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之雄霸天下-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下策也不可取,这样被动防守,效率过低下。因为唐军和周军的边界线长,从朔方和河套等地,沿黄河直下到潼关附近,再折向东南,到南阳、信阳一线,边界长达两千余里,需要防守的郡县实在多。

    周军如果分散防守,则等于不设防,因为唐军只要集中兵力,便能以多打少,突破周军的边界防御。

    而如果在几个重点城池防守,也不可取。唐军只需绕开周军重点防御的城池,改从兵力较少的地区突破,便能让周军陷入被动之中。

    所以,从目前来看,中策应该是比较可行的办法。先发制人,向唐军不得不防的核心区域进攻。使他们不能分兵援救杜伏威。

    等到东线的周军全歼了江淮军,打败了杜伏威之后,天下之争便成了周唐两方的对决。这时周军主力回师西进,鹿死谁手便看双方主帅的运筹帷幄,以及周唐两方的综合实力了。

    “长孙大人的上策虽好,却缺乏可操作性,我军现在难以找到肯火中取粟的盟友。而下策又被动保守了,将主动权让于了唐军。所以,依朕之见,还是取中策吧!”宇明说道。

    众臣也都纷纷点头,在目前的情况下,中策的确是最适合的选择。

    “既是如此,那我军便要择一唐军不得不防的重点区域展开进攻,同时还要挑选一位能征善战之将作为主帅,至少在进攻展开之初,要势如破竹,取得相当程的进展。不然便无法吸引唐军主力前去防守援救。”长孙无忌补充道。显然他也考虑过,中策是最有可能被采用的计策。

    “师父,你认为应该先进攻李唐的哪个区域呢?”宇明望向李靖道。

    李靖轻抚自己颌下长须,然后缓缓说道:“对于李唐来说,关中自然是他们最重要的地区,李唐的都城长安,以及他们的大部分粮食、税收皆来自于此。不过关中地势险要,目前我军和关中交界之处便是弘农郡,我军和唐军各占一半,郡城在唐军手中。”

    “我军攻克弘农郡是不难。但想突破在此郡之后的潼关便是为不易了,而且潼关距离关中近,尚不足里,且沿途全是一马平川。一旦我军开始进攻,唐军在日之内便能增援,我军想要攻克是很难的……”

    “虽然我军只是佯攻,可如果想要吸引唐军主力不去支援江淮军,光在潼关城下摇旗呐喊却是不够。如若不能让李渊感觉关中受到了严重威胁,他是不会将唐军主力调来的。”

    说到这里,李靖方取过一张地图,一指上面的一个红色圆圈道:“所以,微臣建议,我军的进攻区域为宛城!”

    “宛城?”一干将领望着地图,皆有些茫然。因为此处只是汝南郡的一个大城,以前是割据势力朱粲的都城,似乎战略地位并无多少特殊之处。

    “诸位,宛城看似不重要,但实则却对李唐来说,为关键!”李靖这时侃侃而谈道:“宛城位于襄阳以北两十里,且到襄阳全是一马平川。如果我军攻克了宛城,便对襄阳构成了大威胁。轻骑一天一夜时间,便能到达襄阳城外……”

    “如果唐军真的要在我军进攻杜伏威时出兵干涉,那他们便必须保住襄阳,否则就会被我军切断和江淮军之间的联系。更何况襄阳便是李唐统治荆襄地区的中枢,本身也贮存有大批粮草和武器装备,如果落入我军手中,李唐便会大伤元气,甚至面临整个荆襄地区失守的危险!”

    众臣听闻之后,都是目光闪烁,心忖如此说来,进攻襄阳倒是一箭双雕,既可以阻断李渊援救杜伏威,还能图谋李唐占据的荆襄地区,可谓一举两得。

    “李大人,既是如此,那我军不如直接进攻襄阳,为何却要先攻宛城呢?”程咬金有些不解地问道。

    “程将军,这是因为在襄阳的唐军数量不少,如果我军要强攻襄阳,只怕很难攻下,去年王世充的战败便是一个教训!”李靖这时轻叹道:“所以,就算我军进攻襄阳,也有可能出现唐军对此并不上心,依旧出兵江东,甚至派兵进攻我大周的情况发生!”

    “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我军便要采取另一套作战方案了!”李靖又一指地图上的一处关隘道:“在这个时候,我军便须从宛城出发,向西北进军,经上庸攻打武关。我想,到了此刻,李渊便不可能无动于衷了!”

