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武生-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小道消息说,王宗师确实是喜欢贵和班的京剧,甚至亲自舍下脸面,向黄大侠将贵和班讨要了过来,亲自交给了老神仙赛卧龙,这出新戏,就是老神仙根据韩信的故事改编的!

至于好不好,嘿嘿,就等着大饱眼福吧!

在这种宣传攻势之下,大营之中的反唐军全都翘首以盼,就差数着手指头算时间了。

而此时,原本应当帮助排演新戏的老神仙赛卧龙,正目瞪口呆地看着杨凤楼给贵和班说戏,那一个个唱腔,一个个身段,说得赛卧龙不得不叹服,真美!

不错,《千金记》这出连台本戏,自然是杨凤楼的手笔。

按照他的记忆,《千金记》乃是明朝沈采所撰,共有五十出,内容及其丰富,包括漂母进食、胯下受辱、鸿门宴、追韩信、登坛拜将、灭项羽、封齐王等情节。

按照杨凤楼的规划,自然不会出演这么多,他只是从其中选择了几出进行表演。

不过此戏既然是以“千金”为名,第一出戏,自然就是《漂母饭信》。

《漂母饭信》说的是韩信微时,曾受胯下之辱,垂钓于淮阴城下。有吴姓漂母者,见韩信饥,饭韩信竟漂数十日。韩信曰:“吾必有一日重报母”。漂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复劝韩信投戎。韩信从之,终成大器。

这出戏并不长,就算再加上胯下受辱,也不过区区四场,不过用来打头炮,已经足够了。

三天后,在王仙芝大帐门口,搭起了一座戏台,《千金记》正式开演。

各路首领齐聚大帐。

反唐军的兵丁,只要不当值的,都跑过来看戏,虽然不敢阻挡王仙芝大帐看戏的视线,不过也把大帐左右围了个水泄不通。

等到锣鼓家伙一响,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巴,聚精会神地望着台上。

第一场。

柴飞饰演的贾勇上场,张嘴一连串的数板,就引得哄堂大笑。

“爱练拳棍,爱练拳棍,武艺不算精;

欺软怕硬,每日街头混,街头混。”

反唐军中江湖好汉的比例很高,听了贾勇这几句,不由得想起自己家乡处也有这样学艺不精的二混子,顿时感觉亲切,再加上柴飞一番挤眉弄眼的作态,更是把二混子那种“欺软怕硬”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是让他们发自内心地一阵开怀。

随后赵良饰演的韩信上场。

“英雄落魄不逢时,

满腹经纶有谁知!

大丈夫不受爵待等何日,

在穷途也只得佯装呆痴。

寄食岂是长久策,

无计谋食受饥饿……”

几句唱,唱得那叫一个英雄末路,看得台下众人纷纷戚戚然。

随后,贾勇与韩信相遇,一番话逼得韩信胯下受辱。

台下顿时大哗。

这些江湖汉子讲究的就是一个快意恩仇,不说别的,就算是王仙芝站在面前,让他们从胯下钻过去,这些个好汉也得抄刀子就上,打得过打不过,再说,不敢动刀,那不行!

结果韩信这么一受辱,他们谁还受得了,纷纷鼓噪,还有脾气急得,直接喊韩信下台。

要不是大帐之中传来黄巢的厉声喝骂,估计他们拆了贵和班戏台的心都有了。

赵良在台上看到群情激奋,不由得一阵心驰神摇,响起当初被杨凤楼三拳两脚打倒在地的悲惨,心中悲戚一下子涌了上来,随后的四句念白,念得那叫一个感情充沛、声嘶力竭。

“蛟龙失水遭虾戏,

虎落平阳被犬欺。

燕雀怎晓鸿鹄志,

暂且忍耐待来时。”

尤其是“待来时”三个字的一个长长甩腔,更是声裂金石、直欲破天!

