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80后亿万富翁-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鄙人连同一层共同购置的产业。
2。 关系北京(3)
茅侃侃从角落处现身时,总怀疑他直接从黑暗处漂移而来。削瘦身形在黑色大衣里飘荡,仔裤球鞋,满头乱发,双眼无神,若街头偶遇,定会以为是通宵玩游戏从网吧飘出来的小孩。
礼节性寒暄之后,尚未落坐,他就直直评价——“你们的摄像师好帅。”语气和神情,不似接受采访,反似在咖啡店结识新朋友。与李想交谈,仿佛是和他一起走一遍他的运行程序逻辑方式;而与茅侃侃沟通,就如和他共同打一次游戏,他不走常规不按逻辑,侃侃而谈口无遮拦。虽然坦诚直言,但是从商业体系运作模式的各项标准去评断,无法从他的目前架构和未来规划中,得到实际有效的方案。而对于若干实质性问题,茅侃侃语气轻松用词不择,一个“运气”或“人品”,便将他人想来无限复杂的过程轻松化除。
从专业角度,很难认同茅侃侃的回答,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他对于很多常规性问题给与模糊回答,而对于团队建设市场定位,他似乎只有构想和概念,缺乏实质和准则。当下不免疑惑,一个前期投资多达几亿的项目,难道真的可以“玩”出来?
第二次走进地下室,却感受到气氛截然不同。已过下班时分,有人高声大唤,有人埋头加班,有人带着圣诞节头饰轻声窃笑。在北京寒冷慵懒的黄昏,忽然感受到这个看似冷酷产业背后,团队浓烈的人情味和年轻团队所具的朝气。公司里低一声高一声“侃侃”,与其说这是一个商业组织,不如说是一个友情团队。郭敬明也采用此种管理方式,他是以友情为前提来发展团队建设,而茅侃侃则是在发展团队过程中巩固友情。李想曾经遭遇集体辞职的尴尬,当队伍逐渐壮大,茅侃侃这温柔一刀能否始终奏效呢?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3。社会大学(1)
叶:我知道你并没有去读大学。
茅:对。
叶:怎么过得了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父母这一关?
茅:非常感谢我母亲和父亲,他们都比较开明。在日常生活中,我母亲管我管得更多,她是文艺家庭出身,所以思想很开放。我父母自己的适应和调节能力比较好,他们比较容易面对现实,在现实面前,哪一样可能更合适于我,他们会有一个评估,所以我的成长环境会比其他的传统家庭看起来宽松一点。
叶: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你放弃了高考?是像李想那样自己某方面的天赋已经在高中的时候展露无遗,觉得自己要去做具有使命感的事情了呢?还是其他原因?
茅:是不可抗力。
叶:不可抗力?
茅:我上高中那两年,北京的政策比较怪,我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如果会考一门不过,你是没法参加高考的,就是说你不能升学只能毕业。
叶:我觉得你会考有成绩不及格,你考大学能考得上吗?本身也有问题吧?
茅:考大学绝对没有问题,因为我从小学开始,学习成绩都特别特别好,但是我的副科永远特别特别差。
叶:主科好。
茅:主科也是理科偏差,文科特别好。高中的时候,我的成绩在学校不算差的,我们学校是市重点,在北京升学率每年都排到前三名,就是说我只要不是年级倒数十名,都一定能考上大学。
叶:那怎么会连高考资格都没有了?
茅:就是因为我压根儿没把会考当回事,而且我特别不爱死记硬背。
叶:哪一门没过啊?
茅:地理啊,第一门会考就没过。
叶:地理是死记硬背的吗?
茅:地理绝对是靠死记硬背。
叶:你这思路有问题吧。
茅:而且地理可能偏理科,所以全是我的软肋。
叶:你就少了地理这根弦是吧?
茅:不是,是我不喜欢,我觉得眼前用不着的东西,我就根本记不住。
叶:很多男孩子会喜欢地理。
茅:我一点儿不喜欢。我很喜欢我们的地理老师,他是一个特别好的老师。
叶:可是孩子们往往是喜欢这个老师,然后这门功课就会特别好。
茅:没有,我习惯于做人和做事分开看。对,他干的那个职业我不喜欢,他那个学科我不喜欢,但是他人很好。
叶:地理没有过,然后就失去了高考的机会?
