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谍海火狐-代号007-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阳升起,碧空万里。
一架银灰色的飞机,从巴西里约热内卢国际机场腾空而起,飞向东方。
此刻,飞机上的祖国忠贞的儿子,终于摆脱一年多的异国牢狱生活,踏上了凯旋的路程。
机舱外面,阳光灿烂,几位同志都在心里欢呼:
“我们终于胜利了!”
“亲爱的祖国,亲爱的党,亲爱的毛主席啊!
我们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就要回到你们的身边了!”
飞机越过大西洋海面,飞到了非洲美丽的西海岸。十七日夜晚当地时间十一时许,飞机降落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机场。
机舱的门被打开了。九位同志看到一个中国人上来了,又一个中国人接着上来了。
“同志们,咱们胜利了!
全国人民都在殷切地期待着你们啊!驻几内亚的我国大使馆全体同志都向你们问好,我们在这里已经等候你们好久了。”
两个人抢步走到九位同志面前,满怀深情地对他们说。
原来,正在几内亚访问的两位中国法律工作者,专程从科纳克里赶到达喀尔迎接九位同志,他们在这里已经等候两天了。
几位同志第一次见到前来迎接他们的祖国亲人,人人无法平静。
他们含着热泪,心里有千言万语要诉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谢谢你们,谢谢同志们!
见到你们,我们多么高兴啊!”
几位同志的代表王耀庭,激动得说不下去了。
飞机在这里只停留了一个很短的时间,又起飞了。
专程前来的两位祖国亲人,在飞机场上一直目送着几位同志乘坐的飞机冲向夜空。 。 想看书来
第二二零章。决定万炮击金门
一。
在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怂恿和包庇下,台湾方面不断出动飞机深入祖国大陆内地,在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等地空投特务,散发传单,甚至对福建沿海地区进行轰炸。
与此同时,蒋介石政府还不断向金门,马祖等靠近大陆的岛屿增兵,至1958年夏季,金,马两地的兵力已达10万之众。
事实正是这样,在世界范围内,除南朝鲜李承晚集团外,几乎都不赞成美国的作法。
即使像日本;英国这些美国的盟友都表示反对。
日本有关人士表示,金门沿海岛屿属于中国内政,美国最好不要干涉,英国在中东问题上与美国互相配合共同行动,而在远东即台湾地区问题上则反对美国“介入”,在美国国内,反战空气甚浓,甚至像赫尔利那样敌视中国的人都认为,美国政府在执行一种“自杀政策”。
台湾海峡的局势日趋紧张。
炮击金门是国共之间武装斗争的延续。
从战略角度看,这次特殊“内战”的双方都不约而同地着眼于当时美国的对华政策,并对中苏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此,炮击金门的直接指挥者叶飞将军曾说:“金门炮战是我们与美国互相摸底的一出戏,一出很紧张很有意思的戏。”
北京城里华灯初上。
在京的元帅和各军兵种领导人齐集怀仁堂。
此际,由于美军,英军入侵伊拉克,黎巴嫩等地,中东形势骤然紧张。
而蒋介石集团却企图乘机扩大事态,在金门,马祖和台湾先后举行军事演习,并于7月宣布“特别戒备”。
在北戴河军委紧急会议上,毛泽东作出炮击金门的决定。
在召集各军事部门负责人开会时,毛泽东谈到:“金门炮战,意在击美。
支援*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不能仅局限于道义上的,还要有实际行动。
金门,马祖是中国的领土,打金门,马祖,惩罚国民党军,是中国的内政,敌人找不到借口,但对美帝国主义有牵制作用。”
