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剩女未满:那些奔三的日子-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他让你当快车线主持人?天!这也太出人意料了!我们都不知道呢!”秦兰听到消息后也感觉非常突然,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还有更离谱的呢,他让我明天就到北京学习!秦姐,你们经济频道真的没人主持了吗?”梅尔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让人应接不暇。

  “怎么可能?我们提了三个候选人,都被林总否决了,我还以为会是尹……原来他另有打算啊。”秦兰盯着梅尔,脸上的笑容忽然变得怪异起来,“梅尔,你最近有没有跟林总单独接触过?或者他有没有对你特别表示过什么?”

  “没有啊……”梅尔低头沉思了一会儿,“除了在外面碰巧遇到过几次。”

  “那就没事儿,别紧张。总体来说这是件好事儿,有利于你将来的发展。多少女孩想当主持人都没有机会呢,你既然没做亏心事就不需要受之有愧。”秦兰拍拍梅尔的手背,轻声安抚着她。

  “可我心里还是不踏实啊,让我做记者编辑都行,当主持人,我还是觉得不行。”

  “怎么不行?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我以前做主持人我知道,稿子是编导和记者来整理,你只需要对着提字器念一下,能有什么难度呢?关键是要找一种聊天的感觉,让观众察觉不到你是在念稿子就可以了。”秦兰对梅尔讲起了自己的经验之谈。

  “有这么简单?”

  “能有多复杂呢?随便哪个人,只要形象不猥琐,声音没缺陷,训练一段时间都可以做。”秦兰的神态有点拍着胸脯打包票的意思。

  “那我就试试吧,我明天去北京了,月底才回来,秦姐你要多保重咯!我会想你的。”

  梅尔通过秦兰的一番话,终于放下了心里的包袱。

  与梅尔不同,秦兰在走出咖啡厅后,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她在开车回去的路上,心里忍不住泛起一层层微波:“林亚锋,你到底安得什么心?有问题,绝对有问题。”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五十六章 纸不包火
纸里包不住火。不出几日,梅尔公费去北京学习的消息传遍了光宇大厦11楼,立刻在不同的部门衍生出了不同的版本。

  经济频道流传的说法是:梅尔的父亲是南江市一位低调的企业家,这次为了梅尔可以上位出镜,至少花了6位数的价钱。

  通联部盛行的说法是:梅尔的外公家有军方背景,哪那个单位能不卖他们的面子?在光宇集团为梅尔争取一个主持人的位置简直就是小case。

  编辑部出炉的说法是:梅尔和林亚锋有一腿。有人曾看到林亚锋和一个女孩在星级酒店开房,现在想想那个女孩身高体型和梅尔一模一样,肯定是她啦!

  盼盼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这几天会成为众星拱月般的人物。在楼道里、在洗手间、在办公室……所有人见到她都会神神秘秘地贴过去,把手放在她耳边轻轻耳语,所问内容如出一辙:“盼盼,梅尔到底怎么当上主持人的?她都有什么关系?”

  一开始,盼盼的回答很和善:“我不知道呀,她从来没跟我提过。不好意思哦。”

  人们还不死心,盼盼的语气强硬了些:“我真的不知道,你们别问我了行不行?”

  还有人纠缠,盼盼终于动怒了:“你们怎么那么鸡婆啊!关我什么事啊!”

  可怜盼盼平时最讨厌八卦,应接不暇的拷问让她简直快疯掉了!这也难怪,梅尔平时与周围同事交往甚少,除了秦兰和盼盼走得亲密,所有人跟她都是点头之交。出了这种事,大家的好奇心空前高涨,不能去问秦兰,只能来问盼盼。

  几个回合后,面对盼盼打死不说的表现,人们纷纷放弃了,但关于梅尔如何上位的问题也成了萦绕在所有人心中的一个谜。

  虽然盼盼并不好奇梅尔怎么当上主持人,但它对梅尔能去经济频道工作满是羡慕,这样意味着她和何轩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那天联欢会后,盼盼一整晚都没有睡好,何轩与梅尔在舞台上的亮相在她心里挥之不去,像过电影一样来来回回地走着,她不想去想,但又控制不住自己。