    众臣自然都知,武关是关中的南面门户,一旦武关失守,周军便可以顺势进攻大散关,而大散关再有长两短,长安城便暴露在周军面前了。

    斛斯政听闻之后,亦是赞许道:“李大人果然神机妙算,如此计划,的确天衣无缝,只是武关和大散关虽然不如潼关那样坚固,驻防兵力也没有潼关守军那样多……可要短时间内攻破也非易事。如果唐军这时从襄阳北上,进攻宛城,便会断我军退了!”

    他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众人一想也是,于是便都望向李靖,看他如何回答。

    “斛大人放心!李某既然敢提出这个计划,自然便对攻取武关和大散关有十足把握。”李靖却是不慌不忙道:“但至于如何攻夺上述两关,李某却暂时还不能说,等到了战争开始之时,自然便会公布计划!”

    “好!”宇明对自己师父是很有信心的。他这时起身说道:“现在便依此行事。由师父会同斛大人、长孙大人及军中一干将领,制定出详尽的作战计划。并测算一下歼灭江淮军,拖住唐军所需要的兵力。而杜大人则负责筹备作战物资,包括武器装备和粮草辎重等。一月之后,我大军便开始南下作战!”

    “臣等遵旨!”众臣一起躬身说道。

    。。。

 ;。。。 ; ;
第540章 南征大计
    、、、、、、、、、、

    天之后,在皇宫的和殿内,即将参加南征作战的周军将领聚集一堂。

    宇明看着在座的庞大武将和臣阵容,心中也不禁有一丝激动。

    一眼望过去,程咬金、秦琼、罗士信、罗成、尉迟敬德、宋金刚等,哪个不是在隋末时期,响当当的英雄好汉,在历史上也赫赫有名。如今却成了自己的部下,而李靖更是成了自己的师父,关系亲密无比。

    而杜如晦、房玄龄、魏政、斛斯政等,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治世臣,在史书上留下重重一笔。如今他们也成了自己的左膀右臂,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狡尽脑汁。

    当然,也有在历史上原本藉藉无名,但因自己这只穿越的蝴蝶,改变了命运。开始崭露头角的臣武将,如杨洛琪、李秀宁、红袖、田浩、李剑、张昕宇、郭逸、林墨等。他们现在不是成了自己的亲人,就是成了自己的兄弟。如果不是因为自己,他们恐怕早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这是命运的必然轨迹,还是仅是巧合呢?

    望着大殿内坐满了一堂的众人,宇明方强行平抑了一下激动的心情,然后沉声说道:“今天是永昌元年二月八日,朕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这是一次出征前的最后一次会议,也算是战前动员会。七天后的二月十五日,便是我们向杜伏威发动全线进攻的日,进行大周所有民众期待以久的统一天下之战。之前的一个多月时间,杜大人和一干负责后勤的官员,对即将到来的南征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今已经基本准备妥当了……”

    他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接下来,朕便谈下我军的作战方案!经过军部详尽的策划和布置之后,我军将兵分四出击……”

    目光扫视了一下众将,宇明缓缓说道:“第一,也就是南征军的左军,总兵力十万,由我师父李靖任统帅,长孙无忌为军师,师母红拂女和师伯虬髯客为副将,房玄藻为军师,从汝南出发,南下进攻宛城。如果能够顺利攻克该城,就继续南下进攻襄阳。若唐军被吸引到襄阳一带,无力援助江淮军。则左军便在此处与其对峙,将其牢牢钉死在襄阳附近。”

    这个作战计划基本上就是依据一个月前,朝会上李靖的提议制定的,对于这吸引唐军主力的偏师,如何做才能完成任务,自然没有谁比李靖更清楚了。而配给李靖的兵力也多达十万,使其能够有真正威胁襄阳和武关的,甚至攻打关中的实力。

    配给李靖的副将红拂女和虬髯客就更不用说了,一位是他的夫人,一位是他的结拜大哥。风尘侠算是凑齐了。他们这位老搭挡,作战配合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

    而长孙无忌亦是大局观强,擅长战略布局的军师,有他辅佐李靖,列能让人放心。

    “师父、师母、师伯,你们的危险可是很大的!唐军的兵力和战斗力皆强于江淮军,且唐军之中,李世民、李建成、屈突通等人皆是能征善战之将。一旦李渊认为你们是他最大的威胁,将有可能出动主力围剿你们。届时你们面临的压力将会非常大!而我军主力在全歼江淮军,攻克江东和江南之前,是根本抽不出多余的兵力来支援你们的!所以,你们可要千万小心啊!”宇明正色道。

    李靖听闻之后,却是微微一笑道:“明儿你放心好了!师父对于完成牵制唐军的任务,还是很有信心的。真的出现了让我们风尘侠也应付不了的局面。我等自然也会想办法撤退,脱离危险区域。决不会在原地等死的!”