茅:对,关键是补考也没过,所以就失去了。
叶:补考也没过?
茅:补考据说差两分。
叶:你那会儿情绪特别差吗?
茅:没有,我这个人就是事过了就过了。知道自己没过,当时心想,哎呀,怎么能这样呢!然后出门一玩就忘了。
叶:也够没良心的,你父母送你读书那么多年,这孩子连高考都没资格考。
茅:我觉得一个人要是一直做他不太喜欢做的事情,相对来讲,他对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能也做得好不到哪儿去。
叶:这怎么就不是你喜欢干的事情呢?你还是想考大学的呀。
茅:上大学只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不是出于我的喜欢。曾经有人问我初中高中时候的理想是什么。我说上小学时我还有个很明确的理想,当国家总理,可是上初中高中以后,我完全没有目标。不能参加高考以后,开始我也不知道自己该干吗,后来就只想去工作,我说反正自己计算机不错,而那会儿北京的IT业正火,我就去了中关村。
叶:那是哪一年?
茅:1998年,我高一,那时候正是中关村急剧膨胀发展的时候。
叶:可是那时需要的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就是海归回来创业者,你一个高中还没毕业的十###岁的男孩子怎么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生存呢?
茅:那会儿好多做软件开发、做小程序开发,或者一些网络管理的高手,其实学历都不高,而且在中关村大家也都默认了这种现象。
3。社会大学(2)
叶:你又在暗示李想吗?
茅:不是,不过我们都是那个年代长起来的嘛!他也是在1998年、1999年那个机会中,一下子做起来的。当时全国上下IT产业的氛围比现在好得多,蓬勃得多。
叶:那你当时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
茅:网管,不是网吧的网管,我一直说我是水平挺高的网管,是一个大企业的网管。
叶:管什么呢?
茅:所有内部办公的公关流转,内部办公系统的建立,还有整个内部局域网的操作,包括预管理啊,有线服务器啊等等,乱七八糟这些东西全是我做。
叶:你初中的时候就喜欢计算机,喜欢跟网络有关的一些东西吗?
茅:对,我五年级玩计算机,六年级上网。
叶:你也太厉害了,走在互联网前面了。
茅:对啊,走在时间前头了。
叶:然后一直做你的网管?
茅:没有,做了很短。说实话,设置一个局域网,然后做管理对我来讲不是特难的事,哈哈,今天我放狂话了。做了三个月,我基本上都给他搞定了,就是标准化的文档都有了,他招个1000块钱月薪的网管也能继续维护了。我就转到软件开发了,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软件开发,有一段时间,我这种特别坐不住的人,也出于兴趣而耐心做了几个程序,还不错。
叶:当时公司大吗?
茅:###十人,当时在软件企业算不小的了。
叶:收入高吗?
茅:4000多块钱,我这个学历也知足了。
叶:当时心里觉得踏实吗?
茅:我打工的时候从没有说嫌工资少,因为我觉得真的够花了,可能从小就在北京长大的缘故,就是你即使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了,还可以回家吃饭,回家睡觉。这可能是城市小孩天生的一种优越感。
叶:我说的这个踏实是指你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以后事业的一个方向了吗?还是觉得要继续到处去看看走走?
茅:我一直没有明确的方向,包括到现在我也没有说Majoy一定要做到一个什么程度,就是一个里程碑了,或者就over了,没有。
叶:那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你自己的公司?
茅:我开第一个公司时19岁,当时是被人忽悠了一把。
叶:怎么讲?
茅:那一阵是国内公关行业,也就是PR这个行业比较火的时候,北京有三四千家公关公司雨后春笋般哗啦哗啦地冒出来,10万块钱就可以注册了。当时我刚刚转到刚才说的那个公司的市场部,有几个人就撺掇我,说你写东西还不错,咱们干脆和公司的媒介注册一个公关公司单干吧,当时特天真,也没有想太多,觉得哎呀,我方案写得好,我们执行能力好,眼前没有客户无所谓,到哪儿发展不了几个客户?于是就干了,结果干了半年很不愉快,大家就散伙了。
叶:散的原因是什么呢?
