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献帝与曹操三女-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皇帝眼看着皇后伏寿:“就先用膳吧?”
  小皇后伏寿笑着点了点头。
  张扬传话:备膳!
  随即有四位花枝招展的姑娘用四方红漆条盘端来四种水果,搁到小皇帝面前,张扬介绍说,这四种水果都是河内特产,顺口介绍道:
  轵县红李,
  河阳白桃,
  温县黄杏,
  沁水葡萄。
  又有四人,端上四样凉菜,张扬介绍道:
  野王驴肉,
  修武变蛋,
  平皋凉粉,
  波县黄鳝。
  又有四人端上四样热菜,张扬介绍道:
  清化竹笋,
  黄河鲤鱼,
  沁南山药,
  林虑野鸡。
  仆人把主食献上,张扬介绍道:
  山阳酥饼,
  怀县油茶,
  原阳炒米,
  百泉浆面。
  张扬又介绍酒水道:
  地黄酒,
  山药露,
  牛膝宝,
  菊花茶。
  这些东西,都是河内太守张扬命令河内郡当时所辖十八个县的第一把手亲自抓上来的,要是在太平盛世,一个皇帝吃喝这些东西,一点也不稀罕,那是微不足道的。可是,此时是连年战乱不息之时,皇帝能吃到喝到这样的东西要比山珍海味、燕窝鱼翅都好上十倍百倍,已经是难得的美味佳肴了。小皇帝称赞张扬一片忠心,立即封张扬为大司马,说道:“朕封你为大司马,与太尉杨彪,共同到洛阳辅佐朝政。”
  张扬谢恩:“陛下封臣为大司马,臣谢主龙恩,但想兼任这河内太守。三公外任,大汉朝已有先例。陛下还是在怀川多住一段时间,调养身体,以后再回洛阳不迟,洛阳现在是一座废城,陛下怎好回去?”
  刘协没再多说,要求张扬安排帝后到温泉洗澡。
  张扬派人安排小皇帝刘协及皇后伏寿到温泉洗澡。二人吃了一顿饱饭,心情很好,在温泉中戏水欢笑。
  刘协在水中托着伏寿的肚子,教她游水,也不管远处是否有人观看。
  伏后自从流产以后,身体一直很虚弱,在沁园里住了一些天,健康状况略有好转。张扬不仅陪同刘协和伏后去游了丹河东岸最大的竹林,而且还游了野王县北部的一段太行山,相传炎帝神农氏在此山峰采药祭天,因此称为神农山。张扬请当地的民间医家给伏后治病,只是腿肿一时治不下来,便劝帝后到山阳去求藏梅寺住持念一大师诊治,小皇帝刘协一时犹豫不决。游神农山时,刘协还遇到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名叫王烈,向刘协说:“陛下崇拜炎黄二帝吗?孙登送帝一部《黄帝内经》,我再送帝一部《神农经》吧!”刘协想:二经已失传,今朕复得,天意!他在心里产生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学习炎黄二帝,使自己成为一位帝王医生!
  山阳
  “寿姐姐,这怀川风光,真是胜过秦川呀!轵县有王屋山,野王有神农山,张扬说,山阳还有云台山,咱也去游一游吧。”
  

怀川改元(4)
“小弟,你可不能贪图玩乐,耽误正事呵!”
  “还想到山阳给你治病嘛。”
  小皇帝刘协和伏后住在沁园里将近两个月,这是他自从登基以来,最平静的一段生活。常常是上午登山林观景,下午在温泉中戏水,晚上相拥而眠,尽情欢乐。
  太尉杨彪是原司徒杨赐之子,忠心耿耿,昼夜为社稷着想,看到小皇帝在沁园乐而忘忧,心中很是着急,一日向刘协进言道:“我君臣实际上尚无立足之地,陛下决不能高枕无忧。李傕、郭汜二人各怀鬼胎,互相猜忌,因此被董承、杨奉击退,但他们还会卷土重来;袁绍占冀州,袁术据淮南,都有称帝之心;现得到消息,杨奉已带部分兵士投奔袁术去了,洛阳空城,董承将军,很难固守;近日还得知曹操收编了数万黄巾军余部,进占颍川,在许县一带实行屯田,派人四处打听皇上下落,其意难测;张扬将军想留皇上在怀川建都,也是好意。陛下何去何从,应早作决断。”
  小皇帝刘协听了太尉杨彪一席话,头脑大为清醒,说道:“太尉一席话,使朕茅塞顿开,如今正是国难当头,朕还是想回到东都洛阳,重振朝纲。”
  杨彪道:“从河东到河内,在这两地的时间,转眼工夫半年就快过去了。时不待人,正如我们在沁河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陛下亲眼看到的事实,现在大汉国家也是一条船,不进则退,后果如何,请陛下三思。”
  刘协问道:“朕还是想回洛阳,以太尉之意,该如何是好?”
