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浩瀚大洋是赌场-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舰转,光物理条件就无法满足,更不要说日本人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老牌贵族战列舰要去绕着新来的暴发户航空母舰转了。
  所以不存在占领珍珠港这个问题。
  但是日本还是轰炸了珍珠港,而且是不宣而战,美国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共和党参议员杰拉尔德?奈伊是美国最坚定的孤立主义者,听到珍珠港受到袭击的消息以后,还坚持这又是丘吉尔想把美国拖进战争的一个阴谋,然而在第二天国会表决对日宣战时,愤怒地喊着“KILL THE YELLOW BASTARDS”(杀死那些黄色的杂种),高举着双手支持罗斯福。
  罗斯福愤怒了,但是丘吉尔却哭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爪哇凯歌中的阴影(1)
奇袭珍珠港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帷幕,太平洋战争是日本帝国挑战英美的一次尝试。这两句话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但这两句话其实是不对的,实际上应该是马来进攻战的登陆行动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渊田美津雄发出“TORA,TORA,TORA”电报的时间是东京时间1941年12月8日凌晨3时23分,而日本陆军第二十五军在马来的哥打巴鲁、泰国的宋卡和北大年强行登陆的时间分别是日本时间12月8日凌晨2时15分、4时10分和4时30分。
  除了少数战史专家在强调之外,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这一点。再有就是“英美”这两个字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起码这个顺序不存在,大英帝国在太平洋战争开始的时候其实早已经衰落了,日本帝国的真正作战对手只是美国。“英美”这个字眼的存在,只是在提醒人们大英帝国曾经有过的辉煌。
  英国历史学家詹姆斯?李萨在《新加坡》(SINGAPORE)中这样写道:“在那个夜晚,古老殖民帝国的动脉被切开了——长达数世纪的支配和法律化成鲜血喷发了出来,那个伤口将永远不会愈合。”李萨的这句话代表了大英帝国臣民的感情,但实际上那个晚上的那一刀仅仅是最后一刀罢了。不管怎么说,事实还是:大英帝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从那个晚上就开始结束了。
  曾经是七大洋霸主的日不落大英帝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中心和要塞是新加坡。1819年2月29日,大英帝国殖民官托马斯?斯坦福?莱福士爵士在这里登陆,竖起了米字旗。莱福士花了65万英镑从柔佛苏丹那儿得到了新加坡的永久租借权,为大英帝国建立了一个统治亚细亚的根据地。新加坡、直布罗陀和苏伊士一起成为了大英帝国海上霸权的象征。
  七七事变后,为了对抗越来越明显的日本南进野心,英国在新加坡设立了东亚英军总司令部,增派了澳大利亚军和印度军。
  1941年,英国将海军作战部次长菲利普斯中将晋升为上将,任命他为英国东方舰队司令,率领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以及装载了40架飓风式战斗机的航空母舰不屈号去加强远东防御。但不屈号还没到锡兰(现在的斯里兰卡),就在半路上触了礁,只好回国,剩下两艘战列舰于12月2日,也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一周赶到了新加坡。
