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还珠之荣尊天下-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荣康三年正月二十三日,中英关于印度的争夺战还在茫茫印度进行着,来自英国由珀科克爵士率领的远东舰队的先谴队终于开始靠近印度海岸,看到迎面驶来的英国军舰,领队的伯克船长连忙以旗语询问印度战况,在得到对面“马六甲海峡已丢,正期待援军”的回复后,得到“印度仍在”这一消息,伯克船长也在心里松了口气,一边派出三只侦察舰去给珀科克报告消息,一边命令其他英舰入港。在海上航行了快三个月,眼见终于能靠岸登陆好好休息,所有英军几乎同时在心里欢呼——

  半个时辰后,满怀欣喜的伯克先谴队在看到被炮火彻底毁灭的港口时,许多人还未回过神来,便看到“自家人”上千枚火炮漆黑的炮口一致对准备了毫无防备的自己,而自大海的东西方向,密密麻麻的中国军舰在海上乘风疾行,很快便将伯克的三十五只舰艇围在中间,圣约翰号上的船长刚试着让水兵填充炮弹还击,两枚口径超过一百三十毫米的炮弹便一前一后在圣约翰号的侧弦和主炮台爆炸,弥漫的硝烟中,几十个水兵和船员被抛上天去,即便是隆隆的炮声也无法掩盖他们临终前的惨叫——

  随便一扫,伯克便知道眼前的中国军舰早就超过了上百,更别说中国此次出动的竟然大部分都是一至三级战列舰,船上火炮都是一百二十枚以上,再反观自己这边,三级以上战列舰不过十二艘——战,根本就是自寻死路!

  爵士,炮声响了,但愿你能有所准备,愿上帝保佑!在心里默念一声,伯克终于命令旗令兵挂白旗投降,三千余名英军终于得以登陆印度,只可惜这次却是以俘虏的身份。

  珀科克的远东舰队此时仍有三百二十余艘舰船,这是英国海军现存军舰的1/2还多,几乎是中国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的舰船总和。消灭了这支英军远东舰队,英国海军必将受到重创。

  印度方向的两声炮响果然让珀科克心生警惕,他当即便让全员做好应战准备,然后派出十几只侦察舰到周边两千公里的海域侦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后,他将舰队分为两支排成战列队行一前一后往印度方向推进——

  第一分队的一百二十八艘战舰由李斯特上校带领,珀科克带领约两百只舰船组成的主力在距离前队不足十公里之外跟随,并随时保持与前面的舰队汇合。

  十公里的距离,差不多可以让中国海军拦腰穿插将英军一分为二。

  近九个小时的大战,珀科克终于不得不抛下损伤近半的李斯特舰队下令撤退,再打下去,不但前面的一百余艘军舰救不回来,连自己也是自身难保。万幸此时中国的海军在全力围歼李斯特舰队,并没有追击甚至拦截珀科克的主力。

  从大西洋出发时远东舰队有三百六十余艘军舰,此时却只余下一半不到——从珀科克到普通英军士兵,每一个人都不止是沮丧了,甚至可以说是开始绝望,因为没能登陆印度,他们的食物和水支撑不了几天了。

  “张开所有桅帆,全力向阿拉伯海行进。”珀科克只好决定先去阿拉伯海岸的国家进行补给,然后再回英国。

  “将军,前面有不明船只出没——”伴随着隐隐传来的机器轰鸣声,原本平静的海面竟然起了一波波浪圈——

  “是汽船,将军,这是蒸汽汽船的声音!”珀科克刚拿起望远镜凝视前方,旁边便有人低道。此时虽然许多国家都已经研制出了蒸汽轮船,但因为许多因素限制,这些蒸汽轮船只在内河航线用于普通的短途航运——怎么会有蒸汽轮船跑到这里来?

  “将军,是中国人,是中国的军舰——蒸汽动力军舰——”黑底黄身的巨大船体,还有那空中迎风飞扬的巨幅龙旗——正是这次中英战争中首次出场的中国皇家海军。而除了那一面醒目的龙旗,冒着白气和青烟的排气也让英国人震惊,虽然那只是一艘身长六十多米的侦察舰。

  “准备应战——各自进入备战状态——”不愧是打败了无敌舰队和海上马车夫的海军霸主,短暂的惊惶之后,英军各舰舰长果断地听从旗舰吩咐下达了备战命令。

  对面,中国军舰虽然也是临阵以待,但是旗舰上却向英军发出了“招降”的旗语。向西方人招降的可能性还是有的,若是能将这些英舰收编己用,中国的海军便能扩充三成。可惜,这一次,中国的打算落空了——

  “大英帝国皇家海军是绝不会投降的!”军人的骄傲不容许珀科克在损失了一半的军舰之后又不战而降。

  又劝解了一刻钟,珀科克始终是死硬不降——

  “不见棺材不掉泪!”大清皇家海军旗舰“雍和”号上,兵部尚书福隆安不由得暗自叹息,真是可惜了!

