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畅销谎言-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是这本书(《没有任何借口II》)要告诉你的道理。当你获得一份工作的机会,你要为你的老板负责。因为是他让你拥有了这个机会。如果你想让这个机会永远保持住或者升到更高的位置,你就必须对自己负责,你只有对自己负责,才不会每天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才不会拿多少薪水干多少活儿。你只有对自己负责,才会想到工作不是不劳而获,不是天上掉馅饼,你不仅要完成这个工作,还要学会更好、更快地完成这个工作。
金克拉听到没有?不要抱怨自己的薪水和所做的工作不成比例—你要学会感激这个机会,老板让你获得这一工作而没有把这个机会给别人就是看得起你了!
守住你的位置是每一个军人永远要记住的命令,军人就是因为这个使命而产生的。不仅每一个士兵要做到,每一个军官—包括低级军官和高级将领,他们都要明白自己的位置,也要明白自己的任务。如果要你去死,你就得去死。(《没有任何借口II》)
还好,金克拉的老板还没有要他去死,只是要他加班开自己的车去推销公司产品并掏自己的腰包请主管领导吃饭,他居然还有那么多怨言!金克拉从来就不是一个喜欢这本书的老板的好员工—他炒过无数次老板,他绝对不认为自己在昏了头的老板手下能有什么发展。当然每一次离开也不一定都意味着更好的结果,有的时候甚至要付出更惨痛的代价—在他的自传中有一节的小标题叫“我最不幸的一年”,那一年他饱受挫折—“我使我家的贫困指数上升到历史新高”—他不愿意在一条“不能开得很快也不能开得很远”的船上呆太长的时间,所以他不停地换船,直到终于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位置—他成为一名专职的演讲者,并且获得他想要的生活。
当然也许你会说,万一金克拉失败呢?万一他没有富足呢?我想告诉你的恰恰是—即使他没有获得财富,但是他按照自己的心愿过了一辈子;他换了足够多的工作,有了足够多的阅历,这总比他一直困在一个不被重视的公司委屈一辈子强多了吧?何况我们从成功几率上说,与其呆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地方,还不如去另一个地方从头开始呢!再说,既然要摔跟头,还不如早一点摔,早一点摔,年轻身体基础好,容易爬起来,如果是在一个有欠公平的地方忍辱负重好多年,除了徒然消耗自己激情,还能有什么收获?如果你的老板真是一个不知好歹进退失据的人,你能指望他率领出什么好队伍来?再说,你纵使再加一万个小心又有什么用?你年纪大了,眼睛花了,谁脚底下给你使一绊子,你不照样要跌一跟头?
所以,记住—当老板打你的左脸,如果你有足够实力,当场就应该给他几个大耳贴子;如果你缺乏实力,那么打不起还躲不起?但是无论如何,你不能把右脸也给他递过去!你要尊重自己,尊重你从事的职业和生活—它们共同为你构成了你的右脸。要知道,就算是经济最低迷的时期,都有很多空缺的职位,从小环境上说,完全没有机会是根本不可能的—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不是借口—你得尊重自己的未来。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谁该为成败盛衰负责?(1)
“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情”(《没有任何借口》);“岗位比生命重要”(《没有任何借口II》;“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敬业—美国员工职业精神培训》);还有一本《致加西亚的信》的书,这些被一些中国老板喜欢、推荐给各级员工,并要求员工写出读后感的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书中的正面角色都是军队中的士兵或者军校的学生,他们都以不折不扣的执行长官的命令为己任,哪怕这一命令可能付出生命代价。他们是否值得尊敬?当然值得!他们是否应该被我们记住,当然应该。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要把我们生活的世界改造为一个军营,我们的环境应该是更人性的,而不是恰恰相反—像每时每刻险象环生的战场,为了保住一份工作,随时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说老实话,从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谁是最可爱的人。一名叫魏巍的作家早就告诉了我—那就是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手握钢枪的志愿军战士。说起来好笑,今天居然有人教育我说—和志愿军作战的另一拨士兵,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我们还得向他们学习。
我手里有一本《没有任何借口(最新版)》,这本书宣布前两本《没有任何借口》为伪书,前两本书为我们树立的学习榜样是“西点军校”,这不对,真正的榜样应该是“游骑兵”—这是美国最牛的兵种。“因为在游骑兵训练中,他们培养出了自己坚强的精神和体能力量。那是一种严格的、苛求的和无情的训练,可以把一名战士造就成以身作则的领袖,并永远充当先锋。这种训练贯穿于整个游骑兵的历史,至今仍在采用这些训练标准……在朝鲜战争中,游骑兵经常与数倍于己的敌人作战;在越南战场上,游骑兵远距离侦查小组穿梭于灌木之中;直至今日,游骑兵仍在格林纳达、巴拿马、‘沙漠风暴’、索马里、阿富汗和‘伊拉克自由’各个行动中,勇敢地完成了目标。游骑兵仍将继续成功。”读到这里,我几乎要大笑起来—原来朝鲜战场就是他们在打呀!原来越南战争他们也去了呀!我从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志愿军战士;我还看过越南人民军痛击美帝国主义的连环画哩!