  新加坡的英军情报当局在12月6日早上,就已经捕捉到了日本船队从海南岛出发的信息,哥打巴鲁的空军侦察机也在印度*最南端以南80海里的地方发现了日本船队。但由于英国人无法为他们的舰队提供航空掩护,所以一直到8日下午17时35分,菲利普斯将军才率领这个Z舰队(FORCE Z)出发。
  “见敌必战”是皇家海军的信条,现在不是见敌了,敌人已经打到家门口,不,已经打进了家,“没有空中掩护”是不能作为避不出战的借口的。虽然没有空中掩护,但是日本飞机性能恶劣,南海云层又低,热带暴风雨频繁,估计也不会受到来自空中的袭击,最多有两架日本飞机来骚扰一下,菲利普斯将军带着Z舰队出发时抱着的只是这样的期望。
  日本也一直在注意新加坡英国远东舰队的动向,但侦察机的报告一直都是“战列舰两艘,巡洋舰四艘,驱逐舰四艘停泊在港内”,据此,日本军队作出的判断是,弱小的英国舰队正在采取“Fleet in being”(舰队保存)的战略,因此计划出动已经前进到了西贡(现越南胡志明市)及其周围的土龙木和朔庄等空军基地的第二十二航空战队在9日夜晚轰炸新加坡。

爪哇凯歌中的阴影(2)
可是9日下午15时15分,突然有潜水艇发来了“发现敌反击型战列舰两艘”的电报。南遣舰队的小泽治三郎再让人仔细判读航空照相才知道,所谓停泊在新加坡的“两艘战列舰”其实只是两艘大型商船。
  这下小泽傻了,国王级的威尔士亲王号,满载排水量43 786吨,主炮是14英寸(厘米)四联装炮塔两座,双联装一座共计10门,小泽的南遣舰队旗舰鸟海是12 986吨的巡洋舰,主炮是20厘米双联装炮塔五座10门,不用打结果已经出来了。
  小泽一边让马来沿岸的运输船团先紧急逃进暹罗湾避难,一边赶紧通知负责南海整体支援的第二舰队司令长官近藤信竹中将。远在西贡的近藤也无能为力,当时大和级战列舰还在建造之中,全日本海军能和威尔士亲王号抗衡的就只有长门和陆奥,而长门和陆奥被山本五十六大将收藏在日本内地,指望哪天和美国对轰,现在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这时的小泽治三郎和近藤信竹的表现可以说是悲壮了。近藤决定西贡附近所有能够进行鱼雷攻击的飞机立即全部起飞去攻击Z舰队,距离较近的小泽治三郎先主动争取进行日本海军擅长的夜战,同时近藤率第二舰队主力迅速南下,打算10日白天和Z舰队炮战,虽说是两舰对一舰,英国人取胜的概率在60%以上,但据说日本人炮打得准,万一天照大神开眼,也不一定大家统统被死拉死拉。
  南海的天气多变,热带暴风雨(SQUALL)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像青纱帐一样。刚才还在盯梢的军舰,一转眼就不见了。伊…65已经锁定了的英国舰队,就是愣让一场热带暴风雨给弄丢了。19时45分,元山航空队打道回府了,20时10分,从美幌航空队的飞机上传来了“发现敌舰”的电报,顿时所有的飞机都一窝蜂地往那儿赶,美幌航空队也首先打出照明弹,别让英国鬼畜再跑了。
  这时候出现了明码电讯:“照明弹下面是我,海军中将小泽治三郎”,天哪,差点把中将都给剿了。这种情况下还怎么打,只好收兵回营,等明天天亮了再说。
  到了10日凌晨3时41分,第四潜水战队所属的伊…58潜艇发现了以为行踪暴露而转身南下的英国舰队,这时候日军的水面舰艇已经追不上Z舰队了,要打击英国舰队就只有靠航空兵。元山航空队开始搜索整个南海,上午10时15分,三号搜索机在北纬4度、东经103度55分、方向60度的位置发现了Z舰队。从土龙木、西贡和朔庄等基地起飞的57架飞机抱着鱼雷和航空炸弹绕着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就是一阵狂轰滥炸,没有战斗机掩护的威尔士亲王和反击号此时就是一条躺在案板上任人宰割的死鱼而已。
