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之雄霸天下-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裴寂这时眉头一皱道:“秦王,其实也不然。我想宇明也不是那种莽撞之人,李孝恭在他手中,他必然认为奇货可居。如果此时提出要赎回人质。他必然漫天要价。依裴某之见。我们不如先放手进攻一次,如果能够大败周军,甚至夺回夏县,便可在谈判中居于优势。届时赎回李孝恭所付出的代价也要少许多了。”

    李世民听罢眼睛顿时一亮,李渊给他的密旨中,只说了要尽快赎回李孝恭,却是没有限定期限,也没有规定不准进攻。如果自己对周军发起突袭,收复夏县及原以南的郡县,就可以此为筹码,花费小的代价便能赎回李孝恭了。

    “好!传我命令,向夏县进军,争取能在十天之内收复该城。”李世民一拍桌道。

    “末将遵命!”盛彦师和段志玄齐声应道。

    。。。

 ;。。。 ; ;
第384章 收服宋金刚
    、、、、、、、、、、

    此时,宇明已和宋金刚合兵一处。在得到刘武周的死讯后,宋金刚大哭了天夜,然后一刀砍下了自己小指,立誓要为刘武周报仇。他也兑现了自己先前许下的承诺,归降了宇明,并被封为骠骑将军。

    合兵之后,大周在河东拥有了十五万军队,占据了马邑、定襄、雁门、楼烦、原、武安等河东北部的十多个郡,面积和人口都占了河东的五分之。而河东南部的七八个郡则在唐军控制之下。

    如今,宇明也从败兵那里了解到唐军的兵力及布置。目前唐军在河东共有二十多万军队,以李世民为主帅,裴寂为军师,盛彦师和段志玄为副将。因为李孝恭的十万偏师已经全军覆没,故唐军主力现集中在柏壁至夏县一线,现正在向己军大营扑来。

    “周王,唐军也只有二十万,仅比我军多出五万,但他们的军队以步兵为主,骑兵仅有六万余人……我军虽然只有十五万,但骑兵却有七万,比敌军还多。而且唐军骑兵的战斗力,只怕也不如我们辽东的骑兵。”罗士信很有信心,他想与唐军一战,立个大功。

    “是啊!唐军如今咄咄逼人,我军如果不打一场大胜仗,如何让河东姓及世家信服?又如何震撼那些宵小之辈啊!”程咬金的心思显然也和罗士信一样。想再接再励,取得一场大胜。

    宇明却是摇了摇头,他虽然也想取得一场大胜,但却知道,要战胜李世民非常难。如果自己的这十万大军是原先进攻河北和山东的辽东精锐部队,还可以和李世民正面一拼。可事实上这十万周军都是一些后备补充部队,原先是把他们当郡兵在使用的。如果不是沿途的刘武周军队全是老弱病残,又都如惊弓之鸟般一触即溃。他能不能夺回夏县都是个大问号。

    现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要和兵力及战斗力都处于优势的唐军硬拼,绝非上策。

    先不说李世民麾下的唐军能不能拼得赢,就算拼得赢,宇明也不想和敌人拼人头。因为这样一来,周军的伤亡必然十分惨重,到时便不足以留守河东各郡了。

    “传我命令!大军后撤到夏县,依托坚城进行防守。待出现有利战机时,再行出击!”宇明却是出人意料地下了这样一道命令。

    众将听闻之后,皆是有些失望,但他们毕竟也是经过了多年征战的大将,知道在目前的情况下,退守夏县,依托这座坚城进行防御战,才是最稳妥的。因此,他们也没有过多的纠缠这个问题,于是便依言领军后退。

