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九-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说逐流起事,早有飞报传入长安,归尘惊道:〃逐流吾弟,骁勇绝伦,当今之世,并无匹敌,如今得了荆襄,如虎添翼,如之奈何?〃急唤邓艾道:〃何人可破逐流?〃邓艾道:〃恐朝中并无能敌逐流者,非陛下御驾亲征不可。〃归尘道:〃朕初登基,诸事未定,不可轻离京师。〃邓艾道:〃丁承渊、徐文响昔在夔关,深受陛下深恩,此二人武略韬机不凡,臣求二将,试与逐流一战。〃归尘大喜,即与兵三万,教丁奉、徐盛相助邓艾去退逐流,又召宛洛出兵,阻住周循道路。

却表逐流既到武关,早遇邓艾,逐流恨道:〃邓艾小儿,昔年吾父养汝多年,不思图报,反投孽贼,今日必杀汝辈!〃横戟而出,丁奉接战十合,气力不加,徐盛飞出,前来助战,二将战过三十合,邓艾提刀赶来,三将转灯般围住逐流,正自鏖战,忽地背后铜铃大响,邓艾军型溃乱,丹阳子弟奋勇向前,邓艾三将各自逃生。迎面两军来会,却是王基、赵薇,闻得逐流传檄,前来相助,首尾夹攻,战败邓艾,逐流与之合为一处,共一万人马,进叩武关,沿途相会者,络绎不绝。

邓艾死据住,又往长安求救。归尘不意逐流竟全然不顾后路,直逼长安而来,忙与群臣商议,乃教叶雄叶剑英监国,百般拜求司马懿出山,再辅朝中,归尘令索宪合后驱木牛运粮,自领十万军马,陈到、陈泰两员副将,御驾亲征,来救武关,又召川将吴班、张嶷、高翔、马忠,东征荆州,截断逐流退路。当下归尘驾到武关,问邓艾道:〃战事如何?〃

邓艾答曰:〃吾军虽然胆寒,犹且屡败屡战,决不轻退。〃归尘叹道:〃逐流数千死士,能有如此威风,虽孙吴、韩项,不足与论也!〃当下传令出战,归尘舞霸王戟,骑绝影马下关,三通鼓罢,阵脚扎稳,方欲开言,逐流已望见自身宝物,皆落归尘之手,更是大恨,拍马便出,丹阳子弟,铜铃死士,随后杀来,逐流直取归尘,嘘得归尘弃了霸王戟,转了绝影马,只往阵内便走。逐流赶到,夺了霸王戟,挽开李广弓射去,归尘落马,逐流又夺了绝影马,来杀归尘,被陈到、陈泰、邓艾死命救去。铜铃军、丹阳士奋勇进袭,夺取马匹刀枪无数,得胜而还。

归尘后心中箭,还幸早有预备,披甲三层,受伤不重,只在关中忧闷,回报逐流关下讨战,便教众将不理。逐流一干死士,在关下耀武扬威,全无顾忌。忽地流星马报道:〃诸葛诞已经兵败被斩,魏延、甘宁撤兵向西,周将军被困鲁山。〃逐流便分王基、赵薇去救周循,这边退兵十里下寨,归尘闻得,出关冲击,又被逐流杀败,复回关中,再不出战。

两边对峙月余,只说周循被困鲁山,原来甘宁染病,魏延便分甘宁去据宛城,一面休养,途中忽遇铜铃军,被王基一箭射中额头,甘宁带箭而走,死于淯水边大树之下,树上百鸦,环绕其尸,有诗叹曰:

