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态度决定一切-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求你必须维持且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但如果是一项正处于低谷的工作,其实更容易做出成绩,使你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作为牧师在这一生中主持过四个教会,每一处开始时都濒临倒闭状态。可是经过一番努力,每一所教会都获得了转机,变得状态良好。这些经验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实属幸运。事实上,我很想向每个人建议,与其选择顺利的工作,还不如选择不顺利的工作。使不顺利的工作成功,就能使自己成为成功者。总之,我就是这样幸运,每次遇到条件不佳的工作,都转变成在我面前出现的最佳机会。 “积极思考”的人,面对困难的状况时能获得很大成就,这是为什么呢? 想到这件事,我就会想起从中西部的都市教育委员会选出的教育长拉嘉·乔普拉博士。 CBS电视台的报道节目《六十分钟》报导说:“该市有22所小学、5所中学和2所高中,但教育成果却不理想,学生的学力在该州是最低的。”乔普拉博士在知道这个事实之后,为了了解这个工作是否能成为测验自己能力的努力目标,亲自去察看。他能积极思考,喜欢面对困难的工作。 等待他的是相当不利的环境状况。在饭店办住宿手续时,柜台的服务生知道他的名字,挖苦地说:“祝你好运,您必须要求神的帮助。” 据他说失去斗志的老师接二连三地请求调职。博士在市内和许多人谈话后,感觉出他们都对这个城市失去了信心,对自己所住的城市没有好印象,这和电视报导可能也有关系。几乎没有人对该地区的学校抱有好感,甚至有人劝他不要担任教育长的工作。他们警告说:“这只会使你受到伤害。” 然后,乔普拉博士见到了一个人,使他决心要辞退这项工作。那人正坐在自家门前喝罐装啤酒,邻近就是小学。博士问那人对自己这一区的学校有何感想?那人盯着博士看了一阵,放下啤酒罐,面对着学校毫无感情地说: “如果那所学校失火了,我也不会去浇一桶水的。”这句话发生了决定性的作用,博士带着坚决辞职的意念回到了家。 博士在晚餐时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说明这地区的学校教育完全没有希望,大家听后沉默了一阵,半晌,他的儿子迪克说: “不过,爸爸的信念会变成什么样呢?不是经常对我们说要把困难当成机会吗?” 博士觉得儿子的话是对的。他于是改变了决定,答应接下那个任务。博士对这一次的经验有过以下的谈话: “我到学校以后,首先跟学生和老师交谈。有一天早晨在学校的走廊和一位教师擦肩而过,便与她寒暄说:‘你好,琼斯老师。’她回答说:‘你说好,但能有什么好呀!’‘因为能看到你美丽的脸,所以觉得很好。’我这样说,她好像有点惊讶。我不顾她的反应继续说下去:‘琼斯老师,我说好是因为我们两人准备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学习的缘故。想到我们能使孩子今天变得更好,不是很快乐吗?”她半信半疑地看着我。 ‘所以,你不认为是很美好的早晨吗?‘我问道,她笑着说:‘噢,确实如此。’  '返回目录'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机会总是伪装成“困难”到来
“热忱常能由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但要是自己本身没有热忱,就不可能引发别人的热忱。 为了能有热忱,寻找积极的因素也是一个方法。不论情况多么困难,为了向前迈进,要从相反的方向加以观察。要是有20%的学生不识字,我认为应该告诉家长们有80%的学生识字。然后商量应如何教育其余20%的学生。 不论何种困难的状况,从肯定的一面出发是最能产生希望的做法。 第一次来到荒废的教室,孩子们充满好奇心的表情使我留下强烈的印象。他们就是在学力测验中成绩那么不好的孩子吗?他们和其他城市的孩子不是完全一样吗?其实,在我看来他们都很聪明,于是我把我的感想告诉他们。 ‘我想,在我所遇到的孩子中你们是最聪明的,我以能和你们一起学习为荣。’ 