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投资智慧全集-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符合这种高标准、严要求安全边际的证券,在股市中并不多见。并且,这种保障倍数高低与安全边际高低之间也没有必然关系。也就是说,并不是保障倍数越高,这种证券的安全边际就越高。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该债券的年收益是负数,这时候还怎么去计算它的保障倍数呢?在这里,就要用到另一个最关键的指标“内在稳定性”了。
  格雷厄姆认为,内在稳定性是衡量某只股票最主要的质的因素。这种稳定性,说穿了就是抗变动性,它的直接结果是形成股价变动的可靠性。
  例如,美国通用银行公司1923~1932年间的收入从来就没有低于1932年利息支出的10倍;伍尔沃思公司1924~1933年间的营业利润,一直稳定在每股~美元之间。在这里就可以说,这两只股票具有内在稳定性。投资这样的股票,无论投资风险还是投资获利都会有切实保障。
  当然,投资稳定性作为一种质的因素,有时候很难用数值来表示。决定这种稳定性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务性质,而不是统计数据。
  他举例说,1932年的美国股市中有这样两只股票:一只是第一国民商店,这是一家经营杂货的连锁公司;另一只是斯塔贝克公司,这是一家汽车公司。仅仅从统计数字看,两只股票具有许多相似性,例如都是溢价发行;经营业绩也有相似性,都连续8年取得了高于优先股股利支出的收益。可是如果把目光聚焦在两家公司的业务性质上,就更容易看出第一国民商店的内在稳定性更好。
  究其原因在于,这种杂货连锁店的经营特点本来就具有相对稳定性,例如它有着比较固定的市场需求、存货周转率较快、地理位置多样化等,只要不实行鲁莽的扩张,经营业绩就不太可能有剧烈波动。
  所以说,投资这样的股票会更稳重,投资收益也会更有保障。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
  格雷厄姆在这里其实说明了这样一个简单道理:在重量、高度相同的两个物体中,哪个物体的重心更低,它的重心就更稳定。这一点在股票投资中同样适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谨慎对待刚上市的新股(1)
仅仅由于收益诱人而去购买缺乏足够安全性的债券或优先股是不明智的。进攻型投资者应从与防御型投资者相同的基础开始,即在高等级债券和以合理价格购买的高等级普通股之间进行资金分配。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者如果仅仅因为这只股票的收益诱人就准备“搏一记”,这种做法不明智。
  对照格雷厄姆的这一观点,纵观中国股市中有那么多股民想在刚刚上市的新股中淘金,这种做法也是不够谨慎的。
  他说,所有投资者都应该留意新股,也就是说,在购买这些新股之前应该仔细调查和非常严格地进行测试,否则你对这样的投资就没把握。
  他进一步介绍说:为什么要对新股“仔细调查”和“严格测试”呢?这里有两大原因。一是新股发行上市时总会隐含着一种特别推销术,投资者很容易上当受骗;二是大多数新股总是在“有利的市场条件”下发行上市的,这表明这种新股上市有利于卖方,而不利于买方。
  一方面,美国股市中过去的新股发行大多属于高等级债权和优先股,购买对象主要是金融机构。在这种情况下,推销术对新股发行所起的作用就很有限。可是当新股发行范围扩大到二等优先股、普通股后,购买对象主要是散户投资者时,这种推销术就很容易给购买者造成伤害了。
  另一方面,新股发行通常是在股市发展具备发行新股的有利条件时进行的,这表明,投资者这时候购买这些新股会付出过高的价格。
  这就是为什么新股开盘后股价节节走低的原因,归根到底一句话,它本来就不值这个钱。
  格雷厄姆举例说,1945~1946年、1960~1961年美国股市中发行的低等级债权和优先股,购买对象基本上是个人投资者。研究表明,新股发行的推销术对这些购买者的欺骗性很大。
  一般来说,如果根据适当的年限对这些上市公司业绩进行评判,好像并发现不出什么问题来。如果假设该公司目前的业绩收入会继续下去、没有严重倒退,它们中的大多数看起来仍然能够保证投资安全。
  可是要知道,无论上市公司增发新股还是新的上市公司全发新股,都容易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和失望。
  通常的规律是,在牛市到达中期的某个时候,就会开始发行第一只新股。这种新股的定价毫无吸引力,可是其早期购买者却能创造较大的投资利润空间。接下来,随着股市继续攀升,发行新股的节奏会越来越快,上市公司质量也会不断变差,而且定价会变得越来越过分。
  当新股发行中连续出现规模很小并且难以归类的上市公司,它们的发行价格甚至比那些规模中等、历史悠久的上市公司还要略高一些时,就表明牛市已接近尾声了。格雷厄姆说,这是一个“非常可靠”的信号。