茅:没有客户。我记得特清楚,当时我在我们那个软件行业的领域内,还算挺有名的,因为我在网上比较能写,而且和一些客户的关系还不错。有两家客户的老板,本来以为我辞职了是可以去他们那儿上班的,没想到我说我不去,我要自己做公司,我还跟他们说你们意思意思,跟我弄个公关代理合同算了,我帮你们做PR传播。然后我还企图说服人家,给人家洗脑说你们这个应该这么做才对,那个应该那么做才对,后来发现那根本不是中国公关公司该干的事。幸运的是这两个老板可能觉得这小孩还不错,放了几个单子给我做,但那毕竟不是长时间的事情,而且其他人也缺乏新的客户资源,所以最后就散了。
叶:也就是说其实你没有得到市场认可,只是凭一些老的关系接到几个单子,但是后续东西都没有了。
茅:对,招标的时候我会发现我的方案很好,我可以做到竞争对手都说不出话来,但是这没有用啊。
叶:为什么你拿不到呢?
3。社会大学(3)
茅:客户资源,客户资源,如果都靠方案好的话,那就不是现在这个市场情况了。
叶:你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公平的机会。
茅:我倒不是说抱怨这个现象,因为我觉得这很正常,这其实就是我前面说的现在公司跟国企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东西你跟政策去争是没用的。
叶:有你自己的原因吗?
茅:有,太天真。选择做这个事根本就是错误的。我们只有能力没有资源,怎么做事?
叶:我认为可能恰恰是你们能力不足,没有能力拿不到资源。
茅:没有资源肯定是能力不足,准确地说是我们挖掘客户资源的能力较弱。但是,话说回来,没有关系你光有能力白搭。
叶:这是你的想法,可是我就想用你一个朋友的例子来跟你探讨一下。
茅:好。
叶:李想是石家庄人,他的合伙者当时只要求2000块钱的工资,在北京也没有……。
茅:这个故事我已经滚瓜烂熟。
叶:对,那为什么他们那样一个小公司可以从无到有,从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到今天一百多个人?
茅:首先我说两点差异。第一,他们公司的那个主管销售的副总的确个人在销售方面的能力相当之强;第二,如果李想是现在才开始做泡泡网,你觉得他还能这么干起来吗?不可能,为什么?就是在他创业的那个年代,互联网公司普遍相对社会性较差。那个时候大家都是从没有资源干起来的,很少有人从有资源干起来的,说实话是先有了李想的个人网站,慢慢的一些我们现在熟悉的大公司才进入互联网,如果倒过来,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李想了,因为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很多时候也是在拼资源。
叶:你反复强调资源的问题,那么你是不是一个一定要靠占有某种资源才能够做事的人呢?
茅:任何公司都要靠占有资源。任何公司只要做起来了,他是一定要占有这个资源,他才能垄断地活下去,或者生存下去。
叶:但是不是没有关系就不可能拥有某种资源,然后活下去呢?
茅:从我对中国这个市场的看法来讲,机会不是没有,但是很少。互联网的前期可以完全不依靠资源,但是后期互联网已经变得跟传统行业那种竞争方式没有区别了。举个例子,方兴东是最早把博客的概念在中国做起来的人,但是新浪网依靠自己的资源迅速占领了博客这个市场。现在不管是写博客的还是看博客的,大部分人都会去新浪网,而很少有人去找方兴东的博客中国,这很现实啊,
叶:方兴东可不这么看。
茅:方兴东不这么看,但是我认为大家都这么看。
印象侃侃
心中有剑 天下无敌
茅侃侃对于为什么没上大学,唯一的回答就是会考地理没过。为何地理未过?除却勉强承认的偏科一说,唯一答案便是不够用心努力。尽管茅侃侃口口声称自己小时成绩特好,但是平心而论,他肯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从茅侃侃这个特例已引发出太多关于教育体制的争论。作为清华学子,高燃在完成学业后表示,“并没有学到太多专业知识”。中学学历的茅侃侃,反而认为“大学是一个让人能够开始崭新旅程和系统化学习的地方” 。在他们身上,去探讨大学教育并不具备真正意义。换而言之,他们今日成功与传统教育并无多大关系,这才是真正悲哀的一面。茅侃侃有个观点,“我不上大学,不代表我不好好学。”一语中的。
曾经就这个问题采访过名校大学生,他们多数坚持高等教育对于完整人知识结构的重要性。但以自身体验来说,大学最重要收获的不是知识,是人文环境中的一种吸收和经历。当越来越多大学生求职无门,我在茅侃侃身上看到的是学习能力的落差。社会是一所更残酷的大学,一纸文凭早已不是尚方宝剑,核心在于心中有剑。
4。23岁领袖(1)
叶:今天你的公司已经有多少员工了?