对金门大规模炮击过后,国民党空军定会大举出动,对大陆前沿炮兵部队及重要目标进行轰炸,为保护炮击金门的地面部队安全,空军航空兵须紧急进驻福建。
战斗使这里成为前线,成为神秘的土地,成为英雄的土地。
自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后,仍然企图“*”,东南沿海一带群众深受骚扰。
台湾国民党军队经常向大陆沿海一带开炮,而且时常派小股士兵进入沿海进行特务活动,影响群众生活。
此时,人民空军经过抗美援朝战火的洗礼和航空工业发展的“补氧”,1957年又合并了防空军,羽翼渐丰。
战机大部分为米格…15,米格…17。
歼击航空兵有13个团能全天候作战,有20个团能在白天一般气象,部分能在白天复杂或夜间一般气象条件下作战。
二。
国民党空军共有6个联队,下辖18个大队,拥有飞机646架,空勤人员全系美国训练,飞行员大都飞过四种复杂气象,具有一定的战斗力。
而且美军在台湾还保持一定数量的航空兵力量,装备有最新式的F…100型战斗机。
由于美国海,空力量进入台湾海峡庇护,而人民空军进入邻近台湾海峡的福建沿海作战,弄不好就会给美国人以进行军事干涉的借口。
这么大规模的空中行动,刘亚楼希望隐蔽作战意图,给国民党空军以出其不意的打击。他和聂凤智把空军入闽第一步,也就是第一梯队的行动,称为“暗渡陈仓”。
蒋介石在华盛顿与美国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以为有了“护身衣”,趁机扩大事态,于1958年7月宣布所属部队处于“特别戒备状态”。
金门,马祖与台湾国民党的军队先后进行军事演习,同时大力加强空军对大陆侦察活动和袭扰准备。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军委决定万炮击金门。”
人民解放军万炮齐轰金门,打得金门守军措手不及。
“那天,吃过晚饭,几个弟兄又来叫我去散步。
我想起床底下还有两件脏衣服要洗,就说:你们先去,我等一下去找你们。
我刚给脏衣服抹上肥皂,解放军的炮弹就铺天盖地地飞过来了,打得太准太猛,营区里亮光闪闪一片烟尘,大地像装了弹簧似的一跳一跳的,抖得人都站不住。
弟兄们根本没有防备,四下里乱跑着躲避。幸好水房离营房比较远,落弹不多,我就势卧倒,滚到一个一尺来深的地沟里,两只手抱住头,心说:乖乖,听天由命吧!
后来知道,出去散步的弟兄们死了好几位,挂彩的就更多了。
阿弥陀佛,是那两件脏衣服保了我一命。”
事后;台湾老兵王先生回忆说。
第一次急袭,所有炮兵阵地同时向金门开火,一个小时密集发射了几万发炮弹。
火力猛烈密集,整个金门岛笼罩在一片硝烟之中。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二一章。貌似凶恶和强大
一。
此前两天,蒋介石秘密巡视金门时,也曾在这个水上餐厅用膳。
饭后,他召集金门守军团以上军官训话,以手杖指点地形地物,告诫众人要特别注意各级指挥所的安全。
对于在场的胡琏和几位副司令,蒋介石的训话更为严厉:
你们司令部的办公室;宿舍区多沿着狭窄的北太武山谷地两侧建筑,空间太小,又过于密集,完全暴露在敌火之下,一旦战争发生,敌机空袭,敌炮奇袭,极易遭受严重损害,造成指挥上很多不利,故应将司令部迁移,愈快愈好。
在指挥作战中难得几回正确的蒋氏此番确实“英明”了一回。
猛烈的炮火震动了金门;也震动了整个世界。
近三万发炮弹从福建前线猛轰金门国民党军阵地;金门全岛顿时淹没在浓烟烈焰之中。
这是不是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开始?
蒋介石摸不着头脑;美国人也慌了手脚。
“炮一打响,那场面实在壮观”。
从陈山和广山的海岸炮和陆炮一齐打,打过去好一会儿金门才反击。
炮阵地上的所有大炮一起打,厦门前线,大嶝,小嶝那边也都往金门打,万炮轰金门,
俞大维本能地蜷缩身体趴在地上,紧紧抓住胡琏的手臂说:“这里不安全,你跟着我走!”
