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之雄霸天下-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楷,俊脸上总带着一股坚毅的味道。再联想到他为了自己而宁可放弃晋升校尉的机会,只甘心当个团主。这样的好男人,到哪里去找?

    她只觉自己的芳心似乎也有些微微颤动。心神不免有些浮燥了。

    “咦,我这是怎么了,不是早决定了,和高丽一战之后,就浪迹江湖,成为一代侠女,不再考虑男女之事了吗?怎么决心又动摇了?”

    “晕,我怎么会杂七杂八想到那上面去了!他只不过是一个才十五岁的小师弟而已!我在胡思乱想些什么?”

    红袖顿时俏脸浮上了一层红晕,不自觉地露出小女儿的娇羞之态,神情妩媚动人之。

    宇明这时却没注意到红袖脸上表情的变化,他正在琢磨刚才红袖出刀的动作和手法呢。

    “论刀意境界……这位师姐比之前的对手们不知道强了多少倍。而且红袖师姐只使用了左手的长刀,拿在右手上的另外一柄长刀根本没动。如果她双刀齐出,还不知道有多厉害。看来,我以前真是井底之蛙啊!以为自己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没想到强中自有强中手!”宇明心中不禁暗叹道。

    这时,红袖将身向他略微靠近了一些,然后正色道:“师弟,武艺这种东西,看你是怎么运用。如果你要表演给别人看,演绎武功套,的确要从头到尾,把整个招数一套套地完整使出来……表面看上去,这样的招式的确很精彩、很好看,可那只停留在表面上!”

    她此刻顿了一下了,然后用悦耳的声音继续说道:“但如果在战场上,敌人可不会给你什么机会表演一套招数出来,所以不管是枪法也好,刀法也好,剑法也好,这些都要使用最具杀伤力,最为实用的一招,领会其精髓。再根据战场上瞬息万变的特点,随机应变。”

    宇明听闻之后,默默点头,他听师父李靖也说过,战场可是残酷无比,不是表演花架的地方,要根据当时的实战情况来决定采取哪一招杀敌和防御。只有多参加战斗,多杀敌人来积累经验,他之前和高丽军的那场血战,也对此有深刻体会,他没有使什么刀法和枪法的招数,全都是用的力量和速,一招杀敌。

    “师弟!继续吧!今天我一定要让你的刀意境界提升一个台阶!”红袖这时杏目一瞪,用柔美却又不容置疑的声音说道。

    “……”宇明暗暗叫苦,却不得不屈从于红袖的安排,师姐弟两人又继续切蹉了起来,一直到阳都快落山了,夕阳西下之时,红袖才总算笑靥如花地点了点头,算是满意了。

    随即,红袖换上了队正的一身铠甲,然后和宇明一起向军营走去。就在他们刚刚回到营门口时,就见郭逸急匆匆地迎上前来。

    “团主,你上哪儿去了啊?大将军派人到处找你呢!说有紧急事情!”郭逸连忙说道。

    。。。

 ;。。。 ; ;
第六十六章 受降使
    、、、、、、、、、、

    “哦?大将军找我有什么急事呢?”宇明听闻之后愣了一下。

    “听说是召开军事会议,商议明天进攻辽东城的事!大将军也是才从圣上的营帐回来,似乎很冒火的样呢。”郭逸战战兢兢地说道。显然心中有些害怕。

    “好的!我马上去!营里的事就交给你们了!先安排弟兄们吃晚饭吧!我看时候差不多了!”宇明看了一下已经处在地平线上的阳道。

    他接手这个斥候团后,便将残存下来的近四人,编为了四个大队,由红袖、郭逸、林墨和尉迟恭四个老部下任队正,再提拔了一些作战勇敢,士兵中威信较高的人作伙长,实现了对该团的完全掌控。

    之前由宇述安插进来的宇家弟,则全部调出,到其他部队任队正。宇述也很清楚,如果留这些人在斥候团,宇明是绝对处理起来很麻烦的。

    那些宇家族的弟也会不服他的管束,造成双方都很不满的结局。

    而调去其他部队,这些弟有了更大的上升空间,也免让宇明为难。

    宇明急匆匆地赶到了左翎卫军的中军大帐,只见帐内已经坐齐了近名军官,一眼望去,全是校尉以上的将领。不过还好没看到宇述在。

    他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会议还未开始,不然如果开会了自己还没来,祖父会毫不客气地将自己押下去打五十军棍的。

    悄悄找了个偏僻的角落坐下后,还未来得及喘口气,就见宇述披盔带甲,一脸怒容地在一名五十余岁,长了一对角眼,生得矮小猥琐的老监陪同下走进了大帐。

    帐内顿时安静了下来,众将相互之间都窃窃私语了起来,暗忖难道是圣上要传圣旨吗?不然怎么会派个监过来?可如果说要传圣旨,怎么帐内又没有准备供桌香案?

