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渔夫与管理学-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到现在,我们无法得知这对新婚夫妇之间更多的情感内幕。直到现在,那个女孩还在逃避记者们的质询。如果她是快乐的,她就会有许多爱的感悟。如果她是幸福的,她就会把她的幸福告诉所有关心她的人。她在逃避什么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出于需要的爱
马斯洛把爱划分成两种,第一种叫“出于匮乏的爱 (deficiency…love) ”,第二种叫“存在的爱(being…love)”。路易士也将爱分为两种:“出于需要的爱(need…love)”和“赠与的爱 (gift…love)”。很好,他们注意到了爱的两种层面。
  “出于匮乏的爱”和“出于需要的爱”其实是对爱的索取。你匮乏,你需要,你利用她,你操纵她。她也在试图利用你、操纵你。你们相互利用、相互控制、相互占有对方,把对方当作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即使你们踏上婚姻的殿堂,也不过是为了合法地利用对方的身份、财产和身体。是的,男人有许多用途,女人也有许多用途,你们彼此需要,但那不是真正的爱。“出于匮乏的爱”怎么是真正的爱呢?“出于需要的爱”怎么是真正的爱呢?那不是爱,那是爱的赝品。多么幽默啊,原本能够打开天堂之门的爱,最后却打开了地狱之门。
  当两个“性本能”的男女走到一起来的时候,他们都只有“出于匮乏的爱”和“出于需要的爱”。他们没有爱,他们是那样强烈地需要爱,以致于他们会如饥似渴地占有着对方。他们在榨取,你争我夺,但他们还是没有得到最初所期望的那种爱,他们失望了,彼此憎恨。
  刚刚来到这个人世间的小孩子,对于母亲的爱也是一种“出于匮乏的爱” 和“出于需要的爱”。他需要母亲,他依赖母亲,没有母亲他无法活下去。他爱他的母亲,因为她关系到他性命之维系。其实这不是真的爱,他可以爱任何一个呵护他的人,只要那个人给他爱抚、食物和安全——母亲就是那样一个人,他不但从她身上得到奶水,同时也得到了他所需要的爱。
  如果你的父母真的爱你,他们应该培养你的独立性。但大部分的父母没有这么做,他们喜欢那种被需要的感觉,孩子越需要他们,就越能证明他们的自我,就越能证明他们是伟大的父母。他们心甘情愿地付出,同时也要求回报。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能够给他们带来荣耀,这些荣耀能够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他们是伟大的父母。当然,仅有荣耀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孩子的孝顺和赡养。很遗憾,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失望了。社会舆论总是谴责那些忘恩负义的子女,却不去追查父母们的失职。
  因此,许多人一辈子都表现得幼稚。他们永远长不大,年龄上变大,心智却没有跟着长大。他们的心态也依旧是不成熟的,总是在索求爱,就好像幼年时期对奶水的需求一样。他们总是在索求,却不愿意付出——如果他们有所付出,那就一定要求回报,就像父母要求他们回报一样。他们总是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处理他的社会关系,包括情人、包括朋友、包括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如果他得不到那种回报,他就会失望、就会憎恨、就会去重新寻找。于是,他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女人,她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男人,却依然是失望与憎恨。这种情形在职场上也很常见:你以一个打工者的身份经历了一个又一个老板,你以一个老板的身份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员工,但每次都是失望与憎恨。
  然而,当一个人真正爱着的时候,他是不会想到回报的。他会无怨无悔地爱着,无怨无悔地付出。当一个人开始爱,而且不是出于需要的时候,他才是一个成熟的人。
  一个成熟的人才会拥有真爱的芬芳。就像一朵花的绽放,无论是在山谷、地头、阳台上、或者公园里,它不会在意有没有人来欣赏它。它只是尽情绽放着,让生命的芬芳在身边弥漫——弥漫在那个有人、或者没人的空间。即使没有人知道它的美丽、没有人分享它的快乐、没有人品味它的芬芳,它也不会难过。它是一个独立而又成熟的生命,它绽放着,不求回报地绽放着,在那个有人、或者没人的空间。
  “出于需要的爱”和“赠与的爱”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在于如何得到、如何得到更多。后者在于如何给与、如何给与更多——他会无条件地给与,他的给与是爱的绽放,是飘逸的芬芳。
  杨振宁教授与翁小姐之间的婚姻,很显然是一种“出于需要的爱”。他把翁小姐看成一件礼物,他有一种得到的快感,但那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赠与的爱”,他决不会把翁小姐看成一件礼物,恰恰相反,他会把自己当成一件礼物奉献出来。
   。 想看书来

两棵树的爱情
女诗人舒婷为她的爱人写过一首非常优美的诗作《致橡树》。在诗中,她这样咏叹道: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为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只有那些独立而又成熟的人才会拥有真正“存在的爱”,才会给出“赠与的爱”。当两个独立而又成熟的人在爱着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两棵树的爱情,是两朵花的爱情。他们会像女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中所咏叹的那样,在爱之中彼此独立、彼此尊重、彼此帮助。
  不要为了某种需要而牺牲你的独立和自由,那样是很可悲的。也不要为了某种需要去占有和控制,那样是很可耻的。如果你们真的爱着,就不要玩弄什么政治游戏、不要占有、不要控制、不要操纵。你怎么能够玩弄你的爱人呢?你怎么能够控制你的爱人呢?
