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搞定孙子兵法-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译文】
孙子教导我们说:历史上善于打仗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创造自己不让敌人打败的条件,然后再盯着敌人找可以搞定对方的时机。这样做的原因在于,能保证不让敌人打败在于咱们自己的努力,你可以修修城墙,挖挖陷阱让敌人不容易打过来,也可以给官兵们补补营养让他们各个身体倍儿棒,这些都是我们能做的,而要打败敌人就在于对方有没有纰漏或者空隙让我们乘机了。所以善于打仗的人并不是每次都能打败敌人但至少可以做到不被敌人打败,不至于你给了他十万人最后就回来他一个而且还是个残废。根据我们前面的章节,胜利是可以预料的,但并不是预料到了胜利就能胜利的,蛮干是不能取得胜利的:这就好比你面前有一个小孩拿着一个棒棒糖,你要去抢,而你事先已经知道了这个小孩他强壮的父亲和骁勇的母亲都上班去了,而方圆十里之内没有一个人会出来救他,因为为了抢这个棒棒糖你已经给周围的人塞了钱,而且你也了解到了那只是一个普通的三岁小孩,而不是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按说你现在可以完全预料到你能够抢来那个棒棒糖的,你盯着他手里的棒棒糖,大喊着打劫向他冲将过去,还没冲到的时候他就转身将棒棒糖插到了旁边的一坨便便上,而且是头向下地插进去。结果你还是没能抢到,这就是你蛮干的结果,如果你能温柔地走过去,哄着他然后把握住那个棒棒糖的话,你最后是可以成功的。不会被敌人战胜,在于你自己严密地防守和对官兵们的营养补得好;可以战胜敌人,在于你能够乘机进攻。我们之所以防守并不是因为我们的个人爱好是防守,也不是因为晚上梦到观音菩萨让我们防守,而是因为我们的力量不够,进攻是要吃亏的。我们之所以进攻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喜欢歇着,也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动症,而是因为我们力量强大,能够战胜敌人。善于防守的部队,就像隐藏在好深好深的地下一样,让敌人打着灯笼都找不见;善于进攻的军队,就像是忽然从好高好高的天上自由落体下来一样,即便敌人事先派了最能干的狗仔队,都一点消息也没有收到,这样的话就可以保全自己而大获全胜了。
能预见到大多数人都能预见的胜利并不算是最好的,打了胜仗天下人都仰慕你的也不算是最好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能举起头发的并不算力气大(除非是一卡车头发),能看到太阳和月亮的不算眼神好(除非是闭着眼睛),能听得见雷声响的并不算耳朵灵(除非是火星上的雷声),会说“Hello”的并不算是英文好,能跑过乌龟的千里马并不算是跑得快。古代说的善于打仗的人,是指能够取胜于很容易打败的敌人的人。所以,说善于打仗的人智商都超过二百,各个都会降龙十八掌只是你们这些升斗市民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谁说会打仗的人不能是弱智,不能是秃顶。他们之所以能够打败敌人是因为在事先已经下足了功夫,已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又在作战措施上稳扎稳打,不出差错,这样才打了胜仗的。总之就是一句话:善于打仗的人,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不放过任何能打败敌人的机会。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最后取胜的军队都是先创造了胜利的条件,在第一篇里面的那所谓的五个方面占了优势,才会出去和敌人拼命,而失败的军队总是一上来就砍,然后边打边想怎么取胜,这个时候才想,已经晚了八百年啦,所以说老师号召我们应该事先预习课本并不是像我们所想的那样想整我们哦!通常意义上的好指挥官,都是能够修明政治,贯彻法制的人,没见过贪官污吏好色之徒领着部队能打胜仗的。
兵法上有五个范畴: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数”;四是“称”;五是“胜”。一个字一个字的说话实在是够酷的,虽然酷但是不利于大家理解也不利于挣取稿费,所以还要解释一下。敌我双方国家土地的大小,所处地域的不同,就是“度”;敌我双方土地大小不同,所处地域不同就决定了物质资源的不同,敌人疆土有几百万平方公里我方只有几亩地,敌人在资源丰富美女又多的“天府之国”,而我们在寒冷的南极上,这就决定了两方所能拥有的物质不同,这就是“量”;所拥有的人口和物质资源的不同,决定了军队的多少和兵源的素质,这就是“数”;敌我军队和兵源的不同产生了双方战斗指数的不同这就是“称”;敌我军事实力的不同最后就决定了谁能取胜。
所以,胜利的军队和失败的军队相比较,就像是五七六比一一样,为什么是这么奇怪的数字,难道是作者的生日?错!作者的生日是八二九哦,大家记好了。原文中的镒和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镒等于二十四两,一两等于二十四铢。而失败的军队和胜利的军队相比就像是一比五七六一样。其实也就是旺仔小馒头和巨无霸汉堡的关系了。从外观上来看就知道哪个更厉害了。
前期工作都做好了,胜利一方指挥士兵作战就像从八百丈的高山顶上有个蓄满水的水库,然后忽然打开闸门一样倾泻而下,其势雷霆万钧,不可阻挡。正所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好诗,好诗!
