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三国策-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哈,陷阵营完了!”史涣抄过掉落的级,冲着怒目圆睁死不瞑目的高顺大笑道。

    七月二十八日过午,最后一点零星的抵抗也随着高顺的死而终结,新野城终于全部失陷,连同高顺在内的七百二十一名陷阵营将士无一生还,城中百姓数百户也被曹军屠杀绝户,战火的血雨腥风几乎将这座边陲小城变成了人间地狱。

    是夜,暮色压阵,在距新野城二百里之外的樊城,襄水畔的城垣上,周瑜、徐庶冒雨守在这里,城外,一支军队正在急雨中疾进,旗帜被雨淋得卷垂在一起,仅能从一角上看出绣着“房陵太守黄”的字样。

    “汉升到了!”徐庶长身而起。

    在此之前,接到告急赶来的当阳朱桓部已到达了这里,但就算这样,两部加起来也只有九千余人,要对抗接近三倍于己的曹军,还是相当的困难。欣喜在周瑜的脸上只露出一瞬,他的眉宇很快又凝结了起来,快有三天二夜的时间了,自昨晚后,新野城的消息就完全的中断了,现在高顺是死是活,不得而知。

    “军师,太史慈还没有到达新野吗?”周瑜的语气中带着些许责备,高顺所面临的艰难处境是可想而知的,作为离新野最近的一支军队,太史慈是救援高顺的唯一希望。

    徐庶神色凝重,他摇头道:“湖阳与新野的道路被暴雨冲刷阻断,子义将军正另觅山道赶往救援!”

    周瑜听罢,沉声道:“不管是什么原因,我要他立马出现在新野城,高顺将军有个三长两短,不光是他太史慈负不起这个责任,你和我也一样无法向宠帅交待。”

    徐庶长叹道:“都督息怒,恐怕就算是太史慈到了,也来不及了。”

    “都督、军师,有我黄忠的三千精锐在,他夏侯元让休想占领襄阳!”城阶上,黄忠一边大踏步登上城头,一边高声说道,因为激动他的花白须然在雨中微微颤抖。

    黄忠话音未落,城外一名斥侯飞马疾奔而来,待近城门,正好遇上黄忠的军队在依次进城,斥候见一时无法通过,遂急中生智取下背上的长弓朝着城头射出一箭,箭矢“铛”的一声落于城垣上,随后被城头守卒拾起。

    徐庶接过,见箭枝上正绑着一片书简,待解下一看他立即脸色大变,好一会方喃喃道:“今日午时,新野陷落,高顺将军已阵亡了!”

    “你说什么?”周瑜睁着不信的眼神看着一脸痛苦的徐庶,压抑许久的情绪这一时再也控制不住,他禁不住对着徐庶怒吼道。

    徐庶也是神情悲愤,高顺的死本来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他能早一些察探到宛城的异动,如果在现何宗没有消息后能早一些做出预先的判断,如果襄阳一带的兵力部署不是这么分散,如果——。

    可是,所有的这些如果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于在得到曹军南征的消息后,高顺接到的命令只剩下了“坚守新野”四个字。

    周瑜仰天立在雨中,任狂雨打在他白皙的脸庞上,一下又一下在脸上溅起小小的雨花,这一时,周瑜只希望这痛楚来得再猛烈些。

    以往的战役,周瑜虽然也独立领着一军作战过,但那时他的身边还有孙策、高宠,而这一次,他成了最后的决策人员,过度的紧张和重压几乎让周瑜的心理接近崩溃。

    这时,天空中一道劈雷交电交错,直直的落入翻涌奔腾的襄水中,也让周瑜失控的情绪重新又稳定了下来,的确,斥骂、责难、悔恨都不能解决当前的困难,夏侯惇的军事进攻显然是经过精心准备的,若以常规的战术互拼消耗,高宠军面临的只能是失败。

    “都督,你尽管放心下令吧,我们都听你的。”朱桓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躬身道。

    大敌当前,一向持重的他在接到命令后,二日二夜行程数百里第一个到达了樊城。周瑜朝朱桓投去感激的目光,在这个时候,片刻的犹豫都会带来无法估量的灾难,高宠不在,自己身为都督更应该负起责任来,而不应该去责问其它的人。

    “军师,我有一计可破曹军!”恢复了理智的周瑜目光闪动。

    徐庶道:“都督说来听听!”