茅:82个。
叶:平均年龄是多少呢?
茅:岁。
叶:岁?你现在才23岁。
茅:对,我23岁半。
叶:你管理着一个平均年龄比你大一点的团队在运行。学历方面呢?大家的平均学历是?
茅:我们公司几个部门之间的差异会比较大,试运营场地那一块的服务人员相对年轻,他们把整个公司的年龄给拉下来了。在公司里做研发、策划的人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相对岁数大一些,可能是平均能到二十七八岁。
叶:那你管理着一个可能学历、年龄都比你高一些的人,你觉得有难度吗?
茅:难度肯定有,特别是在刚开始磨合的过程中,但我觉得至少我的团队里边最后留下来的一些人,还是比较职业的。他们做事,基本上是对事不对人,所以他们对我的一些意见上的反驳也好,或者说争论也好,都不会在我们之间产生问题。
叶:会有争论吗?
茅:会,肯定会有。他们会很公开地指出来他们的不同意见,但是在我做决定之前,几乎没有听到过有人指着我说,“不要因为你岁数小你就怎么怎么样”,或者说“就是因为你岁数小所以你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包括有人有这种想法的苗头,我好像都没看到。
叶:他们是你的下级当然不会这么说,但是会不会有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比如说觉得你这个决定不够慎重?可不可以考虑得再全面一点?
茅:会,但是你觉得他们这么说和我的年龄的关系一定很大吗?
叶:有关系吧?
茅:也许会有一点,但是我觉得他们在乎我年龄的程度已经不是很多了,因为我们更多是业务本身的一些交流。我经常都是先跟他们在私下交流,开会的时候,我基本上已经有决定了,大家的脾气互相也都了解,我们会在会场争论,但我能通过我的业务能力去反过来证明一下,他们还是会服气的。就像你刚才说的,如果没有关系,我一定是还有点本事吧,才能坐在这个位置上。
叶:听说你把MSN作为你们沟通的一个工具。
茅:不完全是,MSN更多的是请谁谁谁帮我来倒杯咖啡或者谁帮我把某个东西送过来。而比较重要的事情,我还是喜欢跟大家坐下来,面对面地谈。
叶:听说你的博客更新速度很快,而且都是在写一些你真实的所思所想?
茅:我倒不是一定写所思所想,就是当时的感觉不爽,就写不爽的事,爽,就写爽的事。
叶:你不怕你的下级看到自己老板这两天情绪不好,跟女朋友吵架了?
茅:他们经常看。
叶:你认为这不会影响你的权威吗?
茅:不会啊。我觉得七情六欲人都有,你要是捂着盖着反倒不好。
叶:同事之间如果有了意见,你也会写在上面吗?
茅:不会,即使写,我也会写得比较隐讳,他自己能看明白就行了。其实我觉得博客有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有时候不需要我当面跟他挑明,也不需要我通过其他人的嘴来转达,我比较隐讳地写在博客上,他看到能明白就好了。
叶:这等于是一个愿意跟人分享的日记?
茅:对啊。我觉得在博客里写的东西肯定是要跟人来分享的。
叶:可是你又说你愿意有一个面对面直接的表达。
茅:我愿意直接的表达是业务本身,那个东西你靠MSN,靠博客说不清楚的,累死了。
叶:那么你博客当中真情实感的一些流露,会不会影响到工作当中的一些管理?
茅:在前期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有员工会主动地找我说,“哎呀,昨天看了你的博客了,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你没事吧?”之类的,我说我没事,就是写出来发泄一下就好了。后来我公司的员工基本上知道博客上我写一些不爽的事情,很多时候只是发泄一下。
4。23岁领袖(2)
叶:这是不是你们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一个比较年轻化、现代化的商业模式,是大家一种新的沟通手段?
茅:差不多。
叶:你公司招聘员工的时候,你会去到第一线去看看吗?