胡琏看到他已被弹片炸伤多处,血流满面。
金门水上餐厅,葡萄美酒夜光杯,乐队在演奏一曲优雅的美国爵士乐。
胡琏;俞大维携岛上三军首领在此宴请美国驻台湾协防司令斯奈德。
众人刚刚举起“金门高粱”佳酿,忽然餐厅一阵剧烈晃动,跟着传来爆炸声。
众人惊回首,透过玻璃窗可见附近山坡上爆炸烟幕如同雨后的蘑菇,一层层升起来,连成一片,硝烟弥漫视线。
没等人们反应过来,紧接着又是一波射击,大口径炮弹呼啸擦过太武山头,地动山摇,屋顶掀翻,血肉横飞,整个世界被雷火所吞没。
俞大维当场头部中弹满脸是血,被胡链搀扶着,跌跌撞撞冲出餐厅。
空军中将章杰;海军副司令赵家骧跟随跑出,刚刚踏上栈桥,一排炮弹下来,烟尘散尽,再也不见人影。
中将副司令吉星文连窝都没动就在炮火中当场毙命。
10分钟后,待炮火稍稀时,俞大维被两名宪兵搀扶着进入坑道,借微弱的烛光包扎伤口。
当晚,这位“国防部长”就头缠绷带,被人抬上飞机返回台北。
身处水上餐厅的三位中将副司令就没那么幸运了。
巨炮响后,副司令赵家骧拔腿冲上连接水上餐厅与陆地的小桥,腰部被纷飞的弹片击中,不治而亡。另一名副司令官吉星文在向水上餐厅匆匆走去的途中遭密集的弹片重创,急送医院手术后,弹片被逐一取出,接着又调来一排兵献了3000毫升的血,伤情稍加稳定,院方认为已无大碍。
不料吉星文腹中仍残留有一极微小的弹片未及时发现,3天后引发腹膜炎而亡。
副司令章杰之死是炮击次日黎明才确认的。
炮击过后,胡琏清点军官时,惟独不见章杰。
至次日清晨,有人在水上餐厅附近发现了章杰若干残碎遗物,并经其传令兵辨认,证实章杰确已死亡。
二。
金门岛上顿时冒起一团团黑烟。
看到炮手们把炮弹一发发地往炮管里填,打得很激烈,不满16岁的他也不害怕了,只顾扛着炮弹急急地往炮位上送,“开头我扛一颗炮弹还觉得有点吃力,这时一急起来,一下子扛起两发炮弹就跑,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
正打得激烈,他发现一位炮手身上着火了,仍然顾不得扑灭身上的火焰,双手飞速地转动方向盘,直到把火炮转进掩蔽部。
指挥员让这位着火的炮手休息,他却坚持着,最后趴在炮位上。
一会儿,对方的炮兵也开始还击,一发发炮弹在我方炮位附近,爆炸声震耳欲聋。”
“打了一个多小时才停下来。”
远在台北的蒋介石刚刚准备吃饭,就收到了金门正在遭受猛烈炮轰的报告。
闻听此讯,已是七十古稀的蒋介石先是一怔,不一会儿眉头舒展,连说了三个“好”,随即命令左右: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去讯求援。
事后他才明白,毛主席命令只打蒋舰,不准打美舰,并且规定如美舰向我军开火,我军也不予还击,这一切都是在试探所谓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究竟有多大,美军在台湾海峡的介入究竟到什么程度。
经过这一次较量,就把美帝国主义的底全摸清楚了。
美帝国主义虽然貌似凶恶强大,在全世界到处横行霸道,不可一世,其实也是一只纸老虎,所谓美蒋《共同防御条约》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根据中央的分析;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手里有三张牌。
一张是保卫金马;另一张是搞“*”;第三张是冻结台湾海峡。
经过前一段的斗争;美国人收回了第一张牌。
对第二张牌;中国政府坚决反对;蒋介石也不接受。
至于第三张牌;由于蒋介石的强烈不满;美国人还不会马上打出来。
中央原先的方针是准备分两步走:先收复包括金门;马祖在内的沿海岛屿;然后再争取解放台湾。
现根据目前的局势变化;决定还是把蒋介石继续留在金门;马祖沿海岛屿上;暂时不收回;今后争取一下子收回这些沿海岛屿、澎湖列岛和台湾。
毛主席后来解释说;形势不对了;金门;马祖还是留给蒋委员长比较好;金;马;台;澎都给他。因为美国就是以金;马换台;澎这么一个方针;如果我们只搞回金;马来;恰好我们变成执行杜勒斯的路线了。
所以;十月间回到北京的时候就改变了;金;马;台;澎是一起的;现在统统归蒋介石管;将来要解放一起解放;中国之大;何必急于搞金;马?
