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后现代经济-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后现代主义者谋杀案式的导读
一
被称为“后现代主义之父”的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艾托尔?格罗奇在自己家的餐厅里,被人同时用毒酒、手枪、匕首、毒镖四种方式谋杀了。
在艾托尔?格罗奇的死亡现场,有他的妻子、同行、作家、女研究生和女访问学者等,他们正在帮助教授筹备召开后现代主义学术会议。
法国的后现代主义者鲍德里亚、利奥塔、德勒兹、拉康、克里斯蒂娃、德里达,意大利的艾柯,美国的杰姆逊、罗蒂等居然也卷入了这一事件。虽然他们不在现场,却是即将赶赴现场的嫌疑人。
警长最后也只能作出一个“后现代”式的结论—谁都没有杀他,虽然他确实死了。
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案为什么破不了?
后现代主义价值的秘密由此导出……
二
委拉斯凯兹的著名油画《侍女》中,存在着许多秘密。
此画的奇妙之处在于,出现了原本不该出现在画面中的绘画者本人。画家把自己作这幅画的情景也画进了油画当中。在此画完成3年后,画家被授予骑士称号,画家一高兴,竟将红色勋章补画到原画上。
委拉斯凯兹的油画《维纳斯对镜梳妆》与《侍女》都涉及镜子。在《维纳斯对镜梳妆》中,维纳斯与梳妆镜处于同一个世界;而在《侍女》中,处于世界二的画家成为被关照的对象,世界一(被画者菲利普四世与玛利亚娜王妃)与世界三(欣赏此画的观众)处于同一个位置,而世界一又通过镜子映回到画中,因此只剩下世界三独立于所有视角。
不同世界之间的转换,隐藏着后现代交换的秘密……
三
田阳终于明白,这个小镇上的鬼和凡人基本上区别不大。田阳开始探听关于鬼界货币的消息。
原来先前街道边商贩们贩卖的就是他们本身修炼出来的一些鬼力,这些鬼力虽然不甚精湛,但却也能够帮助普通的小鬼增加一定的修为。根据鬼力团的精纯度,价格也有所不同。田阳先前看到的那些黑色晶块,就是鬼界的货币,俗称鬼金。
鬼界的鬼皇,据说就是依靠一块至今还没有吸收完的土属之精石才达到了现在的境界。不过,鬼金的纯度和炼化难度是成正比的。就小鬼来说,能帮助恶鬼进行突破的鬼金就绝对不是他们可以炼化的,所以就算得到了高纯度的鬼金,他们也多半只能拿出去先换取能够帮助他们达到突破的大量低等鬼金。正因为如此,鬼界的鬼金也就变相地成了一种流通的货币。
鬼界货币启发人们,货币与货币也是不同的……
四
一个陌生男子X,穿过巴洛克建筑的走廊,穿过几何图案的花园。
到处都是塑像般无所事事的绅士,面无表情的仆人,机械重复的纸牌,了无生气的舞会。
在一片毫无色彩的人群中,年轻美貌的A光彩照人地出现在那里。
X走向A,告诉她,一年前在马里昂巴德,他们曾经相遇并发生过关系,他们约好在这里重新见面。
A断然否认,从来不记得有这回事。她有丈夫M,一个灰色但真实的存在。
A夫人在马里昂巴德的旅馆里到底干了什么?
如果你理解了《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这部电影,也就找到了后现代组织秘密的线索……
五
毕利挣脱了时间的羁绊。
他就寝时是个衰老的鳏夫,醒来时却正在举行婚礼。他从1955年的门进去,却从另一个1941年的门出来,他再从这个门回去,却发现自己在1963年。他说他多次看见自己的诞生和去世,随心所欲地回到他的生与死之间的一切事件中去。
如果我们把毕利的处境当做经济学实验的一个假设条件,就会惊奇地发现,资本消失了。因为资本一直以来被当做牺牲现在的享受,以换取未来更大的收益。如果现在与未来的时间是颠三倒四的,资本还有什么意义呢?
