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之雄霸天下-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如今见到这些隋军俘虏之后,他却是怦然心动。要知道,这些俘虏可是整整二十万大军啊!
而且这些人都是训练有素,经历过战场厮杀的正规府兵。可不是他临时征召的,那种才从民夫变成军人的新兵。
虽然这些人经过了一两年的折磨,身体有些虚弱,暂时还不能投入战斗。但只要假以时日,让他们将养半年,将身体恢复过来,便又是一支精锐之师。
如果这些人能成为自己旗下的士兵,那他的实力马上就可以提升几个挡次,成为有实力争雄天下的诸候之一。
不要说掌控辽东,就算南下直接攻打济、新罗,北上灭亡契丹、奚族、铁勒等部,都没有问题。毕竟这些部落和国家,除了新罗在前段时间没有参战外,其余的势力也都伤亡很大,即使是最强的济国,如今全国兵力也不过五万人。
如果宇明真有二十多万大军在手,是完全可以踏平整个朝鲜半岛的。
只不过,这些俘虏目前却并不归他统属,而且一个个归心似箭,如何让这些人能留下来,并让他们肯跟着自己干,成为宇明心中最着急想解决的问题。
思忖了片刻之后,他还是决定,先接见一下这些俘虏中的军官,听听他们想法,和他们沟通一下,才好对症下药。
“魏军师,你给我安排一下,晚上摆宴款待这些解救将士中的高级军官,我想,是时候和他们交流了!”宇明正色道。
……
到了晚上,宇明便在平壤城的城卫军府内,亲自召见了那一万五千二六十名军官中的代表。前来见他的都是校尉以上的中高级军官,共有五多人。而这些人中,级别最高的自然就是宇成都的师父鱼俱罗了。他之前可是堂堂右御卫军的大将军。
而在他之下,则有一干将军、亚将、旅帅、团主等军官,此外还有一些官,如长史、参军、司马等也来了。
在和鱼俱罗寒暄了一阵后,他便让这些军官一一落座,并命侍卫为他们奉上了茶水。
“不知道各位如今有什么打算?”宇明开门见山地直接问道。他知道,对于这些直肠的军官来说,转弯抹角反而效果不好。
对于这些人,宇明是很有些想法的。这些都是真正的府兵,而且现在的这些还全是经历了生死大战的,如果有可能他当然是想把他们收编进自己的队伍。毕竟无论如何,这都是真正的老兵,比起他手下那数万的新兵蛋,实在是强的多了。
哪怕是不能全收编就是改编一小部份,那也绝对是能让整个辽东行营的战斗力提升一个档次的。
他现在最缺的就是基层军官,尤其是训练新兵感到教官不足。而现在突然有了一万五千多军官,而且还大部分是伙长、队正这样的低级军官,这是他现在最缺乏的。
而且,他的左翎卫军万人以骑兵为主,军官自然也是骑兵军官。但新成立的游弈、踏白、选锋、胜捷、破敌五军却是以步兵为主。
用一群骑兵军官,来扩编带领一支步兵为主的军队。这对宇明来说,亦是感觉有此不靠谱。
但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他倒是想弄些步兵军官来,可上哪儿弄?张须陀的残军中倒是有些步兵军官,可惜数量少,放在十万大军中,可谓九牛一毛,根本不够。
而眼下无疑就是一个机会,这解救的隋军军官中,基本上都是低级的伙长和队正。这些人正好能很好的弥补他没有基层军官的缺陷。不过,这一切都得看他能不能说服这些人,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如果别人不愿意,用强硬手段压服他们,只怕他们训练士兵也会出工不出力的。
这时,鱼俱罗等人听到这话也一时愣了起来。鱼俱罗本人还好说,毕竟是见过不少大风大浪,久经官场沉浮的人了。但其他军官则不同,他们可是思家心切,急于想回家看看近两年没有见到的亲人。
只不过,在从最初获救的兴奋之中清醒过来之后。他们考虑的情况也更多了一些。因为他们都知道,杨广好大喜功,对于战败的将领处罚重。自己等人虽然作战尽心尽力,却总归是战败了,而且还当了俘虏。对于好面的杨广来说。会不会对自己等人进行处罚,还是一个未知数呢。
于是,一名旅帅便小心翼翼地问道:“元帅,我们被俘多时,已不了解如今的形势。现在我们所有人都归心似箭,想回去和家人团聚。但却担扰朝廷那边,会对我们这群战败者追究责任。不知元帅可否向朝廷上个奏章,请求赦免我等人的罪责?”