巴郡甘兴霸,长江锦幔舟。酬君多意气,报友少冤仇。
劫寨将轻骑,驱兵引豴貅。伐倭昔日事,大义在神州。
时有凌统闻甘宁已死,心下何怒,遂引一军来杀王基,为友报仇,魏延势孤,因此被周循、太史亨等撞出重围,退往新野安身。却有一干川将,已出夔关,周循急告逐流,请勿与相持,先保荆州,徐图后计。逐流无奈,分铜铃军两部断后,引丹阳死士先退,归尘见逐流退兵,大喜追出,哪知两边铜铃响起,逐流复回,霸王戟舞,绝影马飞,依旧杀得归尘狼狈逃生,虽然取胜,毕竟不敢恋战,随后退去,魏延、凌统等拦阻不住,被他撞出重围,奔往新野,会合周循,退往襄阳去了。归尘跟进,来到宛城,有魏延献计道:〃陛下既与二殿下相持,荆南又为川兵所迫,其无能为,天下共见也,延愿引一军,自别道而踏江夏,转袭江陵,二殿下四面无路,胜负易见也。〃归尘道:〃文长有韩信之智,分兵一事,非君莫属。〃当下教魏延领三万军,转道江夏而去。

只说逐流退回襄阳,周循道:〃如今东南已定,荆州可忧,殿下若再逞性而行,父仇真不能报也。〃逐流道:〃不听哥哥之言,果有此败。〃遂教脱脱往南蛮,求银屏起兵问罪。脱脱涕泣而去,不一日抵达南中,方到灵襄殿前,闻得一片悲声。孟获接入,泣道:〃阿凤自削藩以来,隐居民间,因见有伤残名庞会者,乞讨南中,饥寒交迫,阿凤遂与收留,不想此子乃南安庞德之后,不忘昔年沙场关公杀父之仇,阿凤全无防备,已被刺死三日也!〃

脱脱公主不觉悲从心起,泪自眼生,随孟获进了灵襄竹殿,但见银屏闭目卧于梓中,麝香堆积,身旁横放一剑,乃当年偷拔飘零腰间号剑,面容如旧,嘴含微笑,果已身死多时。有诗叹曰:

世间尽慕石榴裙,灵秀三千聚此身。漫舞瑶池倾宇宙,流连宝殿醉凡尘。
索家庄上酬明主,东郡城围助父亲。可叹黄河能九曲,堪怜浑水没七军。
乃驱十万降龙士,甘作九州开国臣。愿报君王一片意,犹思百姓几般恩。
夔门关外剑曾舞,洋子江边诗亦吟。非是妾心真薄幸,怎堪一世陷闺门?
两雄并列纷争日,比翼终成陌路人。渺渺青春虽易老,摇摇幽很更难禁。
须眉不识女儿泪,女儿笑汝何易醉?自古多情寿不长,悲欢离合总无常。
主公视我若亲女,托我双肩付大江。河洛督军施勇烈,淆关破敌显鹰扬。
片言反间向荆楚,十万蛮兵出远疆。百姓身家埋瀚海,万民血泪聚汪洋。
挥兵临阵已无计,赠我和亲即有方。知遇隆恩今尚在,此身甘愿入南荒。
欲行嘱父休心碎,再拜乞师勿断肠。从此深闺衾帐里,为君长夜织衣裳。
不求雨露垂蛮地,但求雄师定北方。雁过南中无反复,军挥北地止刀枪。
相濡以沫宁相忘,百死余生又返乡。教子相夫开僻土,烹茶煮酒隐村庄。
铮鸣环绕云间匿,鼓角深埋地底藏。漫舞轻歌邀晓月,弹琴鼓瑟约夕阳。
春来先觉黄泥暖,秋去不知天气凉。阿凤银屏皆一梦,后人何苦诉苍茫?
只说归尘抢在逐流前头,先授计庞会,刺死银屏,乃追谥关凤为〃昭平王〃,从此飘零腹心唯剩吕蝉,却已年老声微,不足为虑,当下归尘令威远将军刘贤招匈奴兵马屯于北地,分张苞助之,以防曹彰南下,一面驱兵来攻襄阳,当时脱脱公主见银屏已薨,挥泪辞去,重返襄阳,逐流、周循、太史亨等重又哭倒,三军一齐坠泪,周循与逐流道:〃荆南落入川兵之手,魏延又绕江夏往江陵而来,一旦事谐,吾等身陷重围,大仇终难报矣,吾得一千人马谨守此城,二弟可往先斩魏延,再解襄阳之围。〃

