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月出天山-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是谁?”
那人抬头恨恨地瞪着他,眼中满是怨毒仇恨的光芒,突然伸手撕去了脸上一层薄薄的人皮面具,喝道:“高淮,你看看我是谁!”
内讧
高淮心中“突”地一跳,道:“史蓬莱?”
此人却正是曾经的洛阳守将王婴之部下。高淮带着萧谏去取王婴的人头时,恰逢史蓬莱和殷殊混进将军府,想伺机救出王婴。而后高淮杀了王婴,殷殊命丧戚嘉之手,史蓬莱在混乱中不知去向,没想到他竟然又易容归队了。
高淮立时心中明了,想必史蓬莱已经知道是自己杀了王婴,要为自己的上司报仇,但拣在此时下手,却着实可恨。他问道:“上次偷袭我的营帐,也是你在捣鬼吧?”史蓬莱道:“是又如何?殷殊临死前告诉我,我家将军竟然死在你的手中!你为了讨好那个野人头子,如此不择手段!自古当权者个个残忍自私,弟兄们,我们为什么要替他卖命?杀了他!”
高淮闻听此言,手到处一剑削飞了史蓬莱的脑袋。
史蓬莱已经策动了三百余王婴的旧部,全是当年自己手下经过精心训练的弓弩手,见史蓬莱毙命,便接着张弓搭箭,第三轮羽箭激射而出。高淮横剑相迎,却突然间半身麻木,长剑脱手落地。他大吃一惊,眼见羽箭破空而来,竟是避无可避,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口,旁边一个黑影扑出,直接扑在高淮身上,把他推倒在地,恰此时林再淳和五大天王已经甩开敌兵追了过来,兵刃到处,挡开了在空中乱飞的羽箭。
东齐的兵士已经悔悟过来,在两员副将的带领下迅速将三百余人叛军围在了中间,高淮挣扎着想起来,身上那人背上中了两箭,伏在他身上一动不动。高淮勉强推开他一点,看到竟是韩凛,脸色惨白,眉宇间隐隐呈青黑色,人已经昏迷不醒。
他微声叫道:“林堂主,箭上有毒。”林再淳已经到了他的身边,拿出一颗丸药塞到高淮口中,道:“先含着。”高淮指指韩凛:“先救他。”往三百余个叛军处看看,提一口气,终于慢慢站起身来,那带头的副将赶紧过来扶着他。
高淮半身麻木,在副将的搀扶下一步步挪到包围圈子外,沉声道:“王婴是我杀的。他沉溺美色,失掉洛阳,本就罪无可赦,杀了也不算冤枉。你们忠于王将军,为仇恨所蒙蔽双眼,要找我报仇,我也认了。但却不该不顾大局,在这生死存亡的当口发动内讧。我如今却没空对你们以德报怨!”他转脸看着身边的副将,吩咐道:“统统杀了,一个不留。”
话一出口,却突然间一阵天旋地转,眼前一黑,缓缓倒了下去,原来是毒发了。最后模糊的意识中,听到敌军似乎追了上来,马蹄踏踏之声,兵士的呼喊之声,刀枪撞击之声,乱纷纷响成了一片……
赵元采一路追赶东齐的大军,眼见得东齐兵败如山倒。他正追得兴高采烈,却突然接到一个急报,东齐一队轻骑军穿过赵国大军中间的一个空隙,往东北方向的潞州去了。
他吃了一惊,守卫潞州的兵马大半都被他调出,集中兵力来对付高淮的兵马,如今城中空虚。赵元采不由骂道:“去给我查探一下这是谁!好大的胆子!”立时吩咐京城来的禁军兵分六万折道往潞州方向追赶。
赵国这一分兵,极大地缓解了对东齐兵马的压力,使得聂世焕抓住机会,迅速和杨宝桢合兵一处,重新设起了防线,与赵国兵马在绛县一带两军对峙起来。但要再进一步,却是千难万难,就这般一日日僵持下来。
萧谏带着三千人马日夜兼程,一天一夜就赶到了潞州城外,在隐蔽处稍事休息,他自己换了便装去城外将地形查探一圈,回来吩咐两个副将各带五百人马,潜伏在城门外两侧,他自己带余下的两千人马,直接去城外叫阵。
