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落架的凤凰-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椤D谛迹鹑舸ψ印S胫唤映谢叮薏磺∑涿睢J垢呶痴飧鼍美缭碌娜耍哺械搅艘恢中孪饰薇鹊钠嫒び肟炖帧!
因此,高纬便爱不释手,与大臣们议事的时候,也要把冯小怜抱在怀里,或放在膝上,耳鬓厮磨,卿卿我我。使议事的大臣们也觉不好意思,或在心里意淫,策对语无伦次,说话不着边际。许多朝廷大事自此也荒废下来。
高纬这人也是一个搞笑的家伙,见这帮朝臣表面上一本正经,心里早就涎水直流,干脆来了一个美的展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大凡人有宝物,都想拿出来显摆,这是人的炫耀心理在作祟。冯小怜是天下第一美女,面对这样一个可人儿,高纬不知道怎么爱才好,爱的最高境界就是“恨”,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常会说:我恨不得咬你一口,就是要用摧毁的方式表示这种扭曲的爱。高纬对冯小怜就属于这种情况。他认为,像冯小怜这样具有美艳风情的女子,有他独享总是不美,也亏了冯小怜这一身妖冶的肌肤,就像天下至宝,总不能自己老藏在怀里,要拿出来示人,要让天下的男人都能欣赏到她的丽姿秀色。于是他让冯小怜脱光光,躺在朝堂的案几上,并时不时的作出各种动作,让大臣们排着队,来一个两眼共霁色,秀色共氤氲。听着大臣们赞不绝口的谀词,高纬高兴得手舞足蹈,当场就来了一个三级片的现场直播。而“玉体横陈”的典故也由此流传下来。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这边君臣荒唐的欢声笑语未歇,远方惊天的鼙鼓就骤然响起来了。
北周武帝看到高纬这样霪乿、昏庸,于是御驾亲征,讨伐不义,北齐的平阳(今临汾)很快就被北周占领。
BOOK。←虹←桥书←吧←
第72节:更杀一围
更杀一围
公元576年12月,平阳被北周军队重兵包围,告急的文书一日三至。可高纬真是一个“无愁天子”,前方战事正酣,他却像没事人一样,一心一意的陪着冯小怜在晋阳(今太原)附近的三堆打猎。闻知平阳被围,高纬也想率兵驰援。但冯小怜玩兴正浓,要求“更杀一围”。高纬笑笑,当然不会拂了美人的雅兴,于是他继续陪伴小怜围猎。获得几头野兽,几只野鸡,方才尽兴而回,可此时平阳已经陷落了。臣下向他奏告:“严冬将届,北周主力已经退回长安,只留少数人守平阳,我们正好趁机收复平阳。”对此高纬有些犹豫不决。冯小怜听后,认为战争比狩猎更刺激、更好玩,便怂恿高纬亲自带兵收复平阳。高纬自然言听计从,带上冯小怜就要出发。古代军队常视妇人从军为不祥之兆,因此就有人提出异议,高纬却很不耐烦的说:“只要小怜高兴,战败又有何妨!”高纬是宁丢江山不舍美人。
平阳本是北齐的地盘,北齐是为收复失地而来的,因此,师出有名,军有斗志。大军把平阳城团团围住,气势恢宏。加上皇帝亲征,齐军抵御外侮,无不以一当百。高纬下令挖掘地道,架设云梯。毁去城堞与城墙,致使平阳城墙坍塌,北周大将梁士彦虽然率兵拚死守城,但也岌岌可危。就在北齐将士乘胜欲入之际,高纬忽然传旨暂停攻城,他派遣手下,要冯小怜出来观战,大概是更想在美人面前显示自己是如何英武的。当时冯小怜正在梳妆打扮,接到禀告,决定盛装往观,于是就更加精细地打扮自己。等她到来时,周军早已修好了坍塌的城墙,并且以木为栅,堵塞得十分坚固。冯小怜十分撒娇,她认为天色已晚,无法看到攻城的壮观景象,要求明日再战。第二天朔风凛冽,大雪飘落,冯小怜又认为气候不佳,要求暂停攻城。高纬竟囿于妇人之见,视战争为儿戏。北齐军队就这样贻误了战机,结果几次都失去了取胜的良机,红颜果然误国。周武帝在接到平阳守军的飞羽告急文书,亲率大军8万,从长安星夜驰援。等到雪霁天晴,北周武帝已亲率大军赶到了平阳,高纬最终没能叫冯小怜目睹攻城的壮举,却等来了北周的援军。冯小怜的撒娇也就成了历史上的一个寒冷的玩笑。
