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74师在陕南-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第七路游击师编为二营,鄂陕游击总部战斗营一部和豫陕游击司令部便衣队编为手枪团,其余编为师机关、警卫连、通信排、看护排,全师近700人。
鄂豫陕特委书记郑位三在红74师成立大会上宣布了特委决定:师长陈先瑞、政委李隆贵、副师长兼参谋长方升普、政治部主任曾焜。
红74师成立大会结束后,部队开往梁家坟休整。特委在梁家坟召开会议,针对部队刚刚组建,思想不稳定的实际,作出加强部队纪律和作风建设的决定,并制定了行动计划:全师由东向西与敌周旋,避实击虚,打击反对武装,向沿途人民群众宣传红军又回来了,红军不走了,号召苏区群众起来配合红军行动。10月中旬,红74师在郑位三、陈先瑞等率领下,由梁家坟出发,巧妙地避开敌人主力,沿鄂陕交界的崇山峻岭向西行进。从此,鄂豫陕边的革命斗争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从此,红74师在保卫和扩大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为红军主力长征胜利会师、为中国抗日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等,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史料记载,仅红74师成立至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15个月里,在革命斗争最艰难的日子里,红74师依然在不断地壮大和连连取得胜利。
1935年10月中旬,红74师成立后经过几天的休整,由碾子坪出发,沿着鄂陕交界的崇山峻岭西进,经山阳、镇安、柞水到宁陕县的关口镇后,又折返南下,经旬阳以北去鄂陕边活动,他们以实际行动宣传红军还在陕南,彻底揭露和粉碎了反动派散布的“红军已在陕南彻底消灭”的谎言,鼓舞了根据地群众的斗争情绪,在政治上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11月下旬到1936年1月初,敌第40军以3个团的兵力向鄂陕边区压来,红74师采取灵活多样战术,先后在镇安青铜关、宁陕县、城固、洋县、荆紫关、西坪、三要司、庾家河等地,先后歼敌一个营,歼灭敌保安团、反动民团800余人,缴获了大批的武器和弹药。
2月中旬至12月初,红74师在户县、洋县、留坝县、凤县、西坪、山阳、郧西、洛南等县反复出击,同敌人进行了上百次的战斗,打破了敌人的多次围攻,歼灭敌正规部队和地方反动武装约4000余名,缴获各种枪支3000余支。
此时适逢“西安事变”爆发。红74师与红15军团会师商州,协助友军抵御亲日派进攻西安,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红74师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从成立时不足700人,1年零3个月后发展壮大到1700余人。此后,在抗日和解放战争的战场上,这支英雄的部队和这支部队的将士,更是屡立奇功,威名远扬。
一、红25军与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25军长征途中创建的。红25军是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支主力部队,隶属红四方面军。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后,红25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领导下继续坚持鄂豫皖苏区的斗争。1934年6月下旬,国民党“围剿”鄂豫皖苏区,苏区遭到严重摧残,处境十分困难。
