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吧,”陈赓点燃一支烟,“你刚回来,先休息一下,过段时间再安排到别的团去。仗,保证有你打的!”
“那不行。”徐海东急了,“我明天就回36团去!”
“36团已经有团长了。”
“那我就去当副团长!”
“去当副团长?”陈赓笑着问,意思是打仗负伤了,还降半级你也愿意?谁知徐海东回答说:
“这有什么?能当团长,为什么不能当副团长?”
结果,陈赓还真的让他去36团做了个副团长。直到徐海东伤完全愈好后,他才把团长调离,让徐海东“官复了原职”。
(2)
在红12师的3个团长中,34团团长许世友也是员悍将,他少林寺和尚出身,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对大刀特别钟爱。三国时的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有一把82公斤重的青龙偃月刀。他常挂在嘴上的话是:红军枪弹不足,大刀是冷兵器中最为便当、最让敌人胆寒的兵器。
他则不像徐海东那么“刺头”,除了爱喝酒、睡觉外,是“最好带的”;平时只管打仗,不管其他,既不喜吹牛皮,也不爱侃大山,他的生活就是打仗,喝酒,睡觉,再有空闲就练武功,带领战士们舞大刀。
但他也是红12师一张不可多得的虎将。陈赓一有硬仗、恶仗就往他身上“压”。
在攻打黄安城时,红12师担任主攻,陈赓把主攻城门的任务交给高绍先35团,徐海东36团为二梯队,除以一个营在西门佯攻外,主力随35团之后冲城;而许世友一个34团却被分开两处,一个营向东门实施佯攻,另两个营夺取城外西南角的溜坡山阵地。
本来,许世友是“打掩护”,但他却打得最为激烈。
在这次战斗中,他两次大刀一举,率领战士们同敌人开展肉搏,硬是打出了红12师的威名。
一次,敌人两个团向34团两个营坚守的溜坡山阵地发动进攻,妄图打开缺口南逃。敌人的炮弹把无数碎石、泥块掀到半空,轻、重机枪吐着腥红的火舌,在炮火的掩护下,敌兵仗着人多势众,嚎叫着向34团阵地扑来,突破了前沿阵地。正在指挥攻城的陈赓闻讯,有些着急,举着望远镜正准备派上徐海东二梯队上,在危急时刻,他只见许世友从背上拔出雪亮的大刀,挺身舞刀冲入敌群,同敌人展开肉搏。
由于许世友经常教部下一些武功,34团人人都会打拳劈刀,敌人哪是他们的对手?战士们在敌群中左一刀,右一刀,前挑后戳,刀刀见红,砍得敌人血肉横飞,魂飞胆裂,狼狈逃窜。危险随即消去,陈赓见状,立即加大攻城力度。
在攻城接近尾声时,垂死挣扎的敌人再次出城从西门逃窜。
此时,许世友身边只有一个营的兵力。当敌人接近时,他又举起大刀,跃出战壕,带领官兵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肉搏。逃敌就像泛滥的洪水碰到了坚不可摧的堤坝一样,立即改变方向逃跑。许世友率领全营挥舞大刀一路追赶,不仅把敌兵赶了回去,还尾追溃敌突入了黄安城内,将城内敌人全部歼灭,黄安城被一举攻下,敌师长赵冠英被活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6“统帅过两位上将和一位大将”(3)
战后,陈赓高兴地说:“许和尚,你干脆改名叫‘大刀团长’算了。”不久,许世友的“大刀团长”威名远扬四方。多年以后,许世友对这“大刀团长”的绰号还洋洋自得,说:
“这是陈赓大将封的。耍大刀数那个时候最过瘾!”
