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兵锋血剑-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上城的时候,三架攻城车上的过墙板同时放了下来搁在城头,关前的士兵如潮水逆流般涌向城头,就在城关上与西国兵将短兵相接。刀来剑去鲜血挥洒,将城上未息的残火浇灭,九凤国的兵士渐渐占领了一二十米的城墙,有了这么一小段城墙九凤国的兵将可以源源不断流向城关之上。战斗异常惨烈,尸体堆积如山。九凤国的兵士控制的城墙越来越长。
为了摆脱九凤国对登城阶梯处的弓箭压制,西国增派了数倍于九凤国的弓箭手将对面弓箭塔楼上的弓箭手射杀殆尽,而弓箭塔楼增援弓箭手太过缓慢。没有弓箭手的支援,九凤国的步兵被压缩的只剩下三处登城口附近的几米处,眼看就要被赶下城墙了。只听几声沉闷的声响,几个西国兵被箭驽射死在九凤国兵士的身旁。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十八章 山口关大战(二)
九凤国兵士眼见西国兵士被射倒在身旁,西国兵士下意识的后退几步,再看城外弓箭塔向后退了一百步左右,上面换成皮甲的驽手。驽者,怒也!其射程基本是弓箭的三倍,杀伤力比弓箭强的多,它能贯穿一般盔甲,被射中大多毙命。而弓箭射中多半可以医治救活。
在此时九凤国一个将校大呼,我们的掩护驽手来了,此时不厮杀更待何时!群情激愤的九凤国士兵又似潮水逆流,纷纷上涌到城墙上,向西国兵砍去。弓箭塔楼上驽兵不紧不慢一弩箭就有一个西国兵倒下。西国的弓箭手根本射杀不了弓弩手,弓箭射程达不到,外加上弓弩手有皮甲护身,即使有臂力能开硬弓的人也射不穿那种特制的牛皮甲。九凤国士兵占领的城墙十米、二十米、五十米……终于占领了整个城墙。西国兵本想展开巷战,但是敌兵数量实在太多,不得已烧掉粮草,最后的七百余人带着干粮骑着马出关向西奔走。天机老人也不去追,黑水铁骑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山口关打下后清点士兵,阵亡一万二千余人伤五千人余人,结果能战兵士不过一万二三。不过在攻打普通关口这样的战绩也是很不错的,何况是天下雄关的山口关呢。天机老人让他那个代郡守徒弟发捷报给九凤王,也让这个徒弟来镇守山口关,自己依然躲进深山不再出来了。九凤王接到捷报大喜,马上向全军宣告山口关大捷,一时士气大增连破南**队把守的五个隘口,兵锋直指南国国都。
山口关向西一百五十里,正在向东挺进的西王兴致勃勃,一路与将军们谈论着娶丘陵、汉西两郡还要打到中原腹地享享福去。只听前面有骑兵奔跑之声甚是急促,将士下意识握紧兵器。西王的护卫队有几个骑兵上前呵止来本来的骑兵,弄清是自己人才稍稍放松警惕。来人称山口关已经陷落,众将无不惊叹,这个关口八百年来从未被攻克过。今天听说这等奇闻,都认为是谎报,命两千骑兵将来人统统就地围住,急命斥候探察山口关。原来山口关八百多年以来就没有被攻破过,连统一华夏的九凤飞天都没攻破过这座关口,而是通过劝降才得了山口关以西的土地。
西王立刻传令加速行军,行到离山口关五十里处下寨,此处可以扼住任何向西挺进的军队。斥候来报确实已被九凤王的军队占领,西王这才骂道,吕天方的狗才,连这么容易守住的关口都给丟了!再把那七百残兵统统杀掉,只留一个将校前来问吕天方呢?将校说已经被易山俘虏,正在三元县。怒不可遏的西王忙令人将其处斩。如此无用的兵士留着有什么用,再想想如今只有先攻取山口关了,打进中原腹地也不知道这辈子有没有机会了,想到此处不经长吁短叹。本来前几年就丢失两郡土地国力大损,已经无力争雄四国,本想趁此难得之机扳回一局,哪想到都成了镜中月水中花!
