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三国策-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不定哟,要是个丫头的话,我一定更喜欢!”高宠侧耳贴上大乔的腹部,倾听着胎儿阵阵的脉动,心头掠过一丝惊喜与甜蜜。

    虽然已经成为了一方诸侯,但从高宠的内心感受来讲,这一句话说的倒也情真意切,乱世岁月男子搏命沙场,身遭横死的机会太多了,相反倒是女子,能够相对平安的生活下去,其实,许多为人父为人母的,虽然也希望自已的孩子出人头地,但最大的愿望却是祈求孩子能平平安安的活下去。

    带着一丝留恋与不舍,高宠步出房门,夜深人静是思索的好时光,白天的那一场争论让高宠倏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在人口、经济都不占上风的江东获得展,就必须进行大幅度的改革,而改革的第一步就应先从人事选拔制度着手,察举征辟制度在沿用过程中的种种弊端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不作大的改变,就很能改变鲁肃所说的三代之后人才凋零的状况。

    要想赢得最终的胜利,就必须未雨绸缪。

    无疑在各郡、县建立学校,召收学生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许靖没有实际办事的能力,必须另外任用一个合适的人选。这个人关系到江东未来的前途命运,如果是贤才,可锻造江东百年之基,如果是庸才,则将如许靖一般,断送好不容易挣来的大好河山。

    究竟是谁更合适呢?

    是鲁肃、徐庶、刘晔,或者是张昭、和洽、杜袭、张温?

    高宠一时谋夺不下。

    就这样边走边想着,忽然间有一股淡淡的花香传入高宠的鼻间,高宠抬头,却见错落有致的院落里,正种着几株含苞待放的牡丹,一株株娇艳的花蕊在夜露的滋润下,竞相吐露出诱人的香气。

    高宠久久的站在牡丹花前,默然无语良久,其实,这花如人,费心劳力争的不过是刹那间的芳华,经过不懈的努力,高宠终于将命运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而要想夺取花魁,却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不知不觉,东方微见鱼肚白。

    “宠帅,晨露寒气重——!”一个苍老的声音从身后响起,高宠转头看去,只见一名躬着背两鬓斑白的老者拿着一把花锄站在身后,老人的一双眼睛浑浊又带着几分怯意。这是府中专门管理花草的仆人,原先在孙静时就在了,后来高宠搬到了这里,大乔看着这老花匠可怜,就把他留了下来。

    “天亮了,时间真是快呀!”高宠感慨的低喟了一句,然后将身躯移开了几步。

    老花匠提起花锄,朝着那茂盛的花株奋力锄了下去,每一锄下去,总有一两株花株被翻倒在地,片片凋落的花瓣顿将一介小院铺陈的纷繁绵簇。

    “这么好好的一株花,为什么要锄了?”高宠不解的问道。

    老人停下花锄,抬起一张憨厚的脸庞,恭敬的说道:“宠帅有所不知,这花生得太密了,要是现在不除去一些,那来年就会因为籽粒不饱满而开不出花来,只有除去旁边的莠株,主株才会开得更好!”

    高宠出神的看着倒下的花株,这些被淘汰的花与留下的相比,确实在茎株和花蕊的个头上,要弱了一些,在这样物竞天择的情况下,公平的被淘汰也算不得什么。公平,是啊,只有寻求一种公平竞争的方法才能让江东这株“奇葩”茁壮成长。

    隐隐约约的,高宠心中忽然涌起一个念头,如果选拔人才也能象修理这些牡丹花一样,是不是更好呢?如果能够将那些选拔的人才放到一起,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择优录用就好了。

    就在高宠为确立怎样的人才选拔制度而烦心时,周瑜在与小乔回乡祭拜过先祖之后,如约来到了高宠的身边,尽管在见到徐庶、鲁肃后,他的神情还有些个不自然。

    “公谨、子敬、元直,如果在举贤任能的过程中,采用公开考试的方法对被举荐者进行评定,成绩优异者录用,无真才实学者淘汰,你们看可否?”面对着倚为心腹的三人,高宠开门见山,将心中所想一并说出。

