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富豪-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
知道现实情况是多么的残酷,现在,全都指望着谢磊能搞到相关手续,面店早点开业。第二天一大早,洪晓波最先来到谢磊接近完工的新家。
“哇,磊娃,这房子装修得真不错啊,住在里面肯定很舒服!”看到装修即将结束的三套房间,洪晓波,很是羡慕地说道。
“这院子装完了,就轮到你们三家了,有啥好羡慕,过些天,你家还不是一样!”
“昨天,我看好了一个地方,就在春熙路上‘大华电影院’所在的那个小巷子里,很适合开面店,等会我和丁兰去谈,看能不能搞定!”七人陆续到齐后,谢磊说道。
“既然我们要开面店,就要吸收清远市各面店的长处、优点来为我们所用,不能盲目蛮干,凭着在家做碗面条的本事,那肯定不行。开面店和在家做碗面条,是两个概念。
大家都没有经营面店的经验,怎么办呢?那就要学,要尽快地去掌握。给你们一个任务,开店前,你们就天天到各面店去观摩、品尝、学习,深入下去,找出他们的优缺点,每周在我家开一次总结会,各自汇报,不能稀里糊涂地开家赚不到钱的面店,既然是下海,就要学会游泳,没有过硬的本领,想在这行赚钱,那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
各自负责一个方向,要从不会到会,真正变成行家里手,要钱要粮票,就去找丁兰,今天是七月九号,面店可能九月一号开张,这些日子,你们的任务,就是去学、去钻研!
还有,从今天起,你们七位就是面店的员工了,丁兰负责财务,肖谷芬是负责人。每个月发四十元生活费给大家,等于是找到了工作,哈哈,哈哈!”
昨天同丁兰、肖谷芬商量了,这四位同学就按四十元作为生活费。肖谷芬提出来,她也要和他们一样,被谢磊否定,“他们是普通同学,将来是要做事的,钱发多了反而不好,我们四人的关系,是另一码事。以后,丁兰负责财务,你负责管理,晓波负责物资的购进!”
“既然由我来牵头,那我们分下工,两人负责一个方向,每周汇报一次。不要什么事都由谢磊来安排!”肖谷芬说道。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第十八章 闹市商铺 专家考查
“你看,这里如何?”来到‘大华电影院’所在的那条小巷,看电影的人的确多,离繁华的街上,也就只有十几米,是开面店的好地方。
“那个铺面,别人不是在做布鞋生意吗?”丁兰不解地问道。
“你看,这么繁华的闹市区,人流如织,哪家商店不是人满为患,他们鞋店却是门可落雀,如此差的生意,在这还开得下去吗?他们选错了地方,我们正好有机可乘!”
“你们是来买鞋,还是等下一场电影?”一个无精打采、二十多岁的女店员,走上前来问道。
“你们这里生意这么差,怎么经营得下去!”谢磊随意地问道,找了一双布鞋,假装在试穿。
“主任说了干到这个月底,就退租不做了,我上个月的津贴,都还没拿到!”女店员,将一只鞋递给谢磊,很有怨气地说道。
“你们主任在哪,我正想租一间铺面做生意!”
“你们想租这间铺面?”一个瘦高的中年人,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是啊,你不是想退租吗?”
“你们来得正好,房东就在对面喝茶,我去将他叫来,你们当面谈一谈!”
“老遇到拖欠房租的人,最近我老伴生病住院,急需用钱,不再打算出租,想将这四间房子一齐卖掉,你们若是来租铺面就免谈,若要想买的话,我们倒还可以商量!”一个五十多岁、干瘦的老头说道。
“那你打算卖多少钱呢?”
“四间铺面,算下来,一共二百二十七平米,不拆开卖,总共要卖三千五百元,你们打算买吗?”那位老头,看着丁兰问道。心里在想:“肯定是两个待业青年,没啥希望,这年头,能拿得出这么多钱的人不多,看来也只是问问而已!”
“你房产证上写的面积,是不是和你说的一样大?”