  接着福隆安一个眼神过去,水师提督郑敏之便下达了“开炮”的命令,战争还是打响了。

  这场在印度洋与阿拉伯海之间的海战直到当天晚上酉时过半才最终落幕,在打光了所有炮弹之后,一级战列舰威灵顿号的船长杰斯上校代表英军投降,至于珀科克爵士,早在三个小时前他便随着他的旗舰乔治二号一起没入大海。

  荣康三年初,此时欧洲大陆的法国从中国秘密购置的一艘宝船级战列舰和五艘一级战舰终于装备完毕,另外,从奥地利和意大利西班牙等五国购置的十七艘二三级战列舰也相继交货,七年战争中遭受重创的法国海军重新在大西洋上崛起,此外,听说法国不但国内的军需工厂日夜开工,甚至还向奥地利和意大利下了订单。

  法国的大手笔终于引起了英国的怀疑,情报部门纷纷出动,在中国的默许下,中法的海军援助计划合同开始亮相于世,英国人马上就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法国会对英国开战吗?这是许多英国人此刻最为关心的问题。

  就在英国人开始祈祷珀科克的远征军大胜归来时,半个多月后,他们收到了那支舰队全军覆没和印度丢失的消息。上帝,你真的开始抛弃大英帝国了?这是所有英国人得到战败的消息后祈祷时最想问上帝的一句话。

  伟大的大英帝国竟然战败了,必须有人全权为这场败局负责,于是乔治三世命令内阁重新组台,格拉夫顿公爵取代查塔姆伯爵成为第十一任英国首相

  此时英国皇家海军虽然仍有近三百艘战舰,但用它同时扼守英国本土和守卫大英帝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就实在有些吃力,几经争论,新成立的英国内阁决定优先保卫英国本土和北美的十三个殖民地。

  只是,战争却也不能再持续了,丢失了印度,损失了一半的海军舰队,大英帝国再也无力再向亚洲扩张了。

  打败了英国派到亚洲的海军舰队,中国海军乘胜前进,驶过印度洋,很快便登陆非洲大陆,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夺取了大陆最南端的开普殖民地,也就是后来南非的一部分。荷兰殖民者已经经营了一百多年的开普,除了北面连接非洲大陆,其他三面都为印度洋和大西洋所环抱,其西南方便是举世闻名的好望角,这一片海域历来便是世界是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更是被称为“西方海上生命线”。

  中国军队攻占开普,又邀请法国和奥地利等五国共同控制此地,最终让英荷游说欧洲国家“中国威胁论”的阴谋破产。

  96

  96、胜利之后 。。。

  圆明园内,大清皇帝邀请宗室百官和各国使馆驻华公使携夫人游园参观——

  这是一场空前的盛会,因为这是大清皇家万园之园第一次对皇室以外的人开放。

  这是一场空前的盛会,因为这是大清开国至今,接待中外宾客规模最为隆重,来客人数最多的一场盛筵。

  这是一场空前的盛会,因为这次盛会中除了彬彬有礼的男士,还有仪态万方娇笑如花的女士。

  这是一场空前的盛会,因为经过半个世纪的隐忍,中国终于向全世界证明了自己,中国绝不是弱者。

  这是一场空前的盛会,是东西方文化又一次大碰撞,在这个万园之园内,在这场盛会中,人们的吃穿用度甚至举手投足处处透着东方的典雅西方的洋气——

  这是一场空前的盛会,因为在今日之后,这个集天下所有园林精秀神韵于一体的万园之园将永不再对洋人开放,至少在大清朝是如此!