逐流从之,清点人马,尚有三万,乃留万数付与周循,自引余军,太史亨开路,王基、赵薇为副,便奔江陵,一干死士战到此时,亦有懈怠之心,逐流喝曰:〃昔偷度阴平之时,四面路绝,犹能成功,今虽逢危,何足为惧?〃众人颇愧,应声呼曰:〃王兄勿忧,吾等誓死追随!〃当下逐流引铜铃死士、丹阳子弟便往江陵,原来铜铃军都是骑兵,调动最快,赶在魏延之前,抵达江岸,登高射箭,魏延一军靠不近江岸,只得仍回南岸扎营。

随后丹阳子弟已到,这一干人都是翻腾湖海之士,尽皆精熟水性。逐流大喜,拘集民船渔舟,连夜渡河,逐流当先,只往南岸发来,魏延摆军相迎,一场厮杀,中华军敌不过丹阳子弟皆亡命之徒,各自远遁,魏延舞刀纵马,荡出重围,约束败兵,与逐流对峙公安,飞书求救。

却说这边归尘驱数十万军困了襄阳,分作十队,日夜环城攻打,周循只是谨守,四门各伏强弓劲弩百张,射住诸军,襄阳大城,府库充足,一时箭矢不绝,又有高顺、臧霸各路人马,相继来会,呼应周循,归尘损折极重,不能成功,忽闻魏延兵败,心下颇忧,连夜诏示长安,教蒋济、田畴辅政,封司马懿为大都督,调一军来破逐流。司马懿奉诏,点军三万,便发江陵,魏延进拜,道:〃二殿下麾下死士,忠诚无二,猛勇非凡,尽可以一当百,的是天下精兵,惜乎不能为国家所用也。〃

司马懿登高看了,道:〃二殿下兵虽雄壮,所据不过一南郡耳,终无大用,唯今之计,只宜深沟高垒而不战,以老其师,待襄阳危急之时,二殿下必回军去救,吾等方可趁势掩杀。〃当下高砌墙,深挖壕,任凭逐流在外肆意扬威。诸将皆怒,入帐告曰:〃吾军之众,三倍于人,都督畏之如虎,岂不为天下所笑也?〃司马懿道:〃中华子民,何必同室操戈?可旷延岁月,南郡之民,终知逐流背国,士心必然瓦解,此不战而胜之法也。〃众将默然而退。

两边对峙数月,襄阳城粮草渐绝,岌岌可危,南郡北门即将大开,高顺领陷阵营突围来报逐流,却为邓艾设下伏兵,尽数屠戮,高顺死于乱军之中。有诗叹曰:
世间只见张辽勇,天下谁知高顺雄?陷阵一生无败绩,何如千载不闻声?
逐流闻报,只得回师去救。报入司马营中,司马懿大喜,便唤魏延道:〃二殿下已陷孤穷也,文长可引一万人马急速追之,先擒主帅,再破周循。〃魏延道:〃二殿下进时迅猛,退去从容,必有埋伏,方今莫若先据江陵,却释襄阳之围,放二殿下入内,以无粮孤城,而当十万之军,虽信、布不能恃勇,孙、吴不能用兵也,此为上策,都督细察!〃司马懿道:〃吾另有妙计,汝勿多言,将令在此,务须凛遵!〃说着已掷下令箭。