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河南省光山县花山寨召开常委会议,讨论实行战略转移问题。会议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以全军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立即实行战略转移。11月16日,鄂豫皖省委率领红25军1980余人,从河南罗山县新铺乡何家冲出发长征。经过20余天艰苦转战,打垮了20余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围追堵截,长驱1800余里,12月9日进至陕西省洛南县庾家河镇。12月10日,鄂豫皖省委召开常委会议。会议认为,鄂豫陕边界地区是三省结合部,可利用军阀矛盾、群众受压迫深、生活苦、有革命的传统,加上有利的地理条件,适合创造新的革命根据地。会议作出《鄂豫皖省委关于创造新苏区新的革命根据地决议草案》,决定改中共鄂豫皖省委为鄂豫陕省委。1935年2月19日在省委领导下,成立了鄂陕特委,并成立鄂陕游击司令部。又将当地抗捐军和游击队分编为第五、第六、第七、第九路游击师,配合红军就地坚持对敌斗争。从1935年2月26日红25军进入宁陕起直至1937年4月,红74师离开宁陕,在长达两年零二个月的的时间里,宁陕一直是鄂豫陕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红25军入宁
为策应川陕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发动的陕南战役,鄂豫陕省委率红25军于1935年2月下旬自郧西地区急速西进。途中在攻克镇安县城,又歼敌6个营后,经安康王家坪进入宁陕火镰砭。于2月26日攻克太山庙区公所,保安队不战而溃,活捉区长柯卫华、区团长莫子著等24人。入夜,经龙王沟、贾家营、关口,于28日拂晓直捣宁陕县城。县长呼延东和保安大队副队长莫清高等望风而逃。当晚击溃了守城的保安队,据城三天,没收廖金元等5户大财主的粮食、衣物等分配给贫苦农民,处决了杨鍚玉等反动分子。
红25军攻克宁陕县城据城三天后,杨虎成警二旅旅长张飞生所辖三个团赶来。红25军继续西进,经焦家沟、龙王坪、四亩地,攻克佛坪县城。敌人继续追击,红25军进入华阳,与敌激战,消灭该旅两个团,敌旅长张飞生负重伤,团长鲁秦侠被俘。红25军在华阳休整九天,发动群众建立游击队后,由洋县东进,经佛坪翻天华山到宁陕柴家关。在此休整三天,向群众宣传红军的主张和政策,写下了“打富济贫,打倒土豪劣绅”等标语,开仓济民,干部战士为群众担水劈柴,军纪严明,深受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其间,军部医院女护士曾继兰在此病逝。医院院长钱信忠和其他姐妹为悼念这位女战士,买了一付柏木棺材,安葬在下关村,当地贫苦农民培土建墓,至今保存完好。
三天后,红25军经太山坝、麻房子、林口子、新场,入夜到达上两河长坪村,歇宿一夜。3月14日拂晓,农民徐天信带路,由冷水沟直奔东江口,击溃东江口分县保安团100余人,处决了保安团长王维耀、分县杨县佐等反动分子。当地青年田丰元、罗新友、张子成、杨伦建等7名青年参加了红军。
7月15日,当从国民党报纸上得知红一、四方面军在川西北会合,先头部队已越出松潘北上的消息后,鄂豫陕省委在沣浴口老爷庙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立即率红25军向甘肃方向转移,牵制敌人,策应中央和一、四方面军北上;合并豫陕和鄂陕两特委,留下郑位三、陈先瑞等同志,继续坚持陕南地区的斗争,巩固和发展新的革命根据地。7月16日,省委率红25军主力和第四路游击师大部出发西征,7月30日离开根据地北上。
红25军从1935年2月到同年7月北上,两次转战宁陕,沿途经过境内的龙王、新矿、贾营、关口、老城、五龙、四亩地、柴家关、新场、钢铁、沙坪、江口、沙沟等13个乡,所到之处,宣传红军的性质、宗旨,发动群众起来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遍撒革命种子。到处传颂着红军是“天兵”、“神将”。“土豪、土豪,你莫逍遥,喊叫一声红军来了,叫你狗命难逃”的歌谣,在民间广为流传。
三、坚持与发展根据地的斗争
由于鄂豫陕省委分别给鄂陕和豫陕两特委的指示信被敌人劫去,两特委一时不知省委和红军主力的去向,相互也失去联系,各自坚持斗争。1935年8月底,以郑位三为书记的鄂陕特委在宁陕两河截得一份《西京日报》,看到陇东作战的消息,才知省委和红25军主力已离陕北上。便在两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1、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应集中统一行动,防止敌人各个击破;2、特委率领游击司令部战斗营会合各路游击师返回商洛地区寻找豫陕特委共商斗争大计。