    徐庶神情一动,大声应道:“宠帅好主意!”出身庶族的他在刘表那里碰壁而回,若不是高宠,今日可能还隐居于野,不能一展抱负,所以,对于高宠的想法,徐庶最无顾虑。

    周瑜闻言,微微一笑道:“以考试成绩作为任用人才的依据,宠帅的想法着实匪夷所思,不过仔细想来,倒也实用得紧,起码可以摒除那些依靠关系挤占位子的庸才。”

    鲁肃略一沉吟,等二人讲完,最后才缓缓说道:“察举征辟制度由来已久,如果明令废弃恐会遭到朝中士族大夫的抵制,宠帅既已下定决心改革用人机制,就不可不虑这一点,汉室虽微,但威仪尚在,用人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一个处置不当,就恐召致朝廷的一致反对,真到了那个时候就不好了。”

    一见相恨晚,畅谈夜更深;浮草结子意,相酬对以欢。

    在汉室危临的末月,高宠、周瑜、鲁肃、徐庶这四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就在远离朝都的江南秣陵,设想着一件足以改变许多人命运的大事,甚至于这件事的重要性连他们自已都不太明白。

    “宠帅在什么地方?”被派往各郡的官员高高兴兴的前来辞行,却无情的吃了闭门羹。

    “有没有人见到过鲁相?”属官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四处询问鲁肃的下落。

    “还有军师何在?”与属官同样焦急的是军中司马。

    “请问见过我家公谨没有?”新婚燕尔的小乔不见周瑜回来,着急的赶来向姐姐询问。

    大乔低头,细心的绣着一块绢绸布帕,那是为孩子准备的肚兜,高宠虽然位居显要,但却父母早亡,照顾抚养幼儿的事情大乔不得不亲自来打理。

    “嫱儿,你姐夫和公谨他们在书房议着大事呢?哎哟——。”大乔轻声叫了一声,方才不小心针头扎进了手指尖,一颗鲜艳的血珠沁出滑落。

    小乔赶紧从怀中掏出锦帕,埋怨道:“妤姐,你现在有了身孕,就好好的躺着,这些事交给侍女做好了。”

    大乔巧笑嫣然,将玉指放到嘴中,轻轻的一吸,道:“你呀!还不懂——,这些事只有自已做才有意义。”

    与武将凭军功战绩升迁相比,文官的选拔机制无疑要复杂得多。

    书房内,松油灯已换过四盏,而四个男人依旧没有困意,面对高宠提出的设想,鲁肃、周瑜、徐庶这三个高宠最器重的谋臣正在一步步的完善着未来的人才选拔方法。

    考试,应以如何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中心,内容主要以诗赋、贴经墨义为主,先由各郡组织学生参加郡试,合格者方能被举荐参加州试,州试成绩优异者,才能被最终授予官职。这样一来,可以鼓励平等竞争、择优录取。考试不论身份的高低、不分贫富贵贱,除了作奸犯科的刑徒,都可以参加,而郡试、州试的两层选拔机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有人作弊的情况生。

    “我想用科举这个名字来代替察举征辟制度,诸位看如何?”得到肯定后的高宠充满了自信。

    周瑜、鲁肃、徐庶三人相视而笑,鲁肃道:“此事若成,则可一改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风气,他日科举推行之际,便将是江东鼎盛之时。”

    “事若成,则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跳动的灯花照映着高宠一双深邃而火热的瞳孔,在他刀削般棱角分明的鼻梁下,是微微有些上翘的胡须,虽然还略带着少许稚气,但却是如此的桀骜不驯、与众不同。

    看着高宠神采奕奕的表情,周瑜的心情从没有象今天这般的无所顾虑,即便是在孙策的帐下,他也不敢说自己获得了百分百的信任,但在高宠这里,周瑜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为高宠效命。