“我说的,自然是房产证上写的面积,不然说得再大,有啥用处!”那老头见他们这样问,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你真要卖,我也不给你啰嗦,三千元整数,现在就可以成交!”谢磊说道。
“几个买主都出到了三千元,我实打实要三千三才卖!”那老头一听有戏,态度变得好了些,价格也下来了二百元。
“最多出三千一,不行就拉倒!”谢磊心中暗喜,嘴上却也强硬,态度也不是那么软。
“老陈,适可而止,不要再熬价了,只是他们是不是真的买得起,…”那个中年人,低头嘟囊了几句,劝说道。
“我也豁出去,最低三千二,要的话,就先交一百元押金,我回去拿房产证,免得我白跑一趟!”陈老头狠了狠心说道。
“那就依你,就三千二。丁兰,拿一百元钱给他,铺子在这里,他也跑不掉!”谢磊很干脆,出声说道。
“房产证、户口簿带齐,到房管局验证后,就可以给你钱!”谢磊说道。
“那好,你们等会我马上拿来,老张,帮我招呼一下!”那老头,接过钞票,点清之后,急匆匆地离开了!”
“我的想法,这店面,我们就这样布局,…”二人在铺子里,转来转去,规划起了面店的蓝图。
“门前的排水沟,要重新掏一下,雨稍为下大点,就要漫到这个台阶!”那个女店员提醒道。
“哦,这么大件事,真还没想到,不然开业后就要出大麻烦,谢谢大姐的提醒,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屋顶漏水不?”谢磊谢过后,出声问道。
“这位兄弟,今天是九号,我铺子的租约,要三十号才到期,我肯定要开到三十号才会撤柜。先给你讲一声,免得你买了房,就要催我们搬走了!”张主任见他们真要买了,事先申明起来。
“一个月的租金是多少?”
“九十元!”
“我们今天买了房子,你又要三十号才搬走,那当然我们要收你四十五元的租金,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还有啥好谈!”谢磊,不解地问道。
“这铺子是我和老陈签的租约,我肯定要等租约满期才会搬走!”
“这有啥关系呢,要么你在十六号之前搬走,这半个月租金,你去和陈大爷商量,要么我们就下月一号来收房,你付我们房租,两种方案,随你选!”谢磊看了看他,随意地说道。
“房产证、户口簿全拿来了!”过了一会儿,那老头出现在了铺子门口,气喘嘘嘘地说道。
谢磊接过他的房产证、户口簿,仔细核对无误,“陈大爷,证件齐备,没问题。丁兰你去银行取钱,我在这里写一份买卖房屋协议!”
要来纸笔,谢磊,轻车熟路,一会儿就写下了两份买卖协议,“陈大爷,你看看,没问题的话,就签个字、按个手印,等会去房管所办好手续,当面就数钱给你!”
签了字,按了手印,她取钱也回来了。办的存折是全国通存通兑,相当于是如今的vip储户,不需要排队。
“陈大爷,你看钱也给您取到了,只是这张主任说他与你签过租约,他要月底才搬,你说这事该怎么办?”
“老张,你真要开到三十号?”
“不开到三十号,那房租…”
“老张,你租我铺子也有两年了,你就十五号搬出去,他们十六号来拿房子,这半个月的租金,我就不收你算了,当帮个忙,行不?”
“看你这样说的份上,那我十五号就搬出去,这租金就免了哦!”张主任达到了目的。
“这样诚信度有问题的事,以后我们一定不能这样做,赚钱要赚得光明正大,靠赚点小钱,发不了财的!”谢磊看似在和丁兰说,其实是在指责这个姓张之人。
“你这人说话,怎么含沙射影,惹毛火我就不搬了,看你能把我怎样?我就不信,我一个鞋帽门市部的负责人,还怕了你不成!”
“怕不怕,那我们走着瞧,一个门市部主任,多大的官,能敌得过公理?”
“算了,你们两位就不要再争了,我说了我愿意蚀这半个月的房钱,不就行了?”
“这半个月的房钱,你是不会蚀,有人会乖乖给你送来的,那时陈大爷你可要硬气哦,租半个月可要收他一个月的钱,白赚四十五元,我们也可以看场好戏。走,去办产权证了!”谢磊,笑着说道。
“张主任,别小瞧这人年轻,我看他的后台硬着呢,搬都要搬了,何必自找麻烦!”那个女店员,劝说道。
“你是主任,还是我在这负责?这鞋店我还就不搬,看他有啥手段,哼!”