  战前,两舰合计军官179名、下士官水兵2 742名,战后清点,发现47名军官、793名下士官和水兵战死。反击号舰长获救,威尔士亲王号舰长里奇上校死亡,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中将送走了官兵以后和威尔士亲王号共存亡。
  而日本海军的损失是被击落3架作战飞机、2架侦察机,1架飞机发生着陆事故,30架飞机中弹受伤。
  第二天一早,丘吉尔在床上接到了第一海军卿达德雷?庞德爵士的电话报告:“我不得不向您报告,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沉了,菲利普斯死了,他们是被日本飞机炸沉的”。
  在确认事实无误后,海军出身的丘吉尔放下电话,流下了眼泪。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爪哇凯歌中的阴影(3)
七大洋的霸主,日不落的帝国,作为这一切的最后保证和后盾的皇家海军最优秀战舰,现在居然被一个鼻屎样国家的海军给击沉了。对大英帝国的首相来说,这不是一艘战舰的沉没,这是大英帝国海权的沉没。
  丘吉尔后来在*中说:“在整个战争中,我从来没有受到那次那样的震惊,……现在除了急着赶回加利福尼亚去的珍珠港残存者以外,整个太平洋和印度洋上已经没有了美国或者英国的军舰,日本人现在是这片广阔水域的主人,而我们是那么虚弱,那么无遮无掩。”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丘吉尔的文学语言有其夸张的一面,其实这场马来海战暴露出来了日本海军的实质性问题,但日本人自己能不能看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珍珠港,日本人证明了只用飞机就可以全歼一支睡着了的舰队,在马来的关丹沿海,日本人又证明了只用飞机还可以全歼一支活动着的舰队。
  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发现,然而日本人并不知道他们的发现。
  谁要是以为巨舰大炮、舰队决战主义者在珍珠港和马来的胜利面前会偃旗息鼓就错了。那是一帮大嘴老爷,怎么说怎么有理,珍珠港是偷袭,那个不能算飞机能打过战列舰。并非偷袭的马来呢?那是两艘光膀子战列舰,没有飞机护航,也不能算。巨舰大炮,没有说不要航空母舰啊,但最重要的还是战列舰嘛。战列舰是纲,其他都是目,纲举目张。
  12月9日晚上,有两位日本海军中将认为自己必死无疑,准备带队去玉碎了。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大家都是到了战后才发现,而在当时这个问题被击沉威尔士亲王号的捷报所掩盖起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呢?
  这就是说日本陆海军即使在太平洋战争一开始的大胜中也无法消除舰只不足、运力不足、兵员不足的阴影,这还是在日本人发动突然袭击的有利情况下。在美国人喘过了一口气来以后,还会发生些什么呢?
  这样一支胡乱上了赌台的日本海军从一开始就面临着窘境,幸好这时还有一支在中国大陆战场上取得了丰富作战经验的老鸟航空兵部队能够加以掩盖,才没有使事态更加扩展,但是事态的被掩盖也正好使日本海军变得更加盲目。马来海战的结果开拓了世界海军军界的视野,却被日本海军忽略了,两个中将险些挂掉的危机在一片凯歌声中并没有引起任何注意。这时候没有人去计算巨舰大炮海战的物理规律,大家只看到两艘英国战列舰在关丹沿海沉没,却没有人想到南遣舰队和第二舰队本来是应该在这两艘战列舰的大炮下全军覆没的。而炸沉这两艘战列舰的航空兵们还是继续被放在了辅助地位。
  马来海战暴露出来的问题,实际上说明了日本海军战略战术和战斗方式的落后,这种从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中脱胎出来的战争观,甚至就在看起来异常顺利的开战初期也照样到处存在,爪哇海海战也是这样。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是为了石油,石油在哪里?