后现代经济令人惊奇地在现实中还原了这样的假设条件。我们在后现代绘画中反复看到一个主题:在身体欲望中,钟表在流淌,时间消失了。这不是偶然的。
其实,后现代主义者语义中的身体、欲望只是后现代感性的一种隐喻,这种隐喻是经济人理性的反义语。我们可以把后现代感性扩展到一系列后现代资本现象上……
六
沙尔科在女病人歇斯底里时作弊了吗?
神经病学之父沙尔科广泛邀请包括弗洛伊德在内的医学人士,现场参观歇斯底里症演示。他将病人带到人们面前,用催眠术使歇斯底里症病人当着众人的面产生缓解表征。这样的表征“声情并茂”,效果强烈。
有人怀疑被用于歇斯底里症演示的病人,实际是演员。歇斯底里症并未实际发生,或大大被夸张。因为病人总是按照研究的需要“发作”,并且表现得过于完美。事实上,这项科学研究也确实造就了许多影视界的女明星。
沙尔科的“实地真人演示”有助于我们理解后现代制度的特点。
就像福柯说的,与权力相关联的知识有权使其自身真实。虚构的事实由于与权力结合,而成为比真实“更加真实”的事实,具有制度化的控制力。
七
白雪公主是个无家可归的黑发美人,七个小矮人是普通的食品厂工人。白雪公主讲粗话,写*诗,与七个小矮人同居,每天在浴室里与他们*。这是美国作家巴塞尔姆的中篇小说《白雪公主》的内容。巴塞尔姆戏仿了格林童话,把传统的价值观在后现代场景中完全颠覆了。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白雪公主的福利状态似乎出了问题。在现实中,她与七个小矮人*,但心目中的王子却是保罗。王子对于她来说,本来应该是个帕累托最优。但格林童话中那个风度翩翩的王子保罗,到了巴塞尔姆的笔下,表现实在差劲,像个偷窥女厕所的下流坯子,他既达不到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要求的局部最优,也达不到第二定理要求的全局最优。
现实是什么呢?就是解构了帕累托最优之后的“碎片”。巴塞尔姆的名言是:“我只相信片断。”在后现代状态中,福利多元化为碎片。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自序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1)
坚固的华盛顿互惠公司在119周年纪念日烟消云散,坚固的雷曼兄弟公司在挺立了158年后烟消云散……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危机,击中了这个世界最坚固公司的软肋。
一切坚固的东西,其实已经烟消云散了两次。
1989年,“一切坚固的东西”在东方始料未及地烟消云散了。典型的标志是,坚固的苏联不可思议地烟消云散了。福山据此把西方的胜利称为“历史的终结”。
然而同样始料未及的是,从“9?11”中坚固的世贸中心的烟消云散,到2008年坚固的华尔街投资银行的烟消云散,“一切坚固的东西”在西方也烟消云散了。历史难道又要“终结”?
后现代主义者预言了美国金融危机。
鲍德里亚形容这种危机的形势是:“货币不可兑换黄金,符号不可兑换参照。”①华尔街构造了一个超级“仿真”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美元与它“仿真”的参照物—真实世界—脱节了。“仿真”的意思是从此所有的符号相互交换,但绝不和真实交换(而且只有以不再和真实交换为条件,它们之间才能顺利地交换,完美地交换)。②这是对美国投资银行、衍生金融工具操控者和以“两房”(房地美、房利美)为代表的房地产商的所作所为多么透彻的揭露。现代性在符号与真实世界脱节的过程中,起到了使作为价值结构游戏的符号坚固化的作用。“参照价值为了唯一的价值结构游戏的利益而被摧毁。”①
事实证明,历史的终结并非只针对东方,也同样针对西方;历史的终结是东西方共同的“终结”—是它们所趋同的工业化历史的“终结”。终结的对象,是工业化本身,是坚固本身!