    而宇化及见了那监,却是心中大为惊讶。因为他认出,这监可是杨广身边最宠信的领监岳曾省。这家伙平时寸步不离杨广左右,今趟怎么会来到这里了?就算是宣旨也轮不到他来啊!

    这时,众将已经起身,向宇化及抱拳行礼道:“大将军好!”

    “诸位都先坐下吧!”宇述这时平静了一下内心的不满和怨怼,然后一指旁边的监道:“这位是由圣上安排来我左翎卫军中的受降使岳公公。一会他会宣布作战计划!”

    众将一听,顿时一片哗然,由监来宣布作战计划,这可是大隋从未有过的事。

    宇明心中也是纳闷,暗忖现在是隋朝,又不是明朝,隋朝的监远没有明朝监那样高的地位。而且,这姓岳的监还要在军中担任什么受降使,这又是什么职务?

    这时,岳曾省方大摇大摆地走了上来,手中拿了厚厚一本册,封面上写着“作战计划”四个大字。然后他用一副公鸡般的尖利嗓音说道:“此次远征高丽,我军一高奏凯歌,高丽军望风而逃,不堪一击。圣上宅心仁厚,不忍小国寡民的高丽生灵涂炭,故命本座为受降使。但凡高丽军有投降之意,我军须速速停止进攻,汇报本座,再举行投降仪式,接受其归顺我大隋……”

    他洋洋自得地将自己这“受降使”的重要性和职权介绍了一番,然后方翻开那本写有《作战计划》的册道:“圣上英明果断,料事如神,考虑到前线官兵作战辛苦,便特地命兵部制作了作战计划,左翎卫军只需按事先草拟的作战计划执行即可!现本座将作战计划公布如下……”

    岳曾省这时便将详细的作战计划念了出来。而这计划也当真详尽之。左翎卫军什么时候开始进兵,走哪条道,兵分几,每兵谁为主将,谁为副将,各率多少兵力,携带的粮草辎重有多少,各自攻打高丽的哪座城池。甚至用什么方法攻打,破城后如何安抚民心,都写得清清楚楚。根本没有给统兵大将**决策的机会。

    宇明听得眉头一皱,他经历了和高丽偷袭部队的战斗后,可是十分清楚:战场上的形势从来都是千变万化的,根本没有固定模式可寻。只有主将随机应对才能选出最好的作战方案。

    就象他之前发现高丽军偷袭部队的主力后,如果按照惯例,先回去通知宇成都,再由宇成都回报宇述的话。等援军赶来,恐怕只能捡罗成那队粮草辎重部队的尸骨了。

    所以他不得不当机立断,直接去通知了粮草辎重队,并在罗成的支持下,将车队押到了便于防守的黑龙谷固守待援。

    同时宇成都在接到求援消息后,也未按常理出牌,而是立刻将斥候团的所有官兵聚集起来,然后赶往黑龙谷救援,这才有了全歼敌军的辉煌战果。

    如果宇成都也是保守古板地认为,斥候团就是只能刺探情报的,救援友军应该让主力部队来。那黑龙谷只怕早就被攻破了。

    所以,自古以来,便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古训。

    但杨广的这套作战计划,却把这一切都规定得死死的,不准带兵大将违抗。他完全是把作战当成了下棋,将所有的将领当成了手中的棋,要求必须听从他的摆布来行军作战。

    至于在战斗时会遇到什么突发情况,作战部队遇到的敌军数量是不是计划中拟定的那样,草拟的作战方法能不能攻下城池,他压根没有考虑过,只是把军队想象成了牵线木偶。

    不过,杨广毕竟也是参加过灭陈、灭吐谷浑,以及攻打突厥等战争的统帅。他也知道一定会有不少将领,不肯老老实实地按他草拟的作战计划行事,而是自行决定作战行动。

    所以,他便又专门在各大军中安插了一个受降使,这个职位由他亲信的监担任,拥有监督其所在大军是否按作战计划行军作战的职责。一旦发现有将领不按作战计划行事,便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隋军的十二府大军便安插了十二个受降使。而左翎卫军的受降使便是他最宠信的监岳曾省了。

    众将听得都面面相觑,暗忖:如此说来,此次远征高丽是以压服敌人投降为目的,而不是武力进攻为主了。可话又说回来,如果圣上打算,军事进攻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以政治压降为主。那用得着兴举国之兵,动员一一十多万军队,两万民夫,以及消耗近千万石粮食和数不尽的物资吗?这不是劳民伤财吗?