  如果你们真的爱着,就应该尊重彼此的独立和自由,并且帮助对方在独立和自由中得到更有生命力的成长。你们不是因为相互需要、而是因为相互支持站在一起。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你要爱着他,尊重他,帮助他,但不要利用、不要控制,让他自由地选择、自由地成长。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给他爱的教育,帮助他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成熟的人、一个充满爱的人。不要担心他会变坏,如果你是对,他肯定错不了。
  如果你是对,你的爱情也肯定错不了。你知道怎样去帮助她,直到你们之间彼此独立。如果你不独立,你就不会真爱。如果她不独立,她也无法真正地爱你。所谓“存在的爱”和“赠与的爱”,是两个独立的人在一起分享爱、分享成长的喜悦、分享生命的智慧和芬芳。
  然而,当两个人因为“出于匮乏的爱”和“出于需要的爱”走到一起来的时候,他们会摧毁彼此的自由。你与其说是她的爱人,不如说是她的囚徒。同样,她也是你的囚徒。你们表面上是情侣、是夫妻,其实却是亲密的敌人。你们互相利用、彼此折磨,直到关系彻底破裂。当你从这样的婚姻中挣脱出来时,你会感到一身轻松。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占有是爱的克星
也许你会认为你也曾经爱过,只是后来把事情搞砸了。其实那只是你的误会,那不是爱,那是性的吸引力。你被她的美貌给弄晕了,被她温情脉脉的性感给弄晕了,但你迟早是会清醒过来的。后来,你们就吵嘴——你想退出,可她不干,因为她在占有你,她不愿失去你。
  裴多芬写过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诗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事实上,如果你不自由,你就无法爱;如果你无法爱,你的生命就不能成长。永远要让你的心灵保持自由,那是爱与生命的源泉。
  如果她真的爱你,她就不会占有你,她也会小心翼翼地、生怕破坏了你的自由。占有是爱的克星,当她在占有你时,你就会失去自由,爱的源泉枯竭了,生命的枝叶也在开始发黄。
  然而,许多人仍然在努力地维持那种互相占有、彼此控制的婚姻关系。因为占有,男人成了女人的一部分,女人也成了男人的一部分。因为占有,你的自我会显得很强大。你之所以维持这种没有爱的婚姻,仅仅只是为了占有。
  “我的”这个词是占有的标志,你会把你所占有的一切都贴上这个标志。“我的身体”、“我的父母”、“我的家庭”、 “我的儿子”、“我的邻居”、“我的老板”、“我的员工”、“我的烦恼”……当某人夸奖了你,你也会认为那是“我的荣誉”。可是,你从来就没有真正占有过,你只能象征性地占有。
  你怎么能够占有朋友呢?你怎么能够占有邻居呢?你怎么能够占有老板呢?他们和你一样,他们属于自己,你从未占有过他们。
  你怎么能够占有身体呢?你怎么能够占有烦恼呢?你怎么能够占有荣誉呢?恰恰相反,身体在占有你,当身体占有你的时候,你就失去自由了,你活着唯一目的就是保养这副身体。烦恼在占有你,当烦恼占有你的时候,你就失去自由了,你的生活从此就消失了欢声笑语。荣誉在占有你,当荣誉占有你的时候,你就失去自由了,你会为了荣誉而战,直到筋疲力尽。
  占有是一种可笑的心理现象。从表面上看,你占有得越多,你的自我就会显得越强大,但那只是一种虚假的证明。你似乎占有了一个女人,事实上你并没有占有。即使你控制了她,也不可能占有——你只是破坏了她的自由而已。
  圣地亚哥占有过一个女人,他因此把她叫做妻子。他们之间可能从未爱过,如果他真的爱过,她会成为他永远的记念、比童年更深切的记念。在他的梦中,狮子成了童年的象征,她也应该成为爱的象征。
  没有爱的人常常回忆童年的快乐,有爱的人则会忘记,因为爱会使得生命拥有更丰盈的快乐。在生命成长的历程中,爱应该成为比童年更有价值的回忆。
  圣地亚哥没有爱过他的妻子,他只是以丈夫的名义占有过她。然后,从她身边经过,继续占有别的东西。他用打架和角力的方式占有,他占有了那些赢来的赌资,也占有了“冠军”的荣誉。还有那些大鱼,还有那些伟大的事件,还有那些妻子以外的女人,还有那些海上的风暴……