(3)
黄安大捷后,陈赓率领3个主力团挥师北上,直逼潢川城下。
1932年1月,蒋介石的“围剿”大军三个师另一个旅共19个团,分路沿商潢公路南援。陈赓率领着红12师正在双椿树一带集结待命,受命赶到一个叫豆腐店的地方防守,战前,陈赓简单地介绍了反围攻的形势、任务,随后下达部署兵力命令:
“36团作为预备队,负责发动群众、筹粮及搞来500双军鞋。34团和36团正面阻击……”
“为什么叫我团干这些?我不干!”徐海东当场气呼呼地反驳说。
“发动群众、筹粮和搞军鞋。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很大。你以前做过这方面的工作,比较熟悉。作为预备队,随时也要上战场。”师政委耐心地解释说。
徐海东仍不服气,说:“我以前任黄陂区委书记、第5教导队党代表兼队长,还打过几年游击,都是做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工作,婆婆妈妈的真不少,几乎每天都要和妇女、儿童打交道。事杂、罗索又憋气。不如在战场上冲锋杀敌痛快,还是派别的团去吧!”
陈赓在一旁耐不住性子,发火说:“你这个老虎,就是意见多!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命令。通不通,3分钟,你再考虑3分钟!”
徐海东心想,再考虑30分钟我也不通。可他到底是一个经过北伐战争的老兵,也曾多次独立领兵打过仗,懂得“命令”两字的份量。虽然还耿耿于怀,到底还是向师长、政委打个军礼,说了声“执行!”便转身要走。
“想好了?军人嘛,就是要服从命令。”陈赓眯着眼睛说。
“命令我坚决执行。”徐海东回过头来说,“只是希望下次给放在重要位置上,多给仗打。”走出门口,他绷着脸又甩一句:“天天让做鞋收粮,老子快成妇道人家了。”
陈赓手一指,喊:“回来!你骂什么?你是妇道人家,我不成老婆婆啦!”
徐海东怪模怪样地笑笑,说:“发个牢骚,师长那么认真干啥?任务我完成就是了。”他知道陈赓的脾气,要真发火,那话就难听了!说完,甩开大步,急忙开溜。谁知背后却传来陈师长放声的大笑声。
过了3天,徐海东就把粮食和军鞋都筹备好了,还是要求参战,说:“豆腐店的情况,我熟悉,我在这里打过游击。”
陈赓考虑到35团这几天激战伤亡较大,于是同意,说:“35团调为预备队,34团居于公路左侧,36团居于公路右侧。”
许世友一听徐海东率领36团上来了,说:“嘿,这下有好戏看了,‘臭豆腐’回到了豆腐店。”
众人哄堂大笑。
“原来‘徐老虎’还有一个绰号叫做‘臭豆腐’,难怪他争着要打这一仗呢。”陈赓也笑着说,“‘臭豆腐’,这一仗只准胜不许败!”
这次跟红12师对阵的是敌汤恩伯部,这个汤恩伯与陈赓的经历颇有些相似,他和蒋介石是老乡加校友,校友也不是同期,并且是洋学堂——日本士官学校的校友,北伐初期回国后,他和陈赓一样当过蒋介石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北伐军学兵连连长,后一起任过军校军事教官。因此,此战被徐向前戏称为“国共两大将对决”。结果,在此战中,陈赓与汤恩伯对阵,“臭豆腐”徐海东大战豆腐店,少林和尚许世友在左侧助阵,这场较量多了几份戏剧色彩。
军号声、喊杀声伴着呼啸的风雪声,摇撼着整个战场。红12师连续打退了汤伯恩多次进攻。中午时分,汤伯恩不得不暂时停止攻击。可下午1时许,隆隆的炮声又响起来了,在炮火中,两个师的兵力像恶狼似地向红12师阵地压过来。战斗越来越残酷。陈赓见处境越来越困难,把预备队35团也调上来了,红12师的3个团,顽强地抗击着汤恩伯10个团的轮番进攻,汤部横尸遍野,红军的伤亡也不断增加,但敌众我寡,激战中,汤恩伯6个团的兵力黑压压的一片,迎着漫天风雪,又像潮水般涌了过来,徐海东带着特务连守在正面,一动不动。敌群渐渐近了。突然,徐海东站了起来,刷刷刷地脱开了衣服,他先脱掉棉衣、衬衣、背心,又脱掉了裤子和鞋袜,最后,全身只剩下一条裤衩!全体红军指战员都惊呆了。
