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之雄霸天下-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河东到河北,从山东到幽州的官道上,运粮民夫排成一字长老,浩浩荡荡,络绎不绝。这一上道崎岖漫长,到辽东更是远之。
官道两侧随处可见倒毙的民夫和牲畜尸体。由于马匹皆要留作战马,用于骑兵作战,不能运粮。所以车辆只能用其他牲畜牵拉。
而牛、驴、骡行进速缓慢,去辽东至少要行进个月以上。但民夫们随身携带的干粮大多只能维持不足一月时间,根本不够。
无奈之下,民夫们只能偷食官粮。虽然押运兵丁力阻止,但如此多的民夫,哪里看得过来。还没有行到辽东,所运官粮便已吃掉近半。
眼见运粮任务完不成,回去原籍又要被问罪。于是大半民夫和少部分兵丁便性将剩下的官粮私分,然后逃亡他处,沦为了盗贼。
相对于逃亡的民夫和押运兵丁,更大的危机却是出现在被运走粮食的诸郡各县,由于官粮被征用成了军粮,又被送往前线。各郡官府根本就不敢开仓放粮,救济灾民。而事实上,到了后期,他们就算想开仓赈灾也无粮可放了。
于是,山东、河南、河北一带万饥民家中粮食尽绝,不少饥民只能以树皮草根为食。老实本份者只能被饿死,反而去掠夺富户、抢劫粮食还有可能活命。
因此一来,上述诸地盗匪横行,家中凡有资财者,白天都不敢出城。天怒人怨之,官民矛盾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候。
这时,齐郡邹平人王薄,与同郡饥民孟让一起,在邹平和章丘之间的长白山,聚集逃亡民夫及饥民,举起了公开反隋的大旗。号召农民就地反抗争活,不到辽东去送死。
王薄的义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后因遭到官府的重兵围剿,从长白山转战到鲁中山区。又在转掠鲁郡时被隋朝名将李靖接连击败,于是便躲入了深山之中,暂避锋芒。
而受王薄的影响,东郡韦城人翟让也与同乡单雄信、徐世绩等人起事造反,占据了位于荥阳和梁郡交界处的瓦岗山,自号瓦岗寨寨主,发展到一万多人。并多次击败围剿的隋军,声威大震。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而在东都洛阳,无论是杨广还是朝中众臣,皆没有意识到远征高丽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依旧是灯红酒绿,歌舞生平……
。。。
 ;。。。 ; ;
第四十七章 参加战争
第四十八章 开赴前线
、、、、、、、、、、
大业七年十月初一,隋帝杨广在东都的点将台祭拜天地,亲授军符节,宣布远征高丽。共出动大军一一十万,浩浩荡荡向辽东进发,大隋的军队都是实行府兵制,平时在家务农,战时才聚集起来。
除了守卫都的卫戍部队,以及在陇西、吐谷浑、河套等地的必要守备部队外,大隋的军队八成以上,皆来到了辽东前线。
再加上各种后勤辎重,已经从北方各郡运送来的,堆积如山的粮草,征用了不计其数的马车牛车,动员的后勤民夫更达两万之众,如若不是隋朝前期的开皇之治,让各处郡县物资粮草皆积蓄甚丰,恐怕仅是后勤问题就把大军拖跨了。
宇明等一干宇家的弟,都是编入了由宇述统领的左翎卫府兵之中。共有十万大军。李靖则是这支大军的副将,协助宇述整编军队。此外,宇明的准大舅,长孙无忌也在这支大军中担任了参军一职,算是一个小小的职官员。