    “那就好!祝愿师父你们能旗开得胜!”宇明神色恭敬道。

    当位师门前辈坐下之后,宇明方继续朗声说道:“第二军,也就是我们南征军的中军,则由尉迟敬德担任主帅,总兵力十五万,以斛斯政为军师,郭逸和林墨为副将。”

    “中军的出发地为蔡州,开战之后,将向南进攻淮河南岸的江淮军重兵把守的信阳,如果顺利攻克目标,则继续向南攻打江陵……然后顺长江北岸东下,力争攻克江夏。这样便能将江淮军和唐军分割开来,使其无法从李唐那里得到援助。”

    说到这里,宇明方一脸郑重道:“尉迟将军,你们面临的形势也很严峻,由于作战区域地处唐军和江淮军势力的交界处。你们面对的敌人可能既有唐军,也有江淮军。甚至可能遭受两军的合力进攻。危险性并不压于左军。对此,你们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尉迟敬德这时上前一步,大声说道:“请陛下放心!中军一定保证完成作战任务!”

    斛斯政、郭逸和林墨亦是齐齐拱手行礼道:“我军一定会凯旋归来的!决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尉迟敬德这一军队,是四大军中,兵力最多的一,任务当然也是最艰巨的,因为他们的主要作战目标便是切断唐军和江淮军的联系,使后者得不到援助。为此,他们便有可能遭受来自东西两面的进攻。且周军多是北方人,对于到水网密布的荆襄一带作战,能否适应当地的环境,取得胜利。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除此之外,宇明还交给了尉迟敬德一个任务,那就是李靖的左军万一遭遇危险时,他要想办法出兵援救,使左军不能崩溃。不然唐军便能长驱直入,北上到洛阳城外了。

    郭逸、林墨和尉迟敬德,早在宇明还是伙长的时候,他们便在一起战斗了,算是老兄弟和老搭挡了,在配合方面是非常默契的。

    而宇明考虑到这位将领都是北方人,对于南方作战有可能不习惯,于是便将机谋多变的斛斯政配给中军为军师。这样便能很好地弥补他们勇敢有余,智谋不足的缺点。

    而且,宇明也再交代,他们的作战范围仅限于长江以北,不要盲目渡江,以免中敌人埋伏。他们只需要封锁长江,让唐军不能顺流东下,那便是巨大的胜利了。

    喝了一口清茶后,宇明环顾了一下众人,然后继续说道:“第军,便是由朕亲自率领的东军,以房玄龄为军师,罗成、宋金刚为副将,总兵力十万人。从泗州出发,渡过淮河直扑江都。待攻克江都之后,便横扫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江淮军,摆出一副即将渡江南下的架势,以吸引江淮军主力于建康、镇江等地。”

    宇明这一的将领亦是仔细挑选了一番的。罗成擅长骑兵作战,宋金刚擅长步兵作战,正好发挥各自长处。而房玄龄在谋略上有佳的表现,故在朝中早有“房谋杜断”之称。有此人出谋划策,自是能够取得上佳战果。

    而且,宇明这一的主要作用,除了攻占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地盘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吸引杜伏威的注意力,使其疏于防范周军在后方的登陆。所以,这也是宇明会出现在东军,而不是最关键的水师军的原因。

    喝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喉咙之后,宇明方继续说道:“最后一,也就是我们的水师奇袭军,将从海上对江淮军发起进攻,水师主将为周涛,军师为徐世绩,秦琼、罗士信、程咬金位将军为副将,负责消灭江淮军在长江口的水师,并为登陆提供海上掩护。”

    “在登陆之后的陆上作战,则由秦琼全将军全权负责……水师舰船含运输舰和战舰在内,共计投入多艘,奇袭军包含水师官兵和登陆部队在内,总兵力为八万多人。其中水师官兵两万多人,陆战部队六万人……”

    顿了一下后,他瞥了周涛和秦琼一眼道:“至于登陆地点,朕就不硬性规定了,到时由你们随机掌握。因为目前从情报部那里得来的消息表明:江淮军对我军有可能从海上来袭已经有了提防。从江都到苏州、杭州、会稽一带,江淮军皆在沿海一带密布小艇,侦察海上动静,长江中的水师也有大量调到了海上,你们千万不可轻敌啊!”