他这话一出口,不少军官便纷纷附和,一脸恳求的神色。他们见宇明年轻,对人和蔼,又知道他是宇述的孙,年纪轻轻就当上了行营元帅,还被封为平壤侯,想必得杨广欣赏。如果有他出面说情,而高丽又已经平灭,说不定杨广便会赦免自己等人的罪责了。
宇明听闻之后,却是眉头一皱,他最想的便是把这些人留下来,为自己所用。这样他便可以平添二十万大军。但如果真的如这些人所说,给杨广上奏章,以朝廷现在缺兵少将的现状。这些人十有**便会被派去平叛,从而脱离他的掌控。这种情况是他决不能允许的。
。。。
 ;。。。 ; ;
第215章 回到辽东城
、、、、、、、、、、
想到这里,宇明便笑了笑,然后说道:“放心吧!诸位都是为国家立过功,受过苦的英雄,我一定会为你们的安全着想的。只不过,辽东现在还没有安定。高丽虽然已经覆亡,但我们还没有实现对高丽全境的完全掌控。而南面的济和新罗,北面的契丹、铁勒等部也蠢蠢欲动,并不安宁。所以,大军暂时还不能撤回去,诸位想马上就回中原恐怕一时难以办到。”
说罢,他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我看这样吧:一会各位都给家中写几封信,再给朝廷写一份详述表,说明一下自己是如何被高丽军俘虏的,俘虏后直到现在被解救的情况……大略写一下便行。而我呢,也给陛下写一份奏章,详细说明这里的情况,并正式提出请求,要求不予追究你们战败的罪责。”
“等大家写好之后,我便派人将这些信件送回东都。我知道,诸位肯定是思乡心切了。不过,现在中原非常混乱,四下都是反贼。除了之前王薄、翟让、杜伏威、窦建德等乱匪外,先有杨玄感造反。被朝廷派兵剿灭后,又有关陇大阀元氏和独孤氏造反。现在关陇、河东、河南、山东、河北、江淮都是一片战乱。你们回去也并不安全!”
“什么?杨玄感、元氏、独孤氏都造反了?”在场的军官们听到这消息,顿时都傻眼了。
杨玄感是什么人啊?弘农杨氏的家主,前尚书令杨素的嫡长,在朝廷影响大,门生旧部遍及天下。
元氏是北魏皇族,关陇大阀,元家的多位弟在朝中皆是重臣,家主元寿更是内史令。
而独孤氏就更不用说了,当今圣上杨广的母亲就是独孤氏的,朝中不少重臣也出身独孤氏,或与独孤氏有姻缘,比如说李渊。
这大家族都造反了,那大隋的天下还能保得住吗?
更何况除了这大家族之外,还有其他数不清的大小乱匪,如今已可称为天下大乱了。
听到宇明的介绍,就连鱼俱罗也是神色紧张,他虽然对于自己的地位官职无所谓,但也担心家人的安全,而且他的父母妻儿就在长安。如今听宇明说元氏、独孤氏和官军在关中打得不可开交,长安被围多时,也是有些焦躁不安。
宇明这时又接着说道:“大家被俘之后,又被高丽人贬为了奴隶,驱使做了一年多的苦役,身体也差不多跨了。现在就算我同意让你们上,长两千里的长途跋涉,只怕你们也承受不起,说不定根本就走不到中原。依我看,不如你们干脆先在这里休养,等身体养好了之后,再做下一步打算。”
“到时,如果陛下要召你们回中原,当然不错。可如果各位愿意留在我辽东行营,那便更好了。毕竟中原乱,很多城池都被乱匪攻破了,米价暴涨,许多民众只能靠吃树皮草根为生……”
“我知道,你们都担心自己的家人。不过这也不成问题,如果你们愿意留在辽东,可以写一封家信,由我派人持信去你们家乡,将你们的家人全都接来辽东生活。如今在天下大乱之际,辽东反而可以说是一片净土了。”宇明侃侃而谈道。
鱼俱罗等一众隋军军官听了半天,总算弄明白了:宇明先是让他们自己考虑,可是又只让他们写信给家里,却不让他们走。说是让他们休养身体,又说什么天下大乱,走不方便。