听得台下众多江湖人精神一振,想想韩信随后的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不由得心头憋下一口气,就等着看韩信在这《千金记》中如何大杀四方了。

杨凤楼身处大帐之中,看到不但帐外的反唐军兵丁各个如此,就是大帐之中很多首领都攥紧了拳头,心头不由得一阵暗喜,按照赛卧龙的说法,这一招拴马桩算是用瓷实了,日后只要再演《千金记》,不过是哪一个桥段,反唐军就没有不看的道理。

演出继续。

第三场。

女雉饰演的漂母上场,一开口,唱得就是那么凄惨。

“叹孤身苦奔忙无依无靠,

可怜我终日里漂洗在城壕。

都只为淮阴地连年旱涝,

寸草不生少禾苗。

怕的是百年后大限来到,

那时节有何人葬埋在荒郊!”

台下众人看了,纷纷叹息不已,秦末淮阴连年旱涝,现在的大唐有何尝不是多事之秋?

天灾人…祸之下,哪里又没有几位漂母?

很多人响起家乡小河旁边,哪一天没有“漂母”浆洗衣衫?

他们可知道“漂母”的辛苦和贫寒。

尤其漂母和两位村妇之间的对话,漂母自己的念白,更是把自己的凄惨说了个通透。

“二位说哪里话来,想你二人有公婆照顾,有丈夫倚靠,挣来漂洗之钱,自己零用;老身孤苦伶仃,无倚无靠,每日用度,全仗自己劳力,哪有无故不去漂洗之理?”

就这样,台下所有人,包括大帐之中的反唐军首领,所有情绪全被贵和班的表演所左右,不知不觉之中,已然深入了京剧之中。

此时,第四场开始。

韩信持钓竿上场。

众人纷纷精神一震。

韩信与漂母,终于要相见了!

第189章 京剧,火了

第四场。

韩信持钓竿上场,要在淮阴河中钓鱼充饥,怎奈“天寒水浅,鱼不上钩”,腹中饥饿难忍,远远看到漂母,准备上前,求一饭施舍。

漂母好说话,将随身带来的饭食送与韩信,还告诉他:“老身虽然贫寒,一饭尚能周济,我每日在此漂洗,你饥饿之时,只管前来一饱。”

韩信感动得无可附加。

“多蒙妈妈救孤贫,

周济一餐值千金。

小生日后鹏程奋,

答报今日再造恩。”

漂母却摇头:“……是我见你青年落魄,故以饭食相赠。相公你来看,老身花甲之年,还能活上几载?岂望汝报?”

女雉的念白刚完,台下顿时爆发出一阵叫好声。

这些江湖人士,最是喜好这种桥段,孤贫以漂母,周济他人却不求回报,当真是满满的任侠之气,看得众多江湖人都感同身受,仿佛周济韩信的不是漂母,而是他们这些响当当的江湖好汉一样。

女雉略略等台下的欢呼声回落,顿时开口,这一段唱腔乃是漂母劝韩信,可算是整出戏中最为精彩的一部分。

“相公听我说一遍,

有辈古人听根源:

甘罗秦朝为官宦,

十二岁陪伴在君前。

你要学周朝姜吕望,

每日垂钓在河边。

他耐等文王把贤访,

八十二岁运转时来奠定周朝八百年。

你在河边来垂钓,

盼望明主来访你只怕是难上又加难。

这是老身良言劝,

你若是不听也枉然。”

随后又是几句念白。

“此言差矣!你乃堂堂男子,青年丈夫,倘若从军战死沙场,也落得个名标青史,万古流芳。有道是:

天下纷纷刀兵乱,

称王霸业为江山。

阵前敌人俱杀散,

留得美名万古传。“

刚刚唱完,顿时响起震天般的掌声叫好声。

看戏的江湖人虽然都没有接触过京剧,不过听老旦的真声大嗓唱得真切,一个个都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地兴奋,现在他们追随江湖宗师起兵反唐,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也要落得个“美名万古传”!

漂母所唱,岂不正是对他们的夸赞?

大丈夫正该如此!

就连大帐之中,个个反唐军的首领,也都激动得难以自已,无论是黄巢,还是尚君长,无不神情激动,脾气暴躁的黄邺柳彦璋之流,更是早早起身,放声长啸。

最后,连王仙芝都被感染,朗声一笑,声震长天。

“众家兄弟,满饮此杯,你我必要‘美名万古传’,才不枉此生,饮胜!”