    周涛、徐世绩、秦琼、罗士信和程咬金五人一起抱拳说道:“属下一定会竭尽全力,打破江淮军在江南的防御体系,让大军顺利渡过长江!”

    由于海上的情况更加千变万化,有什么消息更不好传递,所以宇明也给了周涛和秦琼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决定在哪里登陆。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配合东军的正面进攻,扰乱敌人后方,使其长江防线漏洞出,最后崩溃。

    当然,如果实在敌人内部空虚无比,而江淮军又死守长江,让东军难以打开僵局。那么,这支奇袭军就将承担起主要作战任务,横扫江南的江淮军势力。

    。。。

 ;。。。 ; ;
第541章 李唐的反应
    、、、、、、、、、、

    在宣布了四军队的将领人选及各自的作战任务后,宇明又宣布由田浩、李剑、张昕宇人分别驻守河套、河东及洛阳,防御李唐有可能发动的进攻。

    由于南征大军共有四军,且分布的地域广阔,按作战计划的规定,在洛阳成立后勤保障中心,由房玄龄任总粮草官,负责四大军的武器装备、后勤运输、钱粮供给。

    此外,宇明还宣布:情报部部长红袖坐镇洛阳,负责接收、传递前线反馈回来的情报,并将从敌人内部收集到的最新情报传递给前线的各军队。

    在公布了军队方面的安排后,接下来就是安排国内的一些人事临时变动。

    宇明宣布,在南征战争期间,朝廷的事务将主要由相杜如晦负责,抒梦负责监国,其他朝中事务则由内阁大臣各司其职。

    南征大军总兵力为四十万余人,如果算上在洛阳候命的预备队,则总兵力超过五十万。对于大周来说,几乎可以说是起倾国之兵了。如果此战能胜,一举灭亡杜伏威,占领江南之地,则周军在争霸天下的战争中,将取得为有利的形势。而如果失败,则有可能一败涂地,连刚刚到手的东都洛阳和河南、河东、山东等地都有可能丢失。

    “大家都回去好好准备,和家人告别吧!七日之后,朕便会在城南点将台举行誓师大会,大军也将立即开赴前线。大周的兴亡,便在此一举了!希望诸卿与朕一起同心协力,为天下姓开辟一个安居乐业的未来!”宇明这时长身而立,意气风发的说道。

    “臣等遵旨!”众臣一起躬身行礼,然后方陆续退下。

    ……

    周军如此庞大规模的行动,怎么瞒得过李渊和杜伏威呢?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详尽的作战计划,却也从周军的兵力调动,粮草运输中可以查知一二。

    李渊对此十分震惊,很快便召集群臣,在长安城的皇宫召开了会议,商量对策。

    “启禀陛下,从目前我军掌握的情报看,周军正在向南方大规模集结兵力,西起汝南,东到大海,包括沿淮河北岸一线,皆出现了大量向前方运送粮草辎重的车队。同时,从洛阳、北平、济南等重要城市,源源不断地开出大批军队,向江淮军的边界集中。初步统计,敌军集结的兵力至少在四十万以上,进攻的矛头应该是杜伏威!”裴寂一脸郑重地禀报道。他现在负责收集情报,在李唐中的地位类似于红袖。

    “父皇,我们万万不能让宇明灭了杜伏威,否则天下便只有我大唐和其对抗。届时我军的处境便危矣!”李世民听闻之后,便连忙说道。

    “二弟,你这话未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吧!”一旁的李建成却是有些不屑道:“宇明的确厉害,但我军也未必不能胜他。那杜伏威一直不肯归顺我大唐,只肯结盟。江淮军将来迟早也会成为我大唐一统天下的障碍……”

    他这时对李渊拱手说道:“父皇,依儿臣之见,我们应该坐山观虎斗,看宇明和杜伏威拼个你死我活,待双方都精疲力尽时,我大唐再以雷霆万钧之势出奇兵攻之,则必能收获最大的利益。”

