国是在水深火热,暗无天日之中,好多人都说美国现在玩儿完了,好像美国人一下子都没地方住了,没吃没喝了。
  为什么国际电视、报纸、网络报道中经常用:萧条、震撼、倒塌、震惊、飓风、绝望、难熬、自杀这样可怕的字眼来吸引观众、读者?好像美国已经走投无路?
  其实,除了一些钱包大大缩水的大老板外,我们老百姓并没有感受金融危机有多厉害,我甚至没感到有金融危机。我们在这边的生活照常有滋有味,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乐乐。
  我借了钱不还?
  2009年5月的一天,接到一通从中国打来的电话,要我还钱。我一下子愣在那里,没反应过来,我没借过谁的钱啊?再想想,是不是以前?以前也没有啊。
  对方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言之凿凿,说是最近借的。
  我借了谁的钱不还?肯定弄错了。
  对方坚持说:绝对借了,全世界都知道。
  简直胡说八道!
  天啦,知道冤假错案怎么产生的吗?我明白了。
  “美国跟中国借了钱。”哦,原来是这样。
  “美国借中国的钱,我又没借你的钱。”
  “美国借中国的钱,是中国人民的钱,按人头平均下来每个美国人借中国人几千美元。”
  “美国人跟中国人借钱,我又没跟你借钱。”
  “你是美国人,我是中国人,你就欠我钱。”
  电话那边在坏笑。
  “My God。”我的天,真会开玩笑,但是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可笑。
  我那么多年住在美国,在美国得意的时候,没加入美国国籍,在金融危机时,却入籍成了美国人。换种说法,成了美国人,就是从债主成欠债人。本来只是老美朋友还几千美元的,现在可好,我成为“美国人”,也要还几千了,就是时下说的从黄世仁变成了杨白劳。
  有资料说,美国借外款人均2万美元,又有人说是4500美元,我们不知道哪个准确,我不是专家。
  朋友的玩笑,透露了他对这次金融危机的看法,他们还是觉得,我们生活在美国,肯定已经举步维艰了。其实,我并没有感觉到我的钱不够花了。我还是和从前一样,平时努力工作,周末或假期参加Party或者去度假。是不是因为我身在纽约,看到的只是熙熙攘攘和繁荣依旧,而大城市毕竟是大城市,感觉不到金融危机的厉害?

金融危机下的美国生活(2)
曼哈顿依旧人山人海
  每次朋友打电话来关心我的近况时,我总要对他们强调:我没有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还有饭吃,有地方住,有钱消遣!
  但是,这种话说多了,自己心里难免会打鼓:金融危机真的没有影响到我的生活吗?会不会是我的感觉有误,会不会是因为这段时间我很老实,一下班就回家写稿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敲键盘”,不知道外面的情况?
  为此我就去访问不同类型的人,也去问了不同来路的朋友。结果,他们的回答几乎和我感觉一样,金融危机对他们的生活没多大影响,我忙问对你们的朋友的朋友有没有影响,包括老美以及各种各样的家庭?结果大家也都说没多大感觉。
  猪流感在纽约肆虐的消息,我还是从国内的朋友口中知道的。这消息颇有点“出口转内销”的意味。中国天天报道美国猪流感、纽约猪流感多厉害,我们生活的纽约,据报道还是重疫区。但是,我这个生活在“重疫区”的人却一点都没感觉。这里没有人戴口罩,没有吃预防药,国内朋友说要我远离猪群,我开玩笑说:纽约连一头猪都看不到,我上哪去接近猪群?再说我哪有那么幸运。以为我是谁呀,那么大牌,想得猪流感就得猪流感。
  以为金融危机,加上猪流感,倒霉的美国可谓雪上加霜了。2009年5月25日是美国纪念阵亡将士的“国殇日”,这是中国国内报道纽约猪流感十分猖獗的时候,而身处纽约的我同样也没有感受到猪流感在纽约有多严重。在时代广场和纽约其他的风景名胜区,还是人山人海,丝毫看不出受金融危机和猪流感双重影响的经济衰败迹象。
  5月25日以及23日和24日,是美国国殇节长周末,周一(25日)是美国国殇日(“Memorial Day”,每年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中国翻译作“阵亡将士纪念日”,美国华人俗称之为“国殇日”,是纪念在历次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将士的日子)。国殇日是美国联邦的节日,也是举家出游的日子。
  在曼哈顿时代广场附近,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边的哈德逊河上,停泊着一艘退役的航空母舰,名叫“无畏号”(Intrepid)。这是一艘供人们参观的军舰。在国殇日那一天,人们为了上“无畏号”航母参观,队伍排得见首不见尾,恐怕要等几个小时,才能轮到。再看他们的表情,没有想像中的金融危机的惨淡凄苦的表情,也没有看到猪流感的恐惧状态。
  我问李主任,怎么中国国内和美国对猪流感的反应如此两极化呢?李主任说他也说不清。在猪流感(甲流H1N1)高峰期间,有一家中国电台打电话给李主任,采访关于美国猪流感的情况,意思是美国政府,故意低调处理(甚至隐瞒)猪流感实情,不让新闻单位报道。我们也讨论这个问题,是美国政府故意低调、隐瞒,还是事情本来并就没有那么严重?