  毫无疑问,这时候投资新股的风险会很大,在许多情况下,这种投资新股的损失会达到发行价的75%以上。
  他说,过去的经验表明,在牛市末期购买的新股大多会下跌到它们的实际价值以下,下跌幅度与该新股发行上市时所高出的程度相对称。
  格雷厄姆引用标准·普尔《股票指南》第1页上的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该案例说,1961年11月,埃特纳·缅因特纳斯公司以每股9美元的价格发行了万股普通股,上市后股价很快上涨到每股15美元。
  结果怎么样呢?几个月过去后,这只股票的价格下跌到只有美元,2年后的1964年更是跌到只有美元。并且请注意,在此期间该股一直没有支付过任何红利。
  格雷厄姆提醒说,如果有投资者认为炒作新股一定发财,但他就一定要看看这个案例。正是因为该股当初发行时定价过高,才造成了崩溃。
  所以他说,对理性投资者应该有一条基本要求,那就是要有能力抵抗那些牛市中发行的新股所采取的哄骗手段。即使这些新股通过了你的仔细调查和严格测试,也要看清这是不是特殊个例。
  与此同时,理性投资者还应当具备一种本领,那就是看清楚这些新股高开高走是不是一种人为营造的投机气氛。别以为这是开玩笑,这种事例是很多的。
  只有当你在几年后,看到所有投资者对该股票都没了新意,再按它的实际价值大小确定是否值得投资,这样的态度才是谨慎而正确的。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者购买刚发行的新股一定要谨慎。尤其要有能力抵抗牛市中新股发行商的哄诱,以及辨别新股高开高走是不是特地营造的投机气氛。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私下交易股票风险重重
显然股票市场——就像法国谚语中的心脏一样——可以说出自己的一套理由。根据笔者的观点,只要这些理由过分叛离了理性思维和商业经验,普通股的购买者最后必然不可避免地要亏本,虽然暂时获得大量的投机所得是有可能的,或者一些运气的购买者长期只赚不赔。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与人交往非常坦率、诚实,可是他却无法避免因此上当受骗。相信这样的事情在许多投资者身上都发生过的。
  他有一位同事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在场外市场招揽新的投资者。有一次,这位朋友在参加一次投资活动中,以每股3美元的价格从私人手中买下俄泰尔石油公司普通股,然后在场外交易中以8美元的价格卖出,狠赚了一笔。他对格雷厄姆说,如果愿意,下次有这样的机会时可以带他参加。
  1919年4月,这“下一次”机会来了。当时有一家新成立的塞沃尔德轮胎公司,刚刚申请了一项专利,用来生产一种可以修补的汽车轮胎。要知道,汽车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交通工具,相比而言,汽车轮胎的使用寿命太短、生产技术严重滞后。不用说,看起来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投资行业。
  格雷厄姆投资2500美元,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合伙购买了250股塞沃尔德公司股票。很快地,该股票价格就上涨到24美元,最高时上涨到37美元。他们的合伙人在最高点时卖出了该股票,也就是说,这时候格雷厄姆的投资回报率高达倍。
  接下来,塞沃尔德轮胎公司允许美国其他州的公司以许可证经营方式使用专利,而这些公司也以同样的方式发行股票上市流通。就这样,格雷厄姆参加了第二轮合伙投资。
  格雷厄姆在25岁生日那天,收到一张支票,其中包括他投资该股票的本金和倍利润。支票上当然不会有交易过程的明细记录,可是他想,原来投资该股票的第一轮回报就有倍,现在怎么只有倍了呢?碍于对方是同事的面子,他也不好意思提出来问个究竟。
  第三轮合伙购买该股票的规模更大。组织者宣布,宾夕法尼亚塞沃尔德公司下只设4个分公司,其余46个州的生产程序全部进行公开出售,否则这些分公司会成为一种累赘。
  格雷厄姆对此有些看不懂:一方面,投资这只股票确实有利可图,这一点已经得到实践证明;另一方面,组织者为什么要缩小规模,难道他们有钱不赚吗?当然,即使这时候他也没有怀疑组织者的挣钱能力。于是,他和朋友、同事又共同出资6万美元投入该项目。
  当年夏天,塞沃尔德公司的原始股票价格最高时达到美元。在该公司公开上市一星期前,股票持有者们就盼望着高开高走了,可是没想到,这时候的原始股票价格开始下跌,从一开始的下跌30%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变得一文不值,最后竟然无法上市交易了。