北齐自高欢起,就注意强军,代有名将。因此,两军相交,齐军虽暂时受挫,但威猛依旧。但高纬实在太昏庸,战略战术居然以冯小怜的嗔笑喜怒为标准,岂有不败的道理。
周军与齐军隔着一道几米深的土堑相望。高纬问左右如何交战,他的一个宠臣安吐根大言不惭地说:“贼寇而已,与王师不可同日而语。三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他们也只配扔到汾河里喂鳖罢了。”说得高纬哈哈大笑,更有不识军阵的大监在旁附和:“他是天子督阵,我们也是天子督阵。他们劳师远疲,我们以逸待劳,优势在我们一边,我们怎能挖堑示弱?”高纬闻之有理,下令填平沟壑,摆出两国天子决战的架式,“周主大喜,勒兵击之”。
正当将士们奋勇血战之际,忽然左翼军队临阵变换战术,冯小怜没见过这种场面,吓得花容失色,遽然大叫道:“军队败了!败了!”穆提婆道:“皇帝快跑!”高纬便拉上冯小怜往后奔跑。
开府奚长谏阻说:“半进半退是用兵的常事,现在军队未曾伤损,陛下却骤然返驾,恐怕陛下一动,人心散乱,军旅不可复振!请陛下速西向镇定各军!”高纬沉吟多时,有些犹豫。武卫张常山也来报告:“军已收讫,完整如故,围城兵仍然不动,陛下宜回军前!安定人心。”高纬勒马欲回,穆提婆拉着高纬的右肘道:“此言未可轻信。”此时冯小怜惊骇得几乎要莹莹泪飞,高纬见状,心痛不已,也不管那么多了,带上冯小怜扬马狂奔。齐军失去皇帝,顿时大溃,自相践踏死亡的也有万余人。齐主高纬奔至洪洞,才停下来。冯小怜揽镜照影,重匀脂粉,突闻后面又报追兵大至,便上马再往北逃。其间高纬忽发奇想,让太监化装回晋阳取皇后衣饰,封冯小怜为左皇后,在逃跑途中让小怜穿上皇后礼服,反复观瞧欣赏后接着奔逃。
高纬退回晋阳后,害怕得很,打算周军逼近晋阳时,准备弃城北奔突厥。大臣们一再谏阻,高纬不听,后竟夜开五龙门出走。
虹←桥←书←吧←。←
第73节:兵临城下(1)
兵临城下
北周武帝是一个仁义之君,体恤士卒,平阳之战结束后,他看到将士们在严冬踏雪卧冰,艰苦作战,冻坏了手脚也不叫苦,不禁流下泪来,就准备带军队退回长安休整。北周大将梁士彦叩马苦谏,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应该乘着胜利之威,直捣北齐重镇晋阳。
虽然晋阳只是别都,但高洋和他以后的历代北齐皇帝多数时间都在晋阳宫处理政事。文宣帝高洋即位于晋阳宣德殿,驾崩于晋阳宫;废帝高殷即位于晋阳南宫;孝昭帝高演即位于晋阳,驾崩于晋阳宫;后主高纬即位于晋阳北宫。晋阳实际上就是北齐的政治和军事中心。经过高家几代经营,早已是固若金汤。城中粮谷、器械充裕,开展持久战不成问题。高纬虽然畏敌如虎,但也认为周兵远来,又值严冬,要不了多少时日就会坚持不住,自动撤走。北周武帝雄才大略,非高纬可比,他知道围而不打,就是对北齐军在心理上的一个威慑。
果然不出所料,北周大军既不撤退,也不进攻。弄得高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里更加惊慌。就叫人在城中建筑一座高耸入云的天桥,时常与冯小怜登桥遥视,观察城外敌军的情况。不料桥不坚固,禁不起人来人往,在北方强大的朔风吹刮下,忽然间坍垮了,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正常得很。但冯小怜却很迷信,认为是不祥之兆,吓得心惊肉跳,一再说此地不宜久留,哭着闹着要求高纬放弃晋阳返回邺城。想不到高纬昏得很,又一次置江山社稷于不顾,真的依从了冯小怜之言,回到邺城。