宇述让有丰富战场经验的李靖为先锋,率一万精锐骑兵开先行,而其余的九万大军则分为前军、中军、后军,浩浩荡荡向北进发。仅仅是他这一的军队,连同随军的粮草辎重,便延绵十余里之远。
而宇明、宇杰、宇承等人,都作宇述的亲兵打扮,骑马跟随着他前进。这些宇家的后辈弟,大都是第一次参加战争,而且一来就是这么大规模的战争。望着浩浩荡荡,不见头尾的队伍,都不禁露出兴奋之色,叽哩呱啦的议论了起来。看他们脸上的欢喜劲,倒是把这次远征当成了郊游一般。
宇述看着几个孙充满朝气的脸,也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心中暗忖,经过这一次远征高丽之战,相信这些小家伙们,也应该如宇成都那样,很快成长起来,成为宇阀将来的希望。
而长孙无忌也在仔细打量这些宇家的弟,想看看自己这准妹夫的兄弟们武功境界如何。他是被自己父亲长孙晟硬塞进了左翎卫军的,长孙晟也是想让自己儿借远征高丽的机会,镀下金,积累一些军中资历。
不过,观察的情形显然让长孙无忌失望,这批年轻弟个个脚步轻浮,气息短促,都还停留在最初级的淬体期。
不过,让他有些惊讶的是:在这一群宇家的弟之中,有一个个头最高,但脸上却显得最稚嫩的小将,正一脸愁眉不展地思着。
长孙无忌自然一眼就认出这是自己的准妹夫宇明。
他也微微有些意外。这两年来,宇明的武功可说是突飞猛进,无论是箭术、刀术还是枪术,皆有了长足进步。步之内射中飞鸟、连续击败多名军中猛将,这都让他在有了不小的名气。与他相熟的好友,见面均赞他妹妹有眼光,称宇明是将门虎,武双全,将来必成国之栋梁。
可现在,临到真刀真枪的实战了。这个让他非常看重的准妹夫,怎么倒似有怯懦之意呢?听宇述说,出征之前宇明就似有犹豫之色,眼下在行军中又似乎心事重重,这小究竟在想什么呢?
“明弟,你过来一下!”长孙无忌向自己的准妹夫一招手道。
宇明连忙纵马走了过来,与长孙无忌一起并行。
“明弟,我第一次上战场时,也是如你一样,只有十五岁,当时我也非常紧张……”长孙无忌这时望向远方,眼中露出思之色道:“我爹爹见我很紧张,便鼓励我,说没有见过血的男人,不算真正的男人,只有从浴血厮杀的战场中,存活下来的,才是真正的勇士……”
长孙无忌以为宇明怯战了,这可让他有些着急,对于这个武双全的准妹夫,他可是十分喜爱的,可不想他在战场上表现差劲,失去了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听到这位未来的大唐名相,挖空心思想出来的鼓励之言,宇明不禁露出苦涩的表情。他知道长孙无忌会错意了,自己哪里是怯战啊,而是知道此战将败,忧心自己和隋军的命运。
他这时轻叹了一声道“无忌兄,你对大隋灭陈之战了解不?却不知那时,我大隋用了多少兵马才灭了南陈?”
长孙无忌听闻之后,眉头微皱道“大概六十余万吧,如果加上民夫,便可达到万以上,你怎么突然想到问这个问题?”
宇明没有回答,却是反问道“那无忌兄觉得高丽和陈朝哪个更强一些?”
“当然是陈朝了,陈朝当年人口一千多万,披甲之士过五十万,肯定比高丽强多了……怎么?明弟你有什么疑问吗?”长孙无忌话一出口,却是蓦然醒觉,大隋攻打比高丽强大得多的陈朝,都没用上万大军。怎么对付一个区区高丽,却要用上一多万军队呢?
宇明这时方说出了自己的疑问:“无忌兄,其实我觉得,攻打高丽,圣上甚至不用御驾亲征,只需派出像我师父和爷爷这样的大将,统率二十万大军,便能灭掉该国。这样物资的消耗也要少许多,北方诸郡也不会象如今这样民不聊生。陛下曾亲征陈朝、吐谷浑、突厥,按理说也是经验丰富的统帅。他怎么会想不到这点呢?”
