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石油真相-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国的需求在大幅下降,与此同时,石油需求的萎缩也发生在全世界范围内,这恰恰给了称供应不能满足需求,并以之解释高油价的专家大腕们一记耳光。
我们看到,美国墨西哥湾的油田产量将会每天增加100万桶,其能力还是非常可观的,并且从需求的角度来说,也并不像之前所说的和供应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美国石油依存度的降低,从另一个角度不更说明了以石油“顶峰论”来解释高油价的不可靠性吗?
只看供需基本面来判断油价,油价一高就责怪供需不平衡已经不适用于如今的石油市场了。
世界其他国家增产的可能正通过深海钻探及创新技术的发展得以实现,新兴的资源国家及地区包括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墨西哥湾地区和里海地区。其在现有的基础上不容忽视的新增产能也是对以石油“顶峰论”解释油价观点的有效反击。
巴西人刚刚在圣保罗海岸附近发现了石油蕴藏量达330亿桶的卡里奥卡油田。它或许是近30多年来最大的石油发现。而2007年11月巴西已在这个新油田附近发现了图皮油田,后者的蕴藏量为50亿到80亿桶。“单单图皮油田就有可能使巴西跨入最大的石油出口国行列,”德意志银行专家马库斯·耶格说。如果消息确实,巴西将成为全球石油蕴藏量排名第十的国家。
巴西发现的两个新油田绝不是终点。难道不会出现其他新油田吗?的确,很多国家正在继续大力寻找新油田。加拿大也有一部分以油砂的形式存在的石油蕴藏,加上已探明石油储量,加拿大的总储量可与沙特阿拉伯相比。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资源元素:撬动世界的万源之本(3)
美国政府科学家在对北极地区能源储量进行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勘探后,在美国地质调查局的首份北极资源政府评估报告中表示,北极地区拥有全球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相当于900亿桶;而该地区47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相当于全球未探明天然气储量的30%,与俄罗斯已知全部天然气储量相当。更让人看好北极石油前景的原因在于,报告中称,北极地区总共蕴藏着全世界五分之一未探明石油和天然气,而这些资源从技术升级来看都是可以开采的。看来顶峰时代来不了。
从产能的角度来反驳“顶峰使油价走高”这一观点,似乎更加能让人信服。在我们能够看到的各方面资料当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能够证明,所谓的“顶峰”带来的资源紧张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世界石油行业公认的采收率在15%至35%,尚有65%至85%现有油田的控制储量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开采不出来,“顶峰论”何以立足?
法国石油研究所所长,奥利维耶·阿贝尔曾公开表示,“如果现有油田的产油率能从35%增加到50%,那几乎相当于世界石油储量增加一倍。”
英国石油BP的总经济师也曾表示:石油并不是实质性短缺。价格的上涨源于对石油供应不可靠的“焦虑”。供应稳定性要持续,但以高价形式出现。他们认为,使国际石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对风险的担忧,而并非市场的基础层面存在问题。数据表明,以目前的开采技术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可供最少开采40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可以开采供应65年和162年。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更长的能源资源开采供应年限将在未来被发现公布。
3、“顶峰论”专家实为“造鬼”吓人!
