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掌柜攻略-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里面的男装姑娘发髻有点歪,头发有点乱,脸蛋是不正常的红。
确实邋遢了点,但也不值得宋殊多看吧?
唐景玉盯着嘴唇瞧,心中渐渐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她又回想了一下宋殊的眼神,最后苦着脸咧嘴呲牙。
她牙齿还是很白的,正因为太白了,左边门牙上那块儿红枣皮就显得特别刺眼。
作者有话要说: 唐姑娘:就不能让我做个淑女么?这样子哪个正常人会喜欢我啊!!!
宋掌柜:午饭不想吃了。
谢谢姑娘们的地雷,么么哒~
西瓜红扔了一个地雷
艾派德扔了一个地雷
☆、第14章
唐景玉连续喝了两顿药,第二天就能下地走动了,因为今日便可去屋里听宋殊讲课,她心情特别好,虽然脑袋还是有些不舒服,却也没有找借口偷懒,勤勤快快地收拾房间,早饭后跟朱寿二人一起进了灯房。
对于唐景玉来听课一事,朱寿没什么感觉,杨昌有些诧异,但也没有多问。
杨昌不问,唐景玉自然不会把她跟宋殊的协议说出来。
宋殊很快就到了,站在门口对三人道:“出来,今日在外面上课。”
唐景玉三人疑惑地跟了出去。
宋殊将三人领到前面放置竹子的偏院,院子很大,里面横着竖着摆的全是竹竿,一根根一排排一捆捆颇为壮观,墙根阴凉底下五个伙计正熟练地削竹篾,连续不断的刷刷声反而衬得院子更加安静。
“师父要教我们削竹篾吗?”朱寿早就想学了,一看这个忍不住问了出来。
唐景玉小声嘀咕:“咱们是做灯笼的,削竹篾做什么?”没看那边几个老师傅都只管做灯笼吗,这种完全不需要任何技巧的粗活儿,请伙计做就是,他们干纯粹是大材小用。
宋殊回头看了她一眼,“这个下个月再教你们,今天教你们辨认各种竹子竹龄。”
朱寿兴奋得凤眼亮如寒星。
唐景玉苦着脸再次打量一眼那些伙计,还真要学这个啊?看起来就很累。
同竹子打了一天交道,三人又跟着宋殊往回走,宋殊让杨昌朱寿先回去,单独把唐景玉叫到书房,“今日起你也要临摹字帖,想学谁的?”
“学掌柜的行吗?”唐景玉没有底气地问,“我喜欢掌柜的字。”
宋殊并未意外,从书架上拿过自己当年的练字册子,走到书桌前道:“练也可以,但我先提醒你,我做的灯笼上面都有我的印章,就算你字写得跟我一模一样,没有盖印,旁人也不会高价买你的灯笼。”
一番话,唐景玉的心就像是晃了一次秋千,正高兴地飘着呢,忽然就沉下去了。
她半是生气半是委屈地看着他:“在掌柜心里我就如此不堪吗?我是喜欢掌柜的字才想临摹的,绝没有半点非分之想。”
宋殊将册子朝她推了推:“你怎么想的你自己清楚,走吧,每天写五张交上来。”
唐景玉顿时笑了,抱起册子翻几页,如获至宝,而且宋殊确实猜对了一半她的心思,这样说她也不算冤枉。
“那我走了,掌柜忙吧。”唐景玉心满意足地告辞。
宋殊铺好一张宣纸,提笔写字,写着写着记起一事,放下笔朝外走去,走到灯房正要推门而入,身后传来推门声。他回头,就见唐景玉欢快地跑进了小厨房,没过多久又跑了出来,看样子是去前面厨房取经了。
没心没肺的,怎么看都还是一个孩子。
宋殊抬脚进屋。
刚进去不久,钱进快步跑了过来,见灯房门开着,直奔这边:“掌柜,庄夫人来了。”
宋殊将昨晚才做好的两盏莲花灯放在桌子上,随即领着钱进去外面迎人。
~
庄家开设的南山书院,庄寅只是院长,偶尔去给学子们讲讲学,平日教书的是他的几个无心仕途的弟子。庄寅今年五十六岁,他亲自教授的学生并不多,每年只收四五个左右,都是天赋出众的,而在他这些弟子当中,目前名气最大才学最高的便是宋殊。
宋殊自小聪颖懂事,加上他父母双亡身世可怜,庄寅对这个弟子便格外照顾,常常留他在家里用饭。庄夫人更是将宋殊视为己出,宋殊在庄家读书的那些年,一年四季的衣裳几乎都出自庄夫人之手,宋殊亦敬庄夫人如同生母。