6“统帅过两位上将和一位大将”(4)
“就是死,也得把这群黑皮子打下去!准备上!”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他已从警卫员手里一把夺过大刀,大喊一声,一跃而起,率先冲了出去。正面和两侧的战士们见团长已赤膊上阵,“呼啦”一声,也全都发疯般嚎叫着冲向敌群。
于是,壮景出现了——
狂风大雪中,一位穿着裤衩、裸着上身的红军高级将领高举大刀,发疯似的叫喊着,拼命地冲杀着,浑身上下那十几处明显突出的伤疤,在阳光的照耀和雪地的映衬下,放射出慑人心魄的光芒;上千名同样发疯似的红军战士跟在他的身后,也拼命地奔跑着冲向敌群!在路左侧的许世友见状,大喝着:“大刀团不上,更待何时?”也挥舞着大刀上阵了。
这两个团突发而起的举动、意想不到的阵势,一下子竟把对方给搞懵了。国民党军还没反应过来到底是什么新战术?便被徐海东的36团和许世友的34团冲了个一塌糊涂,如潮水般退走了。
就这么简单,汤恩伯的6个团被打得七零八散。
以后,他的第2师一次次汹汹而来,凄惨而归,红12师依然死死地卡住这要冲主道上。第4天中午,已经发动20多次冲锋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汤恩伯,只好宣布全线撤退了。此时,陈赓下令发出反攻命令,顿时冲锋号嘹亮,喊杀声震天。汤恩伯的手下在雪里滚,在泥里爬,溃不成军。
3天3夜的豆腐店之战,红12师歼敌2000多人。被俘的敌团长问红军:“是谁坚守在豆腐店?”
“36团,团长徐海东,人称‘徐老虎’。”
“难怪攻不下来,‘徐老虎’。”
这一仗,蒋介石嫡系第2师遭受歼灭性打击,师长汤恩伯被撤职,此后该师残部即撤往后方。战后,陈赓对师政委说:“36团这一仗打得好啊,徐海东同志真是只老虎!”
“他这个‘臭豆腐'真有诱人的味道!”政委记起徐海东的外号笑着说。
但陈赓师长当着徐海东的面,却没说过多少夸奖他的话,对徐海东说:“这样的恶仗,你们伤亡不大,你还活着,真是命大哟!”
“那当然,”徐海东笑着说,“我说过么,子弹是‘吃素’的,咔咔,就这么拐过去……”
陈赓大笑,徐海东也大笑。
在战斗的岁月里,同志间彼此敬爱往往是和共同的经历、性格和爱好相联系的。徐海东和陈赓从此更加要好。徐海东总说:“陈赓是我的第一个好师长!”陈赓也经常向别人自豪地说:“我一生中,感到最荣幸的事,就是当过徐老虎的师长!”若干年后,他一提起徐海东,还是念念不忘他“徐老虎”、“臭豆腐”两个绰号,许世友也赞叹说:“蒋介石很怕这个‘臭豆腐’,一沾上就跑不掉了。同志们喜欢这个‘徐老虎’,他是革命的老虎!”
(4)
1932年五六月间,蒋介石亲任鄂豫皖“剿匪”总司令,进行第四次围攻,企图“聚歼”红四方面军。时任中共鄂豫皖分局书记兼鄂豫皖军委主席的张国焘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面对蒋介石30万大军的进攻,强令红军主力向京汉线出击,“威逼武汉”。
结果,七里坪一场恶战,红12师比任何一战都打得更为猛烈,从师长到战士肉搏几十次,血染战衣……七里坪之战迫使蒋介石不得不将第2师拨归卫立煌纵队“就地整顿”,把第83师加强陈继承纵队,然后,令陈继承配合第1纵队张钫部,会攻鄂豫皖根据地中心新集。红军总指挥徐向前说:“红12师打出了红军的威风!”