这明摆着就是告诉他们,在朝中关于对此事的处理意见下来之前,他们是离不开辽东行营了。而在这之后,宇明又紧跟着说,希望他们把家人接来辽东生活,又说自己的兵马几乎都是新兵,缺少基层军官,又缺乏兵员,希望他们能留下来帮自己。
就算这些大头兵们再是直肠人,也弄明白宇明的意思了,感情他是想把自己一行人编入他的军队,好帮他征伐济、新罗,以及辽东草原那些不服从的部落。
宇明的话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毕竟他是对现在的朝中情况了解得最清楚的一个。他们这些俘虏失踪这么久了,朝中官员和皇帝只怕早当他们已经死了,这个时候突然出现,谁也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态。而他们也都知道,杨广可是杀过不少战败回来的武将的。
如果皇帝到时觉得他们这些败军之将,又被俘的军官有罪的话,那岂不是更惨。虽然宇明说要给皇帝上奏折,可谁知道他内容怎么写。听这位年轻元帅的意思,是想自己等人留下来帮他,如果自己一行人坚持要走的话。他那奏章会怎么写,可就难说了。说不定等自己好不容易回到中原,等待的却不是鲜花和笑脸,而是断头刀就得不偿失了。
想来想去,这些军官们都有些坐立不安,脸上阴晴不定,一时也有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
天之后,宇明方带着十万大军,以及从各处抓来的俘虏北上,向辽东城进发。而平壤城内,他也留下了尉迟敬德率选锋军两万人驻守,以保持对济和新罗的压力。
而派人去和新罗及济的交涉结果也出来了。济因为参加过高丽联军,得罪过隋朝,而且又在战争中蒙受了不小的损失,自是吓得战战兢兢。加之高元一行七千人到了济州岛后,立刻便驱逐了岛上的济官吏和军队。这让济国王也勃然大怒。
他当即便派使者向宇明当面表示,一定会派兵解决济州岛上的高丽人,决不会手软。这让宇明也不禁放下了心。
相形之下,新罗的态就要恶劣不少。一来他们没有参加过高丽联军,认为隋军没有理由进攻自己。二来他们也没有和隋军作战过,不知道隋军的厉害。此外,新罗国王又认为,自己的实力未受任何损失,拥有八万大军,加上熟悉当地地形,就算隋军派十万人来攻,也未必攻得下自己。故对前去交涉的使者毫不理睬。
而宇明在得知此事之后,却是丝毫没有动怒。因为这种情况也是早在他和名军师的预料之中。如今以他们的实力,的确无力进攻新罗,但却有了一个好的,向新罗开战的借口。只要辽东行营消化了解救的二十万隋军俘虏,或者将新兵培训出来,形成战斗力。便足以一举灭亡新罗和济了。
面在,他们要做的事便是好好韬光养晦,埋头经营辽东的地盘,消灭高丽的残余势力,待内部整合完毕后,再出兵灭掉周围的威胁,便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半个月后,隋军返回了辽东城。但因此城小,只住进了部分军队,二十八万解救的隋军士兵和民夫,以及数十万高丽俘虏都只有呆在城外。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高丽人在修建辽东城时,就是以要塞标准修建的。只考虑了坚固和防御,并没有将其作为辽东地区的中心城市来考虑。因此城池的面积很小,方圆不过五里。城中最多只能容纳十万军队和二十万平民。
而如今,辽东城内由林墨统率的军队和民夫便有十余万人,加上解救回来的二十万被俘士兵,七万多被俘民夫,还有数万新征的民夫军……城内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人。那些从各地抓来的高丽姓,更是只有在城外搭起帐篷,严加看守。