    周瑜跨前一步,指着滔滔河水大声道:“军师你看,樊城位于襄水、比水与淆水的交汇处,这北城外的地势虽然开阔,却也相当的低洼,如果我们先设法堵断上游的来水,再诱使夏侯惇屯营此处,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来一个水灌曹营,若计成则可聚歼敌三万大军矣。”

    徐庶先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都督之策好是好,但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这几日连番暴雨,上游一带的河水也会随之暴涨,我军要想筑坝截水,谈何容易。”

    周瑜自信道:“军师,这二日内的降雨集中在襄水和淆水流域,比水上游其实并没有遭到大的暴雨袭击,如果我们派出一支精兵抢先在比水一带构筑堤坝,只要时间上把握的好,就可以蓄下足够的水量让曹兵有来无回。”

    徐庶眼睛一亮,道:“湖阳正处在比水中游,我们只需命令子义回返转向比水上游,就能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这时,周瑜才始露出一点点笑意,他沉声道:“不错。只待水淹之计成功,太史慈部就可以出湖阳重占新野城,一举切断曹军的退路,到时,我要用夏侯惇的级来祭典阵亡的高顺将军。”

    建安六年七月三十日,夏侯惇一路势如破竹,进抵襄阳北面的樊城外三十里,在这个地方与赶来阻截的黄忠部相遇。

    自新野歼灭高顺之后,夏侯惇心情相当的不错,一面是报了萧关损目的旧恨,一面又是打开了进攻襄阳的门户,在曹操进攻邺城迟迟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作为一支偏师,能够取得这样的大好局面,足以让夏侯惇在曹军诸将中自傲了。

    不止是夏侯惇,史涣、蔡瑁等将领更是一个个兴高采烈,占领襄阳,夺取荆州的美梦出现在每一个曹军将领的心头,就连一向谨慎的韩浩也不再劝说应提防稳重的话了。

    唯一感到闷闷不快的是向朗,曹军在新野城的胜利在向朗看来,并没有什么值得庆祝的,相反越是接近襄阳,向朗的心情就越是复杂,若是襄宜一带也经历象新野一样的残酷战况,那不知会有多少百姓会死于兵祸,又有多少百姓会流离失所。

    两军对圆,与军容整肃的曹军相比,黄忠的部队实在寒碜,不仅是旗号不齐,而且军士也一个个显得无精打采,疲惫不堪。

    “夏侯瞎子,有没有胆量跟老夫单挑一回!”黄忠舞刀拍马,骂阵道。

    “老匹夫,找死也不挑个时候!”夏侯惇怒不可遏。自从被曹性射瞎了一目后,夏侯惇最恶的就是有人当面拿自己的瞎眼说事,有一次曹操设宴,大将徐晃随口叫了他一句盲夏侯,夏侯惇大怒,立马撩起战袍便要与徐晃干架,若不是曹操弹压,就差一点就在宴上打了起来。现在,黄忠当着数万曹兵的面这么叫嚣,让夏侯惇更是气恼。

    “将军,我来替你收拾这个老贼!”史涣摧马上前,道。

    夏侯惇拔马持枪而出,理也不理史涣,只冲着黄忠喊道:“高顺的头正挂在旗杆上孤单的很,老家伙你也活得差不多了,就去作个伴吧!”