  这样的结果大家都不愿意看到,当然更不可能想到。后来,格雷厄姆和朋友们参加了组织者召开的投资者大会。会上,组织者被迫按照投资额30%左右的比例返回本金。
  至此,投资者应该看明白了,这实际上是一种以股票投资为名实施的诈骗活动。类似于这样的诈骗活动,现在也能看到。所不同的是,当时并没有证券交易委员会或证券交易者协会这样的组织可以投诉,投资者通常也不会想到利用法律武器来捍卫权利。
  在这次上当受骗以前,格雷厄姆就非常讨厌这样的私下交易;而在这次上当受骗以后,他就更是变得憎恨无比了。从此以后,他也更多了一个心眼,对华尔街上的市场操纵行为有了更深的认识。
  以至于后来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教金融学时,经常把这个故事拿出来讲给学生们听。因为他知道,了解这类欺诈行为的投资者越多,这样的诈骗活动就越没市场。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
  格雷厄姆认为,股票市场中的内幕消息往往都是假的,私下交易、场外买卖股票的风险就更大了。像他这样的业内人士都会上当,就难怪普通投资者了。
  

了解公司为什么更正数据(1)
在将普通股价值建立在公司报告的每股收益基础之上的情况下,公司管理者通过随心所欲的和不正当的方法控制公司股票价格水平可以说是易如反掌。尽管我们可以肯定绝大多数管理者是诚实的,但是疏松的和“别有用心”的会计方法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通病也是不可否认的。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认为,即使股票价格是建立在每股收益基础之上的,通过人为和制度的因素控制股价也易如反掌。
  也就是说,无论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还是会计制度本身,要想通过捏造公司收益并借此来影响股价变动,仍然是司空见惯的。与此相比,投资者还很容易被蒙蔽。
  他说,投资者特别要关注上市公司主动更正相关数据的行为。在这些数据变动中,必定存在着某种隐情。据此深入挖掘,很容易发现问题。
  例如,美国股市中有一家克拉夫特乳酪公司,它在1927年之前有相当一部分广告支出被列入递延费用,准备用今后的经营成果慢慢摊销。比如在1926年,该公司大约投入100万美元广告费用,其中只有一半被列入当期费用、冲抵收益。
  按理说,另一半费用应该列入递延费用账户的,可奇怪的是,该公司却把这部分已经支出的广告费用用来冲减利润结余;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在递延费用账户中,在过去几年累计结转的余额中,大约有48万美元通过冲抵利润结余而被一笔勾销。
  就这样,1926年出现在该公司向股东大会提出的财务年报中的收益总额为万美元。1927年,该公司准备将增发的股票申请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了,大概是发现上年这样的账务处理容易引火烧身,于是又将已经公布的1926年的总收益万美元重新更正为万美元。
  格雷厄姆说,如果不是该公司不打自招,许多投资者都会被蒙在鼓里,根本不知道该公司的总收益实际上只相当于原来公布的43%。
  他认为,上市公司偶然产生的盈利或亏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冲抵当年经营成果,确实是一件不容易把握的事。
  尤其是遇到1932年这样的股市大崩溃,几乎每家公司都为在当年的收益不至于过于难堪,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很不恰当地调整盈亏账户。
  遇到这种情况,投资者为了恢复当年收益的真实面目所作的努力,许多是徒劳的。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收益是捏造出来的,令人防不胜防。
  例如,1932年美国机械和金属公司用巨额费用冲抵盈利,从而造成过度亏损。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为未来的利润账户增添一些亮色。
  1932年12月31日,该公司的存货和应收账款余额为200万美元。据此进行倒推,该公司1933年的收益大约有20万美元。而现在该公司通过盈亏调整,把存货和应收账款余额调整为160万美元,这就意味着该公司1933年的收益大约可以相应增加40万美元,增加到60万美元。
  别看这60万美元的金额好像并不十分庞大,可是要知道,如此这般调整后的收益,却比原来增加了2倍。也就是说,这使得它的真实收益在原来的基础上扭曲了3倍。
  格雷厄姆说,这个例子是比较恶劣的,也是比较典型的篡改账目。
  由于从盈利或资本中计提资金,把它作为收益来对待,这种会计舞弊方法并不为广大投资者所熟识,甚至连专门的证券分析家也很难察觉,法律部门和股票交易机构对此好像也无可奈何,所以这种危害很严重。