这也是宇明一直以来心中的疑问,从他穿越来此的年内,所见所闻的杨广,虽然不敢说是一个圣人之君,但至少还是比较贤明的,绝不昏庸无能,甚至还非常有作为。象迁都洛阳、开凿运河、威摄突厥、设立科举制,都是相当英明的举措。”
尤其是这大运河的开通,可以说是沟通南北经商的大动脉,大的促进大隋经商的发展,而且使东都到江南和河北等地的运输更为方便。大运河的开通,可谓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在他看来,甚至比长城的修建更为意义深远。
可这样一个贤明有作为之君,怎么会突然来了一个大转变呢?这是让宇明思不得其解的事。
长孙无忌听闻之后,显然非常诧异,他没有想到宇明竟然有如此深刻的认识。这也是他之前疑惑的地方。
他这时张望了一下四周,见离其他人都相隔甚远,方压低声音,缓缓说道:“明弟,陛下的才能可谓先皇五个儿中最出色的一个。无论是吟诗作词,还是带兵出征,以及治国才能,都是无人能和他比。虽然先皇立了长杨勇为,但却一直颇为后悔。后来在令祖、杨素、虞世基等人的支持下,圣上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让先皇废了杨勇,改立他为……”
“而此事民间和朝堂都颇多争议。圣上又是一个要面的人,这点你从他急于想破解大食使臣的问题,便可看得出来。他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不容有人对他的权威构成挑战和威胁。”
“自从圣上登基以来,便想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政绩,证明自己的能力,以塞众人之口。从这几年的情况看。圣上的施政大方向是对的,无论是在突厥内部制造矛盾,让他们自相残杀,以缓解大隋北方边境威胁,还是西征吐谷浑,都取得了成功。如此一来,便让他的野心膨胀。想一举灭掉高丽,完成先帝在世时,都未能完成的壮举。成为千古一帝!”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方沉声说道:“开皇十七年,先帝率十万大军都未能击败高丽。圣上于是便认为,要击败高丽,则动员的兵力须得更多。而先皇在时,之所以失败,乃是因为粮草不济,导致被迫退兵。所以,陛下这次远征高丽,便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据说琢郡那里,已经堆积了余万石粮食,足够万大军吃上半年。而且还有余万民夫作后勤保障,可谓再无粮草之忧……”
他这时方正色道:“听家父说,其实圣上曾在一次宫廷宴会上透露过,他说灭了高丽之后,便修养生息十年。除了防备对付突厥之外,将不再大动干戈了。因此,明弟你如果在这次远征高丽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将来的前途可是一片光明……”
宇明这才终于明白过来,为什么杨广一定要远征高丽,而且还动员了这么多兵力。这位后来被认为的暴君,其实也是想的,打完这一仗后,国家的边疆就安全了,治理天下的方针也可以转入休养生息为主了。
只是杨广没想到,派了这么多军队攻打高丽,却还是败了。而在败了一次之后,这位要面的皇帝又不肯善罢干休,在接连发动了第二次、第次远征高丽之后,国内的矛盾就相当激化了,各地义军揭竿而起,盗匪横行,那些世家豪强也纷纷起了异心,大隋的崩溃命运便无法挽救了。
“无忌兄,你就放心好了,我宇明一定会尽力而为的!不说立下多大的战功,至少不会胆小怯战的!”宇明这时握紧拳头,一脸郑重道。
他其实心中也有些疑惑,隋军兵精将广,名将如云,御驾亲征的杨广也是多次参加大规模战争,经验丰富的老将了,又粮草充足。怎么还会打不过高丽呢?
“或许,随着我的到来,也许历史会有所变化也不一定呢。”宇明心中暗忖道。
。。。
 ;。。。 ; ;
第四十九章 成为伙长
、、、、、、、、、、
隋军浩浩荡荡地开向琢郡,宇述所率的左翎卫军大约用了一个月时间,便抵达了前线,他们便在此驻扎下来,等候后面的部队。
而此刻,宇述却将宇明等一干弟叫到了自己的大帐中。不过宇成都却并不在其中。
这时,他方威严地说道:“孩们,现在已经算是正式到了前线了。从现在开始,我们就不再是祖孙的关系。你们不要叫我爷爷或者家主,我和你们之间,从此便是上下级关系。你们必须按军中惯例,称我为大将军!如果谁还在军中乱叫,或者拿我孙的身份,招摇过市,不听上级军令,欺侮同僚,就给我立刻滚回东都去!听清了没有?”
宇述的话说到后来,更是提高了声调。
在场的十名宇家弟,全都肃然起敬,齐齐抱拳作辑道:“属下一定谨遵大将军命令!”
