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看故事,学理财-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鹏冲、沈鹏云两兄弟是1955年来到巴西圣保罗市寻找致富之路的。有一次,沈鹏冲到南里奥格兰德州首府雷格里港旅行,在一间餐馆吃饭时,发觉一种意大利肉鸡美味可口。他饱餐了一顿,同时还打听到,这种意大利肉鸡是一种有名的肉食,当地人十分喜爱。
。←虹←桥书←吧←
第10节:第三章借力生财的学问(2)
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沈鹏冲顾不得旅行,火速赶回圣保罗与弟弟商量怎样养意大利肉鸡一事。
一番商议后,兄弟俩觉得此事虽有前途,但可惜自己没有资金,怎么办得起鸡场?连续几天奔走求人借钱都无门。在苦思之中,弟弟沈鹏云突然想起了中国兵书《兵经百篇》,于是有了借鸡下蛋的妙计。
沈鹏冲兄弟根据“最巧妙的借”的方法,策划组织了一个互助会,其实质是一种合作社形式,在其相识的朋友、邻里、工友中招募人员参加。他们反复讲明凡参加互助会的成员投入的本金及利息可按时归还,并将会获得较好的分红,因为互助会所筹集的资金是用来创办有发展前途的意大利肉鸡场的。经他们俩声嘶力竭地宣传和东奔西跑地登门游说,虽说没有多少人参加,但总算筹到一万美元。
他们就凭这一万美元在阿雷格里港郊区办起了一个养鸡场,取名为“阿维巴农场”。
由于资本太少,初期该农场规模不大,每星期只能供应200只肉鸡。但沈氏兄弟却充满信心,认为养鸡场正如母鸡一样,由小到大,然后下蛋,再孵出小鸡一群。如此反复循环,很快就会繁殖出千千万万只鸡来。
现在,沈鹏冲兄弟的公司每周可供应180万只鸡,仅此一项业务,每年营业额就达1?65亿美元。随着养鸡业的发展,沈氏兄弟的财富不断增多,他们乘势拓展业务,先后又办起了四家贸易公司,这方面的年营业额也高达两亿美元。
沈氏兄弟用“借鸡下蛋”的计策,掘取到发展的第一桶金。他们的成功是因为他们有着勤劳、吃苦和敢于拼搏的美德,与中华民族本性中的睿智和文化底蕴相结合的结果。
27?房产预售
朝鲜战争结束后,霍英东就预料到,香港航运事业的繁荣,必然会带来金融贸易的发展,而这又将促进商业及住宅楼的开发。于是他抢先把经营重点转向了房地产开发。1954年12月,霍英东拿出自己的120万港元,另向银行贷款160万港元,在香港铜锣湾买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厦,并创办了“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开始,他也和别人一样,自己花钱买旧楼,拆了后建成新楼逐层出售。这样当然可以稳妥地赚钱,可是由于资金少,发展就比较慢。他苦苦地思索改革房地产经营的方法,却没有结果。
有一天,有个老邻居到工地上找他,说是要买楼。霍英东抱歉地告诉他,盖好的楼已经卖完了。邻居指着工地上正在盖的楼说:“就这一幢,你卖一层给我好不好?”
霍英东灵机一动,说:“你能不能先付定金?”
邻居笑着说:“行,我先付定金,到盖好后你把我指定的楼层给我,我就把钱交齐。”两人就这样成交了。
这个偶然的事件,却使霍英东得到了启发。他立刻想到,他完全可以采取房产预售的方法,利用想购房者的定金来盖新房!这个办法不但能为他积累资金,更重要的是还能大大推动销售!