    而这时宇明却将宋金刚留了下来,然后单独与之商谈了很久。

    在谈过之后,刚刚才从悲痛之中挣扎出来的宋金刚,却是一脸欣喜若狂地冲出了大营,让众将不禁诧异万分。

    ……

    两天后,当李世民的大军到达周军先前的驻地时,却发现这座大营早已经人去营空,只余下一地狼藉。

    “禀报秦王,宇明已经率军退回了夏县,如今他在夏县城外建起了一座大营,与夏县县城形成崎角之势,看来是想依托坚城与我军进行决战了。”这时,一名斥候骑马从远方奔了过来,向李世民拱手作了一揖道。

    “果然不出所料,宇明知道在这平原地带和我野战,十有**要输,所以便退回夏县,想和我打一场守城战了。”李世民对于宇明的应战方法也有些头痛。他自然知道,如果要强攻夏县,会有多么艰难,唐军会有多么惨重的伤亡。这从先前宋金刚和李孝恭的攻城战情形,便可见一斑。

    “不过还好,宇明显然还是有些托大,他如果将大军全部退入夏县城中,只怕我还只有老老实实和他谈判了。”李世民心中暗忖道:“可这家伙看来也是年轻气盛,竟然留了部分军队在城外,如果我把他城外的军队全歼了,再抓获他几名重要的部将,那待会在谈判中便可稳居上风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亦是意气风发地说道:“传令下去,继续进军!先把夏县城外的那支周军吃掉!”

    “是!秦王!”唐军众将齐声应道。他们亦是憋足了一鼓劲,想会会这传说中天下无敌的辽东铁骑。

    ……

    李世民在击败刘武周后,收复了不少降兵,算上自己带的二十万大军,他的总兵力其实已经超过了十万。只不过,那十万刘武周的降兵他是不敢将他们马上投入战斗的。他已经得探报告,在周军之中见到了宋金刚的踪影。而宋金刚作为刘武周的妹夫,刘军的二号人物,在刘军士兵中的威信仅次于刘武周。如果这些降兵看到了宋金刚,只怕十有**会投降过去。到时反而不妙。

    如今,李世民便打算以战求和,即使不能收复原,起码也要攻克夏县,让宇明吃上一场败仗。这样不管是将来谈判交换俘虏,还是以后的反攻河东,都可以占据先机。

    而要攻克夏县,他就得先击溃在城外的周军大营,这样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发动攻城战。

    离夏县城二十里的周军大营,驻扎了六万周军,宇明命秦琼担任主将,程咬金和罗士信担任副将进行防御。

    在唐军看来,秦琼最聪明的作法便是拔营向北撤退,退入夏县城内防御,方可多坚持一段时间。但探回报的消息却称,宇明要求秦琼等人至少要坚守天以上,然后才可撤入夏县城内。这让李世民也微微有些惊讶。因为这样一来,秦琼的六万军队就非常危险,一个不好就会有全军覆没之危。

    前线侦察的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秦琼毫无撤退之意,反而在营寨前挖掘了不少壕沟,投下许多防御工事,摆出一副死战的架势。

    李世民也不禁心中有气,他决心尽快解决掉挡在夏县城外的秦琼军。

    ……

    夏县以南二十里的谷地前,正耸立着一座营寨,它恰好挡在李世民北上夏县的必经之上。

    这里就是秦琼扎下的营寨,看来他选择扎营地点也是专门考究了一番的。眼下他已经在营寨大门前布置了许多防御工事,虽然不如先前辽东军在河间郡摆下的那座营寨稳固,却也可以有效防止敌军冲营。

    不过让李世民有些意外的是,秦琼并没有打算一味死守,而是派出了万余部队出来营寨与李世民野战,最前面的就是八千名骑兵。

    唐军发动进攻的第一批士兵都是步兵,总人数约有两万人,由盛彦师率领,发动了一场试探性攻击,以探知周军的虚实。这批唐军主要是长枪兵、盾牌兵和弓箭手,以及一些工兵。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填平营寨前的濠沟、毁掉拒马、绊马等阻碍骑兵进攻的防御设施,为本方骑兵的攻击作好准备。