9月9日,鄂陕、豫陕两特委在商南县梁家坟召开联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李隆贵、郑位三、陈先瑞、方升普、曾焜等。会议对坚持鄂豫陕根据地的斗争统一了认识,坚定了信心。提出到外线大范围运动游击,主要打击地方民团和保安队,避免同国民党军主力作战,在运动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方针。决定:1、树立独立坚持斗争的思想,以陕南为中心,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首先跳出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在宁陕、佛坪地区开辟新的根据地,争取恢复原有根据地。2、将鄂陕、豫陕两特委合并为鄂豫陕特委。选举郑位三为特委书记,陈先瑞、李隆贵、方升普、曾焜、李书全、袁崇安、郑连顺、张波为委员。3、将各路游击师和游击大队合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74师。10月6日于商南县碾子坪成立红74师,陈先瑞为师长,李隆贵为政委,方升普为参谋长,曾焜为政治部主任。部队合编为一、二营、手枪团、警卫连、通信排、看护排等约700人。
1935年10月中旬,敌人调整部署,向红74师发起了第一次围攻。红军则避开敌人主力,由商南县碾子坪出发,沿鄂陕交界的崇山峻岭西进。经山阳、镇安、柞水进入宁陕境内。11月3日,鄂豫陕特委在宁陕火地塘召开了为时九天的会议。讨论了红74师今后斗争的方针、任务。会议决定:“以镇(安)、柞(水)、宁(陕)、佛(坪)等县为中心,创建新的根据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坚持革命斗争”。会议还就扩大红军、训练战士、遵守纪律、扩大地盘、建立三县(镇安、柞水、宁陕)连片的苏维埃政权;实行打土豪、分财产,改善部队生活,解决政权建设经费;开办干部短期训练班,使干部懂得苏维埃政权的任务;将三县(镇、柞、宁)的敌人扫清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并形成了决议。同时,把攻打宁陕县城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
红25军第一次攻克老城后,原县长呼延东被撤职。国民党省政府派剧文绍来宁陕任县长。剧文绍去汉中孙蔚茹部队要了200多条枪,组成保安团,亲任团长,莫清高任副团长,防止红军的袭击。后因莫清高弟在秦岭山中被害,亲带保安人员到江口枪杀无辜,被告发入狱。何振亚领导的陕南游击纵队曾派人送信给狱中的莫清高,约其里应外合攻打县城,信落到剧文绍手中,更加强了防范。把江口、四亩地、太山庙的保安队调来守城,剧文绍亲自日夜巡查。1935年11月5日,根据特委火地塘会议精神,特委书记郑位三亲自部署了攻打宁陕县城的战斗。经派人侦察,发现城内敌人较多,已有准备,无必胜把握,便临时改变决定。红74师经关口、汤坪南下,到旬阳县北鄂陕边境活动,以便会合原鄂豫陕的三、五、七、九路游击师,收容伤病员和失散人员。11月中旬,敌以3个团的兵力向鄂陕边地区压来。红军经郧西二天门向宁陕、佛坪挺进,摆脱了敌人的围攻。12月初,红军行进到镇安青铜关以东的月西沟,以伏击手段打垮敌两个连的进攻,毙伤敌营长以下100余人,缴枪180余支。战后,红军转移北上,摆脱了追敌,并会合各游击部队,兵力达800余人,尔后在宁陕东江口进行休整。至此,敌人第一次围攻失败。
12月中旬,特委在宁陕四亩地召开会议,决定在宁陕、佛坪地区开辟根据地,作为立足点,更好地掌握主动权。12月26日,据侦察员报告,宁陕县城敌防守松懈的情况,特委决定拿下宁陕县城。由特委书记郑位三、师长陈先瑞亲率一个营,声北击南,从旬阳坝佯装北上江口,尔后突然转身向南急进,远程奔袭,日夜兼程200余里,午夜逼进老城,封锁了南北城门。27日拂晓发起进攻。红军战士用梁家庄农民苟继才等3人扛的3个楼梯连接起来,由城西搭梯攻入,干掉哨兵,斩落铁锁,打开城门。迅速占领东、南、北城门。此时枪声四起,城内保安团措手不及,乱作一团。敌人企图由南门逃跑,而南门早已被红军占领,当场击毙数人,其余见状纷纷缴械投降。从攻城到战斗结束,仅20多分钟,全歼保安团300余人。红军在清查俘虏时,发现敌县长未捉到。原来剧文绍慌忙中,躲到了一座小楼上。红军上楼搜查,被他放冷枪打死了二营政委郑连顺。营政委的牺牲,激怒了红军战士,放火烧了小楼。在浓烟烈火中,剧文绍跳下楼来。当场被击毙。同时,惩办了反动分子20余名。召开群众大会,由郑位三宣讲了红军的性质、任务及贫苦百姓受苦受难的根源。红军据城五天,打土豪分田地,发动群众,扩大红军。当时有个沿街卖唱的艺人编了一首歌谣,唱道:
腊月梅报春,宁陕来红军。
缴枪几百支,县长毙南门。
打土豪,救贫民,贫苦百姓把腰伸¨¨¨
红军战士也编了一首歌谣庆祝胜利:
腊月梅花朵朵鲜,红军得胜到宁陕,杀掉县长和民团;
宁陕百姓都喜欢,县长人头挂南门,长枪得了二百根。
盒子炮几十把,打开宁陕救百姓。
穷人望红军得胜利,打开宁陕把粮均。