第二二二章。诡诈惊险间谍战
一。
死赖在海峡上空不肯离去的乌云,像一块能把整个海水都吸收进去怎么拧也挤不干的大海绵,那雨忽大忽小说来就来真把人下得五脏六腑都要发霉长毛。
又像一床不知有多宽多重多厚的大棉被,三伏天里把偌大一个世界捂盖得严严实实,憋闷潮湿不亚于眼下时髦的“桑拿浴”。
偶尔,太阳贼似地扒开云隙探头探脑露个脸,便又缩到见不得人的地方去,阳光,简直成了千金难求的奢侈品。
已是夜半,有时又突然会刮起一阵强劲的海风,让浑身透湿的人们两手抱紧了双肩牙齿不停地打战,身上那一片片麻麻点点的东西不知是白天热出的痱子还是这会儿冷出的鸡皮疙瘩。
在金门被全面封锁的情况下,美国逼迫台湾当局从金,马撤军,企图搞“*”。
蒋介石不肯放弃两岛。
为扩大美蒋矛盾,粉碎美国制造“*”的阴谋,军委决定对金门炮击“打而不登,封而不死”,实行“绞索政策”。
国防部长彭德怀发表《告台湾*》,宣布“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对金门暂停炮击7天。
13日,彭德怀又宣布再停两个星期,以使金门军民同胞得到充分补给。
美国军舰再次为国民党军护航侵入金门海域,同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要于21日访台。
军委决定提前恢复炮击。
20日,福建前线部队向金门实施第五次大规模炮击。
较大规模的炮击只进行了两次,一次是11月3日,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战争边缘政策”和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
另一次是1959年1月3日金门国民党军炮击大陆沿海村庄,为惩罚国民党军,福建前线炮兵于7日对金门实施大规模炮击,发射炮弹万余发。
炮击金门是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的。
以炮击金门的特殊斗争形式,表明中国政府反对美国的侵略干涉政策和行动的态度,表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坚定决心和捍卫“一个中国”原则的鲜明立场。
通过这场尖锐复杂的斗争,摸清了“美蒋协防”台湾的“底牌”,为制定,实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战略策略,提供了依据。
二。
金门炮击最激烈的时刻,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被派到金门督战。
蒋介石对蒋经国说:“我最不放心金门,那个岛离大陆太近,离台湾却很远,我10万将士人人抱定拼死一战的决心,坚守5日,美国必会出兵助战。
如3天都守不到,那就没有人会来救它了。
你要常去金门,越有紧急情况越要去。
金门必须确保无虞,那里的事情办不好,你就不要回来。”
有人计算过,蒋经国一生共去了金门123次。
难怪郝柏村年卸任台湾“行政院长”前,意味深长地重访金门。
他对官兵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守着大担,守着金门,就是保卫*的生存!”
当年,38岁的郝柏村是蒋军中最年轻的将军,其驻守的小金门承受了解放军发射炮弹总数的近一半,有578人阵亡。
在一次前线视察的途中,郝柏村如厕小解完刚离开,一发炮弹便击中厕所的左角,他差点被炸死。
解放军炮轰金门,一炮炸死了三名台高级将领,又一炮炸毁45吨重的美式大炮";巨无霸";。
台当局十分惊恐,下令限期搞到解放军苏制大炮的数据,以寻求破解之法。
情急之下,台情报部门绑架杀害了一名克格勃中校,让一个中俄混血厨师冒名顶替,远走欧洲,展开了一场诡诈惊险的间谍战。
被炮击的餐厅位于太武山的翠谷之内,这一位置是由台湾和美国众多专家反复测量选定的炮击死角,他们认为此处不可能遭到常规炮弹的轰击,难道解放军装备了什么先进的秘密武器?