  然而,其实他什么也没有占有。往事就像一张旧报纸,他所占有的一切,不过就是一张旧报纸而已。他睡在旧报纸上,在梦中一路搜寻,沿着来时的路一路搜寻。他搜寻着,希望找到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他找到了那些小狮子、那些小狮子之间的爱。那是他的童年,他与生俱来的天然的纯真和爱,至今还珍藏在他的心灵深处。但从那以后,他似乎就没有再爱过,只有永无止尽的需要和占有。从那以后,他的生命也停止了成长。他的年龄在不断变老,生命却一直停留在遥远的童年。
  他看着那些小狮子,就这么醒过来。醒过来之后就又一次远离了童年,远离了梦、远离了寓言和暗示。他望望敞开的门外边的月亮,摊开长裤穿上。然后,他来到窝棚外面,撒了一泡尿。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但新的一天和过去的许多天没有什么两样。
  除非有了爱,新的一天才会真正开始。而生命,也将恢复它的成长。
  

划船出港
他是一个孤独的老人,每天驾着小船在湾流中钓鱼的老人。至今已是八十四天过去了,他连一条鱼也没逮住。
  现在是第八十五天的凌晨,老人在黑暗中划船出港。与此同时,还有许多其他的船只也在出海,老人听到他们的船桨落水和划动的声音,尽管此刻月亮已掉到了山背后,他还看不清他们。
  偶尔有条船上有人在说话。但是除了桨声外,大多数船只都寂静无声。它们一出港口就分散开来,每一条驶向指望能找到鱼的那片水面。
  我非常喜欢《老人与海》中的这一段叙述。每天凌晨,老人都会划船出港,犹如都市里的打工族每天都会乘车上班,也犹如老板们每天都会投入他们的商业活动……甚至会让我们联想起,青春年少时面对陌生社会的兴奋和茫然。划船出港,划船出港,划向那一片烟波浩淼的水面。
  人生就是一次划船出港。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划船出港。当我们离开了母亲的怀抱、当我们离开了家、当我们离开了校园、当我们每一次开始人生的思索和追求……每一次都仿佛是在划船出港,划向那一片烟波浩淼的未来。
  我们的人生之路,也仿佛是一次海上的航行。每个人都在驶向指望能找到鱼的那片水面,每个人的方向和他所经过的路,都是一种难以描述的状态。
  那是一条难以描述的人生之路。我们驾驶着各自的船,驶向各自的指望……然而,哪一片水面能够找到鱼?你捕鱼的设备、经验、技巧、力量、以及运气如何?天气、海浪、以及意外事故对你有多大的影响?这一系列的疑问在困扰着我们。我们学习过许多成功的案例,但我们自己的人生之路仍然是那样扑朔迷离。
  那是一条难以描述的人生之路。我们仿佛是在神秘莫测的海上航行,从而联想起2500年前的一位中国老人,人们称他为老子。他是一个智慧的老人,人们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指引。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老子的故事
从字面上理解,老子就是老先生的意思,犹如孔子就是孔先生的意思一样。但老子这个称呼,却包含着一种特别的情感、一种特别的敬爱。根据古代中国人的习惯,他们只会尊称自己的父亲为老子。如果有人胆敢在别人面前自称老子,那就意味着一种妄自尊大和冒犯。
  没有人知道老子的真实姓名。于是,人们就像尊称自己的父亲一样尊称他为老子。在中国上下500年的历史上,这种尊称是绝无仅有的。
  传说,老子的母亲姓理,理智的理,理解的理,道理的理。理氏怀胎81年,生下一个白头发、白眉毛、白胡子的男孩,就感慨万分地把他唤做老子。根据这个故事推断,老子就不是老先生,而是老儿子的意思了。
  这个传说看似荒诞,却寓意深刻。如果说老子象征着人生的智慧,那么这个传说背后的真实故事就是:有一个女人,经过长达81年的深思,终于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就好像佛教故事中的观音菩萨一样——《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说,观音菩萨在深入思考人生的终极目标问题时,她透过纷繁的俗世生活,看清了生命的真实意义,因此超脱了一切的痛苦和厄运。