高纬临走时,下令以安德王高延宗为相国、并州刺史,留守晋阳,统领山西兵马。在此关键时刻,主帅擅离岗位,是兵家大忌。君臣纷纷劝谏,但高纬仍旧不听,一意孤行。高延宗哭泣苦谏:“为了社稷江山,陛下您千万别走。为臣当以死战,击败周军,旦夕间事。”穆提婆却在一旁斥道:“王爷不要阻碍,陛下难道没有你考虑的全面?”夜间,高纬想趁黑逃遁,诸将都不听令。高纬只得带着少数宠臣及属下从五龙门斩关而出,向朔州方向逃奔,途中从官多散。高纬见周围只有十余骑随从,只得转向邺城方向。
乱世少忠义,穆提婆、贺拨伏恩等人,见高纬大势已去,纷纷奔入周营投降。
▲虹▲桥▲书▲吧▲。
第74节:兵临城下(2)
北齐将士听说皇帝跑了,失望愤怒之极,他们拥立安德王高延宗即位,高延宗不得已,即皇帝位,改元德昌。高延宗将王府中的积藏与后宫美女赏赐给将士们,杀掉留在晋阳的高纬宠臣内侍十多家。高延宗亲自接见士卒,执手称名,流泪呜咽,士兵们感动,表示以死相报。晋阳城内就连儿童妇人,也都登屋上城,以石御敌。高纬听说高延宗继皇帝位,气恼地说:“我宁让周国得并州,也不让安德王奸心得逞。”这与慈禧的“宁赠友邦,不予家奴”,如出一辙。
不久,周武帝亲率军队攻城,劲骑四合,好似黑云一般。高延宗素来肥壮,前如偃,后如伏,人常笑他臃肿无用,这时却单独开城搦战,手执大槊,驰骋行阵,劲捷如飞,亲冒矢雨,所向无前。周武帝黄昏时率兵攻入东门,焚烧佛寺。高延宗此时从东门杀回,内外夹击,北周军队大乱,争相回头想跑出城门,践踏乱击,战死两千余人。周武帝身边的卫士几乎全部战死,周武帝也多次险些被剑槊击中。幸亏投诚的贺拨伏恩力战,两名下属一个在前牵引马头,一个在后挥鞭抽打,掩护周武帝,费尽艰险才从城东缺口逃出。高延宗以为周武帝为乱兵所杀,派人在尸体堆中寻找大胡子的人,结果没有找到。大胜之后北齐将士们欣喜若狂,涌入街坊之中喝酒庆祝,一时间醉卧长街的将士比比皆是,致使高延宗亦为之流泪。
周武帝不可一世,此时也吓得魂胆俱裂,准备撤军,诸将也劝他回军。宗室宇文忻慷慨陈言,劝阻道:“陛下攻克平阳,乘胜直取晋阳。自古至今,无此神速,昨日破城,将士轻敌,稍稍失利,何足介意!大丈夫当从死中求生,败中取胜,今破竹之势已经形成,奈何弃此他去?”此前投降的高纬宠臣段畅也极力陈说晋阳城中空虚,于是,周武帝勒马而还,吹响号角集结大军,军旅复振。在第二天清晨,趁北齐守军大醉未起之时,一举从东门攻破晋阳。高延宗逃至城北,被周军生擒。自12月13日受命守并州,14日称帝,15日战败被俘,总共才做了两天皇上。好事者以高延宗的年号“德昌”,拆开就是“安德王为帝二日”的意思,以为应了谶语,让人唏嘘。不过作为高家的男儿,高延宗还算是有血性的,也死得其所。
高纬逃回邺都,收拾旧部,而此时的邺都尚有精兵10万,足以与北周的8万军队抗衡,但高纬自败于内心,听到周军的消息就心虚害怕。他把群臣将士召集在朱雀门,商议对策。宗室高励劝说:“现在叛逃的多是贵戚将领,士卒犹未离心。陛下若把五品以上官员的家属都汇集在三台,作为人质,这些人顾惜妻子,必当死战。周兵虽雄,又有轻慢我们之意,如果我们以哀兵背城决战,赢率不小。”高纬没有采纳此计。谋臣斛律孝卿劝说高纬检阅部队,以振作士气,鼓励军心。并为高纬写了一篇鼓舞人心的讲稿,嘱咐高纬在发言时“宜慷慨流涕,感激人心。”结果高纬面对10万庄严肃穆的将士时,“不复记所受言,遂大笑。”左右奸佞幸臣看到皇帝莫名其妙地笑作一团,也跟着捧腹大笑。由此,将士不由大怒,军心遂彻底瓦解。
高纬的母亲胡太后回来,后主理也不理。淑妃冯小怜驾到,高纬却凿开城北大墙,并出郊十里迎接。
宫内占卜官说天文有变,当有改朝换代的迹象。高纬就学自己父亲的样子,一面祈求菩萨保佑,一面禅位给太子高恒,自己做太上皇。
而北周军队却是越战越勇,直扑邺城。高纬仓皇之下,未等周军到来,就带着一家老小往济洲方向逃跑,相随只有一百余骑。
