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
王近山“疯子”绰号名声在外。他15岁当红军,身经百战,7次负伤,战功赫赫,在许多人眼中,这样的虎将肯定是双眼吊睛、满脸腮鬓的“猛张飞”、“黑李逵”。
他到达延安时,一些女大学生慕名去找他,结果却大吃一惊:他不仅很年轻,潇洒精干,而且温文尔雅,口角常露出微笑,说起话儿,露出洁白的牙齿,军装尽管破旧,但总穿得很整齐,一副斯斯文文的儒将风度。她们惊讶地说:
“王旅长,有人说你是一名工农出身的军事干部,骗我们的吧!”
“我是农民出身的,小时候放过牛。”
但是,这些天真的女大学生就是不相信,纠缠着要他说出自己是哪个大学毕业的,最后王近山没办法,回答说:
“要说大学,也有一个,1936年我在红军大学学过3个月。”
此话一出,女大学生们个个面面相觑。
(2)
王近山打仗凶猛,脾气暴躁,但平时很“秀气”。他文化程度不高,但很爱读书。1936年他到红军大学学习时,他的湖北老乡、红四方面军另一虎将陈康见到他当刘伯承来讲课时听得十分认真,奇怪地问:“你我都性格好动,刘校长讲课你能稳坐静听,为什么?”
他回答说:“刘校长是中外闻名的军事家,国民党将领都敬佩他,对阵打仗都怕他。常言道,强将手下无弱兵。我们多听他的课,多读些书,也许能成为常胜将军和军事家。”
进入中央党校后,他学习更刻苦了。凡看过的书,重要的地方,他都用红笔划满了道道。他对军事谋略很感兴趣,爱看《三国演义》,反复多次地看,并且还对人说:“我佩服诸葛亮的运筹帷幄、赵云的一身是胆、曹操的善于用人;而关羽刚愎自用、不讲‘统一战线’,张飞过于鲁莽,他们则不足以取,应该引以为戒。”读了书,他喜欢发表自己的“新见解”,许多知识分子都乐意与他交谈。
王近山人帅气,又有光荣的历史,说起话来还温文尔雅,且有许多新见解,那些女大学生更是被他所吸引,每个星期成群结队来缠着他讲鄂豫皖和长征故事。
同期学员无不带点嫉妒地说:
“俗话说男人爱才女人爱俏。老王这人生得俊朗,一副斯文相,又会打仗!他这本事、这材料谁不喜欢?我们就是比不上喽!”
殊不知此时,王近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了。
(3)
王近山斯文归斯文,但浑身上下还是浓郁的“虎将气”。他为人直爽,有事总是摆在桌面上讲,从不背后做小动作。他为作战或工作会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拍桌子,但只要把道理讲清,他就能立即放弃己见,采纳正确的意见。
在延安时,就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情。
1945年7月下旬,晋绥军区司令员张宗逊、政委习仲勋召集3个旅的领导干部讨论反击胡宗南顽军的作战计划。因为参战部队来自各方,相互间不大熟悉,平时各人的作战风格和战法都不一样,结果,第一次会议就因为不能统一认识,吵了个不欢而散。其中,王近山与张宗逊争吵得最凶。
习政委知道新4旅政治部副主任赵光远与王近山很熟,让赵光远找王近山交换意见,劝他还是按战斗部署执行。这时,王近山火爆的脾气已过,赵光远找他一谈,道理说清楚了,误会也就消除了,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后来,动员大会上,张司令员和习政委讲话后,赵光远悄悄捅了捅王近山:
“你最好在会上发个言,讲讲团结的问题。”