    李渊还未答话,李世民便立刻反对道:“大哥此言差矣。周军的战斗力强,如果我军坐视不理,杜伏威只怕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会覆灭。我们恐怕根本等不到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只会遇上一支兵力没有多少损失,地盘却是扩张了许多,士气大振的周军。那时我军想要战胜敌人,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大。”

    “嘿嘿,二弟你该不是在洛阳之战时,因为惨败被宇明吓破了胆吧?我觉得周军越没有你说的那样强大。如果因为无能和胆怯,导致将敌人的实力估计过高,那对于我大唐来说,同样是一种灾难!”李建成冷笑了一声道。他对于洛阳大会时,李渊没有让他去,一直耿耿于怀。在他看来,如果当时是由他指挥战斗,或许唐军早就拿住宇明,甚至将洛阳城也占据了。哪里会处于现在这样的被动局面。

    “好了!好了!你们两个就不要再吵了!”李渊这时终于忍不住说道。虽然他以前乐见两个儿争斗,认为这是激励他们上进,为李唐立功的鼓励手段。但如果长和次因此变得势同水火,不管什么场合都把对方当成自己的敌人,那也非他所愿。

    “刘大人,你对此有何看法呢?”李渊这时转过身去,向刘静问道。如今裴寂和刘静已经担任了大唐的左右丞相,成为他最得力的助手,也是他最信任的亲信。

    刘静对于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的争斗,从暗争到了明斗亦是心知肚明。他作为李渊的心腹,也知道李渊目前对于这两个儿是持中立态的,并没有偏向于哪一方。换句话说,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有同等的机会成为未来的大唐皇帝。

    这种情况下,他如果支持李建成的主张,便势必会得罪李世民;而支持李世民的主张,又势必会得罪李建成。

    如果他押对注了还好说,可如果他押错了,那将来就惨了。最好的结局也是告老还乡,从此不再担任大唐的官职。而如果未来的大唐之主心胸狭窄一些,那他还能不能留个善终,都是个未知数了。

    所以,政治嗅觉敏锐的刘静自然想左右逢源,两位皇都不得罪。这也是他一直对此问题没有发表意见的原因。

    可是,如今李渊指名道姓地问他的意见,却让他不能不表态说话了。

    从内心深处来说,刘静也对杜伏威很不看好。他知道一点内情,了解到江淮军内部有不稳的迹象。加之江淮军的兵力和战斗力均远不及周军,如果唐军不出兵救援的话,杜伏威少则五个月,多则年内必然崩溃。

    届时,天下将出现唐军和周军东西对决的局面。虽然双方的地盘都差不多大,但在人口和资源、粮食等综合实力的比较上,周军还稍占上风。

    而且,周朝没有象李唐那样,有和秦王之间的立储之争。内部要团结不少,在将帅的能力上,甚至还要超过唐军。真的让李唐和大周对决,唐军输的可能性甚至更大一些。

    当然,这些真心话他是不敢说出来的。如今只能想一个委婉的说法,两个皇都不得罪。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和秦王说的都有道理!”刘静眼珠一转,决定要尽量圆滑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以免万一一不小心,说漏了嘴,表达方式不妥,会让这两位皇怨恨自己。

    “殿下从战略上藐视敌人,颇具豪气,使我军将士充满了必胜信心,有利于我军在将来和周军的作战中,振奋精神,增加取胜的概率……”

    “而秦王殿下则从战术上重视敌人,小心谨慎,以防狡诈如狐的宇明再玩花样,使我军免遭不必要的损失……”

    “所以,两位皇的意见都有可取之处,如何定夺,还请陛下决断!”刘静将皮球又踢回给了李渊。

    李渊见刘静说话如此不着边际,亦是皱了皱眉头,然后便又问了另外几个大臣的意见。而这些大臣们说话也都模棱两可,内容和刘静的差不多。大意都是两位皇的想法值得重视,他们都认为不错。所以,最后如何决断,还请李渊自个儿决定。

    裴寂见李渊的眉头皱得越来越紧了,方出列说道:“陛下,出不出兵援救杜伏威,对于我大唐来说,亦是一件大事。今天这消息才刚刚传到,如果便要大家马上拿出一个准确的意见,只怕有些困难。不如今天就到此为止吧,让大家仔细思一下,明日早朝时再给陛下答复。”