  原来盼盼觉得自己的衣着打扮跟何轩有距离,但那天看来,自己差的还远不止这一点半点。何轩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让他周围产生了一种气场,会对一般女孩产生排斥,盼盼能深深体会到那种斥力。但梅尔就不同,她后天养成的冷傲性格与何轩那种气场仿佛有种天然的契合,他们一起出现的时候氛围特别和谐,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气味相投。何轩是怎么跟梅尔搭上的?他喜欢上她了吗?梅尔呢?

  正当盼盼走神的时候,忽然收到了一条短消息:“盼盼,你在南江过的好吗?我周末到南江出差,能否见一面?子墨。”

  “天啊!”当盼盼看清了署名,握起拳头敲了敲脑袋,“盼盼你有没有脑子啊!”怎么能这样呢,自己曾在假期放了人家鸽子!而且至今一句解释和道歉都没有!

第五十七章 再见故人
可能是因为第一次在南江接待老同学,也可能是因为上次小小的愧疚心,盼盼为迟子墨的到来做了最充分的准备,包括预先查探了光宇大厦附近的所有快捷宾馆、计划了南江两日游的出行线路、购买了一大包南江特产香芋酥和玫瑰糖。

  周五晚上10:05,盼盼收到了迟子墨的第一条短信:“盼盼,明天不用接我,我早上急着去一家公司。”

  周六早上11:18,第二条消息:“盼盼,午饭不能跟你一起吃,我有很多事要处理。”

  周六下午16:57,第三条短信:“对不起,盼盼,晚上还是不能见你。事情比想象中复杂得多,我必须用一整晚的时间准备几套材料。”

  周六晚上20:39,第四条短信:“我真希望明天可以快些结束这趟繁琐的出差,早点跟你聚聚!” 

  盼盼在宿舍待了一整天,除了看书、看表、看电视,唯一的事情就是等迟子墨的消息。几条短信意味着原本完美的计划已经泡汤,别说带老同学去游山玩水了,周日能有时间吃顿饭就不错了。

  周日,盼盼终于得到了迟子墨赶来见她的消息:“盼盼,我晚上9点的火车,临走前一起吃顿饭吧,就在火车站附近的肯德基好吗?”

  盼盼收到消息后,第一反应是另外安排个地道的南江菜馆。她刚要回消息,顷刻间又改变了主意:肯德基有什么不好呢,安义是没有肯德基的。

  天快黑了,火车站候车大厅对面的肯德基依然像往常一样人流如织,与南江商业街的肯德基不同,凡是在这里就餐的人大多数都拎着重量不轻、体积不小的各类箱包,本来就略显狭窄的肯德基餐厅通道被成堆的行李占据,越发显得拥挤不堪。

  盼盼先一步来到在这里,并找好了一个圆形餐桌,椅子是半圆的软包。盼盼斜侧着脑袋望向窗外,十几分钟后,终于发现了一个拎着背包的熟悉身影正在窗外东张西望。不一会儿,男孩进门了,他身着深蓝色牛仔裤和有些发皱的条纹短袖衫,一脸茫然地环顾四周,被端着塑料盘的人们挤来挤去。盼盼站起身来向他挥手,但是没有引起迟子墨的注意。

  终于,盼盼一个箭步飞了过去,在迟子墨身后把手拍在他肩膀上:“嗨!”

  迟子墨迅即转身,咧着嘴笑了:“盼盼!”

  来不及寒暄,俩人一前一后冲到盼盼找好的位子,却发现那个圆形小桌已经坐上了另外一对男女。盼盼用来占位子的书和杯子被推到一边。

  “这是我占的位子!”盼盼指着椅子冲座位上的女人说。

  “知道哎,小姐!这不是个4人坐的位子吗?人这么多,一起坐好嘞!”