  我们的同事也去采访报道过纽约猪流感新闻,在猪流感严重的时候,纽约相继关闭了一些学校,但是大多数学校在关闭一个星期后,又复课了。
  猪流感疫情爆发后,纽约市政府跟美国政府步调一致,奥巴马总统要美国人对猪流感“警觉但不要慌张”,纽约市长彭博(中国翻译作“布隆伯格”)也要纽约市民“警觉但不要慌张”,说猪流感与普通流感相比,并没有严重多少。在金融危机横扫美国的今天,美国似乎再也经不起另一场“流感危机”的折腾和打击,因此上至总统,下至老百姓,都求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经济稳定,人心稳定,觉得不能自乱阵脚,美国媒体对猪流感的报道基本上是从这一点考虑的。与其他美国人相比,在美国的华人对猪流感似乎多一份戒备和担心,因为他们从中文媒体的报道中、中国亲友的口中了解到猪流感在美国的“严重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金融危机下的美国生活(3)
国殇节长周末那几天,本来天气预报说周六、周日要下雨,害得我本来出去拍工作照的计划落空。好在5月25日星期一,天公作美,阳光灿烂,万里无云,是个外出游览和拍照的好天气。在曼哈顿,走在街上,看着人来人往,感觉不到金融危机,也感受不到萧条氛围,当然,商店里有很多打折的东西,但以往也都是这样的。
  朋友们都说,应该看不同行业,金融危机对金融、房地产业、汽车行业等打击很大。
  据统计,全美失业率,也就是说大概有570万人失业。不过别以为失业了,就成了流浪儿,失业人还是可以拿国家补助,九个月至一年,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找到别的工作,重新开始你的人生。
  蓝蓝:彼之砒霜,我之熊掌
  我在纽约的朋友蓝蓝,和老美结婚,两人生活得其乐融融,有滋有味。她几次邀请我去参加一伙朋友的聚会,我因为这段时间写稿子,都没去。每次蓝蓝的邀请函都设计得很漂亮,聚会后的相片也放在她的网上,看得我心痒痒的,发誓下次一定得去。
  那天,打电话问她的情况,金融危机下,她那种中西合璧的家庭生活如何?
  她刚刚驾车旅游回来,3天假期,和她的美国先生——老麦(Michael,麦克,中国朋友称他老麦)潇潇洒洒,开车1000多公里,到处悠走闲逛,乐不思归。我赶忙问她,一路上可否看到经济危机的迹象?
  她去的是海边,沿着海岸线开,是看到海边一些高级酒店没有多少人住,但她不知道以前,在金融危机以前,是不是这样?