北周顺利地拿下邺城,周朝将军尉迟勤等东追高纬。到青州后,高纬想跑到从前的敌国陈朝避难,真是荒唐,搞笑。宠臣高阿那肱想活捉他献给北周,就骗他说,周朝追军还很远很远,不必慌张。高纬见形势不那么紧急了,就与冯小怜一路播撒爱情。却不料天降大兵,忽报“周师奄至”,高纬吓得肝胆俱裂,匆忙的装了一大袋金子,系在马鞍上,带着冯小怜等后妃十余人狂跑。但没有跑多远,在青州南邓村,周军将高纬擒获。太子高恒,冯小怜等人也一并被擒。至此,北齐灭亡,黄河流域复归于统一。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感于高纬与小怜的爱情悲欢和北齐的兴亡,写了二首咏史诗,讽刺高讳因宠幸冯淑妃而亡国的史实,借古鉴今。全诗如下: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北齐本较北周强大,但由于冯小怜的儿戏、高纬的荒唐终使北齐亡国了。然而从另一角度而言,两人上演的“爱情”荒诞剧,也算绝世的恋情了。
◇。◇欢◇迎访◇问◇
第75节:为奴做妾
为奴做妾
表面上看,北齐因为冯小怜而覆灭了,而实际上,北齐的灭亡,则纯粹是封建帝王的私欲和荒唐无行祸害的结果。最难堪的当属北齐皇族的妇女们了,她们不但要承受亡国之痛,还要承受身体之辱。高纬的母亲胡太后年已四十,尚有姿容,穆皇后年仅二十,更为娇艳如玉。两人沦落长安,无依无靠,最后只好操起皮肉生涯,实为千古奇闻。
高纬和冯小怜被俘往北周的都城长安,周武帝对高纬还算优待,封他为温国公。一同被俘的北齐大臣,亦有多人被授官封爵。高纬自幸得生,向周武帝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乞还小怜”。周武帝不好色,微哂道:“朕视天下如脱屣,一老妪岂与公惜也!”遂将冯小怜还给高纬,高纬拜谢后携妃自出。
但亡国之君的命运都是悲惨的。半年以后,有人诬告高纬谋反。周武帝将高纬父子及北齐宗室诸王100多口,尽皆赐死,只有高纬的两个有残疾的白痴弟弟高仁英、高仁雅,因为无用,侥幸活了下来,也被流放于偏僻的西蜀之地,任其自生自灭。
高纬死时只有22岁,史称北齐后主。
冯小怜被周武帝赏赐给了他的弟弟代王宇文达,宇文达是周文帝的儿子,“性果决,善骑射”,处事缜密,史书多有赞语。据《周书》记载:“达雅好节俭,食无兼膳,侍姬不过数人,皆衣绨衣。又不营资产,家无储积”。
梅毅先生在《历史总是叫人惦记》一书中,对他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他的下属曾劝他聚敛财物,他回答说,“君子忧道不忧贫,何必为财物烦恼呢。”典型是个严守孔孟之道的正人君子。周武帝俘获冯小怜后,正因为宇文达出名的不好声色、廉洁自律,才特别在高纬死后把小怜赐给他,估计是想让臣子们看看,身为宗室勋贵的代王是多么不溺声色犬马,肯定随便把小怜打发到射门丫鬟仆妇居住的地方,好让代王成为一代贵戚的好榜样。殊不料,宇文达对小怜见而奇宠,原来的代王妃李氏被小怜挤对得差点活不下去。由此可见,坐怀不乱,久经考验大半辈子的代王宇文达见到小怜也丧魂失魄,可见小怜的模样肯定是天下绝色。
宇文达自此非常宠爱美貌而又有风情的冯小怜了,而把自己的妻子李氏遗忘、冷落在一边,凄凉悲苦,欲活不能。冯小怜善弹琵琶,一次她在弹奏时,一根琴弦嘎然断裂,令她十分感伤,想起前缘旧事,不禁有着无尽的幽怨与悲凉,便随口吟道: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时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胶上弦。