    清晨初升的阳将它的光芒照在已是银妆素裹的荒地上,那灿烂的光芒映照在两军士兵的铠甲和武器上,泛出一片肃杀。

    罗士信这时正骑在马上,走在自己骑兵队伍的正中央,严阵以待。

    他坚毅果敢的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冷笑,如鹰眼一般锐利的眼神紧紧盯着在周军营寨前排开阵势,正缓缓向前推进的唐军步兵。

    罗士信望着步步逼进的唐军,亦是热血澎湃。他举起手中的长枪大喝道:“大周的兄弟们,冲啊!用我们的长枪,送这些贼归西!”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周军的八千骑兵立刻开始了行动。

    他们按照辽东铁骑的训练手册,将八千骑兵分作了四十排横列,每排两人,形成了一个半月形的弧形,向着敌军鱼涌而去。

    而这个半月形的正中央,就是刚刚摆好防御阵型,聚集在一起的两万唐军步兵。这也是唐军和周军的第一次正面交战,双方的将领都对此次交锋非常重视。他们都明白,此战的胜负将影响到接下来交战双方的心理优势。

    每一个周军骑兵的脸上都分明刻画着坚毅和勇猛!没有一个士兵的眼神有恐惧之色。他们知道:必须全力击溃敌军,才能为河东之争的完胜赢得希望。

    队列很快就排好了,士兵们紧紧的挨着战友,尽量将队形站得很紧凑,不光是马上的骑士,就连每匹战马身上都披着一阵薄薄的铁甲,虽然他们的配备不是辽东铁甲骑兵的那种重甲,但亦可抵挡一般的弓矢了。

    而排在第一排的骑兵则是挑选出来的实力最强的骑兵战士,他们全都有一身好武艺,不少人甚至原本就是江湖高手。他们的脸上露出无所畏惧的神色,将队列排得犹如一道月牙般整齐!

    骑兵队身后的周军军营里,传来了“嗵、嗵、嗵”急促而浑厚的号角声。很快,周军骑兵的队伍之中发起了一阵一阵的疯狂的呐喊。

    “吼!吼!吼!!”

    罗士信手里握着长枪,他的脸上满是凌厉的战意,目光森然道:“看看这些李唐贼究竟有些什么本事!他们到底是长了两个脑袋还是四只手!兄弟们,出击!为了周王,冲锋!”

    周军骑兵在主将的激励下,仿佛陷入了兴奋和狂乱之中,他们用皮鞭猛烈抽打自己座下战马的马屁股,然后高高举起了手里的长枪,向前猛冲过去。

    。。。

 ;。。。 ; ;
第385章 标枪发威
    、、、、、、、、、、

    八千名周军骑兵如潮水一般杀向了正缓步接近营寨的唐军步兵!这可是唐军和周军的第一次野战,第一次在平原上正面交锋。

    看着那八千周军骑兵狂奔中带起的尘土,指挥唐军步兵进攻的盛彦师眼神如针一般锐利,他嘴角带着一丝冷笑道:“哼!罗士信真是疯了!他难道不知道,骑兵进攻严阵以待的重装步兵,根本发挥不了冲击优势,而会陷入一场混战吗?这家伙真是脑袋进水了,好吧,我就用他的人头向秦王请功……”

    盛彦师这时扬起了右手,手里的大刀高高举起,在半空中挥舞着,划出了一抹闪亮的刀光。

    “弓箭手准备!”

    站在一万二千枪盾兵后面的八千余名弓箭手取下了背后的长弓。

    “目标正前方,斜上抛射,距离五十丈。”

    八千余名弓箭手用整齐划一的动作从背后的箭囊中拔出利箭,搭上了长弓。

    这时,盛彦师右手拿着佩刀,用力往下一挥道:

    “前列射击!后列准备!”

    只听“嗡”的一声,从唐军步兵阵营的后面,站得靠前的四千余名弓箭手发出了一轮齐射!