  当时日本看中的是荷属东印度苏门答腊岛上的巨港油田,又叫巴邻旁(PALEMBANG)油田,当时的巨港油田是亚洲最大的油田,年产石油470万吨。而1939年日本全年的石油消费量只是495万吨,只要有了这块油田就够日本用了,从石油的观点看来,这是日本南进的重点,却也是南进的终点。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爪哇凯歌中的阴影(4)
日本人没有指望最后攻占爪哇、苏门答腊时,还会像奇袭珍珠港、登陆马来那么顺利,也没有指望所有指挥官都会像菲律宾的麦克阿瑟那样,在听到敌军杀到时整整九个小时被吓得呆若木鸡不知所措。开战前大本营预计发起攻占荷属东印度战役要到1942年5月以后,但是日军在进攻新加坡时非常顺利,因此进攻荷属东印度群岛就提前了两个月。
  负责进攻荷属东印度群岛的16军司令官今村均中将在出发前对全军的训令是:“我会冲在第一线,如果本司令官淹死在海里,师团长接任本司令官指挥,如果师团长淹死在海里,本司令官就是师团长”,反复说到淹死,说明了今村均对海军的掩护支援很不放心,因为荷属东印度聚集了一大堆万国联合杂牌海军,从上海、香港、菲律宾、新加坡逃出来的英国、美国军舰和原来就在本地的荷兰海军,加上来增援帮场的澳大利亚海军,全在这儿了,俗话说穷鼠啮猫,而且面对的是一只没什么了不起的猫,负责支援日本陆军的第三舰队是刚从菲律宾战场转过来的,人困马乏不说,就那第三舰队的实力瞒得了别人,却瞒不了和山本五十六交情非浅的今村均,因为这俩是赌台上的哥儿们。
  荷兰海军少将卡勒尔?多尔曼指挥下的荷属东印度的万国联合杂牌海军由2艘重型巡洋舰、3艘轻型巡洋舰和美国5艘、英国3艘、荷兰2艘的共计10艘驱逐舰组成。日本第3舰队的护卫力量共计重型巡洋舰2艘、轻型巡洋舰2艘、驱逐舰14艘。
  日本舰队在驱逐舰的数目上占优势,但还要掩护10艘运输船,这样应该说双方舰队力量基本上旗鼓相当,这已经是日本海军能抽出来的最大数目的舰只了。日本海军从来没有想过会产生这么大的泡沫,力量已经无法呼应过来了。
  但万国联合杂牌海军的问题在于太杂,虽然大家都没有退路,都同仇敌忾,都富有斗志,但是到底来自四个不同的国家并且还是临时凑起来的舰队,各国的军制、战斗方法都不一样,又从来没有一起训练或者演习过,几乎无法指挥。比如说多尔曼少将要向美国军舰下达命令,必须先向驻旗舰的美军联络员递交命令书,联络员将命令书发回休斯敦号巡洋舰上,休斯敦再用无线电话指挥四艘驱逐舰。向英国、澳大利亚军舰下达指挥命令也是采取同样方法,为了节省时间,命令书只能写的非常简短,这样一来,接到命令的一方往往都无法领会文字含义,更不要说能够主动配合了。
  一支山寨到如此地步的万国杂牌军,其作战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日本海军取得完全胜利。除了4艘美国驱逐舰最后逃到了澳大利亚之外,其余同盟国舰艇全部被日本海军击沉或俘虏。但是日本海军居然花了46个小时几乎整整两天才打完这次海战,双方加起来不满10艘巡洋舰的小海战,居然在用时上打进了全太平洋战争的前几名。一方面说明同盟国舰队一方作战意志之坚强,同时也说明日本海军即使在古典型海战方面也有问题。
  在爪哇海战中,日本海军命中率之低令人目瞪口呆,第五战队的两艘重型巡洋舰那智和羽黑各带有2 000发8英寸炮弹和24枚鱼雷,战斗结束时那智还剩70发炮弹、4枚鱼雷,羽黑还剩90发炮弹、4枚鱼雷。几乎弹尽,但是多尔曼舰队被全部第五战队击中的只有3枚鱼雷和4发炮弹。4发炮弹中还有3发是哑弹,只有击中埃克塞塔锅炉房的那一发炸响了。后来击沉埃克塞塔时,光重型巡洋舰妙高就打出1 171发主炮炮弹。整个作战,日本海军总共发射鱼雷188枚,击中目标的只有4枚,命中率勉强高于2%。

