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之雄霸天下-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这时眼中已经流露出迫不及待的兴奋之色。

    宇化及已经打算,待关陇的独孤氏和河东的元氏叛乱平息之后,便鼓动杨广南巡江都。届时再发动兵变,扣押杨广,挟天以令诸候。这样便能弥补宇氏在江南没有根基的弱点。

    当然,宇化及也知道,要想控制住江南的世家和民众,还得自己先在江南建立一定势力才行。现在离平灭元氏和独孤氏的叛乱尚有一段时间,回去之后,他得暗中在江南加以布置才行。

    宇明深吸了一口气,原本打算再劝,但看着宇化及信心倍的样,他知道再怎么劝也是多余的了。

    “好吧!既然父亲决心已下,孩儿自当奉父亲号令,在辽东整顿军备,积蓄力量,等家族在江南起事后,再发兵响应!”宇明肃然道。

    “行!你我父同心,将来必成大事!届时,我当上了皇帝,你大哥便是皇,你也会封王了!”宇化及这时起身说道。

    宇明听闻之后,却是愣了一下,目光中闪过一丝愤怒和阴冷。

    他和大哥宇成都的关系的确非常好,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

    但大家都公认,宇成都只是一员勇将,而非帅才,当一员大将可以,却无法当军中主帅。而在政治谋略上,也差他宇明不是一点半点。

    而如果谈到战功成绩,以及在将士心中的口碑魅力,他比宇成都更是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可在这种情况下,宇化及竟然还执着于门阀世家的固有思维,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这让他如何甘心为宇家打天下啊?

    “如果爷爷还在,估计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了!”宇明心中可是很清楚,宇述对他的重视程。

    宇化及似乎也感受到了儿心中的不满,他也知道自己这样做,是有些不公平,但家族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根深蒂固。所以哪怕他知道次比长要强不少,却也只能立长宇成都。

    想到这里,他也觉得有必要补偿一下儿。于是,他走到屏风背后,从一个箱里取出了一件长长的,用布条包裹着的物件,然后拿到了宇明面前。

    “明儿,你看看这是什么?”宇化及举起那东西,微笑着递给了儿。

    宇明一脸疑惑地解开了布条,只见其内是一把红色的弯弓,做工精细无比,一拿到手中,便只感觉触手冰凉,弓背上闪烁着暗红色的光泽,一看便知是一把宝弓。

    “这把弓是我用十匹汗血宝马从一位商人那里换来的。名曰射日神弓,是一把七石弓。一般人根本就拉不开。我听无垢说你已经晋阶神变期了。想你应该可以使用了!”宇化及淡淡道。他是仆寺卿,主管全国马匹,能弄到十匹汗血宝马自然不是难事。

    宇明心中欣喜无比,他现在缺的就是一把好弓,而宇化及竟然要用十匹汗血宝马才能换得此弓,便可想而知其珍贵性了。

    有此射日神弓在手,那他的攻击力又要上一个新台阶了。

    “谢谢父亲了!”宇明收好射日神弓,向宇化及躬身道谢。虽然这个爹是有些不称职,但至少还是挂念他这个儿的。

    “嗯,现在时间不早了,你也早点回去休息吧,将来还要准备和高丽军作战!”宇化及道。

    “好的!父亲,你自己也多保重!”宇明点了点头,然后起身告辞。

    宇化及也站起身,目送着儿离开了帐蓬。

    而宇明离开宇化及的帐蓬之后,望着四周一望无际,星星点火般的隋军帐蓬,心中也是感概万分:终于走到了开创基业的这一天。将来是否能在辽东立住脚,就看自己的努力了。

    现在第一步,便是需要先击溃实力仍然相当强大的高丽联军。灭掉这个威胁中原东北边境的敌国之后,他才能够一展鸿图。

    (本卷完)

    。。。

 ;。。。 ; ;
第179章 行营会议
    、、、、、、、、、、

    第二天一早,等到杨广率领隋军主力已经远去之后,宇明方召集了自己属下,旅帅以上的将领前来开会。目前跟随着他的嫡系将领便只有尉迟敬德、郭逸、林墨、红袖四位老部下,以及杨广作为顺手人情,留给辽东行营的秦琼、罗士信和程咬金员大将。