城上的守将疑惑万分,不知这一队从天而降的人马究竟是从何处而来,待看萧谏在城下叫阵,神情倨傲,言语无礼,头脑一热,带着兵马就冲了出去,萧谏和他过手几招,倒拖了长刀后退,那守将发性追赶,行出不远,萧谏突然回马出刀,斜掠过去,那守将一个措手不及,便被他砍飞了脑袋。余下的兵士见将领被斩杀,发一声喊,往潞州城中退去,刚到城门口,被东齐埋伏在两侧的人马斜刺里冲杀出来,截断了后路。
萧谏带着人马反扑过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进了潞州城,迅速将潞州太守控制在手,请他发安民告示,太守不从,萧谏道:“我决心与此城百姓共存亡,城破那一天,便是大家齐赴黄泉的时刻。太守若是爱民如子,就请听我的命令。”太守看萧谏气势凌人,被他吓住,乖乖按他的话发了安民告示。
东齐的兵士快速加强装备,组织防守。当萧谏登上潞州城楼那一刻,赵元采的六万禁军恰好赶到城外,萧谏对着城外黑压压的大军桀然一笑,吩咐道:“弟兄们,如今我们三千人,要死死守住潞州城。拖延得一天,东齐的胜算就强一份。如果守不住,那么我们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一定要坚持到我们的人马来接应我们那一刻!大家不要想着敌众我寡,要知道东齐军队中最英勇的就是我们这一队铁骑军!一个人足可以当十个人用。城外来的是赵国的京城禁军,他们平日里必定没有如我们这般辛苦操练。虽然我们不可存轻敌之心,却也不用太把他们放到眼里。我来给大家算个帐,据说赵国这次过来六万人马,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杀敌二十个,那么我们三千人就足足应付这六万人。所以从现在开始,每晚大家来报数,我们比一比,看谁先杀够二十个!”
众将士轰然答应,斗志昂扬,激情万丈。
这一杀,就是二十八天。
萧谏在这二十八天里,为了缓解敌兵攻城的压力,在攻城的间隙里,带着部下出城与敌人交手五次,每次都沾染得一身鲜血回来,每次都筋疲力尽,身上旧伤未尽,又添新伤。却始终等不到东齐的大军来接应。他在夜半派出一小队骑兵突围求救,却不再见那一队兵士回来。第二日才看到自己派遣去的兵士尸体被赵国兵士抛在城楼下。
萧谏站在城楼上极目望去,远处茫茫一片荒原。听得城下的赵国将军喊道:“萧将军,你投降吧!我们圣上有吩咐,只要你肯投降,保你毫发无损,坐享荣华富贵!”
萧谏道:“让他滚!”
第二天,那将领又劝道:“萧将军,你们的兵马被阻隔在翼城绛县那边,自顾不暇,不会来了!我们圣上的命令又来了,只要你肯出城,赵国的官职任你挑选!”萧谏张弓一箭射去,那将领躲避不及,被穿胸而过,从此不再胡说八道。
过了两天,喊话的换人了:“萧将军,我们圣上说了,你若再不投降,他就要亲自来接你了。”
萧谏混在一堆兵士中间,不再出头露面,那喊话的赵国将领找不到他的人,只得对着潞州城楼漫无目的地大喊:“我们探得消息,你们东齐已经决定放弃潞州了,你们还要坚守下去吗?”
萧谏心中一突,怔怔地看着城下的兵马,沉默不语。
这天又下雪了,萧谏身着厚重的盔甲,却挡不住那一阵阵的寒风,不由得瑟缩了一下,整整二十八天的浴血奋战,殊死挣扎,他的信心也一点点消失了,也可以说他本来就没有抱多少信心,只不过凭着一腔深情在自欺欺人而已。
他站在城楼上,看着城下层层围困的赵国兵马,城上城下交兵不断,自己所带人马越来越少,这三千人终究是抵挡不住六万人的进攻。萧谏渐渐恍惚起来,绝望在心中一丝丝升起,最后彻底将他淹没:“三哥,你究竟来不来接我了?我快撑不下去了!”