不断增加的新油田和石油储量已经强有力的驳斥了“顶峰论”在油价上的作用,就更不用说一些国家还在封存自己的优质资源这一事实了。谁都不傻。想用“顶峰”的到来威胁油价,逼迫资源国家多开发其主权资源,沙特明确的警告过,不要太天真的以为别人都很傻很天真。
如果抛开政治和金融等因素,全方位的观察,长期以来供给和需求基本平衡乃至供给略大于需求的基本面事实上是没有被彻底颠覆的。世界经济的结构调整过程中,石油供给能基本满足世界总石油需求的增长。
顽童认为,石油的“顶峰论”其实是炒作者们玩儿的一个文字游戏,因为“顶峰”有太多的前提条件了。石油资源是有限的那是肯定的,但是说油价高的根本是因为“顶峰论”,这根本就是在炒作!这就好像大人总是在小孩子哭闹的时候吓唬他们说“再不听话鬼就来抓你了”,小孩子很傻很天真,不知道“鬼”什么样,只知道“鬼”特别可怕,根据大人们的不丰富的想象力“鬼”可能还吃人,所以小孩就不敢再哭闹。但是,你要真问这个大人,“鬼”什么时候来?“鬼”长什么样?大人就被问傻了,只会搪塞说“你别管他什么时候来,反正记住你不听话他就会来就是了”,因为大人也不知道“鬼”长什么样,什么时候来,更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而顶峰论在解释油价这件事情当中就是那个倒霉的“鬼”,我只要再多问一句“顶峰规模究竟是多少?顶峰什么时候来?”,“专家”们就被问住了,他们就会拿着一堆没用的不同版本资料告诉你,这个谁都说不好,反正记住“顶峰”会来就是了。这不就和大人造鬼吓唬孩子如出一辙么?早在2008年6月油价正炒得火热的时候,顽童曾经做客《第一财经频道》的《第一财经周刊》栏目,在《油价何时见顶》的节目中,就“顶峰论”问题与国内知名大学的著名教授进行PK时,顽童就曾经请教过这位主张顶峰论的大牌教授,然而教授先生一手握着一本关于顶峰论的译著,一手拿着一张皱皱巴巴的《参考消息》,含糊其辞的回答让顽童大感失望。这和大人用“鬼”吓唬小孩有什么区别?这就是在利用“顶峰论”造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解释油价被推高人们无能为力的目的。然而可悲的是,我们看到很多学者在“顶峰论”的问题上充当了炮灰。他们由于对于金融套利中的“多、空”操作的无知,只是在一味地诠释着“顶峰论”,有的大学还成立了“顶峰协会”,而这恰恰帮助了炒作者们,因为很简单,一个谎言要用十个谎言来掩饰。以此为基础,“顶峰论”也为那些本应该负有责任,但由于种种原因却难于进一步在石油勘探和生产领域里发挥应有的作用的利益集团提供了遮掩羞耻的布伞和开脱罪责的理由。。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资源元素:撬动世界的万源之本(4)
那么,“顶峰论”的意义又何在呢?为什么不断有学者认同“顶峰论”推高了油价这一观点?究竟是谁在幕后造了这样一个“鬼”?造鬼的目的又是什么?
4、捂盘推价是“造鬼”帮凶
石油作为一种珍贵资源,早已被各个国家提高到战略性的地位,为了获得更多的石油资源,他们不惜发动战争来重新调整世界石油格局,目前世界级的增产能力被人为地政治性地限制和打压。
就拿伊拉克来说,美国战争之前美国对伊拉克曾有一个石油产能的规划布局,是使战争之后的伊拉克石油能够实现理想的日产能水平。但现在的问题在于,美国以战争手段对伊拉克石油资源的整合受到了政治和安全的瓶颈限制,致使目前伊拉克很大产能难以发挥。可以说,这种用战争整合资源的失败,是造成目前市场上对供给恐慌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伊拉克战争前,伊拉克的石油日产量在250万桶,到2003年5月,由于战争的爆发,生产开采能力大幅下降。直到2008年2月,伊拉克的石油产能才恢复到每天240万桶,依然不及战前。而到了6月,这一数字上升到了250万桶。当时预计到2008年底,还会再有所上升到达每天290万桶。最近伊拉克又进行了一轮日产150万桶原油的招标。而根据伊拉克方面的估计,如果能保障正常的投资,那么到2012年,日产能将提升至600万桶。
顶峰何以到来?
伊朗做为石油输出国组织11个成员国中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第二大产油国,其石油生产能力也存在问题,伊朗产能发展受到了经济制裁的封杀。目前伊朗正在生产的大油气田为40个,其中27个位于陆上,13个位于海上。2008年2月,伊朗的石油日产量为380万桶,与目前欧佩克给伊朗的每日411万桶的生产配额还有一定的差距。根据预计,在正常的投资保障下,到2010年伊朗的石油日产能能够达到500万桶,到2015年这一数字能够上升到800万桶。可见,上升的空间还是非常可观的。与此同时,在资源的方面,根据埃菲社在2008年8月最新发布的消息中,伊朗新探明了三座大型油田。伊朗石油部长吴拉姆·侯赛因·诺扎里宣布;伊朗西南部城市阿坝但附近发现了3座新油田。伊朗官方###共和国通讯社报道,诺扎里透露这3座新油田的储量约为5亿桶,但他并没有说明对这3座油田的勘探是从何时开始的。###共和国通讯社报道称,新油田的发现使伊朗政府关于在2009年3月份以前将石油日产量提高10万桶的计划更加可信。目前伊朗油田实际开采率为20%至22%,这一数字较世界35%的平均水平而言,依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技术升级所带来的开采潜能由此可观。顶峰何以到来?
