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哈佛商魂-12位精英传奇和69条商规评点-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妒贤嫉能的人,对有功劳的人反而陷害,对贤能的人又反而怀疑,

打了胜仗而又不给将士记功嘉赏,攻占了土地而又不给兵士百姓任

何好处,这就是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

汉高祖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按说在帷帐之

中谋划作战的方略,而且在千里之外打仗竟能取得最后胜利,我比

不上张良;安定国家,抚慰百姓,在供给军队粮饷时,不使运送粮

饷的道路断绝,我比不过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

我又比不过韩信;他们三个人都是杰出的人才,可我能够各得其能

地重用他们,这正是我能够夺取天下的原因;可惜,项羽手下只有

一个范增,却还不能给予重用,这就是他被我捉拿的原因啊。“

这则“汉高祖论得天下”的故事,说明了知人善用有才能的人胜,不知

人不善用有才能的人败;同时,说明才能对于成就事业的重要性。张良“运

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军事才能,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给

馈饷,不绝粮道“的管理才能,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统

兵才能,刘邦“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的用人才能,四者各有其能,

各得其宜,各得其所,是刘邦能战胜“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取得天下的

先决条件。由此可见才能对于成就事业的重要性了。

亨利·福特在密执安车厂当见习生时,就显示了出人头地的才能。他在

该厂上了五天班就被开除了,原因是老资格的修理工们无法修理的机械,亨

利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迅速修好,这让那些前辈们十分嫉妒。常言说,“人能

处处能。“亨利出了车厂去到黄铜加工厂,在该厂制造黄铜门阀、汽笛和钟。

然而亨利在这里仅仅于了6个月就辞职了,因为“这里已经学不到东西了。”

后来亨利去到一个造船厂,在这里,他对蒸汽内燃机产生了极大兴趣,对他以后进行内燃引擎开发帮助很大。曾经有位哲人这样说过,人,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生活着,是在矛盾的不断解决中自我完善的。这句话一点也不错,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而人这万物之灵,无时无刻不处在矛盾之中;当旧的矛盾解决后,新的矛盾又产生了。不过,人们也正是通过解决一个个的矛盾得以提高自己,得以发展事业。亨利·福特的跳槽是为了他的创造发明;保罗·沃尔克的不安分是为了学到未知的知识,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相称位置。这两个商界精英的成功,可作为那位哲人话语的最好佐证。保罗·沃尔克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找到了一份工作后,从此写下了繁琐的履历,他总是不安于现状,宁愿到不同岗位去折腾,因为他总是想把他的时间与精力投放到自己未知的领域去,汲取知识的养分,以便为我所用。沃尔克在大学时代的才能就已令人惊讶,他向哈佛研究生院申请法律、商业和公共管理学科的奖学金,都被录取了。这说明他已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了,在哈佛,他也是凤毛磷角般的高材生。然而,沃尔克始终认为,哈佛毕竟是哈佛,而不是洁生生的社会,其教学绝不可能包容一切,这就是他投身于社会的大战场,千锤百炼成为有用之材的动机之所在。假如沃尔克不能在实践中去接触大量的具体的货币、金融方面的知识,那他也不会被受任于危难之际,更谈不上平息金融市场上空雷鸣电闪般的风暴了。亨利·福特跳槽为了发明而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而堪称“汽车制造的先驱和专家”;保罗·沃尔克因为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到未知领域,不安于现状而终于拥有胜任联储总裁才智而制造了美国的“沃尔克时代“,留下了明智的独立性遗产。处在当今竞争非常激烈的年代的读者朋友们,你是否可以从此得到一点值得借鉴的启发呢? 哈佛商规66领导者的任务,是把他手下的人从他们现在所处的境遇下,引导到他们从未处过的境遇中去。大众并不完全了解这世界正向哪里发展,领导者必须发挥他们洞察未来的远见所具有的点石成全般的魔力。做不到这一点的领导者,哪怕眼下名噪一时,最终将证明会失败的。

《三国演义》有“曹操煮酒论英雄”一段: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诸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到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热,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操曰:“。。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

“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谓英雄?“操笑曰:“家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谓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

“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

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

何谓洞察力?洞察力,就是事物尚处于萌发阶段,就能发现和预见它发

展趋势、状态的判断能力。

引文中,刘备洞察到曹操的杀机,恐为他所害,于是“下处后园种菜,

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而曹操又能洞察到刘备种菜的动机,断定“玄

德学圃不易“的谋策。曹操、刘备都洞察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天下枭雄;曹操为治世良臣、乱世奸雄。他们能三分天下,这与他们具