天地苍凉,雪落无声,原上平林漠漠,寒树生烟,喊杀声一阵阵激荡不已,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人的性命太微不足道了,随时都可以被忽略。他的信念一点点坍塌下来,孤独悲怆无比:“我知道你不会来了,你放弃了。你一直对我很勉强很勉强,很勉强的温柔,很勉强的照拂,很勉强地……调笑,果然是我太贪心了吗?不该我要的东西却痴心地想拿到手,才落到今天这种地步,这是上天对我最大的嘲弄和惩罚。如果今生能够重来,我宁愿从来没有与你相逢,免得遭这无穷无尽的煎熬!”
他缓缓伸手,解下了腰间一直携带着却从不舍得用的宝刀沉香,那是在金陵荔汀别业,高淮送与他的。
潞州城门被赵国兵士用巨木撞开的时候,萧谏在城楼上一扬手,把沉香从城上抛了下来,落入纷乱的人群中。兵士涌入城中,萧谏看着蜂拥而至的敌人,心中暗暗道:“就让我这贰臣之后在临死前为你东齐皇朝再多杀几个敌人吧!”横刀在手,对着千军万马义无反顾地冲了过去。
所剩不多的东齐兵士一个个倒下,鲜血溅满了城中的青石板道路,惨烈的呼声此起彼伏。萧谏的头盔在厮杀中已经不知去向,长发散乱,浑身是血,茫然四顾时,竟发现只剩下了自己孤身一人。他彻底绝望了,眼看着赵国的兵士涌上来,一咬牙,举刀向着自己颈中划去。
流落
潞州城破,重新落入赵国的手中。消息传到东齐的军营中,高淮硬撑着从榻上爬起来,跌跌撞撞出了营帐,望着东北方向怔怔出神。林再淳跟在他身后,道:“三殿下,你余毒未除,不要乱动,否则容易复发。”
高淮脸色灰败,喃喃地道:“一个月了,小谏撑不住了。是我不好,竟然没有能力及早去接应他。你说他……会怎么样呢?现在究竟是生是死?若是死了,我倾尽所有也无法弥补。若是还活着,必定怨我至深,总之是完了。”
林再淳看着他眼中晶莹的泪光,劝解道:“也怪不得你,如今这形势这般艰难,大家都一致认为不可贸然出兵,你若是执意去救人也不好。我已经让五大天王往潞州方向去了,田田武功不错,人又机警,吉人自有天相,应该是无恙的。你且好好养伤,等着消息。”连说带劝地把他拉了回来。
高淮颓然坐在榻上,以袖掩面,低声道:“若他真是有个什么好歹,我怎么和大堂主交代呢?”
林再淳闻言看了他一眼,林美人一向温柔澹雅,这时脸上却浮现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慨之色,有些难听话他说不出口,便斟酌着道:“三殿下,不好交代的是我。至于你,这种言不由衷的话以后还是不要说吧。我大哥看我们总堂主的面子,也断不会让你交代什么的。不过三殿下,我听说你曾经在蜀南君子府,为了救一个人,五行阵中不顾危险折返,还吃下了天魔丹来增加功力。天魔丹我也有,我什么药都有,可是没见你来和我要。当然我没有别的意思,你要了我也不见得就给你。所以田田是生是死,都是他自己的命运使然,怨不得任何人。”
高淮听着他温柔的话语,枪中夹着棒,绵里藏着针,刺得他心口一阵阵疼痛,只是无言以对,暗想真的是自己的问题了。他也曾努力想对萧谏好一点,可惜非情之所至,果然勉为其难,他只得喃喃道:“如果他还活着,我一定……”一定怎么样,他没来得及说,林再淳已经出去给他煎药了,看来林堂主认为没有听的必要。
几天后,五大天王折返,却一个个摇头叹气,只捡了一把刀回来,阿金依稀记得是萧谏的。高淮看看他们颓丧的脸色,再看看那把刀,转瞬间巨大的恐慌劈头盖脸淹没了他,心中竟是一片茫然失措起来。
这年冬天,冬季向来雨雪稀少的山西境内,却一场大雪连着一场大雪,天地白皑皑一片,积雪深厚,道路难行。赵国和东齐的大军不约而同地偃旗息鼓,安静下来,静等这百年罕见的天灾过去。
风雪中,一辆铁制的囚车在一小队赵国兵士的看押下,吱吱呀呀地向着北方行去。
囚车中的少年将军双手双足均被铁链锁住,浑身是伤,有气无力地靠着那粗大的铁栏杆,任凭雪花纷落在散乱的头发上。他的手腕脚腕被铁链磨破了,一片血肉模糊。那随在囚车旁边的领队的伸手进去,想把他的衣袖拉上来垫住那铁链。那囚犯却瑟缩着躲开:“你不准碰我!”