谁知张国焘却把蒋介石这一兵力调动误认为是“全线溃退”,又令红四方面军在浒湾西北至西南的胡山寨、四面山,金兰山一线迎头堵击。9月1日,敌兵的试探进攻被击退。2日,敌两个师在4架飞机的掩护下猛攻,遭到红12师和红11师强力阻击,遗尸累累,狼狈缩回。5日拂晓,敌又猛攻,陈赓率红12师3个团坚守阵地,英勇奋战,多次与敌展开肉搏,阵地数次失而复得,给了敌人以大量杀伤。在激战中,陈赓右腿膝盖处中弹,负了重伤。他继续坐在担架上指挥作战。
6“统帅过两位上将和一位大将”(5)
经过5天战斗,陈继承纵队伤亡2000人,攻势顿挫,遂据地固守。这一战局大出张国焘的意外,惊慌失措,又立即令红军主力向皖西转移。在转移途中,又多次尽说丧气话,被动逃跑。
结果,红军又在河口被蒋介石堵击部队拦住。陈赓坐在担架上指挥红12师与红10师大战敌俞济时88师一个旅和黄埔同学胡宗南第1军1师一个团,结果,激战一天,硬是把老同学胡宗南和俞济时的部队击溃。
这是陈赓与胡宗南的第一次交战。
第2天,敌第2师又来猛攻,陈赓在担架上又指挥战士们拼刺刀、打手榴弹,击溃敌军七八次冲锋,在黄昏时分,还组织了一次阵前反击。
但是,由于张国焘的战略失误,红四方面军没能扭转战局,被迫退出了根据地。10月,部队越过京汉路向西转进途中,由于连日奔波,一直坐在担架上的陈赓伤势更加严重,组织上决定他离开部队到上海去治伤,这样,他离开了红12师。
(5)
其实,陈赓说陈锡联是红12师的,却是诈唬人的。
当时陈锡联是在红10师30团,在陈赓离开红四方面军后,他才到红12师。当与陈赓“唱反调”的人搞清这个事实后,又找到陈赓:“你说小钢炮陈锡联在你手下的红12师,是咋唬人的,你在红12师时,他在红10师和红11师。”
陈赓嘿嘿一笑:“贺老总的警卫员就是我陈赓‘培养’的,他当时也是师长之职,你信不信?”
他说的这个人就是卢冬生,并且“此话属实”。
卢冬生是湘潭史家坳人,比陈赓小5岁,因家境贫困,7岁就离家在柳树铺的陈赓家放羊当羊倌。陈赓和他很要好,两人都是有名的“顽皮王”。后来,陈赓逃婚投军,对卢冬生影响很大,他在陈家“等”了一年“大哥”,也没等回来,结果第2年他也跑了,在湘潭十三总老王泰厂当钢行学徒工。干了几年,还是羡慕“大哥”,1925年悄悄跑到衡阳投入湘军唐生智部当兵。次年随部北伐,结果,在武汉时,陈赓被派到唐生智特务营当营长,两人相见,陈赓把他调来做了自己的副官。随后,卢冬生和陈赓一起参加了南昌起义,仍然做陈赓的副官。起义军在潮汕受挫后,陈赓负伤,他护送陈赓到达上海。在上海,他经陈赓和王根英介绍入了党。
1927年年底,他受党中央派遣,作为贺龙的警卫,护送贺龙、周逸群到湘鄂边组织革命武装,先后在贺龙红2军团中任司令部手枪连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政委、师长,他英勇善战,与贺炳炎(后为上将)号称为贺龙的“左臂右膀”。
抗战开始时,他担任过八路军358旅旅长,不久又同刘亚楼(后为大将)等一起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时,他作为苏军少校回到了东北,很快同出关的八路军接上联系,并被委任为松江军区副司令员。可就在12月一个夜晚,他因事乘马车外出,又没穿苏军军装,结果路遇一个苏军士兵持枪拦车抢劫。他立即以熟练的俄语喝问这个苏军士兵:“是哪个部队的?”