当然胜败乃兵家常事—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习人家那种在任何时候都杜绝借口的态度。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参加过游骑兵训练的人写出自己在游骑兵学院所经受过的训练,这无可非议,但是如果以此来作为对上班的员工的准则要求,那就有点过分了—因为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军营中,我们每天要去工作也不是要去打仗—狼牙山五壮士人在阵地在,决不投降,弹药拼光纵身跃下山崖,人都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是革命气节,但是咱们和平时期,早上和家人告别说去上班,晚上没回来说因为任务没完成客户跑了对不起老板给的薪水干脆跳楼了,能这样吗?
有一本书叫A Message to Garcia,是所有这类励志书中最具毒害性的。它在国内因为畅销被反复翻译出版,译名虽略有差异,但绕来绕去关键词左不过一个“加西亚”,有《把信送给加西亚》、《致加西亚的信》、《致加西亚的一封信》、《给加西亚的一封信》、《给加西亚的信》、《把信交给加西亚》、《把信带给加西亚》、《送给加西亚的信》、《送信给加西亚》、《加西亚的信》、《致加西亚》、《把信送到加西亚》、《把信送给加西亚》、《送给加西亚的一封信》、《送给加西亚》等等,主人公Rowan有时被翻译为罗文,有时被翻译为罗恩,这不重要—他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美国总统交给他的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他是一位英雄,书的作者号召我们向他学习。他当然值得我们学习,问题是我们该学他
什么?
我不否认Rowan的高贵品质,我承认书中的主角的确是位了不起的英雄,在任何时候任何年代这样的人都可以被称之为英雄,但是我认为当企业老板把任何一个版本的《加西亚》送给员工的时候,尤其当一些企业老板大肆吹捧《加西亚》的时候,我认为这里面就有问题了—它隐含着对商业环境下的人的侮辱,它通过对英雄行为的无耻曲解来达到侮辱人性的目的—他希望每个员工都做一个给加西亚送信的人,这没有问题,他的问题出在—罗文替美国总统送信给古巴的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这封信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和许多人的生命安全,但是企业的领导却把自己当成美国总统,把要求员工做的工作当做“送信给加西亚”,然后要求员工像罗文一样凭着忠诚,自觉自愿不讲条件不讲报酬,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地完成—凭什么?你让我做的工作有那么高尚吗?关系到国家危亡人民安全吗?作为一个企业老板,你和员工不过是雇用关系,军人不执行国家任务那是逃兵,但如果我们企业员工觉得您的企业不好,我们换家好的企业不算叛变。我活着是为了幸福的生活—我可以做一个送信给加西亚的人,但是您是总统吗?你让我送信是送给加西亚将军吗?