因为,房产的价格是非常昂贵的,要想买一幢楼,就得准备好几十万元的现金,一手交钱,一手接屋,少不得一角一分,拖不得一时一刻。当时只有少数有钱人才能买得起房产,所以房地产的经营也就不可能太兴旺。现在霍英东采取的房产预售的新办法,只要先交付10%的定金,就可以购得即将破土动工兴建的新楼。也就是说,要买一幢价值10万港元的新楼,只要付一万港元,就可以买到所有权,以后分期付款。这对于房地产商人来说,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利用人家交付的现金,他们原来只够盖一幢楼的钱,现在就可以同时动手盖10幢楼,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对于购买房产的人来说,也是有利的。先付一小笔钱,就可以取得所有权,待到楼房建成时,很可能地价、房价都已上涨,而已付定金的买方只要把房产卖掉,就有可能赚一大笔钱!因此,很快就有一批人变成了专门买卖楼房所有权的商人,这就是后来香港盛行的“炒楼花”。
这一创举使霍英东的房地产生意顿时大大兴隆起来,一举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生意的最高纪录。当别的建筑商也学着实行这个办法时,霍英东已经赚到了巨大的财富。人们不得不承认他创造性的经营方式。他当上了香港房地产建筑商会会长,会内有会员300名,拥有香港70%的建筑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东称为香港的“土地爷”!
霍英东采取的房产预售新方法,只要先交付百分之十的定金,就可以购得即将破土动工兴建的新楼。这对于房地产商人来说,可以通过这种借鸡生蛋的方式,来弥补资金的不足。
28?借势取利
1871年,美国大资本家古尔德收购了除国库外的美国市场上所有的黄金,基本上控制了市场上的黄金价格,但是国库还有大量黄金,如果政府抛售黄金,金价势必会下降。为此,古尔德处心积虑,千方百计设法控制国库的黄金市场投放。
古尔德了解到当时的总统格兰特有一个妹妹嫁给了柯尔平上校,而柯尔平并不富裕。于是,他有了主意。
一天晚上,古尔德专程到柯尔平家拜访,十分客气地邀请他入股投资黄金生意。柯尔平十分坦率地表示没有资本。古尔德忙说:“不要紧,你用不着拿一分钱,只要表示一个愿望就行了。我很敬佩上校的为人与才能,十分想与你交朋友,这点小意思就算鄙人的一点诚意吧。”
。←虹←桥书←吧←
第11节:第三章借力生财的学问(3)
柯尔平看到有利可图,心想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两人签约:柯尔平在古尔德那里认购200万美元的黄金股,只要黄金价格上涨,每周可以领到这些黄金股的溢价差额,若黄金下跌,按规矩,他相应要做出赔偿。
为了防止金价下跌,柯尔平用不着古尔德示意,就自己主动地利用妻子的关系,劝总统不要抛售政府手中的黄金。通过这种方式,柯尔平着实也赚了不少钱。
市面上黄金渐少,金价自然飞速上升,引起全美国一片愤怒之声,总统格兰特迫于舆论压力,决定抛售国库黄金。柯尔平等劝说无效,马上把这一紧急情况告诉了古尔德,同时又设法劝说总统暂缓一天宣布。就在这一天内,古尔德抛售了他所有的黄金,一天净赚了2 000万美元。
一天之内净赚2 000万美元,这是古尔德一生中最大的杰作,他使用的方法就是结交关键人物以借势取利。
有许多商人具备发现将来可能发迹的人的眼光,在这些人身上进行政治投资,为自己的将来谋取利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结交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人物,找到支持自己的后盾,必然无往而不胜。
29?不要怕借债经营
改革开放初那些年,聪明伶俐的张清做了两个小生意,攒了点积蓄,可后来把原来的三间平房翻造成楼房后,积蓄就用完了。这时他已不再满足于街头的小打小闹了,还想办一个公司,或开一家工厂。他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许多朋友。
一天,有位朋友专程来告诉他一个信息,本地的盛源商业信托公司属下有一家游乐厅,内有大型游戏机、碰碰车、酒吧等资产,价值400万元,现因管理不善,盈利甚微,而信托公司想转向投资开办有高额利润的保险公司,因此准备把这家游乐厅卖掉。张清得到消息后感觉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就立即前去洽谈,以380万元的价格成交。合同订下后允许一年内分三期付清款项。第一次先要付220万元。
“天啊!这么多的钱到哪儿去借。”张清的妻子听了大叫起来,因为她清楚,自家的全部财产,包括房子算在内也不过十几万元而已,这220万元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可张清却沉着地说:“有办法!”