根据美国近海石油开采禁令,除中、西墨西哥湾和阿拉斯加州沿岸部分水域外,占全美近海水域85%的大西洋、太平洋和佛罗里达州东墨西哥湾水域均不允许石油开采。美国有关近海石油开采禁令共有两个,一是美国政府颁布的行政禁令,一是国会的法律禁令。国会的法律禁令于1981年颁布,此后每年经重审延期,目前已连续维持27年之久;美国政府的行政禁令始于1990年,已在2008年7月14日被宣布解除。只有这两个禁令都被解除,并征得沿海岸各州政府的同意,石油公司方可在美国近海开采石油。虽然目前白宫否决了赋予州政府权力的这一法案,但是应该看到的是美国正在放开近海石油的开采。2008年9月1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法案,允许石油公司在征得邻近州政府同意的情况下、在距岸50英里(80公里)以外的海域开采石油。表决结果为236票赞成、189票反对。美国参议院晚些时候将就近海石油开采政策进行表决。在参众两院均通过法案、并就两份法案中的差异达成妥协后,最后形成的法案将送交总统批准。
一、资源元素:撬动世界的万源之本(5)
据无法证实的市场传言称,沙特阿拉伯在接到美国增产的请求后明确表示将封存一部分探明储量,供子孙开发,不但如此,沙特还反过来要求美国带头开发已封存的探明储量。
虽然美国曾经立法长期封存近海石油资源开采,沙特也曾宣布封存石油资源留给子孙去开采,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指责他们是有意的捂盘推价。顶峰远没有到来!
5、技术创新——斩鬼利刃
“顶峰论”的专家们抓住油田的“生命周期”大做文章,然而顽童要请大家注意的是,那只是现有技术下的静态表象,以目前人类的科技和生产力技术水平而言,不排除有些油田出现衰老情况是因为现阶段技术力量不够,水平不高的原因。科技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技术进步了,老的油田也有可能焕发青春。
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出,在自然资源储量认知上,特别是在石油行业中,储量是分为多个层次的,最基本的即地质储量、勘探储量、可开采储量等,而这些储量概念差距很大,甚至有可能相差许多许多倍。以现有的勘探开采技术条件,地质储量不一定能全部勘探出来,勘探出来也不是都能开采出来。尤其是地质储量和勘探储量,取决于资源勘探力度和所采用的技术,而开采也取决于开采技术的发展。目前勘探不到、开采不到的石油,不意味着今后勘探不到、开采不到。目前全球石油行业对勘探和开采的投资不够,投入不够,这是造成当今长线供应后劲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说,不是没有石油,而是现有的技术不够或人为不要增产。
大家都认为资源储量是有极限的,顽童也不例外,爱因斯坦曾经提出过宇宙的“有界无疆”的概念,正好应用于石油资源问题上。石油资源的枯竭是一个极长期趋势,相比于人类680万年的生存预期来说,在当下谈它是没有意义的。现在有很多创新工作要做。
顽童更愿意这样解读——即使资源的地质储量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类的有限(时间和空间)认知力来说资源的地质储量却是无限的。这就好像是,即使假设宇宙是有限的,但是以人类的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还找不到宇宙的界限,摸不到宇宙的边儿,证明不了宇宙是有限的,所以说它是无限的,但其实也是证明不了的。同样道理,很显然谁也没有能力把地球照个X光片并且彻底地令人信服地勘探一遍然后拍着胸脯说出一个极其具体甚至可以是相对模糊的勘探数字并证实它,让全世界人都心服口服的相信石油的储量到底有多少。
顽童反复强调,反驳“顶峰论”并不是说石油的地质储量是无限的,也不是说石油供给在理论上不存在顶峰问题。顶峰论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的,但是以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出来的结论却不一定是绝对科学的,更不能被滥用。顶峰论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的,是值得尊敬的,但是以顶峰论“造鬼”试图解释高油价并试图以此掩盖国际地缘政治实践的失败和金融套利本质是不能让人接受的。
做为石油人,我难以接受有人用“顶峰论”来“造鬼”吓人编故事卖钱。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编一个故事,主要内容是在人类灭亡的前一天,人类以那时所掌握的尖端勘探技术发现了一个大油田,继而发生了一连串的故事,有人会花钱买下这个故事改编成电影剧本吗?众所周知,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同理,目前世界存在于石油界中的恐慌是人为捏造出来的,而单纯的供需关系是大致平衡的。沙特高官就明确指出:“油价超过120美元是心理恐慌使然。”我们应该脚踏实地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跟着造鬼者转。别忘了,很多文艺作品中的造鬼者是被自己造出的鬼吓死的。
那么,目前国际上石油产业的技术开发情况进展怎样?