伍子胥采访孙子记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楚国人。本来他们一家子人都是楚国忠臣,为楚庄王将楚国建设得繁荣富强成为中原霸主出谋划策了不少,接着摊上了一个昏庸淫荡的楚平王,楚国国力日趋衰落,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接着楚平王怀疑太子谋反,抓了太子太傅伍奢也就是伍子胥的老爸,并要将之处死。伍奢派人送信回家,伍子胥和他哥哥伍尚一起出门,伍子胥闪去了吴国,而他哥哥伍尚去陪他们的父亲伍奢一起死,楚平王不解风情,没有被这感天动地之举所打动,真的就处死了他们。
子胥跑到吴国之后,经过观察发现吴公子光比较有发展前途,就帮助他做掉了吴王僚,将公子光推上了吴国老大的位子,这就是吴王阖闾了。阖闾接着重用了从楚国逃亡来的贵族阶级伯嚭和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传说中《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在他们三个的辅佐和阖闾的英明领导之下吴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都强大了起来,成为东南地区的强国。正所谓“饱暖思淫欲”,国家强大了,就想着发起战争抢夺地盘了。
伍子胥:“楚国杀我父亲和哥哥,同我有不共戴天之仇,我已经不当它是我的母国了,不灭楚国难消我心头之恨。”
阖闾:“子胥你先别哭,我们来听听他们两个的意见之后举手表决。”
孙武:“从兵法上来说决定进攻哪个国家需要从各国的强弱和外交关系上来分析,经过分析我也觉得先攻打楚国是正确的。”
伯嚭:“我在楚国的时候是有钱人,而且不是一般的有钱,是非常有钱的那种。我也赞同先打楚国,拿回我的大房子和银子倒在其次,重要的是楚国的国王现在只知道泡妞和听信小人之言,这个时候去打他们正好,所谓的趁火打劫就是这个道理。”
阖闾:“好,现在来我们举手表决一下。同意先进攻楚国的兄弟请举手。”
在肃穆的吴国国歌声中,大家举起了自己庄严的一手。阖闾点了点数:“啊,只有我们四个人怎么会有五只手?子胥,举一只手就够了!”
伍子胥:“哦,好!”
阖闾:“全数通过,那么我们就这么决定了,优先灭了楚国。”
孙武道:“但是……”
阖闾:“‘但是’往往是最重要的!孙将军还有什么意见,说出来我们一起商量。”
孙武道:“我觉得虽然我们应该优先攻打楚国,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楚国怎么说也是个大国,虽然现在朝纲紊乱不调,但终归是有钱又有兵马,而我们只是个新兴国家,从人力物力上来看,攻打楚国还不能有取胜的把握,从军事上来说是这样子的,你们觉得呢?”
阖闾:“嗯,有道理!有勇有谋的子胥你觉得呢?”
伍子胥:“我也觉得孙将军说得有道理,我在此基础上有一个更好的建议。不过在这个建议之前我想采访孙将军一个问题,韩冬那小子的这本书,就是写您的《孙子兵法》的,您会不会觉得它强奸了您的思想和著作呢?”
孙武想了想道:“他写的思想还是我的思想,只不过是换了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写法而已,书写出来就是给人看的,事实上我也觉得我的写法太过于晦涩了,有韩冬将《孙子兵法》进一步地深入化、娱乐化,我非常开心,谢谢!”
阖闾:“子胥,说说你的建议!”
伍子胥道:“我觉得我们不但要专注于发展自己强大自己,而且要注意削弱楚国劳累楚国,隔岸观火固然不错,如果能再火上浇油的话那就非常不错了!楚国虽然将多但彼此不和,而且有互相推诿的特点。我们可以将部队分为三部分,轮番地变着法儿地骚扰楚国,勾引他们全军出战。他们出来了我们就退兵,他们退兵了我们再进攻。累不死他们!”