“师母怎么亲自过来了?”踏进铺子,宋殊目光一扫,直奔侧对自己赏灯的老夫人而去。
庄夫人五十多岁,头发花白,气色很是不错,若不是那些白发,看起来要年轻几岁的。见宋殊来了,她和蔼一笑,指着面前一盏盏灯笼道:“我最喜欢来你们家看灯笼了,看看这些字画,一盏比一盏有灵气,换我买回家,肯定都舍不得用。”
“师母过赞了,这边人多,师母随我去后面坐吧。”宋殊熟稔地扶着老夫人胳膊道。
临近中元,来铺子里买河灯的人越来越多,三间铺面人来人往。
庄夫人点点头,边走边跟他说话,问得都是宋殊的饮食起居,得知他收了徒弟,她也打听了两句。
宋殊请老夫人到堂屋落座,想喊唐景玉备茶,又记起唐景玉跑前面去了,便让钱进去灯房把两盏灯笼拿过来,他打算亲自动手。
庄夫人笑道:“过来过来,你陪师母说话,让迎春去弄。”
话音一落,她身后圆脸的红裙丫鬟朝宋殊欠身行礼,迈着小碎步出去了,因她随庄夫人来的次数多了,对宋家院中情形早已十分熟悉。
庄夫人不免又劝宋殊:“你看你,不着急娶媳妇,身边准备两个知冷知热的丫鬟伺候着也行啊,如今连个使唤的小厮都没有了,让我如何放心?”
宋殊有些头疼地解释道:“前阵子新招了一个使唤的,年纪小点,偶尔贪玩,赶巧让师母撞上了。”
“反正你总有话说。”庄夫人瞪他一眼,目光投向了门口。
钱进提着一个竹篮走了进来,篮子是扁圆的,里面装着一对儿莲花灯。
“请夫人过目。”钱进将篮子放到桌子上,再把两盏莲花灯小心翼翼捧出来,摆到老夫人面前。
两盏莲花灯,一大一小,底座是连着的,栩栩如生,宣纸做成的莲花瓣上都提了一行小字。庄夫人认真地看,苍老的手慢慢旋转,口中喃喃自语:“又是一年了,不知她们娘俩在那边过得如何。”
宋殊沉默。
师姐病逝的时候,他正在考场里,出来时得知噩耗,师姐已经下葬了,他只来得及到师姐坟头上香祭拜。后来他随军出征,再回京的时候,没过几天又得了唐景玉病故的消息,赶去唐府,只看到一副小小的棺木。他质问唐尚华为何没有照顾好女儿,唐尚华一脸悲痛说不出话,而死者已矣,他一个外人,也不好再追究什么。
~
宋家厨房里,唐景玉在看庞师傅炒菜呢,不停地吸鼻子:“真香啊,真不懂掌柜为啥还要折磨我让我学做饭给他开小灶,换我能吃庞叔做的菜就很满足了。”
庞师傅心宽体胖,并没有被掌柜冷落的尴尬:“知足吧,咱们掌柜那是赏识你,你早日学成,我也省事了。”每天都要先给掌柜做一份,然后再做大锅饭,反正工钱没啥区别,他巴不得掌柜再开开恩,现在就吃唐五做的,别让他做掌柜那份了。
唐景玉笑着拍他马屁:“我笨,还得庞叔好好教我啊。”
庞师傅痛快地答应了。
炒菜其实很简单,记住步骤就行了,唐景玉心思移到了别处,在厨房里面溜达起来,“庞叔,那我从你这儿舀点米回去啦,留着晚上给掌柜煮粥喝。”她自己一个人蒸米饭不够费事的,所以米饭唐景玉打算来大厨房盛,她吃的少,一碗就够,倒是粥因为要加调补的东西,莲子红枣花生核桃什么的,大厨房这边肯定不会煮这种粥,得她自己弄。
“你自己倒吧,我记得那边好像有个空的米袋子。”庞师傅没放在心上。
唐景玉窃喜,舀了一袋子底白米,吃完了再来拿,宋殊就是发现了也不会跟她计较的。
讨了米,唐景玉又拿了一段山药两块儿大姜和半斤红糖,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去。她一个人用不了多少,凡是调养身体所需而大厨房这边正好有的,唐景玉都打算来这边拿了,能省一点是一点。
一路上只遇到几个伙计,到了鹤竹堂院门口,唐景玉贴着墙探头往里望,见上房几间屋门都关着,院子里也没有宋殊的身影,她做贼一般悄悄朝自己的小厨房跑去。就算宋殊不会在乎这点东西,能不发现还是不发现的好。
将东西放好,唐景玉彻底松了口气,往外走时瞧见宋殊单独走了进来,她乐呵呵跟他打招呼:“掌柜,我今晚打算熬姜汤泡脚,郎中说那样对身体好,要不要我给掌柜也准备一盆?”