宇明见状,只得下令将伤病员,以及一些岁数较大的士兵送入城中居住,而其余的士兵和俘虏,则全部在城外就地扎营,没有命令一律不得进城。
如今,连绵的秋雨已经停了,辽东的夜空繁星点点,皎洁的明月挂在天空,银白色的月光倾泄在辽东城外一望无际的营地上,大大小小的帐篷犹如披上了一层银色的薄纱。
城外的大营也是分了几层驻扎。最外围是骑兵,中间是步兵人,而那些俘虏则被围在核心。左翎卫军的兵马在大营四周防守。营内各重点要害部位,也全有民夫军的新兵们站岗放哨。他们虽然作战不行,但巡逻和吓唬一下抓来的高丽平民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一队队的轻骑兵们,则骑着战马不时的从大营内的通道间交错而过,整个大营就如同铁桶一样,防御得无懈可击。高丽俘虏几乎不可能从营内逃走。
宇明的帅帐内,数盏装满了火油的大灯正在熊熊燃烧着,将宽广的帅帐照耀得明亮无比。如今,帅帐之中已经坐下了二十多员将领和幕僚,除了驻守平壤城的尉迟敬德之外,他的辽东行营班底差不多都在这里了。
如今高丽已经基本平定,战争后期,倒戈相助他们的墙头草契丹领阿保窟,也得到了他想要的俘虏和财物,兴高采烈地回自己的部落去了。
而济也派来了使者求情,对过去相助高丽的事表示非常后悔,愿意献出两两黄金、五千两白银,以及十名美女给宇明。希望能成为大隋的藩属。
新罗虽然没有派使者来,而且表现出一副桀骜不驯的态,但他们也没有胆量来进攻隋军。整个辽东地区的形势,可以说基本平静下来了。
。。。
 ;。。。 ; ;
第216章 辽东的管理体制
、、、、、、、、、、
现在,宇明召集所有将领和幕僚开会,主要便是商量,如何解决内部的体制问题。因为辽东行营是一个战时机构,是按照管理军队的模式运转的。现在进入和平时期了,肯定不可能再以这种体制运转。辽东行营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管理地方的体制。
迫在眉睫的事也有很多,比如说这么多人没地方住就是一个大问题。全部在城外搭帐篷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如何管理俘虏的高丽姓,是把他们当成平民处理,还是作为奴隶处理,也是一件需要商量的事情。
此刻,宇明端坐在营内最上处,二十多位行营的高级将领和幕僚则分坐在两侧,听着杜如晦介绍着目前辽东行营的状况。
现场只有杜如晦抑扬顿挫的说话声,没有一个人议论,整个营帐之中,显得非常平静。
“如今,我辽东行营共有官兵十一万多人,其中二十万是才解救出来的俘虏,他们的身体还比较虚弱,不能马上投入战斗。但他们的作战经验和战斗素质却是绝对过硬的。目前行营统帅部的意思,主要让这些人中的军官,充任十万新兵的教官,指导他们训练。”
“而选锋军和胜捷军,则由尉迟敬德和秦琼两位将军率领,分别驻守平壤城和黑石城,以警戒威摄济、新罗两国,和辽东草原各部。”
“游弈、踏白、破敌军,则由林墨、程咬金、罗士信位将军统率,与二十万被解救出来的官兵一道,分驻扶余、武茨、清津、开城等各城。组织现有的五十多万民夫,恢复生产,修复被毁城池、道、堤坝等设施。”
杜如晦说到这里时,程咬金却是忍不住了,他一脸不满地问道:“杜大人,我们的人都被派去修城池,恢复生产了,那些高丽人呢?难不成还让他们闲着?”
杜如晦听他如此一说,不禁又好气又好笑道:“程将军,我还没说到这里呢,难道你还怕自己干的活比俘虏多?”