这一切都是因为—后现代的历史“开始”了。
工业化的存在方式就是“坚固”。坚固就是大而集中,以房地美、房利美为代表的坚固力量在做大做强后做死,极富象征意味地代表着大规模生产时代的夕阳西下。后现代以碎片的方式存在,正好与坚固相反。比如云计算,就是一种“烟消云散”式的碎片化计算—像云一样虚拟,小而分散。按照梅特卡夫法则,互联网的价值是其节点的平方。节点就是后现代主义者所说的碎片,因而也可以说,后现代经济的价值就是碎片的平方。
后现代生存在碎片中。
马歇尔?伯曼的《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书认为,“对现代性说了某种实质性东西的唯一作家便是福柯”。现代性是工业化的另一种说法,福柯把现代性比作一个最坚固的东西:监狱。当绝对理性掌握在代理权力手中时,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无形的监狱,对自己进行惩罚与规训。福柯在现代性的漫漫长夜中,表达了人们在超级异己力量面前的那种被动和无助的感觉。
齐格蒙?鲍曼的《生活在碎片之中》则描述了后现代充满希望的一面:“随着集中立法的烟雾的消散和代理权力回归当事人,这种选择明显交给了道德个人自己的策略去决定,伴随选择而来的是责任。”当超级权力烟消云散后,人们回到日常生活,在碎片化的生存中,用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打破鲍德里亚所说的生产之镜的理性牢笼,实现了真正的个性自由。
在后现代经济中,每个碎片就是一个参照点,而每个参照点都是地球的中心。在碎片化生存中,每个把自己当做人,以自己为本的人,将不再允许代理人操控这个世界,将不再允许这个世界脱离自己实实在在的利益参照点。碎片化生存以每个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代理人为中心,确定世界的游戏规则。
自序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2)
工业化历史的“终结”,就是后现代历史的“开始”。
《后现代经济》站在历史“终结”与“开始”的切换点上,告诉你价值选择的方向。
《后现代经济》强调东西方“第二次浪潮”的坚固理念必须转变,它特别强调:
—虚拟的信息对于坚固的货币的价值优先性。比如,透明化的信息要优先于不透明的华尔街,信息的虚拟经济高于金融的虚拟经济。
—小对于大的价值优先性。比如,微不足道的个人的选择权要优先于庞大的投资银行代理人的力量,中小企业网商集群高于患大企业病的传统企业。
—碎片化生存对于宏大叙事的价值优先性。比如,分散的股民的真实利益表达要优先于为利益集团代言的宏大叙事,Web 高于一对多的广播模式。
—强调个性化生产对于大规模制造的价值优先性。比如,每个人切合具体情境的理财要优先于集体涨落的共振,个人创意高于低附加值的“中国制造”。
—强调日常体验对于中间代理人的价值优先性。比如,个人的良好体验要优先于代理人的自我中心。
—强调目的性对于工具性的价值优先性。比如,追求幸福高于追求金钱。
……
《后现代经济》显示,现代性思想中一切坚固的东西,都抵挡不住更高的“第三次浪潮”的解构与建构,经济也一样:
—抽象事物烟消云散后具体事物凸显出来。比如,经济将变得更加感性化、审美化,人们将不再盯着“我们”的股指这样的抽象符号,而是专注于“我”的具体生活。
—一般事物烟消云散后个别事物凸显出来。比如,自由不再意味着我们的一般选择,而是我的独特选择,多样化的品种带来多样化的选择,品种不经济将变成品种经济。
—机械性事物烟消云散后有机性事物凸显出来。比如,人们不再受制于僵化的正式组织、正式制度,创新与灵捷柔性将使组织像个体一样成为有机体,跨越变革鸿沟。①
—非生命性的价值烟消云散后生命性的价值凸显出来。比如,人们将从崇拜做大做强的恐龙级异化体,转向亲近以人为本的一切灵活的事物。
……
所有这一切,都会给你带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切由你选择,一切皆有可能。后现代经济使你摆脱被美国华尔街控制的无助感觉;在后现代的每一个早晨,每个作为草根的你醒来的时候,都会同样感到大权握在你的手里。