西王一夜白头,没想到会败在九凤王这个小孩子手里,当年威震西域的时候他还没投胎呢!西王年纪大了在挫败中变得极度疯狂,不仅把自己的七百骑兵全部杀死还声称光关内所有人。第二日西王令关内守将投降,当然被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于是日夜督军攻城,十五万大军轮番攻打,最后士兵们踩着同伴的尸体爬上了城头。进了城在城内遇到激烈的巷战,打到如此地步只剩一千多长矛兵请求投降,西王根本就懒得理会。发誓要杀光城内所有人怎么能放生最后的区区一千人呢?逼的一千多长矛兵竟杀了西国兵卒三万多人。长矛兵最后一个个被累趴下掉队而被杀的,杀到后来长矛通体涂成了红色,然后血液凝固在长矛上士兵手上。长矛兵变成了一群红色的杀人魔鬼,鲜红色的长矛,鲜红色的盔甲,连走路都会留下红色脚印,动作稍大些都会有凝固的血块掉落。没想到人类也会变成了杀人的屠夫,最后的三百人实在没法组成有效的矛阵才被杀光。长矛兵也是人,他们也不想只是西王似乎已经发疯了,不许长矛兵投降,长矛兵杀他将士越多西王越是发狠不让投降。他宁愿用十人一百人一千人换一个长矛兵死,他要累死他们而且在死亡的恐惧中死掉。长矛兵从矛头对准四个方向,后来背靠城墙对准三个方向防御才被落石击散直至被杀光,至此关内一万多将士无一幸存。可是西王也损失惨重十万大军打得只剩下一万余众而且还多半是伤兵。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十九章 黑炭头对大力士
山口关重新回到了西王手中,只是他已经变成了喜怒无常的杀人狂魔。从前西王的暴虐不过是触怒他的人他会无情的斩杀,如今的西王是把怒火烧向了很多无辜的人,这使得人心离散覆水难收。一人的狂暴,白白增加了近十万的冤魂。西王的反常表现也许正是某些封建的失败帝王的通性,他们在预感自己即将失败之前都有这种反常。他们内心无比的骄傲,又志向远大,一旦挫败内心都会剧烈激荡,表现为焦躁不安、颓败又自暴自弃,听不进意见,更想了断自己也了断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摧毁美好的东西给外人看证明大爷是强者有血性有能耐。如怀有雄才大略的隋炀帝,他自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开始就打算着把高丽纳入版图,那个遍地是汉人的土地他要。于是修大运河攻打高丽创立不朽功业,一旦失败他又自暴自弃,坐龙舟上江南花天酒地,任江山沦落,当不了圣君就当亡国之君吧,也算是大大出名了,说不定会被后人无数次提起。西王大概就是这一类极具偏激的一类人,又加上年纪大了更甚于年轻人的颓废表现。
几千个未受伤的士兵要处理近十万阵亡将士的的遗体,就是这一忙碌看见战争强加给士兵的残忍,能看到无头尸身,能看见浑身都是献血覆盖后凝固的黑色长矛兵,能见到真正漂浮在血水中的士兵尸体等等。终于有人疯了,一个两个五个十个。埋完尸体发疯的人开始越来越多,也有士兵开始逃亡。跟着西王只有死,这就是他们亲眼看到的。