  游园活动自早晨八点钟正式开始,这个时候是百官及夫人入园时间;九点钟是皇室宗室入园时间,九点半至十点半,是外国公使及夫人入园时间。因钟表业的发展,怀表已经在上流社会比较普遍,二十四小时计时法已经被人们接受。

  晏会上午采用西式自助餐模式,来客一到园子与接待的宗室青年子弟打过招呼,便会由专人引至露天的自助餐厅,然后侍者会听取客人的意见带领他们到园子里参观。下午三点至五点是晚饭时间,主要是中餐,当然,如果你需要吃西餐也有。

  彼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八十九个,来自欧亚非拉四大洲,每个国家受邀的人员两至五位不等,再加上其夫人,这场盛晏只外国朋友便超过六百人。

  虽然中国一再提醒这只是一场轻松的春日游园活动,不是官方聚会,那些外国客人却仍是身着民族特色的正装出席,不过这样反而更有特色,眼花缭乱中有时候你只须看他们的着装便知是哪国友人。

  不过身为主人的皇室便不会那么讲究了,无论男女,服装都是自由搭配,男士简单些,要么是宽大的汉服儒衫,要么便是崭新的旗装便服,在这种场合穿西装的人还是极少,只有一些喜欢标新立异的年轻人穿着自己喜欢的西式服装来赴宴了,不过颜色也都比较调单,白蓝为主色调,偶尔有红黑两色。

  而女人们的着装就绝对说得上是争奇斗艳了,只颜色便有十余种,热情如火的红,娇柔可爱的粉,温文典雅的浅蓝,清新亮丽的绿,庄重冷凝的深蓝……黄色和紫色倒是没有人敢随便用,只和荣和敬分别穿了永琏送来的淡黄浅紫色唐装。和荣喜欢穿唐装众所周知,和敬也是非常适合紫色,再加上两人又是在永琏身后跟着进来的,自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臣恭迎皇上——”刚到门口,石阶两边便跪满了宗室百官。

  “起喀——”挥了挥手,永琏随口又道:“传旨下去,今日园子里遇朕百官都无须行跪拜礼,只须替朕招呼好各国友人,善尽地主之谊便是。”

  “喳。”闻言,贴身内侍苏全打了个千儿,然后连忙便吩咐下去。

  又行了一刻钟,永琏突然吩咐停下,然后下了软榻,“留两个人后面跟着,其他人先散了。”

  前面永琏的软榻一停,后面宁妃和荣和敬也相继下了软榻,姐妹二人一起牵着六岁的塔拉上前,塔拉是和敬的女儿,西伯利之战那一年出生,所以被乾隆取了个意为“平原”的名字,只比阿拉坦葛达斯格根勒小半岁。

  “二哥和宁妃嫂子想带嫣儿去哪里?”十二岁的语嫣是永琏和嫡福晋瓜尔佳氏所生的嫡长女,只可惜瓜尔佳氏却是个福薄的,生下女儿没多久便没了。眼前的宁妃却是雍正的肱股重臣西林觉罗鄂尔泰的旁支一脉,自家父亲兄弟却并不出众,嫁给永琏五年,虽未生下皇嗣却仍是被封了妃。不过也正是因为她没有阿哥,平日里才被永琏抬举比其他妃嫔高些。

  “不过想随意走走。”凝望身边的幽雅秀丽的景色,永琏突然在心底微微惆怅,这座园林集天下园林精华大成,有许多景点根本就是仿江南园林而建,将地方的名园胜景移至北京——罢了,看遍这园子,自己也算是阅尽大清锦绣江山了。

  “不如两个妹妹陪皇上散散心,臣妾带嫣儿下去歇歇,为了今日的盛会,这孩子可是好几天都没能休息好呢!”将永琏眼底的惆怅看在眼里,宁氏也试探道。虽说五年夫妻,说白了自己还不过是个妾,以前在王府时自己便无法触摸到这个男人的心,自做了皇帝,她就更无法靠近他了——

  “嗯,去吧,今儿人多,照顾好嫣儿。”抬眸看了妻女一眼,永琏的神色很快又恢复平静。

  “皇阿玛不用为嫣儿担心,嫣儿歇一歇便没事了。”脸色略有些发白有语嫣微微一笑,接着便施了一礼。

  “请皇上放心,臣妾告退。”宁妃也紧跟着施了一礼然后带着语嫣离开,后者还对和荣和敬三人歉意一笑。

  “嫂子慢走——”对着宁氏微微欠了欠身子,和敬已经将手中的女儿推到前面:“去,让你舅舅带着你。”

  “嘻——二舅舅抱——”塔拉却是被所有人都宠着的,听了和敬的话她兴冲冲扑到永琏身上。

  “嗯,塔拉又长高了——”将小丫头捞起来抱到怀中,永琏眼中也有了笑意。

  “嘻嘻,二舅舅,我比阿勒都高呢。”小丫头很是得意炫耀着:“所以,我不要叫他哥哥。”