《后现代经济》核心就是帮助你理解“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这枚硬币的反面:“信息网络中的个性化何以可能。”你会发现,云里雾里那些碎片化的东西,原来就是你心中的个性化选择。
互联网时代可以称为批判的时代,没有什么东西能逃避后现代的批判。理性企图躲在神圣的背后,现代性企图躲在尊严的背后,超越这种批判;结果更加引起人们对它们的怀疑,失去了人们对它们真正尊崇的地位。因为只有经得起互联网的自由和公正审查的东西,才能得到未来的尊崇。
最终,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后,一切灵活差异的东西将一一浮现。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章 后现代经济—价值(1)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对价值论来说,这意味着一元化的效用“烟消云散”为多元化的价值。
如果人们回到价值的基本面来考虑问题,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给人们留下的最根本的反思,应是对价值确定原则的重新思考。
在这场引起人们巨大经济利益损失的游戏中,有一个基本的游戏规则,从现代性角度看非常正常,但从后现代性角度看非常反常,这就是脱离参照点确定价值的游戏规则。
在“脱离参照点确定价值”这一基石性的原则上,东方与西方“坚固”程度相同:东方要求从多元化的具体价值中,萃取出一元化的抽象价值,以保持价值的坚固性;西方要求从多元化的主观价值中,萃取出一元化的客观效用,以保持价值的坚固性。一二百年来,人们对此已习以为常。
但从后现代的观点看,将多元化的价值参照点过滤掉,存在着一元化的价值异化的风险。鲍德里亚指出,问题的实质在于“货币与真实生产的脱节”,是“参照的丧失”。①
金融危机正是表现为在确定价值时,华尔街这个超人的异己力量对无能为力的所有个人的压制性。在危机之前,华尔街确定价值远远脱离了真实世界、日常生活这样的参照点,用鲍德里亚的话说,“它摆脱了市场本身,成为卸载了所有信息和意义的自主仿象,它本身成为信息并且在自身交换。此时它不再是一种商品,因为它身上既不再有使用价值,也不再有交换价值”。②
坚固的华尔街也许能在这次灾难中恢复其现代性的常态,但是在烟尘散尽后,我们还会有另一种发现:在现代性的废墟上,长出了后现代的蘑菇。
就像星星点点的蘑菇一样,参照点是以多元化的形式存在的,在当代还是以网络的方式存在的。在价值确定的原则中,将参照点纳入进来,将意味着克服现代性最大的一个弱点—生产对于生活的疏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可能坚固到只剩下股票的票面价值那样苍白和单一。生活的意义、人的异质性的价值,只有在参照点中才存在。生活品质的提高,取决于品种多样化的选择,品种是意义、异质性的维度和载体。
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后,人们会惊奇地发现,世界末日并没有到来,生活因为色彩更加丰富,选择更加多样而可能变得更加美好。
后现代主义让我们发现,还可以思考“让世界恢复坚固”的反问题:网络中的个性化何以可能?具体来说,个性化价值的经济性何在?
真实世界中的价值
色随心变
《镜花缘》第十四回讲了个稀奇的故事:“云雾护足”。说那里的人,脚下都踩着一朵云彩。
主人公唐敖为此请教一个酒肉和尚:“适见贵邦之人都有云雾护足,可是自幼生的?”
酒肉和尚道:“此云本由足生,非人力可能勉强。其色以五彩为贵,黄色次之,其余无所区别,唯黑色最卑。”
走着走着,只见有个乞丐,脚登彩云而过。唐敖道:“请教九公,云之颜色,既以五彩为贵,黑色为卑,为何这个乞丐却登彩云?”同伴林之洋想起酒肉和尚也脚护彩云,也觉奇怪:“岭上那个秃驴,又吃荤,又喝酒,又有老婆,明明是个酒肉和尚,他的脚下也是彩云。难道这个花子同那和尚有其好处么?”