张清找了一家关系较好的银行,他用买下的游乐厅为抵押品,贷到220万元资金。对这家银行来讲,有价值380万元财产作抵押,又能得到220万元业务的贷款利息,也是一桩好的生意,所以很顺利地就把款贷给了张清。
张清贷款买下游乐厅后,由于经营得法,夫妻两个勤勤恳恳,吃苦耐劳,精打细算,游乐厅办得很兴隆。两年后,他付清了全部欠款。四年后他成了百万富翁。可见,贷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经营不得法,可怕的就是经营者没有举债的胆量。
现实生活中,筹措资金的方法有多种,借贷是筹借的主要方法之一。可总是有许多经营者,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借贷,不愿举债,从而耽误了许多发家致富赚钱发财的机会。美国著名的小商品经营大王格林尼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商人敢于拿妻子的结婚项链去抵押。不正是提醒人们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要勇于借贷吗?
只想小心谨慎地做自己的生意而不敢借贷,往往在商场上成不了什么气候。而大胆地前进一步,勇敢地向银行贷款、举债,则往往会走向成功。
30?利用他人的优势来彰显自己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乌云影响了全世界经济的发展,正在这时,美国西部却传来了一个让所有石油公司都为之振奋的消息:在德克萨斯州发现了一块储量丰富的油田!
接着,更让一些石油大亨们激动的消息传来:联邦政府将拍卖这块油田的开采权。
各石油公司闻风而动,纷纷筹措资金,准备在拍卖会上一争高低,因为这是明摆着的事:谁竞得了油田的开采权,谁就是找着了金矿,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能获得源源不断的丰厚利润。
谟克石油公司老板道格拉斯也对这块“肥肉”垂涎欲滴,可是仅凭自己上百万美元的资产,又怎么能竞争过拥有千万乃至上亿资本的石油大亨们呢?但眼睁睁地看着这块“肥肉”被别人夺走,道格拉斯又着实不甘心。
思谋良久,道格拉斯忽然有了主意,他想到:自己是美国花旗银行的老客户,所有的资金都存在该银行,能不能请银行总裁琼斯出面,替自己去参与竞拍呢?
琼斯是美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银行大王,他要是出面,那些石油大亨们在拍卖会上想必会有所顾忌。想到这儿,道格拉斯兴奋不已,马上与琼斯通了电话,请求他的帮助。琼斯满口答应,很明显,道格拉斯挣的钱越多,他在银行的存款就越多,对花旗银行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更何况对琼斯来说,这不过是举手之劳。
“那么,你打算出多少钱呢?”琼斯问。
“最高不能超过100万美元,你知道,我拿不出更多的钱了,这是我全部的家当。”
道格拉斯在电话里说:“好吧,我会去的,成不成就要看天意了,道格拉斯先生。”听口气,琼斯好像很有把握。
一个星期后,拍卖会在德克萨斯州一家很有名的拍卖行举办。
参与竞拍的共有11家石油公司,除道格拉斯代表的谟克公司是唯一的一家小公司外,其他的全部是财力雄厚的大企业。
拍卖会快开始时,琼斯姗姗而来。他的到来顿时在会场引起了轩然大波:怎么回事?银行大王也要买油田?所有的竞标企业都慌了手脚,因为如果琼斯想买油田的话,恐怕没有人有能力与他竞争。
←虹←桥书←吧←。
第12节:第三章借力生财的学问(4)
道格拉斯看到了这一幕,心里乐滋滋的,他坐在一个角落里,悠闲自在,作壁上观。拍卖会开始了,经纪人报出底价:50万美元,每个拍卖档价格为5万美元。也就是说,谁要是想报价,只需举一下牌子,价格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5万美元。
经纪人刚报出底价,琼斯就举起了牌子,大声喊道:“我出一百万!”真是语惊四座,所有拍卖企业的代表都呆住了,谁还敢再叫价呢?