他毫不犹豫地站起来,专门讲了兄弟部队团结协作、共同作战的问题。最后,他说: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我们3支参战部队虽说分别来自太行、晋西北和陕甘宁边区,但我们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在毛主席、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作战,阶级兄弟的情谊,绝不是封建的桃园三结义能够比的。因此,我们只要在张司令员、习政委的统一指挥下,坚决听从命令,服从指挥,主动协同,就一定能消灭貌似强大的反动顽固派。”
9斯文的战将(2)
他的一席话极有感染力,说得大家都心悦诚服。
(4)
因负伤过多,不能作大运动量的活动,在延安时,王近山比一般都较瘦削的指挥员身体略显肥胖。单从表面看,怎么也看不出他是位身经百战的武将。许多人慕名来找他时,常常把政委徐立清当作他,而把他当成是徐政委。
10强攻爷台山(1)
1945年7月下旬,抗战胜利在望,蒋介石胡宗南军突然以3个师的兵力向关中分区淳化县爷台山地区发动袭击。于是乎,在中央党校学习的王近山在延安又演出了一场好戏。
爷台山位于陕甘宁边区的关中分区,是陕甘宁边区南面的门户,又插入蒋管区的突出地带,南可进逼西安,东可切断咸榆公路。早在1939年,胡军就曾进攻关中,侵占几座县城,但大部分地区仍控制在八路军手中。但胡宗南不夺取这里就如梗塞,1943年6月,又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内定”由两个集团军迅速攻占关中,再进攻陕北。这一计划被地下党、胡宗南的秘书熊向晖秘密报告了党中央。毛泽东得知这一情报后代延安《解放日报》撰写了《质问国民党》的社论。质问:“许多国民党人肆无忌惮地天天宣传共产党‘破坏抗战’、‘破坏团结’,难道尽撤河防主力,倒叫做增强抗战么?难道进攻边区,倒叫做增强团结么?”与此同时,周恩来途经西安,就此事专门询问胡宗南。胡宗南做贼心虚,矢口否认。结果,“内定”的进攻夭折了。现在日本人就要投降了,胡宗南攻占陕北的梦想又死灰复燃,调了11个师集结陕甘宁边区,3个师进攻爷台山。八路军只有6个连扼守在此,经过7天血战,终因众寡悬殊撤出爷台山,胡军占领了41个村庄。于是,毛泽东亲自点将新4旅紧急增援关中。
王近山放下书本,赶赴新4旅。战前,他激昂地动员说:
“这一仗必须坚决打好!打国民党军这号敌人,就是要猛、要狠、要准。攻击时不能像茶壶倒开水,老半天倒那么一点点,要揭开壶盖,翻转茶壶,把滚烫的开水一家伙浇到敌人头上!要像提着一桶水向热锅里倒的那种架势。手榴弹一响,要马上逼近敌人,把刺刀朝顽敌的肚皮上捅!”
新4旅的官兵大多数是他从太岳的山沟沟里带过来的“火筒子兵”,一听他的动员,情绪高昂,大喊:“旅长,能捞上主攻,谁不想露一把脸呢?不用动员了,快出发啊!”
结果,他动员会还没结束,就被战士们催促着冒雨出发了。这一路急行军,3天路程一天半就赶到。在漆黑的风雨之夜,他们出其不意地抵近爷台山敌军眼皮底下,悄悄地隐蔽下来了。
爷台山守敌不是一般之敌,是胡宗南的精锐“常胜军”。这支“常胜军”官兵胸章上印着“党卫”二字,据说打起仗来比德国法西斯党卫军还凶猛10倍,是胡宗南专门去德国向希特勒本人“取经”后花费重金组建起来的。这次夺占了爷台山,为了让他们再卖命“守住”,几天前胡宗南曾亲自爬上山头,给每人亲手发了1万元法币,以资鼓劲,还握着几个红眼扯脖子的攻山“敢死队员”说:“打完这仗,我请你们到西安八大胡同玩。”
有趣的是,此刻王近山带着这么多的大部队埋伏在他们的眼皮底下,这些“常胜军”竟然浑然不知。
第2天,雨停了,王近山发起了总攻。
战斗果然十分激烈,“常胜军”打起仗来赤膊裸体,手中德国造卡宾枪抡得咔咔响,个个似乎是“猛老虎”出笼。新4旅由16团2连担任主攻,他们多次冲击却都打不到“常胜军”的阵地前,猛冲中,连长都牺牲了,王近山想换部队再往上冲,战士们红着眼,喊着说:“不消灭爷台山敌人,就不是爷们!决不下火线!”