  杨彪答:“陛下既然执意回洛阳,就请向大司马张扬说明圣上之意,让他筹集物资钱粮,送到董承将军那里,命董承先修复一处宫殿,陛下回东都,好有安身之处。”
  刘协:“好吧。”
  正在这时,张扬来了。杨彪说:“张将军来见皇上,也必定有事奏禀;微臣暂且告退,皇上有话,也不妨与大司马言明。”
  小皇帝刘协向张扬道:“张将军急匆匆进见,恐有要事相商吧?”
  张扬:“臣思虑国事,夜不能眠。如今各地州牧、太守割据一方,皇帝诏令难达,大汉朝已近名存实亡,复兴汉室,全在皇上。”
  刘协:“朕已封你为大司马,是朕股肱之臣,有啥想法,只管讲来。”
  张扬:“微臣在河内苦心经营这么多年,总想陛下如若有难,可来此安身。河内乃京畿之地,物产丰富。济水发源地原城,曾是夏朝第七代君主帝杼建都之地;济水流入黄河处的平皋城,曾是商朝第十三代君主祖乙建都的邢丘城;陛下前时去过的野王城,曾在春秋时为卫国都城。我给陛下讲过的山阳城是战国初期魏文侯初建,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陛下若愿意在山阳定都,形势会向好的方面发展。”
  小皇帝刘协:“朕还是想回东都洛阳,不过山阳也可以去看一看。你前时说过山阳城藏梅寺住持念一有很高明的医术,我想让他给皇后看看病。伏后现在两腿都还肿着,用手一按一个坑坑儿,半天恢复不过来。”
  张扬:“那好吧,我派人去通知山阳令茅生,让他做好迎接圣驾的准备。”
  刘协和皇后伏寿乘坐马拉的轿车顺着官道出发去山阳,到达山阳城西南的承恩镇,山阳令茅生已在伏地迎接。刘协让他平身,然后问:“此地为何叫承恩镇?”
  茅生答:“据说周武王伐纣时经过山阳,住在这里,不巧一连下了几天雨,老百姓拿出家中的柴米,资助武王,将士才得温饱,一举击败纣王。武王承谢百姓拥护之恩,命名此地为承恩镇。”
  刘协:“好地方,好百姓。朕到此,也要有劳茅县令照顾啦,也要感谢山阳百姓的吃喝供应啦!”
  这是刘协初次驾临怀川,首次住在山阳,太守张扬安排十分周到,他内心非常满意。开始几天,茅县令安排帝后住在县衙后堂,自己家搬到前院厢房,好保证帝后安全,更不让小皇帝住在馆驿,怕出意外。可是小皇帝去过藏梅寺后,看到寺庙虽显破旧,但寺里非常清静,又与念一法师很说得来,就执意要搬进藏梅寺暂住。
   。 想看书来

怀川改元(5)
念一法师给皇后伏寿把脉以后,就向小皇帝刘协说:“恭喜皇上,皇后是有喜了。”
  刘协又惊又喜,几乎像一般的少年一样蹦起来,说道:“这次可不能再让出事啦,我要有皇子啦!”
  念一说:“要注意让皇后调养身体,皇上要节制房事。”
  刘协问:“那她腿肿能消去吗?”
  念一说:“服几天汤药就可消除。”
  刘协说:“那就只好在此多住几天了。”
  闲聊中,刘协问:“这城为什么叫山阳?”