爪哇凯歌中的阴影(5)
从日俄战争到太平洋战争之间的35年,对于日本海军来说是和平的35年,虽然在伊集院五郎“月月火水木金金”的口号下,日本海军没有放弃过训练,而且看起来训练强度还很大。结果却是惨淡的可以。
  35年的时间似乎太长,日本海军中将以下的军官其实除了从书本和讲堂上得来的知识之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战争,本来是为了作战而进行的训练不知不觉间就成了为训练而训练。
  陆军军官从陆军大学校毕业后,起码大佐军衔是能够得到保证的,而海军大学校的毕业身份并不能一定保证晋升到海军大佐。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说海军并非以学历决定一切,而是还有一个更特殊的原因:海军容易发生事故。
  和平时没有什么事故概念的陆军不同,海军主官所负责的都是极其昂贵的军舰等重型武器,就是一艘小炮艇也比坦克贵重得多。因此海军军官晋升的标准中有一条就是看出没出过事故。沉船、翻船当然是事故,撞了别的军舰或码头什么的也是事故。一旦出了事故,前途也就没有了。为了不出事故,在平时训练时也是尽量找安全、能把握住不出事故的训练课目和方法而进行,长此以往,这种训练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日本海军在这场又被称为“泗水湾海战”的海战中的表现很有趣,开火以后,两支舰队基本上一直保持着25 000米左右的距离,使用炮击和当时最先进的93式纯氧鱼雷来进攻。
  93式鱼雷是日本最先进的所谓纯氧式鱼雷的第一款,具有射程长,没有气泡轨迹从而机密性好等优点。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唯一始终胜过美国的武器就是鱼雷,但是在这次海战中鱼雷的战果非常差。
  这是因为当时的日本鱼雷在性能上就有问题。研究开发93式鱼雷时,舰艇在发射时的速度都低于30节,而到了战斗现场,则成了34节左右,谁也不知道这种鱼雷当时装备的导航陀螺仪无法承受34节的高速,不少鱼雷刚打出去导航仪就已经震坏了,于是就满海面乱跑。又赶上对鱼雷设定深度时都设定在对付驱逐舰上,这样深度标尺就浅了,而且当时引信还有过于敏感的问题,海面有了风浪,水压一变鱼雷自己就炸了。
  这就是日本海军在训练和兵器开发上闭门造车的结果。再有,日本海军过分强调鱼雷的射程也很可笑,鱼雷本身就是近战武器,过大射程本身就没有必要。比如93式鱼雷在36节速度时的射程是40 000米,可当时就是没人想到36节速度跑完全射程需要40分钟,没有目标引导系统的鱼雷怎么可能集中目标?即使是面对完全静止的目标,海流的变化和瞄准时的误差也使得命中变为完全不可能。
  爪哇海战中大部分鱼雷都是在10 000米以上发射的,无法命中目标就是必然的结果了。实战中根本不需要这样的射程,如果在5 000米的射程上以46节的最大速度发射,到达目标的时间是大约3分钟,加上扇形多枚发射技术,对手就是要躲避也变得十分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命中率。
  这种莫名其妙的兵器使用方法源于日本海军的巨舰大炮作战哲学。日本民族思维方式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容易过度夸张事物的一个方面,当然可能这个方面在事实上确实也非常重要,然后把这个方面推广到所有地方,再提高到政治高度,使得没有人能够反对这个结论。最后自己被这个结论逼上死路。