然后告诉他们今年他们的功课一定会很好,他们的表情由于期望而发出光彩。我告诉教师教育委员会肯定了他们的能力,期望他们今后能尽最大的努力教导学生。 我也努力向校长、教导主任、教师们说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改变人生的潜在能力。 这样的方法是否奏效呢?还是果真被不祥的预言说中了呢? 结果是学生的学力测验成绩迅速上升,教师的士气也大为提高。家长们都感到非常光荣,决定每年举办‘荣誉周’来纪念,在主要道路上举行盛大游行,来赞美自己的城市和学校。” 是什么力量导致这样大的变化呢?那是由于很简单的原理——态度决定一切,也是我想称为“影响力原理”的作用使然。 无论处于何种状况,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1。要有热忱。 2。要看好的一面。 3。要期望有最佳的成果。 4。要学习“我是能改变的”。 5。要全心全意地相信。 古谚说“一天之内不知会发生什么事。”岁月是一天一天到来的,可是没有一天会和其他一天完全一样。而且也不可能有同一模式的24小时。 “今天”也许比任何一天都有更好的机会,或者能有在一生中留下人生足迹的大好机会。也许“今天”要做出一次可能影响未来的决定。所以,要小心翼翼地迎接可能带来好机会的“今天”。 曾经错失良机的人,今后要把思想对向“今天”,要肯定“今天”这个新的一天的重要性。要想象为你准备的更大的机会。尤其不可轻视存在于困难状况中的机会。 黄金是穿着岩石的外衣出现的,人生的机会也是如此。有积极态度的人,如果相信“今天”是属于自己的并加以掌握,就必定会获得丰硕的成果。  '返回目录'  
几分钟完全改变了一个青年
我很荣幸,为了推广积极思考,在启发成功意愿的演讲会中有许多机会演讲。这种演讲会通常有5000到10000名听众,绝大多数是年轻人,也有公司大量购买入场券让职工接受教育。 演讲人大概都听说过,有些人听了演讲后人生起了变化。盛大的演讲会带有一种创造性的气氛,似乎具有能改变人的引发奇迹的力量。 总之,再三听到“自己身上发生某种事”使自己完全改变的事例,他们开始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发现过去完全没有察觉到的各种能力。他们会知道“今天”是属于自己的,如果能切实把握,就能朝成功的方向迈进。 有一天晚上我应邀去查塔鲁格演讲。在3名演讲人中我排在最后,所以就到二楼正面听众席的后面,想听听别的演讲人对听众说些什么。 这时候,一个亲切的青年,把靠通路的座位让给我,自己坐到靠里边的座位上去。我们在开始前的一段时间愉快地交谈。他并不知道我是什么人。 第一位演讲人上台后,邻座的青年开始打盹儿,不久之后就睡熟了。演讲人的幽默话语使会场发出哄笑声,把他吵醒了,可是不一会儿他又睡着了。他在演讲结束时的鼓掌声中醒了过来,他对我说:“讲得不错!” 我本想说:“你怎么会知道呢?”但随即改口说:“下一个是最好的演讲人,他会说出从自己的经验得到的成功秘诀。自觉没有成功希望的人听了他的演讲后,会爆炸一般把打瞌睡这类漠不关心的态度完全驱走,有过很多这样的实例。那些人以火一般的热情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他这样回答说:“我一定会仔细听的。” 使我惊讶的是,他在下一场演讲中确实仔细倾听。那位演讲人一开始说的话,似乎吸引住了这个爱睡觉的青年的心。 他大声地说:“不论你是谁,或无论在哪里,‘今天’能成为你非常美妙的一天。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像重生一样。你的潜能开始活跃。所以一定要用心听,命运在‘今天’向你招手。” 这一次那个青年没有睡觉。他挺直腰杆,把每一句话都吸收了。就这样着迷似地坐了四十分钟。演讲结束时,他自言自语地说: “必须去摸一下那个人——要去和他握手。他改变了我。” 他说了一声抱歉,就从我面前走过去,由二楼跑向讲台。 后来和这个青年就没有再见过面。过了几天,我问当时的演讲人,有没有一个183公分高的金发青年,以不寻常的热情跑来和他握手,他回答说: “确实有那样一个人。他说有什么事情在自己身上发生了。绝不会忘记今天的事。” 我把那个青年当作最佳范例。如果能真正沟通心灵,即使是很短的鼓励,也能抓住自己的“今天”,将过去的失败者完全改变。我们无法事先知道,决定性的一刹那何时会来到自己面前。到来时就要把这一天切实把握,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样成就人生的目的,是任何时候,任何一天都能开始的。就在你阅读这本书的今天,也能立刻采取行动。 采取行动时只要有足够的刺激与明确的动机,就能彻底激发自己的潜能,产生非常了不起的结果。  '返回目录'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克服失望”的秘诀