“饮胜!”

众人共举杯,喝得豪气干云。

喝过之后,众人再看台上,可惜的是,韩信和漂母分别有四句唱,就分别下场了,这出《漂母饭信》也算是正式结束了。

几乎所有人,都看得意犹未尽。

台下帐外纷纷鼓噪不休,就连赵良和女雉连着出来三回谢幕,台下的反唐军军丁都不干,生生逼得又演了一遍!

王仙芝一直乐呵呵地看着帐外的喧闹,直到贵和班被逼无奈再次上演的时候,才笑容可掬地对着赛卧龙说道:

“道长,您真是给我们出了个难题啊,我现在都不知道是让贵和班再演下面的故事,还是重新再演这出《漂母饭信》了……”

赛卧龙闻言大笑。

王仙芝端起了酒杯,郑重其事地向赛卧龙敬酒。

“道长大才,请!”

不但王仙芝,大帐中所有反唐军的首领,都同举酒杯,共敬赛卧龙,就连和赛卧龙师叔侄关系最不好的黄邺,也郑重其事地敬酒。

“愧不敢当,愧不敢当……”

赛卧龙连声谦逊,不过他脸上的笑容却如何也掩饰不住。

喝完这一轮之后,与赛卧龙渊源最深的尚君长,替大帐中所有人问出了心中的问题。

“道长,您看,下一步的演出,您有什么安排?”

赛卧龙微微一沉吟,按照和杨凤楼早就商量好的套路,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

“尚大侠,莫要逼我了,这出戏,你们前后看完,不过一个时辰,可是你知道我写剧本需要多少时间?这还是天权帮我,也足足熬了两个通宵,再加上给贵和班说戏的时间……嘿嘿,您要是不满意的话,要不另请高明?”

尚君长顿时大急。

“别!别!千万别!道长莫要误会,尚某断然没有逼迫的意思,只不过是道长编演的这出戏实在太好,让尚某见猎心喜,这才有此一问,万勿怪罪,万物怪罪!”

说完之后,尚君长突然自嘲一笑。

“道长,您可千万要编下去啊,千万不要因尚某一言之失放弃,要不然的话,这大帐中人,就能把我撕碎了……”

尚君长说完,顿时招惹的大帐中人齐齐大笑。

笑过之后,赛卧龙脸色一整。

“五天!再也快不了了!”

“那这五天的演出?”

“再演三天,然后让贵和班休息一天。”

尚君长看了王仙芝一眼。

“好吧。”

就这样,京剧,在反唐军的大营中,彻底火了。

上到江湖宗师王仙芝,下到普普通通的反唐军兵丁,看过《漂母饭信》的,一个个喜上眉梢,还没来得及看的,一个个顿足捶胸,甚至出现安排值守人员名单的时候,一位江湖人士彻底爆发,直接扬言,就是王宗师亲自来安排我今晚值守,也不行,我还得看戏去呢!

王仙芝听了之后,竟然亲自下令,命令不得给这位江湖人士排班,让他好好看上一出《漂母饭信》之后,再论其他。

之所以这样,是王仙芝等反唐军首领,都看到了京剧在大营中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韩信反秦,正和他们反唐不谋而合,只要让赛卧龙排演新剧的时候,加上几句“美名万古传”之类的话语,相信上述那位江湖人,让他一个人去攻打东都洛阳,他都敢去!

无论王仙芝有什么想法,京剧在反唐军大营,真的火了,而且是火得一塌糊涂,甚至在大营中,不聊几句京剧,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因为在大营之中,现在最为流行的问候语,就是——

“今天,你看了么?”