“好啊!支持你们!打炮!”
战士一撒疯,王近山的“疯劲”更发了,手一挥,把重型大炮都用上了!瞬间,所有的炮火怒吼了,爷台山上火光冲天。在炮火轰鸣中,突击队员踩着战友的血迹,一批批往上冲,一批批倒下,又一批批冲上去,终于几个浑身是血的猛士突入了顽军阵地,与“常胜军”展开白刃格斗,其他人紧跟着冲上来了,铁打的阵地终于被一举突破。
这回怀揣着1万元的“党卫军”终于大开眼界,冲过来的对手都是血人,可是个个比自己勇猛得多,但他们也没有仓皇失措,挥刀举枪也愣头迎上,可是,他们马上开始领教打过日军“战地参观团”的16团的厉害,一个个不是被对方的大刀砍得骨头“梭梭”作响,就是腿脚腰背被子弹来个“穿堂风”。没过多久,他们就怀揣着胡宗南提前发的“纸钱”一个个倒下,不服气地到阎王爷那报到去了……
。 想看书来
10强攻爷台山(2)
爷台山终于又回到了“爷们”手中。当胡宗南听说他的“常胜军”5个连和1个营全军覆没后,几滴眼泪掉了下来:“我的常胜军啊,我还答应带你们去八大胡同玩啊!老天不成人之美呀!”
蒋介石得知爷台山得而复失时,久久合不拢嘴巴:“###竟然还有比这还强悍的部队?!”
遭此迎头痛击后,他们暂时再也不敢向边区进犯了。
南线自卫还击战大捷的喜讯传到延安,军民无不欢欣鼓舞,拥城而出,欢迎凯旋部队。在延安军民召开的庆功大会上,毛泽东再一次接见王近山,说:
“王近山同志,攻下爷台山,你们用枪炮语言粉碎了蒋介石对边区再一次的进犯啊!人家说你是‘王疯子’,我看那不叫疯,那叫革命的英雄主义!你这一仗把那位胡宗南将军打得可快要疯了啊!”
11两仗把6纵“打”成正规主力(1)
1945年11月,太行军区的部队新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王近山调6纵任代司令员。据说,他当这个代司令员,是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帅刘伯承“偏心简拔”的结果。开始,中央军委内定当年选拔王近山当28团团长的“老军长”王宏坤为6纵司令员,刘伯承司令员硬是“偏心”,半说服半抗命,“逼”着军委把这个位置“给”了王疯子。不管这是不是事实,但王近山却是“很争气”,两仗就把6纵一支地方部队打成了正规主力军。
(1)
1946年6月下旬,蒋介石一手撕毁停战令,25个旅围攻中原解放区,打响了内战的第一枪。7月下旬,6纵奉刘伯承之命出击陇海线,消灭陇海路上兰封之敌。
这是6纵打的第一仗。
此时6纵组建起来不到半年,除了46团是原红25军特务营发展起来的老部队外,其余多是抗战时期活跃在太行山根据地的那些“分区部队”,也就是说,多是山沟里“蹦跶”的地方部队。地方就是地方,与天天作战的正规主力部队相比,战斗力有着巨大的差距。
然而,他们这次要攻打的兰封城,却不是一般的地方。它是陇海路中段的重要城镇,城垣上有碉堡和掩体,四周城墙一丈多高,墙外有壕沟。王近山要带着这支刚刚由地方部队组建起来的人马去打下敌人坚固设防的兰封城,就是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内部都有许多人对此抱有怀疑。但刘伯承坚持说:“是龙是蛇,让他王疯子到兰封城下见分晓去吧!”
在出击陇海线前,6纵党委在部队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动员工作,并提出了“全力以赴,坚决打好第一仗”的口号。王近山亲自向团以上干部作动员。在大会上,他说:“6纵在刚组建后有的仗没打好,外边有人讲风凉话,说‘吃9块半的还不如吃6块半的强’!”此时野战军每月菜金9块半,地方部队6块半,此话意思不言而喻。接着,他问手下将领们:“你们听到没有?”