  “你……”“好了,盼盼,有位子就行,一起坐就一起坐吧。”迟子墨见盼盼要发作,马上出言劝阻。

  迟子墨把背包放在地上,紧挨着盼盼坐在了圆桌的另一侧,和对面那对外地情侣围成了一个圈,就像几个扑克牌友要在一起打升级。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五十八章 怪异约会
盼盼掩饰不住心中的不快,早知如此她是一定要换地方的,但现在已经不可能了,因为火车站周围绝对没有地道的南江菜馆,即使有,人口密度问题也不会比肯德基好多少。

  迟子墨也注意到了盼盼的情绪:“出门在外,没那么多讲究,吃饱就行。你吃什么?我去点。”

  “不不不!子墨,今天一定要我来请你!”盼盼把头摇得像拨浪鼓,站起来就要往收银台走。

  迟子墨不由分说地把盼盼按在椅子上,俩人就这样推推搡搡地纠缠着,把桌子和椅子碰地吱吱响。

  “你们还让不让人吃东西了撒?”同桌身形瘦小的外地男终于忍不住发话了。

  “就是嘛!你就让他去买嘛!哪有女人给男人买单的道理撒!”貌似是南方口音的外地女也在一旁冲盼盼搭腔。

  盼盼不再坚持,也不搭理那对外地男女,气呼呼地坐了下来。过了好一会儿,才见迟子墨端着满满一大盘食物走了过来,里面有各种汉堡、鸡肉卷、鸡米花、鸡块、鸡翅、薯条……貌似把整个肯德基的东西点了一遍。

  “子墨,你点这么多,我们怎么吃得下啊!”

  “也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就各种各样都来了一点,吃不了就打包带走,不愿带就扔掉。”迟子墨的做法很北方,很安义。

  这时,只见旁边那对情侣往盼盼这边的餐盘瞟了一眼,旋即把脑袋对对碰,轻轻嘟囔着什么,一边说一边嘿嘿直笑。透过他们的神情,可以很容易判断出那种讥笑不存善意,所表达的意思无非是俩字“老土”。

  迟子墨并没有在意旁边人,他只仔细打量着盼盼。跟年前比,盼盼整个人的气质又变了,那微微卷曲的中发和一身白色连衣裙,让往日的清纯中透着蜕变后的成熟,更重要的是,她的脸色很好看,像熟透的苹果,这种充实的感觉也与年前的苍白迷惘形成了鲜明对比。

  “看得出来,你在南江过得很好。”迟子墨喝了一口可乐,跟盼盼聊了起来。

  “嗨,也就那样吧。子墨,年前实在对不起啊,我当时急着赶回来应聘,忘了通知你……”盼盼话还没说完,迟子墨就频频摆起手来:“不要提啦,也不是什么大事,工作重要。看到你现在很幸福,我觉得比啥都强。”

  盼盼抿嘴笑了,接着问道:“大家在安义都好吧?”

  “大家能有什么不好呢?跟你比,我们生活在白开水里,能遇到的大事无非就是婚丧嫁娶,哪有那么多酸甜苦辣呀。”迟子墨一边说着,一边又消灭了两根鸡翅。

  “大城市是稍微刺激点,但也会有很多压力啊!跟老家比,各有利弊吧。”

  “不比不知道,我这几天在南江真的感觉很不一样,这个城市就像有一种力量在鞭策着你不停地走。”

  “难得你还有这种感慨!你这几天都做了什么呀?”

  …………

  俩人边聊边吃,不知不觉,那整盘美食已经快要消失殆尽。盼盼十分惊讶于迟子墨的饭量,因为她只吃了一个汉堡和一点薯条而已。

  “盼盼,如果我也来南江,你会欢迎吗?”忽然,迟子墨问了这么一句。

  “啊?”盼盼睁大了眼睛,“欢迎啊!巴不得呢!”

  “真的?”

  “真的!”

