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右派之间不断增长的不和。共产国际认为夺取中国革命领导权的时机已经
成熟,因此它发出指示,实行彻底革命的方针。
在此以前,英国曾采取反对中国民族主义的强硬路线,1926 年 12 月改
变方针,并且宣布了温和的对华新政策。然而,随着民族主义潮流更加汹涌
澎湃,英国寻求缓和的希望破灭了。1927 年 1 月 4 日和 9 日,大量的示威者
分别冲进了汉口和九江的英国租界。英国无法派出援兵,最后通过一个归还
租界的协议,放弃了这些租界。①
南京于 3 月 24 日陷落时,六名外国人在革命军士兵的暴行中被杀。长江
上的英、美炮艇从江中轰击这座城市,帮助他们的同胞撤退。集合在南京领
事馆的日本人,遭到了革命军军官和部队的搜查。一些人受到粗暴对待,另
一些人受到枪托的敲打,财物被毁,但未作任何抵抗。碰巧在领事馆建立通
讯联系的海军官兵拆掉他们的机枪,并应日本平民的要求把他们的武器藏在
一间后房里,以免他们的武器刺激中国士兵。其结果是虽然发生了暴行,但
未死任何人,全部被救,平安无事。
这次南京事件的后果是,英国加强了在上海的防卫,并要求日本和美国
也这样做。美国派遣了援军,但试图避免刺激中国的民族感情。日本外相币
原喜重郎要求立即贯彻他的不干涉中国的原则。由反对党政友会领导的对币
原温和对外政策的批评,在一段时间里曾有所加强。此外,军部和参谋本部
双方都支持与英国采取联合军事行动,认为英国今天的困境可能就是日本明
天的困境。
币原的想法有所不同。他认为,首先,日本真正的在华利益不在领土而
在市场。第二,如果国民政府确实想把全中国置于它的控制之下——看来这
是可能的——日本应该避免磨擦。第三,正在出现分裂的迹象,因为国民政
府内部亲共分子与反共分之子之间的冲突加剧了。最后,如果中国不答复日
本的最后通牒,并拒绝日本的要求,怎么办?外国支持蒋介石会使之像一个
叛徒。除了让蒋介石自己把共产党清除出国民政府外,别无其他有效的办法。
当然这是他在 1927 年 4 月的流血政变以及随后的剿共行动中所做的事。
由于蒋的反急进政变,华盛顿会议体系可望最后到位。中国终于有了一
个有希望保持稳定的中央政府,这个政府反对苏联——一个留在华盛顿框架
之外的强国。华盛顿列强虽有分歧,但它们并没有完全放弃在中国互相协商
和合作的原则。不幸的是,1927 年后的岁月表明,在国内动乱不仅席卷中国
而且波及日本和西方国家的时代,在远东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秩序是多么艰
难。
这段无休止的动荡历史,将在下一章中论述。在这里,1927 年后中日关
系的梗概应足以说明,实现一个被国内势力所接受并为其所支持的国际秩序
模式是极端困难的。
① 关于这些发展的详细情况,见本书上卷韦慕庭著:《国民革命:从广州到南京, 1923—1928 年》。
蒋介石采取反共行动,展现了条约国和他的新南京政府打交道的可能
性,在同一个月里,日本内阁易手。日本的新首相兼外相是退役陆军大将田
中义一。作为反对党的领导人,田中从来没有放弃过批评其前任币原对华政
策软弱的机会。现在田中突然有了采取他的强硬对华政策的职位。①
在北伐的 1927 年阶段,当革命军于 5 月迫近山东省时,田中以保护日本
侨民为名派军队到山东。中国军队撤回鲁南,避免了一场冲突。1928 年 4 月
北伐重新开始,田中再次派兵进入山东。较早占领济南的中国军队与那里的
日本军队遭遇,经过一些小事件之后,双方于 5 月 3 日发生冲突。受反帝情
绪驱使,有些中国士兵出来杀了 11 名日本平民。日本军队对中国军队发动大
规模的行动,并把他们逐出济南近郊。中国军队绕开了日本人,北上向北京
进军。虽然未与日军发生进一步冲突,但是济南的战斗,甚至在蒋的政治上
温和的部队中,也滋生了深刻的反日情绪。
张作霖大元帅被这些中国军队打败,于 6 月 3 日乘专列离开北京,前往
他的沈阳大本营。第二天清晨,恰好在沈阳这一边的一场大爆炸中丧了命。
他的被暗杀是由一小撮日本军官策划的。他们的想法是,张作霖的死将使满
洲群龙无首,并陷于混乱。然后日军将以恢复秩序而干预,并占领满洲。①
但与此相反,满洲并未陷入混乱。当时在北京的张学良赶回沈阳,他对父丧
一直秘而不宣,直到 7 月 21 日年青的张学良继位。暗杀不久就被确认是关东