宋殊想问她姜哪来的,开口之前又觉得不值得为了那点小事跟她计较,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走了。
一片好意被无视,唐景玉撇撇嘴,又去厨房抱了些柴禾,开始准备自己的第一顿晚饭。
山药红枣粥。
“唐五,为啥要用姜汤泡脚啊?”
门口忽然一黑,朱寿跨了进来。
唐景玉一边给山药去皮一边也不太确定地解释:“姜能祛寒,热水里加姜汤大概能让身子更热乎吧。”
“身子热乎就能对身体好吗?那我也要泡脚。”朱寿走到她身边,低头看她手里的东西,“这是树根?”
“你才吃树根!”唐景玉差点切到手,连忙放下刀给他安排活儿:“去帮我数五个红枣,掰成两半把枣核儿取出来。你是大男人,不用泡脚,不过我可以分你一点红枣粥喝。”
朱寿乖乖去干活儿,掰了两个突然记起来了,扭头问她:“那你为啥要让师父泡脚?”
唐景玉嘿嘿笑,压低声音告诉他:“我那是逗他玩呢,知道他肯定不泡。”
朱寿眨眨眼睛,茫然地追问:“你怎么知道师父不泡?”
唐景玉最烦朱寿问东问西的,回答一两次是心情好,再多她就没耐性了,放下菜刀准备训他一顿,却见门口不知何时站了一个人,头戴玉冠,身穿一身月白长袍,俊美清冷的侧脸在夕阳余晖里恍然若仙,不是宋殊是谁?
唐景玉心里叫苦,“掌柜,我……”
“君子远庖厨,朱寿,以后不得你再帮她干活,出来,我有事吩咐你。”
宋殊没听唐景玉的解释,丢下一句话就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momomum的地雷,么么哒~
哈哈,祸从口出啊,唐姑娘早点长点教训吧!
☆、第15章
朱寿被宋殊叫走后就没再回来,估计说完话直接到堂屋吃饭去了。
唐景玉自己忙活,坐在小板凳上添柴熬粥,没一会儿就见大厨房那边派人送饭过来了。她羡慕地咽咽口水,继续耐心地等着自己的山药红枣粥。
钱进在前面用的饭,他吃饭没那么细致,听庞师傅说唐景玉要给掌柜做饭,心思一转就猜到唐景玉又偷偷占掌柜便宜呢,跑过来看热闹,“闻起来挺香的啊,你往米里加了什么?”
他站在灶台前,好奇地吸鼻子。
唐景玉挠挠脑袋道:“我喜欢吃甜的,往粥里加了红枣,钱大哥吃完了?要不要再吃点?”