逃亡的人群多半还是往东而去,就有人逃到最近的易山军营里,发现里面还有老乡,才知道吕将军降了平西将军。来人把在山口关发生的一切讲了出来,最后连吕天方都知道了,那么多昔日的同袍都死在了山口关,既惊愕又痛心。选择跟着吕将军是对的,不然十有**就死在在了山口关,这是吕天方部下们普遍的想法。吕天方将此事禀报给了易山,吕天方向易山请战替易将军拿下山口关。易山派秦柯与吕天方一道去拿下山口关,兵马一到关上兵将见是吕将军像是见了亲爹似的,自然献关归降。西王率领三十余骑逃出关去,吕天方念其是旧主也没有去追杀,西王那个脾气也难得善终,由他去吧。由此山口关几经易手最终落在了易山手中,易山得胜向九凤王发捷报及一封有功人员名单分别是秦柯、易康、王成、吕天方、周昌、周华。又把妻子菊儿和孩子接到山口关,命易勇去把守随城,周昌、周华、易康三人守三元县城,秦柯、王成和吕天方都随易山镇守山口关。
九凤国西线战事暂时告一段落。九凤国的军队在西面战场获胜的消息影响下,士气高涨一连破了南国五座营寨,可以说气势如虹势如破竹。后来南国出了一位皮肤炭黑,善使链锤的将军无人能胜,迟缓了九凤国的进攻速度。南国叫阵斗将,那位炭黑的将军赤膊着上身右手手提大铁锤,左手握住铁链的末端一步一响的走上阵前,九凤国上阵挑战的战将非死即伤,一连**天都是如此,后来竟无人初战黑炭头了。一天有一人瘦弱兵士到前锋将官处表明愿见九凤王一面,才可将打败黑炭头的办法献出来。引见到王架之前要担好大风险的,所以被拒绝了。其实这个都将场面不过是停战前的娱乐项目,好让将士不要散了军心万一不能停战不还得接着开战么?
九凤王从国都侍卫中调来了一个有名的大力士,身材魁梧,手持长戟走到阵前与黑炭头对阵。南国阵中有人一看那装束和戟的尺寸就开始讥笑九凤国无人了,把仪仗队都拿到阵前了!黑炭头从不和人讲什么话,有人就打没人时就吃他的东西,所以身上有些污渍。大力士在王宫是做卫士的,都是锦衣玉食的很是不喜欢和那么个家伙对战。大力士心想九凤王都传王谕了,赶快解决了那脏兮兮的家伙好回去。黑炭头右手提起大铁锤,就开始在身侧抡圆一圈一圈的转,猛的撒开右手铁锤朝大力士飞去。大力士慌忙扔掉戟伸双手接住了铁锤就一步步又一步步的直往后退、等立定后大力士把铁锤扔到脚下抓起铁链就使劲的往回拉,黑炭头怕人抢走铁锤也拼命的往回拉,两人开始了拔河比赛。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战场,后来大力士略胜一筹他拉着铁链向退着走,走了没几步就被大铁锤绊倒了躺倒在地上。黑炭头跑过来,抱起铁锤伸到大力士的头顶上方,大家都以为黑炭头会用铁锤砸烂大力士的头,哪知黑炭头见躺在地上的大力士的眼睛看着铁锤滴溜溜的转,立马收回铁锤抱在怀里生怕被抢走的样子对大力士说:“你躺下了,你输了!铁锤归我,呵呵呵呵呵!”一阵傻笑。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二十章 全面停战
看着两个个大、智短的武士像小孩子一样争抢着玩物。大力士坐起来一把抓住链锤的铁链,边拉边喊,黑炭头与大力士喊叫掺杂在一起:给我、给我、是我的、是我的、不给、不给、就不给!反正娱乐性极强,已经不像是战场地了。久违家乡的老兵,都特别想念家乡的妻儿。而由于战乱更多的士兵则是还没有娶妻。本来在九凤国都是娶妻满一年期以上才会被征召入伍的,可是由于九凤国的分裂,各军事集团要壮大自己而不计后果的杀鸡取卵,人口会一年比一年少。在这一点上九凤国在萧亮的引导下做的比较好,基本上是娶妻满一年后才能征召入伍。