    漫天的箭雨落在了周军骑兵前进的人群之中,顿时带来了一阵痛苦嚎叫,奔跑之中的周军骑兵,顿时就有近千人中箭。但是这些而彪悍勇猛的周军骑兵,却只有四多人倒下,有些没有命中要害的人,却仍然跟着大部队猛力向前冲了过来。

    盛彦师暗暗得意,这次进攻之前,李世民就料到宇明的周军中有大量草原游牧民族的军队,必然会有大批骑兵。因此周军的突击必然会用骑兵来开道。

    所以,他也下令手下的弓箭手全把唐军原来惯用的短弩换成了长弓,虽然长弓射击速慢,但却杀伤力大,能够在五十丈的距离内轻易穿透普通骑兵的铠甲,所以第一轮齐射就射倒了四多名周军骑兵。

    按照常理,在周军骑兵冲到自己步兵阵前时,还要承受轮齐射。至少可以射倒对方两成左右的兵力。等双方近战肉搏后,八千弓箭手还可以进行覆盖射击。敌人的八千骑兵就算能冲进自己步兵阵营中,并取得优势,也非死伤过半不可。届时,等自己的后续部队一万骑兵到场后,必定能全歼罗士信的这八千骑兵。

    “呵呵,看秦琼没了骑兵还怎么跟我们打?”盛彦师洋洋得意道。秦琼现在可是周军的中流砥柱人物,如果能击败他,一举扫清夏县城外的周军,那也是很长脸的事。

    不过前面发生的突变很快就让盛彦师的笑容凝固了。

    只见突击中的周军骑兵全部举起了一面圆桌大小的铁盾,横在自己和马匹的正前方。射过来的利箭几乎都被铁盾挡住,毫无杀伤作用。

    “快!后列变前列,前列便后列!进行二轮齐射!”盛彦师惊愕于周军的装备。要知道盾牌这种装备耗铁量大,以前在隋军中,只是重装步兵的制式装备,骑兵一般是不配备盾牌的。所以唐军也只有步兵才有铁盾,骑兵顶多有面小圆盾不得了了。可他万万没想到,周军竟然给骑兵也配备了铁盾。如此精良的装备,难怪敢肆无忌惮地发动正面进攻了。

    不过,现在盛彦师就算知道自己大意轻敌,也扭转不了局势了,在弓箭手的射击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周军骑兵很快就冲到了唐军阵前。犹如潮水一般地狠狠撞在唐军枪盾兵方阵的最前列,这股洪流仿佛拍在了岩石之上,顿时激荡得火星四射!!

    “乒乒乓乓”的一阵密集的冲撞声中,强悍的周军骑兵一下冲进了唐军步兵的阵列,两军终于开始了正面厮杀。

    应该说,李世民对此次交锋是十分重视的,他交给盛彦师的都是勇猛不畏死的精兵。

    最前排的盾墙第一时间就被撞得略微有些不整,唐军步兵立刻用身体死死用地顶住了盾牌,他们身后的第二排第排的长枪兵也奋力地往前压,尽力用他们的长枪,刺杀着冲上来的周军骑兵。

    而被冲出缺口的地方,也由后方的替补盾牌兵奋力补上,这样唐军才能维持住防御阵型,抵抗住周军骑兵凶猛的冲击力!

    可就在此时,让唐军步兵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只见在外围的周军铁骑从自己的皮囊中取出了一柄尺长的短枪,然后奋力对着正密集站成一团的唐军弓箭手们掷了过去。

    要知道,弓箭手可不是枪盾兵,他们的铠甲较薄,甚至有不少人根本就是穿的皮甲,盾牌之类的防御利器更是没有。他们哪里挡得住这突如而来的标枪射击?一个个被射穿倒在地上。甚至有的唐军弓箭手由于站得近,被周军骑兵的奋力一掷,一次刺穿了两名士兵……唐军的弓箭手阵列,很快就趋于崩溃了。