  再看看捏造收益的另一种常用伎俩:存货的亏损。一般来说,除非遇到非常特别的外部经营环境,否则在把存货的价值减少到市场价值同等水平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冲减当年收益,而不是冲减往年利润。可是,这个问题同样不被广大投资者包括证券分析师所关注。
  1925~1927年,当时美国市场上的橡胶价格波动得非常剧烈。在此期间,美国橡胶公司为了提取存货储备和减计存货价值的需要,冲抵了万美元收益。可是在递交给公司股东的年度报表中,却没有包括在收益项目中,而是以调整往年利润的形式出现了。尤其令人惊讶的是,该公司在1927年有891万美元的存货亏损,明显是用来自它的子公司天然橡胶制造公司转入的800万美元的往年收益冲抵的。
  该公司为什么要这样调整呢?原来,如此一来,公司每股收益数据就出现了明显误导结果。如果没有这种非法调整,1925~1927年间该公司每股收益年平均可达美元,而经过这般调整后,每股收益年平均只有美元了,对投资者产生了严重误导。
  格雷厄姆指出,类似于这种调整收益的例子,不只存在于存货调整中,在折旧和摊销费用等的调整中比比皆是。当投资者发现这种非正常调整因素后,必须弄个一清二楚,否则很容易导致错误决策。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
  格雷厄姆认为,对于不具备财务知识的普通投资者来说,要识破管理层或会计方法调整收益的伎俩是困难的,但可以从上市公司主动调整数据中发现破绽。
  

对成长股要坚持理性投机(1)
就成长股来说,它应该有利于建立价值的投资构成,这个价值要大致地与20倍于当前收益的最大建议值相一致。市场价的平衡可以说是代表了投资者对企业投机可能性的估计。这种可能性不仅是真正重要的价值因素,而且在大多数前景看好的情况下,它们可以比投资成分增加得更快。不过,我们会区分它们并称之为投机。由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未来的发展,包括股市的发展,所以它们不可能设计得让人十分信服。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和投机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很多时候两者纠缠在一起很难分开。不过对成长型股票来说,投资者购买这种股票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投资,虽然有时会收到投机效果。当然,投机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歪打正着的收益有时候比一门心思的投资更理想。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时候即使是投机,也要坚持做到理性投机。
  他说,据此研究一下对成长型股票的价值投机是很有意思的。就投资和投机之间的区别看,它本是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的。
  1948年那时候,9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买股票,其中一半人认为买股票“不安全,是一种赌博”;另一半人根本“不熟悉”股票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不敢买。后来,当股价大幅度上涨,人们亲眼目睹不少人因为买股票发了财,才改变了对买卖股票的观念。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当股市发展过快、股价过高时,主流观点却认为这时候买股票是“投资”,股民都是“投资者”;当股市发展低迷、股价低廉时,主流观点却认为这时候买股票是“投机”,股民反而成了“投机者”。
  他说,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应该能认识到股票买卖中固有的投机因素,并且把股价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当股价超出了这个范围,就应当及时卖出股票,以避免投机风险的积聚,殃及投资获利。
  他举例说,在美国股市中有两家非常重要的上市公司,一家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另一家是国际收割机公司。这两家公司都以“国际”开头,业务范围却根本不同,一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竞争了许多年。
  1961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股价高达607美元,每股收益(包括海外收益在内)却只有美元。国际收割机公司的股价为美元,每股收益为美元。