黑炭头和大力士就这么拉着铁链,也不互相打斗只能被各自上锋劝其离场,两边兵士也看的不过瘾。这时每天都这样斗将,也没见几个武艺好的高级将领来到阵前争强好胜。不过是两国为了避免各自士气下滑弄的一表演场而已,因为战争打到这个时候两方基本都没办法打败对方。九凤国耗费巨大,又加上北国对匈奴的战争似乎要结束了,一旦北国卷进来插手东国就不会再这么老实了,九凤国不可能同时三个国家开战。再就是西王那个老家伙又打下山口关,接下来就会东进。九凤王不知道山口关西王不过一万人马还多半是伤兵,根本无力东进。九凤王本想快速结束拿下南国,再顺江而下一举荡平东国。没想到南国湿热将士多被烟瘴之气侵染多生疾病,战争拖的越久对九凤国越是不利,虽然接下来强攻多半能攻破南国国都,但是并灭不掉南国。九凤国和南国已经开始秘密谈判了。九凤国要以目前实际控制区的对峙阵线为边界,南国要求九凤国交还南国国都附近的五座营寨才愿意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其实南国各贵族巴不得马上停战,因为他们的家产、女人全在国都,一旦国都失守就得化为乌有,即使迁都那不得搬家多累啊!所以九凤王命将陪城围而不打,直接攻打南国国都,这下在家睡个觉都能听到巨大的喊杀声,没几天就都受不了了。所以在众贵族贪图安逸的压力下南国国王同意签字停战,九凤国也主动交还离南国国都最近的三个营寨,其实停战后这三座营寨就没什么用,留在手里还容易产生摩擦未免保的住,还给南国还能使南国感觉到诚意。停战书签订后,大军陆陆续续迁回长江一线,水军战船仍然驻扎在与南国、东国都很近的江边,可以应对突发状况。到了这个时候,九凤国到了上升期,九凤王又得了长沙郡和湖南郡,现在国力强于东、南两国,和北国也在伯仲之间。
九凤王休战后接到易山捷报,山口关已经拿下。还有一张有功人员名单,用人之际也只有不吝官职了,封易康鹰扬将军赏金三百,折冲将军易勇赏金五百,封秦柯为虎烈将军赏金三百,封王成为宣威将军赏金三百。以上皆为五品杂号将军。比较难封的是吕天方和易山,虽然易山没有写自己名字但是朝廷可不能做偏差了,易山已经是三品的平西将军了,再高又会出现诸侯割据再版。最后九凤王和萧亮商定封易山为北固乡候勋爵,封吕天方为中坚将军这是四品常设将军,可见朝廷对他的重视。
北国与匈奴大战,匈奴的骑兵机动性是超强的,他们每个士兵带着一块腌制的肉就可以解决几天的食物供给,所以他们飘忽不定抢了就跑。北国将领只有被动防御,主动出击基本是失败的,匈奴刚在这儿宿营,下一个时辰可能就在五六十里之外的集镇上抢劫呢!为了打击匈奴,北国调集十万大军在云中郡、代郡设防,组织民兵队伍,发放兵器给老百姓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匈奴向中原腹地抢掠。民兵由军队抽调将校训练,各处民兵每月三次集中训练,每次三天。他们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兵器都藏在田间地头,一旦警号响起纷纷拿起兵器奋起反抗,接着还有城中官兵增援。匈奴人再也没有那么便宜的抢掠了,即使抢到些东西兵员也会有损伤,匈奴人的数量本来就少渐渐在有民兵的地方很少出没了。北国新出台政策向北部边境移民,自愿去的壮年由官府提供种子、农具,官府给与官田租种且只收二十税一的政策。这无疑给一些无田地的老百姓极大的鼓舞,纷纷去北边境生活。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二十一章 强弱已定
北国在推行着一项百年大计,打算把强边移民定为国策。不仅移民华夏人,还吸引匈奴人到我华夏生活,成为北国子民。我华夏有匈奴人没有的茶、盐、铁、糖,有漂亮华丽丝绸、有美轮美奂的瓷器,哪一样不是让人陶醉惊叹的物件?