第五十九章 亦母亦姐
时间一点点靠近离别,盼盼最终目送子墨离开候车大厅。迟子墨迈着轻快的脚步回首微笑,丝毫没有分别的伤感,倒是盼盼心里,为这次没能接待好老同学而默默自责。

  在盼盼坐公交车离开火车站的路上,曼妮正亲自开车往火车站赶来,今天她是要接一位十分重要的人——孟舒华。

  孟舒华,女,临近五十岁,比曼妮大一轮,十年前俩人曾同在光宇集团担任记者。孟舒华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系,后来又顺利攻读下母校的硕士学位,是光宇集团引进的第一批高精尖人才之一。孟舒华姿色平平但能力超群,最令人惊叹的是她异于常人的记忆力,通常一篇新闻她只需要扫一眼就能准确地复述出里面涉及的所有人名、地名、号码、数字。

  那时,孟舒华在光宇集团担任首席记者,与政府有关的大小部门都是她的采访对象,南江市最重要的会议场所都是她的涉猎范围,在政府圈子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与一般记者不同,孟舒华参加会议从不带录音笔,拿在手里的笔记本也只是装装样子,她的大脑是比电脑更方便操作的仪器,发言人在报告中提到的一切数据和重点内容都会自动刻在她脑子里。

  十五年前,曼妮在光宇集团实习的时候就是跟着孟舒华。那时的曼妮不过二十出头,扎着俩小辫跑前跑后地为孟舒华服务,孟舒华也从心底里把曼妮当妹妹对待,毫无保留地教她新闻采访技巧和机智应变方法,让曼妮得以迅速成长,最终在众多实习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光宇集团的正式员工。曼妮对孟舒华的感情,介于母亲与姐姐之间,如果说曼妮的发展之路有几位贵人相助的话,孟舒华毫无疑问就是第一个给予她机会的人。

  曼妮把车停在停车场,一路小跑奔向出站口。曼妮的精致着装与火车站的拥挤流俗格格不入,但她顾不了那么多,依然在比肩接踵的人海中艰难地挤向前方。没办法,孟舒华凡是出远门只能坐火车,她有晕机症,只有一次乘飞机经历,当时其反应的激烈程度吓坏了整舱乘客,差点没让飞机中途降落。

  “大姐!这里!”出站口出现了一位中年妇女,简洁的偏分短发,面色黝黑,身材矮胖,一身青衣。曼妮拼命挥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孟舒华拉着一个咖啡色的皮箱快步走了过来,一把把曼妮揽在怀里,咧开了一张大嘴:“小妮妮,想死我了!看看,都瘦了!”

  曼妮竟然哽咽地说不出话来,紧紧地搂着孟舒华半天不放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终于,曼妮平复了情绪,拎起孟舒华的行李来到停车场,一起驶离火车站。

  “大姐,你快退休了吗?到南江来吧,让我天天能看见你行吗?”曼妮一边转方向盘,一边询问着。

  “退休还得再过几年呐,政府可不比企业,身在其位就要坚守规则,哪能随随便便就撂摊子走人呢?”孟舒华十年前离开了光宇集团,现在北方一省政府机关工作。

  “政府里究竟能有多少你这样循规蹈矩的好人嘛!”

  “当然有啊,乔方不就是吗?对了,妮妮,你跟乔市长……不,乔副省长还有联系吗?”孟舒华问道。

第六十章 萍水相逢
“哦……他……一直很忙。”曼妮沉吟了好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讲出几个字。

  “是啊,怎么能不忙呢?边官难做哟!辽西省不比南江,我是去过呀,土地贫瘠、经济落后,最让人头疼的是交通!进城要从大山里弯弯绕绕几百公里啊,乔方这个副省长当得累哦……”孟舒华连连感慨着,一股怜惜之情溢满了车厢内部的空间。

  “我也不明白他当时为什么非要去辽西,听说上面是准备把他调往北京的。”

  “别人可能不明白,你能不明白吗?乔方是怎样的一个人啊?比起在京官云集的地方勾心斗角,他宁可去落后贫瘠之地造福一方。”