而这种效果,正是杨凤楼所预期的,他会让所有人都知道,有一个大大的惊喜,在不久的将来等着他们。

第190章 黄巢就是咱反唐军的韩信

《漂母饭信》连演三天,场场爆满。

众多反唐军,包括各路首领,在大感过瘾之余,对赛卧龙和贵和班的新作,期待更深。

有个别曾经读书读史的反唐军,立刻成了香馍馍,只要贵和班没有演出,他们的身边立马就围满了人,纷纷猜测下一部《千金记》将会是三齐王韩信的那一段故事。

有人猜测是鸿门宴,有人猜测是十面埋伏,甚至还有人猜测回事韩信封王,众说纷纭,不一而足,有脑袋灵活的家伙,还在大营之中开出盘口,公开要赌上一赌。

这种情况,简直愈演愈烈,尤其到了贵和班休息的这一天,几乎所有人都感觉百爪挠心一般,恨不得掰着手指头算时间,一个个破口大骂,太阳怎么还不下山,月亮怎么还不上来,嗯,也不对,月亮也早早西坠才好。

至于王仙芝等各路头领,到了今天,仿佛才想起来,好像应该干点正事才对吧。

反唐,反唐,光看戏可不能“美名千古传”。

王仙芝和黄巢商量之后,绝对继续兵分两路,攻略唐州,邓州。

命令一下,大营之中顿时怨声载道,反战情绪那叫一个高昂。

理由,简单,明天贵和班的新戏就要上演了,这时候谁又心思去打仗?

这种情况,顿时弄得王仙芝和黄巢哭笑不得,却又不好严令出兵,生怕挫伤了反唐军的士气。

正在王仙芝一筹莫展的时候,还是赛卧龙有办法,直接让王仙芝晓谕全军,新戏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给你们回来庆功的时候演出,但是你们要是不去的话,贵和班听王宗师的话,不演了!

大营顿时哗然。

去,有戏看。

不去,没戏看。

怎么选?

还用问么?

反唐军终于出兵,黄家军直取唐州,王仙芝嫡系部队,攻略邓州。

让人意外的是,反唐军上到首领下到小兵,出兵的时候那叫一个士气高昂,都不用战前动员,有一个算一个,生猛得跟小老虎一样,嗷嗷地直叫唤,看那样子,三丈高的城墙,徒手就敢往上爬。

黄家军一路人马由黄邺带队,根本不管啥县城旷野,一路奔袭到唐州城下,连休息都没有,直接攻城,当真气势如虹,吓得唐州守军直接投降。

黄邺也是个秒人。

刺史,不抓!

商贾,不抢!

平民,不杀!

只问一句,“唐州攻下来了么?”

一听得已然破城,大叫一声,带着麾下的黄家军呼啸而去,看得唐州投降的守军一愣一愣的。

不过,据说黄邺回到大营之后,着实吃了点苦头,被黄巢直接叫进自己的帐篷,足足一个多时辰啊,反正这货再露面的时候,是被随身的亲兵抬进大帐的,那鼻青脸肿的样子,还看着贵和班的新戏不断傻笑呢。

而王仙芝麾下的嫡系部队,由尚让亲自带队,同样士气高昂,同样直捣邓州治所,不过他们却遭遇了唐军最为顽强地抵抗,甚至破城之后进入了巷战,在尚让的记忆里面,自从跟随王仙芝起兵以来,就没有碰上过这么顽强的抵抗。

等到尚让肃清邓州城垣的时候,仔细一算,麾下兵马竟然折损近半,要不是贵和班的京剧把反唐军的士气调动了起来,恐怕他们还真攻不破邓州城。

真是彻头彻尾的惨胜。

等到尚让带着兵马回到大营的时候,两战的结果早就传遍了大营,即便非战之过,尚让也没有心思观看贵和班的京剧了。

面对这种情况,杨凤楼心知肚明,正是他传递的消息,告诫了反唐军的行动情况,并且按照“未央宫”计划的总体思路,进行了具体的部署,这才让两支人马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掀开盖子的时候,杨凤楼只得压抑下心中的暗爽,示意贵和班按照计划,上演新的剧目——

《萧何月下追韩信》!

