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提升领导讲话魅力的10大谋略-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剪贴报刊。把需要的材料复制或剪贴下来,妥善保管。时间长了,就会有很大收获。不要完全依赖互联网,有些资料要靠自己保存。
—记好日志。把每天发生的重要事情、工作经历,尤其是一些工作感悟,应及时记录下来,这些可能就是你讲话的出处。当然,如果您实在太忙了,不妨在枕边放一个记录本,每晚睡觉前用上一两分钟时间,回忆一下当天的事情,用上三五句话记录最关键的东西,哪怕一句话也行。只要养成习惯,相信这一点每个人都能做到。
总之,丰富的知识是妙语连珠、口若悬河的演讲大师制胜的法宝,是领导者讲出魅力的根基。想要自己讲话精彩,那就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吧。经常打开书本、翻开报纸,看看电视电影,展开笔记本,把好的东西都记下来。不用多少时间,您的知识就会变得丰富了,您的讲话,肯定会更受欢迎。
一、老一辈革命家的讲话艺术(1)
魅力提示: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形成了高超的讲话艺术,他们留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他们堪称一代语言大师,我们很有必要认真研究和学习他们的讲话艺术。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形成了高超的讲话艺术,他们留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他们堪称一代语言大师,我们很有必要认真研究和学习他们的讲话艺术。这里,就让我们重温一下毛泽东的语言艺术,共同感受他的魅力吧!
1.风趣幽默,富于情感
毛泽东既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演说家,他的语言风格,有时幽默风趣,有时高亢激昂,有时像涓涓细流,滋润心田,有时又像黄河巨浪,催人奋进,饱含一位伟大领导人的革命热情,其感染力和鼓动性非常强。尤其是他风趣幽默、富于情感的讲话风格,更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
毛泽东对战士、对人民的感情非常深厚。1944年9月,张思德牺牲之后,毛泽东把警卫队长叫到窑洞详细询问情况,严肃地说:“前线打仗,是免不了要死人的;但后方搞生产出事故死人,是不应该的。”他珍惜生命,爱护战士,心中时刻牵挂着群众的安危。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他将这种深情融入平静的叙事和恳切的说理之中,在阐明了张思德的死所显示出来的崇高境界和深刻意义之后,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正是毛泽东这次不朽的演讲,使一位以身殉职的平凡战士化作人民心中永恒的丰碑!
而对敌人,毛泽东充满憎恨。毛泽东1963年写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发表谈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2.语言通俗,贴近群众
毛泽东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把不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讲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他教导人们掌握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不是呆板地死记硬背书本的词句,而是将马列主义中国化,加以融会贯通,运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中国古典文学典故和民间故事,去说明马列主义的思想核心,他给予马列主义以中国的民族形式、中国的风格和气派,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把马列主义哲学变成自己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武器,推动历史车轮的前进。毛泽东注意语言的通俗化,更注意以大量文学手段为语言技巧,使文章深刻生动,出神入化,增强思想艺术感染力。毛泽东提出了“三个吸收”: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第三,学习古代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毛泽东始终注意以群众生活语言为基础,努力从上述三方面吸收语言营养,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
在闽西,当有些人提出“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的疑问时,毛泽东不是去讲大道理,只是用了八个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回答,形象、通俗、而又富有哲理,消除了人们的悲观情绪。
延安时期,毛泽东常常到抗大去讲哲学,抗大的学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他就把枯燥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在讲《矛盾论》时,为了说明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这个观点,他举了鸡蛋因得适当温度而变化为小鸡,而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小鸡的生动例子;讲《实践论》时,他举了一个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在举这些生动的例证时,听课的同志全都笑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老一辈革命家的讲话艺术(2)
井冈山斗争前期,许多同志不懂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也不懂得什么叫游击战术,毛泽东扼要概括为“十六字诀”,又进一步解释道,打仗行军就是一门学问,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赚钱就来,蚀本不干。几句简短、通俗而又深刻的话语,就把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讲明白了。
3.生动形象,开导力强
毛泽东善于运用群众听得懂、喜闻乐见的话语论述重大问题。比如,为了阐述革命路线和政策问题,毛泽东就引用一个中国神话故事作比喻,生动地向大家说明什么是路线、政策以及它的重要性。他说:“张果老下华山,去蓬莱朝圣,这个人不是凡人,是个仙家,所以,他骑毛驴和我们不同,是倒骑。走着走着,遇到仙人吕洞宾,问张果老去何处?张说去蓬莱,吕洞宾惊诧地问:蓬莱在东,你骑毛驴向西,怎么能到?张果老生气了,认为自己有理,反驳道,我的脸是朝东方蓬莱的!”讲完后毛泽东说:“想要革命的人,如果路线方向不对,革命还是不能胜利的,张果老虽然脸朝蓬莱,但路走错了,永远也到不了。”当年听毛泽东讲话的许多人至今对此还记忆犹新。