    周瑜想了想,沉声道:“宠帅,科举新政,诸事繁杂,若没有一个得力的人才来实施,这一夜的长谈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

    高宠点了点头,许靖徒有虚名,确实不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干才。

    “不知何人能当此重任?”高宠问道。科举确立之后,州中劝学从事一职将变得举足轻重,担任此官职的人除了要有清忠高亮的见识和声望外,还必须能廉洁自爱,操守严谨。

    徐庶这时说道:“宠帅,清河崔琰能担此重任!”

    “是郑玄门生崔季珪?”高宠道。

    崔琰乃是清河东武城人氏,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至年二十三,举为亭正,始读《论语》《韩诗》,后投大学士郑玄门下受学,与鲁国孔融、南阳许攸齐名,建安初,徐州黄巾攻破北海,琰遂周旋于青、徐、兖、豫之郊,南奔江、湖,二年末,崔琰往庐陵从管宁学,三年初,被徐庶举荐为历阳令。

    徐庶道:“数日前,庶过历阳,曾与琰一叙,琰曾语: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夫兵义者胜,给民者强,江东战乱方歇,民心未固,宜收分散之心,勤修耕植,积蓄军资,如此则大业可成也。”

    “元直既推崇之,必非常人也,这样,你等会去传我命令,召崔琰来见,若他真有才学,吾自当用之!”高宠素知徐庶为人刚直不阿,能够被他推崇的人不多,崔琰的名声他先前也听说过,能够被郑玄和管宁收为弟子,在节操上是没有问题的。

    建安三年十月三十日,高宠任用崔琰为劝学从事,主要负责各郡学校的建立和科举制度的推行。

    崔琰确实是个人才,在他的努力下,各郡学校在十一月就初步建立起来了,由于学校对于召收的学生不问家世、不问士庶、不问贫富,也没有私学那般看重声望和门弟,一时间那些因为出身寒门而苦无出仕机会的学子纷纷加入。

    “寒门子弟亦可登堂矣!”考虑到朝廷保守势力的反对,高宠采纳鲁肃的谏议,对于这一次用人制度上的变革并没有过多的张扬,但消息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不胫而走,从江南一直到中原。

    在士族豪门不屑的注视下,数不清的落魄士族、寒门贫士带着对未来的希冀和憧憬,携家带口的一路南来,他们的到来,为高宠赢得了充分的人才储备,江东第一次因为一个小小的变革吸引了泱泱中原的目光。

    这既让人感到惊讶,又让人感到一种无形的震慑。

    在这方面,为招揽人才颁布过“唯才是举”的求贤榜的司空曹操比袁绍、刘表之流无疑更具长远的战略眼光,隐隐中高宠的迅猛展让曹操感到了后生可畏,所以,在看到高宠求荐扬州牧的上表之后,曹操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建安三年十一月一日,曹操出人意料的上朝进表,荐平东将军吕布为扬州牧,封平陶侯,同时命夏侯惇从小沛撤兵,并亲拟手书厚慰劳布,一时之间,吕布跨居徐扬两州,风头无量。一个人有时出风头太过,难免会飘飘然起来,吕布也一样。

    在头脑热的情况下,他做出了一生中最错误的决定——进攻合肥。

    ps:科举的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体现,虽然说提早了约三百年,但我想还是基本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任用崔琰别无他意,只以此章感谢一直对我支持的崔琰兄。
第三卷 荆楚情 第一百零五章 驱狼吞虎
    十一月冬,高宠在稳固了江东的局势后,一面以6逊部为主力,抓紧对东阳的黄盖、蒋钦残部展开追剿,另一方面任用鲁肃为相国兼长史,统一管理内政事务,顾雍改任谏议从事,专门负责对官员绩效、任免、廉洁情况进行考评,而刘晔则卸了参军的职务,另任了司金别驾的职务,专门负责铁具、器械的研制生产,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当然就是霹雳车的大规模制作。