  蓝蓝又说,这种海滩酒店,是属于豪华消费,并不是大众的选择。因为对出游的人来说,酒店是住宿的地方,哪里都一样。在电话里和蓝蓝聊起金融危机,蓝蓝说,金融危机反而给他们家和她本人都带来了好的机会和更多的收入。
  在金融危机爆发前,蓝蓝工作的IP电话公司就开始裁员,蓝蓝也在去年被裁下来。公司近2000多员工,几乎一半被裁,公司大楼空空荡荡。她说公司这样,不是因为金融危机,而更主要的是前几年公司没有抓住商机,市场被竞争对手抢占,现在IP电话那么流行,但当初她们公司没有长远目光。
  她被裁员后,反而很高兴,每月可以领到2000多美元的失业金,现在的收入和她上班时自然有差别,但是可以在家里悠悠闲闲,而且可以不上班,白拿9个月的补贴,现在又改为12个月,州政府还每月加100美元,蓝蓝说本来老公可以养她,不必挖资本主义的墙角,但山姆大叔(政府)要给,她也没办法。这下倒好,她好好休息一下,享受一下,有更多的精力去管她的博客——蓝蓝的纽约城和淘宝店,也有更多的时间和老麦亲热,和孩子们交流,和妈妈在一起享受亲情。
  她的淘宝网店,主要是经营美国服装等东西。金融危机后,一些名牌打折,而人民币增值,更多的中国人在她的网站上买东西,因此生意更好。
  她的美国先生老麦,自己的公司Instantsream成立5年了,主要是开发和销售网上无线手机视频软件,以前生意一直不太好,去年公司调整经营方向,现在老麦的新公司增加了新产品Streampolice,主营无线安全监控视频软件,没想到金融危机倒给了机会:因为犯罪率上升,很多公司、商场、学校都提高了警惕,开始完善或添加安全监控软件。甚至警察局都和老麦合作,生意蒸蒸日上。 。。

金融危机下的美国生活(4)
蓝蓝说,经过这些日子,她觉得她从此以后不会再出去工作了,她倒不是打算在家做全职太太,像她那种有个性、有才华的女性,肯定不会只做全职太太,她可以做她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两个人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凭自己的能力,她也可以帮老麦做一些事情。
  金融危机,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对于蓝蓝一家来说,是欢乐的,金融危机让蓝蓝的生活更加快乐。
  地产商:几家欢喜几家愁
  当然,朋友之中,如果两夫妻都在金融公司,那就麻烦了。金融公司在金融危机中,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在这类公司工作,一旦金融危机来临,十有*都会失业,在公司的股份开始缩水,生活就面临巨大压力了。
  除了金融行业外,房地产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也相当大。我有一个朋友,是纽约华人社区的名人,他在房地产行业做得相当成功,特别是前几年,房地产行业风风火火时,他赚得盆满钵满。年轻成功的他,坐拥多家酒店,多幢楼宇,以及发展前景好、地区好的地盘。
  而这次的金融危机,真是让他焦头烂额,正在修造的大酒店,九千多万美元的贷款,现在按美国建筑贷款方式,专门有建筑贷款,以前各大银行追着他这个大客户,求着要贷款给他,经常请他吃饭,他都不愿意。现在刚好反过来了,很多银行不愿贷款,他请银行的人吃饭,对方不好意思见他,都说没时间。贷不到款,他的资金就开始周转不灵,害得他刚把这个月的利息凑齐,就开始担心下个月的钱从哪里来。
  平常他在社区,人缘好,又是一家华人著名商会会长,经常捐赠社会,无论是中国雪灾还是地震,无论是美国华人参政还是同胞受难,他都出钱出力,但是现在他自己倒是天天烦恼。他是我认识的人中,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人,但这只是让他的日子难过,并没有摧毁他雄厚的实力。
  尽管美国房子普遍在降价,但在华人社区房价没有降多少,仍然居高不下。想占便宜,来抄底,在这里行不通。
  我有一个朋友,名叫Tony Xie,和我上房地产课时的毕可琛老师一起,在房地产低迷的时候,成立了一家华威地产集团,先储备力量。毕老师说,任何事情走到制高点的时候,就是要开始走向低迷的时候;在最低谷的时候,就是又开始回升,好机会来的时候。这就像月亮一样,阴过则晴,圆过则缺。
  就像美国最大的地产商川普(Donald Trump)说的一样:I made more  money in bad times than l made in good times(我在经济不好时候赚的钱比经济好的时候赚的钱更多)。
  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抓住了机会,看准了投资方向,又会出现川普那样的超级富豪。
  金融危机下的华人社区