那领队的名叫罗凤林,三十多岁年纪,是个官职较低的武将,当下叹口气,无奈道:“萧将军,你是我们圣上点名儿要留下的人,你只要乖乖地不寻死逃跑,我们就不会锁你。这已经快到京都了,咱们早些赶过去。快要过年了,谁不想回家呢?”
萧谏喃喃道:“回家?”囚车前行,他回首遥望故国,却是云横秦岭,家园何在?雪拥蓝关,老马踯躅。他泪水缓缓地流出,勉强抬起手,想搵去泪水,在这茫茫的冰天雪地中,热泪却瞬间结成了冰。
罗凤林察言观色,微笑道:“小兄弟,你这哭什么?我越看你越不像个上阵打仗的将军,倒像个富人家的公子哥儿,动不动就哭哭啼啼的。”萧谏一听,顿时收了眼泪,罗凤林接着劝说道:“传闻我们皇上很中意你。你若是降了我赵国,荣华富贵就在前面等着,你年纪轻轻的,好日子长着呢!别这么死心眼儿好不好?难道东齐就果然好得让你难以割舍?哈哈哈,他们把你扔在潞州,生死由得你去,你却又有什么割舍不下的?”
萧谏沉默不语,潞州城破之时他一心要寻死,手中的刀却被赵国赶过来的将领拼了命撞飞,他惊悸之下,寡不敌众,结果失手被擒,被押送往赵国国都太原。路上他连番想逃走,因手无寸铁,伤重未愈,均未能得逞。幸而这领队的估计是真的接住了什么密令,一路上不管他怎么闹,一直以礼相待,没有折辱于他。
是晚一干人马赶到了一处较大的驿站,由于大雪已经下了不少时候了,又临近年关,一路上驿站中人都很少。但今天这个驿站中却热闹非凡,过堂中一群军官看押着一干犯人,正在不耐烦地吵吵骂骂。
罗凤林皱起眉来,吩咐亲兵道:“去看看,里面吵什么?怎么乱成这样?”那亲兵去询问一番,原来是前几天官府在太行山深处剿灭了一干作乱的山贼,余下一百多个身强力壮的被俘虏,要带到赵国国都附近的采石场去做苦力,今日恰好也走到这驿站来,因为分派食物不公的缘故吵闹起来。
罗凤林闻听,进了穿堂,这驿站简陋,看来众人都只能屈居于穿堂中。他扫视一圈,举起了手中的一个令牌,喝道:“别吵了,我有戚嘉大人的令牌,押的是重要人犯,你们往那边集中,把这地方给我腾出来!快些!”戚嘉名头很很响亮,赵国境内无人不知,那一干看押犯人的军官兵士不敢做声,乖乖地腾了老大一片地方出来。
兵士将萧谏的囚车拉得离穿堂中间的火堆近些,罗凤林亲自递了热水和食物进来,萧谏虽然没有什么胃口,却都勉强自己吃了下去,罗凤林方才放了心。
他一转身间,却有驿站的站长带着一个兵士过来,交给他一封文书。罗凤林拆开看了,再一次微笑起来:“萧将军,你好大的面子,戚嘉大人听说咱们行到这里,要亲自来接你了。将来有飞黄腾达的那一刻,可不要忘了咱家啊!”