茅:现在相对少一点,但是我基本上有时间都去。
叶:其实我知道你公司里面的同事对你的评价还是蛮多的,所以社会上也有一些传闻。说在你们公司里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就是有一个女孩要到你们公司来应聘,结果是男朋友陪着一块儿来的,就因为听说茅总这个人比较“坏”,结果两人最后都参加了应聘,而且都被你留下了。
茅:哦,哈哈,我知道,其实这两个都是我们最老的员工了,他们是开玩笑呢。实际上来的那个女孩曾经在我第一份工作的那个公司里工作过,当然我在的时候她还没来上班呢,可那里的同事都知道我比较贫,说话口无遮拦,没有避讳,有些可能女孩听了会害羞,但是这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了,而且事实上见过一两次以后,大家都明白了我人就这样。后来我了解到,介绍这个女孩来我公司面试的男孩,出于对她的同事之间的负责,就告诉她侃侃这人有点“坏”,别受刺激啊之类的。她男朋友本来并不打算来,但是正好赶上休假,就想来我公司看一看,而且来之前还特意问我,说能不能来听听?
叶:这也很正常,考察公司的同时也看看这个公司的当家人。
茅:对,其实当时是我招了那个女孩,结果她没有来面试,她在考虑来不来,然后她介绍了另一个女孩来,结果那个女孩来了跟我聊得挺好,回去就跟她说了我并不像“坏人”,而那个女孩的男朋友本身对我公司的项目也很感兴趣,他的文字水平和游戏水平都特别棒,最后他们三个人就一起过来了。但是演绎成你刚才说的那个版本,我也无所谓。
叶:他们在你这里呆了多少年了?
茅:这个项目从确定启动到现在,他们一直在。
叶:我刚留意到你的左手中指上戴着戒指,你刚刚说你23岁半,已经结婚了吗?
茅:没有,打算。就是说已经承诺给对方要结婚了。
叶: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让你决定,可能接下去的人生道路是跟她一起走的?
茅:我比较倾向于那种不一定要自己有多大事业的女孩,但是她一定要懂得去工作。
叶:要独立。
茅:生活不是女人的全部,女人也可以从工作当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叶:可以告诉我们她具体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茅:她是我们公司对外部的头儿。
叶:你们公司对外部的头?
茅:对。是我一手培养起来的,呵呵,开玩笑。她是当时我招进来做市场的,而且,真的,我们俩开始互相都看不顺眼。
叶:啊?我以为你招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女孩子不错。
茅:没有,我那时说过Majoy的生意不做到我们第几年的计划,我就不找女朋友,因为那会儿我根本没有精力去解决这件事情,而且人家都说兔子不吃窝边草,是吧?可结果挺出人意料的,这事拦不住,因为她的确让我感觉到她有魅力的那一面是从工作里边表现出来的。正好是我觉得以前的女朋友所不具备的。
叶:她是什么样的女孩?
茅:她还是个小女孩,说白了在生活当中也就是一个小女孩。
叶:你说工作能力强,独立。
茅:她其实生活当中并不独立,但是她在工作当中的确能表现出一种职业状态,而且她还很有潜力可以挖掘。
叶:你是指她会上升到你的合伙人这样一个潜力吗?
茅:不是。我在做一个自己要做的事情,每天都很忙,好不容易回家以后或者说放松下来的时候,我跟她是不会去迪厅呆着,或者去酒吧泡着,或者就在家看电视,看DVD。我们会选择一些更有意义的精神活动。我不喜欢一个只会玩的小女孩,因为有些话我不能跟员工说,有些话不能跟父母说,我只能跟我最亲密的伴侣说,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
电子书 分享网站
4。23岁领袖(3)
叶:就是说她既是你生活中的伴侣,也是你工作上的知音,对吧?
茅:对,肯定。
叶:至少她应该明白你在做什么,并且跟你有一个共同的理念。
茅:对,她给我的回馈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解释或者解决方案,而是让我的言语上或者心理上的发泄找到一个出口。
叶:是不是你现在做的项目对你而言压力还是蛮大的?
茅:对,压力比较大。如果是像以前一样处在打工状态,我可能都不在这儿干了。
叶:那么你坚持支撑下去,就是因为你现在是老板?
茅:对,身为老板,有很多责任是你必须要履行的,你必须承受很多你以前不能接受的一些压力或者痛苦。
叶:可是你们俩在一个只有80人的公司里面,既是同事,又是恋人,甚至是已经有了婚姻承诺的一对未来的小夫妻,你觉得这会影响到合作伙伴对你们的一个感受吗?