他手下都是些旅长、团长,个个手下还带着一大拨的人马,听了这话,又被代司令员这么反问一句,都觉得没面子。但没等他们回答,王近山把手一挥,大声地说:
“这个话从今以后决不能再听第二次了!大家一定要为野战军争光,为6纵争光,用实际行动,打出野战军的样子。”
说罢,他大声说:“散会!”就走了。
他手下这些旅长团长只听了这“吃9块半的还不如吃6块半的强”的风凉话就散了会,响鼓挨了重锤,回去后,个个召开动员会,会上,旅长团长几乎是嘶叫着:“今后打仗再也不能给人家留下话把子!一定要、坚决要打好这一仗!”而旅团政委则是强调又强调说:“我们现在是野战军了,野战军就一定要有野战军的样子,打仗一定要全力以赴,坚决打好第一仗!”
战士们纷纷受到感染,个个表决心,要以实际行动来维护野战军的荣誉,维护6纵的荣誉。
战前吊起士气,这是强将带兵的高明之处。王近山做了第一步后,立即为打好初战、力争全胜做军事准备。因兰封城内守军兵力部署尚不清楚,他竟然派17旅参谋长赖光勋,化装到敌兵进入纵深的兰封、考城侦察。一个堂堂的旅级干部在他手下成了侦察兵,并且化装成敌兵,一旦识破或被抓住,这责任就是王近山也背不起!但强将手下无弱兵。赖参谋长摸进兰封城,“混”了3天3夜,硬是把守敌的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什么主力部署在城北呀,兰封保安团、伪专署地方武装有多少兵力呀,就连守军55师74旅220团部队还少一个1营等等,什么都弄清楚了。
取得了兰封敌情、地形的第一手材料后,王近山采取第三步,秘密、突然行动,向兰封进发。
为了打下兰封,王近山决定不来明的硬打,而以秘密突然的行动,避开敌人前方据点,直插敌纵深,出其不意地歼灭兰封之敌,即用“突然袭击”去取城。这时,部队上下情绪已经旺得像一团火。在向兰封开进途中,王近山亲自带队,和战士们不顾盛夏的火热,昼夜兼程,经过5天急行军,按时隐蔽地到达了兰封城下。
11两仗把6纵“打”成正规主力(2)
正当6纵对兰封之敌完成合围时,城西方向突然开来一列军用列车。如让它开进兰封城内,一定会增加城内守军的实力,使6纵攻城更加困难。王近山当机立断,决定主力立即攻城,17旅49团抽出一个营,埋伏在铁路两侧截击列车。他号令一下,部队立即行动起来了!
结果,当列车进抵西郊铁桥时,49团4营突然炸毁铁桥,列车“轰隆隆”开过来,没想到铁桥已断,刹车不及出轨倾覆,战士们乘势两面夹击,将敌全歼。
这是国民党18军18师直属队的军车,里面除了100多匹大洋马外,全是军火弹药,6纵一开战就发了一笔“大洋财”。
与此同时,6纵主力3个旅16、17、18旅猛烈攻城,仅7分钟便突破城池。他们登城后,城内守敌才如梦初醒,慌忙集中火力封锁突破口,仓促应战,但为时已晚。6纵已几个团相继突入了城内……战士们一进城,王近山率纵队指挥所也立即跟进,谁知迎面撞上200多敌兵大喊大叫着从西北面出城,向着他们跑过来了。情况相当危险,纵队指挥所仅有一个排警卫。警卫们立即向敌人开火。王近山听到枪响,向前走来,就要夺警卫员吴安良的机枪打。警卫班长吴安良抱着机枪,说:
“你别打了,机枪射手比你打得准!”