    更何况,圣上还在军中安插了一个什么劳什“受降使”。还是由岳曾省这种杨广最亲信的监担任,且握有如此大的权力,这样一来,谁敢不从啊?

    可是,象岳曾省这样深居皇宫的监,从未接触过战争,他们哪懂什么作战啊?只会按照杨广的计划和吩咐行事,完全不知变通。恐怕隋军将士十有**就会让这些“受降使”给害死。

    岳曾省念了半天,方才将作战计划念完。他这时方嘿嘿一声,然后用尖利的嗓音说道:“诸位将军,作战计划已经宣布了!按陛下的旨意,明日一早,便按计划行事,左翎卫军将主攻辽东城。大家早点回去准备吧!”

    岳曾省的话音刚落,罗成便忍不住站起身施礼道:“大将军,末将有一疑问,不知可否提出?”

    宇述还未作答,岳曾省便脸上露出不悦之色,冷声道:“罗将军,这作战计划可是陛下亲自草拟的,你也敢提出质疑?”

    宇述知道要糟,连忙向罗成暗使眼色,让他不要开口。但罗成却是年轻气盛,根本没有注意到,他气呼呼地说道:“大军作战,战况瞬息万变,故早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古训。末将毫不怀疑圣上的英明决策,只是如果敌人的情况有所变化,不是作战计划上以为的那样,难道还要按原作战计划行事吗?”

    “那是肯定的!圣上的作战计划就跟圣旨一样的效力,不容更改!而且,难道罗将军以为自己比圣上还聪明吗?”岳曾省阴霾一笑道。

    罗成心中一紧,忙道:“末将不敢!”

    然后顿了一下,他又硬着头皮说道:“末将久居幽州,素知高丽人狡诈之,如果我们放弃进攻,允许他们投降。他们十有**会在守不住时先诈降,然后待我军撤兵之后,补充好防御漏洞,再继续抵抗。这将会导致我们屡战不下,将士伤亡大增。所以,末将认为不能因为高丽人一说要投降就停止进攻,应该一股作气攻克敌方城池后,再令其投降。这样方为上策!”

    罗成的这番话让众将均纷纷点头,他们也认为,如果高丽人一宣称投降就要停止进攻,实在过儿戏了。这完全是在自己给自己脖上套绞。

    不过岳曾省却是不以为然道:“罗将军,陛下的目标是要把高丽变成大隋新的郡县,要把高丽人变成大隋的民,又不是要将他们斩尽杀绝,陛下是想用我们的仁德来感化他们,使他们臣服于大隋,永为大隋民,攻克高丽之后,将来还要攻打济和新罗……”

    他这时上前了两步,又摇头晃脑,侃侃而谈道:“如果我们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降服高丽,便是给济和新罗树了一个良好榜样。将来大隋攻打那两国便容易了许多。而且,此受降使方案陛下早已决定,不容讨论,罗将军还有什么话说吗?”

    罗成还想再说,却被宇述打断道:“好了!罗将军请退下吧!此事已不容再议,诸位将军也请按岳公公的吩咐,早作出战准备!明日一早便开始攻城吧!”

    罗成无奈,只得长叹一声,退回了众将队列之中。

    随后,众将拱手作了一揖,然后一脸不忿地退了下去。

    宇明也想随着众人退下时,却被宇述叫住了:“明儿,你且留下!我有要事和你商议!”

    。。。

 ;。。。 ; ;
第六十七章 宇文述透露的秘密
    、、、、、、、、、、

    其他将领倒无所谓,他们大半都知道宇明是宇述的孙,但宇士及却是有些忧虑了。

    他的儿宇承在宇成都下令全军前去黑龙谷援救粮草辎重队时,害怕打不过五倍于己军的高丽人,于是装病没有前去。

    结果哪晓得人家打了个大胜仗,去的所有弟都因功生为了队正,就连那一直跟着宇承当跟班的宇杰都升职了。可他这个宝贝儿,号称宇家嫡中最杰出的人才,却到如今还寸功未立,依然是个伙长,成了十名宇家弟中的垫底者。

    而他在出发之前,也从母亲那里听到消息:父亲有意修改族规,废除家主只能在嫡中产生的条款。如果这样一来,那宇承便有可能被宇明压下去。这如何不让他忧心仲仲啊!