  比如,这种莫名其妙的鱼雷就是出于对巨舰大炮的盲目崇拜。之所以需要巨舰大炮,就是能够在对手够不到的地方轻轻松松地狠狠打击对方,因为大口径炮射程远嘛,而且有巨舰才能容纳下更多的大口径炮。
  这种理论再扩展就是“远距离战法”(OUT RANGE TACTIC),这种技术含量很高,但几乎完全没有实用性的鱼雷到现在还只是这种“远距离战法”在兵器上的最初体现,将来还会逐步充实提高,完善到一个极不可思议的地步。
  这也是长期受巨舰大炮的风气熏陶,使人怀疑远距离战法是不是已经甚至渗透进了日本海军的血液,成为了遗传因子的一部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接下来去哪?(1)
当时的日本海军没有看到从接连几次的大胜仗中暴露出来的很多隐患,因为当时正是全线高奏凯歌,谁要是去纠缠那些个小问题就是分不清楚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是看不见大好形势,是长英美鬼畜的志气,灭皇军自己的威风,是严重的政治问题。1941年的日本海军,已经不是日俄战争时期为了一次夜袭不果,而撤换全部驱逐舰长和鱼雷艇长的日本海军了,现在它们只看到了胜利。
  确实是大胜利。从开战开始,仅被日军俘虏的英美军队就有25万人,被日军击沉的各类舰艇115艘,击伤91艘,光被日本海军击落的飞机就达461架,在地面上被炸毁的飞机达到1 076架之多。而发动偷袭的日本方面呢?人员损失是死7 000人,伤14 000人左右。陆军损失飞机440架,海军损失122架,各种小型舰艇27艘,巡洋舰以上损失为零。
  面对着这么伟大的胜利,大本营气焰万丈是理所当然的,在一些公共场合发表一些乐观言论也是正常的。比如在东京神田共公讲堂召开的“第二次祝贺大会上”,大本营海军报道课长平出一夫大佐是这样说的:“这样的祝贺大会以后还会有很多,一直到我们在西边的伦敦举行入城式,在东边的纽约举行观舰式的时候才是最后一次。”
  这种口气很可以理解,问题是就这几句看起来牛气冲天的话恰好暴露了问题之所在:到底是伦敦还是纽约?日本海军,不,日本人到底打算去哪儿?
  不知道。日本人自己不知道,不知道下一步的去向,和甲午、日俄这两场目标明确的战争不同,太平洋战争本身就没有目标。当时的大本营参谋千早正隆中佐战后为了回答“太平洋战争为什么失败”这个问题,利用其参加服部机关写战史、能够接触到所有机密资料这一有利条件,才惊异地发现,所有的大本营文件里都没有定义过什么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连什么是胜利都不知道的战争如何可能胜利?
  海军兵学校号称是“世界三大海军学院之一”,但是海兵毕业生们在战后写的*里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海兵到底给学生们教了些什么”这个问题。
  海兵教了作战用的战术,教了怎么策划和进行作战,不管是不是实用,海兵教了作战所需要的一切。但是海兵没有教“为什么要作战”这个问题,就是说海兵教了战略、战术和战务,但并没有教授战争。
  如果是一支被文官统治的军队,作战军官不懂战争并不是一个问题,自有文官在把定方向,而当时的日本是一个军国主义的国家,国家控制在军人手里,这帮不懂什么是战争,把战争和作战混为一谈的军人们,能不彻底失败吗?