这个年代,没有出租车,人力三轮车倒是不少,坐着三轮车,来到‘后子门’的房管所,顺风顺水,房产证就办下来了。房管局工作人员将旧证收回,给了回执,十天后凭回执取新房产证,交易手续费也没多少,十几元钱。
“陈大爷,钱你也数清了,这事我们就两清了,再见!”就在房管局的院内,丁兰将银行取的钱交给了卖房的陈大爷。
房产证的户主写成丁兰的名字,以后办营业执照,她就是理所当然的老板。
“老板娘,哦,是老板,你请客,我们去吃清远有名的‘夫妻肺片’,庆祝我们的‘夫妻面店’,说错了,是‘协力面店’有了正式的营业地点!”谢磊,笑着打趣地说道。
“看你又在乱想了,胡说八道了,我…”丁兰红着脸说道。
吃着‘夫妻肺片’,边吃,又在甜蜜地乱说,喜笑颜开,二人都很靓丽,回头率当然很高了。
……
“毛伯伯,刘阿姨,郑伯一直催我来看您们,返城后办户口手续,忙家里的事情,实在是太忙了,请您们不要见怪,没一回来就来探望您们!”晚上,带着若兰,谢磊来到了走马街,商川省文物研究所,所长毛嘉丰的家。郑伯和他是大学同学,关系很铁!
四十多岁的毛嘉丰,一看就是学者的模样,身材适中,戴着的一副金丝眼睛,修养极好,目光炯炯有神。他的夫人刘清,在市政府机关工作,也是风度翩翩,文静斯文,对人很是和蔼,他俩一进客厅,就去张罗着泡茶,削水果。
“刘阿姨,您们家可真漂亮,好舒服哦!”谢若兰,从未去过有钱人的家,开始有些不习惯,和他们熟悉之后,满是羡慕、惊讶地说道。
“若兰,熟悉了,以后你就常来阿姨家玩,等忆清姐姐回来后,你们就可以一起说说话,她在北京姥姥家,国庆节会回来!”刘阿姨,见到长得十分可爱、爱说的若兰,也很喜欢。
“哈哈,哈哈,小磊,你郑伯伯和我上大学时是最要好的朋友。我们四年,住同一宿舍,有福共享,有难同当,…;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他说你和他成了忘年交,说了你不少的好话,说实在的,我还是第一次听见他,如此夸赞一个人呢,你对他究竟做了些什么,他会如此推崇你?哈哈,哈哈,这个老郑啊,说他这次赚了太多的钱,全是托了你的福!”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第十九章 玉石专家 刻苦钻研
“毛伯伯,郑伯真是值得交往的人,我和他虽然相处的时间,也就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不过天天住在一起,真的是无话不谈,他的诙谐、他的乐观的性格,和他在一起时,真是愉快,我们可是最好的搭档,十多天的时间,的确赚了不少的钱。等这几天忙完了,他一直要我去他家!”
“现在回城了,一切还顺吧,有没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闲聊了一会儿后,毛嘉丰问道。
“毛伯,今天除了来拜望您们,是想借几本有关文物鉴赏方面的书籍,一直就对这方面感兴趣,现在认识了您这么好的老师,今后,您可要多教教我!”
来自前世的谢磊,当然知道那些文物、古董,今后在文物市场的价值,回来后,就让若兰去收集邮票,只要成色好,什么年代的都收!
“听老郑说,你对玉石的判断很有心得,我早就在等着你来了,哈哈,哈哈。你等会,我来考考你,看他说得那么神,是不是在骗我这个老同学!”
“嘉丰,我看你是越老童心越重了!”刘清,怕谢磊万一出差错,面子上过不去。
“没事,刘阿姨,我正想向毛伯学文物鉴赏呢!”
“这两只手套里装的物品,你来摸摸看!”毛嘉丰,笑着说道。
“好,那我就试试看了!”
谢磊用右手搭在一只手套上,刚一接触就离开了,转到了另一只手套上。沙发上,若兰坐在毛嘉丰、刘清二人中间,三人饶有兴趣地看着他摸过之后,会说些什么。
“这只手套内的玉,不是翡翠而是软玉,成色十足,淡黄色。另一只手套装的是玻璃物体,嘿嘿,毛伯,不知我说得对不!”