能积极思考的人,也会有失望的时候吗? 当然有,他也是人,心情有好的时候,也有坏的时候。可是他不会永远失望,因为他知道应当如何对待失望情绪。 心情是很容易变化的。光与影、浮与沉、喜与悲互相交错,周期性地发生变化。可是,如果是态度积极的人,就能依照自己的意识控制精神状态的周期性变化。精神状态低落时不必强加抗拒,但要积极地控制思想,尽快使它转为向上。这样,即使有时会陷入失望,也不会屈服或接受失望带来的现实。应当凭借思想的力量使心情变为积极,超越悲观落魄的状态。 要恰当地克服失望并不容易。秘诀是:先理解悲观落魄的原因,认识到精神状态是容易变化的,下一步就是了解精神运行的原理,理解精神状态的周期性变化。其次要研究使情绪昂扬起来的有效方法。为了使情绪高昂,必须多方探索,发现对自己有用的,适合自身个性的方法。 本章要介绍包括我本人在内的许多人都感觉很有效的几个实际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分别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实际运用这些方法,就能让自己永远拥有使忧郁转为积极、热忱的失望克服法。  '返回目录'  
“让懦弱的念头都滚出去!”
第一个克服失望的方法,就是真心期望能够战胜失望。这是非常简单的事。首先要诚心诚意地想改变情绪容易低落的性格特点。 对这种说法,你也许会认为:“哪有谁不想治好情绪低落的毛病呢?哪会有清醒的人不想从自己的人生中驱逐失望呢?” 我的回答是,能经常保持清醒的人实在太少了,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某种程度的非理性。任何人都具有理性与非理性两种心态。 人不会永远做直线的思考。也有人会借失意落魄来补偿自己的失败心理,将不能成功的事正当化,他们会自我辩解说:“我本来就知道自己没有那种力量。”然后缩到内心深处自我安慰去了。 从某种意义来说,失望是逃避现实、自我怜悯的一个避难所。因此只失败了一半的人,或消极思想并不彻底的人,并不是真心想排除失望。因为他们不愿失去面对竞争社会的逃避借口。而且,每个人心里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某种自虐倾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种倾向强烈的人即使不以戏剧化的方式,也一定会以某种消极思维的方式来鞭打自己,他们满足于将自己蜷缩在黑暗的失意落魄的气氛中。 这种行为几近异常,人们不可能在任何时候行为都能保持正常。不过;采取正常的行为总是可能的,那就是积极思考的目标之一。 重要的是管理和支配自己的想法,能照自己的意识行动。如果真的能全心全意地希望从自己的人生中永远排除失望情绪,便可以说已经走向胜利之路了。 最好的例子是马顿·迪佛勒斯特,不久之前,他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克服了精神上的危机。 他和失望长期奋争,在失意中退到黑暗思想的避难所,在那里治疗心灵的创伤。可是他终于对自己感伤的生活方式感到不耐。因为他在精神上体验到彻底改变性格的大事情。他阅读了我所写的有关积极思考的书,更重要的是他照着书中所写的去实践。终于有一天,他和自己想逃避一切“失望”的性格决裂了。他抓住了那个性格庄严地说: “你给我听清楚,决定我人生的不是你,是我自己。请你滚开,再也不要回来!” 以“思考”为对象说这种话也许令人觉得奇怪,但这绝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思考”是有其本体的,而且是现实的东西。如果你能认真地自我反省,那么自我破坏性的思维就会后退。如果你不去击退这种态度,那么破坏性的思维方式会令你欲振乏力。迪佛勒斯特就是发觉了这个规律。 这种情形听来不就像在黑暗中吹口哨,只不过是给自己壮胆而已吗?事实绝非如此,那可是了不起的自我觉醒,能表现出独立的个人权利,也就是发挥了美好个性的力量。 主宰自己,这就是你应该做的事情。要主宰自己的思维,设法克制黑暗的思维,以积极态度去做事。这就是失望克服法之一。  '返回目录'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沉思是制造伟大事物的摇篮