“100万美元,7号报价100万美元,还有没有报价的?”经纪人连喊三遍,会场里却鸦雀无声。
最后,经纪人落棰宣布:拍卖会结束,油田开采权被7号谟克公司获得。整个拍卖会从起拍到结束只用了5分钟,结果,资金最少的企业——谟克石油公司获得了油田的开采权。这次拍卖会呢,也成了有史以来时间最短的拍卖会。
这是个非常典型的借用别人的优势达到自己目的的例子,谟克石油公司没有多少钱,但是他能把银行家搬来,吓跑了所有竞争者,道格拉斯的借势计谋玩得实在高明。
31?学会融资
当年,马云创立阿里巴巴网站的时候,就遇到了资金困难,在经过周密的考虑之后,他决定利用自己网站的未来价值去游说那些投资者。那些精明的投资者在反复权衡比较之后,看中了这个网站优秀的团队和网站的未来“钱”途。于是,许多世界著名团队投资机构开始向阿里巴巴进行投资,很短时间内,就筹集到了上百万的启动资金。
1994年,王维嘉在美国硅谷创建了美通公司,他将公司定位在向个人提供移动信息服务上。资本是创办和发展高技术企业的关键,王维嘉为了融资,对风险投资家及其运用做了深入的了解,先后四次从多处风险资本家手里融资达3 000万美元。
王维嘉的成功融资,源于他在融资过程中的专业化表现、足够的个性上的坚韧性以及他所具有的十足的信心和创业决心,更重要的是这些投资家也看好了他的企业前景。
在进行理财和投资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困难的不是发现不了好的投资项目,而是苦于没有资金。于是,得想方设法去筹钱。
现代社会给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融资渠道,除了商业贷款外,还有股票、债券和其他的融资渠道。能否利用这些融资渠道为自己的企业或公司筹集资金,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善于理财的标准。在现代商业社会,用别人的钱赚钱已经成为商界的一条准则。
当我们遇到资金周转困难,试图进行融资的时候,切记,要懂得利用自己手中那些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比较容易地筹到资金。
32?借债投资
从一位清贫的穷律师成为家财亿万的巨富,阿克森就是靠借贷赚钱起家的。
1960年,28岁的阿克森还在纽约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工作。面对众多的大富翁,阿克森不禁对自己清贫的处境感到辛酸。这种日子不能再过下去了,他决定要闯荡一下。有什么好办法呢?左思右想,他终于想到了借贷。
他一大早来到律师事务所,处理完几件事后,关上大门到邻街的一家银行去。找到这家银行的借贷部经理后,阿克森声称要借一笔钱,修缮律师事务所。在美国,律师因为人头熟,关系广,有很高的地位。因此,当他走出银行大门的时候,他的手中已握着一万美元的现金支票。
走出这家银行,阿克森又进入了另一家银行,在那里存进了刚刚才拿到手的一万美元。完成这一切,前后总共不到一小时。之后,阿克森又走了两家银行,重复了刚才的做法。
这两笔共两万美元的借款利息,用他的存款利息相抵,大体上也差不多少。几个月后,阿克森就把存款取了出来,还了债。
这样一出一进,阿克森便在几家银行建立了初步信誉。此后,阿克森便在更多的银行玩弄这种短期借贷和提前还债的把戏,而且数额越来越大。不到一年光景,阿克森的银行信用已十分可靠了。凭着他的一纸签条,就能一次借出10万美元。
信誉就这样出来了。有了可靠的信誉,还愁什么呢?
不久,阿克森又借钱了,他用借来的钱买下了费城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充满机会的好时光,只要你用心经营,赚钱丝毫不成问题。8年之后,阿克森拥有的资产达1?5亿美元。
在现代,任何巨额财富的起源,建立在借贷基础上的是最快捷的成功方式。就是说,要发大财先借贷。没有本钱怎样发大财呢?当然,借钱就得付利息,但你不要害怕,你利用了别人的资本赚钱,你赢得的部分,可能远远超出了你所付的利息。
做生意总得要有本钱的,但本钱总是有限的,当你的资金不足时,你必须要借钱,提起借钱,很多人都会头疼,的确,这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借钱需要勇气和技巧。因此,为了创业,你应该每天都考虑怎样去借钱。不要害怕借钱,只要你气魄非凡,满怀信心,切口选准,按期还贷,你就会信誉良好,以后创业就大有成功的可能。
33?借他人的“钱袋”、“脑袋”,自己发财
美国第一旅游公司副董事长尤伯罗斯,在任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时,为奥运会盈利15亿美元。他是靠着非凡的“借术”而成功的。