钱进退到门口,侧坐在门槛上,两条腿一条放外面一条放里面,微眯着眼睛打趣她:“你下了我那份米?”少年嘴甜会哄人,他也总忍不住逗逗他。
唐景玉早有准备,朝上房扬扬下巴:“本来答应给朱寿留点的,既然钱大哥来了,就不管他了。”
钱进连忙摇头:“算了吧,朱寿记性最好,没准一会儿就来跟你要了,我可不想因为一碗粥惹他生气,再说我也不爱吃甜粥。你先练练厨艺,以后会做的东西多了,咱们去湖里钓鱼去,回来炖鱼吃。”
“那敢情好!”唐景玉眼睛都亮了。宋家伙食算不错了,隔一两天就弄两条鱼吃,可架不住伙计人多啊,盘子刚端上来就被人抢光了,唐景玉不想跟一堆大老爷们抢菜,每次都是一口气挑些菜端回屋里自己吃。
熬粥费工夫,两人就从钓鱼随意聊了起来,聊着聊着钱进想起一事,探头瞅瞅上房那边,小声提醒她:“方才庄夫人来,掌柜想吩咐你备茶没找着人,你去哪了啊?以后再离开鹤竹堂记得先跟掌柜打声招呼,免得他生气。”
唐景玉添柴的动作一顿,望着里面跳跃的火苗道:“我去找庞师傅了,多谢钱大哥提醒,下次一定先跟掌柜提。你说的庄夫人就是掌柜的师母吧,她来这里做什么?”来嘉定这么久,她已经清楚宋殊跟庄家二老的关系了。
“来拿灯笼,说好了咱们给送过去的,庄夫人大概是想出来走走吧,亲自过来取了。”钱进叹了口气,“庄夫人的女儿跟外孙女都去了,她每年都会请掌柜做两盏河灯,中元夜一起放出去。”
“都去了啊?”唐景玉低低地重复。
“是啊,都好几年了……啊,掌柜吃完饭了,我先过去了!”钱进拍拍屁股站了起来,三两步跨下台阶走了。
唐景玉把方才添进一半的柴禾都送了进去,看着那先是一暗随即越来越旺的火苗,不知道该哭还是笑。当年负气离家,她也想过父亲会不会找她,也想好了就算被父亲找到,她也不会再回那个家,哪想父亲根本没有找,甚至为了不让她离家的事情影响声誉,直接对外说她死了。
幸好,外祖母还记得她们,每年都送灯给她们娘俩。
早知道外祖母今日会来,她说什么都不会去大厨房的。
唐景玉后悔极了,只是很快又愁上心头,外祖母已经认定她死了,日后她登门认亲,外祖母凭什么相信她是母亲的女儿?她身上没有任何信物,母亲留给她的玉佩早被人贩子抢走了……对了,她可以说些母亲提过的那些事情,外祖母可能会信她。
不论如何,她还是先挣钱吧,自己有了钱,就没了假认亲戚的必要,否则就算现在外祖母肯认她,她还是要寄居庄家,庄家不是外祖母的,是外祖父的,是他跟二房生的那两个儿子的……
“唐五,粥好了吗?我今天特意少吃了半碗饭。”朱寿突然跑了过来,快进来时不知想到什么,堪堪停住。
唐景玉瞪他:“掌柜不让你进来你就不进来啊?”
朱寿一脸为难地看着她。
可怜巴巴的像只讨主人欢心的大狗,唐景玉最受不了他这样,没好气地道:“还要等会儿,你先回屋去吧,好了我叫你。”
“我在这跟你一起等。”朱寿不想回屋自己待着,就在台阶下面看着她。
少年把灿烂的夕阳都挡住了,投了一条长长的人影进来,唐景玉却觉得比方才还要暖和,是那种从心底泛起的暖意。身边有这样一个单纯的伙伴,总比一个人孤零零吃饭好。
粥煮好了,唐景玉盛了两碗,因为要控制食量,她用的都是小碗。五个红枣她往自己的碗里盛了三个,分朱寿两个,摆到托盘上交给朱寿:“端到我屋里去吧,我把锅刷完了就过去。”
白瓷碗里是煮的发烂的白米,上面飘着红枣,单看卖相还是挺诱人的,朱寿很高兴,特别小心地端着走,从背后看过去,那小碎步走得像极了高门大户里的千金小姐。
唐景玉偷偷地笑,利落刷完锅,带上厨房门追了上去。
屋门开着,饭桌正对院子,因为粥还很烫,唐景玉就跟朱寿聊天:“快中元节了,那天铺子伙计都放假,杨昌回家祭祖去,你要不要回去给你娘烧柱香?”