  无论是理氏,还是观音,似乎都意味着,人类必须通过一种女性的方式到达智慧。男性的方式是攻击性的,女性的方式是接受性的。男性的方式是攻击性的,他在思考如何攻击,他会向着外面的世界,去追求、去奋斗、去掠夺、去获取。女性的方式是接受性的,她在思考如何接受,她会守护着自己的那道门,选择接受的对象、以及用何种方式接受。在人类的历史上,之所以形成男人追求女人的恋爱模式和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模式,也是因为性别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自然分化。
  人们常常用金子来比喻智慧的价值,然而,这种比喻却很不恰当。你可以用攻击性的方式去获得金子,但你无法用攻击性的方式去获得智慧。智慧不是金子,它不在外面,你就算踏遍千山万水、用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也找不到它。它在你的里面,在你的心灵深处。它不是金子,它是点金术。
  是的,它是神奇的点金术。当你真正理解了它,你再也不会攻击,再也不会掠夺,你只是接受,像女人那样温柔地接受,像老子的母亲那样安静地接受——然后,你要体验、要感知,像老子一样感知,像老子一样关注于你的感知——就在一刹那之间,你的眼前焕然一新,生活充满了美感,天堂进入了你的心中。
  你不可能采用攻击的方式进入天堂——恰恰相反,你应该采用接受的方式,让天堂进入你的心中。天堂不是一个地理的地方,它是一个心理的经历。一个懂得接受的人是丰富的,一个懂得感知的人是快乐的。当你接受了这个世界,然后去感知它,你会看到千姿百态的美,你将生活在连续不断的惊喜中。
  花园是天堂的一种形式,山林是天堂的一种形式,海洋也是天堂的一种形式。你可以静静地坐在花园里欣赏天堂的美;也可以用旅游的方式在山林中感受美的千变万化;还可以站在海边、或者船甲板上,看海水翻涌,看浪花飞溅,抛珠洒玉似的飞溅出许多动态的美。你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形式的美,如果你懂得接受,懂得感知,那么你就会发现那个天堂,那个精彩纷呈、快乐无限的天堂。
  然而,你没有采用接受的方式,以致于你无法感知它的美。你认为这个世界是丑陋的,你攻击它,你挑战它,你要创建一种自以为是的美。于是它就变成了你的假想敌,丑陋的、恐怖的、不可理喻的假想敌。你的前途,你的人生,也因此变得吉凶未卜、祸福难测。于是你感到无助,你需要求助于一个智者,像老子一样的智者。
  不过,看来老子帮不上你的忙,就像我一样帮不上你的忙。他不能帮助你打败你的假想敌,他只能帮助你打败你自己。可是,你怎么能够打败自己呢?你是那么脆弱,你要变得强大起来——你不能理解老子的话,你不能心甘情愿地当一个弱者。
  那条难以描述的人生之路,老子称之为“道”。他说:“道可道,非常道。” 这句话道来道去了2500多年,像绕口令一样让人费解。
  

道可道 非常道
老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但奇怪的是,我们居然找不到他的个人资料。直到现在,老子的身世和生平一直是个谜。我们只能从一些传说的故事中,去寻找他那扑朔迷离的身影。
  传说,老子活到了90岁高龄,好像神话故事里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仙翁。那一年,他骑着一头青牛,从函谷关进入沙漠,从此不知所终。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高人,他们通常都会用归隐山林的方式来完成他们对生命的体验,只有这个老头,居然玩起了西部探险。你能想象一个人在那种荒凉地域中的生存状态吗?在那里,社会已经消失了,你再也不需要证明自我,你只是活着——很纯粹地活着,你会忽然明白生命的真实意义。
  当他经过边境的时候,函谷关的关令尹喜把他拦住了。尹喜好奇地向他询问了许多问题,然后说:“人类生活在痛苦中,惟独你是一个例外,这太不可思议了。现在,你必须为人类做一件事情——写一本书,把你的智慧留下来,否则我是不会放你过去的。”
  老子笑着回答:“智慧是一种状态,是很难用文字描述出来的,我恐怕做不到。”