宇述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目光扫射了一下这群年轻的弟道:“你们作为我宇家的未来,我肯定不会让你们从一个小兵干起。但也不会一来就给你们大的军职,这样别人也会不服。现在我开始安排你们的职务……”
“宇承!”宇述厉声喝道。
“属下在!”宇承这时连忙出列道。
“现在我命你为左翎卫军斥候团第一队第伙伙长,统率十名斥候,有没有问题?”宇述目光如矩道。
“没有问题!”宇承忙一拍胸膛道。不过他眼中还是闪过一丝失望之色。他原以为祖父至少会任命自己当个队正,但没想到会只从伙长做起。
隋朝的军队实行的是府兵制,平时在家种田或军屯,而战时则集合在一起,重编为作战部队,以军为最高的编制单位。
一军为一万六千人,其中步兵八千人,以两千人为一团;骑兵四千人,以千人为一团;又有辎重兵四千人,也以千人为一团。
再向下编制是人为一队,十人为一伙,伙有伙长;队有正副队正,骑兵十队为一团,步兵二十队为一团,长官称团主,四至六团为一旅,长官称旅帅。数旅为一军,主将称大将,副将称亚将。
军职由低到高是伙长、队正、团主、旅帅、偏将、亚将、大将,等级分明。此外还有长史、司马、录事、功、仓、兵、骑曹、参军等等一众职军官。
而伙长便是最低级别的军官了。
“宇轩!任命你为斥候团第二队第五伙伙长!”
“宇杰!任命你为斥候团第队第七伙伙长!”
……
宇明这时已经听出来了,祖父是按年龄大小来任命,年龄越大的弟就越靠前,而他是这十名参加远征高丽的宇家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所以就被排在了最后面。
等了好一会儿,宇明方听到祖父念到了自己的名字:“宇明出列!”
“属下在!”他忙上前一部,抱拳作辑道。
“命你为斥候团第十队第十伙伙长,你们十人在刺探敌情中,要服从长官的命令,不得有任何胆怯和畏惧!听清楚了吗?”宇述这时厉声喝道。
宇述用兵为看重情报,他在自己的左翎卫府兵中,设有一个精锐的斥候团,斥候团虽然只有一千人,但却全是骑兵,且其成员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战斗力远比一般的士兵强得多。
斥候团的主将称为偏将,在作战编制中已经算是中级将领了。他有两名副手,被称为仪同。
而宇述将十名弟安排进十个人队中,也是存了一定私心,希望他们在立功后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在本队中升为队正。他作为本军主将,任命偏将以下的将领都是无须报批的。
“听清楚了!”十人一起躬身领命道。
不过很快,宇杰就忍不住问道:“大将军,那我们斥候团的主将是谁呢?”
“主将?”宇述呵呵一笑,将目光望向大帐门口道:“成都,你进来吧!”
身材高大的宇成都这时方大踏步走进了大帐,向宇述躬身作了一拱道:“禀大将军,斥候团已经集合完毕!随时可以出发!”
“这下你们明白了吧!斥候团的团主便是成都,我想你们应该没有谁不服他吧?”宇述这时轻抚了一下自己颌下长须,微微一笑道。
他可清楚得很,自己的这些孙,象宇明那样的还好,吃得苦,意志坚定,为人处事也不错。但象宇承、宇杰等可就不一定了。而且这十人中,绝大部分都是骄娇二气甚重,这回让这些弟来参加远征高丽之战,主要就是为了磨练他们一番,磨掉他们的骄娇二气。
可如果让自己的手下大将统率他们,别人看在自己情面上,恐怕只会把这些家伙当个宝一样捧着,说不定性安排成自己的亲兵,根本上不了战场,起不到任何磨练的作用。
所以,他才会安排这些弟进较为艰苦的斥候团,以锤炼他们。
而斥候团的偏将则安排为宇成都。如此一来,便可压服那些不听话的弟。毕竟宇成都在府中的小辈里,可是威信颇高的。他又经历过多次战斗,积累了一定战功。无论其本身武功和作战经验,都足以胜任斥候团的主将一职了。
当然,宇述敢让自己的孙们当斥候,也是因为他从杨广那里得知,自己的左翎卫军是第五支开拔的大军,有前面四支大军扫荡之后,高丽军恐怕早就影都看不到了。顶多碰上一些敌人的散兵游勇,对斥候团已经不会有多少威胁。
宇述任命之后,宇成都便带着自己的十名兄弟向斥候团的营地走去。一边走还一边说道:“诸位兄弟,其实当一名好斥候,也不是你们想象中的那样艰难。只需要观察仔细,知道取舍,敬业奉献即可!”
“比方说,你率自己一伙十人,在前方侦察之时,发现有数十名敌军在埋灶作饭。你们觉得可以发动突袭将其拿下……但这样做其实是错的。因为这些敌军并没有发现你们,你们除非能担保将他们全部杀死,不留一人漏网,否则还是不要去尝试的好!”