魏延无奈,只得引军来赶逐流,斜刺里闪出一军,正是王基,魏延敌住,不十合,王基败走,魏延赶来,又遇赵薇,战了十合,圈马而奔,魏延追到葫芦谷口,忽地铜铃声到,稚尾飘摇,逐流横霸王戟,纵绝影马,威风凛凛闪出,四面铜铃军杀来,将魏延一部,杀得七零八落,丹阳子弟,合围杀到,魏延大怒,手舞铜长刀,左冲右突,拔出各路败兵,直如无人之境,逐流喝道:〃魏延休得逞狂!〃拍马来战,魏延应道:〃叛国之徒,再起兵戈,吾誓杀汝!〃逐流大笑道:〃天下群星,次第而终,当今世上,再无英雄!碌碌之辈,谁敢杀我?〃魏延喝道:〃我敢杀汝!〃舞刀向前,方过三十合,逐流诈败而走,魏延赶来,不觉入谷,只听得梆子一响,万弩齐射,可怜魏延连人带马,死于谷中,有诗叹曰:

霹雳当头万点星,文长因此丧声名。谁知司马心中事,欲盗江山问鼎成。
逐流射死魏延,挥军北上襄阳。归尘撤开重围,放逐流入城,随后司马懿已到,合兵将襄阳困住。中华败兵来告:〃魏延中伏而死!〃归尘闻得大哭道:〃兴霸、文长,相继而去,从此中华,名将安在?〃司马懿亦恸道:〃文长身丧,实吾之过也!〃魏延乃当今名将之中硕果仅存之人,一朝身死,中华军中无不视逐流为夺命神魔,人人骇惧已极。

归尘大怒道:〃朕念昔有兄弟之情,多般容让,奈何逐流绝情如此,滥杀国家栋梁,朕不能念私情而失天下人之义也!〃便教诸军再行攻打,不破城池,决不退兵。当下陈到、凌统、陈泰、邓艾、丁奉、徐盛、张承环城猛攻。城中周循告逐流,道:〃二弟入城,正中归尘奸计也,如今孤城难依,如何长久?〃逐流道:〃无妨,今夜诸军随我突围,直出西门,纵聚天下之兵于此,安能阻挡吾等兄弟?〃当夜重携铜铃,再顶稚尾,舞起霸王戟,飞上绝影马,大喝道:〃众儿郎别无去路,唯有死战!〃众人高呼道:〃愿随王兄,死战到底!〃乃教周循先引一军佯出东门,逐流却领余军,开了西门,杀出城来,中华一部,当者披靡。

原来司马懿早已料到,先告归尘道:〃逐流悍勇,天下难当,虽居绝境,必有孤注一掷,直奔长安之心。东门火起,必为诈也,臣料其军必出西门。〃归尘深然其言,乃虚伏一军在东,亲督诸将,重兵伏于景山各处。遥听得西门火头升起,众将一齐大喝,杀出伏来,逐流一军纵横天下,世所难当,虽入重围,并无慌乱,但看火光之中,稚尾摇处,尽皆相随,铜铃之声,震荡苍穹。天光渐亮,数十万雄兵,阻不住逐流死士,撞出重围,直上景山,逐流回头,万余死士,人人已伤,数千骏马,匹匹皆残,然而诸军脸色,愈加坚毅。逐流道:〃天不佑我,大势已去,诸兄弟可知悔焉?〃众人答曰:〃能与王兄同死,生平之幸也!〃

逐流乃登山驻马,俯瞰襄樊,但见得烽烟渺渺,金戈闪亮,营帷帐角,方圆百里,绵延不绝。襄阳东门,喊声不歇,逐流知是周循冲突不出,回顾诸军道:〃吾等生死相依,永不分离,岂有周子远独陷敌军之理?〃乃教王基、赵薇驻守此山,自与脱脱引五百精骑,重入乱军,来觅周循,越过东门,所到之处,波开浪裂,五百精兵,损折殆尽,只有三十人跟随逐流,已及襄江之畔,望见周循孤身被困,戟折剑失,徒手相搏。逐流喝一声:〃逐流在此,诸军速退!〃众人听得铜铃,望见稚尾,各自逃开,逐流已到周循身前,翻身下马,但见周循浑身箭矢,遍体血红,心下何痛,缓缓道:〃子远哥哥上马,吾步行相护,先行突围!〃