    两马相交,只战不上三合,黄忠虚晃一刀,拔马便走,待行不过十里,黄忠又是复回,待战不了三五合,黄忠又跑,这一来一往气得夏侯惇哇哇大叫。

    “将军,敌如此反复,怕是有伏兵在侧!”韩浩心细,上前谏道。

    正说话时,队伍已赶至樊城北城下,待见黄忠也不进城,只领着军队背倚着城垣布下阵式。

    “原来不过是故计重施而已,就算周瑜小儿布下天罗地网,也不过万余之众,吾以三万精兵临敌,何足惧哉!”夏侯惇哈哈大笑。

    ps: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对于过去的中断说一声抱歉,在写新书的同时这边我会逐步解禁,在《劲旅》中我力图写出些不一样的东西,我要写的是一个站在历史大潮流反面的人物,不知道能不能如愿!华丽的传送门见下: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晶晶新书《劲旅》
第四卷 蜀道难 第一百六十四章 水攻计(下)
    再度回马接战的黄忠这一次总算是使出了真本事,他的刀法以刚猛见长,在招招径取对手要害的同时,守御也是相当的紧密,虽然夏侯惇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一时也无法奈何黄忠。

    两人在城下斗了三十余合,不分胜负,这时天色已经大暗,韩浩、史涣一怕夏侯惇有什么闪失,二又见曹军士卒长途追赶相当的劳顿,三忌城中守军乘隙偷袭,遂鸣金敲锣收兵,城上周瑜见状,也不令黄忠相追,只是开了城门让黄忠部进城歇息。

    “你们为何鸣金收兵,这下让黄忠老匹夫跑了,当真是气煞人也!”夏侯惇恨恨道。

    韩浩陪笑道:“夏侯将军,天色已晚不如明日再战,黄忠跑不了的,再说兵士们已经大半天没有吃上饭了,还是先埋锅造饭填饱肚子再打不迟!”

    “也好,让各营军士点燃火把,就地扎营做饭!”夏侯惇打量了一下四周,昏暗的天色下连樊城的城廓都模糊不清了,唯一可听得真切的是靠在左边的河水哗哗声响。

    得到这一指令,已经被黄忠骚扰了差不多大半天的曹军士卒一个个大舒了口长气,刚才只顾着紧张还不觉得多饿,现在一松下来肚子就开始咕咕叫起来。曹军现在站立的地方虽然离城近了些,但却靠近河流,做饭取水方便,在这个时候两腿又酸又痛的兵士谁也不想再另觅地方扎营了。

    当夜,夏侯惇命蔡瑁、向朗两军担负夜间巡营任务,曹军将士在困乏的侵扰中纷纷呼呼入睡,而这时他们都不知道,危险已经降临到了头顶。

    如果不是新野城的胜利让曹军上下少了一份警惕,如果不是白天的无休止连续交战太过疲惫,如果天色不晚还能看清楚樊城外的这一片荒野,夏侯惇是绝不会命令将营寨扎在这个地方的。

    樊城,高宠军都督周瑜军帐,***通明一片忙碌。

    “军师,夏侯惇真的扎营在北城外吗?”周瑜急切的问道,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又带着些许不信。

    徐庶也一脸的激动,他大声回道:“都督,不会错的,游弋在城外刺探敌军动向的几路斥候都传来了同一个消息。”

    “太好了,让驿台点燃明火狼烟,通知太史慈决堤下泄堵断的比水。”周瑜大声吩咐道。

    驿台是高宠军为加强各军彼此间的联络参照古时烽火台的构想建立的,在白天一般以狼烟为信号,而在夜晚则点燃火堆,以十里为一站,逐点传送,最后将预定的指令传达到指定的地点。

    “黄忠、朱桓,你们两个待见洪水来袭曹营惊慌之际,各率本部人马从东门和西门杀出,遇有曹兵尽杀之。”周瑜又道。

    “是!”黄忠、朱桓各自喜不自禁的领命下去。

    “军师,瑜有一事相托!”周瑜转身面向徐庶,沉声道。

    徐庶会意道:“都督是要亲自出城杀敌吗?”

    周瑜点头道:“正是,守城的任务就交给军师了,曹兵多不习水战,只要泄下的比水淹没军营,敌必恐慌,这是全歼夏侯惇的好机会,我绝不能错过,否则,高顺将军和陷阵营就白死了!”