伍子胥还没有说完,在座的人就都鼓起了掌,纷纷赞扬伍子胥的主意非常好,阖闾还吩咐一位漂亮美眉给伍子胥献了花。
次年,阖闾开始实施子胥的计划,他将部队分为三拨。派了一支部队去进攻楚国的六城和潜城,楚国连忙拉了部队去救援潜城,等兵马跑到潜城的时候,吴国兵马已经离开了潜城占据了六城。没过几天,吴军又开始攻击楚国的弦,楚国又调集军队跑到几百里外去救援弦,人还没到的时候吴军又撤离了。就这样,吴军三班倒地骚扰楚国,楚国的部队仗没有打几场光跑路了,这一搞就是六年。楚国士兵的腿都跑短了一截,鞋子跑烂了一双又一双,跑得怨声载道。
有孙武,打仗不用愁。疲楚计划成功之后,吴国展开了大举进攻楚国的准备。然而这个进攻也不是野蛮地带着部队冲上去就打,那是粗人的做法,孙武他们的做法是首先拉了和楚国有矛盾的蔡国和唐国为自己的盟国,让楚国的北面完全暴露给吴国,如此一来就可避开楚军兵力强盛的防守。接着又拉了一些部队去进攻越国,并昭示天下说吴国要全面攻打越国,这样一来楚国就以为吴国要攻打越国而不是楚国,放松了警惕。再接着又搞了一个反间计,让楚国不用很会打仗的子期,而任用了贪婪无耻下流的子常为部队将领。这时候吴国才正式开始攻打楚国。楚国部队这些年跑了不少冤枉路本身就很累了,再加上吴国做了那么多的前期工作,双方军队一接触,楚军就全线溃败下来。吴军一路追击,长驱直入了楚国都城郢,终于成功破楚。
有《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在,阖闾想打败仗都难。再加上伍子胥英明的计策,强大的楚国终于被灭了。伍子胥虽然报仇心切,但能清醒地认识到敌我双方实力上的差距,能够用疲敌累敌之计达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要求,不服他都不行啊!
前列腺炎是被这样憋出来的
“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句话明白无误地表明了有个好爸爸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而杨坚不但有个好爸爸──杨忠,北国开国功臣,十二大将军之一,封隋国公;还有个好老婆──鲜卑贵族,北周大司马,河内公,“八柱国家”之一独孤信的女儿;还有个好女儿——宣帝的皇后。再加上他本人有知识有理想,他就成为北周重要的军事将领和皇亲国戚,成为统治集团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宣帝禅位给七岁的儿子的第二年自己就挂了。杨坚于是抢了老大的位子,并改国号为隋,便成为历史上的隋文帝。
他一直都有统一天下的信心和决心,但当时他刚刚谋朝篡位成功,而国家也被荒淫无道的宣帝给搞得乌七八糟,他日理万机都还忙不过来。他开始励精图治,进行政治、经济的改革,同时加强了中央集权,澄清了吏治,使得国力大大地增强。而这些事情都是在北方突厥不断地侵犯和骚扰之下进行的,国力不够强大的时候忍气吞声一下也是应该的,正如手无缚鸡之力的时候忍让别人的欺负是应该的一样,重要的就是要能自知,要有上进的心,我现在就每天都做俯卧撑和引体向上,以期有一天不被人欺负。突厥要灭,统一事业也要进行。隋文帝制定了先灭突厥、后灭陈国的战略方针。他首先将精力放在应付突厥那方面,这个时候他主动和陈国示好。
[镜头一]
士兵:“报告皇上,抓到了陈国的间谍,他正在公共浴室窗户上偷看,说是在考察我国浴室内部的建筑情况。”
隋文帝:“是谁派你来的?”
间谍:“是陈王派我来的,我是陈国中央情报局的。”
隋文帝:“陈王啊,他身体可好?回去后带我向他问好,左右,开了他的手铐和脚镣。”
间谍:“啊,这样就放我回去?”
隋文帝:“哦,对了。给他几十两银子做盘缠用。”
[镜头二]
士兵:“报告皇上,有个陈国的领导带了很多银子和女人来投靠我们!”
隋文帝:“啊,有这样的好事?带进来看看先!”
士兵:“人带到!”