匈奴人吃了北国东部产的海盐,喝了中原的茶,吃中原人熬制的糖,穿着中原人制造的丝绸就再也离不了了,一旦开战北国立刻对匈奴开始以上物品的禁运。这下那些习惯了中原物品的匈奴人受不了了。吃,没有盐口中无味,每天抱着没有撒盐的烤羊腿也是愁眉苦脸。喝,没有茶叶喝更是心如猫在撩动着。本来嘛,盐、茶、糖都是瘾品,为了能得到这些匈奴人内部当然会有人反对与北国开战了。更有亲善派直接归附北国,不过那是极少的。北国花了大力气才把匈奴挡住,好算草原的旱灾过去了匈奴人又得放牛羊去了。
北国无意向九凤国发起进攻,只是不想九凤国灭掉南国,打破现有的平衡。南国一灭东国绝难保全,很快就会在顺流而下和陆路的两面攻击下而崩溃。所以北国向匈奴妥协了,给他每年十万钱算是救济下邻居。不过不平等的条约,难以持久迟早会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刀剑能收复土地却绝难收复人心,只有长时间统治层给与百姓恩惠久了才能收住民心。
易山站在天下雄关山口关之上,俯瞰眼下的江山,夕阳照在这个男人脸上,他内心逐渐起了一丝丝变化。他该继续效忠九凤王还是自树旗帜开疆拓土成王霸业呢,天下雄关已在手中,谁还能奈何的了他!只是九凤王对他有知遇之恩,绝不能背弃九凤王,否则连猪狗不如了。易山想还是尊奉王命,王不弃我我绝不弃王。此时易山收了吕天方七千余众,山口关外营寨又收容了一二千西国逃兵,目前兵力达到两万基本可以算的上是一方诸侯了。
易山整日操练兵马,特别注重骑兵现在有了吕天方的黑水铁骑算是得其夙愿了。由于江陵的兵马在山口关大战时基本消耗殆尽,本来西王败走江陵是没有危险的,可是北国势力对它有所觊觎。多次偷袭都被易山的黑水铁骑杀退,而后九凤王只有调了一万兵马去守江陵。至于北国此举只是试探九凤国的态度,结果九凤国不过调兵戍守而已并没有向北国宣战。这让北国了解了九凤国也想息兵让百姓过几天太平日子,北国开始大力向北用兵。
于是五国都一时太平无事,唯北国不时会受到匈奴的骚扰。太平时北国依然还在抗击匈奴,这就是为什么北国和其他四国比从不输于武力的原因,但是北国缺人,仗打的多,死的人就多。北国还是没办法大举出击匈奴,依然守株待兔似的没有什么战果。南国君主及贵族只顾享乐,主昏臣庸不思进取。。南主一味淫乐,不顾君臣礼仪道德伦常,哪家妻女有姿色被其撞见即被召进宫享受,南主的姑姑宣花公主半老徐娘却风韵犹存,亦被十九岁的南主召入寝宫推倒龙床雨云一夜,又杀死姑父给姑姑改做王氏女封为妃子。整个南国已经腐朽到极点,只等九凤王一的一推收复南部另外五郡土地了。东国地理位置极差,长江下游很容易被上游国家顺江而下直入国都腹地,又加上它与两强国接壤寸步得不到发展,还不断受到两国的蚕食。东国在其自立后是唯一没有再抢到九凤国土地的国家。全国经济也还不错,盛产丝绸通过水路贸易赚的不少财物,只是国太小自保都难以维持,其命运也难逃败亡。北国早就想吞并东国获得丝绸赚匈奴人的银子,安定好北边再图争霸中原。强弱已定太平的时间越久强弱的距离就拉的越大,迟早一战东南两国会被九凤国、北国扫灭。