奥运会,当今最热闹的体育盛会,却穷得叮当响。1972年在联邦德国慕尼黑举办的第20届奥运会所欠下的债务,久久不能还清。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第21届奥运会,亏损10亿美元。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13节:第三章借力生财的学问(5)
1980年在莫斯科举办的第22届奥运会耗资90多亿美元,亏损更是空前。从1898年现代奥运会创始以来,奥运会几乎变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谁背上它都会被它造成的巨大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洛杉矶市却奇迹般地提出了申请,它声称将在不以任何名义征税的情况下举办奥运会。特别是尤伯罗斯任组委会主席后更是明确提出,不要政府提供任何财政资助,政府不掏一分钱的洛杉矶奥运会将是有史以来财政上最成功的一次。
没有资金怎么办?借。在美国这个商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许多企业都想利用奥运会这个机会来扩大本企业的知名度和产品销售。尤伯罗斯清楚地看到了奥运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把握了一些大公司想通过赞助奥运会以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心理,决定把私营企业赞助作为经费的重要来源。
他亲自参加每一项赞助合同的谈判,并运用他卓越的推销才能,挑起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来争取厂商赞助。对赞助者,他不因自己是受惠者而唯唯诺诺,反而对他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赞助者必须遵守组委会关于赞助的长期性和完整性的标准,赞助者不得在比赛场内、包括空中做商业广告,赞助的数量不得低于500万美元,本届奥运会正式赞助单位只接受30家,每一行业选择一家,赞助者可取得本届奥运会某项商品的专卖权。
这些听起来很苛刻的条件反而使赞助有了更大的诱惑性,各大公司只好拼命抬高自己赞助额的报价。仅仅这一个妙计,尤伯罗斯就筹集了385亿美元的巨款,是传统做法的几百倍。另外赞助费中数额最大的一笔交易是出售电视转播权。
尤伯罗斯巧妙地挑起美国三大电视网争夺独家播映权的办法,借他们竞争之机,将转播权以28亿美元的高价出售给了美国广播公司,从而获得了本届奥运会总收入三分之一以上的经费。此外,他还以7 000万美元的价格把奥运会的广播权分别卖给了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
庞大的奥运会,所需服务人员的费用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尤伯罗斯在市民中号召无偿服务,成功地“借”来三四万名志愿服务人员为奥运会服务,而代价只不过是一份廉价的快餐加几张免费门票。
奥运会开幕前,要从希腊的奥林匹亚村把火炬点燃,空运到纽约,再蜿蜒绕行美国的32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途经41个大城市和1 000个镇,全程15万公里,通过接力,最后传到洛杉矶,在开幕式上点燃火炬。
以前的火炬传递都是由社会名人和杰出运动员独揽,并且火炬传递也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士参与奥运会,有的国家花了巨资也吃力不讨好,有的国家干脆用越野车拉着到全国转一圈就完了。
尤伯罗斯看准了这点:以前只有名人才能拥有的这份权利、这份殊荣,一般人也渴望得到。他就宣传:谁要想获得举火炬跑一公里的资格,可交纳3 000美金。人们蜂拥着排队去交钱!是他们找不到地方花钱吗?不是。他们都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因为在当地跑一公里,有众多的亲朋、同事、邻里观看,在鼓掌,在喝彩,这是种巨大的荣誉。仅这一项又筹集了4 500万美元。
另外,在门票的售出方式上,打破以往奥运会当场售票的单一做法,提前一年将门票售出,由此获得丰厚的利息。由于尤伯罗斯成功的经营,奥运会总收入619亿美元,总支出为469亿美元,净盈利为15亿美元。当运营结果公布后,一下子轰动了全世界。
借他人的“钱袋”、“脑袋”,自己发财,需要胆识,更需要技巧。生意的成功,并不是只顾实行自己的构想,而是巧妙地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以创造另一番事业。
如果有雄心在商业上大干一番成就,必须借用别人的资源;固守个人风格,只会困于“自己”的圈子,永远成就不了宏大的事业。