    徐庶上前,握住周瑜的手道:“都督尽管去,这一次若不能将来犯之敌一网打尽,你我有何颜面去见宠帅,我们就用夏侯惇的头来祭典高顺将军的英魂吧!”

    建安六年八月二日子时。

    曹军大营外。

    宜城侯向朗正率领着属部的三百兵士巡视营寨,同样是赶了一天的路,曹兵已入了梦乡,而这些从荆襄投降过去的士卒,却只能继续熬夜。

    “将军你看,那里有火光!”一名巡营的向朗军士卒指着樊城方向的一处亮光说道。

    “不就是火光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向朗不为以然道。

    对于不公正的岐视待遇,向朗心中很是气恼,在军中他的兵士只能算作第三等,不仅伙食、装备比不上曹军,而且还不时的倍受奚落,这让带着这批宜城子弟北投的他感到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羞耻。

    今夜,本是蔡瑁和自己一起巡夜,但临到最后的时候,蔡瑁却摆起了谱,把辛苦又不讨好的巡营差使甩给了向朗。与矢志要夺回荆襄的蔡瑁不同,向朗没有那样的野心,他所希望的只不过维持住向氏在宜城的利益,先前高宠的进犯让他感到了威胁,而现在他的想法有些变了。

    何宗的慷慨赴死让向朗生出了一种别样的感触,作为一个间谍,何宗竟然能为高宠付出自己的性命,高宠能聚拢这样忠心的部下,一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不禁让向朗对复夺荆襄产生了动摇。

    “哗,哗——!”流水的声音越来越大,在静谧的夜空分外清晰,传入耳中似是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洪水——!”向朗怔了一下,随后大惊失色。

    七、八月间正是降雨集中的时节,强烈的暴雨在一个地区过可以承受的程度后,就会形成洪水,洪水会顺着河道席卷直下,将一切可以淹没的东西全部带走。

    “你们几个快去通知自己营中兵士撤退,其他的人跟我走!”向朗大声命令道。

    “将军,我们要往哪里去?”一名随从问道。

    向朗脸色苍白,听了听越来越大的声响,无奈道:“来不及了,只能先往高处避了,希望能有运气躲过这一场噩梦。”

    “要不要再派人通知一下夏侯将军和蔡瑁将军?”

    “祸福由命,曹营的人又什么时候把我们放在了心上了,现在自顾尚是不暇,哪还有时间去管他们。”向朗咬牙道。

    寅时,天黑风号,正是入梦最香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洪水一下子冲破低洼不设防的河岸,漫过曹营的帐蓬,许多士卒在睡梦中都还没有醒过来。

    “大事不好了,河水漫过来了!”伴着惊醒过来的曹军士卒的呼号,固定在泥土中的帐蓬被河水冲倒,倾覆的营帐裹起刚刚惊起的士卒,一并向着河流的下游冲去。

    一天征战的疲乏让夏侯惇睡得相当的沉,以致于外面士兵的呼叫已好长时间了,他还没有苏醒过来。

    “夏侯将军在哪里?”韩浩衣甲不整,骑在一匹没有鞍的战马上,急匆匆的奔至夏侯惇的中军,他一把揪住一个东西乱窜的亲卒问道。

    那个吓得面色惨白的兵卒愣了一下,方自认出是韩浩,遂结结巴巴的答道:“将军没有出来,可能还——还在帐中!”