穷人个个都欢迎,穷人个个都欢迎。
国民党西北剿总得知红74师攻克宁陕县城的消息后,遂派45师、85师到宁陕。从关口到江口,沿途到处驻着敌军,重兵围剿红军。在师长陈先瑞指挥下,红74师化整为零,一营到大南沟、月河坪,二营回鸳鸯池,三营东撤,敌人扑了空。后诱敌于沙坪乡磨子沟,当敌军扑到磨子沟脑时,埋伏在山洞的红军出其不意,突然从东西两个洞中冲出来,一阵猛打,全歼敌一个营,营长被击毙,缴获重机枪两挺。与此同时,红军一部在小黑山消灭了敌一个营。敌军遭重创后,实行步步为营,节节封锁,强迫老百姓修碉堡,妄图围歼红军。老百姓白天修,晚上拆,碉堡修不起来。敌军就将沙坪修碉堡的老百姓驱赶到江口关起来。为救老百姓,红军集中兵力攻打东江口,消灭了敌军驻江口的一个营,救出老百姓,再次解放江口,敌军的围剿以失败而告终。1936年1月12日,红军袭击佛坪县城后,进驻东江口,筹备过春节。敌警备二旅进山“围剿”。红军于23日(旧历除夕)北出秦岭,到达户县境内,横扫保安队,发动群众打土豪,分浮财,威茫靼病⒈Α5屑钡鞅垂ィ炀从址祷厣角诙未蚩鹌合爻牵鹆烁兆榻ǖ谋0餐拧T诖似诩洌踉ド绿匚陕廾饕宓却桓隽谀隆⒎鹌旱厍唇艘运哪兜亍⒍凇⒀舭游行牡母莸亍!
1936年2月,敌又调集10多个团的兵力分驻各城镇,以部分兵力向在宁陕、佛坪地区活动的红74师发动第二次围攻。2月中旬,红军由佛坪西进,到达川陕公路沿线,在双石铺、黄牛铺消灭保安团400余人,在数十公里公路线上破路,使交通中断。28日敌一个师追来,红军则撤至眉县嘴头镇、七里川一带休整,敌人以6个团切断西北东三面去路,以两个团由南向北直扑而来。特委率红74师绕出敌封锁线,出其不意地翻越秦岭东去。在秦岭上下翻越几次,至3月19日终于摆脱敌人的追堵,进至东江口地区休整,打破了敌第二次围攻。
3月23日,特委在东江口接到红25军从陕北送来的中央《八一宣言》和《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等文件,乃于4月中旬率红74师经由豫陕边来到鄂陕边,沿途消灭民团500余人,缴获武器弹药被服等补充了部队。尔后来到商南县梁家坟休整。特委在梁家坟召开会议,学习中央文件,明确了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作为今后的行动纲领。会议决定红74师返回宁佛地区,抓紧整训部队,开展群众工作,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粉碎敌人的再次围攻做准备。5月初红74师回到东江口休整。
5月中旬,红74师得知敌又调动20个团的兵力,对红军发动第三次围攻,妄图在3个月内围歼红军。根据这一情况,鄂豫陕特委决定将部队编为第一、第五、第六团,分别深入敌后,打乱敌人的部署,主动灵活地打击消灭敌人。在6到8月的3个月内,第一团由郑位三率领在镇安、柞水、蓝田一带活动,捕杀了由西安赴商州上任的敌第四行政区少将督察专员汤有光,并歼民团200余人。第五团由李隆贵率领活动于汉水北岸汉阴、旬阳地区,歼民团100余人,缴获大批银钱、物资。第六团由陈先瑞率领于6月22日西逼宝鸡,牵制敌七八个团西去,然后六团又东返鄂陕地区,沿途歼击民团,击毙作恶多端的商南赵川民团头子赵平甫。9月,北上的红二方面军在陕甘边发起成(县)徽(县)两(当)康(县)战役,陕南敌人大部西调。红74师将3个团集中起来,9月底在宁陕猴子坪休整,敌第三次围攻宣告破产。
12月中旬,红74师进至蓝田大龙庙时,西安事变爆发。不久,即接到军委周恩来副主席的信,中央派李涛前来传达西安事变情况和中央有关指示。根据中央指示,鄂豫陕边区成立军委会、郑位三为主席,李涛为副主席;红74师改编为南路抗日军,军长陈先瑞,辖第四、第五团和独立团、补充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移驻长安大浴口进行整训,部队扩展到2100余人。直到1937年8月奉命开赴三原,编为陆军第115师留守处,中共鄂豫陕特委撤销。
四、建立地方政权,发展地方武装
鄂豫陕特委十分重视根据地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地方武装建设。在宁陕境内先后建立了中共宁佛工委、宁佛游击大队、宁陕县土地委员会和一批区乡苏维埃、农民协会和游击队,并将江口“神团”改编为“抗捐军”。