吴安良是怕他打机枪目标大,更容易遭致危险,但他话音才落,机枪已经在司令员手中抡得“咔咔咔咔”了。警卫排虽然人少,却个个是一以当十的狠角色,哪要司令员亲自出马?“砰砰砰”,一阵猛打,迎面而上的这股敌兵顿时失去了战斗力,把双手举得比战士们头还高,100多支枪全进了警卫排的“腰包”。16、17、18旅3个旅战至第二日上午,全歼兰封城内3000名守敌。
城内战斗结束后,17旅又集中兵力,攻打兰封火车站守敌220团一个营及地方保安团一部,战至下午,全歼车站守敌,缴获坦克11辆和大批军用物资。
这一仗,6纵全胜,首战告捷。
这一仗中6纵伤亡极少,却缴获了一火车军火和火车站几仓库的物资,战士们个个高兴得合不拢嘴巴,死命往自己的子弹袋填子弹,结果,每人身上几十斤,全是沉甸甸的战利品,且还是一蹦三跳的。3纵8旅负责打援,旅长马忠全见6纵缴获这么多的战利品,也眼红得不得了,借口“让部队帮着运送到后方”趁机往自己怀里“揣”,结果贪心的战士们装得太多,身上太沉重,竟然耽误了回程时间。结果旅长马忠全因“没及时回防”被野战军司令部大剋了一顿。
其他兄弟纵队见6纵小老弟发了“大洋财”,羡慕得口水流得老长:
“嗨!6纵命好,上去就逮着个军火库,那还不撑死啊!”
兰封大捷,年轻的6纵参加解放战争打的第一仗就大大露了一回脸,王近山这次成功的“纵深渗透奇袭战”为6纵赢来了喝彩,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使部队得到了锻炼,兵员得到补充,装备得到改善,战斗力也进一步提高了。事后,有人说:“这王疯子的第一场硬仗就给领导挣了脸。”
(2)
刘伯承指挥的陇海路战役,在蒋介石肋下捅了个大窟窿。蒋介石立即命令哼哈二将——徐州的薛岳、郑州的刘峙,以14个整编师,共30余万人,向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纵队齐头并进猛扑过来,企图一举围歼刘邓大军主力于定陶、曹县地区。
情况很严重。在危急之际,刘伯承决定诱敌深入,使其在运动中形成孤立或薄弱部分,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薛岳、刘峙果然中计,刘峙的西路主力整3师中将师长赵锡田是黄埔一期生,与刘峙有师生之谊,这次却想与老师争头功,凭借机械化的优势,远远跑到同伙前面,孤军深入进到了定陶西南大杨湖一带,狂妄地说:“不用两个礼拜,我就把刘伯承赶上太行山!”
刘伯承决定在定陶把这个“狂徒”拿下。这本来是盘好棋,可一接触,整3师前锋59团凶狠疯狂,各纵几乎从没见过,据说几个司令员一交手一下子“心都瓦凉瓦凉”的了,因为凶猛的它后头还跟着一个师呢!刘、邓召集各纵队干部开会,征询众将意见,刘伯承问:“如何打?谁来打?”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1两仗把6纵“打”成正规主力(3)
此时几个纵队刚打完出击陇海路战役,急需休整,而此敌又异常凶顽,这一仗困难很多,任务十分艰巨。对主帅的问话,一时竟然无人应答,政委邓小平只好又问:
“我们是坚决消灭敌人,还是背起背包回太行山?”