军干的,但张学良认识到发布这条消息可能使他受日本摆布,所以保持了沉
默。
在提防日本捣乱的同时,这位满洲的新统治者也发现他被中国民族主义
收回主权的要素所吸引。首先他与他父亲的宿敌国民党拉上了关系,然后他
在满洲升起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与南京政府的秘密谈判结束后,满
洲于 1928 年 12 月 29 日易帜。张加入国民党,并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总司令。
此后,张逐渐采取反日政策,而中国人在满洲的反日运动趋于公开化。日本
商人受到损害,甚至实力雄厚的南满铁路株式会社也出现赤字。接着 1929
年末的大萧条时期来临了。
一系列的事件标志着满洲的形势正在恶化。在满洲的朝鲜农民据说一度
曾达到 200 万人,主要从事水稻种植。但是 1931 年中国的反日运动更广泛组
织起来了,来自朝鲜的农民在 1910 年是日本的臣民,他们生活在日本政权难
以到达的边远地区,忍受着无数事件的冲击。满洲的朝鲜族人下降到大约 80
万。
1931 年,大约 400 名朝鲜农民租佃了长春以北万宝山的土地,并开始以
艰苦的劳作把它改成稻田。然而,中国当局禁止他们定居,并命令他们离开。
由于日本领事的抗议,命令暂时撤销了。但是在 7 月 1 日,大约 800 名中国
农民袭击了这片土地,并开始破坏新的灌渠。侵入者与从长春附近赶到出事
地点的日本警察之间爆发了一场冲突。这成了日本报纸的头条新闻,而在一
段时间里,朝鲜各地的朝鲜人对当地的华侨采取了激烈的报复行动。
这时日军的头号假想敌是苏联。万宝山事件期间,日军参谋本部派遣军
官中村震太郎上尉进入西部满洲测量地形,为对苏战争作准备。张学良部下
① 威廉?F。莫顿:《田中义一与日本对华政策》。
① 加万?麦考密克:《中国东北的张作霖,1911—1928 年》;和马场伸也:《进退 维谷的日本外交:关
于日本对华政策的新见解,1924—1929 年》。
狂热反日的士兵抓住了中村,并枪杀了他。被指控的凶手最后于 1931 年 9
月 18 日被带到沈阳,而且日本领事得到了通知。
但是太晚了,因为 9 月 18 日是沈阳事变之夜。一小撮关东军军官炸毁了
一段南满铁路;并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军队发动了进攻。不到半年,全满洲
已落入日军之手,并被从中国分离出去。日本已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焦点。
在不到一个世代,仅仅 20 年内,清朝的东亚地区秩序、华盛顿会议条约国所
设想的国际法律秩序,以及莫斯科所梦想的世界革命秩序,作为中华民国的
国际模型,都已证明是徒劳的。
第 3 章 南京十年时期的国民党中国,
1927—1937 年
南京政权是在派系斗争和流血中诞生的。1927 年 4 月 12 日清晨,黑手
党①似的青帮歹徒冲上上海街头,捉拿共产党人和共产党嫌疑分子,把他们就
地枪决或用大刀砍死。当时和以后的一个月内,被屠杀者达数千人。蒋介石
已同共产党分裂;第一次统一战线就此结束。六天后,在 4 月 18 日,国民党
政府于南京宣告成立。
新政府面临的挑战极为严酷——不亚于要力挽百余年来遍及全国的国家
分裂的浪潮。全国性的中央政府实际上早已不复存在。政治权力久已落入地
方军阀之手,他们同样也是常常不关心民众的福利,只求依靠军事实力来增
加个人的财富和权力。道德社会的意识——即有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价值观
和适当关系的广泛而深入的共识,它对传统中国的稳定曾作出过重大贡献—
—已经崩溃,取而代之的是混乱和争斗。甚至传统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也已
遭侵蚀。
① 黑手党——20 世纪初,一些在美国的意大利人的秘密犯罪组织。——译者
权力初步巩固
因为中国人对国家的凄惨情景、军阀纷争造成的破坏和外国侵略带来的
屈辱非常敏感,国民革命军北伐,从南方的广州(始于 1926 年 7 月)到北方