“完全正确,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毛嘉丰惊呆了,惊喜地问道。
“嘿嘿,可能是天生的,我也不知道。去甘那镇,我也是在镇上街边的原石上东摸西摸,突然就摸出感觉来了,于是毛遂自荐地找到了郑伯,和他就这样成了忘年之交!”
“哈哈,哈哈,小磊,你若不来搞玉石鉴赏,真是可惜人材了!”毛嘉丰,惊喜地说道。
“小磊,你就这样帮郑伯伯摸原石,他们称‘毛料’,对吧?”刘清,满是惊喜地问道。
“嗯!”
“哈哈,哈哈,凭你这个本事,你俩哪是去赌石,直接说去拿钱还差不多,难怪老郑说,他赚得盆满钵满了呢!”
“嘿嘿,差不多也算这样吧!”
“你看这两个玉石有什么差距?”毛嘉丰又拿出两个造型非常复杂的玉佩,放在茶几上。
“毛伯,我不懂玉石的雕制工艺,不能评判它的工艺价值,只能判断出玉的成色,这个成色要好些!”谢磊顺手拿起其中的一个玉佩说道。
“神了,若是我们所里堪称‘华夏识玉第一人’的汪明远见了,他可能都要自愧不如,哈哈,哈哈!”毛嘉丰感慨地说道。
“毛伯伯,说实话,尽管我能摸出玉石的成色,但对玉石的分类都不知道!”
“华夏四大名玉,是指新疆的‘和田玉’、辽宁的‘岫玉’、河南的‘独山玉’、湖北的‘绿松石’,还有滇南的硬玉‘翡翠’。
江南虽说不产玉石,但他们在玉器制作上,的确比这些也产玉石地区的工艺水平要高得多,在华夏也算是首屈一指。你郑伯伯制作的几件玉器作品,蜚声国际玉器界,所以获得了如此殊荣!”
“郑伯真是江南玉器制作的‘第一人’?可他那么随和,那么和蔼可亲,真看不出来,他竟然是如此的厉害?”
“你也很不错了,凭我的眼光,你绝不会输于汪明远伯伯了。以后,有玉石鉴别的事情,我看啊,少不得要你帮忙了!”
“嘿嘿,毛伯,只要您真认为我行,我反正是随叫随到!”
“小磊,你返城后有什么打算呢?”刘清问道。
“想开一家面店,若是靠办事处分配工作的话,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面店的门面都买下来了,就在春熙路‘大华电影院’那条巷子里,斜对着电影院,现在还是布鞋店。门面的装修也找了修缮队,只是门前那条沟,不知怎么弄,要涉及很多商铺、整条巷子,还有营业执照方面,也有些问题!”
“市政方面,我帮你想办法,营业执照方面,我不太懂要去问问,哦,对了,嘉丰,那老吴不是找黄厅长出面帮他们调回来的吗,他是商业厅的负责人,营业执照方面,他应该没问题吧!”
“我不太懂这些,你打电话去问问!”
“刘阿姨,若是黄伯伯他们能行,那我自家去找他,您帮我想办法联系一下市政工程处,解决那个沟道就行了!”
“小磊,这事交给我来做,你不用去管。都是一家人。今后,有啥事就告诉我们,我们人缘关系可能会比你强些,对了,家里装电话没有?”
“还没呢,说是不对个人!”
“不对个人,就以申请公用电话为名,明天你去申请,将申请的回执编号告诉我就行了!”
“小磊,这四本书是我珍藏多年,对华夏文物有详尽的概述,涉及的范围很广,若是学得扎实,再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那你的鉴赏水平,绝对是在圈内许多人之上,不要被别人看见,更不要遗失!”
“谢谢毛伯伯,您放心,不会有任何闪失!”
……
“小磊,我以前就想装一部公用电话,据说就守着电话,一个月也可以挣十几、二十元,只是很难批下来,张大婶申请了好几年,到现在都还没批下来!”回家后,陈云凤说道。
“妈,明天你去申请就是了,哥说能办得到,那肯定就能办得到!”谢若兰知道内幕,只是不能说。
“好,妈明天就到办事处开证明,去邮政总局递交申请,只是我们又不缺钱,急着申请来干吗呢?”
“申请电话不是用它来挣钱,装好后,将那个‘公用电话牌’摘下来,留着自家用!”