要看到,目前国际上大的石油公司都在拼命做技术创新。可以制取石油的页岩、油砂已经发展成商业化产品,并在逐步向大规模化发展。石油是液态的,油砂是固液混合态,只要实现油和砂的分离即可,即可实现石油产业的内涵扩大再生产,而且并没有绝对的技术难点。目前石油市场的标示价格指的是最为优质的轻质石油标价;而质量上相对较差的原油价格就要打一个折扣,比如高密度、高稠度、高硫原油。而这就给了国际大公司质量套利空间,他们利用成熟的技术,炼制这种低价格的高密度、高稠度、高硫石油。也就是说,在金融上高轻质原油的价格被抬高,但他们自己却用技术手段炼制相对价格便宜的低质原油。这种做法就好像:晃一个苹果给人看,但是自己吃了一粒煤炼仙丹。如果没有真正全方位参与国际石油行业实践,是不会认识到国际石油行业的技术套利手段的。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他们将优质的轻质原油存入石油储备中。
因此,顽童强调,今后长期可持续的石油供给水平是需要建立在石油勘探和开发的技术创新上的。现在中国面临的是有供应前提下的高价格问题,这一问题的应对乏力是长期以来的研究偏向所导致的,措施手段不先进所导致的。当然也涉及体制和政策层面的挑战。短期应对可以针锋相对以夷制夷。长期如果不创新性地进行战略理论和战术方案研究,我们今后面临的不仅是吓人的恶鬼更是一群吃人的野兽。
二、生产加工元素:石油价值实现的次基础环节
石油炼制加工环节是石油价值实现的次基础环节,基础环节自然是资源的勘探和开采。目前在世界上一些产油国家的出口中都出现了石油产品终极化的趋势。结合我们在前面章节中提到的炼油能力的三个层次,怎样保证实际炼油能力能够达到计划炼油能力呢?计划炼油能力接近设备装机能力?重要的在于提高炼油的创新技术水平,内涵的扩大再生产,而不是拘泥于现有的一味投入大量资金,低水平的依靠规模扩大生产能力所实现的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是用信息支持的装备改造,闯出一条资源消费低、环境污染水平低、经济价值高及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三高两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然而,在现在我国的产业结构,这种新型工业化创造的GDP,据发改委产业研究所的专家说,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也就是在5%至10%,也就是说90%还是非新型工业化。这样发展是很不划算的,在世界范围内来看,我们把赔钱的留在里面,而赚钱的则在外面。目前,我国各地产业的龙头都是石化、钢铁、装备制造“老三篇”。大型石化项目更是遍地开花,据环境保护部的统计,三十个省市自治区除了云南和西藏没有,剩下的地区都在进一步申请一千万吨的炼油和八十万吨乙烯的大型石化项目,之后的生产加工环节就不管不顾了。而能够创造大量价值的精细化工更是微乎其微。如此的产业发展格局只能使我们的炼油毫无竞争力可言。煤化工更是把高端的产业全部束之高阁。有人形象的将其比喻为“留下的是豆腐渣,放走的是豆浆;留下的是酒糟,放走的是酒精”。
在全世界油价不断涨跌的行情之下,对石油的“吃干榨尽”似乎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利用各种概念和标准上的模糊,通过提高炼制水平来加工质量差的原油,或者通过调和质量差的油都是实现质量套利的有效手段。在调和的环节里涉及到标准的问题,石油油价的标准又是由其属性决定的。那么在属性定义混乱的情况下标准又是怎么制定的呢?这当中自然就出现套利空间,为套利提供了方便。目前的国际市场上的油价都是以WTI或布伦特计价为基础,按照质量好坏加减价格。而这所谓的基础参照物的定价权只掌握在少数国家手中,并不是完全按照石油的资源属性确定其价值,这无疑为拥有定价权的少数国家提供了炒高油价套利的方便。给大家足够的想象空间去思考,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列位看官切莫合书,顽童自有下文解读。
三、服务元素:石油价值达到现金实现的保证
在石油服务行业当中最突出的服务终端就是加油站, 加油站是石油价值达到现金实现的终端之一。加油站的首要功能当然是加油,但现在的加油站服务理念已经远远突破了简单的加油概念。服务元素当中首要强调的应该是服务对象的需求,即用户的需求,人的需求。人的需求在服务中体现在被承认、被尊重、被满足以及新需求的创造。以此为基础,服务的价值观以用户的定位为标准,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标准,弄清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以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手段。