    深深地望了宇明一眼后,宇士及方一脸失落地离去。自己大哥的一个私生都成校尉了,他的儿实在差别人远了。

    “爷爷,不知有何事要教诲孙儿呢?”宇明躬身行了一礼道。

    “明儿,今天的情况你都看到了吧,爷爷也是有心无力。估计你不知道,在圣上的大帐讨论作战计划时,李节便因要求取消受降使而触怒了陛下,被拖出去斩了。”宇述长叹了一口气,说出了这样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

    “啊!”宇明听闻之后,也是惊怒交集。他可知道,李节是李阀的家主李浑之,在隋军中虽然算不上是名将,但表现也可圈可点,至少不是平庸的将领。而且他爱戴部下,交际广泛,在隋军中人缘好。这样一员武将,竟然因提意见就被杨广斩了,这算是皇帝,也显得专横和暴虐了。

    “还没攻城,就先斩自己的大将,圣上真的这样糊涂吗?”宇明眉头一皱,心有不甘道:“而且那个受降使,不知道是哪个混蛋提议的。圣上也是亲自主持过灭陈、灭吐谷浑、攻打突厥的战争,他会连这样的昏招也看不出来吗?”

    宇述听闻之后,却是摇了摇头,叹息道:“明儿,看来你还是年轻了,不知道君心叵测啊……你以为圣上真的那么昏庸吗?打个高丽竟然要出动全国之兵,灭陈都没用这么多人……我之前也以为是圣上好大喜功。可直到今天,看到圣上竟然用出了受降使这招。我才算是看明白了圣上的用意……”

    “爷爷看出来了?”宇明顿时又惊又喜,他也觉得这是个千古之谜。就是后世的历史家,也对杨广远征高丽时的作法思不得其解呢。因为就是这一事件,让杨广一下从之前的圣明之君变成了昏庸的暴君。就连一些隋史研究者,也是把杨广执政前七年和后七年分开看待的。认为前后判若两人。

    “嗯!爷爷是看出来了,也可以告诉你原因。不过你得千万小心,此话只可自己明白便行,切勿外传!哪怕是你的其他兄弟也不行!这些毛头小,口风不紧,万一传出去了,我宇家便会面临满门抄斩之祸。如今只有你父亲和你叔知道,你二叔我都没告诉!”宇述一脸郑重地说道。

    宇明愣了一下,便旋及便明白过来:二叔宇士及便是杨广的女婿,虽然也是宇述的儿,但爷爷自然不敢把这些话告诉他。万一他哪天一时犯浑,或者说了梦话让南阳公主听见了,宇家必将大祸临头。

    今趟宇述没有召来其他第代小辈,单单只给他一人说,既有对他在战争中的表现感到满意,认为能担大任的原因。也有准备重点培养他,甚至有可能立他为下任家主继承人的考虑在里面。

    当然,后面的推断也是宇明到了后来才明白过来的。

    见宇明坐直了身,露出一副聆听的神情,宇述方满意地说道:“明儿,你可听好了……”

    说罢,他方一五一十地将关陇贵族兴起的原因,以及推断杨广现在的考虑讲了出来。让宇明越听越是震惊,因为这都是他以前没有了解到过的史料。

    原来,隋帝杨坚便是依靠关陇贵族的支持,夺取了北周的江山,所以给予了关陇贵族很大的权力,大隋开国之初,无论朝廷还是军队,几乎都被关陇贵族中的各大家族把持着,而他们互相之间既有斗争,也在联姻,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利益集团。

    当然,杨坚后来也想对其有所限制。开皇六年,隋帝杨坚废除了自北魏以来的家兵制,命各大门阀的数万家兵都改回本姓,不准再跟家主姓,于是家兵制便渐渐消失,门阀贵族们失去了那些只知有家主,不知有皇帝的私兵。

    不过,这些旧习一时之间却是难以根除。不久之后,关陇贵族中又兴盛起了认假热潮,各门阀的家主和主要成员,见到寒门出身的弟,凡是武功高强或者采出众的,都想方设法,威胁利诱认其为假。少则几,多则上千。表面上是其义,但因为这些义都要随义父姓,并听从义父的命令,实际上也就成了从前家兵制的一种变形。