苏兵顿时慌了并逃到一边。可当卢冬生乘车又上路时,这个坏家伙怕被告发,在后面开了枪,卢冬生就这样在哈尔滨殉职,时年37岁。凶手后被苏联红军枪毙。
卢冬生是红二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战功赫赫,但是他的“出道”完全是陈赓“一手带出来的”,贺龙见着陈赓,每次都要提起昔日战友卢冬生。陈赓说:“如果他活着,至少要授个将军。”
陈赓与陈锡联的交谊,也不是一般。下文再说。
7人家还以为我是个败将呢(1)
在鄂豫皖反“围剿”时,陈赓坐在担架上指挥作战,在红四方面军传为了“抬着将军上阵”的佳话。到红一方面军后,他又演绎了一场坐在担架上指挥作战的故事。
1935年10月,陈赓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了陕北。此时,蒋介石派了5个师的兵力对陕甘根据地进行“围剿”,企图将中央红军消灭于立足未稳之中。毛泽东摸清了敌人意图,便决定在直罗镇一带把东北军109师引来,全部将它吃掉,粉碎敌人的“围剿”。
在此之前,陈赓由中央军委干部团团长调任红一方面军13团任团长。为了打好这一仗,毛泽东要求除了主要指挥人员外,凡是跑不动路的,都动员留下,不让参战。为此,红1军团参谋长左权逐师逐团核实战斗实力。当他核实到陈赓率领的13团时,问题就来了。
因为陈赓以前受过两次战伤,在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全是一拐一拐地跑过来的,此时,他的腿伤因爬雪山冻坏还发着炎症,走路拐得厉害。左权和陈赓是湖南同乡,又是黄埔军校1期同学,在长征中常常朝夕共处。在征求陈赓的意见时,左权说:“你就不要上前线了,我替你指挥。”
陈赓笑道:“人家新官上任三把火,你却泼我一瓢水!”
左权只好又让一步,说:“配给你两匹马。”
陈赓还是不接受,说:“你这是徇私的做法,我不能要。”
左权没办法,只好把13团团特派员欧致富叫去,说:“你马上落实一副担架,不要离他前后,他算是阵前指挥。”
欧致富落实了一副担架。随即,13团随部队向吴起镇隐蔽开进,沿途经过甘泉、鄜县敌据点时,13团负责军团的警戒。所以,部队还没投入战斗就十分疲劳,特别是陈赓差不多比别人得多走一倍的路,大部队没出发前,他得先派出部队,沿途搜索警戒,等大部队过完了,他又得折回来,沿途检查收哨。由于长途奔波,就连特派员欧致富“好人”也都跑得拄上了棍子,陈赓则是腿变得更跛了,拄的棍子一撑都发弯。但专门给他备的担架却一直闲置着,谁劝,他都不坐,说:“我一个大活人,又是团长,叫你们抬着,像什么话?”
部队到达东村、永川府一带隐蔽待命后,一天,军团派马将陈赓接去看地形。晚上回来,他异常兴奋,开了个战斗部署会,打着比喻问:“你们谁杀过牛?这回要杀牛!这头牛,中央红军进入陕甘后老跟着啃屁股,干部团挨啃过,13团挨啃过。我们虽然砍了它几下尾巴,都没老实。这回扛它牛头,狠狠给它一捶,然后把它开膛破肚!”
营长们问:“这牛是不是敌109师师长牛元峰呀?”
“不是他还是谁呢?”陈赓笑着说,“13团打了娄山关后,一直是当后卫军。这次我抢来了硬任务,打头阵,拦住牛头打。不过大家不要杀红眼就什么也不顾,要注意政治瓦解。有两句口号,大家可要记住:一句是‘宽待东北军!’,一句是‘欢迎东北军掉过枪口打日本!’。”
这一下把大家搞糊涂了。一位营长提出:“这是打仗,还是去贴标语?”
“怎么?打仗就没时间贴标语?就是又打仗又贴标语。”陈赓严肃地说,“这股敌人的老家让鬼子占了,你一喊话,他就放下枪过来,那才是好事。”
那位营长擂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抱怨说:“这瓢,简单!”