    狭相逢勇者胜。前面几排的唐军盾牌兵在抗击了大半个时辰之后,由于失去了己方弓箭手的压制支持,终于便彻底崩溃了。周军的骑兵趁势杀向了后方,用他们的长枪收割着已经乱成一团的唐军士兵的生命。

    盛彦师这时已经满头是汗,虽然自己还有八千骑兵就在不远处,但他却不敢让他们马上投入战斗。因为骑兵利冲杀不利混战。眼下自己的士兵乱成一团,他们进来也只是陷入混战而已。在敌军骑兵优良的装备面前,骑兵就算加入战团,也挽回不了多少局面。且自己可以增兵,秦琼也可以增兵。这样下去,依旧无法取胜。

    “撤吧!”盛彦师见败势已成,自己再不跑恐怕也要当俘虏了。立刻便下令撤退了。反正按照李世民的命令,此次进攻也仅是试探性攻击,看看周军的作战能力到底如何,并没有要求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获胜。现在,他也算是达到了目的,试探出了周军的实力。

    还在勉强抵抗的唐军士兵见主将都跑了,顿时士气一下崩溃了,他们也连忙向后溃退了,个个争先恐后地撒开脚丫跑,只想逃回自己大营去。

    秦琼知道穷寇勿追这个道理,而且唐军在外围还有大队骑兵,罗士信真的追上去也讨不了便宜,于是便也下令鸣金收兵。

    盛彦师回到大帐后,倒是未受李世民更多责备,因为整个战斗过程他都看在眼里,盛彦师的指挥虽然说不算有多出色,却也没有大漏洞,主要就是败在未料到周军竟然有如此厉害的标枪,且骑兵都配备了铁盾,装备的精良程连以前的隋军都无法与之相比,所以打了自己一个措手不及。

    ……

    第二天,唐军再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猛攻。且是步兵、骑兵尽出,看来昨天的惨败,让李世民面上也有些挂不住,他力求今日一举破敌。

    秦琼这时下令让出前沿的空地,集体退守大营,凭借大营前的防御工事、陷井和濠沟进行防守。

    唐军很快便抵达周军大营前余丈处,李世民这次显然是早就做好了准备,将挡箭车、攻城车、投石车都派了上来,把这座周军的营寨当成是一座城池在攻打了。

    只见最前面便是数十辆战车,正徐徐向周军大营攻过来,两翼是唐军的精锐骑兵,中间则是各类轻重装步兵。进攻的总兵力一眼望去,已至少在五万以上。

    才刚刚归附宇明的几名原刘武周属下将领,见状均有些脸色发白,显然为李世民高明的战术和雄厚的兵力所震撼。他们不禁暗自庆幸,还好周王早就下令,如果不可守便退入夏县城中,以免遭受重大伤亡。这样他们只需证明尽到了最大努力坚守即可。

    这时,唐军的投石车已经开始对周军的大营进行轰击起来,在营门口守候的一些周军士兵,由于躲避不及,立刻被巨石砸中,瞬间就成了一滩肉泥。

    秦琼见状亦是眉头一皱,他思忖了片刻后,方下令道:“让盾牌兵和弓箭手出击,射杀敌人的投石机手。同时叫罗士信率领骑兵队作好准备。如果敌人的骑兵冲上来,就由他负责拦截。”

    秦琼刚刚下达命令,便听杀声再起,唐军又涌上来一批两千余人的弓箭手,全部搭上火箭,向周军大营射了过来,看来他们是想通过点燃周军大营的营帐,造成火灾来瓦解周军的士气。