萧谏脸色在火光中一顿,心道:“若是戚嘉来,我就再无脱逃的机会。”眼光在过堂中睃视一圈,道:“罗将军,麻烦你把我往那边推推,这里火光太亮了,我睡不着。”
他从来不提什么要求,所以罗凤林很给面子:“那边冷啊兄弟!”却依言把囚车往那边推了推,离得那一干山贼近了些。山贼们纷纷看过来,罗凤林狠狠地瞪他们一眼,眼光中满是警告,又派几个兵士过来守护着。
萧谏蜷缩了身子,拿衣袖遮住了自己的脸,装作睡着了。夜半时分听得堂中渐渐安静下来,他慢慢睁开了眼,看众人都已入睡,鼾声开始此起彼伏。只有当值的兵士守护在门首处。萧谏在那一干山贼的脸上扫视片刻,慢慢摸了几枚铜钱出来,挟起一枚向着其中一个年轻人弹了过去。晚饭后他已经将这一干山贼观察了半天,看出了这个年轻人眼中的不甘心和不安分来,便冒险挑他下手了。
那人被弹醒,迷迷糊糊地四处看看,萧谏接着弹出一枚,看他看过来,对他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勾了勾手指,不出声地用口型道:“你过来。”
那人眼光一闪,果然慢慢凑了过来,萧谏摸摸索索拿出一个小瓶子里,里面是从林再淳那里顺过来的迷药,无声地道:“你能把这放到水缸里吗?明天我们就都可以逃跑。”
那人惊异不定地看着他,萧谏有些着急,在身上抓挠两下,突然想起来颈中佩戴的长命锁,平常都藏在衣服里面,这下子干脆用力扯了出来,那长命锁他自小随身佩戴,虽不太大,却是赤金点翠,镶了几颗祖母绿猫眼,铭刻着他的小名儿田田二字。
萧谏将金锁递了出去,低声道:“这个给你,出去后可以换很多银子。”
那人做山贼有些时候了,也见过些珠宝,见这金锁价值不菲,迟疑片刻,终于点了点头,接过金锁和小瓶子,慢慢往厨下挪去。他也被挂了一身的铁链,行动间发出轻微的响声,立时惊醒了一名兵士,喝道:“干什么?”
那人忙道:“小的要方便,怕熏着各位长官。还想喝两口水,长官若不信,和小的一起去。”外面四面都有兵士在外面把守,那兵士也不曾过多提防,便道:“快去快去。”
第二日一早,萧谏和那年轻人都不约而同地不肯吃兵士做出的饭,都说吃不下。罗凤林未曾多疑,只道:“给你带着,路上你吃。”
待看着看押的兵士纷纷倒下,那年轻的山贼感叹道:“这药真管用!”萧谏道:“当然了,天下闻名的神医制出来的药,不管用才怪!”指挥着他去昏迷的罗凤林身上搜出了钥匙,打开了囚车和铁链,活动几下,待看到一地的山贼,便对那人道:“去把你的兄弟们用凉水一泼就醒。你走吧。对了,你叫什么?留个名字,以后好相见。”
那人笑道:“小人叫吴钩,他们都叫我五狗。将军,你是东齐曾经守潞州的萧将军吧?”萧谏顿微笑了一下,垂下了眼睑,道:“我不是,我姓何,单名一个箫字,你弄错了。”言罢反身出门而去。
他在茫茫雪地中伫立片刻,认清了方向,往南边东齐的地界走去,待走得几步,停住了,深深叹了口气,只觉天大地大,道路迢迢,却不知该何去何从。
正犹豫间,突然前方一片马蹄之声,夹着兵士的呼喝之声,萧谏一听,连忙往身边的树林中避了过去,却见一队赵国的兵士呼啸而过。他出了一头冷汗,想了一想,从怀中摸出一张人皮面具戴上了。那是萧雄送他的玩物,本来是送给他一摞,因这张比较独特,他就只留了这么一张。接着又扯一幅衣襟蒙住了脸,接着前行。
但是萧谏突然发现,这方圆几十里地,竟然被赵国的兵士包围了。
恶心
萧谏发现,赵国的兵士把这方圆几十里封锁包围了,领队的正是从赵国国都赶过来的戚嘉。他不能相信他们是冲着自己来的,但又不得不相信。他再一次恐慌起来,恰在此时,又一队赵国兵士押送着几百个东齐的战俘经过这一地段,那是两国最后一次交战时俘获的兵士。
萧谏看在眼里,感叹自己运气真是太好了,趁人不备,成功地混入了战俘的队伍,最后被赵国兵士送到了戚嘉大人的脸前。
戚嘉脸色沉静,一个个地审视战俘,看得很仔细很认真。待看到萧谏,便问道:“为什么蒙着脸?”