1935年12月中旬,鄂豫陕特委在四亩地召开会议。会议认为,宁陕、佛坪地理位置有利于开展游击战,且群众基础好。决定在宁陕四亩地建立中共宁佛工委,发动群众,扩大游击队,开辟宁陕、佛坪根据地,作为红74师在西部地区的落脚点。同时决定派罗明义、张绍安带一个连在宁佛地区创建根据地。不久,特委决定在四亩地正式建立中共宁佛工委,任命罗明义为工委书记。以红74师一个连为基础,组建游击大队,对外称红74师独立团,任命张绍安为游击队大队长。后又派刘建挺、汪世才带一个连下去,由刘建挺为工委书记、汪世才为游击队大队长。宁佛工委带领游击大队发动群众,打富济贫,白天在人烟稀少的山中挖药,晚上做群众工作,搞布疋、筹粮食、寻西药,积钱筹款供给师主力部队。1936年春,特委又派曾焜、方升普分别任工委书记、独立团团长。将带去的连队与游击大队合编,正式建立独立团。宁佛工委在宁佛地区建立了一批区乡苏维埃、贫农小组、秘密“接头点”等。进而以四亩地为中心,根据地扩展到东江口、旬阳坝。随着根据地的扩大,把与宁陕、佛坪相连的周至县部分地区划进来,改宁佛工委为宁佛周工委。仍以四亩地为中心,扩建了部分区乡苏维埃政府,发展了少数党员,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工委领导下的独立团发展到800余人。1936年底,宁佛周工委和独立团遭到国民党胡宗南部的多次袭击,人散兵伤,损失严重。独立团余170余人编入红74师。
1935年12月27日,鄂豫陕特委率红74师第二次占领宁陕县城,随及派出200多名红军干部战士,分头在县城和附近的贾家营、关口镇、瓦子沟、沙坪等地发动群众。12月29日在贾家营街成立了由当地群众代表邓大海、张朝明、卢贺德、吴兴全和红军干部组成的宁陕县土地委员会,实际上是苏维埃政权。建立基层政权和赤卫队,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扩大红军。没收了大地主邓多祥、杨鍚玉、邓芝兴、邓子文等10户的土地200多亩,分给了左正刚、石光德、瞿大贵、郑老三、肖茂祥等47户无地、少地的农民。梁家庄、关口等地同时开展了分地活动。
1935年11月,红74师政委李隆贵在宁陕和镇安结合部创建了菩萨店区苏维埃政府。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胡德清(宁陕六里沟人),副主席陈少党(宁陕反阳坡人),妇女主席陈光玲(镇安鸳鸯池人)。区政府所辖宁陕境内的有竹山、黄金、小川、丰富、沙洛等5乡82个自然村。至1936年底停止活动。菩萨店区苏维埃政府还在小川、黄金、竹山3乡建立了乡农民协会,设有会长、副会长、武装部长、妇女主任等干部。黄金乡农民协会还组建了农民武装──游击队。红军给了部分枪支、弹药。多数队员持自制的大刀、长矛,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和农民协会,开展了小范围的斗争。
1935年底,郑位三、陈先瑞率部在宁陕猴子坪休整期间,建立了丰富、沙洛两乡苏维埃政府。“猴子坪苏维埃政府”几个醒目的大字,解放后还展现在丰富乡猴子坪的关帝庙门前。在苏维埃政府领导下,组建了以丰富乡北沟村小学教员汪本善为领导的抗捐军。由于汪本善的努力,抗捐军很快发展到100余人。1936年5月抗捐军编入红74师,汪本善为营长(红军北上时,汪因病留下)。
1936年3月19日,红74师700余人,再次转战到东江口,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0天。期间,师部接到了由红25军手枪团程福才从陕北送来的中共中央《八一宣言》、《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和一封信。特委分析了当地政治形势和群众思想状况,认为东江口地区群众基础好,有利于进行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决定建立东江口地方政权,组织武装农民。3月20日,在离东江口30里的高桥村召开群众大会,成立了江口乡农民协会。选举胡贤九为主席、储德忠为书记、马德宽、付天降、秦文典、闫老三为委员;张方珍为妇女主席、付天正、常天录、林大银、秦文星、吴昌贵、蒋隆华、高兴才等为委员的妇女会。江口农民协会下辖25个自然村,贫苦农民大多入了会。农协会协助部队宣传红军的性质、宗旨、任务和政策;宣传农协会任务,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和抗捐、抗税、抗丁斗争。红军离开东江口时,独立一团司务长汪良安因病留下,一面治病,一面协助农会工作。后因地主张泰民不交农会征款被罚后,向国民党江口区保安常备队告密,汪良安被捕。经农协会多方营救无效,1937年3月,汪良安被杀害。农协会被迫停止活动。
以宋登贤为首的群众为进行抗捐税和防匪自卫而组织的自发性农民武装──江口“神团”在红军的教育和帮助下,提高了政治觉悟,认识到穷人要翻身,只有跟共产党走,投奔红军才有出路,积极要求接受红军的改编。1936年4月,红74师给了他们一批枪支,指示他们在天子峪口一带发展力量,开展游击活动。按照师首长的指示,“神团”在宁陕、长安、蓝田、户县、周至等地秘密联络,发展力量,为红军筹集粮草和军需物资。到6月,组建起一支由200余人发展到400余人的游击队伍。10月,红74师将“神团”更名为抗捐军。12月,抗捐军正式改编为红74师补充团,任命宋登贤为团长。