    至此,高宠将州中事务分成三大部分,分别由鲁肃、顾雍、刘晔三大干才掌握,而在他们各自的属官中,崔琰担任劝学从事、许靖分管祭礼、许邵负责占术阴阳、仓慈出任仓曹椽、张昭负责外交,这些人事上的任命,给江东带来了一场从未有过的革新。

    与大刀阔斧的内政改革相比,在军中将领的任用上,高宠却并没有多做变动,除了太史慈痊愈后担任了重新组建的丹杨兵统领外,其余各支劲旅都还保留着原来的编制。而随着南方战争的基本结束,甘宁与朱桓两军开始向北集结,向兵力单薄的淮南一带靠拢。

    十一月三日,正在秣陵筹划振兴江东大计的高宠意外的接到了广陵太守陈登的一封急报,信上说新任扬州牧,平东将军吕布己增兵寿春,不日将兴兵南下。与此同时,合肥太守刘馥也急派使者往秣陵报告寿春敌军的动向,淮南一时风雨飘摇。

    “吕奉先疯了——!”听到这个消息,高宠心头只闪过这一念。

    吕布,不再是那个在虎牢关前纵横天下无敌的吕布了,曹操仅用一个虚假的扬州牧就将他完全的蒙蔽,袁术败亡之后,高顺、张辽将檄获的玉玺、珠宝、侍婢一并押送到徐州,面对巨大的诱惑,吕布隐藏许久的一颗**的心再也遏制不住。

    吕布有图江东之志!陈登在信中言简意赅,扬州牧——,其实谁都知道真正占领扬州的是高宠,而不是吕布,与高宠麾下会稽、吴、豫章、庐陵、庐江、丹阳六郡相比,吕布只不过占了区区一个九江郡而已。

    “宠帅,紧急叫我二人来,可有要事?”徐庶从门外跨步而入,在他身后玉面春风的周瑜。

    高宠将陈登的书信递与二人,道:“元直、公谨,以你们之见,当如何抵御强敌?

    徐庶与周瑜皆是智略无双之士,高宠将他们留在身边,目的就是为了多多听取一下他们的意见,从而避免再犯轻敌的错误。而高宠的另外一个考虑是周瑜新附,高宠军中将士对他多少还存有疑心,在周瑜未能服众之前,冒然让他领兵,显然并不是一个好的主意。

    周瑜看罢,合上书笺道:“曹操这一计使的是驱狼吞虎之策,我等若是正面迎击,难免会与吕布拼得两败俱伤,到时候曹操就可坐收渔翁之利。”

    徐庶面带忧色,颌道:“公谨说得不错,吕布骁勇,高顺、张辽两将皆有万夫不当之勇,我军在合肥仅有黄忠部不到二千人马,坚守实不易矣!”

    高宠沉声道:“元直虑的是,方才我已遣甘宁率锦帆军北上巢湖,配合黄忠守合肥,同时,朱桓的增援部队也在赶往江北的路上,从部队的人数上讲,这一回我军以逸待劳,是占了绝对的优势,唯一可虑的就是合肥一带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高顺的陷阵营和张辽的雁北骑挥战斗力,倘若被敌在气势上压倒的话,孰胜孰败还难以意料?”

    在高宠说这番话时,周瑜的目光与高宠相遇,透过那一双深遂不可测的眼睛,周瑜忽然间会心一笑,如何应敌高宠心中一定是已有了分寸。

    待静静的听完高宠的话,周瑜不急不缓的说道:“宠帅,这一仗也许我们根本就不用打?”

    徐庶笑问道:“公谨,难不成吕布军会自动撤退?”