让我们再来看一遍《加西亚》,这个故事和我小时候看过的任何一个发生在战争年代的英雄故事一样激动人心—只是它被一些人歪曲了。就像一个韩资企业曾经发生过一起让员工下跪事件,当时我前去采访,地方劳动局居然无耻地说:“这有什么?!你们媒体大惊小怪,我们了解过了,人家企业老板平常对工人可好了,老板觉得员工和自己的关系就像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孩子有了过错,家长让他下跪不是很正常吗?我们中国人不是也常常跪父母吗?”我当时听这逻辑气得几乎语塞—当人无耻地置换前提的时候,你一时是难以跟他们讲理的—后来到了人家工厂,居然从老板秘书到员工都给我讲“父母和孩子”的理论。那一刻,我几乎无从辩驳。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怎么能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呢?按照中国人逻辑,孩子要孝顺父母,父母有权管教孩子,甚至给孩子一点体罚都是允许的,但是老板不是员工的父母啊!偷换概念的把戏—这种把戏从《致加西亚的信》开始,越演越烈,直到《没有任何借口》,直到公然用文字白纸黑字写着——岗位是你要用生命守住的,即使要你去死,你也要去死。你一个老板有什么资格让员工为你而死?太赤裸裸了吧?这是对现代社会全部文明的公开侮辱!
谁该为成败盛衰负责?(2)
书归正传——我简要摘录这本书的有关章节,其实早在这本书刚一面市,我就闻到这之中的“腐败”,但是没有想到,这股“腐败之气”居然被当做“清新之风”越刮越大。有必要声明一点,由于存在多个译本,所以各版本之间在措词上并不完全一样,但大致意思是相同的—我这里选用的是最常见的一个版本《致加西亚的信》中的片段。
美西战争爆发时,美国必须马上与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加西亚隐藏在古巴辽阔的崇山峻岭中—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因而无法送信给他。但是,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与他建立合作关系。
怎么办呢?
有人对总统推荐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如果有人能找到加西亚将军,那个人一定就是他。”
美国总统将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哪里?”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开始议论什么叫“把信送给加西亚”—他说:“罗文这样的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一座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教诲,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如果不是那个作者狗尾续貂笔锋一转,你原本会读出什么?机智、勇敢、不怕艰难、不怕牺牲?我想是的。这种人在战争年代层出不穷,我相信每个国家都至少可以找出好几打可以致加西亚的信的人——我们国家抗日战争时期,穿越日本鬼子封锁线来回送信的老百姓不知道有多少,送信的老百姓何尝和八路军谈过条件?那不是为了打鬼子吗?为了不做亡国奴吗?这个世界上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情—这些事情只有最勇敢最坚定的人才可以完成,所以他们永远值得我们的敬仰。但是我们敬仰他们,不等于我们要轻视自己的生
命—我们应该懂得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是值得我们珍惜的;而工作,虽然也应该珍惜,但是这个世界上值得做的工作有很多,我们没有必要像追随革命领袖一样,追随某个老板或上司。
换句话说,我不是否认“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价值,我是想说—不是每一样事情都值得我们用生命去完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清楚什么事情是值得我们用生命去做的—把信送给加西亚,对于军人罗文来说,那就是他的荣誉,他的天职,这关系到他所生活的国家利益,这是值得他为之冒风险的,是他的荣誉和使命;同样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有许多从事敌后工作、地下工作的革命前辈,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发出永不消逝的电波,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受尽酷刑但是拒不说出组织秘密,这样的英雄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因为他们是在为心中的理想,为自己国家的独立解放而献出生命。如果一个国家找不到肯为它流血的战士,这个国家还可能存在下去吗?换句话说,罗文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应该是他肯为他的国家牺牲自我的精神—其实,所有英雄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都是一致的,他们之所以能感动我们,在于他们能作出寻常人所作不出的牺牲,而这牺牲并不是出于自私的目的,而是出于为高尚的事业,为他人的幸福,为自由为平等,为实现社会公正,他们肯于为伟大的梦想而奉献自己的一切,其中包括最宝贵的生命。
但是回到《致加西亚的信》中,他们把罗文的精神庸俗地归结为什么了?归结为—对上司对老板无条件的服从,对公司对岗位无条件的忠诚—偷换什么概念?你以为谁都可以命令罗文把信送给加西亚吗?如果西班牙总统让罗文送一封信给另一位古巴将军,他也送吗?他也保证完成任务吗?那不是叛国罪吗?再说,对祖国忠诚和对一个老板的忠诚能等同视之吗?每天有无数公司倒闭,难道作为一名公司的员工也跟着倒闭的公司跳楼不成?为祖国利益而牺牲生命,那是重于泰山,但是如果为一份工作而累死,那再重也重不过一两鸿毛—一个不重视你生命和健康的公司根本不值得你为他去拼命。
我为什么讨厌《致加西亚的信》?因为它在不动声色地置换前提——军人为国家牺牲生命,那是天职;凭什么一份早九晚五的工作也要夺人性命?那种无视人的生命的老板是应该受到谴责的——即便作为一个将军为了夺取战争胜利而无视士兵的生命都可能遭到非议,何况是一个企业的老板!