    好在这些假数量不多,关陇门阀也不敢像家兵那样,用武器铠甲武装这些假,于是杨坚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管这件事。但是他这一放纵,却是产生了另一个后果:那就是这些年轻的假慢慢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长了起来。

    假中的很多人后来并不是被门阀贵族收养在府中,而是随着隋军四处打仗,被征调入了军队之中,然后又因功升为了军官,转而控制住了军权,这才造成了严重后果。

    这些假,再加上原本关陇贵族的弟,他们在军队中现成了一股庞大的力量,几乎主导了所在的军队,牢牢控制住了军权。这样一来,就让关陇贵族的根基更加稳固了,想动他们很难,非常容易激起判乱,就连如此雄才大略的杨坚也奈何不得。

    听到这里,宇明方明白过来,原来宇家和其他的关陇门阀早成了皇帝的眼中钉。在杨坚和杨广父看来,关陇门阀就是一头伏在自己身边的老虎,不知道何时就要反噬主人。

    “其实,从圣上连续让裴矩和裴蕴两人入阁为相,便可见他是要扶持山东士族来对抗我们关陇门阀了!毕竟七个相国之中,竟然有两人来自同一个家族,这不要说是大隋,就是前朝和西魏时期,都从未有过的事!”宇述叹息道。

    他说的相,自然不是宰相,而是指隋朝实行省六部制后,朝中习惯性的将尚书令、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等七人称之为相国。

    而尚书令则为右相,是诸相之,处理朝廷一般行政事务。而皇帝则处理重大的事务。这一制在杨坚当皇帝时,执行得较好。但自杨广登基以后,却是形同虚设,杨广是一个工作狂,几乎什么大小事务,他想插手就插手。让相国们更象是他的顾问,而不是内阁成员。

    接着,宇述又谈起了山东士族,这让宇明不禁树起了耳朵,在赛诗会时,他就对裴矩印象颇深。

    按宇述的说法,相对于关陇贵族在隋朝的一家独大,繁荣鼎盛,山东士族在中央朝廷的势力却很薄弱。这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发生在北魏武泰元年(公元28年)的河阴之变,尔朱荣将北魏朝廷中的山东士族屠杀殆尽,使山东士族各大名望世家都遭受重创,数十年都未能恢复元气。

    二是当今朝廷轻视儒,还废除了自汉朝以来实行的九中正制,改行科举制。

    这一措施虽然主要目的是想打压关陇门阀,但结果却是动摇了山东士族的根基。因为关陇门阀的弟考不上官员,还可以入伍当兵,走军队这条,混个军官和将领当当。

    而山东士族却几乎的都是儒,除了象裴家这样的大家族还有几个在军队中混出了点名堂外,其他的山东士族弟都只能当官,走不了军队这条。所以,他们便普遍心怀不满,大都专注教育弟,而不愿从政。

    不过,最关键的原因还是隋朝是北周的延续,而北周是由西魏权臣宇泰的关陇势力建立。而山东士族则主要效力于北齐,而北齐是由东魏权臣高欢所建。

    杨坚能独揽大权,废了北周的皇帝,便是争取到了关陇贵族的支持。因此中央朝廷中九成以上的官员都来自于关陇势力,尤其是军队几乎都被关陇势力所控制。

    由于皇帝杨坚的不信任,关陇贵族的排挤,几乎使山东士族在朝廷中无立锥之地,只能分布在一些地方官府中任官员。

    尽管杨广即位后,便大力扶持山东士族对抗关陇贵族,不惜让内阁诸相出现了两个闻喜裴氏成员,但杨广登基毕竟只有数年,山东士族在朝中的势力还是很薄弱的,像原王氏、范阳卢氏、博陵崔氏,基本上都没有人出任朝廷高官。

    宇述说到这里,宇明便霍地站起身,他眼睛一亮,终于明白过来了。杨广为什么会干出这样让众人都觉得不可理喻的“傻事”了。

    。。。

 ;。。。 ; ;
第六十八章 三征高丽的原因
    、、、、、、、、、、

    历史上,隋炀帝杨广征高句丽,间接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先前杨广灭掉陈朝、灭掉吐谷浑,攻打突厥,都打得很漂亮,但打一个小国高句丽却连连失败。连攻打强大得多的陈朝、突厥、吐谷浑等都没有用上七成兵力,一个人口数万,兵力十余万的高丽,用得着出动军队一多万人吗,这几乎就是把倾国之兵派了上去,还有数倍于士兵的后勤民夫,这需要多少粮食和财力啊?