  尹喜沉吟着说:“你能够描述多少算多少。无论你能够留下多少内容,总比没有的好。”
  老子被迫开始了写作,这就是《道德经》诞生的过程。幸好他是中国人,幸好他使用的是汉字。与世界上的其它文字有所不同的是,汉字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工具,它还是一种智慧的载体。它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每一个汉字都堪称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智库,你可以通过说文解字的方式,去参悟每一个汉字的玄机。同时,它还具有一种超稳定的形式结构,使得《道德经》能够穿越数千年的时空,完整地流传到今天。
  这是《道德经》的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非常深奥,很难理解,因此也有好几种解释。我曾经对它也颇有研究的兴趣,也做过一番考证,也试图给出一个自以为是的立论。后来一想,虽然学者们的说法各有差异,但不过是一些门户之争罢了,因为他们中的任何一种解释对于原文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其中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解释是:“可以说得出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
  “道”为什么说不出呢?
  第一个原因:“道”是一种体验。
  体验是无法传达的。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爱,当有人为爱献身的时候,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你可以在字典里找到这个“爱”字,但你会理解不了它的意义。如果你真的爱过什么人,你就知道“爱”这个字的意义了。意义来自于体验,当你有了体验,它就变得有意义了——否则它就是空洞的。
  文字可以被传达,但文字只是一种容器。如果你没有体验,你拿到的就只是一个空洞的容器。当你看到它、或者听到它,你会用你的体验去理解它。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爱过,他们一辈子也不能理解“爱”这个字的意义,当他们听到有人为爱献身的时候,他们会觉得那个人很傻。尽管字典里也在解释这个“爱”字的意义,但他们理解不了,他们只能姑妄听之。
  “道”是一种体验。你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理解它,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就像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吃饭和恋爱一样。
  第二个原因:“道”是在宁静中被感悟的。
  “道”是一种体验。尽管你也和别人一样吃饭、穿衣、睡觉、撒尿,但别人能够从吃饭、穿衣、睡觉、撒尿的过程中体验出活着的意义,而你只知道活着就要吃饭、穿衣、睡觉、撒尿。你只是在经过一种形式,你并不理解什么是生活,哪怕你拥有更丰富的食物、更漂亮的衣着、更豪华的床榻和马桶,你也只是在经过一种形式。如果没有体验,你就没有真实的生活。
  你只有透过生活的喧嚣才能找到那种体验,才能找到那种被感悟的东西。同样地,你只有透过文字的喧嚣才能理解老子,理解他所说的“道”。
  

渔夫眼中的“道”
应该如何理解那种“道”呢?如果你是一个渔夫,如果你在寻找大鱼,那么你会认为,“道”就是找到大鱼的秘诀。
  多少年来,你一直在学习钓鱼的技术,你成了一个技术娴熟的渔夫,可是你仍然不知道如何才能钓到大鱼。
  准确地说,你曾经钓到过大鱼,但你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持续不断地钓到更大的鱼?你准备了最香艳的鱼饵、最巧妙的鱼钩、最称心的鱼竿,到你曾经钓到过大鱼的水域去守候,可是你总是怀着希望地去,拖着失望回来。你感到困惑,那些大鱼在哪儿呢?