  念一说:“因为这座城位于太行山之阳,即位在太行山南麓,所以叫山阳。战国时魏国建此城,是为了北拒燕赵,西抗强秦。至今这里仍是战略要地,皇上不可忽视。”
  刘协只是点了点头,又好奇地问:“这藏梅寺又是因何得名?”
  念一说:“这有几种说法,传说不一,其中最为可信的是:寺中有一个很大的园,种植有很多梅花,有黄色腊梅,也有红梅、白梅几十种,非常美观,香气四溢。人入寺院,闻到花香,病即除去。只是这些年来,兵连祸接,寺院残破,梅花被毁被盗殆尽。”
  刘协说:“我是皇帝,现在也无钱赠予大师修庙,倘得机会,定来施舍。”
  刘协还听念一法师讲了其他有关山阳城的故事,对山阳城也真的是饶有兴趣。在山阳住有一个月光景,伏后经念一法师诊治,腿肿也消除了,虽是怀有身孕,面容却又红润了,恢复了少妇的风采。虽然行动略有不便,她还是和刘协一起游了风光旖旎的云台山。
  然而,刘协还是一心想回洛阳,他认为那是光武中兴建都之地,是风水宝地。他命人传旨张扬,护驾去洛阳。张扬只得从黄河抗洪第一线赶回山阳,向小皇帝禀报说:“现在仍是黄河主汛期,因连日暴雨,黄河水大,沁河水都发生了倒流现象,不宜行船。”小皇帝听了极为震惊。立即决定要和太尉杨彪等人,随张扬到黄河大堤视察兵民抗洪情况。
  张扬劝阻不住,只得遵命;陪同献帝起行。
  河誓
  河内郡治所怀县,在黄河与沁河交汇处的夹河套里。小皇帝刘协在此吃了一顿午饭,不想休息,就同大司马张扬和太尉杨彪来到了黄河大堤上。
  只见黄河水从西天而降,滚滚向东流去,向南看不到边际,只能看见郁郁葱葱的邙山,真如古书所云:秋雨时至,百川灌河,辨不清对岸的牛马。刘协心想:去年冬天在陕县夜渡黄河时,河面很窄,水也不大,似乎没有河滩,这里的河滩有二十里宽,河水已漫滩,真是使人惊心动魄。
  张扬向小皇帝刘协介绍说,沁河口东边黄河北岸,常是三年两决口,年年有水患。今年已提前加固堤防,现在还有兵民日夜守候,大堤上都堆有石块土方,以防决堤。小皇帝刘协要到险要地段察看,张扬力劝阻止,怕兵民闻讯,涌动观望,疏于防汛,发生不测。
  小皇帝刘协又提出在黄河堤上举行郊祭仪式祭天祭河,祈祷平安。他以为自己是真龙天子,向天神祈祷,是会保佑万民平安的。当时,一个四处流亡的小皇帝,也许只能如此而已。
  不过小皇帝刘协在这高大的大堤上祭天,还是作出了一个出自他内心的决定:改元。
  当张扬让人迅速备办好供品与香火,举行简单的郊祭仪式之时,小皇帝跪祈天神玉皇大帝降福人间,保佑万民平安,道:“连年战乱,使百姓饱受了天灾人祸之苦,祈祷上天保佑,让我能建立一个安定的国家。现在我宣布改元为‘建安’,‘兴平’三年改为建安元年。”
  兵民闻听小皇帝在大堤上祭天改元,像一窝蜂一样凑了过来,齐呼:
  “建安,建安,建安!”
  “万岁,万岁,万岁!”