见多识广的多九公道:“当日老夫到此,也曾打听。原来云之颜色虽有高下,至于或登彩云,或登黑云,其色全由心生,总在行为善恶,不在富贵贫贱。如果胸襟光明正大,足下自现彩云;倘或满腔奸私暗昧,足下自生黑云。云由足生,色随心变,丝毫不能勉强。所以富贵之人,往往竟登黑云;贫贱之人反登彩云。” 。。
第一章 后现代经济—价值(2)
与酒肉和尚和乞丐脚登彩云形成幽默对比,过了一会儿,就见一亏心官员,脚下用绫遮盖着“晦气色”的云,前呼后拥威风而过。
请注意,这里有两组概念:一组是富贵与贫贱,对应效用的多与少;另一组是彩云和黑云,对应价值的好与坏。
这正好涉及“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价值分析的根本区别点:现代性(工业化)价值分析,只分析效用,不分析价值,把效用直接当做价值(典型命题如有钱即快乐);后现代性的价值分析,既分析效用,更注重价值,认为效用不等于价值(典型命题如有钱不等于快乐)。
现代性之所以排斥价值,因为觉得价值是主观的,也就是多九公说的“色随心变”。在佛教中,“色”不是指*,而是指物质,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在经济学中就是效用。至于“心”,显然是与物质相对的,在经济学中就是价值。
在工业化之初,以色来排斥心这种成见还没有被特别强化,斯密和边沁的经济学都含有“色随心变”的成分。边沁最为典型,他认为价值就是快乐和痛苦,效用是引起快乐和痛苦的东西(财富)。马歇尔显然看出,“色随心变”是一种不符合工业化标准的经济理念,为了正规化,遂取消了快乐和痛苦这个意义上的“非标准化”的价值,代之以货币表现的“标准化”的效用。从此,脚踩黑云还是彩云不再重要,重要的只剩下富贵与贫贱,即物质财富的多少。
从深层根源上看,工业时代价值分析的特点,是用形而上的理性排除情感的干扰。工业化是反对自然的,情感就是存在于人之内的自然,所以“色随心变”是要大反特反的,否则农业社会的价值观就要复辟了。
后现代性的价值分析,则特别强调“色随心变”。后现代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心物一元,它是前现代(农业社会)“天人合一”的否定之否定。心物一元这里的“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扩大点说就是与心理有关的情感、个性化、信息等不确定的东西。在物质财富中,加入“心”的成分,成为后现代的要求。
随着工业化在全球即将完成,现代之后的时代来临,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终于颁给了专门研究“色随心变”的丹尼尔?卡尼曼。卡尼曼写了一篇《回到边沁》,正式提出在价值分析上从马歇尔“回到边沁”的纲领,主张改变只分析效用(物)、不分析价值(心)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像边沁那样既分析效用又分析价值,实现心物一元,为此他提出了心物一元的价值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效用不是物,效用是人(基于愿望)对物的使用价值的评价。上面与价值、效用联系在一起的“心”、“物”,是指按照心物二元区分的方法和观察问题的角度。科学主义代表物的方法,人文主义代表心的方法。物的方法的特点是,用自然科学(看待物)的方法和角度看待人与物,人是物化的人,物是物化①的物;心的方法的特点是用人文的方法和角度看待人与物,人是人化②的人,物是人化③的物。观察效用的物的视角体现在,把人当做了物性的存在(还原为物质欲望的人),排斥了精神、文化、心理、伦理等专属于“心”的不确定性;观察价值的人的视角体现在,把人当做了人性的存在④,引入精神、文化、心理、伦理等专属于“心”,而无法用科学主义研究物的方法来研究的人本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物一元的价值模型,本质上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融合的价值模型。
第一章 后现代经济—价值(3)
如果我们像围棋那样一算几十步就会发现,互联网价值真正的根曲曲折折,最终将通向这里。这正应了奈斯比特《高科技?高思维:科技与人性意义的追寻》中的预言:“每出现一种新的技术,就相应会有一种人性的反应作为代偿。”当然,仅靠技术分析,算不到心物一元这一步,后现代不过是更好的算法而已。
快乐水车
如果我们把彩云和黑云比喻为快乐和痛苦,《镜花缘》第十四回就相当于提出了一个后现代经济学命题:有钱的不一定快乐,没有钱的不一定不快乐。小说中的那个酒肉和尚与乞丐,虽然并不富裕,脚下踩的云却由于心的原因,“色随心变”,成了彩云;而那个*的官员,虽然挣了不少银子却不快乐,整天“就只脚下围着红绫,云之颜色看不明白”,原因就是“此等人,因脚下忽生一股恶云,其色似黑非黑,类如灰色,人都叫做‘晦气色’”(有点像今天汽车尾气超标,净冒黑气)。
唐敖问:“云之颜色,既以五彩为贵,黑色为卑,为何这个乞丐却登彩云?”这可叫他问着了。这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个非常深奥的问题,经济学上叫“快乐水车”。最初是由布里克曼和坎贝尔提出的,它比喻经济发展像水车轮子一样不断滚滚向前,但快乐水平却在原地打转,并不随经济发展而显著提高。1976年西托夫斯基在《无快乐的经济》中,深入分析了“快乐水车”现象,此后各国经济学家对此纷纷进行了统计研究。“快乐水车”实际描述的是效用与价值的背离,专门用来解释“有钱但不快乐”这种现象,实质是在揭示工业化的内在矛盾。
30年来,大量统计显示,当人均收入达到工业化完成时的3 000~5 000美元后,经济发展与快乐水平的关系越来越脱节,有时穷人、穷国的快乐水平甚至可能反而比富人、富国更高,就像《镜花缘》中的酒肉和尚与乞丐比富人快乐水平高一样。随着对“快乐水车”现象研究的深入,人们终于将矛头指向主流经济学的价值论本身。
人们发现,问题出在一成不变的理性上。经济人理性,像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康德的纯粹理性一样,是18世纪、19世纪的产物。现代性思想潮流的大趋势是从形而上转向形而下的,自从互联网取代蒸汽机充当了历史的火车头后,这种情形更加明显。经济中的价值分析,为什么没有相应“形而下”化呢?