    李渊和裴寂相交十多年了,两者相交深,如果不是因为他是裴家之人,山东士族和关陇门阀相来不和,李渊早就请他做自己的席幕僚了。所以,两人对对方的习惯和用语,皆是十分熟悉。李渊听他这样一说,便知道是他想单独面见自己,看来是在这种人多的场合,裴寂觉得有些话难以启齿。

    “准奏,今日早朝便到这里吧!散朝!”李渊于是便站起身,挥手说道。

    “退朝!”一名老监立刻扯起喉咙大叫了起来。

    唐朝众臣于是连忙跪下,呼万岁之后方才转身离去。

    而待众臣都离开之后,裴寂方转身向一个小门走去。那是通向御书房的一条小,李渊现在有个习惯,早朝退朝之后,一般都会去御书房那里,看一下在早朝时,大臣们新上呈的奏折。

    片刻之后,裴寂走到了书房门口,李渊的声音也适时响了起来:“是裴爱卿吗?”

    “陛下,正是微臣。”裴寂道。

    “进来吧!”李渊的叹息了一声。

    。。。

 ;。。。 ; ;
第542章 储君之争
    、、、、、、、、、、

    裴寂走进御书房,只见李渊坐在书桌后面,手中还拿着一份奏折。而在他身边,正有一名监帮他捶背

    “给裴大人看茶!”李渊命令道。

    那名监忙给裴寂彻了一杯清茶,端送到裴寂面前。

    “你先下去吧!朕暂时不用服侍了!”李渊说道。

    那监行了一礼,随即便躬身离开了书房,临走之前还关上了房门。

    “裴爱卿,你先看看这份奏折吧。是襄阳留守李孝恭送来的,称在辅公佐已经派人向他求援,称发现大批周军集结在蔡州一带,数量在十万左右,有可能在近期入侵信阳,直捣江夏。辅公佐称,如果唐军不援助他,江夏很难守住,届时唐军和江淮军的联系便会被切断,而周军的势力将伸入到荆襄一带。”李渊这时将一份奏折递给了裴寂。

    裴寂翻看了片刻之后,亦是有些心惊。因为他万万没想到,按照李孝恭汇报的内容,江淮军的情况比想象中的更糟。杜伏威和辅公佐这对结义兄弟之间也出现了裂痕,两人隐有分裂的迹象。

    据李孝恭称,杜伏威原本将他的长杜平派驻在江夏当留守,现在也率领本部人马撤回到了豫章。如今在荆襄的江淮军,除去一些守城部队之外,能够用于机动作战的还不到五万,且武器装备不足,士气也很低落。想指望他们来抵御周军的进攻,无异于痴人说梦。

    裴寂主管唐军的情报机构,对于杜伏威和辅公佐这对结义兄弟之间的矛盾也有所了解,他当即便正色道:“陛下,杜伏威和辅公佐的矛盾,其实早在他们打败了宇化及,占领江都后便种下了。杜伏威胸无大志,小富即安。在打下江东之后,便再无进取之心。”

    “在大家眼中,杜伏威的行事风格只适合当一割据势力领,毫无夺取天下之志。而辅公佐却认为,江淮军理应顺势而起,与我大唐、宇明的周朝一起,参加到逐鹿天下的战争中。”

    “所以,江淮军近来灭亡沈法兴、林士宏的战役,都是辅公佐力推动的。而和我军合谋歼灭萧铣的行动,也主要靠辅公佐指挥作战……如此一来,辅公佐在江淮军中的威望便越来越高,直逼杜伏威!”

    “因此,辅公佐便遭到了杜伏威的两个儿杜平和杜宇的忌惮。深怕他将来夺了自己父亲的江淮军领位置,导致他们无法继承江淮王之位。于是便在杜伏威面前力说辅公佐的坏话,说他有自立门户的异心。而杜伏威经过一番调查之后,也的确发现辅公佐在暗自建立自己的班底,尤其是这次和我军一起进攻萧铣,那些受他指挥的江淮军士兵,几乎都是只服从他的命令,把他的儿杜平视若无物。”

    “杜伏威在了解到辅公佐的所作所为后,也对这位老兄弟起了疑心,于是便让杜平给他带了一封信,要他回江都一趟,说有要事商量。但辅公佐接到杜伏威的信件后,却是认为杜伏威想夺他的兵权。因为当时在荆襄一带的江淮军,除了他之外便是杜平最大。他如果回江都,荆襄地区的江淮军便会落入杜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