克服失望的方法之二是“沉思”。“沉思”就是每天进行十分钟严格挑选的思考程序,只要有规则地正确培养这种习惯,必能获得良好的结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绝对无效的,只有每天至少做十分钟,才能获得有价值的结果。 一天之中的任何时刻都可以进行十分钟的“沉思”,不管是白天或夜晚,不需要决定特别的时间。但一天二十四小时之内一定要有十分钟的“沉思”时间。能有规则地实行这个方法,不久一定会见到成效。 首先进入房里关上房门,然后安静地坐下。电话铃响了也不要接,门铃响了也是一样。在十分钟之内不受任何干扰,度过精神性的,而且是创造性的沉思时间,汤姆斯·卡莱尔就写出了如下充满智慧的话语。 “沉思就是自己制造伟大事物的地方。” 具体地说明“沉思”,就是在开始的五分钟内只想到浩瀚的虚空。同时要想到下述的话语: 寂静、寂静。 天上的父。 温柔的父, 我的父。 就这样冥想主。 然后是: 伟大的主。 深爱我们的主。 庇护我们的主。 并且在心里说: 耶稣基督,如父亲般的 现在正在帮助我。 如能照此行事,一定会觉得心里极其和平。 剩下的五分钟要在心里描绘自己把渺小的失望交给浩瀚的寂静。而且要很清楚的想象出把一切交给寂静的情形。能成功地做到这样,你心里的暗影就能清除干净。心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澄静和光明。能思考得更清楚,也能想出克服失望的好办法。  '返回目录'   。 想看书来
倾诉你的苦恼
克服失望的第三种方法就是请一个人听你倾诉。当失望开始真正控制思维的时候,有积极态度的人会借此躲开以免受影响。请别人听你说话,对恢复健全的思想极有裨益。 有一天,秘书走进我的办公室,告诉我有一个女人想见我。 “事先约好的吗?是什么样的人呢?”我问道,秘书回答说: “并不是事先约好的。我只知道她的名字。她是在路上行走时从招牌上看到先生的名字。她说她在进行‘积极思考’的人,现在碰到一些苦恼的事,相信先生能给她力量,所以就来了。” “是这样吗?请她进来,我和她谈谈。” 那个女人伶俐地说:“感谢你没有预约就见我。我简单地说明事情,请你给我建议,我就告辞。” 她说话的样子虽然很开朗,但隐瞒不了心中的的苦恼。她表示她为了成为具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人而努力学习,可是“有很多问题和困难相继降临在我身上。虽然努力,但因为失望,积极的态度几乎要被淹没了。” 她又说:“如果能克服失望,我相信就能恢复原来的我,顺利地处理事情了。” 我说:“请把一切都说出来,我会帮助你的。继续说下去吧,让我知道使你苦恼的事,也许能替你想到好的解决办法。” 于是,她平静地说出了自己的苦恼。她非常有条理地叙述,不像思路不清的人老是重复同样的话。我想,很明显她是一个思考型的人,而且担任相当重要的工作。 谈了近30分钟后,她看了一下手表说:“啊,打扰你很长时间了,实在抱歉,不过我得到了很多帮助。第一次见面您就对我这样亲切,我会永远记得的。” 说完就和进来时一样快步走出房间。 我不知道自己为她做了什么。过了一会儿才发觉我是以静听她说话的方式给予了她帮助。她因为把自己心里的话全倾吐出来而感到轻松。 当失望堆积得快要把你的心压垮,积极的态度即将瓦解时,就要找一位能以积极的态度聆听,有充分理解力的人,对他倾吐所有的黑暗。如果精神状态是健康的话,就不可能使包括失望在内的消极思想堆积太多。 几年后,在一次演讲会上,她排队等待和我谈话,提及当时的情形时说:“那一天你把我从危机中解救了出来。我一直都很顺利。” 像这个例子一样,只请人听你说话,当然不一定能完全清除失望,但是把心里的话全部倾吐出来,确实是有效的。 能有效地清除失意情绪的三件事是:1。祈祷 2。说话 3。思考 也就是说可以向上天祈祷,把心里的事情全吐露出来。或者向听了能理解的人倾诉。最后是借自己的理性、判断力进行思考。 这个秘诀就是向别人和自己坦白苦恼,不要感情化,要理性地从心里排除失望的念头。这样就必定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返回目录'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积极行动”是应对逆境的良方