几年后,杨坚篡位,大杀宇文皇族,宇文达以谋反罪,被杨坚所杀。冯小怜遂又被杨坚赏赐给了李询。这真是冤家路窄,世事难料,李询正是宇文达妻子李氏的亲哥哥。当年宇文达宠幸冯小怜时,李询的妹妹受尽了冷遇和屈辱,现在冯小怜鬼使神差的来到李家,肯定是凶多吉少。果然,一到李家,迫害就开始了。李询的母亲为了给女儿报仇,立令冯小怜改穿布裙,与下人一样操作,规定她每日必须完成一定量的舂米、劈柴、烧饭、洗衣等沉重的工作,稍有迟缓,便遭到斥责和鞭打,使她受尽磨难。冯小怜金玉之质,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摧残。她自知生无可恋,亦不能容于众人,最终不堪蹂躏,自缢而死。这,也许是她应得的宿命了吧!《隋书》关于冯小怜有一段记载:“齐后主有宠姬冯小怜,慧而有色,能弹琵琶,尤工歌舞。后主惑之,拜为淑妃。选彩女数千,为之羽从,一女之饰,动费千金。帝从禽于三堆,而周师大至,边吏告急,相望于道。帝欲班师,小怜意不已,更请合围。帝从之。由是迟留,而晋州遂陷。后与周师相遇于晋州之下,坐小怜而失机者数矣,因而国灭。齐之士庶,至今咎之。”北齐确实因为冯小怜的漂亮而亡国的,其实,红颜祸水不过是男权社会中的男人为自己,也为昏君寻找的借口而已。几代北齐帝王,皆凶淫残暴,行为荒唐,到高纬时更是登峰造极。即使没有冯小怜,北齐遇到这样的皇帝,也长久不了,只不过冯小怜加速了这种灭亡的速度而已!
。§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76节:引言
破镜重圆:南朝陈乐昌公主的爱情传奇
南北朝(十六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痛苦、最黑暗的时期,同时,它又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思想最不受约束的时期。西晋的灭亡,虽然使中原大地跌入了血海深渊,各个少数民族政权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烽火处处,但也最终在最大程度上促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胡族新鲜的文化和尚武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血脉中增添了勃勃的活力,也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无与伦比的新鲜因子,并为日后隋、唐的盛世大一统奠定了丰厚的民族心理积淀。
在这样一个使后人屏息凝神的伟大时代,出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风流骚客、名淑贤媛,个个俊逸潇洒,飞鸿荡天,让人叹为观止,他们共同上演了一出感人至深的世间大戏。而其中的南朝陈氏政权,祚命虽然只有短短的32年,却为中国文化史增添了不少亮色。现在,恐怕很少人不知道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和破镜重圆的故事吧!说到“破镜重圆”的故事,或许大家都耳熟能详,但要说到主人公乐昌公主,则有些茫然。
故事的主人公虽然早就走进历史发黄的册页,属于他的那个年代也已经逝去上千年,但因为有了这些历史符号的存在,或许更多的是历史深深的烙印吧,总能给不同经历的人不同的感触,以不同的方式给不同的社会角色中人以启迪。人们平时或许不会记起他,不过,一旦偶尔触发了思想深处的某些记忆,脑子里立即就会闪现出遥远时代的鲜活场景来,并把自己的某种思考引向更高的感情或经验的层面上去,从而生发出更多的思古怀古的幽情来!