朱寿摇摇头:“我不知道怎么回去,我也不想回去,以后就住在这里了。”
两人都早早没了娘,提起这个有点同病相怜的感觉,但唐景玉不喜欢想太多伤心事,先尝了口粥,发现还有点烫,便兴奋地撺掇朱寿:“咱们去求掌柜教咱们做河灯吧,先学最简单的那种,等到十五晚上咱们一起去河边放灯。”
朱寿只是脑筋直,这些节日俗礼的意思他都知道的,轻轻地点点头:“好。”
“好了,可以吃了,尝尝我的手艺如何!”唐景玉笑着拍拍他肩膀,率先拿起勺子。
米烂枣香,挺好吃的。
唐景玉自己很满意,朱寿也夸好吃,两人很快就将两小碗红枣粥吃光了。
唐景玉收拾东西要去厨房刷碗,朱寿大概是吃得太满意了,忘了宋殊的吩咐,一直随唐景玉走到了厨房。唐景玉知道宋殊那人面冷心热,不可能真的禁止朱寿帮忙,就也没提醒朱寿。这四年她孤单惯了,难得遇到朱寿这样乖的朋友,她喜欢跟他一起做事。
趁天还没有彻底暗下去,两人一起去宋家的小花园找宋殊。
宋家花园确实不大,胜在布局精致,假山池水竹林凉亭小桥,应有尽有。
宋殊站在木桥上,微风拂起衣摆轻轻曳动,仿佛跟夕阳晚景融为了一体。听到远处传来少年清脆的嬉笑声,他侧转过身,循声望去,就见俩个穿灰衣的少年并肩走了过来,矮个子的贪玩,摘了朵花想往高个子少年头上戴,可惜因为身高难以得逞。
在他的记忆里,这座宅子里从来没有过这种无忧无虑的笑声,他跟兄长都不是喜欢玩闹的人,而在他们之后,家里还没有过孩子。
宋殊多看了唐景玉一眼,知道二人是找自己来的,他朝桥头走了过去。
“找我有事?”他站在桥头,目光落在了唐景玉身上。
唐景玉飞快打量宋殊一眼,见他跟平常一样看不出来心情如何,她也只能鼓起勇气开口:“掌柜,快中元节了,我跟朱寿想放河灯,掌柜能先教我们吗?折最简单的那种河灯就行。李师傅他们最近都挺忙的,我们不好去打扰他们。”
宋殊看向朱寿,朱寿期待地看着他,至于唐景玉,不用看也知道她是什么眼神,小姑娘太会装可怜,假的都比真的更让人动容。
但宋殊还是答应了:“这几日我也没空,中元你们都不回去吧?那日上午我再教你们。”
两人的身世他都知道,唐景玉满嘴谎言,说出来的话半真半假,但想想老郎中的话,就知道唐景玉确实过得很苦,父母多半真的过世了。宋殊也是从孩子过来的,到现在,他依然会像小时候一样,亲自折河灯给亲人,只不过随着兄长祖父的先后离世,祭文上又多了两个名字。
“天色不早,早点回去吧。”最后叮嘱一声,他下了桥,沿着青石小路越走越远。
唐景玉有些困惑地目送他,这人今天怎么这么好说话?
朱寿突然扯住她袖子:“唐五你看,池子里有鱼!”
“在哪儿在哪儿?”唐景玉立即扑到桥杆上,盯着水面找了起来,“大不大啊,大了咱们抓条鱼回去,我给你炖鱼汤喝。”
朱寿有点担心:“师父让吗?”