    一征高丽时,山东王簿便开始造反,或许这时可以说,是杨广没有把这些山贼乱匪落草为寇放在心上。

    可二征高丽时,兵部尚书杨玄感也造反了,弘农杨氏可是隋朝的一个大家族,所以跟着他造反的重臣高官不计其数,甚至有些皇族成员也参与了,隋朝统治阶层的基础便开始动摇了。

    虽然杨广扑灭了杨玄感造反。但由于从全国抽调地方军队,再加上远征高丽时军队伤亡大,造成地方官府无力平反,各地造反之火越演越烈,突厥数十万大军又屯于边境,虎视眈眈,让隋朝面临非常严重的内忧外困。

    可就在这种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下,杨广居然还要征高丽,为一个根本谈不上威胁隋朝核心利益的东北小国,不惜毁掉自己父亲创建的帝国,他是愚蠢的昏君吗?这从他以前的表现看,完全不符啊!

    宇明可以断定,以杨广的雄才大略,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样做的后果。

    而且隋军的战斗力强,在征高丽之前几乎战胜,他也亲征灭掉陈朝和吐谷浑,也将***打得臣服。可远征高丽,死伤了上万军队,最后却连一个小国的根基都未伤到,只占领了辽西之地,实在是让人惋惜不已。

    是杨广不懂军事吗?可平灭南陈之战就是他担任主帅。开皇二十年的远征突厥之战也是他指挥的,灭掉吐谷浑亦是他御驾亲征取得的成果,他怎么可能不懂军事?

    说得底,杨广想把关陇贵族控制的整个北方的军队全部葬送,然后调南方之军北上,将关陇贵族在军队中的势力彻底打残,另外也能拖死高丽,把内外两个威胁都解除。

    事实证明,杨广通过征高丽,的确大的削弱了关陇贵族与士族门阀的力量,这从隋唐交替时便可看出来:北方的割剧势力,没有一个领是原有的世家大族,李渊虽然也是李阀中人,但却是李阀中的旁枝,当时李阀的家主可是李浑。李渊要不是和杨广是表兄弟,有外戚身份,只怕连原留守的位都轮不到他。

    可杨广为什么那么急切的要打击关陇贵族呢?

    其实看一下当时杨广面对的局面就知道了:在外有关陇贵族把持朝政和军队的情况下,隋朝皇室却人丁单薄。

    杨广的兄弟都被他所杀或早亡。他的嗣也很单薄。个儿中,大儿杨昭早死、二儿杨暕不争气、儿杨杲和几个孙一样年幼,他是怕万一自己有个长两短,而孙年幼懦弱,镇不住这些世家大族,最后被关陇贵族中的某位野心家,象当年推举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一样,也推举别人来改朝换代。

    所以,杨广才急于想早点消除关陇贵族的威胁,他就是在用远征高丽来进行一次豪赌,用大隋帝国做赌注。他希望将大隋最大的威胁关陇贵族,在军中的势力彻底铲除,抽去他们的这条脊梁骨,将他们改变为关陇士族。和山东士族及南方士族对抗。

    这样一来,大隋的大利益集团便都会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并形成彼此牵制和平衡,如此隋朝才能长治久安。

    所以,杨广一方面在严厉打击关陇贵族的一些强横者,如元氏和独孤氏;另一方面,他却又继续启用关陇贵族中的一些温和派,如宇氏和李氏中的旁系,和他是表兄弟的李渊。

    但这场打击关陇贵族的惊天豪赌,最后杨广还是输掉了。他一手提拔的表兄弟,表面温和懦弱的李渊,却在关陇势力的支持下,在原起兵,并杀入关中建立了大唐。

    关陇之地历来就是隋军的主要兵源地,本身府兵就又多又强大。再加上高丽之战和中原乱民起义之后,大量府兵逃回关陇,使得唐军拥有为优良的兵源。

    而且,关陇贵族又拥有大量钱粮积蓄。隋朝时有“天下财富十分,五分在关陇”的说法。正是有了关陇贵族的全力支持,唐军才能钱粮充足,将士效命。

    人、财、物加上民心所向,这才是历史上唐军能够迅速击败各势力,统一天下的根本原因,而绝非是李世民个人的英雄才能和所谓天策府上将的原因。

    所以,关陇贵族在最后还是赢得了这次惊天豪赌。

    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