在《加西亚》这类书中,你很容易读到下面这类文字:
最近,我们经常听到许多人对那些“收入微薄而毫无出头之日”以及“但求温饱却无家可归”的人表示同情,同时将那些雇主骂得体无完肤。
但是,从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如何一直到白发苍苍,都无法使那些不求上进的懒虫勤奋起来;也没有人谈及,有些雇主如何持久而耐心地希望感动那些当他一转身就投机取巧、敷衍了事的员工,使他们能振作起来。
……
有这样一种人,他们需要人反复强调后才采取行动。这类人既得不到荣誉也得不到金钱。
另外有一类人,只有当他们穷困潦倒时才会去做事。这类人永远处于贫困的边缘,他们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盼望幸运之神降临到自己身上。
然而,还有一种人比上述几类人更恶劣,即使有人走到他们面前,告诉他们如何做,并且停下来督促他们,也仍然无法将事情做好。这种人总是不停地失业,到处遭遇蔑视的眼光。(《致加西亚的信》)
谁该为成败盛衰负责?(3)
照着作者的逻辑,似乎所有被解雇的人、找不到工作的人,全是因为不具备“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精神—这未免太荒唐了!有的时候一个人失去工作是因为他就职的公司倒闭了,这就像在战争中,你恰巧很不幸呆在战败国的队伍中。
对于一个不景气的公司,对于一个高层领导无能的企业,你越忠诚,你就越倒霉—我给你举一个例子,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从来不编造故事,如果你不相信我的故事,你自己可以去找一些员工聊聊,看看有没有我说的事情—我的一个朋友,大学毕业以后分到一个很有名气的单位,过年过节都要发钱发东西的那种殷实的老企业,后来企业换了一个新领导,这名新领导从上任起企业员工就没见到他几面。新领导喜欢出风头,上报纸上电视,员工只能在电视上看到自己企业领导出席各种以企业名义办的活动—比如什么演出了晚会了,后来又听说要拍电视剧,投资规模巨大,接长不短的还能看到自己企业冠名的各种选美比赛歌手大奖赛等等。工厂的财务发现,新领导上任以后,虽然挣钱不行,但花钱可是一把好手,每个活动最少都上百万,而且无论去什么地方,新领导都要包飞机飞去飞回,气派大得很。折腾了一年多,据说新领导来之前,厂子的账上至少有几个亿的活钱,稳稳当当维持生产没问题,但是新领导这么一折腾,下面的中层一看,谁还管生产呀?都赶紧捞—也就一年的光景,企业垮了,破产了。据说当企业发不出员工工资的时候,企业的员工还在报纸上读到他们领导花了30万包了一架飞机出席海南某个选美活动的消息!
最后的最后,那位新领导没有受任何处分,他来企业员工没见到几面,他走员工也没见到,但是员工却要因为他的过失而下岗—这是故事背景。我来讲我的朋友,她是一个勤勉的员工,每天照常上班,照常下班,领导让干啥就干啥,旁的员工早给自己找退路,她不动,她不相信这么历史悠久的企业怎么可能说垮就垮,她要留下来和企业共度难关,直到企业连续几个月发不出工资,她还是任劳任怨,直到最后企业对她说,你回家吧,你下岗了,她这才如梦初醒—那本告诉你送信给加西亚的人在他的书中是怎么说的?“如果能捏得起来,一盎司忠诚相当于一磅智慧”,可是,她到那时才明白,她的忠诚对于这样的企业这样的领导来说,一钱不值。
一个送信的活动和摒除借口的行为在他们原来的发生地并没有什么错,不过当公司不是军营,没有战争让人的行为可能关系到保护国家权益或者危及国家安全,当就业形式不容乐观、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劳动者的权利有可能被践踏而无法完善解决的环境下,凭什么还要员工没有任何借口,并且还要求员工“把信送给加西亚”?