唐景玉不以为意:“这有什么不让的,反正他养了也不吃,等鱼汤炖好了咱们给他送一碗他就没话说了。”
朱寿全都听她的,第二天晌午趁宋殊午睡的时候,两人拉着钱进跑到这边抓鱼来了,三人一人拿着一个网鱼兜子,钱进跟朱寿下水了,唐景玉忌惮身体,就让他们把鱼往岸边赶,三人包抄。
折腾了小半个时辰,真的让他们抓住了一条。
唐景玉偷偷将鱼放进水桶,藏在小厨房,下午散了课便跑到大厨房找庞师傅取经,顺便拿了炖鱼要用的作料姜蒜等等,然后就躲到小厨房折腾起来了。
可她没料到炖鱼最难的不是如何炖,而是第一步,杀鱼。
唐景玉当然不怕杀生,但她没杀过鱼啊,还是条不甘被宰的大肥鱼,滑不溜秋的难抓。唐景玉试了几次,最后豁出去了,撸起袖子用力按住鱼身,飞快将鱼挪到菜板上,一手紧紧按着一手去拿菜刀,对着鱼脑袋狠狠拍了下去。
结果鱼就趁她松开左手的那一瞬窜跑了,菜刀砸到菜板发出一声嘭的闷响。
堂屋里宋殊正领着两个徒弟用饭呢,听到声音,他皱了皱眉,示意朱寿去看看。
朱寿马上跑了出去。
宋殊坐北,能看到院子里大部分位置,小厨房在东厢房南侧,他也能看到门口。
于是他看着朱寿推开门,再眼睁睁看着一条肥鱼从小厨房门口蹦了出来,砸在第二层台阶上摇首摆尾,鳞片被夕阳照得闪闪发光……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不睡觉哇咔咔的地雷,么么哒~
荷塘鱼:好心的掌柜,你会救我的是不是?是不是?
宋掌柜:……
☆、第16章
“快点把鱼抓回来!”
唐景玉着急地催朱寿,她知道宋殊就在堂屋吃饭呢,所以不敢露面。
朱寿挽起袖子就去抓鱼了,那鱼在厨房里扑腾半天依然活蹦乱跳的,蹦来蹦去不肯被抓,朱寿又是头一回做这种活儿,鱼在他手底下一扭他受惊般立即松了手,傻乎乎站在那里,满脸嫌弃地盯着手心。
“你就假干净吧,等着,做好了也没有你的份!”唐景玉真是气死了,朱寿不堪为用,她只好亲自出马,飞快跑出去把鱼逮了回来,从始至终没敢往上房那边瞅,回到厨房“嘭”的一声关上门,朱寿也懒着理会了。
“唐五……”朱寿扭头喊她。
“没事没事,你洗洗手吃饭去吧,给你吃的!”唐景玉没想真跟他生气,缓和了语气。
朱寿放心地回房了。
堂屋里,杨昌收回视线,悄悄扫一眼宋殊,笑道:“唐五手真巧,都学着做鱼了。”
宋殊没应声,见杨昌碗里的米饭快吃完了,随口问他:“你杀过鱼吗?”
杨昌马上道:“弄过,我家那边河多,家里常常抓鱼吃,小时候就帮我爹收拾过。”
宋殊点点头:“那你吃完去帮她一把,她还小,别伤了手。”
“行!”杨昌立即端起碗,三两口就把剩下的吃完了,外面朱寿进来,他则直奔厨房而去。
“鱼是你们自己抓的?”宋殊放下筷子,等朱寿坐下后才问他。
朱寿“啊”了一声,对上师父平静的目光,他不敢撒谎,看着碗道:“我跟钱进抓的。”
宋殊看看他,没再多问。
姑娘太滑少年太傻,还有钱进那个胆大的,凑在一起肯定不老实,只要不闯祸,他懒得管了。
“你慢慢吃。”宋殊起身道,照旧去花园里散步。
朱寿才没心思吃呢,放下筷子就跑小厨房去了,跟唐景玉一起看杨昌杀鱼。
杨昌不但会杀鱼,还会炖鱼吃,都没用唐景玉烧火的。唐景玉高兴坏了,一口一个杨大哥喊得特别亲热,钱进过来看热闹时又喊钱大哥,不由就冷落了朱寿。
朱寿在一旁听着,有点不舒服,扯着唐景玉袖子将她拉到外面,“你怎么不喊我大哥?”
唐景玉被他逗笑了,叉腰反问:“杨大哥帮我炖鱼,钱大哥帮了我很多忙,你帮我什么了,凭什么让我叫你大哥啊?”