周循苦笑道:〃先机尽失,外援已绝,势不能回天,可怜先帝误丧鼠贼之手,含恨九泉,沉冤难雪!为臣子者,安能苟活?〃逐流道:〃夫星火既在,终可燎原,吾等虽无去路,犹可上山落草,再图雪恨,归尘岂奈我何?子远哥哥上马!〃说话之间,早有归尘亲引数万军马倒卷上来。周循道:〃逐流速去,徐图报仇!〃逐流道:〃哥哥不愿去时,待我借匹军马相赠!〃回顾麾下三十骑道:〃吾今虽败,乃天意也,非战之罪。今愿独入万军,就借归尘马匹而还,以明此理!〃说着戟指归尘喝曰:〃将汝马来!〃一提缰绳,直取归尘。稚尾所向,诸军退避,逐流顷刻间便到归尘身前,归尘大惊,回马便走,逐流追及,挥剑便砍,归尘抱头滚鞍下马而逃,左右侍卫奋勇来救,逐流夺了归尘坐骑回身,忽地睚眦欲裂,几乎坠马,原来重围之中,脱脱公主、周循一干人众,已被乱箭射死。

逐流大怒,甩开归尘坐骑,横戟立马,冲突来去,连杀百人,诸卒层层卷上,逐流仰天长嚎,声震云野,诸卒退避,逐流奔上前来,忽地挽开李广弓,直指归尘,迸一声:〃诸军且住!〃坐下骏马,缓缓靠近,弓弦拉满,这一箭射去,任他千万侍卫,成群牌手,纵能将逐流砍作肉泥,却也难救归尘了。金锣响处,万军顿时静下,各自排开,尽皆惊骇。

归尘脸色大变,大喝道:〃且住,我有话说!逐流吾弟,如何背国作乱?〃逐流道:〃你杀父弑君,如何反诬我作乱?〃归尘点头道:〃原来如此,父皇驾崩,缘由我亦不知,料想必有离奇之处,且借一步说话。〃逐流道:〃任汝花言巧语,休想再骗我分毫。〃归尘忽地长叹,柔声道:〃逐流吾弟,世间之事,多有出人意料者,未必如汝心中所想。且往林中,吾等一叙,倘不如意,汝欲杀兄,兄也无处逃遁。〃

逐流恨恨道:〃血海深仇,不可不报,汝有何言,在此也是一般。〃归尘道:〃内中详情,实有不便,逐流吾弟,三十年兄弟之情,你也信不过么?〃逐流想起往日许多恩义,加之实难信世上有杀父杀妻之人,心下如何不动,便道:〃你且先入,我自跟来。〃归尘乃往远处林中行去。诸将一齐叫道:〃陛下!〃归尘面色惨然,缓缓道:〃世间讹传朕杀父诛君,朕心何堪?朕心无愧,逐流明理,此事若不分说明白,生不如死也!尔等稍待。〃乃入林去。

逐流依旧张弓相随,方入林中,归尘已伏地大哭道:〃父皇,天下皆言儿臣忤逆弑君,此罪儿臣如何承担?愿显灵告示真相,儿臣万死不辞。〃逐流缓缓走近,道:〃父皇驾崩,真非兄长所谋乎?〃归尘哭道:〃天下疑我,尚合情理,逐流乃父皇遗孤,亦有疑心,吾何必存于世上!〃看看逐流走近,便一头往树上撞去,逐流拉住,道:〃虽欲寻死,亦当死个明白。父皇临崩,身边唯汝,当时情状,可尽告我。〃归尘哭道:〃当日父皇祭妹,吾领命护驾,不知麾下百士,皆有异心,忽地箭射父皇,又见岳母隐身灵前……〃

逐流喝道:〃一派胡言,清姨岂是凶手!〃归尘道:〃吾已知岳母必无图谋父皇之心,奈当时情状,不能不疑,但盼请回岳母,尽言诸事,奈何岳母不知为何,便指我为凶手,挥剑便杀,我本不敢还手,奈何父皇新崩,但恐真相从此湮没,只得反抗,吾弟详察,世间但闻'君欲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岂有臣弑君,子杀父之理?〃逐流道:〃若是如此,你又何故指我反逆,尽杀我众耶?〃