  “是吗?可是阿勒比你背书快,他不是还送你了许多礼物么?”盯着怀中的小丫头,永琏也佯装很疑惑道。

  “可是我跟他说话他都不怎么理我。”小丫头于是开始告黑状了:“哥哥跟绵慈哥哥都不陪我玩,说他们是大人,我是小孩子,大人不能跟小孩子玩在一起,他们还让我找阿勒玩,可是每次都是我一个人玩——”绵慈是永琏的长子,云妃李氏所生,李氏家族同样不显眼,其父只在光禄寺担了个四品差使,其母却是三朝重臣张廷玉的侄女,李氏却是从格格做到侧福晋,进而封妃的,她于乾隆十九年生下永琏的长子。

  “是吗?巴拜和绵慈真有那么坏?那二舅舅替塔拉教训他们——”

  “呃——怎么教训?”睁大眼睛望着含笑的永琏,小丫头明显很是心动。

  “塔拉说要怎么罚他们?”

  “那就罚他们陪塔拉玩——二舅舅,好不好?还有阿勒,也不许他瞪塔拉,塔拉找他说话,他不许不理——”小丫头记性还是很好的,当然,也是记仇的。

  “二哥,你别理这丫头!”鄂勒哲特穆尔额尔克巴拜和绵懿都开始学着办差了,阿勒又早熟得紧,谁有兴趣陪个疯丫头玩闹?也是她没眼光,挑的这几个玩伴都跟她没有共同爱好。

  “二舅舅不要听额娘的,我们才不要理额娘——”小丫头却是立即缠着永琏开始反击,娇蛮中透着憨态,一时间将其他三人都逗笑了。

  又笑闹了一会儿,众人便拐进了永思斋东院,这里有一处乾隆二十三年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设的小有天园,随意于一处亭阁里坐下,塔拉果然耐不住拉着两个宫女跑开了,众人早就见惯了,便由着她去了。

  “现在天下安定,二哥若是想出去走走便放心去吧。”谈笑间和敬突然望着眼前的湖光山色道。

  “正是,皇阿玛身子一天天康复,他最喜欢江南景致,二哥不若奉他和老佛爷南巡,这宫里也该添件喜庆事了。”掐指一算,不包托去东西陵祭祀和传统的春猎秋弥,永琏离开北京城的次数一只手都数得完。唉,还是自家皇阿玛会享受生活。

  “再说吧。”虽然略有些心动,永琏却迅速移开话题:“这会儿园子里怕是已经热闹开了。”

  “反正他们都有人招呼,二哥只在晚膳前露个面就行了。”低笑一声和荣突然一脸不怀好意:“我听说法王路易十五想将小女儿嫁给二哥,要不要我帮你仔细打听一下那位公主的底细?”

  “有这回事?联姻联到欧洲去了,二哥肯定会成为大清的骄傲!”和敬也笑着打趣起兄长来。

  “好了,你们就这么希望紫禁城里多了个洋嫂子?”瞪着两个妹妹,永琏也反问道。

  “只要二哥喜欢,何尝不可?”和敬继续打趣永琏。

  “那二哥便告诉我们你的打算嘛,我可听说你当时并没有拒绝那个法王特使的提议。”见永琏只是望着她们二人沉默不语,和荣也道。

  “没有拒绝难道就说明我愿意娶了?”路易要嫁女儿过来,将来可能有利于让中国插手法国甚至欧洲事务,这对中国是利多害少,永琏这才没有正面拒绝,不然你让法国人提议娶大清公主试试?看他不翻脸才怪。

  “这倒也是,再说了,谁说联姻就一定要二哥出面?”早就猜到兄长的心思,和荣仍是忍不住打趣道:“说来这法国公主若真嫁过来人家还委屈了,在西方小三可是上不得台面的。说不定这公主刚嫁过来就在中国人的后院争斗中就义了!”