  “对,他做官的目的性就是这么强,他的目的性又跟别人不一样。”

  俩人安静下来,只有音乐声在缓缓流淌。孟舒华听着CD里反复播出的《天空之城》,不由地轻轻皱起了眉头,伸手按下了暂停键。

  “妮妮,一首曲子听得时间太长了,该换换了。铁树是不会开花的,空耗青春也无益,碰到合适的就把自己嫁了吧,别让大姐为你担心。”

  “大姐,我也想过啊,可是……你说这怪谁呢?或许,十年前你就不该让我去……”

  “唉,怪我!孽缘呐!”

  曼妮苦笑了下,伸出一只手轻轻握了握孟舒华松攥在一起的拳头,思绪不知不觉飞回到十年前。那时的曼妮风华正茂,白色的碎花丝绢挽住乌黑的青丝、光洁的额头下是明眸善睐的眼睛。

  “妮妮,我最近要参加一个政府考试,没时间参加南江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了,你能替我去一趟吗?”孟舒华有天找曼妮为自己代班。

  “没问题!”

  “会后乔方市长有个答记者问,你要多准备一下哦。”

  “好的。”

  给孟舒华代班之前,曼妮的采访领域一直是企业和学校,并没有涉及到政府,更没有过多地关注过乔方市长。在一个男权社会,女人对政治从来都是缺乏敏感性的,曼妮对市长的印象仅仅停留在报纸和电视,永远是笔挺的西装、斯文的眼镜、面部缺乏生动表情,无论到哪儿身边都围着一群人。

  那天的会场很严肃,当乔方市长出现在主席台,台下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会议内容是刻板而枯燥的,直到提问环节气氛才活跃起来,来自各大媒体的记者们纷纷举手提问,曼妮也把准备好的问题拿在了手上。

  很快,不少热点话题如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能源短缺、商务和生活成本攀升等都相继被抢先提问的同行占了先。轮到曼妮提问的时候,她灵机一动,问了一个事先没有准备的问题:“乔市长好,我是光宇传媒记者曼妮。大家都知道前不久市政府刚刚经过换届选举,在座的多位领导都是新面孔,我很好奇。每一届的领导都有自己的领导特色和决策的不同点,我想问问乔市长是怎么评价这个新团体呢?”

  没有人注意到,甚至连曼妮自己也没有发觉,就在曼妮站起的那一刻,隐藏在乔方眼镜后面的黑色瞳孔正在缓缓变大,他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多停顿了两秒钟。

第六十一章 蝴蝶效应
“你这个问题很别致。这一届新政府跟往届相比补充了很多新鲜血液,可以说更加年轻化和知识化,更加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我们的很多干部都有自己的专业背景,有来自国家机关的,有来自金融部门的,有来自大企业的,还有来自科研单位的。不同的学历背景,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经历,在一个班子里面可以形成各个方面的互补,讨论问题就可以更加全面。就像人的五指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能适时紧握在一起就会非常有力量。其实,最终对这届市政府的评价来自于广大市民,我也真诚地希望各界朋友会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乔方市长语气平缓,娓娓道来,回答严谨到位。

  曼妮是第一次参加正式的官方记者招待会,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节奏氛围,她因为没带录音笔,只能埋头记录,在乔方回答问题时几乎没有抬头。之后,乔方又相继回答了《新华日报》和《南江日报》的记者提问。

  很快到了散会的时候,在热烈的掌声中,大家目送市政府一行人先撤离主席台。乔方在众人尾随下走到侧门口时,忽然朝曼妮的方向回过头来,与曼妮的目光碰了个正着。

  乔方很轻很轻地冲曼妮点点头,又冲大厅内所有人挥挥手。曼妮见状,微微欠身,很大方地绽开花一样的笑容。

  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的连锁反应。曼妮不会想到,她无意中的一个微笑会成为亚马逊雨林里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为她带来了一场飓风。