还是无人应答。刘伯承此时气魄也有些受挫,正犹豫时,王近山“呼”地一声站了起来,跳出来“撒疯”了:
“别人不打6纵打!大不了打折了我当连长,老杜(指政委杜义德)当指导员。”
说完,他当场又要求承担打整3师主力59团的最艰巨任务:
“我来啃59团这块硬骨头。”
结果,他这一“撒疯”,其他诸将马上也激动起来,到会的人个个都热血沸腾,纷纷请战。“王疯子”这一撑局,刘伯承也下最后决心,作出了各纵队合力聚歼整3师的作战部署。
战役打响后,59团真不是块好啃的骨头!它是王牌整3师的主力王牌,全是来自湖南衡阳的“蛮子”,曾赴缅甸对日军作战,号称“衡阳铁血团”,不仅装备精良、骄横不可一世,还有飞机、坦克配合,打起仗果决顽抗,火力凶猛。结果,王近山先后投入6纵7个团的兵力攻打它一个团,还是力难胜敌,打得十分艰苦。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连身经百战的刘伯承都坐不住了,来到了6纵前方指挥所亲自指挥。王近山一见这里不需要自己,立即下到17旅指挥所。随即,6纵的旅长下到团指挥,团长下到营指挥,各级指挥员全靠前指挥。即使这样,仗还是打得惊天动地,险象环生。
在激战中,主攻旅18旅旅长肖永银实在顶不住了,摇响了王近山的电话:
“司令员,部队伤亡太大,请求支援!”
“好,我给你一个团。”王近山答应了。
肖永银高兴地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差点跳起来了,望着就要冲上来的敌人,一拳打下去:“再添一个团,看我不把你们这些王八羔子全揍趴下!”
一会儿,17旅马宁50团奉命开到了。肖永银像见了救星似的伸出双手迎住了马团长:“欢迎欢迎,你在54团左侧投入战斗,……”就在他交代任务时,50团马不停蹄地从他身后开进,没说几句,队伍就过完了。肖永银以为自己打混了脑,看花了眼,诧异地问:“马宁,你多少人?”
“80。”
天哪!一个团的援兵只有80人!
原来王近山也已经打到了快“倾家荡产”的地步了。正在这时,刘伯承发出了总攻的命令。2纵、3纵和7纵全部行动起来了。大杨湖一片火海。6纵将士奋勇突入村内。59团几经拼杀,终于势头垮下去了,随即拼命挣扎,在村外之敌和坦克的接应下,疯狂向外突围,企图逃命。
在村内混战时,王近山又从17旅抽出一部兵力阻击敌援兵。第二日拂晓,6纵有6个团攻进了血腥熏天的大杨湖村,终于将59团团部和残敌压缩在村内一片院落里。这时,王近山已下决心要干净、彻底全歼59团,对手下各旅旅长说:
“要寸土不让,一个都不准跑掉!”
59团终究也是与日本鬼子较量的赢家,现在与年轻的6纵拼杀,随后逐屋逐墙的争夺战空前激烈。6纵伤亡也很大,弹药都快打光了。突然,6纵指挥所电台收听到59团代团长吴耀东气急败坏地用明语向上级呼叫救命,说:
“我们顶不住了!最多只能坚持15分钟!再不来援兵,我就自杀啦!”
王近山立即对各旅旅长说:“熬过最后15分钟,最后胜利就是我们的了!”
随即,他把纵队机关干部和勤杂人员全都组织起来,投入了拼死决战!突然,一发炮弹落在离他身边不远的地方,一位参谋背上被炮弹片划破,血流了满地。但王近山毫无惧色,继续指挥。在这最后的时刻,英勇的6纵终于将整3师最强的主力59团这拨“衡阳英雄”“血吞”,敌代团长也被活捉了。6纵为全军追歼整3师开了豁口。
59团一被消灭,整3师阵势大乱。敌师长赵锡田率残部赶紧逃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1两仗把6纵“打”成正规主力(4)
各纵乘胜围追堵截,全歼了整3师,一心与老师“争头功”的师长赵锡田被活捉。
整3师被歼灭又牵一发而动全身!东西两路蒋军见嫡系整3师都被消灭,惊惶后撤,薛岳、刘峙全线崩溃。
定陶战役以胜利告终,冀鲁豫战局稳定了。蒋介石在懊恼之余,将郑州绥署主任刘峙、参谋长赵子立撤职。毛泽东则亲自拟稿,致电刘伯承祝贺胜利。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蒋军必败》的社论。对于6纵和王近山来说,定陶之战和前次的兰封之战,其意义也是十分重大,这两战尤其后者把6纵终于打成了主力。后来,12军将士说:
“王司令员勇敢、果断、聪明,打起仗来充分显露出他的才干,没人不佩服。6纵(12军)这支英雄部队,就是他带着打出来的!”