    “还不快叫醒将军!”韩浩怒吼一声,一把推开惊慌失措的兵士,直冲入夏侯惇的大帐。

    “这是怎么回事?”被韩浩使劲推醒的夏侯惇瞧见满帐中的积水,大惊道。

    “将军,我们可能中计了,敌人早在上游截断了水流,然后吸引我们在低处扎营,现在营寨四处被淹,我们不能迟疑,快快撤退!”韩浩一把扶起夏侯惇,敞水出得帐外,扶着他上得自己的那匹无鞍战马。

    四下里,哭喊声、惊叫声不绝于耳,溺水的兵卒挥动着双手,死死的抓住一切可能抓住的东西,许多时候,是两个甚至三个曹军士卒互抱在一起,在水流冲击下,被无情的抛落到河流的中央,在那里等待这些不会水的兵卒的,只有死亡。

    数万人挣扎在水中的场景是如此的惊心动魄,借着水流反射的波光,夏侯惇能模糊的看出不远处的一个个露在水面上的人头。

    “将军救我!”忽然间,一名垂死士卒抱住的夏侯惇战马的一条腿。

    “快放开!”未等夏侯惇有所反应,在旁边护卫的韩浩手起刀落,将这名士卒的双臂悉数斫断。

    与此同时,在曹军的右营,蔡瑁正领着千余士卒四处寻找着可以暂时容身的高丘,与北方完全不熟悉水性的旱鸭子相比,蔡瑁的这些士卒应付洪水的能力要强一些,他们知道只有先往高处躲避,才能避开洪水冲过的强劲水流。

    但是,他们躲得过洪水,却躲不过高宠军的追杀,半个时辰之后,当洪水稍稍退去的时候,城中蓄劲而的高宠军杀出,他们成了幸存曹军最后的恶梦。

    仅穿着一身单衣的史涣狼狈的在齐腰间的水流中奔走,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从东门杀出的朱桓。

    戟影叠叠,下半身沉在水中的史涣根本使不出往日的灵便,躲闪不及被朱桓一戟刺中锁骨,顿时将琵琶骨挑断,然后,朱桓后面的士兵一拥而上,将史涣按在污水之中,逼得他连呛了好几口污水,憋得面红脖子粗。

    “我是曹军的中军校尉史涣,别杀我,我愿意投降就是!”史涣实在熬不住,终于屈服道。

    朱桓闻言,大声道:“原来你就是史涣,好个狗家伙,听说是你杀了高顺将军,好极了,来人给我绑结实了,待战事结束交给都督落!”

    蔡瑁的结局比史涣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的运气还算不错,碰上的是从西门杀出的黄忠。

    “是汉升吗?我是蔡德珪呀,看在我们以前是同僚的份上,能不能放我一马!”蔡瑁神情惨淡说道。

    黄忠出身行伍,并不是士族门户出身,就是这个原因,使得他空有一身的武艺,在刘表帐下却一直得不到重用,早先黄忠曾到蔡瑁府上拜访过,但那时的蔡瑁根本就没有给寒碜的拿不出象样礼物的黄忠机会。

    岂不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到了蔡瑁要有求于黄忠的时候了。

    黄忠冷冷一笑,道:“今日,我若放过你,怎对得起新野城中死去的七百兄弟,怎有脸面回营向周都督、徐军师交待?”

    蔡瑁闻言,脸上露出一抹狠色,他鼓起余勇大声道:“黄忠,你既然如此绝情,我蔡瑁可也不是好惹的。”

    黄忠哈哈大笑,一横大刀道:“连夏侯惇我都没放在眼里,何况是你,纳命来吧!”

    蔡瑁见黄忠疾冲过来气势惊人,原先的那一点自信一下子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惊慌中他连忙拔转马头,舍命狂奔逃窜,追随他的千余士卒见主将如此窝囊,一个个都丧失了续战的信心,他们纷纷丢下兵器向黄忠投降。

    天际终于露出微明,夏侯惇如同一头受困笼中的猛兽,每每奔至看似缺口的地方,却又被漫起的河水挡住,那洪水虽然有所消退,但平地水深还有丈余,换作熟谙水性的士卒,当可勉强泅渡,但对于夏侯惇等一众北方汉子来说,这四周的大水犹如一道天堑,困住了他们的手脚,无奈之下夏侯惇只能和韩浩一道躲到一处相对地势高一点的土丘上,等待洪水最后消退尽时以后再行突围。