归尘大哭道:〃吾弟误信传言,指我杀君,起兵而向京师,为兄既为群臣拥立,安能不挥师相应耶?可怜岳母、兴霸、文长、子远皆当今良将,相继身亡,国家基业,从此不稳,吾等兄弟,若不齐心,再相残杀,可怜父皇一生心血,尽付东流也!逐流吾弟,雄才盖世,若为君上,必能保国安民,吾欲退位让贤,但乞吾弟勿强加杀父之罪也!〃

逐流道:〃我只欲报仇,要让黄屋烂瓦作甚?兄长如此强言,可敢立誓,父皇驾崩真非汝之故否?〃归尘毫不迟疑,立时跪地,向天祷曰:〃皇天后土,神人共鉴:归尘无德,为弟所疑,今以父皇、爱妻在天之灵为誓,归尘若有杀父谋君之行,不得好死,子孙万代,世受欺凌!〃逐流闻得,眼泪簌簌而下,放下弓箭,亦跪地曰:〃父皇尊灵在上,孩儿愚鲁,难辨真相,只思清姨、兄长,皆非谋君之人,必小人挑拨我等兄弟不和也,父皇有灵,何不垂示,孩儿誓把凶手碎尸万段,以祭父灵!〃当下与归尘抱头痛哭,忽地后颈一痛,归尘拾起地上雕翎,贯穿逐流颈项,左手摘其腰间箭囊,滚了开去。

逐流戟指缓缓道:〃你……你……!〃归尘道:〃吾弟恕罪,有你在世,朕心神难定,寝食难安!〃逐流一双瞳目几欲迸出,忽地将颈上雕翎猛然拔出,鲜血喷射,逐流拾起李广弓,欲射归尘,终已无力,好半晌方道:〃竖子……不足信耳!〃倒地而薨。有诗叹曰:

乱世将终见霸王,天生武勇谁能当?铜铃不是超凡物,稚尾偏成盖世郎。
飞跃关山何快意,横行瀚海屡逞狂。可怜神镝高鸣处,一代雄才顷刻亡。
当下归尘暗杀了逐流,众将闻得林中大哭之声,急急闯入,却见逐流倒地,归尘哭道:〃弟虽误信人言,朕全无责怪之念,何故以死相报耶?从此天下军事,朕当委以何人?〃众将方知逐流自舛,当下劝住归尘,将逐流灵柩运往景山,王基、赵薇及所余丹阳子弟、铜铃死士,尽皆自尽山中,逐流已灭。归尘班师还京,深怜叶超孤苦,养在宫中。

却说当时叶骏逃出长安,却投昆仑,寻觅年余,方见一茅庐,四面栽花,庭言养圃,极为雅致。叶骏入内,庐中只有一男一女,约有三四十岁,另一少年,似是同龄。叶骏叩问姓名,方知是关兴、辛怡,生子关彝,保得关公一枝不绝。叶骏哭倒拜地道:〃辛怡姊姊,吾母乃宪英也。特因家国之变,求慕容母后出掌大局。〃辛怡问明诸事,深为叹息,道:〃娘娘看破世情,去岁十月,已驾鹤西去也,屈指算来,只是陛下驾崩之日。〃叶骏闻得大哭道:〃如此父母之仇,终难报矣!〃