  几周后,在一个夕阳早已落山的傍晚,曼妮忽然接到了光宇集团总裁欧阳璟的电话:“曼妮吗,我是欧阳璟,请你马上到丁山大酒店B座牡丹厅,越快越好。”

  曼妮着着实实被吓了一大跳,这是她到光宇集团以来第一次接到总裁的电话。来不及过多考虑,曼妮换上了黄绿色的正式套装,用最快的速度化好淡妆,打车直奔丁山大酒店而去。

  丁山大酒店牡丹厅,背景是雍荣华贵的牡丹刺绣大屏风,圆形大桌可容纳十人,桌面中央是荷叶边玻璃鱼缸,里面有各色金鱼在绿色的水草种来回穿梭。这个厅的酒场气氛与其它厅不同,没有纠缠不停的劝酒,没有酩酊大醉的畅快,更没有带动气氛的荤段子。在这里,人人“正襟危坐”,食物到了嘴里都尽量不发出声响,严肃中带有几丝活跃,谨慎中又带有几份随意。

  乔方坐在最中央的位置,面前是一杯白葡萄酒。当他讲什么时,大家的眼睛都齐刷刷地望着他频频点头;当他停止说话,就会不断有人过来敬酒,凡走过来的人无一不半弓身子,毕恭毕敬:“乔市长,敬您一杯,感谢您的指导和栽培,您随意,我全干。”乔方微笑点头,轻轻拿酒杯往嘴边一抿,而敬酒人则把整杯白酒仰脖而尽。

  不一会儿,伴随着轻微的敲门声,所有人的目光集向门口。门开了,一个女孩像早春的阳光,斜射在众人的视线里。

第六十二章 高端晚宴
“曼妮,快过来!”欧阳璟起身向曼妮摆手,“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就是乔市长刚刚提到的曼妮,也是我们集团最年轻最优秀的新闻记者之一啊!”

  听着欧阳璟对自己的介绍,曼妮心里像个无底洞,怎么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天知道之前欧阳总裁和自己从来都没讲过半句话。

  这时,曼妮注意到坐在主位上的长者正是记者招待会上的乔方,他的穿着简单而朴素,面部有明显的时光痕迹,鼻梁上那副无框眼镜遮挡不住炯炯目光透露出来的睿智,神态镇定自若,气场丰厚神秘。

  曼妮虽不知道在座宾客的具体身份,但见乔方在这里,也能猜到今天的聚会绝非一般。果不其然,在欧阳璟接下来的介绍中,南江市政府办公厅秘书长、南江广播电视局局长等一系列重量级人物都赫然在座。意识到这是一场高端宴会,曼妮并没有怯场,很大方地冲大家鞠躬问好,众人纷纷点头,啧啧称赞。

  “来,曼妮,先代表我们光宇的记者团队敬乔市长一杯。”欧阳璟对曼妮的表现很满意,示意服务员拿来一个高脚杯,倒入半杯茅台。

  说实话,曼妮的酒量并不算很差,但眼看着这半杯茅台,心里还是有些发憷。她非常明白酒场的规则,这半杯酒是一定要喝下去的,而且除了乔方,在座的每位领导都要表示到,如果按照这个敬酒标准,一圈下来自己肯定要醉倒。

  “给她换杯红酒。”忽然间,乔方发话了。

  欧阳璟一愣,拿起了曼妮面前的茅台递给服务员,“换红酒。”服务小姐立刻转身拿来一个新杯子和一瓶红葡萄酒。

  “用小杯。”服务员刚要倒酒,乔方又发话了。服务小姐看了看欧阳璟,欧阳璟点头。

  曼妮满怀感激地看了乔方一眼,端起满满一小杯红葡萄酒走到他跟前:“感谢乔市长对我们记者的关心体恤,我代表光宇集团的新闻工作人员敬您一杯,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乔方脸上露出了十分和蔼的笑容,就像一杯滋味醇厚的香茶:“我刚刚跟他们讲,光宇有个叫曼妮的记者,提问风格很像凤凰的吴小莉,欧阳就把你喊来了,打扰你休息了。”