七月十日搬新家,七个同学当然全都到齐,帮着做事。按谢磊所说,家里原来的物品,除了少量物品母亲舍不得扔掉外,全都不要,连过冬的旧衣服、棉絮等等,也全都卖给了上门服务的废品回收站。
正厅的房子大,父母住一半,一间是客厅,另一半暂做了书房,进门左手的两套房子,若兰和奶奶住一套,谢磊住一套。右手的那两套,以后就用来做客厅和客房。
搬到了新家,洪晓波自然也就住在了家里。有了新家,也就成了七位同学的聚集地,没事他们就来这里,商量面店的事情,比他们呆在自己家里的时间都要长。
谢磊买了不少的肉票,号数票,伙食自然也开得很好。母亲每月有大笔的利息,用钱也很大度,一家人成天都是乐呵呵的,想吃什么都没关系了。
“奶奶,您安了假牙,人看起来好多了,以前瘪着嘴,真就像个老太婆!”若兰见到奶奶新装好假牙好似年轻了几年,打趣地说道。
“奶奶本身就是老太婆,不过你哥回来后,日子过好了,真觉得年轻了许多,走起路来啊,也不觉得累了!”
“奶奶,那是营养跟上了,身体当然有劲。以前我们家半个多月都吃不上一次肉,更不要说水果、零食那些。现在天天有肉吃,身体不好才怪呢。哥说了,等他这几天忙完之后,我就要和他去上海、杭州玩了!”
“去了,就要听哥的话,他可不是去玩,他有大事情要做!”
“知道,奶奶,您们怎么全向着哥哥了呢?”
…
搬进了新家,和同学、黄队长讨论过面店装修的事项后,同学们继续到各处面店考查、学习,谢磊却在抓紧时间,钻研从毛伯家中借回的《历代文物鉴赏珍藏》。
翻开瓷器鉴赏书,面对的就是各朝代的瓷器特征,时代判别,窑口判断,真伪辨别,评判价值。
唐三彩、耀州窑、定窑、均窑、龙泉窑、宋元景德镇青白瓷、元、明青花、明、清官窑彩瓷(主要是斗彩、珐琅彩、粉彩)、康、雍、乾青化、吉州窑褐瓷、宋建窑黑瓷、明德化白瓷等,要掌握的东西,实在是太多。
“我学这些东西的目的,并不是做学文,而是要从旧货市场、废品站的物品中,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留待时机成熟后换钱!”所以他对年代、真伪辨别,更为上心。
当天晚上,回家后就看到大半夜。第一册书,全是讲年代、讲瓷器的发展史,讲官窑、民窑制作工艺上的细微差别,很是难懂,但又是瓷器鉴别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的东西,根本就不能算是鉴赏家。
开始之时,谢磊看得头都大了:“要想全部记住,还真是难啊!大浪淘沙,若不能学会,不能在一大堆破旧物品中甄别出真伪,宝物就算在你面前,不识货,尽收藏些赝品,辛辛苦苦保存了若干年,到时候却完全无用!”整个晚上,他都在竭力的背诵、记忆,想尽快将书上讲的东西掌握,无比的上心。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第二十章 超强记忆 首轮斩获
第二天一早,当他睁开眼睛,回忆昨晚学过的知识点时,突然发现,昨晚看过的东西,竟然完全记得,不是某个部分,而是所有看过的内容。
翻身起床,再次仔细将头脑中装知识点和手上拿的书,作了应证后,让他是一阵狂喜:“一点没错,真可以做到过目不忘呢!哈哈,哈哈,这是我穿越后,又一次发现了我自身具有的潜能。这位让我穿越的大佬,真是太好了!”
知道自己拥有了这份特异功能后,更加用功,原本想去面店看看的想法,也丢到了脑后。
拿着书,孜孜不倦地钻研起。
整整一周的时间,除了搬家时和同学在一起有说有笑外,以后完全是让他们自家找事做,除了不得不做的事情,就是在看书、在钻研。
待四册书上的知识点、例子、图片等等,全数记在了脑子里,背得滚瓜烂熟、融会贯通之后,才长长的嘘了一口气:“真是天助我也,若是再面对这些珍宝,要想再逃过我的眼睛,几乎完全不可能,哈哈,哈哈!”