“昨天我帮你抓鱼了。”朱寿记得很清楚。
唐景玉撇撇嘴,忽的仰头朝他笑:“我就不叫你大哥,你能奈我何?”钱进十七了,杨昌身强体壮看着也有十七八岁,朱寿一个文弱书生似的,哪有半点兄长气势。
不想看朱寿委屈的眼神,唐景玉折回杨昌身边看他弄鱼去了。
朱寿孤零零站在门口,盯了唐景玉好半晌,见她真的不理他了,他赶紧又凑过去,不喊大哥就不喊大哥,不能惹她生气。
宋殊回来的时候,偌大的院子里都是炖鱼的香气。他有些诧异,没想到小姑娘真折腾出来了。
唐景玉一直留意他呢,让杨昌几人继续吃,她跑到厨房盛了一碗鱼汤,稳稳当当端去堂屋。宋殊在里面,她将汤碗放在桌子上,走到外间门口道:“掌柜,我给你送鱼汤来了,你尝尝?”
宋殊正在解腰带,听到声音重新系好,走了出来。
唐景玉讨好地看着他:“掌柜人真好,掌柜放心,我们不会把池子里的鱼抓干净的,一个月最多抓两条解解馋,然后买几条小的放进去。”
她刚喝了鱼汤,小脸红扑扑的像涂了上好的胭脂,饱满的嘴唇也红润润的,配着那一双黑亮水灵的桃花眼,无形中多了三分姑娘的娇媚,然被她吸引后再仔细去瞧,好像又只是个唇红齿白的普通少年。
宋殊看向桌子,鱼香扑鼻,也是想确认一下小姑娘厨艺如何,他朝桌子走了过去。
唐景玉跟在他身旁介绍:“这是杨昌做的,挺好喝的。”
宋殊嗯了声,走到桌前看看汤碗:“你喝吧,我饭后不再添食。”说完就进去了。
唐景玉喊了两声都没有得到回应,撇撇嘴,端起碗自己喝了,临走前大声道:“那下次我早点炖汤,饭前就给掌柜端过来!”
宋殊朝窗外看了一眼,将外袍搭在衣架上,拿本书去床上看。
~
过了两天便是中元节。
这日灯铺关门不做生意,宋家大部分伙计都回家祭祖去了,院子里没了前面传来的各种忙碌喧嚣,就显得特别冷清,连天都是阴沉沉的,仿佛随时可能都会下雨。
唐景玉的心情却半点不受影响,吃完早饭就迫不及待地拽着朱寿去灯房找宋殊。
宋殊正在裁纸,修长白皙的手拿着剪刀,在淡黄色的毛边纸下时隐时现。
唐景玉站在一旁纳罕地问他:“掌柜就让我们用这种纸做河灯啊?”这也太糊弄人了吧?
宋殊目不斜视:“先练,练会了再用彩纸,你们两个比,折的好的可以任意选颜色,差的那个就用最普通的红纸。”
朱寿马上道:“让唐五选吧,我用红纸就行了。”
唐景玉扭头瞪他:“说得好像我肯定会输给你似的,不用你让着我。”
宋殊嘴角不易察觉地扬了扬,示意二人落座,他开始教他们折灯:“我只教三遍,看了三遍还学不会,怪你们自己笨。”
桌子一侧贴墙,宋殊坐在东面,唐景玉为了看清他的动作,转到他对面去了,上半身撑在桌子上,聚精会神盯着宋殊双手。她会看人脸色,知道宋殊只是看着冷其实对人很大度,因此不是那么怕他,朱寿就不一样了,唐景玉那种随意的动作他做不出来,乖乖站在宋殊一旁瞧着。
宋殊坐在椅子上,眼前是手里的纸,再前面就是唐景玉专注的脸庞。他知道唐景玉应该只是在看他手,但还是忍不住抬眼看了过去,确定唐景玉真的只是在看他折纸,他又垂下眼帘。
只是总感觉有些不对,过了会儿他又情不自禁抬眼。
唐景玉见男人动作顿了顿,有些困惑,一抬眼,正好跟宋殊的目光对上。她眨眨眼睛,好奇地问他:“掌柜怎么了?”
“没事,接下来的部分最难,你们好好看着。”宋殊又看了一眼朱寿,这才垂眸继续。
唐景玉本来就看得认真,这下更全神贯注了。
宋殊也没有再管她,折着折着忽的想起方才不经意瞥见的一幕,他有点拿不准,又飞快扫了一眼,发现对面小姑娘的圆领的确垂了下来,而里面确实什么都没穿,尽管他及时收回视线没再多看,心里还是有些不自在。
没发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