易山见西国已经日暮西山,不时还被鄯善等小国反守为攻,西王已经迟暮就有拿下它立足之意。易山早早就命周昌周华,不断积蓄粮草军械,待中原大战再起之时就攻打西国。易山多造杀伤力极强重驽还有投石车、云梯带时机启程即可。只有在中原大战难舍难分之时,易山才能向西用兵,不然很容易遭到十万以上的大军团攻击,随城、三元城不用说守不住,怕的是山口关也会有危险。其实山口关易山是想的太多了,山口关第一次被攻破也不过是天机老人谋划好多年才导致的结果,第二次被攻破不过是个疯子在守关方没有做准备、城上没有足够的滚木雷石,遇到西王绝对优势兵力才会出现奇迹的雄关二次易手,第三次就不用说了那又是易山渔利的结果。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二十二章 伐西国遇古战场
华夏大地已经息兵罢战三年有余,虽有小的摩擦也被双方各自约束住了。从前的十五六的童子军现在也已经壮实不少,停战期间不少被放归娶妻生子,转眼已为人父不过是统治者的牛羊而已,人口多生产就多国力就强!战乱年代莫说什么正义,老百姓才不管谁胜谁负,谁是王侯谁是贼寇,他们眼中统治者、军阀、武装全部是王八蛋!荒年时村子十室九空、饿殍遍地,许多村子甚至人都没有了,只剩下野鼠筑巢蹿迹其间。
北固村,易山的故乡属随城辖区,其人口却在缓慢增长,得益于易山。百姓颇怀感念易将军,虽然易山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农家出身的他知道生灵不易,所以他的领地全部是二十税一五丁抽一。在战乱年代算的上是少见了!在这个华夏的地图上,一个细窄的版图随县、三元县和山口关是人口比较旺盛的区域,这一带都背靠着山脉,只要中原大战激烈时易山就传令他们暂时退到山中先前的营寨当中去,那里有周昌周华秘密招募的两千军士负责守卫,专打击进山的盗匪和收容北国和九凤的难民。易山成为了两大国间的矛民收容所,也组织他们成立民兵保卫各村的安全,和北国一样无事为民战时个个都是士兵,他们也是易山的后备队,优秀突出者被选入军中。
最近易山都有点忧心,年纪二十四五就感觉要人之将老,对建立功业开始迫切起来。那时人的平均寿命不足三十岁,他起自草野眼见百姓都很少有活过三十五岁的,非常感慨高寿者极少。大概就是饥寒加劳作和战乱所致吧,他真的希望有一个和平统一的国家给人民以安定,还世界以太平!经过三年的繁衍生息,人口减少慢慢趋于停滞,有些地区甚至微长,不少儿童变成了少壮。
终于九凤王命易山等人严守山口关,粮草可以向丘陵郡郡守援借。易山知道九凤王将集结兵力荡平南国了,现在一两月怕是专门收集粮草运往边界了。于是易山上表以攻为守,让西王没有能力再进攻,其实西王早就没能力再窥视中原了,现在是奄奄一息命不久矣!九凤王不置可否,还是萧亮说不防让其一试,成功我们东南战线岂不更稳固无后顾之忧,失败我们可以趁势拿下山口关控制在朝廷手中。九凤王仍然默然,不置一言。
易山在周昌周华的支持下粮草军械均以齐备,易山又命再加三千重驽,五万重弩箭,令秦柯把他访建的长矛阵扩大到三千人。从随城调回易勇,派新提拔的年轻将领姜灿去守随城。山口关大厅议事,所有将领及督粮督造兵器的周昌周华全部到厅。直接宣布安排,易勇领兵八千守山口关,遇任何情况不得出关接着,只许在城内守关即可,出征后不再接收任何出关进关的客商,丝绸贸易由官府代为收购再买给西域各商贾,不得任何商人入城;出征兵将各按队形,宿营将领不得离开自己营帐或相约饮酒违者立即降职一级。私自用军粮酿酒者,斩!…………