。§虹§桥书§吧§
第77节:靡靡之音
靡靡之音
南朝的陈武帝陈霸先篡梁建陈的时候,北方的东魏、西魏已分别被北齐、北周所取代。
北周武帝是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继承他的周宣帝却是一个荒淫透顶的人。这就给政权易姓提供了可能。等周宣帝一死,他的岳父杨坚就夺取了政权。公元581年,杨坚即位,建立隋朝,这就是隋文帝。
当时与北朝对峙的是南朝的陈朝,在北方动乱的时候,陈朝获得了一个暂时喘息的机会。江南本就富庶,难得有这样一个安定的局面,经济很快恢复。但是传到陈朝第五个皇帝陈后主陈叔宝手里时,却因为逸豫而亡国了。
陈叔宝(公元553~604年),字元秀,小字黄奴,是陈宣帝陈顼的嫡长子。他虽然身为太子,但皇位却得之非易。宣帝死时,遗诏他承继大统。不料他的二弟陈叔陵却虎视眈眈,早就觊觎皇位,时刻藏着杀心。
宣帝死的前一天,叔陵便命典药吏将切草药的锉刀磨快,想刺死陈叔宝后自立。第二天宣帝崩逝,他入宫理丧,趁后主伏在灵柩前恸哭之际,掏出暗藏在衣袖中的锉药刀,猛砍陈叔宝的后颈。后主猝不及防,大叫一声,昏倒在地。身边的柳太后上前救护,也身中数刀。当时尚未成年的乐昌公主目睹了这场宫廷血案,也吓得昏厥过去。太医们忙得不可开交,宫里一片混乱。
陈叔宝的四弟长沙王陈叔坚智勇双全,情急之下,上前抱住陈叔陵,夺下刀子。古人宽衣广袖,他便用衣袖将叔陵缚在宫殿柱子上。叔宝苏醒过来,在左右的护卫下窜出去,叔坚追问后主如何处置叔陵。叔陵乘机挣脱束缚,率领家兵几百人冲出城门。想渡江投奔隋朝,被大将萧摩诃在半路截杀。
公元582年,陈叔宝在丧父的悲痛和兄弟失和的苦痛以及被刺身残的伤痛中即位,改年号为“至德”。之后有两年时间,由于创疾未愈,“不能视事,政无大小,悉委叔坚决之。”因此,在他当政的七年中,也只有这一段时间政治比较清明。
正是由于他身体长久不能恢复,纵有奢侈淫逸之心而无奢侈淫逸之质,尚能严格约束朝臣,“屡有哀矜之诏”。然而,这些自律与律人之举只是一些哄人的美丽泡沫,经不起时间的淘洗,阳光的曝晒。登基后的第三年,当他身体稍有恢复,能够怀抱美人,对酒当歌时,他就原形毕露,迫不及待地在光照殿前修建临春、结绮、望仙三座豪华的楼阁,让成群的宠妃们住在里面。一天到晚游宴玩乐,纵情酒色,制作艳词。史书上说他:“荒于酒色,不恤政事。日与妃嫔狎客游宴,赋诗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词曲,被以新声。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身体的恢复反倒成了他纸醉金迷的本钱了,他变成了一个十足的酒色之徒。
他一生的爱好唯诗、酒及美人。是的,文学需要激情与理想,而治国则不需要激情与理想,用文学的理念治国,势必国是日非。后世的南唐后主李煜,可与之相比。还有唐玄宗、宋徽宗,如果不误为人主,以他们的艺术天资论,当是那一时代的词坛领袖、音乐翘楚、书画宗师。但是,艺术的炽烈情怀在遭遇政治辣手的无情摧折之下,早已是百花履霜,零落不堪了。假如陈叔宝作为一个纯粹的文人,一个风流倜傥的骚客,至少会在历史上留下雅客的名声,绝不逊于唐伯虎的,至少他比唐伯虎有钱有地位。