  金融危机对美国影响大,对华人社区影响则相对要小。在华人超市里,照常是人流涌动,甚至生意更好,因为多了不少“老外”。很多老外,以前并不在意买一磅肉或者一磅海鲜时一两块钱的差别,但现在不少住在华人社区附近的老外(纯美国白人还是少)纷纷涌来中国超市买价廉物美的蔬菜、水果、肉食。老美的大超市,宽敞舒适,但是价格一般比华人超市贵。中国超市,环境没有那么好,但以低廉价格为号召,赢得顾客。金融危机下,老美顾客已不再奢求购物环境了,只求价格便宜。用同样的钱,能在中国超市买更多的东西,何乐而不为? 。。

金融危机下的美国生活(5)
美国人习惯出外就餐。金融危机前,我认识的不少美国朋友去高档餐馆吃饭,金融危机后,这些朋友出外就餐的习惯还照旧,只是选择便宜的餐馆,如麦当劳、肯德基、中餐馆等。金融危机中,快餐店、便宜的中餐店,生意反而更好了。
  美嘉集团总裁林鹤松告诉我,他们最近重新组建的蔬菜水果公司,营业额每月上升,出乎他们的意料,公司一组建就生意兴隆。同样,帝王集团老板张彦,在墨西哥、额瓜多尔、加拿大和中国生产的农产品和海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美国,在金融危机下,他赚得眉开眼笑。打电话找他,问他在哪里。“哪里”并不是问在纽约曼哈顿还是在长岛,而是问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还是在中国。我开玩笑说他们这些人是拿着地球玩。
  中国人有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是我们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原因之一。华人中很少有人在包里没钱的时候去买房子,不会出现房屋贷款,房屋被银行没收的情况,反倒是被银行拍卖的房子,华人买主占相当比例。曾有中国国内电视台来美采访金融危机下房屋市场情况,希望我来帮忙联络采访购买银行拍卖房的华人,这确实有点困难。更何况就是真有,谁愿意上中国的电视,让家乡父老知道呢?
  老美则不一样,愿意上电视、上报纸,高兴时与人分享,痛苦时向人哭诉。电视报纸上都有报道,有位妇女在奥巴马面前哭诉,银行没收了她的房子,让她无家可归,其实那是生活中很少的一部分人。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居者有其屋,食者有其粮。
  美国人就像被宠坏了的孩子,碗里被鸡叨走了一块肉,就大哭大闹,其实他还有很多好吃的好喝的……
  大手大脚花钱惯了的人,突然受到一点影响就呼天唤地,要死要活。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受金融危机冲击的美国人再怎么穷困潦倒,也不会穷到哪里,而那些勤俭节约惯了的人,就没感觉,人们这样来形容美国和中国。
  我同一位美国人讲起中国对美金融危机下人们生活的误解,对于人们吃不起饭,穿不起衣,他说:“We are far from there”(我们离那里还有十万八千里)。毕竟美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幸好,我这篇文章是放在书的后面,大家看了我前面的文章,知道我还是爱国侨胞,不然会骂我是卖国贼,为美国唱赞歌。
  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不同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一个中国老太太赚了一辈子的钱,到临死前终于存够了买房的钱,住上了新房;同时也有一个美国老太太则先贷款买房,住了一辈子的新房,到临终前终于把一大笔贷款还完。不知哪位老太太该哭,哪位老太太该笑?
  这是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生观,不能说谁对谁错。
  美国人今天用明天的钱,过得快快乐乐,人均年收入4万多美金,借着别国的贷款,并不影响他们心情愉快地在迈阿密晒着太阳吹着暖风。
  中国人拿着美国人的借条,人均收入一千多美金,当着债主,却过着紧巴巴的穷日子。
  为了信息更全面,我和好多人聊起这个话题,当然也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比如汽油,现在比以前更便宜,以前曾有一段时间攀升到近5美元一加伦,现在(2009年6月)是美元一加仑。
  有些名牌打折50%(当然,不仅仅是金融危机时打折,以前像这些大店在一定时候,比如圣诞节过后,也打折)。 。。

金融危机下的美国生活(6)
中央电视台驻联合国记者王同业和夫人李谨,我在文章当中提到过他们住的公寓,在曼哈顿34街,对面就是直升机起降的地方。
  我问李谨,金融危机下,直升飞机如何?还照样飞吗?