  “福儿,你有话就直说。”幽幽望着对面的和荣,永琏不由得想起小时候这个妹妹不以意的控诉,什么“万恶的男权社会可怜的女性同胞”,《礼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有一次她竟然还对着手上的书念叨了一句“精尽人亡”——当时自己和大哥不太懂,一直在边上伺候的耿姑姑却是气了个倒仰。

  “好了,我无话可说,二哥你只要记住好色是不对的就是大清之福了!”和荣也不愿因为自己的一点小心思而让永琏失了天下人心,于是话题就此打住。不过半个月后,礼部便开始筹备在全国兴办女子学校,和荣当然也掺和进去了。

  97

  97、未来一代 。。。

  三月初三圆明园盛晏之后,皇室许多人当晚便歇在了园子里。

  次日的朝会,也是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举行的,不过早朝就下得早了些,荣康帝开了隆恩,百官今日可以再游园一天。

  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这是一座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它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于一体,含中国园林建筑之精华和大成,历经大清三代盛世王朝,倾全国财力物力和无数精工巧匠之心血,集内外名胜四十处,建成大型建筑物百余处,随处可见园中之园,是一座名幅其实的万园之园。

  园南出入贤良门内有正衙,不雕不绘,得松轩茅殿意。屋后峭石壁立,玉笋嶙峋。前庭虚敞,四望壁外,林木阴湛,花时霏红叠紫,层映无际。此为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四十景之首,位于圆明园大宫门之内,实为圆明园之前朝,是朝会和接待使臣之处。

  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月,冬宜雪,居处之适也。冬有突厦,夏室凉些,骚人所艳,允矣兹室,君子攸宁。四宜书屋内外,是仿海宁陈氏隅园而建的“安澜园”。

  水心架构,形成万字,略约相通,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每高秋月夜,沆澄空,圆灵在镜。此百尺地宁非佛胸涌出宝光耶!雍正时期建于水面的万子殿乾隆时改为“万方安和”,代表四海咸平天下一统。

  轩楹洞达,面临翠峦。西山爽气,在我襟袖。后有含韵斋,植玉兰。至春时花气袭人,宛入众香国里,称西峰秀色,号称园中小庐山,是雍乾两朝七夕设筵乞巧之处,这里可远借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组叠山,松峦峻峙,山涧之中瀑布飞流急下,在此近观仰视有如庐山的峻峙气势,遂取名叫“小匡庐”。

  坐石临流,仿自绍兴会稽山阴的兰亭。建于雍正朝,俗称流杯亭。

  始建于雍正年间的双鹤斋,乾隆四年更名为廓然大公,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

  ……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夏宫——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这样赞叹着东方的这座万园之园,称为可以与月宫城堡媲美的“夏宫”。

  同样是这位大文豪,若干年后,他又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作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

  “公主,皇上差人来请公主去勤政殿。”红雀略略压低的声音让和荣收回心底的幽思,微微闭了下眸子,再抬眼已经是一脸平静。

  勤政亲贤殿东面的芳碧丛,因院里奇石林立翠竹掩映,宜于避暑而得名,这日开完朝会,永琏便召了几个皇室小辈来此考校功课,又让人传了永璜和荣弘昼弘瞻等人过来当评委。

  考校的内容半个多月前就通知几个小辈了,课题简单而广泛,就是讨论这次中英之战的经验。

  “巴拜,朕看你跃跃欲试,那你就第一个说说你的看法——”一一扫视眼前这些孩子,永琏突然笑着对鄂勒哲特穆尔额尔克巴拜道。

  “是,皇上。”起身一揖,鄂勒哲特穆尔额尔克巴拜的语气也有些激昂:“这一次中英之战,天时地利人和,中国都占全了,没道理打不赢,而且,我听汉人常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而洋鬼子打仗会怕死,当然要输给中国了。”

  “唔,你能不能再说说,中国是如何占据这天时地利人和的?”微微一笑,永琏又道:“或者你们自己讨论一下?”

  “天时,是说战争时机到了,中国宣战的时机正好是国富兵强;地利是说中国不但率先抢战了南洋,又在英国主力海军到达印度之前占据印度,让他们只能在海上漂着;人和是说全中国军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这一次开口的是对战争很感兴趣的弘瞻次子永灿,今年十四岁。

  说到胜利之处,这些十来岁的男孩子都兴奋起来,一开始的拘谨也慢慢没有了,屋内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英国距印度洋太远,而中国却与印度毗邻,这也是地利。”

  “中国兵力优于敌军,而且是以逸待劳,也是占了先机。”七岁的二阿哥绵恕是玉妃索绰罗氏所生,索绰罗氏为蒙古正红旗,其父为刑部侍郎。

  ……

  “英国已经与西班牙和荷兰结盟,为什么中国在对英战争中没有遇到他们真正的联军?”见一个话题讨论得差不多了,永琏又抛出另一个议题。

  “西班牙荷兰在亚洲的军队早就被中国打垮了,再说他们本国又离南海那么远,他们可没有英国那么财大气粗敢派大军漂洋过海跟中国开战——”如此兴奋,自然是鄂勒哲特穆尔额尔克巴拜的声音。