的北京(1928 年 6 月占领),沿途受到民众热烈的欢迎(见第 12 卷)。对
许多中国人来说,国民党统治表明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这个新时代里,中
国将重新统一和强盛,全民经济富足,民众不再以做中国人为耻。然而,早
在 1929 年,这些奢望即黯然失色。因为国民党人在把注意力转移到新时代的
建设任务之前,首先必须决定党内何人掌握新政府的权力。
自孙逸仙 1925 年 3 月逝世以后,为争夺国民党运动的领导权,国民党内
一直存在残酷的、甚至流血的斗争。这些权力的争斗在北伐时曾被掩盖起来。
然而,到 1927 年初,在全国政权垂手可得的诱惑下,党内斗争遂以新的和空
前的暴烈行动恢复。所以,在南京政权十年统治开始之时,国民党运动便已
混乱不堪。事实上在 1927 年春,中国有两个国民党政府(蒋介石及“中间派”
的南京国民政府和仍与共产党人联合的左派国民党的武汉国民政府)和三个
要求国民党领导权的总部(除汉口和南京的总部外,极右翼西山会议派要求
它们在上海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拥有唯一的合法性)。使这种局面复杂化的是,
这些权力中心的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省的军阀的支持。这些军阀只是新近才
宣布拥护革命;他们很少,或完全不受国民党运动的意识形态目的的约束;
他们如今只是耽于玩弄政治手腕,希望即便以此不能扩大,也可保全他们个
人和地方的权力。
在这些斗争之初,蒋介石几乎被排除在竞争之外。仅仅在南京政府成立
三个月之后,蒋介石的军队当其正着手北伐进军北京时,为军阀孙传芳的军
队所击败;在他们溃退中,孙传芳的军队甚至威胁要占领南京。结果蒋介石
的威望大损,南京政府内以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桂系为首的新联盟,在 1927
年 8 月逼蒋介石下野。
与此同时,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左派国民党,效法蒋介石也清洗自己队
伍里的共产党人。随着蒋介石的下野和对共产党人的清除,党内争吵的两个
主要原因已经排除,敌对派系和解的道路得以打开。1927 年 9 月,南京政府、
武汉政府及西山会议派的代表组成了“中央特别委员会”,中央特别委员会
在南京建立起新的、表面上统一的国民党政府。
这个新政府并不比前两个政府更稳定。国民党运动的两个最有实力的领
袖——蒋介石和汪精卫——被排除在外。新政府在财政上一筹莫展。到 1928
年 1 月,特别委员会的政府垮台。蒋介石在下野五个月(这期间他同美丽的
宋美龄结婚)后复职,权力比以前更大。2 月,他被提名担任国民党中央执
行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0 月,他又担任国民政府主席(于是成
为国家的首脑)。他如今控制了国民党三位一体政权的全部三条腿——党、
政、军。
在蒋介石的主持下,国民党南京政府变成了军事独裁政府。在蒋介石掌
握领导权以前,国民党运动(不论是国民党还是其前身)从来不是个团结的、
思想统一的,或有严格组织纪律的政党。孙逸仙最初在 1894 年组织兴中会,
他的追随者包括具有各种不同意向和动机的人。事实上,孙逸仙似乎未曾拒
绝过任何申请人入党。至少有一个例子,孙逸仙甚至接纳军阀陈炯明的全体
军人加入国民党。因此,国民党员汤良礼写道,1924 年改组前的国民党不是
一个政党,只不过是个“各种各样政客组成的集团,他们大多数很少关心孙
逸仙所拥护的主义,只是为达到各自的目的利用孙逸仙在民众中的崇高威
望”。①国民党的凝聚倾向,随着革命运动走向夺取全国权力的关头而变坏了。
由于当时各种政治派别的野心家和政客看风使舵,国民党党员数量从 1926
年的仅 15 万人增至 1929 年的 63 万人。从未受到严格控制的党组织,完全不
顾新申请人的背景、品质或是否信奉革命目标,就接纳他们入党。蒋介石部
队的参谋长何应钦在 1928 年 1 月抱怨说,“各级党部只关心(新党员)数量,
不注意(新党员)质量。因此,党的精神日益衰败”。②这样,国民党党员的