“因为这样一来,只要有人逃掉,便暴露了你们的行踪,给敌人大部队围剿你们创造了条件。而且有可能打草惊蛇,让敌人猜得到,我军主力便在附近。所以,与敌人正面作战并不是斥候的任务,斥候的任务是要找到敌人主力在哪里?他们有多少兵力?其中骑兵有多少,步兵有多少?战斗力如何,粮草辎重堆放在何处,有多少兵力防守,能不能抓个活口来拷问敌人的详情,这才是一名优秀的斥候应该做的事……”
宇成都一上都在给他的一干兄弟,讲解他一些基本的斥候知识要领,以免这些族中兄弟们,到了斥候营后,一窍不通。届时会被手下的老兵嘲笑的。就算别人因为他们是宇家族弟的身份,当面不敢说,私下里也会不服的。这会给他们的指挥和将来的行动带来不少的麻烦。
“由于我们是斥候,所以经常需要在军营外单独宿营。而在宿营时,需要找一个最佳的驻营之地。先你们要找到有水源之地,可以是河,也可以是湖泊或者山泉小溪之类的地方。然后沿水而行,还要分散下属去方圆二十里以内探查,看有无敌军在附近埋伏。在确定无敌军埋伏后,才能确定驻营之处。而且,你们要保证四周视野开阔,万一敌人来袭,才能很快发现……”
“除此之外,附近要有水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人可以天不吃饭,却不能天不喝水。如果周围找不到有水源的地方,也要找一个能掘井见水之处,饮水是比粮食还要重要的东西,万万不可大意!”
“如果是要驻扎在树林之中,要注意不要惊动林中鸟儿,因为原本安静的鸟儿突然惊飞起来,敌人的斥若是有经验的人,马上便能知道林中有人来了……此外生火做饭时,也要特别小心,用完灶之后,要赶快埋掉,不能留下痕迹……”
宇明一上都认真听着,不时还问一两句,都问到了点上。
开始宇成都还认为自己这个二弟是误打误撞,瞎猫碰到死耗了,可慢慢的,他便发现,宇明不但问到了点上,还能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比如说建栅栏时,他便提议可以在四个角上修一简易哨塔,安排目力强的哨兵值守。并配上警铃,发现有敌人时便摇铃示警。这样便能让全军能最快地反应过来,迎击敌人。
这让宇成都不禁惊讶不已,因为他知道这种知识若没有从军经历,或者是过兵法,是很难知道的。而据他所知,宇明天天都在练武,根本就没有时间看书,不要说是兵法书了,就连祖父一直对他寄予厚望的《论语》、《诗经》等书都没有时间看。
宇明见宇成都脸有异色,自然也猜得到他的想法。
于是,他方微微一笑,解释道:“大哥,你别看我平时我没怎么读书,但随师父一起练武时,却是经常听他谈起行军之时,应该注意的事项。虽然我没有亲自实践操作过,但听你一说,再把实际看到的情形,和老师说的一结合,便能完全理解了。”
宇成都这才恍然大悟,李靖用兵如神之名,已经通过上次吐谷浑之战的胜利,在隋军中转扬开来。自己这二弟作为李靖的弟,到其师的一些皮毛,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而宇承和宇杰对视了一眼,均露出嫉妒之色。他们没想到宇明不光自身武功高强,在用兵上也有了一定的功底。这可会成为他们将来在祖父面前争功的劲敌。
。。。
 ;。。。 ; ;
第五十章 主动挑战
、、、、、、、、、、
没过多久,宇成都便将自己的十名兄弟和堂兄弟交给了他下属的人队队正,然后让这些队正去安排他们的伙长职位。
按照之前宇述的要求。所有的十名弟都不得声称自己是他的孙和侄孙,只能说自己姓宇。
而宇这个姓是前朝北周的国姓,如今北周被隋取代也不过十一年,所以在北方姓宇的人也相当多。如果他们不说自己的真实身份,别人也联想不到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宇述身上去。
第十队的队正是一个十余岁的老兵,叫做宋金刚,他是一个老成持重之人,立下不少军功,只不过因为他是寒门出身,军中没有后台,所以迟迟未能得以提拔。
不过他的眼光还是十分独到,见宇明是宇成都亲自送来交给他的,而且言谈神色显得非常关心。也是心中一凛,暗忖这小别看年纪轻轻,面容稚嫩,恐怕来历也不简单。