辛怡道:〃娘娘临去之前,留有遗笔。〃乃领叶骏来到慕容坟前,将一卷示与叶骏,辞曰:
尘归尘,土归土,平添的三分惆怅,都忘了鸣铮战鼓。
几回飘零已惯,未得相逢,偏生的雨打风吹逐流去。
一只鼎,一只鹿,沉醉了多少江山好儿女。
一重纱,一重雾,遮蔽了几家哀愁几家苦。
欲归时,归无处,往日英雄尽迟暮,青春能几度?
欲前时,前无路,牢骚千古向谁诉,都作烟花舞。
叶骏遂悟,乃依辛怡表姊而居,后亦留下叶氏一脉。有诗叹慕容秋水曰:
不恋红尘满世夸,昆仑绝顶有人家。仙猿屡赠天边果,丹凤亲栽梦里花。
既已归山闻鸟语,何须入世听悲笳?风云总是前朝事,莫问今朝得与差。
再表归尘,受了逐流惊吓,回京之后,便已染病,虽夺皇位,怎奈不过一年而崩,陆逊业因多历忧患,又思先帝,因此病死。归尘临终,传位叶雄,嘱曰:〃司马懿虽有大功,然其人狼顾虎视,必有异心,不可大用。朝中臣子,泰半为其门生,朕今早死,此局未变,尔当徐徐削之,不可仓促,切记切记。〃闭目而崩,薛灵芸不知政事,心中只以归尘为夫,不知为帝,亦相随忧死。有诗叹曰:

筹谋廿载计何深,只为登临九五尊。父女操戈无一语,弟兄反目有三军。
超凡英烈早失意,绝代豪雄已陨身。追捕鸣蝉方欲获,谁知黄雀未除根?
于是叶雄继位,改元景初,后改元正始,下葬归尘于高陵,谥为孝元皇帝,廷议之时,多有大臣上疏曰孝字不合,皆被叶雄搜捕下狱。由此群臣缄口,心下失惊。叶雄乃废丞相,以叶超为大司马,邓艾为大将军,有司马师为太尉,司马昭为司徒,蒋济为太傅,钟会为侍中。司马懿以年老,推病辞出,复归田园。

嘉平元年,叶雄与叶超计议曰:〃先帝临崩有言,司马懿他日必反,嘱朕缓缓图之。然司马懿推病不出,并无口实,待其自陷,不知何年何月也,卿可设宴,假诏召司马懿前来,一并杀之,永绝后患。〃

叶超领命,设宴暗伏刀斧手,司马懿只推病重,不能起床,叶超性起,索性领兵,杀入司马懿府中,不问老幼,尽皆杀绝,有司马师、司马昭在外,急召群臣道:〃大司马屠戮功臣,实有反心!〃乃联名上奏弹劾。叶雄只得徙叶超于西域,司马师深记父恨,叶雄自此为臣所制。

甘露五年,扬州刺史王凌思及逐流之恨,叶超之徙,乃起兵淮中造反,司马师留司马昭总领朝政,督邓艾、毌丘俭、文钦诸将征讨,围王凌于寿春。丹阳子弟,奋勇还击,杀邓艾于淮岸,毌丘俭斩王凌之首,淮南之乱遂平。司马师因此功,废建兴削爵旧制,进位晋公,重居丞相。师薨,司马昭继位,辅政五年,叶雄崩,司马昭与群臣乃立叶雄之子叶挺为帝,追谥叶雄为景帝,后司马昭亦薨,群臣逼宫,叶挺乃于高陵筑受禅台,让位司马炎,改国号大晋,用陈群为丞相,羊牯为大将军,尽废中华旧政,重用九品中正制,交纳士人,安抚大族,天下重定,有诗叹曰:

天道循环报不差,未知鹿死在谁家。风云已付东流去,受禅台前有落花。
司马炎即位,口述诸事,令陈寿攥笔编著《三国志》,风行世上。时有建兴朝间,翰林供奉刘禅,因家国大变,退隐秣陵,笔著《蜕虫三国志》,司马炎大怒,即将刘禅赐死,《蜕虫三国志》不复存世。至于漠北吕蝉病卒,嘱曹楷曰:〃是非功过,一切休论,因果循环,彼此不爽。汝虽习文武,然当今之世,非出仕之时,汝但安居为民,勿念外事。〃曹楷不听,聚鲜卑之众,演兵讲武,以致五胡乱华,英雄难觅,因此本回书便唤作:雨打萍英雄安在,风吹叶豪杰何存。有《念奴娇》一词,呼应开篇词曰:

金戈铁马,驾轻舟快艇,曾经豪壮。碧血凝成山石乱,伴有悲笳低唱。
古月犹存,故人安在,知我孤灵丧?逡巡远岭,偶逢野鬼飘荡。
昨夜欲做英雄,徒逞意气,愿把江山掌。却见浮云今变了,空使亡灵难葬。
大梦方觉,流年似水,千古皆惆怅。刀光剑影,几家衰败兴亡?