  当时张扬看到群情激奋,就大声喊着指挥:“乡亲们,皇上改元‘建安’,就是要建立一个平安国家,我们当务之急,是护好大堤,要严看死守,人在堤在。”
  

怀川改元(6)
民工是以乡村为单位编制分段护堤的,各有工头带领,郡县都有专管治河的官员,张扬一呼百应,人们有次序地散布在大堤上。
  在黄河大堤上,平时护堤人避雨的草棚下,小皇帝刘协向张扬和杨彪说出了想尽快回东都洛阳的事情。
  杨彪:“当年汉光武帝就是在鄗邑称帝,来怀县改元,到洛阳定都,实现了光武中兴的宏愿。陛下想回洛阳故都,也无不可。”
  张扬:“如今洪水正大,不能行船,等到过了主汛期陛下再去洛阳为好。再说,加固大堤耗资巨大,给董承将军筹集的修复宫殿资金有限,尚不知进度如何,臣以为陛下不宜早回洛阳。”
  刘协:“朕回洛阳,还希望张将军同行,你身为大司马,现应在朝廷处理政务。”
  张扬:“微臣以为,河内地理位置重要,我不能离开。臣愿效仿光武帝时的河内太守寇恂,期望皇上恩准。”
  张扬向小皇帝讲述:当年汉光武帝刘秀登位之前,准备北征,要河内太守寇恂留守河内。寇恂组织民众,伐淇园之竹,造箭百余万支,养马两千余匹,收租四百万斛,有力地支持了光武帝在河北的军事行动。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光武帝刘秀在鄗邑即皇帝位,然后立即到河内郡,在怀县从七月驻扎到十月,正式改元“建武”年号,攻下洛阳后,光武帝于建武元年十月十八到洛阳定都。
  小皇帝刘协听张扬讲述,情真意切,也袒露心声,说道:“朕遭董卓之乱,又遇李傕之祸,虽身为皇帝,却终日提心吊胆。像王允那样的忠臣实在难得,甚望将军能同太尉杨彪一起,常在朕的左右,共辅朝政,如若不然,这朝廷大权,又不知落入何人之手?”
  张扬:“臣虽不才,但一定效法寇恂,为陛下复兴大汉朝,献出微薄之力。”
  刘协:“爱卿忠诚之心,朕深有体察,现在防汛要紧,这事过几天再说吧。”
  这一年,黄河还是在这里决了口。谁也顾不上去责怪小皇帝祭天不灵,也许在老百姓的心中,只把那当成一种儿戏。幸好,决口不大,人们迅速堵住了,黄河水还是汹涌澎湃、昼夜不停地向东流去。
  建立一个安定的社会,确实也是广大人民的愿望。小皇帝刘协自己做主改元“建安”这个年号,迎合了民心。就连文才出众、英名盖世的曹操,在颍川许县闻之,也大加赞赏。创建一个平安国家,正合他的心意,因此,强烈地产生了迎帝到许县建都的思想。当时,曹操就委派主要谋士荀彧亲来河内郡怀县,上表祝贺献帝改元。献帝加封曹操为镇东将军,费亭侯。荀彧辞别时,向献帝诚恳进言道:“皇上若不是求个人安乐,而是求建平安国家,使万民安乐,那么,就请选择曹公吧。只有君臣一心,精诚合作,才能实现创建平安国家的目标。”以后曹操在许都“挟天子”二十五年,一直没有改动刘协定下的这个“建安”年号。君臣都是以此为目标,建立了扫平中原、安定北方的业绩。这是后话。
  

绝境救驾(1)
凶宅
  一个闷热的秋日,小皇帝刘协车驾回到东都洛阳。该住到哪里呢?刘协看到的情景,使他的心立刻凉了半截子:洛阳已是一座废城,昔日的繁华景象已经荡然无存。到处是瓦砾,街市荒芜,满目凄凉,洛阳宫廷在董卓烧后,尽是断壁残垣,百官朝贺都站在杂草丛中。无处栖身,小皇帝刘协只得住到西郊已故宦官赵忠的旧宅子里。
  赵忠的宅子,本是一处三进院的豪宅,另有跨院和后花园,比一般的郡县衙门还要大许多。如今这前前后后的院子里尽是荒草,院墙也多处有倒塌,有的房子火烧了顶,但屋门却还有生锈的铁锁锁着。院子周围,到处都有零零碎碎的尸骨,小皇帝刘协住下后,夜夜做噩梦,总是梦见有人提刀来杀他,大呼小叫地惊醒伏后。伏后怀有身孕,又吃不饱,身体常感疼痛难受,这时还得把小皇帝刘协搂在怀里,安慰他不要害怕。有时两个人半夜醒来,还常听到恶狗打架争食狂吠。有一天,刘协到宅外去,站在大门前,向远处观望,恰巧一个佝偻乞食的老头向他走来讨吃的。刘协问他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老头告诉刘协说:“这是一座凶宅,自从赵忠被杀死后,就荒废了。后来董卓的兵来抢过东西,放火烧了一座堂屋,强奸了这里的所有女人,又把她们都杀掉了。听说这宅子里常闹鬼,没人敢来住。”
  刘协问:“你进过这院子吗?”