  根据格雷厄姆前面所说的原理,如果把股票的市场价格确定为当前收益的20倍来计算,那么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股价最多值×20=182美元;如果以市场价的1/3计算,则最多值607÷3≈202美元。
  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还有投资者在607美元的高价买入该股呢?那就要看他们对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这只股票的发展前景究竟怎么看了。
  无论他们怎么看,格雷厄姆认为,这其中都隐含着相当大的投机成分。这种投机性有多大呢?通过计算可以得知:607-182=425美元,可以说,投机成分占绝大部分。
  接下来,再来看一看国际收割机公司。该公司处于一个最重要的工业领域的领导地位,1961年的账面价值为每股68美元,5年来的平均收益为每股美元。根据这些数据,投资者就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1961年它的市场价格最多值×20=美元。而现在它的股价为美元,其中投机性占-≈7美元。
  通过这样一对比,投资者就会更倾向于购买国际收割机公司的股票,因为它的投机成分较小,投资风险小得多。
  接下来股市的发展是,1962年这两只股票价格都下跌了,并且国际收割机公司的股价跌得更多。这似乎和上面说的观点不怎么吻合。但不要紧,请继续看下去。又过了一年到了1964年,两只股票的价格都上涨了,这次国际收割机公司的股价涨得最厉害。
  上述股价波动规律表明,对成长型股票投机性作用的判断,仅仅通过一两次股市波动还不能得到完全证实。但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看,投资者只要掌握恰当的买卖时机,就一定会在投机风险小的股票上获利更多、更安全。
  所以他认为,一个真正的投资者在购买国际收割机公司这样的股票时,它对公司财务方面的要求和心理状态方面的选择会更平和。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
  格雷厄姆认为,投机虽然不可避免,却不道德,绝大多数人不可能通过它来致富。如果不能完全避免投机,至少也要坚持理性投机,即意识到自己是在投机。
   。 想看书来

成长股也可能跑不赢大盘(1)
聪明的投资者能够成功地在次等普通股中运作,他只在廉价时买进。这意味着当它们的短期前景看好也就是普通的购买者可能对它们很感兴趣的时候,聪明的投资者几乎不会买进它们。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认为,成长股当然好啦,因为它处于“成长”过程中;可是如果买入的价位不合适,获利收益就会低于股市平均水平。所以,如果其他投资者纷纷看好这类股票,“聪明的投资者”就不该投资它们。
  这样做的理由是:和投资者的愿望相反,成长股往往是跑不赢大盘的。
  他说,投资成长股的主要是进攻型投资者。而进攻型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与防御型投资者不同。防御型投资者的主要投资策略是排除:首先是排除明显的绩差股;然后是排除那些价格已经很高、很容易卷入冒险行为的绩优股。可是对于进攻型投资者来说,为了获得超过平均收益水平的获利,就必须主动出击。但这种主动出击,目光并不能只盯着绩优股。
  他说,从道理上讲,投资者要想获得股市平均盈利并不难。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你只要等量购买道·琼斯30种工业指数中的全部股票,那么无论股价涨跌,你都能得到平均收益。但绝不要由此认为获得超过平均盈利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这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能的。
  他指出,别说那些普通投资者,即使是资格最老、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他们集中了那么多金融分析家和专业机构研究人员,整天在那里努力工作,最后的投资获利回报也很难令人满意。
  别看他们的研究费用每年大约只有甚至还不到,可是从绝对数看,这绝对不是个小数字。不过,如果投入这笔费用能够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这就是以小博大、不巫见大巫了。因为要知道,无论在1951~1960年的10年间,还是在1954~1963年的10年间,美国股市中每年的股票总收益都达到15%,这种研究投入相比之下微不足道。
  现在的问题是,这些费用投入后最终有没有达到目标呢?