“哥,你在看什么哦,怎会看得独自傻笑呢!”若兰坐在长条桌的另一端,也在努力学习,做练习题。看到他那么认真地钻研书本,自然也很上劲地在学习。听见他发出的哈哈大笑后,忍不住走了过去,出声问道。
“嘿嘿,终于全弄懂了!若兰,你说哥聪明不?”谢磊显得十分的高兴、摸着她的脑袋说道。
若兰看了看桌上,装帧精美、厚厚的的四册书,才阅读了几天,哥就说全弄懂了,不禁有些好奇。
“哥,你说全弄懂了,是什么意思?”
“这四册书,哥花了几天时间,全部背下来了,哥厉害吧!”
“不可能,这么厚的四册书,谁能全背下来,除非他是神仙还差不多!”若兰,根本就不相信。
“那这四册书,你随便考我,看我能不能答出来!”
“哇,哥你太了不起啊,真的全都背下来了啊!”若兰将每册书的内容,随机选出来,做了考核后,佩服地说道。
“嘿嘿,好好学习,今后你也可以这样的,哥出去做事了!”
“谢磊,今天都十四号了,那个张老板都还没有搬出去的迹象呢?”这天,丁兰带若兰去春熙路买东西,回来后问道。
“黄队长带了些人,正在帮你和晓波家装房子,反正我们也不急,执照要下个月才能办好,不过市政工程处很快就要去弄沟道,那时看他搬不搬!”正在家里看书的谢磊,不以为然地说道。
“营业执照真的能办下来,你那么肯定?”
“我敢保证,你不用操心,对了,这些天他们没事,就让他们到卖餐具的地方逛逛,开店用的器具,要体现出青春、活泼,别具一格,那样才能更吸引顾客!”
“小磊,市政工程处的高队长,明天早上九点半要来现场,到时你告诉他怎么弄就行了,那家鞋店还未搬走吗?十四号晚上,刘清阿姨打来电话。
“谢谢了,明早我去那等他,谢谢刘阿姨,他还没搬走呢,说他是鞋帽门市部的主任,连房租也在耍赖,…”
……
清远市中区最大的旧货市场,位于忠烈祠街,称为‘会府’。谢磊、洪晓波蹬了一辆运货的旧三轮车,来到了这个旧货市场。
这里,聚集了清远市的各种旧货,大到旧家具,旧自行车,小到鞋子,衣物,钟表零件,什么玩意都有。按类别,大致划分出了几个区域。也有市场管理人员在场内来回走动,维持市场秩序。
七十年代,大家都很穷,再破烂的物件也舍不得扔,拿到这里买给那些更穷的人,总比扔掉、或卖废品,换回的残值要高些。
“小磊,我们在这里干啥,这些破破烂烂的东西,你还看得起?”晓波跟着谢磊,穿过旧衣服区时问道。
他听说这里卖的衣服、被褥等等,全是因亲人去逝前用过、穿过,不愿留着自家用,卖给废品站回收站,这些人从那里买出来,又拿到这里来倒手,赚点钱,恶心死了。
“这里面的东西,鱼龙浑珠,要凭你的眼光去寻找、发现!”谢磊不以为然地说道。
一大堆各式各样的旧玩意,摆在石砌的台阶上,谢磊饶有兴趣地在长长的台阶前,慢慢地朝前走,走过一段路后,有一个砚台吸引了谢磊的目光。
脑袋在飞快的转动,将书上的记载,与现实中的这个砚台作了一番比较,翻来覆去,仔细观察了好一会。
“这砚台是谁的,卖什么价?”谢磊出声问道。
“我的,二十元!”一位模样有些猥琐、四十多岁中年人,出言回答道。
“五元卖不卖?”
“五元哪买得到,我这是从抄家物品中拿来的,至少也要十五元!”
“八元钱我就买了,一个破砚台,哪值得到十五元!”
“今天都这个时候了,还没开过张,十二元,你要就要,不要就拉倒!”
“好,那就帮你开个张,钱你拿好!你说从抄没物资中拿来的,还有没有其他东西让我也看看?”谢磊来时,早就做了准备,拿出一个大口袋,用碎布包了,放在口袋里。
“有倒有,就不知你喜不喜欢了!”那位中年人,说着从布口袋中,拿出了一个瓷盘。
接过那个很是陈旧、底座有五瓣突出的浅色盘子,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