    不过好在秦琼之前已想到过这一点,他早已下令在靠近外围的营帐,全都搬到了后方,将其移至敌人弓箭射不到的后方,因此唐军射进来的火箭并未发挥多大作用。

    此时,周军的营门大开,数千名盾牌兵和弓箭手涌了出来,向那批正发射火箭的唐军弓箭手反射回去,敌人不支,被迫后退。

    而那些唐军的投石车也成为周军弓箭手的重点关照对象,在周军火箭的射击下,不少投石车都燃起了熊熊大火。唐军向周军营寨内抛石的行动被迫中止。

    盛彦师终于沉不出气了,下令唐军的骑兵即刻出击。

    。。。

 ;。。。 ; ;
第386章 进逼夏县
    、、、、、、、、、、

    片刻之后,便听唐军阵中战鼓声响起,左右两翼约两万五千名骑兵涌了上来,对周军的弓箭手和盾牌兵发起了冲锋突击。

    秦琼早有防备,自然不甘示弱,将自己的骑兵全派了上去,由罗士信率领,向着敌人反冲过去,以牵制住唐军的骑兵,使他们无法对己方的弓箭手展开突击。

    而这时,李世民才惊讶地发现,罗士信的骑兵战斗力强,虽然他们数量上比让唐军的骑兵少,但骑射水平和装备武器却高出多,而且他们背后是营寨,可得己方躲在栅墙后的弓箭手支援,一时之间竟和占据数量优势的唐军骑兵打了个旗鼓相当。

    此时,双方加起来共约四万余人,在周军城外的大营前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厮杀,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方才罢休。

    片刻之后,战鼓声再次响起,周军的长枪兵从营中蜂拥而出,接应自己的骑兵撤回营地,而弓箭手们也开始边射边退,回到营寨之中。

    盛彦师知道唐军骑兵即使冲上前去,也未必能在长枪兵面前讨得了好,于是也纷纷向后退去。

    不过秦琼知道盛彦师势必不肯罢休,而且己方前沿的陷阱壕沟已全被破坏,栅栏和寨门也有多处被投石机投来的巨石摧毁,或者被火箭焚毁,加上自己在兵力上的巨大劣势。他于是决定趁着战斗间隙,把伤员分批撤向后方的夏县城中。

    而秦琼的判断也很准确,他才刚刚命令将受伤人员撤离后,唐军阵形中央的万步兵,又跟在挡箭车、攻城车的背后,分个方向攻向周军营寨。

    攻防战就在这样惊心动魄的情况下进行着,一直持续到下午。

    伤兵不断被运离营地,到达夏县城中。而城外营寨的防御也已千疮孔,幸运的是,在快要失守时,天色却已暗了下来。此时周军和唐军都已筋疲力尽,而唐军由于是进攻一方,损失要更惨重一些。

    李世民还想保留实力进攻夏县,所以并没有命令盛彦师继续连夜攻击,而是下令依山扎营休息,并派出了大量斥候监视周军的动静。

    秦琼知道败局已定,如果不趁今晚撤退,只怕明天想跑也跑不了了。他当即下令点燃营中的引火之物,然后全军向夏县撤退。

    盛彦师看见秦琼的大营起火,知道周军要撤,立刻派出轻骑兵追了上来。不过却被营帐中一道道灌注火油的壕沟档住,无法衔尾追来。

    到了第天早上,盛彦师终于扑灭了大火,完全占领了周军的大营,打通了前往夏县的道。但此时周军却已经全部进入了夏县城中,严阵以待。他只得一边安营扎寨,一边等候李世民的主力到来。

    ……

    “呜呜呜”

    “嗵嗵嗵”

    幽悠绵长的号角声和沉闷的战鼓声响彻长空,在河东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上,二十多万唐军就如同黑压压的蚂蚁一般,向着夏县席卷而来,黑色的唐军旌旗遮蔽了冬日的骄阳,耸立如林的枪戟映寒了天空,士兵们闪着寒光的铠甲汇聚成一股钢铁洪流,密布在夏县的城外。