  她说本来企盼着,这时候经济不景气,直升飞机就全不飞,或者少飞,减少噪音,没想到,不仅没有停飞,而且连少都没少。
  李谨说她也没感到经济危机对美国的老百姓生活有多大影响,满街上还有很多人在大吃大喝大玩。
  律师的保鲜浪漫
  我在纽约有一位美国律师朋友,夫人是医院护士。他在国殇节带着夫人孩子出游。他们以往出游,都是先在南方美丽的小岛,如巴哈马,迈阿密等地,先订好五星级海边观景酒店,全家人坐飞机去。然后,住在岛上,租车出游。但这次出游,不像以前那样奢华,而是他和夫人换着开自己的吉普车,到费城看花展,住在一般的酒店,还去费城的中国城玩,正好碰上华人举办的亚裔传统月活动,看了中国文艺表演,还有中国功夫,全家人乐翻了天。
  以前,在假日或周末,他会和夫人去曼哈顿时代广场的万豪大饭店(Marriott Hotel)48层的旋转餐厅吃烛光晚餐,边欣赏纽约美丽的景色,边追寻当年恋爱的感觉;或在洛克菲勒中心顶层的彩虹厅浪漫一把,让夫妻关系保鲜。当然那些地方除了浪漫,收费不便宜,一次下来几百美元是常事。今年这段时间没去,彩虹厅已经停业。看来,这肯定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不过,两人浪漫的情调并不因金融危机而改变,只是浪漫的环境变了,他们如今选择几十元消费的餐厅。
  金融危机的确降低了一些美国人的生活档次,减少了一些豪华消费,这是有目共睹的,如乘私人飞机出游少了,顶级餐厅消费少了,但美国人绝对不会吃不起饭,穿不起衣,只是降低了一些标准,并停止了一些奢华的享受和潇洒。
  有车有房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但是有车有房是美国人最基本的生活标准,住房里,最基本的有暖气、淋浴、洗手间,中国人自行车是主要交通工具,美国人骑自行车是锻炼身体。美国人失业,并不是说找不到工作,而只是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或者自己不想去做不喜欢的工作。
  美国有政府会补助失业者,孩子上学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免费,生病住院都有国家的住院保险,有国家发的粮食券,有教会和一些专门机构送的衣服和面包。看看美国人的收入,最低生活标准(760美元/月,美国如果低于这个数,国家会发放补助)。毕竟美国是高福利的国家,金融危机并没让美国政府减少给低收入家庭的补贴。一位无家可归的人住在收容所,抱怨浴室要6个人共享,让她忍无可忍。在美国,要饭的人开着车来讨钱,身家亿万的纽约市长彭博则每天搭乘地铁上下班,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
  便宜的物价,让你吃喝不愁
  再来看看美国的物价:在华人超市,活螃蟹海鲜,一打12只任你挑,价格从美元到美元,根据季节质量而变。猪肉,猪排骨美元一磅。泰国米50磅装的,18美元左右一袋。大白菜,每磅美元。西红柿1美元1磅。葡萄元1磅。6瓶百威啤酒7美元。5个橙子1美元。
  一家三口,在生活上,如果在家里自己做饭,每个月差不多300美元就够了。
  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大家,千万不要用美元和人民币来比,用乘七之后的数来对比物价,因为我们在这里挣钱,在这里消费,1美元和1元人民币实际上是一样的意义。
  再说买衣服、包包、鞋之类:一双意大利皮鞋,50至100美元左右,一双耐克和阿迪达斯平均60美元左右,Couch包60美元也可以买到,笔记本电脑600美元就可以买到,手机如果你定制服务就免费送机(有点类似于国内的预存话费送手机),你可以一月只付或者美元,白天和平常打600分钟,其他时间,如晚上9点至凌晨7点以及双休日全天,都是免费。
  所以,除去正常的开支外,美国人有足够的余款去旅游。
  你说,美国人有什么理由过得不好呢?即使是在金融危机下。因为华尔街那帮人,毕竟占少数,更何况,他们早年,是每年几千万、几百万、几十万的收入,现在“下街”了,又如何呢?他们早就赚够了。有一则报道说,华尔街的某位副总裁,在金融危机中失业后,当起了导游,带领游客游览华尔街。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不过,这样的例子毕竟是少数。
  美国人寅吃卯粮,日子过得潇洒,而中国人却习惯紧握着手上的债券,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我们这些生活在金融危机主战场的华人华侨,在此要问一问关心我们的祖国亲爱的同胞:前面故事中两个老太太,你更像哪一个呢?更喜欢做哪一个呢?