有一位朋友接二连三地遭遇不幸,在这里姑且称他赫洛德吧。他的不幸大到足以夺去一个人的生命。可是他有坚强的信仰,以坚强的态度面对袭击他的苦难。他能冷静思考,不会因为不顺利就情绪化地责怪别人。而且认为有很多苦难的原因在于自己。 他说:“人应该认识到在他的一生中总会遭遇几次痛苦。” 他严格而理性地思考自己所处的状况,惮精竭虑地寻求更好的方法,分析自己的过错,然后加以消除。 确实,他把聪明人能想到的事情都做了。可是失望的念头仍旧抓住他不放。他慢慢地、彻底被失望击败了。失望的念头渗进他控制思考的心灵,开始腐蚀他的坚强信仰。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采取了“矫正行动”,这不是他的术语,也不是我的,而是我常常借用友人吉姆·纳普的话。也就是不论想从何种失败状况解脱时,必须以气度、尝试信仰的指导去采取矫正的行动。关键在于“行动”。只要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就能改正错误,这一点非常重要。问题不在于自己身上会发生什么,而是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该如何思考。如能不感情化而是客观的,不以消极的而是积极正确地进行思考,就能以刚毅的意志采取矫正行动。 思考能以意志的力量左右在心里发生的事情。晦暗的想法累积后才会产生失意落魄的精神氛围,所以把这件事留藏在心里或是丢弃,完全由自己决定。 这就是我的朋友得到的现实结论。对失望命令说: “从我的心里滚出去!” 结果真的就会如此。当然也会遇到抵抗,只要以坚定的意志去面对,终能克服失望。他很得意地说:“我采取的完全是平凡而古老的行动。我对什么也不思考的人常有的不满或自我怜悯感到厌恶。我只想要行动、行动再行动!矫正的行动!” “能不能告诉我采取何种方式的行动呢?矫正的行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向他请教。 他首先采取的是身体行动。 他不再落魄地坐在那里,在心里消极地想:“我为什么会落到这步田地?”而是到户外不停地走动或游泳,也再度开始打高尔夫球。这样的行动消除了掌管思维的大脑中枢的压力,使自己从思考转向行动。 不久他的头脑变得清晰起来,心理状态也逐渐好转,血液循环畅通,心脏的功能也得到加强。各种创意开始在脑海里萌生。有一天他终于高兴地说:“我摆脱了失望情绪。” 他恢复了原有的活力。虽然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到的,但比想象中更快恢复了原来的活力。 只要采取具有强大矫正力的积极行动,情况就能得到改善。在身体行动之后,精神与思维过程也会得到显著的改善。 他面对每一个问题和困难,思考每一件事情能教会他什么。这时他也达到了我在别处引用的W·克勒蒙特·史东的名言“不论任何逆境也有相对的优点”所说的思考状态。 他知道祸福相依的道理后,一切事情看起来都不再那么糟糕。情况对他来说也开始好转。失望消极的态度所产生的无力感,被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完全清除了。  '返回目录'   。 想看书来
辛苦、困难、贫穷 “三位伟大的教师”
前面说过,我觉得自己从未获得简单的工作是很幸运的。 我在四所教会担任过牧师,四所教会都负债累累,信徒也少,缺乏发展的基础,都处于最坏的状况中。可是最坏的状况也有优点,因为除了向上走别无他途。我要特别强调这个事实。 如果获得条件良好的工作,就需要努力去维持,甚至要费尽心机考虑如何更上层楼。对我来说,从那样的工作中获得的满足感,远不如负责不顺利的或在走下坡的工作,使这份工作得到改善,变得欣欣向荣所获得的满足感来得大。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当然我也要承认,每一所教会都会带给我很大的失望。可是每次我都遇到了好人,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我就是从这样的经验中总结出积极思考的法则。 