无聊的力量
观察一下中国的互联网,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现象。凡是无聊的,都很成功,例如游戏、短信、动漫、彩铃、胡戈、木子美、芙蓉姐姐、“超女”等等;凡是有聊的,都很失败。那些无聊的事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酷,也就是给人带来的快乐水平高。
无聊的本质,与酷的本质一样,是“去中心”化。聊就是意义,无聊就是无意义。无聊的所谓无意义,特指对一元化的中心价值无意义。但对“中心”无意义,不等于对一切都无意义。对中心无意义者,对“去中心”有意义,对节点有意义。由于互联网在本质上是分布式的,因此它的价值重心在节点上,而不是在中心上。无聊,恰好体现了互联网特有的意义,即“去中心者”的意义,也就是节点的意义、个性化的意义、定制的意义。这与工业化大规模中心化生产的价值取向,具有相反相成的特点。这里所说的无聊,与西托夫斯基所说的由于单调性而引起的无聊不同,是属于新奇性的无聊。
无聊能赚大钱说明了一个事实,这就是中国在工业化经济(即现代经济)之外,已经自发地成长出了后现代经济成分。这种后现代经济成分,集中体现在民营互联网领域。民营互联网产业成为后现代经济规律主导的产业,并成为引领中国后现代经济的力量。这就是在这一领域无聊赚钱,有聊赔钱的深层原因。
如果说产品经济主要看功能,服务经济主要看价格,那么体验经济主要看酷。无聊的质量控制标准,就是酷。快乐(酷)是一个微观经济概念,它对应的宏观经济概念就是幸福。对企业、产品来说的酷值,对应一国来说就是国民幸福总值。
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一个普遍命题,就是强调感性事物的价值优先性。在传统的现代经济学中,把经济人理性当做唯一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与真实世界有很大的出入。体验经济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不是偶然的。游戏、动漫、彩铃等高感性事业的迅速产业化,反映了后现代经济中感性优先的价值取向。
展望未来,读图化、情感化、娱乐化、休闲化将成为后现代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
从效用回到价值,这是目前得到专业经济学某种程度认同的后现代路径的价值分析,它正是互联网所需要的那种经济学基础。互联网当前的发展,交织着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为工业化服务,它的规律与我们的常识是吻合的;另一条主线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如网游、彩铃、博客、一对一营销等。后者反映了互联网的特质,其中体现出的感性、体验、情感、个性化、异质性的特点,是迥然不同于工业化的。利用现代经济学,只能把个性化、异质性当做外生变量解释;只有采用后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才能把个性化和异质性(以及有机性)内生化。用后现代这种新工具来应对新变化,是价值分析的新出路。
第二章 后现代经济——交换(1)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对交换论来说,这意味着一元化的等价交换“烟消云散”为多元化的象征交换。
当金融危机击垮东南亚、俄罗斯、拉美的时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是这些地方的金融机制还不够好;但是当金融危机击垮美国,尤其是当美国的投资银行全军覆没时,人们有理由质疑:在股市对实体市场失去有效响应的机制下,为什么一定要通过股市进行交换?
在信息网络出现之前,这是一种必要的迂回。但从后现代的观点看,通过股市进行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