此话一点不假。
这次歼灭整3师,晋冀鲁豫野战军创造了“首歼一个整编师”的军史记录,如果稍迟一点,这创记录的事儿可悬了,那就让华东野战军的粟裕候着了。因此,当刘伯承后来听到粟裕在淮海战场歼敌一个师时,连声说:“幸好幸好!不然纪录就是粟裕老弟的了!”
12奇兵神仗(1)
王近山常说:“没有‘熊’兵,只有‘熊’将。部队能不能打,决定于指挥员。”
他不仅作战英勇,指挥打仗也很高明。1946年到1948年年底,他指挥打了不少的漂亮仗:鄄城一个杀回马枪,鄄南吃掉敌军一个旅;上官村远距离奔袭,猛虎掏心,又报销敌人一个旅;跃进大别山,18旅演出“全体上刺刀”的壮举,以白刃战杀溃了前来截道的吴绍周,掩护野司安渡汝河;夺襄阳,他定下绕山蹚水径直破城的战策,6纵3个旅如惊鸿飘至,“杀贼一个头点地”捉了康泽;战黄维,6纵“襄阳”、“洛阳”两营齐声唤,偏废了敌18军的威武团。如此十几仗下来,王近山手下的兵被称为“奇兵”,他指挥打的仗也被称为“神仗”。
(1)杀回马枪
1946年10月,蒋介石又以重兵北犯,妄图围歼晋冀鲁豫野战军于鲁西南。刘伯承率部避强击弱,向濮阳转移,正在转移途中,敌整编68师119旅及86团由菏泽向鄄城孤军冒进,远离主力新5军和整编11师20多公里。刘伯承当机立断,与它打一场预期的遭遇战。
29日黄昏,119旅及86团到达了鄄城以南的高魁庄、任庄、刘家庄一带。这时王近山率6纵刚过黄河到达北岸,立即返回,以16、18旅挥师南下,经百余里强行军,于第二日拂晓到达任庄,如惊鸿飘至,将敌包围。
黄昏时分,战斗发起了。47团首先从村###破,46、52团先后从村南、村东北突入敌阵,经一昼夜激战,全歼敌119旅356团,俘敌700余人,缴获榴弹炮12门、日造92式步兵炮3门。王近山几乎是在不经意间打了个胜仗。
任庄的356团被歼灭,119旅在崔庄、石庄余部仓皇向南逃窜。6纵又协同友邻,以迅猛的动作围追堵截,将逃敌全部歼灭。
王近山率领纵队巧杀敌人一个回马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敌人大兵团的眼皮下来了个虎口拔牙,险中取胜,干净利索地吃掉了敌119旅,再次粉碎了敌人夺占鲁西南的企图。
战后,几个旅长高兴地说:“王司令员的一个杀回马枪,鄄南吃掉敌军一个旅。”
(2)猛虎掏心
鄄南作战结束后,16、18旅随纵队北过黄河进至濮县一带进行休整。
这时,蒋介石又重新调整部署,以王敬久、王仲廉两集团分别经濮县、安阳进犯大名、邯郸,企图打通平汉路中段。为粉碎蒋军的进攻,刘伯承决心组织滑县战役。
6纵受命歼灭上官村之敌104旅。
上官村是一个200余户人家的村子。东、西两面临水,西有西滑村,东有陶家村作屏障;村外寨墙环绕,墙外壕沟宽丈余,积水较深,不便徒涉,易守难攻。守敌为整编41师所属104旅旅部及其第311团,他们早就在村内构筑了100多个地堡和掩体工事。上官村在蒋军控制内,也就是说,王近山要突进蒋军内部80多里才能打上这一仗。但是,王近山说:“要打就这样打,猛虎掏心!不然不痛不痒的才没劲头呢!”
11月15日,6纵3个旅突然接到命令,立即由濮县向敌腹心地上官村开进。他们经过200余里的强行军,到达指定地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