    这个时候,数十条江东战船出现在夏侯惇的视野中,它们正一步步的向他藏身的地方靠近。

    “是周瑜!”韩浩惊叫道。

    夏侯惇一把扯下浸水了的眼袋,露出狰狞吓人的那一只瞎眼黑洞,他朝着周围的士卒大吼道:“强敌当前,我听说勇将不怕死,壮士不屈节,今日还望各位舍身戮力拼死一战,若能抢下一两艘战船突出重围,我夏侯元让不会忘了你们。”

    周瑜站在船头,看着洪水过后的遍地尸体,心中生出无限的轻松和快意,水淹曹营的计谋终于得到了顺利的贯彻,夏侯惇虽然还在作着困兽犹斗,但这已影响不了整个战局的变化了。

    “都督,前方的高丘上有敌人?”一名眼尖的士卒喊道。

    “慢慢靠近,先用乱箭召呼一阵。”周瑜道。

    对于弓箭这一种作为远距离的武器,周瑜一直情有独衷,能攻人而不被敌所伤,这是战法中的最好结果,眼下困顿的曹兵残卒一个个都是穷凶极恶,不能给他们些许逃窜的可能,在这个时候,他并不知道即将与之对敌的正是敌酋夏侯惇。

    “啊——!”伴着曹兵士卒的阵阵惨呼,夏侯惇心头升起一丝绝望,这是他领兵征战以来从未有过的感觉,出征时的三万精兵,这一时能见到的只有泡在水中飘浮不定的尸体了,就算能回到宛城,又有何面目去见孟德,夏侯惇仰天长叹。

    “元嗣,我们杀出去!”夏侯惇抓起身边的一具皮盾,涉水向着周瑜军的船只冲了过来,在他身后,是一群同样悍不畏死的士卒。

    四面皆是滔滔洪水,困守高丘只能成为敌人的箭靶子,与其这样,还不如干脆迎上去,若能拼得一条战船,也许能有一条生路。

    “射!”周瑜的声音冷漠而无情。对于敌人,只要他还持着武器,就不能以仁慈之心来对待,夏侯惇的最后冲锋虽然悲壮,但却无法改变失败的命运。

    “卟!”不断有中箭的士卒倾倒在水中,夏侯惇的身边的将士越来越少。

    “将军,我们冲不过去了!”韩浩绝望的呼喊道,他的胸口已被二支利箭穿透甲衣,锋利的箭头从背后透出,血水将他的身下染得通红一片。

    “元嗣——!”当又一支利箭命中摇摇欲倒的韩浩面门时,夏侯惇弃了盾牌,伸手想要挽住韩浩朝后翻倒的身体,但却没有办法够到。

    “瞄准那个弃了盾牌的敌将,齐射!”周瑜大声命令道。他已觉夏侯惇是这一群拼死冲锋的残卒的领。

    没有盾牌的遮护,又无铠甲可以护住要害,夏侯惇就算将战刀挥动的再是密不透风,也难免被百密一疏,更何况刀也不是他趁手的兵器。

    “呃!”夏侯惇闷哼一声,双手一按身畔最后二名士卒的肩头,借着这一股力道长身而起,跃上靠得最近的一艘小船,他提刀狂斫,连着撇翻好几个高宠军士卒,船上其余的士卒见夏侯惇如此凶猛,皆跳入水中各自逃命。

    夏侯惇一手提刀,一手操短棹,希冀想将船划向另一侧,却不料这船和马大不一样,任夏侯惇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无法让原地打转的船只按着自己的意愿前进。

    “哈哈——,夏侯惇,你已穷途末路,还不早早缚手投降!”周瑜大笑道,在这个时候,他已看见敌将的左目是一个黑洞。

    “嘿!此仗之败皆是我夏侯元让之过!”夏侯惇无奈的弃了短棹,仰天长叹。说罢,他猛然将钝口的战刀朝着胸口反插下去,鲜血滴滴搭搭,从他的身上慢慢流到船中,最后渗入到滔滔洪水之中,与周围浸染的通红的水面连成一片。