又如对整风问题,毛泽东说:
我们党现在准备开展一次整风运动。整风是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党内矛盾的一种方法,也是解决党同人民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方法。这次整风,就是整顿三风,整顿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要经过整风,把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传统好好发扬起来。因为革命胜利了,有一部分同志,革命意志有些衰退,革命热情有些不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过去跟敌人打仗时的那种拼命精神少了,而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夺利,这些东西多起来了。听说去年评级的时候,就有些人闹得不像样子,痛哭流涕。人不是长着两只眼睛吗?两只眼睛里面有水,叫眼泪。评级评得跟他不对头的时候,就双泪长流。在打蒋介石的时候,抗美援朝的时候,土地改革的时候,镇压反革命的时候,他一滴眼泪也不出,搞社会主义他一滴眼泪也不出,一触动到他个人的利益,就双泪长流。听说还有三天不吃饭的事情。我说,三天不吃饭,没有什么要紧,一个星期不吃饭就有点危险了。总而言之,争名誉,争地位,比较薪水,比较吃穿,比较享受,这么一种思想出来了。为个人的利益而绝食,而流泪,这也算是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有一出戏,叫《林冲夜奔》,唱词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们现在有些同志,他们也是男儿(也许还有女儿),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这个风也要整一下吧。有泪不轻弹是对的,伤心处是什么?就是工人阶级、广大劳动人民危急存亡的时候,那个时候可以弹几滴眼泪。至于你那个什么级,就是评得不对,你也要吞下去,眼泪不要往外头流,要往里头流。世界上是有许多不公道的事情,那个级可能评得不对,那也无须闹,无关大局,只要有饭吃就行。革命党嘛,以饿不死人为原则。人没有饿死,就要做革命工作,就要奋斗。一万年以后,也要奋斗。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革命意志衰退的人,要经过整风重新振作起来。(一九五七年三月《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在这段文字中,毛泽东强调的是整风,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但在论述中,他善于运用一些纯口语化的语言,用调侃的语气,批评了那些争名夺利的现象。生动、风趣而又入木三分。其实,在毛泽东的许多讲话和文章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上的讲话:
打仗只能一仗一仗地打,敌人只能一部分一部分地消灭。工厂只能一个一个地盖,农民犁田只能一块一块地犁,就是吃饭也是如此,我们在战略上藐视吃饭:这顿饭我们能够吃下去。但是具体地吃,却是一口口地吃的,你不可能把一桌酒席一口吞下去。这叫做各个解决,军事书上叫做各个击破。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一、老一辈革命家的讲话艺术(3)
4.善于引用
毛泽东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知识,他非常善于引用。经过他点石成金的引用,许多古代词语、民间熟语进入了现代语汇,注入新的活力,大大增强了感染力和说服力。
毛泽东极具推陈出新、化平凡为神奇的语言才能。他善于从古代历史、文学中,从群众生活中吸收大量的成语、典故、熟语和格言警句,并加以提炼改造,赋予新的内涵。如“愚公移山”、“实事求是”、“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即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诫;有则改之,无则加免”、“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钦差大臣满天飞”、“东风压倒西风”、“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眼睛向下”、“纸老虎”、“小脚女人”等等。
5.富有独创性
毛泽东善于借鉴,但从不照抄照搬,每次讲话,都有自己深刻独到的见解,富有独创性。他认为:“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他十分注重“吸收群众语言而不失却其典雅高致,吸收古典营养却又戒绝文言痕迹和旧书卷书,吸收优秀外国语言却又不流于繁冗拖沓”,充分体现出善于融汇众长的综合能力。有人这样评论:在集农民、学者、政治家、诗人的秉性于一体的毛泽东身上,农民的质朴和率真、学者的渊博和儒雅、政治家的胸襟和胆识、诗人的激情和浪漫想象十分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其个性突出的语言特征。
一是创造新词。毛泽东在讲话中常常创造一些极富表现力的“新词”,既突破常规,又符合情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说,我们不是“文化团体”,我们有军队,我们是“武化团体”。(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毛泽东:《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是翻新旧词。毛泽东善于打破人们用词的思维定势,将旧词翻新,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现在许多人在提倡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了,这很好。但是“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有些则连“少许”还没有实行,却在那里提倡“化”呢!所以我劝这些同志先办“少许”,再去办“化”,不然,仍旧脱离不了教条主义和党八股,这叫做眼高手低,志大才疏,没有结果的。例如那些口讲大众化而实是小众化的人,就很要当心,如果有一天大众中间有一个什么人在路上碰到他,对他说:“先生,请你化一下给我看。”就会将起军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有时,毛泽东运用高超的语言艺术,将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或将大词小用、小词大用,或将今词用在描述古代人物特点上,或将某一行业的专用术语用作其他领域,起到出神入化的效果。例如:
党八股也就是一种洋八股。这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我们为什么又叫它做党八股呢?这是除了洋气以外,还有一点土气。也算一个创作吧!谁说我们的人一点创作也没有呢?这就是一个!