构成状况在 1927 年已混乱不堪,蒋介石因而开始把许多不符合他需要的党员
清洗出党。在审查党员过程中,他从根本上改变国民党运动的性质。
首先受到清洗的是共产党人。如果没有孙逸仙在 1923—1924 年同中国共
产党人和苏联组成的统一战线,国民党人十之八九不可能取得全国的政权。
国民党借助于共产党人的建议、物资支援和组织技巧,按照俄国共产党的模
式改组;一支由党领导和受过政治灌输的军队得以建立起来;青年革命干部
到军阀割据地区的农民和工人中去,鼓动和组织农工支持革命。有意义的是,
那些曾从事困难而又危险的组织群众工作的人,被认为更接近共产党人而非
国民党人。何应钦承认“国民党员不愿做实际的下层工作,结果共产党人很
自然地把这项工作担负起来,使我们的党同农工分离”。③那些较少承担革命
义务的人避免在群众中工作,从而避免了共产主义的感染。所以,清洗共产
党人具有过滤的效果,使得求私利的人可以不受影响;而从革命运动中清除
出去的,是那些曾在革命期间向国民党灌输活力、纪律和献身精神的人。
然而,甚至在清洗共产党人之后,依然留下了主张采取比蒋介石所赞成
的更为激进的解决全国问题办法的广大的国民党员阶层。国民党左派在 1928
年和 1929 年间,是蒋介石最难对付的政治对手;只是在经过近两年的残酷斗
争之后,蒋介石才把他们镇压下去。左派分子大声指责蒋介石正在建立的“个
人军事独裁”,要求国民党恢复 1924 年孙逸仙领导革命时期激励革命运动的
政策和精神。他们主张应由党而不是由军队来控制和提供政权的方向。左派
分子同共产党人不同,他们拒绝接受阶级斗争的观念和政策;但是他们认为
党必须通过农、工及其他群众团体以保持和加强同民众的关系。他们坚持,
只有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他们才能阻止革命成为官僚和军阀的玩物。①
许多国民党员,也许是大多数党员,支持这些激进观点。但是,身为国
民党左派的汤良礼的估计,即这个时期 80%的党员属左派,确实是夸大了。②
然而,很清楚,许多下层和青年党员(1929 年 1/3 国民党员年龄在 25 岁以
下)是同情左派观点的。
汪精卫是左派公认的领袖,但是他 1928 年和 1929 年寄居欧洲,并且至
① 汤良礼:《中国革命秘史》,第 330 页。
② 《晨报》,1928 年 1 月 11 日。
③ 何应钦:《今后之中国国民党》,《中央半月刊》,第 2 期(1927 年 10 月),第 102 页。
① 司马仙岛:《北伐后之各派思潮》,第 133—199 页;汤良礼:《中国革命秘 史》,第 331—333 页;阿
里夫?德里克:《群众运动与国民党左派》,《现代中 国》,第 1 卷第 1 期(1975 年 1 月),第 57—59
页。
② 汤良礼:《中国革命秘史》,第 334 页。这时这个主要左派组织(改组派)的 实际成员约 1 万人。见江
上清:《政海秘闻》,第 72 页。
少在表面上与反蒋运动无关。所以,左派组织的幕后策动者是陈公博,汪精
卫的忠实伙伴,一度曾是共产党人;1928 年 5 月他创办《革命评论》周刊作
为左派喉舌。虽然该刊发行量从未超过 1.5 万份,但声望和影响是如此之大,
以致南京政府在该刊创刊仅四个半月以后,就在 9 月勒令其停刊。
面对政府镇压的前景,陈公博决定,左派——它至今依然是一群无组织
的汪精卫的支持者——应当组织起来。虽然,汪精卫把自己视为国民党全党
的领袖,而不只是派系领袖,他本人对这项计划摇摆不定,但是,陈公博在
1928 年末组织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这个名称象征该会拥护国民党
在 1924 年改组时通过的革命原则。改组派正如它的名称所示,是一个有书面
党章的正式组织,在上海设有总部,在全国许多地方设有分部。1928 年,陈
公博又在上海组织大陆大学,建校宗旨是向青年灌输左派的政治观点,并为
改组派培训干部。
左派分子虽然都承认汪精卫是他们的领袖,但并不团结一致。在改组派
内,顾孟馀派显然不如陈公博派激进。顾孟馀在他本人主办的刊物《前进》
上发表他的观点,不赞成陈公博强调以农、工、小资产阶级为国民革命的核
心。顾孟馀还对群众运动表示更大的疑惑。其他左派分子如何炳贤,不喜欢
陈公博,而置身于改组派之外,虽然他们仍忠实于汪精卫。这样,国民党左