这出戏讲得故事,很多人都耳闻能详,说的是刘邦起义灭秦。萧何器重韩信之才,三荐于刘邦,刘邦不肯重用,韩信愤而出走。萧何闻听韩信离去,深恐失去人才,不顾道路艰难,戴月追赶,劝韩信回转,再向刘邦推荐,韩信才得登台拜帅。

有了基本的认知,反唐军再看贵和班的表演,更是看得如痴如醉,其中萧何两段经典的唱段,仅仅唱完,就马上在大营之中流传开来,不管是喂马,还是铡草,不管是做饭,还是喝酒,时不时就能响起一段“我主爷起义在芒砀,拔剑斩蛇天下扬……”,要不然就是“请念你我一见如故——是三生有幸……”

这其中,又以黄邺唱得最为地道,与饰演萧何的刘大印唱得分毫不差,这货每每自得的时候,还忍不住夸口,“好歹没白挨了那顿揍……”

在这两段唱词在大营之中大行其道的时候,也有一种说法在悄然抬头。

众多兵丁在谈论京剧的时候,不免把汉初的种种情况套在如今的身上,还有很多兵丁发出感叹,要是咱们反唐军里也有韩信的话,那就好了。

而在这种时候,总有人不经意地把话题引到黄巢的身上,黄大侠熟读兵书战略,堪称大才,他又说过“多多益善”,曾自比三齐王韩信,现在看来,黄大侠岂不就是咱们反唐军的韩信?

这个结论一出,大家纷纷认可,别说黄巢黄大侠了,就是他身边最不成器的兄弟黄邺,攻略唐州的时候,也是一鼓而定,要不是黄邺挂念着贵和班的新戏,估计咱们现在早就在唐州城里看戏了。

众人都会纷纷附和,当然,也有不开眼的。

“你说,要是黄大侠就是韩信的话,那么,刘邦是谁?萧何丞相三推韩信,他都不重用,逼得韩信出走,萧何夜追,要我说,这刘邦可真不是个东西……”

这个话题,每每说到这种程度的时候,围观的兵丁就会一哄而散,而如果还聚集到一起的话,必然是黄家军的人。

慢慢的,大营里甚至开始公开流传:

黄巢就是咱反唐军的韩信!

至于刘邦,嘿嘿,嘿嘿……

第191章 终于到时候了

自从贵和班来到反唐军之后,反唐军有意无意之间,被带入了一种奇怪的战争节奏之中。

每五天一出战。

每一次出战,都是兵分两路,黄家军和王仙芝的嫡系部队,从来都不会联合行动。

虽然在“京剧”的激励之下,无论是黄家军还是王仙芝的嫡系部队,作战都相当之英勇。

但是正所谓同人不同命,放到这两支队伍中,也是一样。

黄家军一路高歌猛进,只要他们选择好的目标,都能够轻而易举的成功,从贵和班九月份进入反唐军,直到十一月底,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郢州,复州,申州、光州、庐州,全被黄家军轻而易举地拿下,虽然每一个州县的百姓早就撤离,黄家军除了攻破州城之外,基本没有其他的收获,但是三个月时间就拿下足足六个州,已经足够黄家军高奏凯歌了。

反观王仙芝的嫡系部队,情况简直不能用“凄惨”二字来形容。

大唐军队,跟王仙芝的嫡系部队,仿佛就卯上劲了一样,坚壁清野,固守待援,死守城垣,甚至城破之后还要巷战,最不济也会举火烧掉粮草辎重。

可以说,王仙芝的嫡系部队,每一战都是苦战,都是硬战,不但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伤亡,而且也大大延缓了王仙芝攻略大唐的脚步,甚至可以说,要是没有京剧无与伦比的激励作用,王仙芝麾下的嫡系部队,早就士气崩溃了。

而且这种情况还有愈演愈劣的趋势,即便王仙芝换将上前也不行,尚让,刘汉宏,柳彦璋,甚至尚君长,无论是谁,只要攻击州县,必然磕一个头破血流。

到了最后,就连最喜欢戎马征战的尚让都没有了精神,在征得王仙芝的同意之后,率领一队人马驻守嵖岈山,打定主意,一时半会不准备放马出兵了。

而最直观的结果就是,王仙芝经过足足三个月时间的征战,仅仅攻略了寿州,舒州,通州三洲,想比黄家军独破六州的辉煌,简直是暗淡无光。

在这种情况下,大营之中的流言更是喧嚣之上,什么“韩信”、“刘邦”之类的话,已然到了公开讨论的地步。

黄家军更是骄横,越发瞧不上王仙芝的嫡系部队。

而王仙芝的嫡系部队,在处处碰壁之后,也没有了和黄家军一较长短的心思,甚至还有很多人,将心中怨恨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王仙芝。