一个公司办不好,就像一个政权找不到为它流血的士兵一样,当然是领导层的问题—凭什么要转嫁矛盾?为什么你的员工懒懒散散,为什么你找不到肯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每个走下坡路的企业应该扪心自问,为什么没有人才肯为我效力,而不是对正在为自己效力的员工说—去加班!没有任何借口!保证完成任务!绝对不许失败!!
战争需要流血,但工作并不需要付出生命—别跟我说工作是需要你用生命去做的—那么多烈士流血牺牲,不就是为了让我们今天不再流血牺牲?董存瑞是为了新中国舍身炸碉堡、黄继光是为了革命胜利奋不顾身堵枪眼,还有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邱少云,哪个国家没有几个罗文式的英雄?哪场战争没有无数视死如归的士兵?但是,工作和战争是一回事儿吗?为人民利益而死、为保卫祖国而战、为捍卫自由和领土完整而英勇捐躯,那是让人敬重,但是为了一个根本不顾及你生命的公司付出你的健康,你觉得有意义吗?我告诉你—焦裕禄同志累病了,那是为人民服务;你为一个老板累死了,除了你的亲人为你伤心,没有人再惦记你!人们甚至会嘲笑你,说你为了钱不要命。
不知道你是否读过一篇报道—《一个外企员工的死亡裁定》,报道涉及戴尔公司中国总部一员工加班时突然倒地,50多天后死亡,由此引发是否工伤的劳资争议,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2005年1月26日作出结论,该员工之死不属工伤。是不是属于工伤是另一个范畴的事,但是据说,在这次裁定中,该市相关部门被要求“妥善处理,不能让戴尔生气”。
因为戴尔公司是当地利税大户,地位非同一般;此前,戴尔公司有意将总部迁至上海,当地政府多方挽留。或许可以这样推导:假如戴尔生气了,就有可能离开当地;假如当地没有戴尔,就可能影响经济发展指标……
由于早年做记者的缘故,我接触过不少类似的事情—总有许多公司生怕对自己的员工太好了。记得曾经采访过一些地方企业,那些企业中有许多常年发生各种事故,但是企业领导却大大咧咧地说:“干革命工作哪有不死人的?要奋斗就有牺牲。”
过去一年,各种矿难层出不穷,说老实话—如果企业领导能把员工的生命放一点点在心上,还会出现这么多事情吗?不就是在追逐经济利益和维护员工人身安全上,把前者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了吗?“据有关方面统计,2003年中国全国死于煤矿意外事故的人数为6 702人,占全世界同类事故总死亡人数的80%。在这一年中,中国平均每生产100万吨煤会死亡个人,其中国有地方煤矿平均每生产100万吨煤死亡个人,而乡镇煤矿则平均每生产100万吨煤死亡个人。中国煤矿如此之高的百万吨死亡率,不仅任何发达国家都无法望其项背,在发展中国家也极为罕见:中国煤矿死亡率为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为印度的10倍!除了在极少数国有大矿之外,这些下煤井以命换煤的工人,绝大多数都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农民工。”
txt小说上传分享
谁该为成败盛衰负责?(4)
也许你会说—他们都是农民工,没有受过教育,他们不拿命换钱他们怎么办?我告诉你,如果你这么想,早晚有一天,你也会被逼着“拿命换
钱”—因为你的这种想法—生命分高低贵贱的想法,就是一种杀人的想法。
在这里我无意讨论一个权利问题,也无意讨论社会保障等等方面的事项,那超出了这本书的范畴。我只是早就听够了,已经有无数的人告诉过我了—这个世界就是不公平的,富人就是要比穷人更有权利,否则谁还要去做富人?社会进步就是要牺牲穷人的利益,如果穷人和富人之间只有一方能满意,我们当然要让富人满意—这就像员工和老板一样,不能让老板满意的员工不是好员工,我们应该把这样的员工赶到大街上。如果有人遭遇不幸,那么是他自己的事,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不幸的人一定有自己的责任。
好吧,就让我们忘记对公正公平的追求,放弃对“缩短贫富差距”的探讨—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活着的目的是什么?至少是为了让自己快乐吧?是为了让家人幸福吧?那么,就请记住——工作和事业是有区别的。事业是值得你为之努力一生的,有的时候你必须为了事业而忍受许多痛苦,但工作,它不过是生活的一个部分,我们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相反—没有人生来是为了工作的,除了奴隶。你该学会区分你的工作和事业的关系,有的时候为了事业的缘故,恰恰必须不断地放弃眼下的工作,恰恰无法做一个肝脑涂地的员工。
也许你会说,如果所有人都在拼命工作,我怎么办?他们每个人都加班到夜里一点两点甚至通宵,我怎么办?老板只喜欢这样的员工,如果下班就回家,那么可能不久我们就失去工作了——没有工作我们怎么生活?