……
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以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反对党八股》)
三国时代,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结果打了胜仗。(毛泽东:《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
几十年来,很多留学生都犯过这种毛病。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事物和创造新事物的责任。这种毛病,也传染给了共产党。(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一、老一辈革命家的讲话艺术(4)
“创作”是褒词贬用,“调查研究”是大词小用,“青年团员”是将今词用在古代将领头上,“传染”是将医疗行业术语用在政治领域。通过旧词翻新,达到了幽默诙谐的效果。
6.气势恢宏,感染力强
伟大的革命实践,使毛泽东形成博大精深的思想,翔实丰富的知识经验,联想奇巧的艺术想象力,他的语言也显示出了气象万千、瑰丽磅礴的恢宏魅力。如毛泽东在庄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向美国政府、全世界郑重声明:
我们的敌人认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前摆着重重的困难,他们又用侵略战争来反对我们,我们没有可能克服自己的困难,没有可能反击侵略者。出于敌人的意料之外,我们居然能够克服自己困难,居然能够反击侵略者,并获得伟大的胜利。我们的敌人眼光短浅,他们看不到我们这种国内国际伟大团结的力量,他们看不到由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
……我们是要和平的,但是,只要美帝国主义一天不放弃它那种横蛮无理的要求和扩大侵略的阴谋,中国人民的决心就是只有同朝鲜人民一起,一直战斗下去。这不是因为我们好战,我们愿意立即停战,剩下的问题待将来去解决。但美帝国主义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好吧,就打下去,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就准备跟它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们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毛泽东这样讲到:
所谓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快要”二字作何解释,这点是许多同志的共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的思维具有跨越性的特点,这种特点使他把天上人间、神仙皇帝、凡夫俗子、花鸟虫鱼,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联系起来,在他的语言中,常常见到鱼在飞翔,鸟儿在说话,党八股在吓人,语言像个上海的小瘪三那样可憎等等这些充满奇思异想的描述。
……但是很多人的调查方法是错误的。调查的结果就像挂了一篇狗肉账,像乡下人上街听了许多新奇故事,又像在高山上观察人民城郭。(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土地于后,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些英勇战斗者的血,不是白流了吗?这是非常不妥当的发问。吃饭于前,又拉屎于后,不是白吃了吗?睡觉于前,又起床于后,不是白睡了吗?可不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呢?我想是不可以的。吃饭就一直吃下去,睡觉就一直睡下去,英勇战斗就一直打到鸭绿江,这是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幻想,在实际生活里是不存在的。(毛泽东:《论持久战》)
毛泽东的语言风格,以其无与伦比的巨大感召力,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7.联系实际,注重实用
毛泽东非常注重联系实际,讲究语言的实用性。他认为,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才是讲话的最大弊病。所以,毛泽东倡导并发起的“反对党八股”的运动,“既成为唐宋以来崇尚文以载道的古代优良文学传统的继承发扬,又成为对流行一时的党八股的一记猛喝,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毛泽东不满足于把话讲得清楚明白,而是力求富有表现力,力求鲜明的个性和魅力。毛泽东这种讲话风格,为后人提供了光辉典范。
反对党八股
—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演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老一辈革命家的讲话艺术(5)
(一九四二年二月八日)
刚才凯丰同志讲了今天开会的宗旨。我现在想讲的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怎样拿党八股做它们的宣传工具,或表现形式。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如果不连党八股也给以清算,那它们就还有一个藏身的地方,它们还可以躲起来。如果我们连党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对于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最后地“将一军”,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一个人写党八股,如果只给自己看,那倒还不要紧。如果送给第二个人看,人数多了一倍,已属害人不浅。如果还要贴在墙上,或付油印,或登上报纸,或印成一本书,那问题可就大了,它就可以影响许多的人。而写党八股的人们,却总是想写给许多人看的。这就非加以揭穿,把它打倒不可。
党八股也就是一种洋八股。这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我们为什么又叫它做党八股呢?这是因为它除了洋气之外,还有一点土气。也算一个创作吧!谁说我们的人一点创作也没有呢?这就是一个!(大笑)
党八股在我们党内已经有了一个长久的历史;特别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有时竟闹得很严重。
从历史来看,党八股是对于五四运动的一个反动。