  有许多钓鱼的理论在渔夫们中间流传,其中最盛行的说法就是:到有大鱼的地方去钓鱼。这个理论说,哪怕你只有一张破烂的鱼网,如果选对了地方——比如有很多鱼的小池塘——你就有可能满载而归。
  如果你利欲熏心,你就会觉得这个理论很对。但是,如果你能够冷静下来,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诡辩。如果你知道哪里有鱼,你会想尽千方百计把它们捕捞到手,还用得着这些理论吗?
  的确,在过去的岁月中,由于采用了“市场调查”和“细分化市场营销”的打鱼技术,有许多小池塘被发现了。于是,那里的鱼儿很快就被争先恐后的渔夫们打捞一空,从此后再也打不到鱼了。
  到哪里能找到大鱼呢?
  你的眼前是一片烟波浩淼的水面。
  

小鸟飞过的地方
老人的眼前也是一片烟波浩淼的水面。整整八十四天过去了,他连一条鱼也没逮住。现在是第八十五天的中午,阳光热辣辣地照在他的身上。忽然,他看见其中有一根挑出在水面上的绿色钓竿猛地往水中一沉。他凭着自己的手感就知道,他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鱼。
  但接下来情况似乎有些不妙,大鱼一刻不停地向前游着,它拖着这条小船,一直向着大海游去。老人紧紧地攥着钓索,那样子变得有些滑稽。你有些分辨不清,究竟是这个老渔夫钓到了一条大鱼,还是那条大鱼钓到了这个老渔夫。
  就这样,老人和那条大鱼从白天相持到夜晚,又从夜晚相持到白天。也许,他早就应该砍断那根钓索了,毕竟,他和那条鱼都需要得到解脱。可怜的老人,他在那个漫长而又寒冷的夜晚受了多少罪啊。
  但老人却在轻声地说:“鱼啊,我跟你奉陪到死。”他在想,它是一条多大的鱼啊,如果鱼肉良好的话,在市场上能卖多大一笔钱啊。
  第八十六天的早晨,有一只小鸟飞来了,绕着老人的头部上方飞了一圈,然后用小巧的双脚紧抓住了钓索。钓索的这头是老人,那头是鱼,中间就是这只可爱的小鸟,在钓索上摇啊晃啊。
  “你多大了?”老人问鸟儿,“你这是第一次出远门吗?”
  老人很高兴在这一片苍茫的海面上,有一只小鸟飞来做他的朋友。他跟它说着话,差点儿忘记了他和那条大鱼的较量,直到那条鱼猛地一歪,把他拖倒在船头上。
  他用右手小心地摸摸钓索,发现手上正在淌血。然后掉头寻找那只小鸟,但它已经飞走了。
  梦中的狮子是一种暗示,天空中的小鸟也是一种暗示,生命从未停止过对老人的暗示。如果他能够安静一会儿,他就能够立即听懂它的意义。他会立即结束这场战争,结束他旷日持久的苦难。
  如果他能够安静一会儿,他就会看到那条“道”,小鸟飞过的那条“道”。可是他太紧张了,他在不停地思考,根本没办法安静。小鸟飞来了,又飞走了,他以为只是一种偶然。他曾经一次又一次地错过那些狮子,如今他又错过了这只小鸟。
  “道”就在那里,就在小鸟飞过的地方。“道”是一条路,一条由此达彼的通路,一条远离苦难、通向快乐天堂的路。如果你没办法安静,你根本就看不懂它。它不是一条高速公路,也不是一张地图,它就像那只鸟儿在天空中的飞翔,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你不知道那只小鸟从哪里来,又将要到哪里去,它飞过了天空,没有人能够追随。
  在小鸟飞过的地方,有一些白云在那里。那些白云也是一种暗示,一种让人熟视无睹的暗示。老人很少注意它们,他从来不问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