去“牵牛”的小分队已经到太白镇方向惹“牛”去了,好几天,“牛”没发火。大家等得有点不耐烦了。好不容易等到了11月10日晚,拂晓前包围直罗镇的命令下达了。13团已养精蓄锐多时,立即奔袭而去。但这一下可苦了团长陈赓,他拄起棍子走夜路,怎么走也走不过小伙子。渐渐,团指挥所与队伍拉开了距离,而陈赓和指挥所其他人又拉开了距离。欧致富一看急了,便马上命令:“警卫员,背团长!”为了跟上部队,陈赓只好由两个警卫员轮流背了一段路。就这样,还是和部队拉开了距离。“担架!”陈赓自己叫开了。担架早在他身边转,这回他急了眼自己叫了起来,担架队员立即扶他上了担架,抬起就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7人家还以为我是个败将呢(2)
“沙沙”,担架队一路奔跑,陈赓在担架上叹着气:“这次真是抬将军上阵了!”
经过一夜的奔跑,总算按时到达了指定位置。13团从东北面封住了直罗镇通往鄜县的路和芦葫河东段。天一亮,几路红军同时发起攻击,13团发起了主攻。漫山遍野红旗飞舞,枪声震天,杀声四起。敌人虽有所准备,但没尝过红军歼灭战的苦头,尽管被红军迅猛分割成几小块,牛云峰还下令拼命抵抗。开始,红军一喊话,敌人就回一阵枪。进攻还不到半个小时,那位在会上“冒炮”的营长就气呼呼地跑来向陈赓报告,说:“团长,有半个营敌兵给我们堵住了,喊话,他们死不缴枪,怎么办?”
陈赓看了看表,说:“你呀,古人大战三百回合,还不分胜负。你才打多长时间,一回合还不到,人家就投降?”
欧致富接着说:“硬的他还没吃,怎服你软的!你就不会用刺刀捅掉几个再喊?”营长拍一拍自己的脑袋,说:“是呀,不杀个鸡给猴子看,谁信你马刀队威风呀!”说着,便跑了回去。这次,他脑子多转了几个弯,命令部队猛攻击一阵,又猛喊起话。结果,红军一喊话,敌兵就有“反应”了,可敌军官就用枪威迫着士兵,他一枪把敌军官干掉,敌兵马上乱了营,待红军端起刺刀冲过去,敌兵吓得放下枪举手投降,有的还连声说:“我举过两次手了,别打,别打!”
解决了前沿这股强敌后,13团的战斗发展就很顺利,直往纵深打去。不到两小时,兄弟部队已把敌人的师部给端了,敌兵失去了指挥,就漫山遍野乱跑,红军也漫山遍野去抓俘虏。陈赓也跳下担架去捉俘虏,结果,一颗子弹击穿他的左手拇指,他第3次负伤,只好又回到担架上。这时恰好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冒着冷枪冷炮来视察阵地,见到陈赓,问起了战况。陈赓说:“小鱼小虾抓了不少,就是牛还没套上。你就让我们团去宰牛吧!”
周恩来笑了笑,说:“陈赓呀,你只知道13团拼刺刀厉害,可还有个美称,叫‘猴子兵’,跑路打援兵也是拿手好戏呀。你们就到张家湾打援吧。”
陈赓命令马上收拢部队,坐在担架上急急地向西奔杀而去。途中,13团又和敌106师干上了。结果,13团配合2师、4师消灭了敌一个团,余敌全部缩回甘肃境内去了。陈赓又挥师东来,准备再消灭羊泉之敌。这时传来了胜利消息:敌师长牛云峰在突围逃跑途中被活捉了。羊泉之敌得了消息赶紧撤出,收拢回鄜县去了。至此,蒋介石的“围剿”被粉碎了。
回师路上,那副担架还抬着陈赓。突然,他说了声“再坐不得了”,就从担架上滚了下来,一爬起,便严肃地说:“把担架撤走,去抬伤员。”
特派员欧致富笑着说:“伤员早就被老乡们抬走了,还用得着他们?你还是坐上吧!”