但历史将他们推上皇帝宝座,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正因为他有文人情节,文学就是一切,所以他经常在宫廷举办诗歌聚会,江总、孔范、施文庆、沈客卿等狎客佞臣十数人都在邀请之列。江总虽为宰辅,但对政务知之甚少,理之甚少,争之甚少,平日只会饮酒赋诗。这些人每天的职责就是进后庭侍宴,“无复尊卑之序”,插科打诨,嬉笑饮酒。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宫体诗盛行,诗歌多描述闺阁之情,缱绻缠绵,文辞艳丽。陈叔宝常沉醉于红男绿女之中,他的这种香淫好色的性格,在成为帝王后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这种放纵的生活就决定了他存在的意识,极写糜烂的人生。况且,陈叔宝贵为人主,自然不乏阿谀奉承的“诗酒朋友”,抬轿吹竽。这是文人的通病,大凡吟诗作赋,嘤鸣以求其友声,很希望有人吹捧、甚至夸张地附和,心理上才满足。孔范因为与孔贵人同姓,结为“兄妹”。此人深知陈叔宝喜阿谀奉承之言,就常斥逐进谏的大臣,然后曲为文饰,把过失说成美德。这些天花乱坠的溢美之词,陈叔宝听了十分受用,飘然如仙,自然欣赏有加,日益宠信。而这些人都被后主亲切的称为自己的亲密战友(狎客),陈叔宝也自称是“狎客”班头。他宠爱的张贵妃、孔贵妃、龚贵嫔等美人,更是每会必到,且是宴会主角。为营造快乐曼妙的气氛,男女间杂而坐。分韵赋诗,争先恐后,制作淫词,迟则罚酒。史书中说他们每每“君臣酣饮,从夕达旦,以此为常”。
且看陈后主的代表作《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诗句旖旎,格调不高,极写女人的美貌风情,以及美丽不得长久的无奈与凄楚。美则美矣,乐则乐哉,无奈花开后庭,乱生前台,在欲望和歌舞升平之间,国运不长了。如果这帮人只是轻薄之人,饮饮酒,赋赋诗,大概祸害不大。要命的是,偏偏孔范等人,一个个志大才疏,自命不凡,不知天高地厚,“自谓文武全才,举朝莫及”。陈叔宝不能自知,也不知人,施文庆、司马申更是惧怕孔范的权势,也在一帝附和,曲与奉承,陈后主深信不疑。此后,他便有意找将领们的过失。借机削夺兵权,交给孔范等人。任忠曾被誉为军队长城,其属下部曲也被后主下诏解散,重新拆散后再行安排,拨派在几个受宠“狎客”手下当差役。“由是文武解体”。因为他是皇帝,江山最终断送在他的手里。《玉树后庭花》遂成了靡靡之音也就是亡国之音的代名词。
乐昌公主也多次参加这样的宴会,因此,在她14岁之前,宫中的礼仪规章,古今乐舞,她都烂熟于心,而又出淤泥而不染。后宫的女子都喜欢唱《玉树后庭花》这首歌,使她心有隐忧。因为她多次听到她所倾心的人徐德言向皇帝进言,说这诗的结尾部分过于哀伤,其兆不详。应该禁止,却遭到孔范等人的呵斥。那个时候坊间的女子以能够唱宫词为荣,皇上一有新作,便会有人花高价向宫人购买,有些宫人就因为靠着贩卖新词,步入中产阶级。
陈后主沉醉于歌舞升平,《玉树后庭花》的曲声笼罩着整个陈朝,到处是靡靡之音。太过俨的脂粉气,已经把金陵王气给掩盖住了,整个国家都陷入靡靡之音的晴色之中。而北方的隋朝已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