  佝偻老头答:“进过呀,我一家人都饿死了,只留下我这个命大的,有什么地方不敢去?”那么大一个洛阳城,现在也只有几百户人家了,差不多都是穷人,也很难乞到吃的东西。有时想进这宅子找点值钱的东西,拿去换点吃的东西,几次都没找到。有时在这院子里碰到几只野狗,还差点被野狗咬住吃掉呢。”
  刘协又问:“整个洛阳城还有没有比这里再好一点的院子?”
  “没有了。”停了一会儿,老头又补充道,“不过,有一处寺院,毁坏不大,比这里好一些。”
  “是白马寺吗?”刘协猜着问。
  “你这小官人猜对了,就是这城西的白马寺,寺里一直有人住。”
  汉魏时期洛阳城的位置与今时不同,当时的洛阳城在白马寺的东边。赵忠的旧宅在洛阳的西郊,离白马寺倒不甚远。
  刘协问:“你认识白马寺的僧人吗?”
  佝偻老头说:“认识,我常去讨吃的。寺里有个小和尚叫赵兴,也常到这院子里游逛。这里的野狗,都不咬他,见了他还都摇尾巴和他亲昵呢。”
  刘协问:“那是什么缘故呢?”
  佝偻老头说:“这里的狗原来差不多都是伤残弱小的,赵兴从外边把它们收留到这里,在白马寺用破罐子提些残渣剩汤,喂养它们。这样把它们救活养大,狗通人性,它们能不亲赵兴吗?”
  刘协很感兴趣地问:“这个赵兴现在年龄有多大?”
  佝偻老头看看刘协,估量着说:“就和你的年龄差不多,有个十五六岁吧!”
  “那他为啥会在这里养狗?”
  “听说他是个孤儿,到处流浪。###岁时讨饭到这里,赵忠看到他很机灵,就收为义子,起名赵兴。听说还为他净了身,准备把他带到皇宫中当小黄门,结果世道一乱,赵忠被杀,赵兴进不了皇宫,也就落到白马寺当小和尚啦。”
  “也是个可怜的孤儿。”刘协情不自禁地掉下了眼泪。
  正在这时,从荆棘丛生的灌木林中钻出一只怪兽,头很像驴,眼射蓝光,向这边奔来,后边有人持矛追赶。
  “是一头小驴驹。”刘协说。
  “不好,是驴头狼,快躲!”佝偻老头嘴里喊着,手抡打狗棍迎了上去,那驴头狼绕过老头,扑向刘协,门口卫士来救已来不及,刘协被驴头狼扑倒。那狼正要下嘴去吞刘协的脖子,突然嚎叫一声倒地。原来是后边有人用长矛正好刺入了驴头狼的屁股眼里,直穿内脏,驴头狼顷刻毙命。
  刘协惊魂未定,看到救自己的是一个光头小和尚,很感激地说:“请壮士留名!”
  

绝境救驾(2)
这时院中人们一拥赶来,呼叫“皇上”,佝偻老头和那少年和尚方知面前少年,正是当今皇帝,急忙跪下,口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小民罪该万死!”