茅:开始时会影响吧,但是我觉得任何人之间的合作都有一个了解的过程,我也不急于去向大家解释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在公司吵架,甚至会吵得比较凶,而这恰恰就是因为我们俩是男女朋友关系。
叶:吵架是因为生活中的问题还是工作中的问题?
茅:起因肯定是因为工作,但是经常升级,然后就把一些生活当中的矛盾融进来了,说类似“你平时就是这样过日子的”之类的没有理性的话。
叶:问题就在这儿,我采访过一些夫妻创业者,像当当网的俞渝和李国庆,他们是先有夫妻关系然后再去共同创业,其实夫妻跟恋人之间的情感已经又发生了很大的一个变化。
茅:没错。
叶:所以恋人之间的一些矛盾、斗气,或者说女孩子的撒娇、男孩子的面子等等等等这些东西,都会不自觉地被你们带到工作当中,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茅:没错,那么我觉得这要看谁相对理性一些,最好的就是大家都能比较理性。我觉得我跟她结婚很合适,就是因为我觉得她能够变成一个相对理性看待这些问题的女孩,她会慢慢的不再意气用事了,不再跟我吵架。
叶:她比你理性还是你比她理性?
茅:当然是我比她理性啊。女孩都是这样,注重细节,她在跟你吵架的时候,会把你生活当中很多细节都拿出来,甚至很多我根本意识不到的事情,她都会说出来,任何女孩其实都会这样。但是我发现慢慢地她不说了。我有时也会有随意性的不讲道理的发火,而她也能始终坚持从工作层面上来说这个事情。而且说句实话,我们俩之前不管说吵到最后是怎么互相攻击,但是毕竟初衷还都是因为工作,而不是因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事才闹成那样。所以我觉得也算很幸运,我团队里的合作伙伴都挺支持、理解我的,这个时候他们就会说,哎呀,他才23岁嘛,理解理解就过去了。
印象侃侃
谁是谁的肩膀
曾与茅侃侃及其女友共进晚餐,席间,两人拌嘴调侃并不避人耳目。因为两人皆磊落大方,也不觉有过,而身边他们的同事更是对此熟视无睹。茅侃侃女友很少出镜,面对媒体却也十分自然,北京女孩的霸气火候适中拿捏到位。茅侃侃出入各类媒体,从不掩饰有未婚妻,亦从不掩饰对其的欣赏和怜爱。高燃曾经有意无意烦恼,事业发展如此,担心女孩所图为物。相信茅侃侃绝对无此烦恼。
两人初相识,茅侃侃宏业刚刚起步。日后他说,两人互相不对眼,且事业不成,何以家为?真正令其动彻心扉的,是女孩在工作中所展现的魅力;“与以前的女朋友不一样”。女朋友的工作职责是公关事务处理,在与政府部门合作过程中,这个80后女孩所表现的老练和成熟,令茅侃侃折服。水到渠成的契机是海南之旅,如画热带风光,茅侃侃在观光车上熟睡,头顺势搭在日后成为女朋友的肩膀。此刻两人说来,一个称之为阴谋,一个辩白为无意,一口一个甜蜜。此种方式经常在电视剧中上演,劳累不堪时愿意依靠的肩膀,必定是最为安然淡泊的码头;而受之者愿意承载的重量,也是愿意承担命运的决心吧。刹那电光石火,其幸福必是心有戚戚然。只是如何将瞬间之火照亮一生,这是他们共同面对的课题。而且有别于同龄人,两人都必须跟随Majoy节奏迅速成长,成长至足够坚强足够坚定,去承担一个团队一个公司的前途。
。 想看书来
4。23岁领袖(4)
财经商业圈中,不乏夫妻店成功示范者。俞渝李国庆合唱一首当当之歌;李亦菲汪潮涌亦是一曲天仙配;还有潘石屹张欣。他们已到达稳健姿态,事业家庭两全美。相对于80后其他创业者,茅侃侃提前遇到此类问题。节目中茅侃侃承认两人会在公司争吵,因为是恋人更会不留余地的争吵,而他亦认识到两人逐渐学习理性,学会控制。关于如何去爱,如何去工作,都是生活大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