隋文帝:“你是陈国的什么领导啊?”
韩乡长:“禀告皇上,我是陈国某乡的乡长,因为贪污太多了,那边正在抓我,所以带了银子和女人来投靠您,希望能够收留我。这些女子都是我们乡最正点的。”
隋文帝:“我生平最痛恨的就是你这样的贪官,何况我和你们老大关系那么铁,我怎么可能收留你,左右,把他给我捆起来遣返回国,银子和女人一起装上车送回去。”
好多这样的事实终于让陈国以为隋文帝没有胆量和陈国叫劲,于是放松了对隋的警惕,终于让隋文帝腾出手来搞定了突厥那边的事情。接下来隋文帝便开始着手收拾陈国以完成统一大业了。他也没有直接兴师动众地去进攻陈国,而是采用了比较阴的手段来削弱陈国的力量。每当陈国那边到了农收季节的时候,他就派很多间谍去陈国那边大肆散布这样的言论:“隋国就要进攻陈国了,而且他们的士兵最看不得别人收水稻了,看见一个杀一个!”这样一来陈国人民不敢去田里面收获,而陈国还要紧急调集兵马前去防范。等发现这些都是谣言之后农时已经延误了。他还派间谍神出鬼没地去焚烧陈国的粮仓,陈国的消防队多年不用,挑水挑不动,求雨求不下来,只能眼睁睁看着火烧大米,大部分大米被烧成了炭,没有烧成炭的被爆成了爆米花,而大米做的爆米花又不好吃。就这样一搞就是好几年,陈国的物力、财力被极大地损耗,国力急剧衰弱。
隋文帝开始为真正的征战做准备了。他任命杨素为水军总管,日日夜夜地操练水军,以便渡江作战时使用。水军就驻扎在大江前沿,每次换班的时候都会大声敲鼓,大声叫喊,让陈军以为他们要发起进攻了,急急忙忙摆好阵势的时候才发现对方只是换班,非常迷惑和失望,时日一久都得上了“换班综合症”,具体症状就是只要一听到有鼓声和喊声就心跳加速头皮发麻,整天整天地茶饭不思。水军训练好,船也造好准备进攻的前几天,隋军又派了很多的间谍前去对岸进行了一系列的骚扰。
[镜头一]
陈兵甲:“这么晚了出去干吗?”
陈兵乙:“去上厕所。”
须臾,营房外传来一声尖叫。
陈兵乙:“啊……鬼啊,贞子啊!”
那个可怜的陈兵乙从此神经,而陈兵晚上不敢出门上厕所,很多憋成了前列腺炎,而那个陈兵乙哥哥看到的所谓的鬼正是隋军间谍所扮。
[镜头二]
天刚麻麻亮。陈兵甲刚刚出门就“哎哟”一声掉进了陷阱里面。前来观望的士兵跑到半路上的时候也分别掉进陷阱中。自此他们人心惶惶,走路都要手拿一根棍子探路。
[镜头三]
江边。
陈兵甲:“天啊,谁又把船拖到岸上来了!”
[镜头四]
驿站门口。
军情传递员:“谁啊?又把马缰绳打成这样的死结,解都要半个多小时才能解开……”
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的,这样的镜头还有很多很多。所有这些都是隋军间谍所谓,一时间搅得陈国军民不得安宁。
隋军做了这许多事情,却依旧引不起陈后主思想认识上的警惕,他仍然麻木不仁醉生梦死着。公元588年十月,隋文帝终于指挥水陆军共计五十一点八万人发起了总攻。当杨素的战船抵达长江南岸的时候,陈国守军依旧在憋着尿的睡梦之中。隋军一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很快占领了建康,活捉了陈后主陈叔宝,灭了陈国,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敌人的势力强于我们总是经常会出现的情况。积蓄力量的时候我们需要装孙子,要去挑战之前需要瞎捣乱。目的呢,就是让我们强大,保证这一仗打不胜吧,至少也不会败;让敌人消耗实力,保证让这一仗他们必败。有了这两个保证,我们赢定了,就像隋军一样。
我还有救,麻烦快叫救护车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前684)之春,是春秋初年齐鲁两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车阵会战不是比谁的车多,也不是撞车玩而是以车开路步兵跟进,冲入敌阵之后车上的人也可以跳下来打这样的。此次战役是我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毛主席他老人家就非常喜欢讲起这个战例,在他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就举了长勺之战的例子。