    除此之外,杨广还调拨了一大批出身关陇,且自己不喜欢的低级军官和幕僚在辽东行营。表面上,名曰将这些人留下来协助他防守高丽。但实则人人都知道他是想让宇明等人留在辽东等死。所以,在撤走的当天晚上,便有很多人逃走了。现在留下来的还不到千人。

    而留下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在军中过得不得意的人,或者是出身关陇贵族中一些小家族弟,属于没有靠山的那类人。而那些有点门的世家大族弟,早就寻找各种关系调走,随隋军主力一起撤走了。

    这时,见他进来,众将都是肃立敬礼,齐声道:“恭喜将军荣升元帅之职,贺喜将军成为平壤候。”

    宇明微笑着点头致意,他这回是正式准备大展鸿图了。

    就在宇明准备坐下之时,一名官模样的年轻士,却是小心翼翼地走到宇明面前,干巴巴地说道,“元帅为我左翎卫军之主将,今次高升,此乃我左翎卫军全体将士之荣耀,我等无不为大人身感欢欣。”

    宇明听着这话,却怎么都感觉有些酸意,不过他也不以为然。以他如今的身份,自然已经不用怕别人嫉妒了。

    只不过,这名年轻士如此急着上来献殷勤,倒是让他有些意外。

    他打量了一下此人,只见这年轻士穿着一件青布长衫,头上还戴着一顶白色的书生巾。虽然洗得很干净,却是质量低劣。可见其家中并不富裕。

    “你是……”宇明有些迟疑地问道。

    “在下姓杜名如晦,此次遵圣上之命留下辅佐元帅,担任参军一职,属下必将竭尽全力,为元帅出谋划策!”这年轻士一脸郑重地说道。看来,他是想在宇明这里搏一把了。

    “什么?你就是杜如晦?”宇明一听,却是吃了一惊。

    “是的!难道元帅以前听说过我?”杜如晦见他如此反应,也是有些一愣。

    宇明心中可是惊喜不已。他可清楚这叫杜如晦的家伙,在历史上有多大的名气了。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长安)人。其祖上都是北周朝的高官,在杨坚的隋朝取代北周之后,祖父杜果在隋朝担任过工部尚书、义兴公之职,其父亲杜咤也曾为为隋朝昌州长史。

    杜如晦小时候聪慧有悟性,喜欢和人谈论历史、方面的知识,隋朝大业元年时,他被征为预备官员,礼部侍郎高孝基对杜如晦也非常器重,曾说过:“尔等有应付事态的才能,应为国家栋梁,吾想先让尔做个小官,以为锻炼。”

    于是,他便用杜如晦为滏阳县尉,处理地方事务。

    但不久之后,因为杨广横征暴敛,导致县上完不成民夫征集任务,于是杜如晦便性辞官回家。

    后来,在李渊起兵之后,他成了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杜如晦为其筹谋画策,运筹帷幄,深为时人所敬服。

    李世民与李建成积怨颇深,杜如晦与房玄龄一起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事成之后二人功居位。李世民继承帝位后,杜如晦与房玄龄为左右宰相,为唐选拔人才,制定法。有“房谋杜断”之称。

    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逝,李世民为此废朝天,追封为司空,莱国公,谥“成公”,被李世民列入凌烟阁。

    而这样一个牛人,却不知道怎么来到了自己军中,倒也让宇明有些惊讶。

    不过,他眼珠一转,便反应过来,象杜如晦这样的关陇寒门弟,只有依靠关陇门阀中世家大族才能出人头地。

    朝中的大臣和军队中的高级将领,虽然知道自己是被派到这里当炮灰送死的。可这些低级军官和幕僚们并不知道。他们只知道宇明才被升为辽东行营元帅、平壤侯,正受陛下宠信。而且还是关陇第一大阀宇氏的弟,宇述的亲孙,哪有不攀附过来的道理?

    想到这里,宇明心中便有了几分把握,他于是眼珠一转,故作不屑道:“杜参军,你就拉倒吧,这次我虽然加封为辽东行营元帅、可是这手下的兵还不是只有咱们左翎卫军一军,兵力不过万多人……至于这平壤候,虽然六户食邑算是不少,可是不要忘记,那平壤城现在可还是高丽的国都呢。我就算敢去要,人家也不会给啊。我看你还是先想想,怎么按照陛下的旨意守住大营,以防高丽军追击我军主力吧!”