根据用户的需求逐渐多元化,石油的服务元素也日趋多元化,并逐渐脱离了传统时代的局限,进而在服务元素中也创造了品牌的虚拟套利空间。
在传统的加油站石油服务的终端店面基础上,可以设置多功能的服务板块,从而实现多功能的套利行为。这当中做的最好的莫过于美国的QUIKTRIP。QUIKTRIP在美国拥有千个以上加油站,是2007年美国市场上股票业绩表现最好的服务性企业,但是作为加油站,其非加油业务收入占到了其总收入的55%。加油已经变成了QUIKTRIP的非主流业务。加油站店面经历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可以增加很多周边的服务,只要是能想到的无论是广告服务、餐饮服务、兜售杂志等等形式,在QUIKTRIP都可以实现,甚至有趣的是,在QUIKTRIP所有的产品当中最知名、销量最好的竟是已经形成品牌的“QUIKTRIP的”热巧克力。可以说QUIKTRIP开创了一种非常富有创意的新型服务性企业类型。
我们注意到,QUIKTRIP在其服务的领域里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有影响力的品牌,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之上,品牌在服务中逐渐脱颖而出,其内容和形式两大要素等也逐渐显现出来。品牌做为套利的符号,其内容体现在对质量和品质的追求上,而质量对应人的物质需求;品质则对应了人的精神需求。QUIKTRIP的油品质量毋庸置疑,同时其提供的其他服务也是具备了上乘的质量才为人们所认可。
品牌的形式则主要包括标识LOGO、广告、形象大使等落实在感官的刺激、反应和反馈。品牌的定位讲究精准、简洁、直观、刺激并能得到相应的反馈。品牌的形式在感官上追求反映的最大化,从六大感官——视、听、嗅、味、触、感觉上满足用户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
石油行业当中的大型企业也都极其重视其品牌形式的打造,在视觉上,各个公司都有代表性的标识LOGO,比如,BP知名的黄绿相间太阳花标志是根据古希腊的太阳神命名的、壳牌的认知度极高的贝壳标,国内有被中石油人自己称做“宝石花”的红黄标志、还有中石化极具特色的用据说是代表朝阳的红圈圈住变体“SINOPEC”的标志等等。但是在听觉上,做的最好的个人认为还是中石化。总是在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的广告里听到“赛诺派克”,即使是不知道“赛诺派克”是什么的人也能念出来,让人一下就记住了。在刺激和反馈的层面,中石化进行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品牌打造实践。
石油行业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其微观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企业提供具有不可替代性产品及服务的能力。
根据2007年《财富》发布的美国公司收入排行前十,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别是:沃尔玛、埃克森…美孚、雪佛龙、通用汽车、康菲、通用电气、福特汽车、花旗集团、美国银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美国公司市值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别是:埃克森…美孚、通用电气、微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宝洁公司。在这两项排名中可以看到,石油企业占了相当重要的分量。只有以敬业精神、专业精神、专业团队、专业人才、专业语言,树立用户优先、创造市场、充分利用人脉关系等正确的品牌价值观,才能在全球品牌价值排行中占有一席之地。