    “若失后路,焉能不退?只要我们在合肥坚守半个月,我想吕布就会自顾不暇了!”周瑜朗声而答。

    高宠满意的点了点头,周瑜的远见卓识让他感到欣慰,有时候战争的背后,往往还隐藏着更大的图谋,作为一名指挥作战的将军,关注的目光还不能只投向战场,还应该留意与战争有关的方方面面。

    吕布丧失理智的拼命南攻,无形中将自己的战线拉的很长,这对于谁最有利,无疑是一直在旁虎视的曹操。

    高宠相信,等吕布倾师南下之时,就是曹操图穷匕现的时候。

    高宠举步上门,看了看北面的天空,对着周瑜和徐庶道:“吕布要寻死,我们可不能当他踮背的,眼下江东百废待兴,再经战阵只会劳民伤财,伤了元气,所以,这一次能不战我们就尽量不战,实在万不得已,就令黄忠、刘馥依托城垣死守不出。”

    寿春,吕布军大营。

    高顺一脸铁青的端坐在帐中,从徐州送来的急信还紧紧的握在手中,但他那一双青筋突露的手,却在情不自禁的微微颤抖。

    “文远,徐州来信了,援军三日后到,主公命我等在十日内拿下合肥!”面对掀帐而入的张辽,高顺只得无奈的苦笑。

    张辽雄伟的身躯抱藏在锃亮的铠甲之下,一张刚劲有力的脸庞上,流露出些许不满,他忿然道:“十日——。主公是怎么想的,合肥若是这般好下,我二人还停滞在寿春做什么?”

    高顺凝重的目光透过掀开的帘角,望向南方,许久方道:“文远,高宠白起事,三年得江东六郡,麾下甘宁、黄忠诸将皆是百战将才,你我当不可轻敌!”

    张辽听高顺似有与高宠军一战的意思,急道:“此万万不可,高宠挟击破孙策之势,其军战力非袁术之流可比,我等若是攻合肥不克,则徐州空虚,万一有变则再想救援就难了!”

    高顺苦笑道:“主公之命,你我不敢违也,虽明知不可为,亦当奋力而为之。”

    建安三年十一月十一日,高顺、张辽率兵七千众,从寿春沿成德一路南下,与黄忠、刘馥在合肥城下展开恶战。

    斯役,黄忠充分挥城池的防御优势,死守不出,让精于穿插迂回的雁北骑失去了机动灵活的优势,攻城的重担一时全压到了陷阵营身上。

    在十一日一天,高顺率陷阵营攻合肥北门,其主力在先锋曹性的带领下,登上合肥外城,幸赖刘馥在内城设置了强弓硬弩,终将曹性杀退。

    十二日,高顺撤下陷阵营主力,休整一天,攻城的部队换成了张辽代领的郝萌旧部,由于缺少足够的攻城器械,加上张辽对能否破城的信心不足,这一天的战斗比之前一日要轻松了很多。

    但是到了十三日,形势又大变,高顺亲冒矢石,与曹性分率一部向已残破不堪的合肥城垣再度猛攻,陷阵营足以令人恐怖的攻坚能力在主将的激励下,尽显无疑,尽管黄忠拼死抵抗,也无法遏止高顺进攻的步伐。

    北城一角失守。

    黄忠、刘馥率余部一千余人退往南城。

    南城紧临着施水,这条河是联接合肥守军与外界的唯一通道,面对高顺近乎疯狂的攻势,黄忠把最后的希望期托到甘宁的援兵上。

    十一月十五日,甘宁接到合肥危急的消息后,从长江入巢胡,飞驶百余里,终于赶在黄忠、刘馥崩溃之前到达,高顺、张辽见甘宁兵到,不得已撤出城外,至此,合肥攻防战陷入到僵持之中,谁也不甘心放弃,谁也没有能力一口将对方吃掉。