34?一个古代商人聚财的传奇故事
有一个商人,由于深谙营销之道,懂得成交之法,年纪轻轻的就拥有了巨额的财富,成为富甲一方的人。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大火过后,房倒屋塌,不剩片瓦,所有的财产都在转眼间化为尘烟。
他决定从头来过,并相信自己一定会重塑辉煌。
在他的脚边,有一只死老鼠。这是一只从火海中逃出来的老鼠,因为伤势严重,挣扎了一会就死了。他决定用它作为资本做点买卖。
谁会要他的死老鼠呢?别担心,任何东西都有用,有用的东西自然有人愿意掏腰包。在一家药材铺里,他得到了一枚小钱。
一枚小钱够干什么呢?别担心,小钱自有小钱的用处。他用这枚小钱买了一点糖精,又用一只水罐盛满一罐水。他看见一群制作花环的花匠从树林里采花回来,便用勺子盛水给花匠们喝,每勺里搁一点糖精。花匠们喝完糖精水后,每人都慷慨地送给他一束鲜花作为报酬。他卖掉这些鲜花,第二天又带着糖精和水罐到花圃去。当然,花匠又送给他一些鲜花。用这样简单的方法,这个人不久就拥有8个铜币了。
有一天,御花园里满地都是狂风吹落的枯枝败叶,园丁不知道怎么清除它们。他走到一群玩耍的孩子中间,分给他们一些廉价的糖果。几乎在眨眼之间,小孩子们就帮他把所有的断枝败叶捡拾一空,堆在御花园门口。这时,皇家陶工为了烧制皇家餐具,正在寻找柴火,看到御花园门口这堆柴火,就从这个人手里买下运走了。于是,这个人通过卖柴火得到16个铜币和水罐等五样餐具。
※BOOK。※虹※桥书※吧※
第14节:第三章借力生财的学问(6)
就这样,这个人轻易就积聚了24个铜币。
有了24个铜币后,这个人在离城不远的地方设置了10个水缸,免费供应给1 000个割草工,割草工们很想报答他。
有一天,他听到一个消息说,近日将有一个马贩子带1 000匹马进城来。他就对割草工们说:“你们今天每人给我一捆草,而且,在我的草没有卖掉之前,你们不要卖自己的草,行吗?” 割草工们异口同声地答应了他。
马贩子进城后,根本找不到饲料,只得出1 000铜币买下这个人的1 000捆草。
不久后,这个人又听到一个消息说,近日将有一条大船进港了。于是他马上雇了一辆备有侍从的车子,冠冕堂皇地来到港口,订下全船货物。然后,他在附近搭了个帐篷,吩咐侍从道:“当商人们前来求见时,你们要通报三次。”大约有100个商人前来购货,但得到的回答是:“全船货物都被一个大富翁买走了。”听了这话,商人们就到他那里去了。侍从按照吩咐,通报三次,才让商人们进入帐篷。100个商人每人给他1 000个铜币,取得船上货物的分享权,然后又每人给他1 000个铜币,取得全部货物的所有权。
就这样,火灾过去11个月零5天后,这个人就又成了大财主。
成交是一项脑力活动,靠的是智慧而非蛮力。故事中这个天才商人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知道: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满足别人就是在给自己创造财富,控制供给就等于提升了价格,这三条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成交秘密。
35?谜底
中国香港珠宝大王郑裕彤由于生意的需要,准备建造一个规模齐全、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会议及展览场所。从1984年年底论证、筹划、达成协议以来,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这样的一个大举措自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可令人不解的是,郑裕彤虽对这个工程进行了广泛宣传,却迟迟不肯下动工令?资金当然不是主要问题,且与香港政府方面的协议早已签订。万事俱备,现在还欠哪股东风呢?
就在外人左思右想的时候,谜底终于揭晓:原来郑裕彤宣布的开工日期恰恰是英国女王来访的同一天。
郑裕彤竟敢拿自己的开工奠基仪式与英国女王的来访争锋,这老头被胜利冲昏头脑了吧?人们纷纷议论。
众所周知,女王来访在香港可不是一件小事。因为香港当时还未回归中国,仍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女王是英国的最高元首,访问香港机会难得。更何况这次来访的时间,是在中国和英国已经就香港1997年7月回归中国达成协议之后。所以,这次出访,肯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闻热点。届时,英国的媒体、电台、报纸的大批记者将会蜂拥而至,其他国家的记者也会踊跃采访报道,新闻热点肯定会被吸引到这边来。单单选取这么一个时间来开工,同女王并驾齐驱,这本身就已经惊世骇俗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