派也一如蒋介石所领导的右派,同样受到内部分裂之苦。①
国民党左派反蒋和反南京当局,不限于意识形态的理论讨论和宣传,因
为这些往往在地方党部和省党部占主导地位的激进分子,狂热地工作以求实
现革命。例如,在浙江,左派分子组织抵制洋货,领导民众游行示威反对外
国教会和医院。他们组织特别法庭审判和惩办反革命分子。他们也开始实行
减租的方案,激起了地主阶级的敌视,从而损害了南京当局从那一群体筹款
的工作。同样,在江苏,激进分子组织民众,并没收寺庙,改为本地人的福
利中心,也引起南京当局的不满。②
激进分子的活动及汪精卫含蓄的政治挑战,使国民党右派深为不安。所
以,紧接着蒋介石于 1928 年 1 月重新掌权之后,南京当局开始大力镇压国民
党左派,尽管一般没有流血。例如,在 2 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全
体会议上,所有“不为党带来荣誉的”省党部都奉命解散,命令党员重新进
行登记;要求全体党员必须按党的领导“精神”行事。重新登记党员的措施,
显然是为了清除有激进思想表现的分子,保证党员能顺从地接受当权者的命
令。民众运动事实上也已中止。此后,民众团体将充当南京当局进行控制的
工具,而不是表达民意或创制的喉舌。在浙江,地主反对土地重新分配的政
策极为凶残,至少有一个左派领袖被暗杀,另一些被打伤和刺伤。地主可能
对这种暴行负有责任。但是,浙江省政府在蒋介石的亲密支持者张人杰(张
静江)的主持下,通过逮捕不服从的左派分子,并勒令为左派分子控制的省
① 江上清:《政海秘闻》,第 68—73 页;司马仙岛:《北伐后之各派思潮》, 第 140—152 页;陈公博:
《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第 178—190 页。
② 诺埃尔?雷?迈纳:《浙江:国民党在农村改革和建设方面的努力,1927— 1937 年》,第 64—79 页;
帕特里克?卡文迪什:《国民党的“新中国”》,载杰克?格雷编:《现代中国对政治形式的探求》,第
158—159 页;布拉德利?肯特?盖泽特:《权力与社会:国民党与中国江苏省地方名流,1924—1937 年》,
第 96—131 页。
党报《民国日报》停刊,①以此来袒护地主。
青年最易受左派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的影响,他们明确地受到告诫要远
离政治。四中全会宣言(1928 年 2 月)称:“最不幸的事实是,如今未成熟
的学生参加我们的政治社会斗争。准许这些尚未成熟和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
验的少男少女自由参加国家事务,不仅会牺牲我们民族未来的生命,而且也
会使他们视整个国家和人类社会为儿戏。”②
国民党右派的最高权力的地位,终于在 1929 年 3 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
表大会上正式确立。蒋介石派注意到党的下层组织充满左派的支持者,采取
特别措施保证右派对大会的控制。以党员重新登记尚未完成和地方党组织尚
处于混乱状态为由,大会代表只有 1/4 是由党员选举的,其余代表全由中央
党部指定。①左派分子强烈谴责这一破坏党内民主原则的行为,宣布第三次全
国代表大会为非法。然而,这些指责终归徒然,因为蒋介石已经安置好他的
支持者控制国民党,把他本人的革命观念强加给党和政府。左派领袖因不服
从而受到处分,陈公博和甘乃光被‘永远开除’出党;顾孟馀被停止党籍三
年;汪精卫因‘跨党’错误受到警告。②其后,左派的论点,革命建设时期政
府应该只是党的行政部门,党应该是最高的机关,最后被拒绝。相反,在 1929
—1931 年间,党被剥夺了大多数权力,不论在制订政策上,还是在充当监督
机关上,都不再有所作为。更早一些时候,蒋介石已废止了军队内的党代表
制度。③无可奈何的是,左派受到压制,而党的地位也相应降低。
正当蒋介石把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分子清洗出国民党运动时,他也越
来越依赖旧式官僚和军队。革命一旦成功在望,过去各个军阀政权的官僚纷
纷南下南京,谋求有利可图的新职。蒋介石面临管理一个全国性政府的挑战,