  他们的先辈,那些把日本军国主义化了的人们,还是懂得什么是战争的。他们知道战争只是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之一,战争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打仗。所以在甲午战争时,日本人能够利用清王朝的昏聩取得了最大的战果,同样在日俄战争时期做出了最大的让步,来保证确立已经获得的战果。
  其实从日本的角度来考虑,这时候所应该考虑的不是什么往哪个方向进攻或是防守哪个方面的问题。先撇开英美是不是愿意的问题,日本在当时唯一应该做的其实就是求和了。这种求和还不是像日俄战争时期那种用胜利垫底尽量地争取好处的城下之盟,而是用胜利掩盖退却,大踏步的退却,用胜利吐出一切到现在为止的所有战利品,包括满洲,来换取美国对继续供应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的保证。

接下来去哪?(2)
这当然非常不容易,需要极度非常的高瞻远瞩,因为这本身就回到了开战以前外务省提出的B案,从常识出发的考虑,当然是如果在已经取得了巨大胜利的现在还要向美国让步的话,也实在太扯淡了,还不如当时就让步呢。但是当时没有选择妥协这条路确实是极大的错误,而现在是挽救这个错误的唯一时机。至于罗斯福是否愿意谈判,那是另外一回事,对于日本来说,很有试探一下的必要。明治维新的*们或许能够做到这一点,当时的日本有没有人能够做到呢?起码还是有人看出来这一点的,海军的山本五十六就是其中的一个。
  然而,山本甚至都没有公开发表过这个意见,只是在1942年3月和好友桑原虎熊少将的谈话中透露过这个意思,山本说:“是停战的时候了,日本赢不了这场战争,如果把吞下去的东西全吐出来,美国会同意谈判的。”这句话很有意思,“吞下去的东西”到底包括多少?法属印度*的西太平洋是肯定的,中国大陆应该也包括在内,满洲呢?再进一步,朝鲜和台湾怎么办?没有人知道山本五十六的真正含义。
  山本五十六也只是在私下说说,并没有公开表示自己的意见。按照山本五十六的地位和威望,如果公开说了会有什么效果?历史当然不容许假设,但是如果山本五十六像岩畔大佐似的到处大放厥词,更可能的结果是,被东条当作精神病给关起来。反对开战的陆军省兵务局长田中隆吉少将,不就被东条判作了精神病吗?东条可不会管你原来为“皇国”立过多少汗马功劳。
  就是不被当作神经病,在当时也不可能有谁会认真地来听。“实践检验真理”嘛,你们吹得那么神乎其神的英美又怎么样了?老虎屁股不仅摸了,而且还狠狠拍了几巴掌,没见老虎有什么动静,其实那根本就不是什么老虎,顶多就是中国人说的贵州毛驴,所谓黔驴罢了,不信你看看1942年3月7日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的《世界情势判断》是怎么说的:
  1. 英美的物力很庞大,但没有人力,特别是美国伴随着总体战态势的确立而来的是政治社会机构的摩擦和矛盾。
  2. 优势的军备随着进攻据点的丧失而变得毫无价值。
  3. 英国的战争能力依存于海上运输能力,而美国的海上运输能力很贫乏,无法援助英国。
  4. 切断英美将对此次战争的进程产生巨大影响,而切断英国和其殖民地的联系将招致英国的崩溃。
  5. 英美国民生活水准很高,降低生活水准将是不可忍受的痛苦,持续一场没有胜利希望的战争会导致社会不安、士气下降,而英国的战败又会对美国产生巨大影响。
  6. 英美苏的合作本身就不自然,罗斯福和丘吉尔的政策已经堕落为投机冒险,两国国民不会同意其政策。
  这种论调并不仅仅是盲目乐观,而是一种很典型的日本式思维。日本人在很多时候会混淆自己的期望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区别,这就是一个好例子,而且这次判断出笼仅仅八个月之后的11月,同样的判断就又翻转了180度。
  山本没有作声,只是想办法怎么再多熬几天。
  这时候首先陆海军闹了起来,参谋本部的意见是,从以上的情势判断来看,英国人的失败已经指日可待,现在只需要守好已经抓到了的地方,等待“间接的胜利”就行了。本来在开战以前的1941年11月20日,陆海军之间就交换过《南方占领地行政实施要领》,里面的主要内容是: 。。

接下来去哪?(3)
陆军担任区域:香港、菲律宾、马来、苏门答腊、爪哇和文莱
  海军担任区域:波罗州、西里伯斯岛、马六甲群岛、小巽他群岛、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和关岛
  这个“担任区域”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资源分配,一个是防卫。陆军手里有了资源而且外面有海军来防卫,按照开战以前的设想,陆军要把分出来的兵力调回中国大陆去了,一要打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