程咬金被他这样一质问,也是气势矮了半截,方坐了回去,唯唯诺诺道:“我也只是随便一问罢了……相信元帅和军师能做出妥善安排的……”
杜如晦这时接着说道:“辽东城位置好,处于辽东平原正中央,又位于辽河岸边,水源充足,周围土地肥沃,水草丰盛,非常适合作辽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化中心。但之前高丽人建筑的辽东城过于狭小,无法容纳我们这么多人。所以对其进行扩建乃是必然之事……”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然后意味深长地说道:“经过杜某和元帅、魏大人、斛大人商议,决定将辽东城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五倍,使之成为一座能容纳万平民和十万军队的大城。我们将新辽东城规划为内城和外城。要求在个月之内初步完工。”
“内城便是现有的辽东城为基础,再加以一定改造,主要规划为辽东行营的办公衙门、府库、城中官员和将领、军官的住宅,演武场,以及一部分军营。”
“而外城则以平民姓、商人为主,城中的酒馆、旅店、妓院、商铺、钱庄等店铺也大多在此。这样,内外分明,有利于防止敌人刺探情报。就算有人想以经商为名,进入辽东城,也只能在外城逗留,进入不到真正有价值情报的内城。”
“至于辽东城的建设,自然便以抓获的高丽人为主要劳力了。同时,为了防止他们逃跑,将继续推行保甲制,实行连坐制。按元帅的意思,我们应该恩威并济,可以向他们承诺,待辽东新城修好之后,他们便可去掉奴隶身份,成为我辽东行营的姓,与大隋民同等对待。”杜如晦侃侃而谈道。
众将听闻之后,均连连点头。这样的安排的确是非常合理的。筑一座新城是最苦最累的,当年杨广筑东都城,累死的民夫有十多万人。今趟修筑辽东城,虽然没有洛阳城那样大,也要求没有这样严格,但工期却比较紧,要在个月之内初步完工。
而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因为如今已是九月初了,如果不在腊月之前建好城墙和房屋,那有几十万人便只能在城外过冬了。
可辽东的风雪非常大,气候也远比中原严寒得多,所以筑城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容不得拖延。
杜如晦又讲述了一阵之后,才总算说完了之前他和斛斯政、魏征等人商量的内政方案。
然后这时,宇明站起身,环顾了一下周围的众将道:“不知各位还有什么好的提议,可在这次会议上一并提出来加以讨论,以免有所遗漏。”
听宇明这样一说,众将便都打开了话匣,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斛斯政先便提出,要在临海的地方建立港口和造船厂,以便从山东、河北等地引进人口,拓展耕地。
他认为,辽东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目前也没有强大的外敌。对于饱受乱匪困扰的山东、河北、江淮等地民众应该有一定吸引力,可以派人前去上述地方招募流民前来垦荒。
而魏征也说道:“元帅,目前关陇、河南、河东、河北、山东、江淮等地皆成战乱之地,商人不敢前往,我们正好可与他们进行贸易,各取所需。江南是我大隋最富裕的地方,有着辽东缺的铁器、丝绸、棉布、粮食等物。而他们需要的毛皮、人参、马匹、牛羊等东西,却又是辽东富有的。因此,派遣海船和江南展开贸易是很有必要的。”
“除此之外,眼下我们应当按轻重缓急来给城中物资来分个类,比如粮食当为最要紧之物,必须第一时间从各处运回辽东城。而铠甲器械当为次重要之物,牛羊牲畜也当紧随其后……而且,要不了两个月,冬季便快要到了,军中的将士和民夫们也得换上冬装。这辽东地区,一到冬天便会大雪封,气温十分低下。我们必须早做准备!”红袖这时也睁大着一双美目说道。她原本就是涿郡人,那里和辽东的气候差别不大,对辽东的情况自然十分清楚。
众将听闻之后,也是惊叹无比,没想到红袖这位娇滴滴的大美女,除了武功好之外,还如此有见识。之前有不少人总认为,红袖一个女人能居如此高位,是沾了师弟宇明的光。
可随着战争的进程,这些人才逐渐明白,红袖可真是靠她自己一场场战斗累积出来的功劳,才能有如此职位的。而如今,红袖又向众人展示了她智慧的一面,让很多人都刮目相看。
而魏征、杜如晦虽然也是能写会算,但是从一个小小的仓曹和参军位置,一下变成了整个辽东行营的司马和长史,要管数十万人的后勤供应,这的确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考验,他们要解决的难题很多。
而且现在解救回来的隋军和民夫俘虏,掳掠来的高丽人口越来越多,这整个行营的内政后勤压力也越来越大。
杜如晦此时见红袖说起,也忙点头道:“红袖将军所说是,眼下还只是九月初,但再等两个月,这辽东可就进入冬天了。现在和中原的联系中断之后,我们也不能再指望从中原运送冬装过来了而建设船只,开展贸易之事,也得等到明年开春后再说了。趁现在天气还未冷下来,我们便应当早做准备。收集所占各城中的布匹、绢帛、棉絮等物,制成冬装。不然真等到天气冷下来才开始缝制,恐怕就来不及了。”
宇明也点了点头,东北地区一向是中国冬天最冷的地方,如果不早点准备棉袄棉被等物,进入冬天之后,一不小心,冻死人可就是大事了。
他于是便正色道:“逸,你的骑兵正在休整,没有安排什么事。这件事便交给你了。你带部下去周围的村镇,收集其中的布匹,不管是丝绸、棉布,还是麻布、绢帛,又或是各种皮毛,哪怕就是一些针线,你也得全部集了送到辽东城来。以供投制作。此外,如果沿途及占领的城池内,有其他无人穿的衣服,不管是尸体上的,还有废弃的房屋中的,全都收集起来,有一件是一件,都带回来!”