正当台方对此疑惑未解之际,几天之后,国民党军200毫米美制“巨无霸”大炮又被解放军炸毁。
这起事件令台军更加震惊,因为当时台湾费尽心机从美国购入的这种大炮重达45吨,整个炮身都配备了防弹钢板,号称“坚不可摧”。
美国当时向台湾出售这种火炮时曾夸口,“除非敌方炮弹直接打到炮膛里,否则这种大炮根本无法被摧毁。”
而在那场炮击中,解放军的炮弹恰好击中了“巨无霸”的炮膛。
经过技术部门对解放军炮弹弹片的鉴定,认定解放军的神秘大炮是从苏联购入的苏制155毫米口径榴弹炮,但这种大炮早在二战时就已经使用了,并无过人之处。
军方认为,以当时大陆的工业实力,无法对这种大炮进行改造,很可能是苏联向解放军提供了能够精确识别目标的先进装置。
由此,俞大维急召“军情局”主管大陆和海外军事情报业务的副局长曹之敏,令其三个月之内搞到相关情报,并将这项任务定名为“03工程”。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二三章。秘密赴大陆调查
一。
“巨无霸”被摧毁的情况由金门炮兵司令官邹凯上报后,刘安祺大惊之下,亲赴现场察看,然后急电报告台北。
俞大维一来就对章杰三将领在金门炮击阵亡感到奇怪,现在又有了“巨无霸”事件,就更觉蹊跷。
他怀疑共产党军队会拥有一种具有神奇识别目标能力的新型火炮,因此很想搞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11月23日,俞大维立即召见隶属于“国防部情报局”主管大陆和海外军事情报业务的副局长曹之敏,责令立即着手组织调查共产党军队在炮战中使用的是什么火炮,限期三个月之内必须查明上报。
曹之敏很重视俞大维下达的这项任务,亲自主持制定代号为";03工程";的项目,意思是三个月内必须完成。
为了完成“03工程”,曹之敏挑选了三个特工…刘战皓、裘信亚、张安,命令他们组成一个情报组,秘密赴大陆调查。
“情报局”也请来火炮专家进行分析。
几位专家反复判读三个特工从大陆收集到的照片,结合金门炮弹碎片作了反反复复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共产党军队使用的是苏制155口径榴弹炮。
鉴定结论送到曹之敏面前,这位行伍出身后来改行当特工头头的陆军少将提出了另一个问题:那么,是不是*在这种炮上安装了一种能够精确识别目标的先进瞄准装置?
火炮专家的回答是:这,要问苏联人去。
曹之敏查阅了关于苏联最新军事部署情报资料,得知苏联人已经停止生产155榴弹炮了,20世纪50年代初生产的155榴弹炮,一部分卖给中国大陆,一部分布设于驻*德国的苏联红军炮兵部队。
曹之敏于是作出决定:派特工去柏林调查这一情况。
他们煞费苦心暗杀了一名叫德罗兹特的克格勃官员,然后计划派一名叫徐伯滔的特工前去冒名顶替。
徐伯滔的年龄;面容;体态与德罗兹特很相似,还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
二。
徐伯滔顺利来到了柏林,立刻拜见了苏联红军驻柏林炮兵部队司令部副政治委员阿。谢廖沙中校。
他说,自己此次是奉命赴英国办事,柏林不过途经,没有巡察安排,和柳泊尔见面是想认识一下。
谢廖沙听了觉得很轻松,但他知道德罗兹特是忙人。
不会光为“认识一下”而在柏林作逗留的,大概要借助于自己。
“德罗兹特”便来个顺水推舟,说有一位作家朋友想创作一部二战时苏军攻克柏林的长篇小说,想熟悉一下苏军驻*德国炮兵部队的情况。
顺便接触一下部队,把他的观察感受转达给作家朋友。
谢廖沙爽快地答应了。
次日,阿。谢廖沙开车把“德罗兹特同志”接往炮兵部队。
徐伯滔在炮兵部队待了大约两个半小时,不但把多门155榴弹炮的各个部位拍摄下来,还直接从阿。谢廖沙那里取得了一些有用的资料,内中包括苏军155榴弹炮的图纸和产品说明书。
当天下午,徐伯滔就离开柏林择道转返台湾。
“情报局”把徐伯滔带回的照片和资料交兵工专家进行了缜密的判读;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俄制155榴弹炮并无任何提高攻击能力的附加装置。
这些年来,台湾间谍在大陆的活动十分猖獗,大陆国家安全机关破获台湾间谍案的数量不断增加。
他出生在台中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一般,其父从事小型农机修理,母亲和弟弟都在帮忙。
年仅18岁的薛青桐进入台“军情局”当勤务员,负责环境卫生和哨站,是“军情局”里的最底层。
后来他离开“军情局”,先后在香港一家保险公司和三个旅行社里打工,搞旅游和婚姻中介业务。