    杜如晦听闻之后,也是面露难色。因为左翎卫军现在只有万多人,而高丽联军却高达十多万人。如果敌军知道隋军主力已经撤退,必然会全力进攻。那他们就将面临四倍于己的敌军。要想守住大营,实在不易。

    而且,万一高丽联军一边派军队缠住左翎卫军主力,一边又派人去袭夺辽东城、黑石城、扶余城等隋军才攻下的城池,那就危险了。

    这些城池虽然较为坚固,但防守的兵力却是少,驻守兵力最多的辽东城也不过千余人。敌军如果出动几万人来进攻。恐怕便很难守住。

    不过,杜如晦不愧是杜如晦,他只是略一思,便立刻有了主意。

    只见他上前一步,侃侃而谈道:“元帅,如今我军主力虽然已经撤退,但敌军并不知晓,我们可利用这一点,故布疑阵,迷惑敌人。然后在候机打一两场伏击战,挫伤敌人锐气。之后,属下便料敌人不会在短时间内再攻了。如此一来,我们便可牢牢守住防线。拖到陛下的主力回师辽东的那一刻。”

    宇明听闻之后,眼中也是露出惊喜之色,他没想到这杜如晦还真的想出了一条妙计。而这计划和他之前设想的方法不谋而合。他也是想利用敌军初得隋军主力撤退的情报,尚不能拿准是否属实,将信将疑之际,打一两场胜仗,拖住敌人的主力,让他们不敢冒然进攻。然后,他再等契丹、铁勒、奚族等部族的军队粮尽,不得不退却之时,再发兵进攻,一举击溃敌人。

    不过,宇明却是没有马上表态同意,而是面色平静地淡淡道:“杜参军,你先坐下吧!等一会儿大家再好好商量一下如何行事!”

    杜如晦忐忑不安地坐下了。又等了一会儿之后,左翎卫军中所有校尉以上的军官方陆陆续续地全部到了帐内。

    等大家全部坐下之后,宇明方正色道:“今天既然大家全都来了,那么想必也应当知道我军为什么会单独留下防守的原因:这乃是因为元氏和独孤氏造反,关陇地区大乱,所以陛下被迫撤军。而我们左翎卫军将再次担任殿后任务,在此坚守,以让主力安全撤离……”

    众将听后,都默然不语,他们中不少人都经历过上次的断后任务,知道其中险恶。如果不是自家将军智谋过人,战胜了高丽的追兵。只怕其中很多人已经不能站在这里说话了。

    有好几名军官都忍不住肚中暗骂,上次远征就被留下来坚守,这次远征还是这样。左翎卫军咋就那么倒霉呢?

    宇明也只能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道:“诸位兄弟,我等留守乃是陛下的圣旨,只能说害大家留守的人是我,因为我宇氏和裴矩、裴蕴、虞世基等人关系不和,所以左翎卫军才会被再次留下来断后。不过这些事情都已经成了定局,无法改变……”

    “今天算是我们**留守的第一天。留给我们的时间也不多了!将来如何行动,我们得马上商议出一个办法来!”说罢,他便作了一个请大家尽情发言的手势。

    听到宇明的话后,杜如晦便忍不住问道,“元帅,不知道您是如何打算的?”

    宇明微微一笑道:“现在军队里真正能征惯战的精锐之师,便是我左翎卫军的万人,另有两万老弱残兵则在辽东、扶余、黑石等城留守。除此之外,还有六十余万民夫。而这六十万人里,其中工匠、马夫、厨等都占了不少名额,其余的则是用来运粮的民夫脚力。真正称的上是精壮汉,可以征兵入伍的估计有十来万人。”

    “如今我们要分兵把守四处地方,但兵力却只有五万人。除开留守城的部队不敢动外,真正可用来投入战斗的不过万人。所以,我觉得,左翎卫军不要再分散了,万人聚则成兵,散则无用矣。现在辽东、扶余、黑石等城尚有坚城可守。所以我个人觉得可派五千轻骑留作机动巡逻,兼顾城,以防敌人偷袭。一但有警,立即援手。”

    “剩下的五千重骑兵和两万步兵则全都留在大营,再从民夫中挑出十万精壮汉,加紧训练,以备将来扩军之用。而其余的民夫则可分散在后方城池之中驻守,但也不能懈怠,全都要分发武器铠甲,以备敌人万一兵临城下之时,这些民夫也能上城头帮忙防御!”宇明正色道。