    “这夏侯惇倒也算是一位英雄!”周瑜眼见夏侯惇自戮,心中生出的是一股惺惺相惜的别样感觉,这一仗虽然打得极为惨烈,但也是展现周瑜才智的最好舞台,没有夏侯惇这个对手,也不会有这水攻计的策略。

    ps:新书遭遇寒流,申请推荐不过,虽然知道我一直没更新对不住大家,但为了能有一本好书可看的话,就请去点击投票看看吧,谢谢啦!传送门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劲旅
第四卷 蜀道难 第一百六十五章 纵横捭阖
    重点公告:新书《劲旅》下周三江推荐,各位喜欢新三的读者都去支持一下吧,那边点推多了,这边解禁才快呀,谢谢!(下面有传送门进入)

    第一百六十五章纵横捭阖

    “哦——”“哦——”“胜利了——!”在洪水消退的荒野里欢呼声响起。

    这一仗周瑜、徐庶在相当被动的情况下,一面令高顺拼死堵住新野要冲拖延曹军前进,一面紧急调动黄忠、朱桓两军火增援,随后,周瑜布下圈套,一步步引诱骄傲自满的夏侯惇进入预定的地点,终使水淹曹营之计获得成功,纵观整个战役,周瑜、徐庶着眼大局,巧用奇谋,最终以牺牲高顺一军的较小代价,换得了全歼曹军三万精锐的巨大战果。

    而蔡瑁、向朗这些荆州旧属势力经过这一次大战,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在倾泄的洪水来临时率先逃脱的向朗军在后撤过程中,被太史慈军堵截在新野城下,最终心生动摇的向朗选择了和文聘一样的道路——归附高宠。只有蔡瑁命大,凭着良好的水性,孤身泅过襄水脱逃得了性命。

    曹操方面,五虎上将之一的夏侯惇命殒樊城,属将韩浩、史涣皆伤重受擒,麾下二万余精锐逃回去的几可以忽略不计,更为严重的是,夏侯惇的失败让许都的门户大开。

    建安六年八月五日,在和医圣张机见面之后,高宠匆匆将庞统安置妥当,急率还在整训之中的文聘军一万精锐奔赴襄阳,待他心急如焚的赶到樊城时,迎接他的是一场畅快淋漓的大胜,当然还有浸泡在水中已开始臭**的数不清的尸体。

    樊城城楼上,高宠和周瑜、徐庶一道,指挥着兵士收拢战后的残籍。

    “命令军士,立即掩埋尸体,让军医配制汤药,防止有可能的疫情传播!”高宠大声吩咐道。炎炎的大热天,恶臭随着北风传入鼻口,让人不禁有阵阵呕吐的感觉,长沙城下的教训让他记忆犹新,夏季的炎热会让尸体迅的腐烂,并加了瘟情的传染。

    “宠帅,俘虏的两员敌将史涣、韩浩怎么处置?”徐庶问道。史涣虽然被朱桓挑断了锁骨,伤势并不重,而韩浩身上多处中箭,流血过多,此时正处于昏迷之中。

    “剁下那个史涣那厮的狗头,为高顺将军祭魂!”高宠咬牙道。

    “可是史涣已愿意投降为我军效力,要是杀了他,恐怕以后再没有曹军将校敢投降于我了?”徐庶虑道,作为一个优秀的军师,策反、招降、情报是他的主要任务。

    高宠微微牵了一下嘴角,沉声道:“元直,你真的认为史涣是真心投降吗?他不过是穷途未路后想寻找一个苟活的机会罢了,这样鼠两端的小人,留着反而是祸害,斩了还可为高顺出一口恶气。”

    对于高顺的战死,高宠是无比的痛惜,但是在这个时候去责备已经相当内疚的周瑜、徐庶不是一个好办法,更何况他们已用自己的行动为高顺报了血仇,换作高宠处在同样的境地,他也会这样去做。

    况且,若真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