有敏锐洞察世事的能力不无关系。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先生在谈“领导者的任务”时,深刻揭示了洞察力

对于领导者来说的重要性。

基辛格先生本人,在洞察力方面可说是颇具睿智的。当中国人民解放战

争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的强大势在必然,而在国际政

治、经济关系中,中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作为美国国务卿的基辛

格,他深晓这个真理,所以他极力推进美中关系结束对抗,走向缓和,他找

出了中美关系僵化的症结之所在,于是朝着正常化方面努力。基辛格几次访

华,为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了很大贡献。基辛格先生现在也常常被一些

外交人士模拜为参谋,原因多在他有深明的洞察力上。

洞察力的产生并非与生俱来,也不是从天而降。它既要求身怀专技,又

要求万事通晓,即需要高瞻远瞩,也需求立足现实。要胸有城府,要总揽全

局,这样,才能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把握未来,获得成功。

作为一个领导者,没知微见著、落叶知秋的洞察力,那他领导部下征服

自然、改造自然,求生存、谋发展的结果是难以言定的。

沃尔克作为1979~1987年美联储总裁,如果没有深邃的洞察力,那他要

创造“沃尔克时代”也是不可思议的。他之所以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在于

他能站在自身的位置预见事态的发展进程。也正因为他有高瞻远瞩的洞察

力,才被大卫·洛克菲勒聘为副总裁、主管“远期计划”。也正因为他有洞

察全局未来的能力,他才一意孤行坚持以紧缩银根的政策来扼制通货膨胀,

并取得成功。

沃尔克上任后,不仅精心治理美国国内危机,还洞察到第三次国际金融

危机即将来临,自他上任后,他就意识到发达国家将会疲于应付问题,世界经济增长将衰退到使债务国丧失部分国际市场的程度,会引起危机的进一步深化,因此,他促成制定了举借新债还旧债的债务方案,发展了一套应付危机的综合战略。美国国内经济危机和第三世界债务危机得以扼制,沃尔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对于沃尔克来说,这应归功于他精明而深邃的洞察力。哈佛商规67做一个老板最重要的是实现价值,而不是行使权力。大部分成功的老板都是抑制自身权力的专家,而不是滥用权力。最好的老板会经常扪心自问:“我究竟给公司带来了什么,我的存在是否为改进局面做出了贡献,是否为公司提高了价值。“可是,对于一个金融管理者来说,权力就成为最重要的东西了。曾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流传:一位名不见经传、也无法登大雅之堂的小小地方官,在执行他的任务时,遭到几个“对着干”的家伙指桑骂槐,无理非难。他未能搞好他的事务感到难为情;因为他是一个优柔寡断、不善用权的人。后来,他吃闭门羹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他的老上级耳边。老上级在用权上可算精明能干,感到这样的下级“不可救药”。于是老上级召见那位地方官。 “假如你手中握着根棍子,在街上走你的路时,突然追来几只狗要咬你,这种情况你怎么办?——你打它,它要咬你,你不打它,它也要咬你。。。你怎么不会用你手中的棍子呢?“他听了老上级这个形象的比喻后默然无以应,又恍然若有所悟。后来,又是这个地方官办事,他说一不二,干脆利落,雷厉风行,办事效率大为提高。总结经验教训,他意识到:会用棍子了。这则小故事似乎提醒手中有权、用权行事的人们,要用好手中的棍子,或把它当成扫除路上障碍的工具,或把它用作拐杖以助走向成功境地。崇尚权力者要争取先弄到权,拥有权力者要学会用好权,也许这样才对你的事业有一定帮助。特别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士更应该这样行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你管理的成功。权力,是取得成功的一把锋利的宝剑,拥有和利用它,可以斩除你走向成功道路上的荆棘和草莽,助你一臂之力。在弄权与用权这两方面,具有“野心家“般上进心的沃尔克可算是哈佛学子中的佼佼者之一,在他看来,崇尚权力也就是追求真理。沃尔克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对有关政府、政治问题都颇感兴趣。当他大学刚毕业,初涉社会舞台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美联邦储备银行总部,也许这就有慕权而前往的动机。沃尔克获得第一份工作后,他总是不愿意寂寞而过,总不能安于现状,寻求高于现职的位置。1962年,放弃年薪12000美元的工作岗位,应邀欣然前往就任财政部金融分析办公室主任的职务。在此,他获得了联邦政府最杰出的青年阿瑟·S·弗莱明奖,成了财政部的重要人物。