    。。。

 ;。。。 ; ;
第180章 整编六军
    、、、、、、、、、、

    众人听闻之后,均连连点头,宇明这样安排还是不错的。也幸好杨广率隋军主力撤退时,留下的粮食和兵器铠甲足够多,不然辽东行营要武装起十万新兵来,也是有些不容易。

    不过,林墨却是有些疑问道:“将军如此安排倒是没错,辽东城等几个城池有坚固城墙可守,不须多兵力。大营的确得强兵把守。只是陛下大军退兵时,虽然没有带走那些军资器械,可是却也不可能一下让几十万民夫都武装起来。”

    “如今营中的盔甲能装备十万人就算不错了,至于武器,倒是能再多装备一些人。如果仅仅只是每个人发一件兵器的话,我们倒是能让人人都可以拿上大刀长矛……可是,若要将新兵训练成老兵,所须时日却要很长。短时间内,不可能马上形成战斗力。如果高丽联军知道我等的虚实,倾大军十五万来攻,我等大营只怕是守不住啊。”他一脸忧色地说道。

    宇明当然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全部退守辽东城这座远东要塞,那样肯定可以守得住。不过,他的目标是彻底打败高丽联军,征服高丽,将辽东这块沃土变成自己称霸天下的大后方。所以怎么可能不进反退?

    “既然只有装备十万人的铠甲,我看,辽东、扶余、黑石城各领一千套铠甲作为备用,其余的就全都留给大营吧。另外,武器就按人手一件发放吧,让民夫们多少也心里踏实点。多余的弓弩则调一半给座城池用作守城,剩下的一半则留在大营……装备就暂时这样分配了,现在商议一下驻守各城的将领。大家觉得应当如何分配呢?”

    “元帅,俺老程愿前往扶余城镇守!”宇明的话一落,程咬金就嗡声嗡气地率先请命道。

    宇明听闻之后,却是嘿嘿一笑,没有答应。

    他可心中十分清楚:扶余城是仅次于辽东城和平壤城的高丽境内第大城池,如今城中的姓大都逃亡,只有两千多隋军镇守。

    虽然此城的位置和地位都很重要。但却远在后方,离前方的战线远。高丽军即使要进攻,也不会进攻这座孤零零,却又城墙高大的扶余城,而应该是通往辽东城必经之上的黑石城。

    因此,不管派何人去守扶余城,只要有两千以上的兵丁,守将不是个蠢笨之的庸将,便可轻松守住天以上不成问题。而当真是敌人来势汹汹,兵力雄厚。天之后,从辽东城和黑石城赶来的援军也应该到了。

    所以,驻守扶余城算是此次防守任务中,最为轻松的一个了。

    “以前便听说程咬金貌似老实,实则滑头,做事总想挑肥捡瘦,看来果然如此!”宇明心中暗忖道。

    不过,宇明是不可能让他去守扶余城的。一来程咬金、秦琼和罗士信人才刚刚归自己指挥,是不是真的对自己归心,他可不敢保证。

    二来这人虽然在历史上都是鼎鼎大名的英雄和名将,但现在却是无名小卒。如果让他们一来就担任城主之职,恐怕自己的手下也多有不服。

    况且,宇明对于程咬金也着实不放心,这家伙总想偷奸耍滑,万一到时在敌人来袭时,只顾自己,不管别人,逃之夭夭,或者见死不救,因为山高皇帝远,他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在摇了摇头后,宇明方笑着道:“程将军,你和罗将军、秦将军才刚刚到我左翎卫军,我们之间正当亲近一下,而且军中事务还多需要你们来协助处理,怎么能单独让你去守城呢?我自会派偏将前去镇守!”

    “依本帅看来,不如这样吧:此城原有的兵力不动。辽东城,再增加骑兵一千人,民夫万人,由尉迟敬德的副将张昕宇负责镇守。”

    “扶余城,再增加骑兵八人,民夫两万人,由林墨的副将李剑负责镇守。”

    “黑石城,再增加骑兵六人,民夫一万人,由郭逸的副将田浩负责镇守。你们城之间要相互支援,互通讯息。”

    “至于程咬金、秦琼、罗士信位将军则随我一起坐镇大营,对拟编入军队的十万民夫进行整编。本帅拟以十人为一伙,人为一队,五人为一团,四千人为一旅。五旅为一军。将其整编为五军!”