飘萍小述

飘萍小述

看到各位gg的评价,对各位gg的热情首先表示感谢,我也将更加努力的完成这部作品作为回报。由于这段内容稍微长一点,所以发在这里面。我从来不擅长评论,若有混乱之处,敬请谅解。

飘萍这个角色出现的用处是质疑一下本文的主题,因为世上并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或者是一个较沉重的玩笑吧,其实飘萍一开始出现,她已经是一个弱者,先丧情郎,后失养父,所谓坚强不过是表象而已。至于统一不统一我还是飘萍这个观点,真正的安定不在统一与否,而在“人”本身。飘萍之死,的确是因为与整个世界抗争,如果她象一般古代的女孩子一样当然就不会导致后面的结局。

对于zhao1111兄关于飘萍死去的看法我不敢苟同,男女的逻辑想法本来就是不同的,男生以为荒谬不堪的想法在女孩子眼中的确经常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就象银屏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嫁入南蛮也并不是完全表面上所说的上升到了大局观的高度一样,飘萍的意志并不是脆弱,而是她认为她理该如此。她论文韬武略当世能比的虽然没有几个,但是她是个女孩子,还是个不顺从敢于藐视天下男儿的女孩子,在当时这不可避免的将导致悲剧了。

至于zhao1111兄这句“单为此物极度意淫之后突发心肌梗塞虚脱而死”。首先飘萍不过能力达到一流而已,她真正的功业是欺负了一下少数民族,在当时漠北分成许多部落,势力不强,所倚仗的唯有地利而已,而且她并不完全是靠美貌取胜,大部分时候还是定计筹谋,只是由于美貌的刻意烘托给人的印象较身,因此导致大多数读者都误认为飘萍完全是靠一笑而倾千军的美女,事实上她扫平漠北的时候描写得更多的是她的胆识和谋略。由于对手的弱小而造成了她的强大。

当她开始实施她的第二个步骤——夹击中华的时候,理所当然就遇上了险阻。她的举动,无不脱庞统陆逊司马懿所算,虽取得一时擒获皇后的大胜,大军却轻而易举的被反间计击退,而擒获皇后的初衷也最终无法实现。其后她的身世被揭露,陷入两难。如果她是一个顺服的古典mm,那么自然就臣服于当时忠孝节义论下,或回归中华,或投身魏国,任凭命运安排即可。但她不但没有,反而把心中的柔弱隐藏起来,作出藐视天下之状,大举东征,自然理所当然的失败,生命也该走到尽头了。

至于这里的姜维我只能说遗憾了,对于姜维的设定,一出现他就不再是演义或者史书上那个忠肝义胆的烈士,而是一个无心世事、孤芳自赏而后不慎坠入情场的浪子,跟他去谈功名上的忠义是没有意义的。关于飘萍这个圈子引入了很多感性的思维,与前面争霸天下过程中以理性为主的思维是截然相反的,也算是对前面这么多情节的一个小小的颠覆吧。一部作品只有包含了正反顺逆多种组分,才是血肉丰满的。飘萍本就是一个争议性的人物,我也无心把她写得象银屏那样只受怜惜,说来说去,她只是在做一个质疑而已,当然她提出的问题是可以批判的,但却不是可以一句话就断然否定的。

在公网和教育网上,虽然正如我所意料,对于飘萍,否定的比肯定的多,甚至包括了比如色佛兄、曲径通幽兄这样给过我很大动力的支持者也是将飘萍一棒子直接打倒,这正如书中天下百姓都斥飘萍“不孝”,“妖女”,“狐媚化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