也就是在旅行社工作期间,他认识了女友石翠屏。
石翠屏出生于台北,高等职业学校毕业后先在台北公司上班,后来进入香港的一家旅行社工作。
微薄的经济收入使张余二人的生活很是拮据。
就在这时,薛青桐遇到了他当勤务兵时交往甚密的“军情局”同事。
这名同事任职于“军情局”二处,是一名职业间谍。
在他的发展下,张余二人先后成为情报员,并曾被派到福建搜集情报,主要是大陆防务部署情况。
临行前,那名同事对他们说:“你们去后,往返机票这边都给报销,刚开始是试用,如果表现好,就可以正式办手续了。”
在大陆最初的几个月里,张余两人相当卖力,“军情局”派他们去福建,他们就马不停蹄地赶去。因此,“军情局”方面对他们还算满意,不久就办理了正式聘用手续。
第二二四章。歹徒的劫机阴谋
一。
时值盛夏,虽是早晨,却也赤日炎炎。
上海这个中国第一大都市又拉开了喧闹繁忙一天的序幕。
晨风中,一驾机号为50258的乳白色“子爵号”专机,静静地停在虹桥机场。应邀前来我国访问的非洲某国国防部部长率领的高级军事代表团,结束了在沪的友好访问,将乘这驾专机赶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纪念活动。
飞机舱门缓缓关闭。
此时,驾驶舱里,驾驶员—空军某部副中队长张景海,副驾驶—空军某部中队长兰丁寿,领航员刘铁军像每次执行重要飞行任务一样,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机场调度室下达“起飞”命令,“子爵号”发动,滑行,加速,起飞,像一支银色的利箭呼啸着昂首直刺蓝天。
“子爵号”飞抵江苏无锡上空。
就在客舱里的宾主们兴致勃勃交谈的时候,有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了自己的座位。
那人似乎是漫不经心,但却是脚步匆匆,转眼便溜进了靠近驾驶舱的洗手间。
在 驾驶舱里,领航员刘铁军紧张,细心地在飞行日志上记录完飞行的高度,方位,航速,气流变化等数据后,站起身,推开舱门,准备到后舱通讯室向地面指挥报告专机的飞行状态。
看到有人打开舱门,听到脚步声渐渐远去,溜进洗手间的人像魔影一样冲进了驾驶舱,
“咔嚓”一声反锁死了舱门,把驾驶舱与客舱,后舱完全隔绝!
“不许动!
立即改变航向,飞台湾桃园机场,出声我就和你们,和机上所有人同归于尽!
快!”
那人吼着,歇斯底里。
张景海,兰丁寿心头一震:“不好,有人劫持飞机!”
“不许报告!
不老实就打死你们!”
那人一把扯掉了他们的飞行帽,把惟一可与后舱联系的报话系统卡断了。
张景海,兰丁寿本能地回过头,他俩惊呆了。
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竟会是他!”
原来,劫机歹徒是随团国家某机关保卫干部顾延武。
“改变航向×××度!”
顾延武凶神恶煞,乌黑的枪口颤抖着。
二.
领航员刘铁军向地面指挥报告了“子爵号”专机的飞行方位,航线气候,高度等情况后正欲返回驾驶舱。
突然,他飞行帽的耳机中传出了郑海令人震惊的声音:“不好,有人劫持飞机!”
这位出生在关东黑土地的汉子,身高1.80米,稍显瘦削的面庞,一对大眼睛炯炯有神,显得干练和威武。
他两眼冒火,拳头握得“嘎嘎”响。
但他没有声张,默默地离开报务室,虽然情况尚不清楚,但这位有着丰富飞行经验的领航员心里明白眼下事态的严重:
“专机里是尊贵的外宾,陪同客人的是总参谋部的首长呵,一旦发生意外,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透过舱门,他惊呆了:一个身材高大,身穿短袖白衫的男子,右手握着一支手枪,左手拿着个精巧的打火机。
舱内的战友默默地驾驶着飞机,没有一丝响动,密封的舱门飘出刺鼻的汽油味。
凭着多年的飞行经验,他觉得飞机并没有改变航向而是在空中盘旋。
他明白,这是战友们在与歹徒周旋,在等待时机。
虽然歹徒背对着舱门,可那熟悉的身影,那枪,这不是随团的保卫人员郑延武吗!
事态严重,千钧一发,但不能贸然行动,他要配合战友粉碎歹徒的劫机阴谋,保卫国宾和首长的安全。
想到这,刘铁军没有惊动歹徒,而是悄悄地放下了手中的太平斧,疾速返回后舱报务室,立即向地面指挥部报告:
“50258”号专机在江苏无锡附近上空被劫持,劫机歹徒是随团保卫人员郑延武。
电波划破长空,穿过千山万水,传到了地面指挥部,传到了空军作战室。
接到报告,空军值班首长深感事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