    倏变几乎是在一瞬间来临,十六日夜,远在许都的曹操在得到吕布主力南下的消息后,大喜过望,即命夏侯惇与夏侯渊、吕虔、李典领兵二万先行,自统大军6续进。

    夏侯渊领兵素以神闻名,日行千里、夜走八百,闪击敌后对于他来说,是最拿手的战法了,守卫小沛的成廉部在夏侯渊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下,几乎是在瞬间就崩溃了,成廉在试图逃出城时,被刘备义弟关羽只一合就砍于马下。

    自被吕布诈夺了徐州后,刘备的日子过得凄凄惨惨。

    徐州既无法夺回,只能窝居在小沛,前番袁术遣纪灵来攻时,虽然吕布辕门射戟救了刘备,但刘备对吕布的怨恨却有增无减。

    这一次,若没有刘备的接应,夏侯兄弟要想迅突破泰山寇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稀布下的防线当不会这般容易。
第三卷 荆楚情 第一百零六章 决战三英
    彭城,渐成孤城一座。

    战场上,一切都凝固在交战前的瞬间,只有马蹄声、脚步声,在有节奏地轻软循环往复,锐气正盛的曹军已将吕布逼上了背水一战的窘境。

    “某家画戟久不饮血,今日且饱餐之!”吕布催马扬戟对着敌阵大喝,得到曹操、刘备并三万大军至彭城的消息时,吕布一无所惧,不顾陈宫劝阻,率军出战。

    问天下英雄,谁能败我?逆贼曹操、大耳刘备,汝两个竟乘我兵淮南之时偷袭,当真是罪不可恕,火红色的赤兔马在跨下不住的嘶鸣,汝也是久违了这般大场面吧,是啊!自虎牢关前决战关东群豪之后,你我都寂寞太久了。

    吕布一身淡黄色锦袍,头上只是束了根带,在一群身被重铠的将士中间,显得分外的醒目,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永远是独一无二的,除了他,谁还有这般俾倪天下的气概。

    曹军在旌旗迎着北风猎猎作响,旗下的曹操尽管骑在高头大马之上,但他矮壮的身躯夹杂在四周魁梧的将领中间,还是显得太过平常了些,若不是他还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个并不高大英俊的中年人就是权倾一时的司空曹操。

    曹操轻捻须然,目光中跳动着一抹狡黠之色,他转头对着身边一人道:“玄德,吕布骁勇,你我不如暂退之!”

    这个被曹操唤作玄德的人正是豫州牧刘备,他生得面如淡金,广额丰颐,大耳垂肩,相貌堂堂,此时的刘备高冠、博带,手持一对双股剑,垂着眼睛,一动不动,脸上表情没有丝毫的异样,令人根本不知道他心里真正在想什么。

    听到曹操问话,刘备微微抬起头,道:“曹公,吕布豺狼也,若留之必反噬!”

    曹操轻叹道:“可惜孙坚已死,英雄不在——!”

    “司空大人且稍等片刻,待我关羽去取吕布之级!”曹操话音刚落,刘备身后一员红袍大将催马持刀冲出,此人面如重枣,须然也象火一般燃烧着,一对凤目眯起,瞪视着战场上的吕布。

    吕布信马由缰,来回在阵前嘶喊了好一阵子,敌阵中却无有一人出战,这样的结果既让吕布感到得意,却又有些无趣。

    “三姓家奴,休要张狂,且看我关羽冷艳锯的厉害!”猛然间,曹军阵中冲出一将,身材高大,红面长须,目光轻蔑,锋利的刀口映着旗幡上跳动的侧影,闪现出七彩的光芒。

    这个人吕布认识,正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这个骄傲的除了刘备外,把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的家伙。三姓家奴,凭你关羽也配辱骂于我?丁原无能,董卓识我,我以身来投,何错之有?董卓残暴,我顺应民意诛杀之,当无不可?

    吕布持戟划出一道圆形的弧线,朝着关羽冷冷一笑,道:“吾知汝不服久矣,今日我就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

    说罢,吕布英俊的脸庞上杀气渐盛,也未见他有更多的动作,跨下赤兔马便如心灵感应一般,骤然跳起,如同一道红色的惊雷朝着关羽飞掠而去,与此同时,吕布手中的方天画戟寒光闪烁,倏然变幻成一道无法触摸的闪电,朝着关羽的咽喉无声无息的直刺下去。

    “叮!”