欢迎他们投入他的阵营。到 1929 年,十个部中至少有四个部长由这些新归顺
革命事业的旧官僚担任。他们还塞满了官僚政治的许多其他职位,以致国民
党老党员郭泰祺愤怒地辞去外交部次长职务,指责说,“党在去年被共产党
人篡夺,现在差不多被旧官僚势力所篡夺,实无二致”。①旧官僚势力对新政
权的影响深远。这些旧官僚带来在他们先前职位中表现出来的同样的人生
观,同样的权力贪欲而不顾公益。官僚政治变得程序化了;官僚写出数不清
的公文,倒腾文件,但很少注意政策的实际贯彻;贪污腐败迅速浸透了行政
机关。这样,旧军阀政权的价值观、态度和做法,一起注入了新政府。甚至
18 年后,在 1946 年,一些想革新国民党的党员调查了他们政府的腐败,并
把腐败归因于当时涌进国民党的政治投机分子和旧官僚。②
① 萧铮:《土地改革五十年:萧铮回忆录》,第 27—29 页;《中华年鉴,1929— 1930 年》,伍德海编,
第 1163—1173 页;迈纳:《浙江》,第 64—79 页;卡文 迪什:《国民党的“新中国”》,第 158—159
页;盖泽特:《权力与社会》,第 144—166 页。
② 《中华年鉴,1929—1930 年》,第 1170 页。
① 于尔根?多梅斯:《推迟的革命:中国国民党的政治,1923—1937 年》,第 325 页。大多数选举的代表
是海外华侨。所以,事实上只有 1/10 的选出的代表是 代表国内各地党部的。
② 《益世报》,1929 年 3 月 21 日;《反蒋运动史》,第 46—47 页。
③
政治委员制度在年初重新设立。见小约瑟夫?H。海因莱恩:《政治战:中国国民党模式》,第268—330
页。
① 《北华捷报》,1928 年 4 月 14 日,第 48 页。
② 例如,见程元斟:《革新运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革新周刊》,第 1 卷第 5 期 (1946 年 8 月 24 日),
或许,确定国民党运动未来方向的更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军人的普
遍影响。孙逸仙在世时,军人在国民党运动中比较受到轻视。然而,在蒋介
石领导下,孙逸仙的排列顺序——首先是党,其次是政府,最后是军队——
已被颠倒了过来,军队如今成为首要的组成部分。在下列事实中可以看出这
种状况:1929 年,在国内国民党一半以上的党员是军人,而不是平民。在党
的领导人——中央执行委员——中,在 1935 年有 43%是军官。在 1927 到 1937
年间,国民党人控制的 33 个省份的省主席,有 25 个是将军。③在这 10 年间,
政府支出的大约 2/3 拨充军费和偿还债务(大部分债款是根据契约应付的军
事费用)。④然而,军人统治的真正程度,还不完全表现在这些统计数字上,
它更表现在蒋介石这个军人的巨大存在上——他的存在,随着南京政权 10
年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第 3 — 5 页;和李达(音):《革新运动的伟大精神》, 《革新周刊》,第 1 卷第 6 期(1946 年 8 月 31
日),第 5 页。
③ 罗伯特?C。诺思;《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精英》,第 53 页;多梅斯:《推迟的 革命》,第 572 页;田
弘茂:《国民党中国的政府与政治,1927—1937 年》,第 140 页。
④ 杨格:《中国的建国成就,1927—1937 年:财政和经济记录》,第 75、147 页。
各省的斗争
随着对付左派取得了胜利,蒋介石在南京政府各委员会内的权力也稳固
起来。然而,这时互相冲突的主要舞台转移到了各省。
时至 1929 年,国民政府的旗帜已在中国本土全境和满洲飘扬。国民党军
已于 1928 年 6 月占领北京,北京改名为北平。1928 年 12 月 29 日,满洲四
省军阀张学良宣布效忠国民党政府。随着国家这时自 1916 年以来第一次名义
上实现统一,南京当局可以为和平建国谋划了。
然而,一个主要障碍依然存在。革命的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