针对这种情况,王仙芝找到赛卧龙,请他无论如何给掐算一番,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赛卧龙掐算之后的结果很不好——七杀星动!

王仙芝一听到又是星象的问题,顿时一阵头疼,满怀希望地看向赛卧龙,却只收获了一个无奈的苦笑。

“王宗师,禳星之事,不可一而再再而三,贫道无能,多年来积累的法力,在上一次禳星的时候已然消耗殆尽,如果要恢复的话,最少还需要半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禳星一事,恕贫道无能为力……”

王仙芝不甘心地问道:“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么?”

赛卧龙沉吟良久之后,这才说道:“为今之计,还请王宗师暂息刀兵,要知道七杀乃是应劫而生,最是能够吸收战阵之气,王宗师征战越多,七杀就越是强大,反过来必然会对王宗师的施以影响,如果王宗师暂息刀兵的话,至少情况不会再恶化……”

王仙芝闻言苦笑:“道长有所不知,这三个月的征战下来,大营之中的辎重粮草已然所剩无几,本想以战养战,却不知唐军为何突然间抵抗得如此激烈,一场场大战下来,不但辎重粮草没有丝毫补充,总体算下来,倒是赔上了不少……唉,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恐怕不是我想暂息刀兵就行的,怕只怕唐军对我等死缠烂打啊……”

“此事,恐怕还需要贵人相助……”

“贵人在何方?”

“贫道不得而知……”

赛卧龙这里说了个藏头露尾,让王仙芝很是沉闷,回到大帐之中,不由得借酒浇愁,却被尚君长看了个正着。

尚君长最近也是愁云惨淡,前几天攻略光州的时候,还不慎受伤,到了现在,左臂还有些不太利落。

他看到王仙芝一个人喝闷酒,也就过来相陪,听了王仙芝不停的抱怨,突然眼中精光一动。

“王大哥,我想,我可能知道‘贵人’是谁……”

“是谁?”

“王镣!”

“哦?”王仙芝顿时一愣。

而尚君长仿佛全然想明白了一般,一脸兴奋地对他说道:

“王大哥,你我起兵,虽然是受不得朝廷贪官污吏的压迫,却也不是真的想推翻这大唐朝廷……几月之前,朝廷曾经给过你我诏安的旨意,只不过所给官职太小,入不得咱们的法眼……”

“既然赛卧龙道长掐算出现在不宜再动刀兵,不如通过那汝州刺史,在和朝廷商讨一番,要是能给个像样的官职,你我就算诏安了又能如何?”

王仙芝听了,颇为意动,几经权衡之后,终于点头。

“此事,你去办。”

结果,王镣果然是“贵人”。

原来反唐军如果继续征战的话,就要攻略蕲州,而蕲州刺史裴渥,乃是王铎知举时选中的进士,一直对王铎以师侍之,自然也忧心着王铎的亲弟弟王镣。

等到王镣把王仙芝的意思传递给裴渥之后,裴渥直接具本上奏,一点都没有耽搁。

而且裴渥还特意表现出足够的善意,运送了部分物资给王仙芝救急,并且开城宴请所有反唐军的首领,还送了大量的金银珍玩,一副早晚同殿为臣的架势。

王仙芝大喜,带着所有反唐军的首领进入蕲州,一边****饮宴,一边等着朝廷的诏书。

裴渥也极力招待,不但酒宴不断,还时不时安排歌舞。

只不过早就被贵和班熏陶日久的反唐军首领,个个都兴趣缺缺。

到了最后,黄邺干脆直言,我们军中有贵和班,表演的京剧,比歌舞好多了。

裴渥顿时见猎心喜,诚挚邀请贵和班入城演出。

当消息传回城外大营的时候,杨凤楼长长呼出一口气。

“终于到时候了!”