  刘协搀起佝偻老头,又拉起小和尚,说道:“无罪,无罪,二位都是朕的救命恩人,请到宅里叙话。”
  守门卫兵不敢阻拦,佝偻老人和小和尚竟然理直气壮地跟着小皇帝刘协进了宅院。刘协又让厨师把驴头狼杀掉,分给百官和兵士一些生肉和骨头,余下的让院里上下人等吃了一顿美餐。佝偻老头和小和尚也各有一份。
  小皇帝刘协留下二人,除感恩外,还有他来洛阳的一件心事,那就是想打听出生身母亲王美人的坟墓所在,然后与父亲的皇陵合葬。在交谈中,他得知佝偻老头不是一般农民,他是个读过经书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便提出要拜老头为师,老头竟然也敢点头应承下来。
  刘协得知这几年小和尚赵兴在白马寺里也学到了一些文化和武功,就提出要把他留在身边,当贴身侍卫,小和尚也满心欢喜,口称:“谢主龙恩。”
  小和尚赵兴还说出了一件秘密大事:就是义父赵忠逃跑遇难之前,给他说过,堂屋下边有个地下室,里边有各种粮食,不到关键时刻不要告诉于人。今巧遇皇上有难,应是天意,请皇上派人在屋下挖一挖,看看是真是假。刘协让人请来太尉杨彪,让小和尚说了实情,杨彪喜出望外,命令兵士按小和尚指点的地方挖了起来。
  兵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果然挖出了一个很大的地下室。里边存有小麦、大豆、谷子等各种粮食。可惜大多遭了虫蛀和霉变,只有一部分勉强可以食用。就这样,杨彪也高兴地夸奖小和尚:“小师傅,你可帮了大忙啦,解了燃眉之急!”
  当天晚上,佝偻老头又向小皇帝说:“只要皇上真的相信我,我可以帮你找到亲生母亲的坟墓。”
  刘协半信半疑。
  谥母
  小皇帝刘协对生母王美人没有任何印象,只是听祖母董太皇太后说过,她人长得很美丽,很受父皇汉灵帝的宠爱,让宫廷画师画过像。生母被何太后毒死后,这画像也不知落到谁人手中了。他在打听生母坟墓地址的同时,也让人留心搜寻母亲的画像。那佝偻老头说,他只要能看到画像,就能辨别是不是王琪,这里的奥秘,他暂时不愿意说出来,他怕刘协小子不相信。
  王美人的坟墓到底在何处呢?近些天来,得到的消息很不一致:有的说埋在邙山上;有的说埋在首阳山上;也有的说埋在原来的毕圭苑中。
  佝偻老头和小和尚没有经过正规选拔,只是与小皇帝邂逅赵忠宅前,也算经过了皇上面试,就都成了刘协身边的服务人员。二人每天围在小皇帝身边转,或者是外出打探消息。
  一天,小皇帝刘协问赵兴:“赵兴,根据现在了解到的情况,我母亲被害后,后事完全是由你的义父赵忠负责料理的。你就没有听他说过什么有关的事情?好好地想想。”
  赵兴摸着小脑袋想了又想,说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有一次听义父说过,那时你还是陈留王,义父说陈留王聪明过人,只是命太苦了,他的母亲王美人命也太苦了,孩子还不会喊一声妈就分别了。好像他说王美人的墓,在北邙山上,埋在一棵大树的北边,这去哪里找呢?义父好像还说过,是先帝让他买到了一口柏木棺材,把王美人安葬的。”
  小皇帝刘协:“北邙山那样大,树木又那么多,坟墓也不少,连几座皇陵也被盗挖了,又哪里去找我母亲的墓呢?”
  这时佝偻老头若有所思地说:“我想起来了,就在听说你母亲遇害以后,北邙山一座皇陵附近,在一棵合欢树边,真的出现过一个坟头,我去那里拾过供品充饥,那合欢树夏天枝繁叶茂,满树开着一簇一簇的好看的花儿,白里透着红,红里透着白,真像是你母亲活着时的容颜。”
  小皇帝刘协听了佝偻老头的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同坠入十八里雾中,说道:“老头子,你不是在逢场作戏吧!朕尊你为师,你可不能愤世嫉俗,玩世不恭,取笑于朕啊!”
  

绝境救驾(3)
佝偻老头掉下眼泪:“我怎么会能取笑皇上呢?我说的都是真话。”
  刘协:“这么说来,你真的见过我的生身母亲吗?”
  佝偻老头:“见过,真的见过,不仅见过,她小的时候,我还常抱着她,她大一点的时候,我就常领着她玩呢。”
  “那你到底是她的什么人呢?”