1968年末,沃尔克谋得财政部负责货币事务的副部长,成为当时华盛顿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当尼克松被解除总统职务时,沃尔克离开了财政部,他回到母校普林斯顿。然而他并不打算就此退出政界,相反,他在母校教学的同时反思、休整,准备借机东山再起。

1975年8月,沃尔克接任纽约邦联储备银行总裁,年薪高达11。6万美元,他与妻子、儿子住在一起,生活过得悠闲平和。然而,当他接到白宫联储总裁任命后,也不顾正与先天性大脑麻痹症做顽强斗争的儿子的医治,挡不住职位和声誉的诱惑,登上了联邦储备委员会总裁的宝座。《史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依此看来,沃尔克当属争名者之列了。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年薪当时只有5。7万美元,几乎比纽约联储总裁的年薪少一半,可沃尔克毫不在乎年薪的多少,上任不疑。中国封建时代士大夫阶层都崇尚把握朝中大权,他们多是为了名利双收之目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贪赃枉法徇私情,搜刮民脂民膏,把争权作为谋私利的目的。这是不可有丝毫效仿的历史糟粕。而沃尔克似乎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人格力量,为了平息金融市场上空的风暴,扼制经济危机,使整个美国经济走出了滞胀的低谷。沃尔克似乎拥有多大权力就能带来相应的利益。如1971年春,根据康纳利的命令,沃尔克制定了一项新的经济计划,为尼克松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1971年12月,沃尔克在罗马召开的十国财政部长会议上,以非凡的谈