    李世民的唐军主力终于兵临城下了。

    夏县,城唐军兵临城下后的第一夜,却是在风平浪静中过,李世民并没有连夜发起进攻,甚至连试探性的佯攻都没有。

    但是宇明却是不敢有丝毫大意,毕竟李世民的厉害他可是知道得很清楚的。其他的周军将领或者对李世民没有很深刻的认识,但宇明却是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李渊能够最后取得天下,李世民居功至伟。可以说,如果没有李世民,李渊根本就无法平定天下,甚至有可能在争霸中原的战争中,战败身死。

    夜色幽暗、星辰黯淡,宇明高大的身影肃立在夏县城头,借着淡淡的星光望城外,只见李世民整整二十五万大军在夏县城外扎下连绵数十里的大营,一眼望去尽是连绵不绝的白色帐蓬。

    而且,李世民显然是深谙围阙一的兵法精要,将东、南、西门围得水泄不通,唯独北门外不设一营一帐。想必是给周军一条逃生之,以免守军认为无法逃脱而拼死抵抗。

    这时,他的身边传来了“嚓嚓嚓”的脚步声,只见宋金刚正大踏步走了过来。

    “看来今天晚上是过去了,李世民显然也有保存实力的想法,不然,他应该连夜发动进攻的!”宇明淡淡道。

    宋金刚点了点头,然后望着宇明英俊的脸庞,低声道:“周王,您吩咐做的事,我已经都准备就绪了,明天咱们就可以撤出城去,放唐军入城。剩下的事,就交给末将吧,请您和几位将军可以连夜撤离了。”

    “别那么着急!”宇明却是不慌不忙道:“李世民既然已经来了,那怎么也应该陪他玩几天。而且都不打上一场,就这么撤退,以李世民的狡猾,必然心中生疑,不会入城。届时我们的一番心血就白费了。”

    宋金刚听到这里,亦是心中一动,目光闪烁道:“那依周王之见,还是要与唐军战上一场了?”

    “是的!起码也要守上两天,再行撤退。这样李世民才不会生疑!”宇明轻轻拍了拍宋金刚的肩膀道:“金刚,这一次如果能将李世民杀死是最好的结局。如果不能实现,也可以先收回点利息,刘武周的仇,将来一定会帮你报的!”

    宋金刚听闻之后,心中也是十分感动,他当即便双手抱拳道:“周王的恩情,金刚没齿难忘。明日的守城战,末将愿率本部人马战斗在一线,誓与唐军拼个你死我活!”

    宇明这时却皱了皱眉头道:“可后面的那些布置……”

    宋金刚忙道:“请周王放心,都准备好了。只需千余人便可发动,我的其余人马完全可以上城墙与敌人作战!”

    宇明原本想让宋金刚好好休息两天,但见他态如此坚决,也只好凝声道:“既是如此,我便批准了!但你可千万小心,毕竟这不是和李唐的最终决战,用不着那么拼命。”

    宋金刚心中感动,躬身行了一礼道:“末将遵命。”

    ……

    夏县城外,唐军大营。

    李世民站在帅帐门口,负手而立,正昂仰望着满天星辰,剑眉间却是笼罩着一丝淡淡的忧虑。因为他刚刚才接到关中发来的密旨。李渊要他尽快结束河东的战事,赎回李孝恭,并和周军达成停战协议,在土地上吃点亏都无所谓。

    他知道李渊这么做的用意,是想腾出手来进攻巴蜀。

    早在薜举还未覆没之时,刘静和裴寂就提出,关中一地范围过狭小。在薜举灭亡之后,李唐没了后顾之忧,便应该全力扩大地盘,壮大自己的实力。

    而向东是王世充和宇明的地盘,这两人手下的军队精锐,沿途又尽是关隘和坚城,易守难攻。所以,唐朝扩张的重点应该是南下攻取巴蜀。

    在这两位唐朝的左右丞相看来,巴蜀之地易守难攻,土地肥沃,民风剽悍。当年秦灭六国,便是占据了关中和巴蜀之地,居高临下奠定了优势。

    如果唐军在取得关中和陇西的同时,再占巴蜀,既可顺流而下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