易山不过才一万五千人马向西挺进,关西郡四县不战而降,唯郡守所在城池闭门抗拒。易山也不急着攻打,射入一封招降书后,城上射下了几箭也不见伤人,易山只用三架云梯派人登城,也不见城内士兵抵抗唯呐喊而退。易山军就如做游戏一般进了城,打开城门放大军入城,直接包围衙署郡守投降。郡守纳印而言,老小皆在黑水城,不战而降难免祸及家人,非是有意抗拒。易山好生抚慰让其仍为郡守,郡守言不可家小命在彼手怎可再任郡守,乞收狱中代行郡务。众人觉得这老郡守蛮有有意思的,投降还演戏给西王看,让他仍为郡守他却说在牢狱中管理关西郡。害得武将们一路生怨,刀都没出鞘就拿下了一个郡!其实恶战在黑水城等着呢,战争没有那么顺顺利利的。
再一日就到了扶风郡境内,此地路途与关西郡大为不同,险山恶水每进一步都感觉有人在四周监视,夜晚常听见鬼哭。似乎此处怨气很重,将士们都疲累的很又感觉可怖,兵士全都睡不好觉。忙找当地人问。找到五十里外才见一个村子,问一老汉此地为何这般荒凉阴森,答到此处是古战场也是兵家绝地,通常误入其中被围的话将会全军覆没。因为那里死人极多,所以特别阴森,不过啊胆大也没什么,我们村儿就有一人时常去那里弄些破兵器给铁匠换钱花呢,运气好能找到将军使用的主战兵器就能发笔小财了。
来人立即找到那个常去古战场的人,一起带回军中做向导。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二十三章 攻打扶风郡(一)
路上越深入古战场内部,向导脸色越惨白。向导说怎么敢走那么远,我来这里都只敢在边缘处挖点铁器换酒喝,这里面鬼魂太多我不去了我要回家。兵士一把将他摁在马上飞驰而去。马蹄一路带起黄沙,飘然在空中来到易山大帐,一问三不知只说传说中夜半三更会有阴兵杀人。
易山只有传来吕天方来问,吕天方说当年大战犬戎这里确是其中战场之一,不过他当年在北部战场这里他并不熟悉也没来过。这里怕是来过也是认不出了,风沙随风改变地面的情况,没法辨认。行军路上又遇暴风,黄沙弥漫根本没法行进,只有在黄沙中扎营。夜间营外又是鬼哭狼嚎,让人坐卧不安心神不宁,易山壮着胆子持剑夜出,二十几个亲兵跟随。夜间月光隐隐,风沙呼啸着飞扬,脚边有无数白骨若隐若现。易山和亲兵护卫好不容易立定,掀开头上的防沙帽沿,只见一队武士和一堵墙从土中缓缓升起,那些武士身体上都露出剑柄,剑却是插入自己腹部的,将自己钉在墙上,吓得众人站都站不住了,全都一阵踉跄,忽然地面好像变硬了似的,众人才勉强立定身体。众人立即拔剑在手,再看面前的一横排士兵个个眼神空洞确实不是活人,一个亲兵由于紧张挥剑即砍,铮一声被人用剑挡住了,原来是易山出的剑。易山说都且慢出手,对方不过是死人,不必惊慌。
风停了,风沙慢慢小了,沙尘逐渐落下埋住众人的鞋子。原来并不是那些武士破土而出,而是黄沙被劲风吹走露出黄沙掩盖下的武士遗骸而已。易山等人收剑入鞘,走到那些武士面前,见武士面部并无血肉早已死去多年了。只是身上战甲还是非常结实并没有什么腐烂迹象,头盔仍然有光泽这还真是罕见。易山拔出一个武士身上的剑,武士缓缓机械的滑坐了下来依靠着墙壁,易山拿出怀里的火折子,吹然起来借着光看见剑身上写着“九凤铁卫”。易山知道这可能是九凤国开国之君的铁卫,只是听说过传说而已。易山立即让亲兵将剑拔出,把这些铁卫小心翼翼的抬回中军大帐。
易山将这些武士都妥善的安放在木箱中,只拿了一套武士的战甲和剑让一亲随稍加打理就和新的一般,易山后来就穿着这身战甲征战南北。
天气转好易山的军队在向导的指引下,只往高处走就能到扶风郡下辖的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