石油行业的服务业应该本着品牌面对用户的两种方式,即用户优先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精神,从创新、改变、教育、培养用户开始,了解甚至培养用户习惯,培养自己的用户群。在石油行业中也能树立有竞争力的品牌和特色的服务。就像说到天福号就能想到酱肘子,说到同仁堂就能想到安宫牛黄丸,还有瑞蚨祥的丝绸布料、永安堂的一贴膏、六必居的酱菜、都一处的烧麦、王麻子的剪刀、稻香村的点心、同升和的鞋、盛锡福的帽、全聚德的烤鸭、荣宝斋的字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四、商贸元素:套利的冲动来源
商贸套利有多种表现形式,空间、时间、规模、文化、感悟、质量、消费、体育等等都可以成为商务套利因素加以运作,只是选择的形式不同。
石油企业作为套利的组织机构,其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更有效地实现套利。
具体到石油行业最突出的首先是空间套利。比如天津有汽油,北京缺汽油,在这两地之间实现的商务套利就是空间的套利。规模套利、质量套利在石油行业当中也是体现的比较深入的套利形式。进口一个三十万吨的超级油轮,然后分一个个小的驳船,这就形成了简单的规模套利。而因为谈及油品一定要谈其规格,在规格当中每一个组成部份之间的质量差距反映在价格贴水和价格折扣上就表现了石油产品之间的质量差距,这些质量差距便构成了套利的空间,即所谓质量套利,而在质量套利当中,石油产品油和原料油之间的概念模糊无疑为套利提供了有利空间。
只有不平衡才有套利的空间,如果没有不平衡就制造不平衡,商贸环节就是能够制造不平衡以实现套利的重要环节。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是不存在套利空间的,因为一切都是按照计划进行的,不会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但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不平衡逐渐出现了。针对不平衡的多元套利,便通过商务为不平衡寻找出路,然而如果没有不平衡也就没有了套利的空间,那么,商务不仅可以为不平衡寻找出路同样也可以人为地制造不平衡。在石油行业中,利用商贸实现的不平衡套利比比皆是,油价也正是因为有了商贸这一手段才能一路高歌。
品牌做为套利的符号,为套利提供了高端品味通道,在商贸环节里更凸显了品牌的套利功能。品牌成为了打造实现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必然艰苦过程中的偶然结果,其服务的多元化及在基本服务功能上添加的OUTLET式店面都是为了在商务贸易环节更好地实现套利。可以说进入商贸阶段,品牌的凸现,这是追求产品的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必然努力中所得到一个偶然结果。
。。
五、物流元素:实现价值的通道(1)
石油即使被开采出来,加工成石油产品,存放在产地实际上一钱不值,只有把它通过有效物流手段运达消费市场,满足用户需求才有可能实现相应的套利。
石油的商贸套利在没有物流支撑的情况下是难以实现的。缺乏运输条件和仓储条件,石油的套利是实现不了的;石油与运输和仓储之间的联系,没有现代经纪和现代信息业的支持同样也是难以实现套利的。可见,物流做为第五元素在石油资源六元素理论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集合了运输、仓储和经纪等多个方面,为石油的生产、加工、服务、商贸套利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使石油的商务套利以供需关系为前提,以物流为基础,得以实现资源六元素理论中前五大因素的套利操作。油价的涨落通常也会由于物流环节中的运费等费用的涨跌而浮动。
现代物流的三要素包括仓储、运输、经纪。在国际石油行业中,仓储和运输通过经纪的协调合理运作更是极为重要,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顽童为您一一列举。
1、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物流路线图
强调经纪的重要协调作用是因为在我国参与石油进出口物流操作,涉及到的机构和单位相当全面复杂。往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联合参与进出口检验操作手续才能完成。
进出口贸易公司
首先,由于人民币不是国际通用货币,就需要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公司才能从事进出口业务。这些公司都要经过申报由国家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