  其实我想,现在的人,两个都不像,更像在她们中间。
  

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对于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美国媒体曾形容说,“只要太阳一升起,消费者就开始购物”。蓝蓝说有些人10年不去买衣服都有足够的衣服穿,他们看见喜欢的就买,管他穿不穿,最后送到教堂,再送给低收入家庭。
  现在不一样了,美国人在用钱的时候,会想一想,该不该花?出去旅游,是不是去比较近的地方,住实惠的酒店?是不是要顿顿都在外边吃,还是叫外卖,还是自己在家做饭?租房时是租这间便宜点的,还是租那间豪华但贵一点的?
  有人还搬出了租的贵的房子,住进价格更合适的房子。
  在公司上班,想想自己还有工作,现在加班没有怨言,出租车司机说,以前人们不管多近都扬手招的士,现在有人即使大包小包拿着,也去坐公车。
  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不要花钱去请人做,如粉刷墙,给汽车换机油,一些针线活等。
  美国的一些杂志和报刊有小文章,教大家如何省钱,又不影响生活质量。
  美国人“居危思安”,乐观开朗;现在没有失业的人也开始“居安思危”,计划未来。
  美国人去银行存钱,计划花钱,买东西讲价,更准确地说:金融危机让美国人改变了一些生活方式,减少了挥霍行为,让人们节约,计划生活,量入为出,也让美国人反思。有趣的是,金融危机下,美国英语中至少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叫staycation(从vacation-“度假”一词演变而来,stay,即“待在一个地方”,cation,是vacation的后半部分,staycation,就是“待在家里度假”的意思。不用查你的英汉词典,这个在中国出的英汉词典里根本查不到)。
  当我写完这篇稿子,向窗外望去,邻居们在草地上遛狗、跑步。在这个社区里,住着美、英、法、德、泰、印等国人,大家彬彬有礼,和睦相处。社区里有儿童乐园,有教堂,有绿草地,有小树林,有鲜花,有喷泉,松鼠、鸽子、小狗,大狗、小鸟与孩子们一块儿玩耍,安宁和谐。
  这个社区有几百户人家,全是两层高的别墅,环境很好,条件也很好,要买这里的房子很难,因为没人搬走,但管理费比别的地方高,住在这里的华人少,这两周周末,我发现有亚裔面孔走在院子里,很亲切,原来这里有人要卖房子,他们来看,我问了一下和我们住的房子一样的价格,还是没降价,房子的主人说是因为工作变动,要搬到别的城市工作。我想这肯定是金融危机的影响。
  这只是我看到的纽约的生活,人们说如果去美国中部,别的小城市,金融危机的影响会很明显。不过我这段时间忙,没机会去看。
  亲爱的同胞和朋友们,不要担心我们在这里过得不好,也不是我们报喜不报忧,也许金融危机的影响严重的时候还没到,但至少现在还没有多大影响,今天的日子我们就好好快乐地过着吧。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后 记
纽约的五月,窗外下着雨,很大。
  把脚抬起来,放在窗台上,懒懒散散的心境,怀抱着电脑,看我已经修改完的稿子。
  书写完了,20万字。
  天哪,我居然可以写那么多!
  “你太有才了!”该好好表扬一下自己。
  管它好不好,总是心动了,行动了,完成了。
  挣扎在中文和英文中,罗里罗嗦,婆婆妈妈,我写完了我的第一本书。
  这里有好多朋友的鞭策与鼓励。
  我重庆的朋友罗道琼、韩承洪,成都的妹妹高宇,同行何激培、叶潮,说过我无数次,并觉得我太懒,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上海灵诺运销传播公司的总经理张家袆,还拿了他出的《发现》一书,以准备抛玉引砖让我动手写书。
  成都理工大学新闻学院的新闻管理系的张成海主任和教授程伟还鼓励我,书出版了,去他们那里演讲。
  北京的彭丽、吴征像监工一样,经常E…mail、电话问我写书进展得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