我知道你说的是事实——确实有这样的公司,为什么?许多人会说,这是因为中国人口多,不愁劳动力,所以没有办法保护员工利益,其实我认为根本不是这个原因—顺便说一句,人都有贪婪自私的本性,而法律要做的事情就是限制这一本性,如果法律不健全,那么本性中恶的一面就会被激发出来—因为假如一家公司赤裸裸地拖欠员工工资而不受到惩罚,立刻行业内的其他公司就会跟进,最后甚至会成为行规—比如曾经建筑业就大规模地拖欠民工报酬。谁都知道这样做可以压低成本,而又没有法律规定不允许这样做,或者即使有法律规定不允许这样做,那又能怎么样?民工知道怎么使用法律吗?即使知道,他们敢吗?
我不愿意教给你阳奉阴违——尽管许多公司的员工都这样做,开始我觉得这样的员工很令人讨厌,但后来我懂了——这是因为他们就职的公司实在太糟糕了,如果在这样的地方,再没有任何借口,还成天惦记着高难度的“送信”,那就等于把绳索套在脖子上,自己再使劲拽。当然,我不是倾向让你去回避你该负的责任,任何时候你都不要这样做—你的工作并不值得你撒谎,你没有必要让自己成为一个阳奉阴违的小人—除非是为了活下去不得已偶一为之。
我给你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有操作性的方法——如果你的工作一定要你透支健康,你一定要缩短这份工作在你生命中的长度,你想一想,你为什么非要这份工作不可?不就是因为你没有选择—你之所以没有选择,无非是因为你没有经验,没有人脉,没有钱。那么好,趁着年轻,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你的专业,尽量不要太多不必要的消费—比如暂时不做度假计划,争取家人的体谅,跟父母说明情况,你需要一段积累财富的时间,让他们不要太着急收回教育投资,暂时不要买房买车,也不要在爱情上花太多的钱,你给你的爱人时间就行了,如果对方需要你的腰包,那么你劝他再等一等,如果因此失去了对方,那么记住后悔的不是你—在你的面前,你要有漫长的人生,不要在一开始就被那种不能为你忍受简单生活的人绊住。
然后当你手头有了一定的积蓄,你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的经验,这个时候你就该考虑你自己的生活了—你要相信自己,如果你失去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你就永远也找不到工作了,那只能说明你笨或者运气太差。当你手头有了积蓄,你就不会太在乎你的老板,大不了不做了——这个时候你要积极积累你的人脉,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知道你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当有人请你加盟的时候,你就可以挑选和提条件了!记住,一个苛刻的老板,他永远只配用没有经验的新人,他活该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并且被淘汰。在《致加西亚的信》一书中,作者试图告诉你,如果你不为你的老板好好干,你就会失去工作,我告诉你—如果你有本事,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工作,而至于你的老板,你知道每天有多少老板因为失去人才而丢掉自己的产业吗?不要惯那些没有见识不懂得尊重人的老板的狗脾气,他们根本不配成功—也许你会说我太意气用事,也许你会说无毒不丈夫,我告诉你,在这一点上,咱们真应该向别人学习—尤其是美国人和英国人,他们至少能做到在公开场合承认对人的尊重,包括对他人情感的尊重—这甚至是他们立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