    兵刃碰撞,溅起一连串流星般夺目的火花。

    不等关羽的刀收回,吕布画戟翻转,迅捷无比的又一戟顺势扎向关羽的小腹。

    “卟!”戟尖从关羽的背后穿出。

    刘备在后阵看得真切,情急大呼:“二弟!”

    “二哥,俺冀德来帮你!”在刘备身后,如一樽黑塔般的张飞双眉象炭棍般直立着,黑漆漆的瞳孔如夜,唯有一对牙齿透着雪白,就象一头随时准备择人而啮的豹子。

    张飞摇动丈八长矛,催动乌骓马吆喝着杀入战阵,与关羽并肩双战吕布。阵中,吕布的那一戟并没有伤着关羽的要害,他及时的将身躯一扭,险险的让戟身从胁下穿过,虽是这样,关羽也是惊出一身冷汗,再不敢稍有大意。

    张飞手中丈八矛闪动着淡青色的光芒,它矛长一丈八寸,矛尖长三尺,矛尾长三尺,头呈九曲犹如毒蛇吐信,尾略成弧形好似惊天游龙。

    “吕布,汝敢伤我二哥?张飞怒目圆瞪,一舞手中丈八蛇矛,狂野的双眸射出凄烈的光芒,别看张飞性粗噪急,但对于二位哥哥,张飞却从不含糊,在他的心中,除了大哥刘备,关羽便是最亲最爱的人了。

    吕布从容一笑道:“我便是伤了,你待如何?”说罢,方天画戟朝天遥指,身前门户大开,面对关羽张飞这两员上将,吕布端作在赤兔马上,束挽的髻随着秋风轻轻飞舞,仿佛天下英豪已无可以让他值得关注一般。

    “吕布,汝视天下群豪于无物乎?”关羽大喝着持刀上前,一向骄傲的他如何能容忍吕布的张扬,方才那一戟之羞若是不报,枉为君子。就在关羽拍马撕杀之际,与他心意相通的张飞已如一道黑色的闪电飞掠过战场。

    “来得好!”吕布收回狂野无羁的目光,迎风一戟直刺张飞的面门。

    张飞闷哼一声,一个侧身避过画戟,丈八蛇矛横陈飞舞,扫向吕布腰腹。这时关羽的冷艳锯也倏然杀到,春秋刀法——,这是熟读春秋的关羽最擅长的刀法,轻灵如春花烂漫,凝重如秋风落叶。

    吕布寂寞的眼神中露出一丝惊喜,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就如同一颗石子掉落碧水深潭,激起千层叠浪。他猛得一夹马腹,赤兔马顿如旋风似的一个旋转,立刻使得关张二人的兵器全都落空,随后吕布挥戟直砸向关羽头颅,**赤兔的马蹄也是高高翻起,猛踹向关羽的红鬃战马。

    “铛,铛,铛——!”金铁交鸣之声不绝于耳!关羽不甘示弱,冷艳锯迎上方天画戟,一时火星四溅,声雷如啸,让观战诸将士个个耳鼓涨,头晕目眩。

    这一轮硬碰硬的交接,关羽虽然两臂有些麻,但还是奋力挡住了吕布世无俱匹的进攻,可是跨下战马在这一连串重击之下已自禁受不住,每一下撞击红鬃马都会朝后紧退几步,以避开赤兔高扬的前蹄。

    “嗖——!”背后隐隐有冷风袭来,张飞的蛇矛几乎不带任何声响,悄然而至。

    “铛!”吕布头也不回,单手持戟架开蛇矛,脸上泛起睥睨天下的豪情,另一只手直指关张二人,大喝道:“再来!”

    关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