萧谏哑声道:“禀大人,小人小时候家里失火,脸被烧坏了。嗓子也被熏哑了,怕惊扰了别人。”
戚嘉伸手,用马鞭杆子挑开他蒙面的黑巾看了一眼,皱了一下眉头,接着去看下一个。
萧谏总算松了口气。
等戚嘉审视完毕,这一群人做一窝子,被统统押送到了太原城外的采石场。
很多人都对他脸上的面幕感到好奇,想一窥庐山真面目,但有幸看到真面目的人却无不心惊肉跳,魂飞魄散。至此,萧谏就很客气地道:“不好意思,我家里失火,被烧成这样了,不是故意吓您的。”
近日赵国传言纷纷,国君回到太原后,把从前很受宠的第一勇士戚嘉大人……的跟班给骂了,还要斩杀一个什么罗将军,说是他弄丢了一个重要人犯,后来被戚嘉大人拦下。流言传得很快,连采石场中的战俘们都听说了。萧谏当然也听说了,心中恐慌起来:“不知道是不是说我,应该不是吧,赵元采的好色似乎都是假象,不会这样大动干戈。”自我安慰了一番,释然了。
采石场的任务很繁重,做工的多是战俘和犯人。萧谏重伤未愈,干起来很是吃力,穿得又单薄,冷风过来,就是一阵瑟瑟发抖。他却硬撑着夹在运输石料的队伍中忙碌,生怕被人看出端倪来。国君赵元采喜奢华,经常大兴土木扩建皇宫,做些精巧秀美的园林景致,因此需要大量的石雕等物。他这一队负责往石雕作坊运送石料,那儿有许多石匠在日夜不停地敲敲打打,精雕细作。
萧谏来得多了,慢慢对此有了兴趣,有空就要多看两眼,可惜只要稍一停顿,就要被看押监督他们劳作的兵士挥着鞭子骂骂咧咧,他不小心挨了几次鞭子,不敢再多耽搁于此。但来来往往时间长了,也看了个八九不离十。
结果到了过年时,所有的俘虏及犯人都被恩准休息几天,萧谏飞快地跑到了采石场,迅速和一个老石匠勾搭上了,开始跟着打下手,学着凿石头。待雕刻一块块巨大的石板时,萧谏问道:“这是做什么用的?”
老石匠回答:“这是给国君修建陵寝用的石料。”
萧谏奇道:“老皇帝不是早就驾崩了吗?”
老石匠道:“你是东齐人,大概不知晓我们赵国的规矩。我们的国君从登基那一天,就可以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有时候要修好几十年。特别是现在的皇上,是个讲究人。从他十三岁登基开始修起,这陵墓都修了十几年了,也不过有个大概的样子罢了。”
萧谏明白了:“原来是给现在的国君修的。这活儿深得我心,我爱干。”心中道:“修吧,修吧,早些修好早些把你填进去!”