五、宁陕人民的英勇斗争和卓越贡献
宁陕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工农红军到来之前,他们自己组织起“大刀会”、“神团”秘密武装,以反抗国民党政府的横征暴敛;红军到来之后,便积极参军参战,支军、支前。1935年2月至1937年4月,红军在县境内活动的两年多时间里,有300余名热血青年参加红军,近千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英勇牺牲。丰富乡汪本善领导的“抗捐军”和东江口宋登贤领导的“抗捐军”先后编入红74师,随红74师转战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广大地区,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转战南北,大部分为革命捐躯。1935年12月,建立的猴子坪乡苏维埃政府,领导全乡贫苦农民打击土豪劣绅的压迫剥削,筹粮筹款支援红74师。1936年初,红74师在这里设立了联络站,负责接待过往红军,安排伤病员,帮助红军侦探敌情,支援前线。郑位三、陈先瑞等特委和红74师主要领导人多次在这里居住、开会、休整、隐蔽。猴子坪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活动,遭到国民党部队多次“围剿”,房屋被烧,先后杀害了苏维埃政府主席毛老幺等10多名干部和群众。1935年12月29日,红74师攻克宁陕县城后,在贾家营建立的宁陕县土地委员会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红军撤离后,地主恶霸进行反攻倒算,并以“通匪”的罪名滥杀无辜。土地委员会成员有的被杀害,有的隐蔽山林和逃往他乡。1936年3月19日,红74师来到东江口休整,当地群众夹道欢迎子弟兵,把省吃俭用、藏起来的白米、细面、鸡子、腊肉用来慰问红军。红军休整10天后,离开时留下有病的独立一团司务长汪良安在此养病,在群众的掩护下,一直居住到1937年3月,由于地主告密被捕,经多方营救无效被杀害。
陈先瑞,安徽金寨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土地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他四进四出陕南地区,在当地成为佳话。
1934年11月,时任红25军第223团政治处主任的陈先瑞,随部队开始长征,并于12月下旬,奉命带领第223团7连到鄂陕边界的山阳、镇安、柞水等地打游击,配合主力部队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并组建鄂陕游击师,陈先瑞任师长,他带领部队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并组织开展抗捐抗税抗粮、抗丁、抗债的“五抗”运动,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摧毁保甲组织,扩大武装力量,很快打开了斗争局面。
同期:李文实不到半年的功夫,就组织了6路游击师,因为他们是从鄂豫皖老苏区出来的,利用老苏区组织地方武装这个经验,很快开展了工作。
1935年2月,中共鄂豫陕省委决定建立中共鄂陕特委和鄂陕游击总司令部,统一领导根据地工作和指挥游击师的斗争。陈先瑞被任命为鄂陕游击总司令。2月14日,在镇安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上,陈先瑞说,我们要打富济贫,均分土地,农民要自己组织起来,成立农会,当家作主。由此开始,陈先瑞先后组建了5个区、34个乡、104个村的苏维埃政权,地跨镇安、山阳、柞水、陨西、旬阳、宁陕边界,面积3900平方公里,达13万人口。
7月,红二十五军继续西征,陈先瑞留在商洛领导和坚持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而此时,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开始引起蒋介石等国民党反动派的不安,于是,国民党趁机集中20多个团的兵力,企图对留下来坚持斗争的游击武装予以彻底消灭,扬言要“挖地三尺”,铲平“红军窝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