郭逸听闻之后,连连点头,大声道:“属下明白!这关系到行营数十万将士们的过冬问题,我一定会认真办理的。”
宇明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又对红袖道:“红袖姐,我觉得,应当从俘虏的高丽人中,将手脚利落、会针织裁缝的妇女都找出来,发给她们针线和布料,让她们专门给军中将士制作衣物鞋袜被服。只要她们干活勤快,我们便保证她们不受欺负,并提供一日餐,管吃饱饭!此外,对于那些干活特别卖力,对我大隋顺从的高丽人,也允许他们在城内工作,服务我军!”
而这时,秦琼也提出,要多建铁匠铺,探寻铜矿和铁矿,以打造武器装备,将他的陌刀营进行扩充。这样隋军才能在多是步兵的情况下,和辽东草原的骑兵抗衡。
。。。
 ;。。。 ; ;
第217章 宴会后的旋怩
、、、、、、、、、、
斛斯政未雨绸缪,他认为现在应该加快种植粮食的步骤。虽然之前隋军从高丽各座城池中,缴获了几万石粮食,足以支撑到明年秋收。但如今辽东的耕地大多荒废。需要大力垦殖。特别是如果将来各地流民大量涌入后,粮食短缺问题将更加严重,如果要把这里作为长期发展的大后方,则必须解决粮食问题。
但他的提议却让程咬金有些不以为然,这位私盐贩认为,辽东土地肥沃,就算因为气候寒冷,只能一年一熟。但如果扩大耕地面积,便能保证粮食供应。
只不过,林墨却又反驳,认为这需要引进大量能熟练耕作的农民,而这些农民大多是佃户,除非他们在当地已经活不下去了,不然要他们举家迁移辽东是很难的,他们的地主也不会同意。定会上报地方官,最后捅到朝廷那里去,有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利后果。
听着部下们畅所欲言,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宇明却心中十分欣慰。这正是他所希望出现的局面。一言堂是危险的,独裁更是可怕的,杨广就是听不进其他人意见的典型。
作为一个上位者,并不需要自己成为全才,那只会把人累死。他要做的,只需要根据手下的能力,把他们安排在最适合的位置,发挥他们最大的长处便可。而如果手下们都畏惧发言,害怕表露自己的观点,如何让上位者去发现他们的长处呢?
而且,让属下们在公开场合争吵,总比他们在底下暗斗更好。要想部下们之间个个好得象兄弟一般是不可能的,但若相互之间矛盾重重,彼此之间勾心斗角,互相下绊就更糟了。
所以,这种在公开讨论场合,因为对一些问题的意见不同,所引发的表面冲突,其实是解决众将之间的矛盾,消除内心怨气和不满的最好途径。
“好了!我看大家也都说得差不多了!”见众人都吵累了,宇明方站起来做最后的总结发言道:“从明天开始,大家就分头行事吧!眼前最重要的事,便是让我们能顺利立足辽东。大家便按之前的分工,做好各自的准备工作吧……”
说到这里,他方微微一笑道:“不过,在这之前,我们还是好好庆贺一下平定高丽吧!本帅已经命人准备好了酒宴,今晚大家来个不醉不休!”
众将听闻之后,皆是大喜。隋军管理严,作战期间军中一律不准饮酒。这可让程咬金、郭逸这些嗜酒之人老早就心痒痒了。如今见元帅终于下令解禁酒令,也不禁又惊又喜,欢呼雀跃了起来。
宴会之中,宇明自然成了众将敬酒最多的对象。饶是他酒量好,却也架不住这么多人的轮番敬酒。在不知道喝了多少杯酒后,他终于醉倒在地,人事不知了……
迷迷糊糊之中,他只感觉似乎有人扶起了自己,而这人似乎是一名女,腰肢非常纤细。她将自己扶到了一张床上,并为自己除去了裤和鞋袜,擦拭自己因醉酒而吐得一塌糊涂的胸前衣襟。
“应该是无垢来了,看来我在她心中还是最重要的,竟然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