在那个时候鲁国占据着现在山东西南部地区,都城曲阜,它保留了很多宗周社会的礼乐传统,疆域和国力跟齐国相比都处于劣势地位,属于二等国家。齐国,乃是姜太公吕望的封地,占据着今山东东北部地区的广阔土地,都城临淄。齐国经济发达,实力雄厚,从西周到春秋时期一直都是东方不败。公元前686年,齐国的宫廷内部发生了###:齐襄公的堂弟弟公孙无知杀了齐襄公,自立为君王。几个月之后,公孙无知又被大臣杀了,如此一来齐国老大的位子就空了下来。齐襄公有两个弟弟逃往在外,他们分别是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公子小白跟随着他的师父鲍叔牙在莒国避难,公子纠则和他的师傅管仲在鲁庄公处避难。两人都想回国抢占齐国老大的位子。鲁庄公乃是公子纠的舅舅,他一方面派了鲁国最快的车和跑得最快的士兵护送公子纠回齐国,一方面派管仲带着鲁国最能打的兵前去拦截公子小白。管仲拦到了小白,一箭射出,正中小白的腰带扣,小白咬烂舌头,大吐一口血之后从车上一头栽了下来。管仲以为这一箭射死了小白,他立刻回去跟公子纠报告。
按照医学角度来说,一箭射中小肚子,是不会那么快从口中喷血出来的,即便从口中流血也得等个两三分钟,那血也不会是射出来的,而是顺着嘴角慢慢流淌下来的,这个时候被射中的人应该还可以睁着眼睛说上两三句话的,比如:
“好好照顾我们的孩子!”
“答应我你要好好活下去。”
“赶紧把我送医院吧,我还有救,别只顾着喊我名的字了。”
而管仲却没有想到这一点,还回去兴高采烈地报告了公子纠说小白被他一箭射死了,由此可见,他作为一名谋士还是有欠缺的。先前快速往回赶的公子纠也开始不慌不忙起来,边走边欣赏起风景来了。等他回到齐国,才知道公子小白早已做了齐国国君,这就是齐桓公了。公子纠只好又返回了他的舅舅鲁庄公那里。公元前685年,齐鲁两国在齐国境内的乾时进行了一场大战,此战以鲁国战败告终。不久之后鲍叔牙乘胜追击,以掐断鲁国的电视信号和网线为威胁要鲁庄公杀死公子纠交出管仲,鲁庄公明白没有网络和电视将会是多么的痛苦,无奈之下只好弄死了公子纠,将管仲交给了齐国。
鲁国自乾时战败之后,积极进行军事斗争的准备,训练部队,制造兵器,加强防守,军事实力大增。管仲到齐国之后齐桓公没有因为当初管仲射了他就记仇,反而拜他为相。管仲建议齐桓公内修外练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再扩张势力,齐桓公却觉得齐国势力已经够强大,兵马已经够彪悍,非要立刻向外扩张,第二年的春天,让鲍叔牙带领着部队去攻打鲁国。
鲁庄公正准备要披挂上阵前去迎敌的时候,来了一个名叫曹刿的人求见,说他觉得大臣们庸碌无能,不能远谋,他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家被齐国军队蹂躏,是以前来拜见庄公,要求打仗的时候带上他一起。
曹刿:“请问庄公你依靠什么同齐国作战?”
鲁庄公:“平常我将好吃的好穿的都会分给大臣,他们很开心,都誓死效忠我。”
曹刿:“只是一些吃的穿的,又不是好房好车,这些只能算是小恩小惠。而且你只是分给大臣,人民却什么都没有得到,他们就不会出力了。”
鲁庄公:“我每次祭祀的时候有多少猪头就给菩萨说多少猪头,从来没有骗过菩萨他们。”
曹刿:“对神明守这点小信用,未必能感动得了他们,而且他们那么忙,也不会有太多时间管你的。”
鲁庄公:“对于民间的案子,虽然我不能例例躬行,无法做到明察秋毫,但必定公正地准情度理地予以处理。”
曹刿:“这条倒是不错,老百姓喜欢你。就具备了和齐国打仗的基本条件了。出发吧!”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率领着大军前去迎战齐军。根据齐军人多势众,锐气正盛的特点,鲁军采取避开齐军锋芒,以退为进的战略思想,他们将部队退到了利于反攻的长勺,以逸待劳,准备和齐军进行决战。
齐将鲍叔牙觉得鲁国国小兵弱,根本就没放在眼里。带着部队到达长勺之后连歇都不带歇的便立刻向鲁军发起猛攻,鼓声喊声惊天动地。鲁庄公见状便想命令击鼓出击。
曹刿:“Stop!”