第192章 《未央宫》

蕲州,这是杨凤楼选定的战场。

当他带着贵和班的一众人等进城的时候,所有人已经把蕲州城的详细地图烂熟于心,同时还牢记了超过三套的撤离方案。

当然,在撤离之前,他们还需要再演出一场京剧。

蕲州刺史府,为了保证贵和班的演出效果,后花园中早早搭就了一座戏台,其形制也是按照贵和班的要求处理的,整体看起来,与博陵崔氏祖宅之中的那一处戏台极为相似。

除此之外,裴渥甚至命人搭建了一座看台,还用布幔相围。

蕲州刺史裴渥,原如州刺史王镣,与刺史府的一众僚佐,陪着王仙芝黄巢等反唐军首领,已然早早落座,就等着好戏开锣。

杨凤楼也在后花园中,依旧混迹于反唐军的各路首领之中,不起眼地站在赛卧龙的身后,隐晦地看了王仙芝和黄巢一眼,特别期待他们一会的表现。

八、八大台,仓、才,仓、才,仓,仓、才,仓……

一串急急风响起,好戏正式开始。

贵和班延续了在反唐军表演的传统,依旧是以韩信为主角。

这出戏的名字,叫做——《未央宫》!

情节比较简单,说的是:刘邦即位后,命陈豨出征。陈豨求计韩信,韩信劝同反,并作内应。陈豨反后,刘邦亲往征讨,并捉住下书人,搜得韩信反书,降旨委吕后处之。吕后与萧何定计,诓韩信入未央宫,斩之。

所以,它还有一个比较直接的名字,叫做《斩韩信》!

果然,仅仅报出了戏命,黄巢的脸就黑了,现在几乎所有反唐军都在流传,黄巢就是当代韩信,甚至刺史裴渥,听到王镣的传言之后,也拿这件事情调侃过黄巢,他虽然从来没有直接承认过自己和韩信之间的关系,不过谁都看得出来,在他的心中,很是认可这种说法。

结果,反唐军准备不反唐了,准备和大唐坐下来好好聊聊,就在这么重要的场合,贵和班上演一出新戏,叫做《斩韩信》,又怎么能够让黄巢开心?

这贵和班,到底是怎么想的!?

不仅仅是黄巢纳闷,就连蕲州刺史府上一众僚佐都不明所以,开始神色古怪地窃窃私语,唯有心中早有定计的裴渥和王镣不动如山。

至于反唐军一边,王仙芝更是仰头一口喝干了眼前的美酒,面带微笑,一言不发。

就这样,贵和班的新戏《未央宫》,在这种极其怪异的氛围中开演。

第一场,有冒顿在代州兴兵,刘邦亲命大将陈豨出兵平叛。

第二场,陈豨在出兵之前,前往原来的元帅府,问计于韩信。

韩信一出场就念道:“本爵,韩信。曾在……汉室才得一统。可恨刘邦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他疑心于我,将我兵权撤掉,三齐王贬为淮阴侯。是我心中不服,久不上殿朝拜,长此以往,何日是俺出头之日!正是:

汗马功劳终何用,敌国一破亡谋臣。”

结果韩信刚刚念完,台下顿时响起一阵阵嗤笑之声。

还有人不断在重复了“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一边笑还一边偷偷打量黄巢王仙芝二人。

弄得所有反唐军的将领,脸上都有些不好看。

那黄邺柳彦璋之辈刚想开口,却不想裴渥说话了。

“老龟,莫要怪声怪语,好生看戏才是。”

老龟不知道什么时候转到了蕲州刺史府,看他的座次,应该是右龙武军在蕲州的行军长史,想必也是汝州一战的功劳所致,虽然老龟的个性不招人喜欢,不过现在配合起裴渥来,还算是不遗余力。

老龟哈哈一笑,阴阳怪气地说道:

“是,正要‘好好看戏’才是。”

他刻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