    说到这里,宇明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这五军的名称便为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

    “如此一来,我辽东行营便共有十万人。分作六军。左翎卫军主将由我兼任,红袖和郭逸为亚将。全军共万人,拥有一万名重骑兵和两万名轻骑兵。由红袖统率轻骑兵,郭逸统率重骑兵!”

    “另外五军则每军两万人,游奕军主将为林墨、踏白军主将为程咬金、选锋军为尉迟敬德、胜捷军主将为秦琼、破敌军主将为罗士信。”

    “我左翎卫军现有万人,从中调出一千五名伙长、名队正、六十名团主和十五名旅帅,作为民夫军的伙长、队正、团主、旅帅。而左翎卫军和民夫军如果仍有空缺职务,则由张须陀将军部下划过来的伤愈老兵,根据以前职务进行补充。如果再有空缺,则在原左翎卫军中,选拔精干之士中进行填补。”宇明宣布了一系列主将任命和军官调动的命令。

    从左翎卫军中一下抽调近两千名基层军官到民夫军中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虽然宇明手中掌握的民夫很多,达到了六十万人。但除开老弱病残和工匠外,真正能够征召入伍的不过十万人。

    可就算把这十万人编成军队,发给他们铠甲和武器,不好好进行军事训练,也是完全没有用的。这些民夫恐怕一到战场上就会吓得两腿发颤。不要说让他们去杀敌人,就是充充门面,摆个架势都糊弄不过去。

    当然,现在一下让那些只管十人的伙长去管一名新兵当队正;让只管来人的队正去当团主,管五名士兵,实在有些拔苗助长之嫌了。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了,因为宇明手中的军队数量少了。他如果要灭亡高丽,先不说万人打不打得过人家十多万人。就算真的打败了敌人,他仅靠万人也无法守住辽东这么大一块沃土,所以必须大规模扩军。

    虽然眼前扩军有些仓促,且一下从万人扩充到十万人过迅猛。但他如果要用最快的时间平息辽东乱局,却也只能如此了。

    不过好在无论是左翎卫军,还是张须陀的残军,都是隋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因此他们的伙长、队正、团主和旅帅等军官素质也比别的隋军高出一截。要想唬住这些民夫们,还是问题不大的。

    程咬金坐在一旁听着宇明的任命。一开始他心中是很恼怒的,因为宇明没有给他面,未让他去最希望的扶余城镇守。不过听到后来,程咬金的脸上却是露出了微笑。

    因为宇明居然任命他为新成立的踏白军主将,手下有两万人。这可让他惊喜不已,要知道他之前在张须陀手下时,仅仅只是一名偏将,手下的兵士也不过五千人。

    而罗士信、秦琼等人,以及原张须陀手下的军官也兴奋不已。他们原本对于自己被划给了宇明,能不能得到这位年轻元帅的赏识有些忐忑不安。毕竟他们并非出身左翎卫军,算不上宇氏的嫡系部队。

    可现在看来,他们之前的担心是多余的,宇明对他们和左翎卫军的军官都是一视同仁的。七名原来担任亚将职务的将领,不管是不是出身左翎卫军,如今都成了主将。手下兵士数量最少的郭逸都有一万人。而其他六人都是统率两万人,不管是职务还是兵力,都较以前有大幅提升。这如何不让他们喜出望外?

    当然,这些民夫军肯定战斗力不能和隋军精锐左翎卫军比,但只要假以时日,进行一段时间的整编训练,便能逐渐形成战斗力。而自己也就真正的成为了一军主将。

    而且,他们也认识到了,这位出身关陇大族宇氏的年轻小将果然不简单,不但有胆有识,还敢放权而为。跟着他干,升迁的机会定然比在其他地方大得多。

    不过,对于宇明的安排,另有一人却有些不愿意。

    只见从张须陀残军中划转过来的一群幕僚里,又站出来一人,他大声说道:“元帅,此举不可啊!让这些伙长和队正来统率一团甚至一旅人马,未免有些不大合适啊。而且将左翎卫军的基层军官抽调走大半,这会让原来的主力军队战斗力大幅下降。可新的民夫军要形成战斗力却尚需时日。万一在此期间,敌军发动进攻,可就危险了啊!”