判技巧使会议制订了史密森协定,对货币汇率作了重要调整,把金价提高到

一盎司30美元,尼克松把这个协议称为“世界历史上意义最为深远的货币协

定“。

沃尔克就任总裁后,还帮助墨西哥人编制了一揽子救援计划,发展了应

付第三世界债务危机的综合战略,形成模式,将美国受危机冲击降到最低点。

总之,沃尔克争权是为了用权,用权又是为了使美国摆脱危机困境走向

新生。他给美国人民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权力使他取得了成功和业绩。

哈佛商规68

先无环境的好坏,并不足喜,也不足忧,成功的关键完全

在于自己之努力。只有不断努力,才有立足之地。

处逆境时,要不衣心丧气,培养实力,定能扭转颓势;顺境来

临,不能因此自满懈怠,否则会脆弱瓦解。

上海一位名叫袁和的姑娘,为了达到出国深造,追求知识的目

的,她一边在街道工厂里靠糊纸盒维持生活和筹集学费,一边学习

英语。她凭着顽强的学习精神,通过了托福考试,被美国马萨诸塞

州蒙特·荷里女子学院录取。

然而,她自己万万没有想到,当她刚到美国两个月,就被医生

诊断为癌症,且只能有半年的在世可能了。

袁和这位柔弱的女孩,并没有被死亡与不幸吓倒,她对自己

说,我一定要坚持学习,我一定要取得胜利。

她拼命地读书,排除病魔的威胁和干扰,甚至把死亡当成自己

生命的拐杖,倚着它,毫无畏惧地前行。袁和与死神抗争,信念支持她一年多时间的苦熬。她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终于穿着长长的黑色学袍,一步步走上了学院礼堂的台阶,接过了院长亲手为她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使人们取得成就、取得成功的力量是什么?在这种力量中当然包含着能力。但是,能力是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这种充分条件就是还需要一种能赋予能力以起动力、粘着力、浸透力及持续力的力量,我们把它称为执著的信念。做工作,就会有困难和失败。在此时,能给人以见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力量的,就是这种执著的信念。。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过坚持到底并取得胜利的切身体验,那他就不可能具有那种由于取得成功而获得的自信心。可以说,能力就是自信的深度和广度。逐步积累自信的过程,也正是增强能力的过程。一个缺乏执着信念的人,那么他也就不会得到增强自信的机会。信念的执著追求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动力,这么众多获得成功的人与事中都可以得到可靠的验怔。袁和对知识有执著追求的信念,纵然她面临着绝症的巨大威胁,最终还是获取了象征知识与水平的硕士学位证书。保罗·沃尔克自小就有属于自己的信念,这个信念先是爱耍小聪明、爱钻牛角尖、爱争强好胜,后来发展到了为争取学校的最好成绩而憋气加倍学习,为了扼制经济危机而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地坚持紧缩银根政策。作为哈佛学子,沃尔克再现了哈佛培养执著追求真理的人才的成功。沃尔克在实施他紧缩银根的新方案时,遭到联储“鹰派”与“鸽派”的激烈反对;卡特总统的两名首席经济顾问舒尔茨和米勒,还劝告他放弃拟议中的行动,里根政府的财政部长唐·里甘还在公开场合谴责沃尔克“会使局面进一步恶化“,还提出一个内部计划来限制沃尔克领导的联储和所实施的新方案。然而,沃尔克坚信,要征服通货膨胀这个顽症,除了他握有的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外,别无出路。他决心坚持紧缩银根的政策继续往前走,决心以数据与事实来证明自己的正确与成功。功夫不负苦心人。在1982年7月一次国会上,沃尔克终于意味深长地宣称,“现在的证据似乎十分确凿,通货膨胀的潮流已经改变了基本方向。“沃尔克以此话作为他紧缩银根政策实施成果的结论,无疑意味着他信念的胜利,追求的成功。有了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后,还要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和精神,要靠自己之努力。我国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精神体现了这一点。当他决定要平掉太行王屋二山后,他就不怕年且九十而胆怯,也不为河曲智叟“汝之不惠”的言辞所动心,他终以精神感动了上苍而平掉了两山。沃尔克紧缩缩银根政策出笼后,坚信其具有真理性,以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姿态来应对种种阻碍甚至诽难,以义无反顾的决心来承受种种压力。沃尔克的成功也证明了李嘉诚先生的话:“决策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开阔胸襟,统筹全局。但一旦决策以后,则要义无反顾、始终贯彻一个决定。“它是正确的、可行的。

哈佛商规69
人的行动是结果的函数。只要对行动加以奖励,这一行为就会经常出现。只要对成效给以奖励,就会得到成效。如果你给人们留下的是能带来成效的原则,那么你的行动结果是难以用数字来加以计算的。福特汽车公司是由亨利·福特于1903年创建的。 70年代末,该公司拥有资产221亿美元,雇佣工人30多万,在美国22个州设有一百多家工厂。1979年生产汽车300多万辆,在世界上约有4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汽车制造、装配和销售点,协作厂商约4万家。1985年,美国评选历史上对美国社会影响最大的十名企业家,亨利·福特位列榜首。也许,这是因为除了他的业绩有惊人之处外,他还提出了一个经商致富的基本定律—“黄金原则”。

“黄金原则”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五条:

〈一〉不必留恋过去的成功,不应计较眼前的失败,不要畏惧未来的艰难。失败不过是给人们重新开始和更聪明行事的机会。一次老老实实的失败并不是耻辱。

〈二〉谁经营得好,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竞争本身是光明正大的,不能故意制造竞争。一个企业硬抢别人的生意就是犯罪。

〈三〉要把为顾客服(。。)务的思想置于追求利润之上利润不是目的,只不过是为顾客服务的结果而已。

〈四〉物美价廉,簿利多销。产品的价格越低,实际利润就越大。

〈五〉所谓生产,决不是廉价买进又高价出售。其原因则应该是,以合适的价格购进原料,花费尽可能少的费用,把原材料加工成有价值的产品,再卖给消费者。冒险、投机、欺诈的行为只能阻碍生产的发展。在任何一个国度,在任何一个时代,有杰出成就的人物总是屈指可数的,大多数的人总是充当了生活中的匆匆过客,像一棵弱不禁风的小草一样荣茂之后便衰枯,进而无声地消失了。究其原因,或许是大部分的人们在人生观、世界观上不如那一小部分人恰当与正确吧。亨利·福特与保罗·沃尔克,一个是商海巨子,一个是理财行家,把他们进行攀比,似乎有些牵强附会。然而,我们仔细领略其成功之道,不觉大有相通之处—那就是在不断进取中体现人生价值!试想,亨利·福特没有小时候的好奇心,没有为了发明而跳槽的经历,他要造出那“不用马拉的车辆“是难以想象的。保罗·沃尔克,如果没有几起几落地涉足不同领域,涉猎多方面知识的折腾,他那“沃尔克时代”又能创造出来吗?亨利·福特为商界留下了囊括经商致富的基本精髓—“黄金原则”;保罗·沃尔克能够制造“沃尔克时代”,使美国经济得以复苏,留下了宝贵的扼制危机的理论武器和独立性遗产。他们可算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成功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应该得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呢?屏弃资产阶级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糟粕,



洋为中用其求知欲望和进取精神!这便是他们留给人们的启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