“不坐!”陈赓边瘸走着边说。
“你看,比以前更瘸了,走不得路,手上还伤,还是坐上吧!”欧致富劝道。
“你这个特派员只知道执行左参谋长派给的任务。但是你不知道,抬上阵光荣,抬着下阵,人家还以为我是个败将呢。”
欧致富哈哈大笑,再也不劝了。
此战之后,陈赓被任命为红1军团第1师师长。在离开13团时,陈赓笑着对欧致富说:“如果坐着担架回部队,老百姓肯定以为我是个败将,这次荣升就可能泡汤了呢。”
8抗战风云(1)
1937年抗战爆发后,陈赓为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下辖771团、772团。这支部队既会打仗,又十分活泼,是刘伯承手下著名的劲旅。
(1)“三子一郎”
386旅陈赓为旅长,副旅长是陈再道,政委是王新亭,参谋长为周希汉。陈赓腿有伤残,人称“瘸子”;王新亭高度近视,戴眼镜,人称“瞎子”;周希汉奇瘦,人称“瘦子”。因此,129师一些人笑称386旅为“三子部队”,谁知陈赓知道后却说:
“这不准确,也不洋气。”
“瞎子”王新亭说:“怎的不洋气?”
“应该叫‘三子一郎’。”陈赓说。
“怎么叫这鬼子的名字呢?”
“把陈副旅长加上去,用个鬼子名字,这叫以毒攻毒。”
原来,副旅长陈再道在红四方面军时就有“拼命三郎”的绰号。可对陈再道这“拼命三郎”的绰号,陈赓一见到他,就开玩笑,说:“再道再道,栽倒就好!”就是到了386旅时,他还时不时地迸出此话,和陈再道打诨开玩笑。结果,此话传了出去。
在一次会议上,有个营长郑重地提意见说:“陈旅长,你怎么盼望副旅长打败仗呢?”
陈赓惊讶地说:“我没有呀!那有旅长希望副旅长打败仗的呢?”
“那你为什么总是说‘再道再道,栽倒就好’?”
这一下说得大家哄堂大笑起来。
结果,“瘦子”参谋长周希汉站起来了,解释说:“陈副旅长这‘栽倒’就是好,他栽倒了,就有救了,不栽倒,反而是个麻烦事!”
原来陈再道是孤儿,17岁时,还是衣衫褴楼的他才由鄂豫皖红军的创始人之一、红7军军长吴光浩领上革命道路,参加了红军。一次,吴光浩将满满一袋子的500块大洋交给他,说:“背在身上,别丢了。”结果敌人1个团追踪而至,陈再道背着钱袋子就跑,负重而行,力气渐渐不支。敌兵追上来了,他忽然一把摔倒了,一头栽倒在一水潭中,连那钱袋也丢于潭水中了,他一把又跃起急奔,终于脱了险。当日夜里,他又潜回摔倒的地方,硬是在深深的潭水中摸到钱袋,然后返回了部队,500大洋,一块也没不少。
在红12师时,陈赓就知道了当时还是营长的陈再道的这件事,每次见到他就说:“再道再道,栽倒就好!”而陈再道觉得这件事是因祸得福,因此对这样的说法也不反感,说:“栽倒就栽倒吧,没什么不好呢。”于是,陈赓这句玩笑话从红军叫到了386旅。
听完这个“栽倒”的故事,这位营长才释然。
陈赓与陈再道开玩笑尚属不过火,而与“瞎子”王新亭的玩笑却“出格”了。
在一次行军路上,部队刚打了胜仗,接受任务后向新的战场开进时,陈赓心情轻松愉快,一会儿在队伍里和战士们拉呱,鼓励大家树立信心,一会儿又走到王新亭身边,走着走着,他突然开起了玩笑,高声喊道:“瞎子当心,下坡了!”
王新亭是近视眼,平时戴着高度数的眼镜看书,还要凑到眼边才能看得见。突然听到陈赓的喊声,急忙蹲下来,伸手去摸地,因为他看不清地上是否有坡度,坡度有多大,结果一摸却是平坦坦的大块平地,这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唉,你这瘸子!……”王新亭也止不住笑了起来。但他不示弱,看清是平路以后,立即连连催促:“快走!快走!”陈赓腿上负过伤,有点拐,走不快,只好求饶认输。
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