辛苦、困难、贫穷是三名杰出的教师。能用眼睛、耳朵和心扉接触这三名教师的人是幸福的。这三名教师必定会传授给他非常宝贵的东西。 我就是从艰苦的境遇中学到了四个宝贵的经验,并经常借以战胜失望。以下就是那四个经验。 1。遇事不要尽往坏处想。 2。要爱别人。 3。要思考远大的事物。要祈祷、相信、实行、去爱,使自己也成为伟大的人物。在各方面都要追求卓越。 4。要相信。相信人的未来,相信自己本身。 具有积极态度的人也是人,当然有时候也会意志消沉。正如前面所述,任何人都会受到心情好坏或感情变化的影响。可是有积极态度的人,能锻炼思考力和精神力,无论在何种情形下都不会失去自己的思考方法。他不是用感情,而是用理智约束自己,所以,虽然偶尔也有意志消沉的时候,但他能以智性、健全、客观的态度克服失望,处理失望。同时,对任何失败都不会完全失望而放弃。他会忘记失败再度去挑战。  '返回目录'  
决不使用 “浇冷水的语言”
“积极思考”的人会选择语言。他们不会使用妨碍自己成长的消极语言(如果、做不到、不可能等),他们从自己的脑海中把那种语言完全清除了出去。 消极的语言证明你怀有消极的思想,不会对你产生好的影响,因此在积极思维中最重要的是不使用消极的语言。最好是能忘掉那些会引发失败的语言。 某个集团购买了一块土地,打算建设大规模的公共设施。可是和常见的情形一样,他们之中有人怀疑计划能否实现。他们老是说“如果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如果有更多资金”、“如果这样,如果那样”,除了“做不到”以外,再也没有比这短短的“如果”二字更能使事业失败的了。在集团中也有人说:“那种事做不到,那是不可能的。这个不行,那个也做不到”这类浇冷水的话。还有人干脆断然地表示:“那种事是不可能的。”净说一些“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实现。这个不可能,那个也不可能”等使人气馁的消极语言。 可是有一个能做积极革新思考的人提出了非常好的提案。 他是投资人之一,慷慨出资,就算他要求分得一小部分土地,谁也不能拒绝。他说要把那块土地作为“墓地”,大家都惊讶异常。他用围墙围了一片地,在里面放了三个小墓碑。人们在举行葬礼的时间集合,参加他为墓碑举行的揭幕仪式。只见第一个墓碑刻着“如果”,第二个墓碑刻着“做不到”,第三个墓碑刻着“不可能”。 “把可能使我们事业失败的语言埋葬在这里,静静地埋在这里吧!”他说。他要表达的意义深深地刻入了每个人心里。 这个集团后来能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就是由于“积极思维”的人把消极的失败主义的语言赶走、埋葬的结果。  '返回目录'   。。
“下一次”为我们另辟蹊径
据著名精神科医生史麦利·布朗顿说,他的病人中喜欢说:“如果没有做那种事的话……”或“只要能那样做的话……”这类“如果怎样”的不切实际思考的人确实极多。 布朗顿博士采用诉诸想象的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博士指导每一名病人想象打开自己的头脑,从记忆中取出“如果怎样”的语言,然后放进“下一次”的语言。必须静听这个新语言抵达应该到达的位置,咔嗒一声镶在那里的声音。 用这种想象的治疗法,能有效地排除“如果怎样”的消极观念,获得“下一次”的积极信念。 脑子里的念头、思想、观念会反映在这个人的态度和信念上,决定这个人的成功与失败。老是想“要是那样做了的话”,是回顾已经过去的事,那是毫无意义的绝望行为。 例如想到如果买了某种股票某时候没有出售、如果做那个工作、如果没有向丈夫大发雷霆、如果没有虐待妻子等,你大概也会想到自己有过几次那样的情形吧? “积极思考”的人,就不会采取把那种把罪过转嫁给别人的无意义态度,也不会有“如果做了什么的话”这类消极的想法。他们会持有更健全、更积极、充满希望的想法,那就是对“下一次”的充满活力的期盼;这样的想法可以获得非常积极的结果。 如果没有做好该做的事,或因为做了不该做的事而犯错,他们也能完全丢开那个过错,只会想:“下一次要做得更好,要更聪明地行动。下一次要有更好的判断力。” 所谓“下一次”的想法,就是以前进、向上为志向。不可有“要是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