  “还有,与中国开战,这两国的贸易损失也极大,西方人发动战争主要是为了掠夺财富,发动战争都要考虑成本,代价太大了会得不偿失。”永壁的长子绵晗却是很有几分商人的精明算计。

  “中国帮助法国重建海军,让英国因顾忌法国而不敢全力投入与中国的战争中。”十岁的永景,这个弟弟也是永琏培养的重点。

  “对,而且是秘密签约,英国与中国宣战之前,也一直在拉拢法国,虽然失败了,英国人却是以为法国至少会保持中立,所以派出了一半的海军舰队与中国决战,战争打响了,他们却又要开始顾忌法国——这便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永璜次子绵恩,对路易十五特使奥兰卡尔演戏的功夫记忆深刻。

  ……

  “绵德,绵慈,你们两个从全局出发分析一下这次战争?”看到一直没怎么开口的两兄弟,永琏终于将二人提拎了出来:“绵德先说,绵慈补充。”

  “是,皇上。”略一沉吟,十五岁的绵德开始细细回道:“战争所耗,人财物,中国国库充实,军队又历经十几年整顿,国富兵强,这是此战取胜的根本。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国早在与西荷宣战时便考虑到了英国,提前有所准备,此利一;面对三国联盟,中国采用各个击破的战略,此利二;战争期间又有外交斗争配合,让英国没能拉拢到更多的盟国,中国却暗中支持法国重建海军,反过来对英国形成威胁,此利三;另外,在皇上的统筹安排下,朝廷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也是也是战争取胜的重要原因——”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便是说上位者要慎于用兵,一旦决定用兵,就要精谋细虑,考虑周全。”绵慈也接着开口分析道:“这次中英之战,中国几乎可以说是各部齐动,兵部出人,户部出钱粮,外务部和商务部的活动稳住了许多英国想要拉拢的国家,国防部隶属的侦察科情报科更是很早就开始工作布署,在报纸的宣传引导下,全国人民也同仇敌忾,不但关注着这场战争,而且兵工厂军需厂无论是加班还是临时招工,百姓都积极配合,国家发行的战争国债也很快被认购一空——总之,是中国军队的英勇打败了敌人,是朝廷和人民的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打败了敌人。”

  “嗯,都记住了,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存亡和无数百姓生死的大事,不是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出人头地飞黄腾达的垫脚石,只有当国家安全和百姓生命受到威胁时,当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威胁时,在外交途径解决不了这种危机之后,战争才能被采用。”定定望着众人,永琏一字一句道:“我们从小就知道,止戈为武,战争只是谋求和平的一种手段,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住一颗平常心,当我们强大时,不随便发动战争,当我们衰微时,不惧怕战争。《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国虽安,忘战必危——孙子也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以。所以,不能轻言战事,都记下了?”

  “是,谨记皇上/皇阿玛教诲。”随着永琏铿锵有力的叮嘱一字字砸下来,众人的神情也再严肃不过。

  “好了,你们今天都说得很好,继续努力。散了吧——”见此,永琏淡笑着挥了挥手,末了,终于忍不住又轻道:“鄂勒哲特穆尔额尔克巴拜,是谁告诉你洋人打仗都怕死的?去告诉他让他不要再以讹传讹误了我大清子弟,自大轻敌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知道了,我这就去传话——”非常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鄂勒哲特穆尔额尔克巴拜便一溜烟跑了。对了,那句话自己是从哪儿听来的?好像真记不起来了——

  “皇上是怕这些小子被眼前的胜利迷花了眼?”待几个小的都离开了,弘昼率先笑道:“不过——这次战事他们都没有沾手,一次便能总结出这么多原因也不错了!”

  “二哥的担忧是对的。”和荣也从永琏那番语重心长的叮嘱中回过神来:“他们这个年纪的男孩子正是热血澎湃崇尚武力迷恋英雄的年纪,又正好亲身感受到了大清这几年对外战争的辉煌胜利,若不注意很容易就对战争产生狂热——是该好好导引一下。”

  “嗯,西伯利亚是我们惦记了二十几年的,无论是俄国还是英国,我们一直将其视为最大的敌人和竟争对手,为此我们筹备了三十年,如今的一场场胜利便是上天对我们的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