  “哪里,能认识乔市长是我的荣幸。”两个人的酒杯轻轻碰在一起,乔方依然抿了一口,曼妮一饮而尽。

  曼妮接下来的敬酒轻车熟路,顺利敬完一圈,也就喝下了大半杯12度的红酒。

  席间,大家又开始谈笑风生起来,所讲内容大多是与政治政策和市政规划有关,不时有人向乔市长询问与本部门相关的问题。曼妮坐在乔方身边,像个标准的花瓶仔细倾听着他们的谈话。乔方渊博多才,常常引经据典,谈吐谨慎而有分寸,曼尼发觉自己好像一只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

  晚上八点多,聚会结束。通常考虑到领导们的正常休息和工作,晚宴都不会进行得太晚,也不会在之后安排过多的活动。欧阳璟先一步在衣架上取下乔方的外套递到曼妮手里:“你把乔市长安全送到家。” 。 想看书来

第六十三章 故宅故事
“到家喽!”孟舒华望向窗外的眼睛刹那间亮了一下,指着路边一块模糊的木质路牌,上面写着“青云巷”。曼妮已经走神许久,差点又要走过这个熟悉的路口。

  多年前,曼妮也曾租住在这个古朴的“青云巷”,与孟舒华家的老房子只有三五步路,那间房还是孟舒华帮她租的,房东是南江大学一名教古汉语的老教授。经常,曼妮拎着一个豆沙色的帆布包,站在这个巷口的木牌下面等孟舒华一起上班。

  青云巷的老房子,孟舒华没有卖掉,她常说,“故宅如故人,在它身上倾注的岁月和感情永远无价。”无心插柳,在南江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中,那古老的青砖小楼所在地因被繁华包围而成为众多房地产开发商的鏖战场所,自身价值也随之一飞冲天。孟舒华原本用来陶冶身心的第二居所,如今竟然抵得上她在北方的两套四居室公寓。

  告别了孟舒华,曼妮把车停在路边,沿着小巷的青砖路,走进了那家古老的糖芋苗小店。头发花白的老板娘把稠稠的汤汁端了上来,淡紫色的芋头上浮着金黄色的桂花,口感酥软;绵甜的汤汁色泽紫红烂漫,鲜亮诱人。

  青云巷,有曼妮太多的回忆,乔方就是因曼妮而熟知了青云巷。

  那天的晚宴结束后,曼妮几乎是被欧阳璟连拉带扯推进了乔方的奥迪,虽然欧阳璟在窗外声称:“曼妮替我送送乔市长!”但鬼才知道他到底怎么想的。曼妮拿着乔方的外套,十分拘谨地与市长并排坐在后座上。专车会往哪里开呢?曼妮心里如小鹿乱撞,不知道该说什么,更不知道该怎么做。

  “曼妮,你住在哪儿?”随着司机发动了引擎,乔方侧脸问曼妮。

  “青云巷。”

  “小陈,你知道青云巷怎么走吗?先把这个丫头送回家。”乔方叮嘱前面的司机。

  “是在平安门北侧不?”司机小陈回头问曼妮。

  “是……乔市长,要不还是先送您吧,我们总裁都说了,让我送您平安到家。”曼妮怯怯地说着,像一只受惊的小兔。

  “我能有什么不安全的?欧阳的话你不要什么都听。”乔方笑了,指示司机往平安门方向驶去。

  “青云巷,青云巷……我在南江这么久,怎么就没听过这个巷子呢?”乔方略有所思地喃喃自语。

  “那是以前的叫法,现在改造后并入平安北路了。但我还是觉得‘青云巷’比较好听。”

  “嗯,‘青云巷’谐音‘青云上’,确实很吉利。这个巷子有什么特点吗?”乔方饶有兴趣地问曼妮。

  “有啊,这老巷子两旁都是民国时期的建筑,连地面都是青砖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很正宗的糖芋苗老店。如果您有时间,我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