因此,他对宇明倒是客客气气的,然后领着他到了第十伙的营地。在将九名士兵一起叫出来之后,宇明知道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
一般说来,一个初上战场的新兵是很难直接晋升为军官的,更何况自己还是来到军中最精锐的斥候团担任军官。
而宇明的年龄还未满十五岁,虽然他的身高已有六尺(合一米七左右)。但一脸的稚气却是让这些老兵们一眼就能看出,他是第一次参加战斗的娃娃兵。
宇明心中明白,自己能不能真正地在这个小团队中站稳脚跟,能不能真正赢得全伙人的信服,还有待于考验。而九人中肯定会有不少人不服,特别是一些老兵和自认为自己有本事的人要给自己出难题,下绊等等。
与其坐等他们向自己发难,还不如开门见山地挑明这些问题,争取用光明正大的手段解决,这样也能尽快地折服众人,把全伙人拧成一股绳。
想到这里,宇明心中已有了主意。他的脸上也露出了自信的笑容,然后缓缓道:“各位兄弟,以后咱们就是一起战斗生活的兄弟了,希望大家能够服从我的命令。将来立下战功之后,功劳绝不会少算大家一份,但如果给我暗中下绊,那也休怪我不客气了!咱年纪是轻,但如果真的给我难堪,我也绝对不会手软的!”
说罢,他方铿锵有力地说道:“在出发之前,我先作一个自我介绍:我叫宇明,陇西人氏,以后就是你们的伙长了……”
宇明站在九名士兵的面前,面色沉稳地将自己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看着他的九名士兵,脸上明显流露出惊奇、不服、嫉妒混合而成的表情,但都保持着肃静,没人起哄。因为队正就在旁边看着呢。大隋的军纪也十分森严,有藐视上级权威者,立即军法处置。
随后,宇明却是话锋一转道:“我知道,也许大家心中都在想,这个嘴上无毛的小家伙肯定是上边什么人的亲戚,闲得没事做了,想跑到军队来镀层金,回去之后好混个一官半职。我现在可以开诚布公地向大家讲明:我宇明是士族出身不假,但绝不是那种靠关系来踱金的纨绔弟!”
“俗话说得好,是骡是马,拉出来遛遛才知道真章!如果有谁对我的武功有怀疑,欢迎大家挑战。我们这一伙人,是军队最基层的单位。我虽然是个伙长,但其实比大家的身份也高不了哪里去。个人认为,与其比身份、年龄,不如比一下武功。”
说到这里,他方一脸郑重道:“现在,我以个人及家人的名誉起誓,绝不会因为有人向我挑战,便挟怨报复!无论胜败,皆是如此!如有违背此誓,天诛地灭,不得好死!如果有谁能击败我,我便向队正推荐他接替我的伙长之位。而我来当一名普通的士兵。”
宇明的这一番话,立刻在九名士兵中掀起了巨大波澜,不光是他们,就连那名叫宋金刚的队正也瞪大了眼睛,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些士兵仔细打量了他几眼,心忖:这小不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吗,打败他就有望当上伙长,就算败了,也没啥影响,反正他已经当众发下毒誓,而且带上了自己家人的名誉,想必是不可能反悔的。士兵们不由得你望我,我望你,都有些跃跃欲试的神情。
“怎么,没人敢来一比高下吗?”宇明目光如矩,四下扫视了一番,主动说道。
果然,他这话一出口,立刻有人应道:“在下郭逸,向长官请教!”
宇明打量了一下这个率先站出的汉。只见他年约二十一二岁,生得虎背熊腰,磅大腰圆。他左手持着一面圆盾,右手提着一把大刀,颇有股生猛劲。
他向宇明抱拳行了一礼后,便退后了两步,严阵以待。
宇明不想用自己的大马士革乌钢刀胜他。而是顺手从一旁的兵器架上,取下了一把大刀,微微一笑道:“郭兄弟,来吧!”
郭逸也不客气,他将左手的圆盾护在胸前,然后右手便猛地一挥,一刀向宇明面门砍来,势道力沉之。
“看来,这是一个以力量见长的兵士!”宇明心中暗忖道。
他这时身微微一侧,便避开了郭逸的攻击。然后反手一刀,顺势一削,向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