五四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些都是很对的。在那时,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那时的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做文章的人都用文言文。总之,那时统治阶级及其帮闲者们的文章和教育,不论它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八股式的,教条式的。这就是老八股、老教条。揭穿这种老八股、老教条的丑态给人民看,号召人民起来反对老八股、老教条,这就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一个极大的功绩。五四运动还有和这相联系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大功绩;这个反对老八股、老教条的斗争,也是它的大功绩之一。但到后来就产生了洋八股、洋教条。我们党内的一些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则发展这种洋八股、洋教条,成为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东西。这些就都是新八股、新教条。这种新八股、新教条,在我们许多同志的头脑中弄得根深蒂固,使我们今天要进行改造工作还要费很大的气力。这样看来,“五四”时期的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反对封建主义的老八股、老教条的运动,后来被一些人发展到了它的反对方面,产生了新八股、新教条。它们不是生动活泼的东西,而是死硬的东西了;不是前进的东西,而是后退的东西了;不是革命的东西,而是阻碍革命的东西了。这就是说,洋八股或党八股,是五四运动本来性质的反动。但五四运动本身也是有缺点的。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反对旧八股、旧教条,主张科学和民主,是很对的。但是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就影响了后来这个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发展,分成了两个潮流。一部分人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这就是共产党人和若干党外马克思主义者所做的工作。另一部分人则走到资产阶级的道路上去,是形式主义向右的发展。但在共产党内也不是一致的,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发生偏向,马克思主义没有拿得稳,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这就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这是形式主义向“左”的发展。这样看来,党八股这种东西,一方面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因素的反动,一方面也是五四运动的消极因素的继承、继续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东西。我们懂得这一点是有好处的。如果“五四”时期反对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是革命的和必需的,那末,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来批判新八股和新教条主义也是革命的和必需的。如果“五四”时期不反对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中国人民的思想就不能从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的束缚下面获得解放,中国就不会有自由独立的希望。这个工作,五四运动时期还不过是一个开端,要使全国人民完全脱离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的统治,还须费很大的气力,还是今后革命改造路上的一个大工程。如果我们今天不反对新八股和新教条主义,则中国人民的思想又将受另一个形式主义的束缚。至于我们党内一部分(当然只是一部分)同志所中的党八股的毒,所犯的教条主义的错误,如果不除去,那末,生动活泼的革命精神就不能启发,拿不正确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恶习就不能肃清,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而对于老八股和老教条在全国人民中间的影响,以及洋八股和洋教条在全国许多人中间的影响,也就不能进行有力的斗争,也就达不到加以摧毁廓清的目的。
一、老一辈革命家的讲话艺术(6)
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这三种东西,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都不是无产阶级所需要的,而是剥削阶级所需要的。这些东西在我们党内,是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中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成分极其广大的国家,我们党是处在这个广大阶级的包围中,我们又有很大数量的党员是出身于这个阶级的,他们都不免或长或短地拖着一条小资产阶级的尾巴进党来。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的狂热性和片面性,如果不加以节制,不加以改造,就很容易产生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它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洋八股,或党八股。
要做对于这些东西的肃清工作和打扫工作,是不容易的。做起来必须得当,就是说,要好好地说理。如果说理说得好,说得恰当,那是会有效力的。说理的首先一个方法,就是重重地给患病者一个刺激,向他们大喝一声,说:“你有病呀!”使患者为之一惊,出一身汗,然后好好地叫他们治疗。
现在来分析一下党八股的坏处在什么地方。我们也仿照八股文章的笔法来一个“八股”,以毒攻毒,就叫做八大罪状吧。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有些党八股,不只是空话连篇,而且装样子故意吓人,这里面包含着很坏的毒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还可以说是幼稚;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则不但是幼稚,简直是无赖了。鲁迅曾经批评过这种人,他说:“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科学的东西,随便什么时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