  “我是她的亲叔叔。”
  问来问去,刘协弄清楚了。佝偻老头名叫王义立,是他的二外公。本来和他亲外公一样,也都是读书人,出身书香门第。家里生活本可种田自给自足,不想遇到荒年,一家人被迫流离失所,逃荒在外。当地一个恶霸,看到王琪姿色秀美,要强娶为妾,王义立与兄嫂都不愿意。于是一同逃难到京都洛阳,适逢毕圭苑招工,老人以为能让孩子有碗饭吃,不至于饿死就心满意足了。前去报名,被赵忠亲自选上,后来又被皇帝刘宏看中,封为美人。
  老头:“可怜她生下了皇子,却丢了自己性命。”
  小皇帝刘协,听着二外公叙过情况,半日无语。这时才问:“那我的外公和外婆,现在都在什么地方呢?”
  “下落不明。恐怕也不在人世了,我一直也找不到他们。”
  刘协感伤道:“我从来没有喊过一声妈妈,也没有喊过一声外公,就让我喊你一声外公吧,二外公!”
  “我的好外孙子。”
  两个人抱头痛哭,小和尚赵兴也陪着落泪,他也是从小没有见过外公。三个人虽然现在地位悬殊,但感情有相通之处。
  刘协的话,又回到寻找生母的坟墓上,他说:“能早日找到母亲坟墓,与先父皇合葬,方能了却我一件心事。”
  “难得你尚在危难之时,还有这片孝心,二外公我也是一直留意着你的去向。”佝偻老头王义立说,“北邙山上那棵合欢树,今年夏天还开着花哩,近些天才开败结子的。树后那座坟头,十几年风吹雨淋,已经不明显了,不过那位置我还能辨识出来。听有人说过,那就是王琪的坟墓,我一直不断去看的,但是也不敢完全确定。”
  小皇帝刘协前时见到太尉杨彪、大司马张扬等人一直忙着公务,不便让他们分心考虑寻找自己生母坟墓的事情,现在有了个眉目,就向太尉杨彪等人说明了情况。杨彪派人随王义立到北邙山寻坟,果然找到了。
  赵忠这个宦官,还真算是个有心人。他怕王美人遇害后,灵帝怪罪他保护不周,想来一点弥补,买了柏木棺材,安葬了王美人,还用了一整块大汉砖刻了“王琪之墓”四字,埋于棺前。王义立老头领人挖开坟墓,很快挖到了汉砖,接着又挖出了柏木棺材。不想佝偻老头王义立抚棺痛哭,竟然气绝身亡。
  小皇帝刘协追谥生母王美人为灵怀皇后,移棺文昭陵,与自己的生父汉灵帝刘宏合葬;另限于困难处境,也只能让人钉了一口薄棺,把二外公王义立就地安葬在合欢树的南边。
  桑女
  张扬从河内筹集来的粮食,不到一个月就吃完了,杨彪从赵宅地下室挖出来的陈腐粮食,也很快吃光了。当时在洛阳因为没有吃的,尚书郎以下的人都得四出采挖野果和野菜,许多人饿死在颓墙断壁之间,就连小皇帝刘协自己,每天也是饥肠辘辘,心慌难忍。
  一个天气阴霾的日子,小皇帝刘协饿得头晕眼花,由小和尚赵兴去找吃的东西,也不见回来。刘协就独自溜出赵宅,来到一条又宽又深的沟边,沟底还有缓缓水流,发出呜咽的声音,如同有人在伤心地哭泣。
  刘协左瞅瞅、右瞧瞧,终于看见河边一棵树枝头还挂着几个紫红色桑葚,他是多么想吃到这又酸又甜的红葚啊,但是娇弱的小皇帝却无力爬上树去采摘这果实,只是望着那紫红蜜葚发呆。说来也巧,就在这时,来了两个手提破篮子的挖野菜姑娘,年龄大约都有十五六岁,和小皇帝刘协的年龄也差不多一样。她们看到这位贵族子弟那副窘态,便放下竹篮,一齐爬上桑树,一个人扒枝,一个人摘果,把红葚递到小皇帝刘协面前,很有礼貌地说:“请吃吧。”
  

绝境救驾(4)
刘协伸手去接红葚,这才看见这位姑娘的两条柳叶眉中间,有一颗小小的黑痣,给姑娘的漂亮脸蛋更增添了风韵。他实在饿极了,把红葚塞进嘴里,才想起来说:“谢谢两位姑娘。”
  “不必道谢,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