鲁庄公:“啊,为什么?齐军打过来啦!”
曹刿:“现在齐军士气旺旺,我们现在出击正好合了敌人的意,坚守阵地,不要正面交锋,避开敌人的锐气才是当下要做的。”
鲁庄公:“有道理!传令下去,谁都不许冲出去打!”
齐军大喊着冲了过来,鲁军岿然不动。齐军快要冲入鲁军阵地的时候鲁军忽然万箭齐发,齐军又大喊着退了回去。齐军只想早点结束战斗回去吃晚饭,于是不断地击冲锋鼓,打了三次冲锋都没有能同鲁军正式短兵相接。齐军将士无奈了,气愤了,疲倦了;爱的痛了,痛的哭了,哭的累了,大腿之上箭箭执着。
曹刿见此情形,对鲁庄公耳语道:“时机来了,立刻下令击鼓,发起反击。”鲁军将士们早就跃跃欲试地在等鼓声了,冲锋鼓一响他们立刻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样向齐军冲了过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垮了齐军阵地,齐军大败。鲁庄公见齐军要跑,喊了一声:“哪里跑!”就要带着部队乘胜追击,曹刿连忙拉住了鲁庄公。
鲁庄公:“又干吗?”
曹刿:“稍等片刻。”
说完之后他就跳下车去,往前走去。
鲁庄公:“你知道曹刿他要干吗么?”
副将:“我觉得他应该是要去小便。”
曹刿走了几步看了看之后又折转回来,登上车子之后又向远处眺望了片刻,这才对鲁庄公说:“可以追了!”
鲁庄公下令追击,鲁军将士见连齐军这么强大的军队都被他们打得逃跑了,顿时军心大振,追上齐军之后双方又进行了一场厮杀,齐军终被赶出了鲁国地界,此战以鲁国大获全胜而告终。
战争结束了,鲁庄公请客吃饭。
鲁庄公:“这不是在做梦吧,我们竟然大败齐军。”
庄公夫人:“要不我掐你一下看看?”
鲁庄公:“不要不要,你手劲太大了!我已经相信这是事实了。曹刿你说为什么这次我们能够打胜仗呢?一定是你在战场上那些奇怪的表现使然。为什么要等敌人打三次冲锋,我要追击的时候你下车去走几步路又是为什么?”
曹刿:“其实好简单的,在第一次冲锋的时候士气是最旺盛的,三次冲锋之后士气已经消耗殆尽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打冲锋的时候我方的士兵那么猛而齐军那么衰的缘故了。您下令要追击的时候我下车了一趟,我不是想要小便,也不是下车去活动筋骨,而是查看敌军的车轱辘印,我发现他们的车轱辘印一片混乱,又见他们的旗子东歪西倒,这才确定他们不是假装败退,才敢让您下令追击。”
鲁庄公:“曹刿!I服了You!”
起初鲁国的军队无论从人马的数量,还是从气势上来说显然都是逊于齐国的。曹刿很好地运用了士气,没错,在冷兵器时代士气乃是决定战场态势最重要的部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齐军士气竭了,而鲁军士气正旺,冲锋号一响如猛虎下山一般,其势自然锐不可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骂人也是一门艺术
隋义宁元年(617)四月,金城府校尉薛举和他的儿子薛仁杲起兵反隋,不久之后攻占陇西、西平、天水等地,基本上占据了陇西之地。到了七月,薛举自称西秦霸王,改元秦兴,兵马十三万。
唐武德元年(618)六月,薛举带领着兵马进攻泾州,高祖李渊派李世民率领八总管兵前去抵御。七月,李世民带兵到达高墌城,一到这里李世民就决定采取坚壁不出,等敌人疲劳的战略。一到这个地方李世民就开始水土不服拉肚子,怎么治都治不好,不久之后李世民终于拉得指挥不动兵马了。他将指挥权交给了长史刘文静和司马殷开山,虽然这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文静一个粗犷,但两个人无一例外的都是粗人,他们不听别人的劝告,带着兵就跑到了浅水原去,中了薛举军的突袭,唐军大败,李世民硬挺着带着兵马撤回了长安。薛举占领了高墌城。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八月桂花开的时候薛举派了自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