    众人一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这家伙竟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当众说元帅的决定有错误,这不是让元帅下不了台吗?军中如果下级不服从上级的命令,可是会被当众军法处置的。此人不是自寻死吗?

    。。。

 ;。。。 ; ;
第181章 谏臣魏征
    、、、、、、、、、、

    宇明听闻之后,也是心中暗怒。他当然也知道,从人的管理能力来说,让一个只管十人的伙长,突然去当管人的队正都有些勉强,更不用说去当团主了。而让队正毫无准备地去当团主和旅帅也是如此。

    官职升了,不光是管理的人员多了。接触到的事情也复杂得多了。比如说一个十人的斥候小队,队长只需要考虑如何侦察敌情便行了。可如果是一个人的队正,则要考虑如何分配各个小队所去的探察地点。而一个团主和旅帅,则要考虑在侦察中如何协同作战。万一被敌人发现,哪几队断后,哪几队撤退,哪几队阻击,还要考虑如何向上级争取拔付武器装备等等。接触到的方方面面的矛盾大。没有经过一层层的锻练,一下就将低级军官提拔成中级军官,只会造成军队混乱。

    不过,宇明就算知道这样做的害处,却也只能如此办,因为他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所以他也不打算改变这个决定。

    只是,对于这个敢大胆提意见的人。他却有了一丝好奇之心。

    打量了一下此人后,发现他约莫十多岁,身材瘦削,留着一把山羊胡,身上穿一件白色书生长袍,只是已经有些污秽了。

    “你是什么人?竟然敢这样和大帅说话!”程咬金立刻便上前猛地推了此人一把,他刚刚才得到宇明的提拨,正想跟这位年轻的元帅表忠心。

    程咬金武将出身,力气何其大,他这一推,顿时让此人差点摔倒在地。

    那幕僚一个踉跄,跌跌撞撞地退了好几步,才总算站稳。

    他立刻涨红了脸,一脸愤懑地说道:“程将军,你怎可如此动粗!我魏征可是向来想到什么说什么,从不加以掩饰的!”

    “什么?你叫魏征?”宇明听闻之后,也是瞳孔微缩,大吃一惊。

    “是的!属下正是魏征,之前在张将军旗下担任仓曹参军一职。”魏征也不知道这位年轻的元帅为什么听到自己的名字就修倏然变色,但还是郑重作了的辑,向他解释道。

    宇明这时却是心头大震,脸上露出了不经意的微笑。

    他没想到今天竟然运气这么好,不但发掘出了杜如晦,还遇上了这位历史上的鼎鼎大名的唐代名臣魏征。

    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汉族,钜鹿(今河北省晋州市)人。是隋末唐初时代的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魏征少年孤贫,胸怀大志,不事产业,却通晓经典书籍和方术。隋末****时,魏征历经坎坷,曾经五易其主。他先是从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李密爱其才将之招至麾下。

    但他在李密手下并不受重用,后来李密覆败,魏征随李密投唐。魏征主动请缨,帮助李渊去平定山东,并用一纸书信招降了李绩。但不幸当时恰逢窦建德攻陷黎阳,魏征遭擒,又被窦建德收入帐下,作了夏王的起居舍人。

    窦建德失败以后,魏征和裴矩一起入关二次投唐。当时的李建成欣赏他的才能,引荐他为冼马,魏征不辱奉请,积地为出谋划策,并建议对当时的秦王早日采取行动,以免成为刀下之俎,可是不肯听取他的意见,以至于玄武门之变身殒于秦王李世民之手。

    玄武门之变后,继任的李世民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先引为宫詹事主簿,即位后又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侯,直到贞观十七年病卒于任。

    魏征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魏征所上《谏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而这位历史上最著名的谏臣却竟然出现在了自己的军队中,这还真是巧合了。

    “玄成,你说说吧,为什么要反对这样做?”宇明这时面带微笑问道。

    魏征听闻之后,却是倏然一惊,暗忖元帅怎么会知道自己的字?难道他之前就派人调查过自己?

    他原本就是个心思缜密之人,就是不会为人处事,老是和上司顶撞,所以才倍受排挤,虽然人人都说他才华出众,但最后他却只当了个仓曹参军,主管张须陀军队的仓库。这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