  总体来看,那些完全投资于股票的基金公司,很多年里的投资回报率都没能达到标准·普尔500种股票综合指数的平均水平,非常可惜。
  他以威森伯格的权威著作《投资公司手册》(1964年版)中的数据为例,来证实这一观点,具体见下表:
  名  称
收益(资本股利再投资)
收入(股利)
综 合
23种多样化增长基金
226
44
270
31种收入增长基金
156
52
208
14种收入增长基金
152
68
220
标准·普尔500综合指数
203
75
278
  表中的统计数据时间跨度为1954~1963年间,先后长达10年,应该说完全能说明问题了。无论是投资23种股票、31种股票还是14种成长股的基金,收益水平都没能达到标准·普尔500综合指数的平均水平!
  这一结论虽然令人难以相信,却可是事实。格雷厄姆分析说,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股价变化总是偶然的和随机的,甚至是不可预见的。
  分析家和投资者如果要去试图预见根本不可预见的东西,那么无论他们多么聪明、多么周密,结果注定是没有效果的。
  他说,你只要看看证券分析师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或许就能想到,那么多人七嘴八舌、观点各不相同,他们的个人偏爱以及无所谓对和错的乐观态度,表明他们即使偏爱某一类股票,这类股票也无法保证就能领跑于整个股市大盘。
  这和打桥牌有些相似。从某种意义上说,参加桥牌比赛的选手专业技巧都在同一个水平上,可是人人都想自己手中的每手牌得分最高,这又怎么可能呢?最后真正能取胜的,往往取决于各种叫停,而不是更高的打牌技巧。股票预测也是如此。人人都想找到最可能获得成功的股票,但最终只能是极少数人心想事成。
  二是许多股票分析师和投资者往往偏爱成长股。
  他们通常认为,这样的股票最有发展前途,它们具有优秀的管理者、良好的经营业绩,所以即使股价较高也会照买不误。
  从理论上看,这种做法是合乎逻辑的。因为无论是股票的价值还是价格,理论上都是会无限增长的;可是在实践中,即使最好的股票也不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间断地高增长。投资者如果踏错了节拍,原来的美好设想就会化作泡影。
  格雷厄姆承认,他也知道上述两种解释或许并不能说明问题。不过,他奉劝投资者在购买成长股时,千万不要小看或忽视了股市中的其它股票,否则他就只能从过低的股价中获得投资收益了。
  【格雷厄姆智慧结晶】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股票不必迷信成长型股票。实践证明,成长性股票的总收益低于平均回报率。所以,聪明的投资者是不会在较高价位买入成长型股票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债券风险不一定比股票小(1)
那些认为只要是债券就必定安全,就必定比股票风险小的错误看法,已经发展到了危险的地步。我们认为与其假设债券这种形式本身就代表了安全性——这正是目前人们的普遍做法——不如放弃假设而更多地关注事实,即(普通)债券是一种收益有限的投资工具。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认为,普通投资者总以为债券的风险要比股票小,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谁都无法做出这样的保证。
  他说,在投资者的概念中,投资债券的风险一般来说会比投资股票小一些,但这不是因为它是“债券”造成的。真正的原因在于,大多数上市公司在这方面比较诚实,没有一定的把握,不会轻易举债。
  举个简单例子来说,如果一家公司既没有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