正闲谈间,却见那采石场的进口处,远远来了一队人马,衣饰均都雅洁华贵。萧谏心中一跳,忙转到了大石的后面去,方悄悄观望。却是说谁谁到,见中间正是赵元采,骑在他那匹高大的黑马上,头戴金冠,黑色的衣服滚了暗红色的缂丝衣边,绣着一层层繁复细致的花纹。他身边是百里蓉和戚嘉,身后跟了大批甲胄鲜明的侍卫。戚嘉不过平常打扮,百里蓉却裹着一件火红色的狐裘,一张俊俏的狐狸脸陷在大毛领子里,招摇无比,只差身后再装上一根狐狸尾巴了。
大过年的,一干人也不知跑来作甚。进得场中,负责看护采石场的将领赶紧带着一干属下迎了上去行礼,诸人都跟着跪下叩头,萧谏只得也跟着跪下,赵元采道:“免了。东齐的战俘都在这里对吗?叫出来给我看看。”
那将领立时将所有的人犯都撵了过来,赵元采蹙眉,眼光在众人身上很认真地扫视一圈,微微失望起来,打马走开几步,一回头间,却突然看见了靠在石头边的萧谏。
萧谏黑巾蒙面,衣衫褴褛,但却掩不住身形端正修长,骨架均匀,腰线紧致,长发乌黑。赵元采上上下下地看着,眼睛越来越亮,突然唇角牵起了笑容,翻身下马,大步走了过来。
萧谏见他高大的身形走近,心中砰砰乱跳,倚靠着石头不敢动,暗道:“难道我蒙了脸,他也能认出我?”听赵元采笑道:“小美人,原来你躲在这里!让爷好找!把脸遮住,以为我就不认识了?”萧谏未及否认,突然脸前风声掠过,脸上的黑巾竟被赵元采一鞭子卷了去。这张脸就清清楚楚地摆在了众人眼前。
众人待看到他的脸,却同时目瞪口呆,接着百里蓉发出一声惊恐的呼叫,转过脸去不敢看他。赵元采倒是目不转瞬地看着,片刻后一扭身子,“呕”地一声,反胃起来。
萧谏伸衣袖遮住脸,暗哑着声音道:“对不住圣上,小人小时候被烧伤了,这脸是难看了一点,可小人心地是很纯良的。圣上若不信可以问问和小人一起干活的人。”
赵元采呕吐不止,百里蓉强忍着厌恶过来伺候,身后的侍卫也纷纷涌近。赵元采一把推开百里蓉,怒喝道:“还站着干什么?还不快把你那张脸遮住!”却是对着萧谏说的。
萧谏连忙捡起飘落的黑巾,把脸重新蒙住了。听赵元采喝道:“转过身去!”他依言转身,忽然背上劲风疾至,一声清脆的响声,被赵元采狠狠抽了一鞭子。这一鞭子挟裹了些许内力,震得萧谏五脏六腑几乎要翻转过来,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摔在身前的大石上,皮外伤倒是小事儿了。
赵元采横眉冷笑:“弄成这个样子,你还敢跑出来吓人?若不是爷看你这身子骨儿长得还不错,现下就宰了你!我让你恶心我!”一边骂,一边鞭子噼里啪啦地抽了上来,萧谏不敢反抗,咬牙忍住,靠在石头上任他抽打。等到赵元采打得不耐烦了,他一条命也去了半条,喘息着动弹不得。
赵元采收了鞭子,道:“来人,把他扔到天牢里去!”
萧谏低声道:“小人犯了什么错,陛下要这样对待小人?”
赵元采接着冷笑:“什么错?弄得这么丑就是你的错!”
萧谏道:“陛下是万民传诵的明君,岂可以貌取人?”
赵元采道:“爷就以貌取人!怎么了?爷就喜欢长得漂亮养眼的人,就讨厌你这丑八怪!看你那张脸还能看吗?来人,拖走!”
戚嘉很谨慎地询问道:“陛下,打入哪一层天牢?”
赵元采比了一个手指头,百里蓉立时提出异议:“陛下,他这么丑,怎么能打入天字牢?”
赵元采道:“你不懂就少说!他身材好,也算上品。怎么就进不得天字牢?”
萧谏听得莫名其妙,但不敢再告饶,他来赵国不到一个月,已经听说了这位国君出名的爱好美色和以貌取人。据说他有一次在街上顺手抓了一个胖子,便给扔到牢里去了,缘由是因为嫌那人走在街上太占地方。因此赵国朝堂上的大臣相貌端方,后宫佳丽如云。若这位国君出巡,街上百姓相貌丑陋的就自动退散,生怕让他看见触了霉头。萧谏本来以为这只是传说而已,如今一见,终于信了。
上来两个侍卫,用镣铐锁上他的手腕,拖了就走,直到把他带进了太原城中的皇家御用大牢外面,萧谏才明白怎么回事,原来这御用的牢房也分三种,三扇大大的铁门上方各书“天”“地”“人”三字,他直接就被带入了“天”字牢里。
牢头在前面亲自带路,绕过一条通道,是并列的两条通道,一眼看不到头,腐败霉烂的气息扑面而来。萧谏被带到左边,一间间走过去,看不清两边都被关了什么人。然后到了一扇小铁门前,牢头打开铁门,萧谏被一把推了过去,却扑通一声,跌落在一个水池里,原来这竟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